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王荣生教授讲座)
高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王荣生)1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王崧舟老师《长<a name=baidusnap0></a>相思</B>》研习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借助注释,读懂词意读对生字、多音词,停顿读出味道和感觉讨论两个问题:身在何方?心在哪儿?展开想象,读出词情课件――朗读――看见了什么?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碎互文印证,读透词心自提问题: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夫、父、儿、弟反提问题:身在征途,心在故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设计“教的活动”而是设计“学的活动” 1 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教学环节以2-3个为宜,组织学生较充分的学习活动。
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
教学过程的展开学习经验学习状态学习经验学习状态学习经验学习状态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的活动”教学流程“学的活动”充分展开有效的教学设计两个特征在纵向上学生的学习有阶梯的递升或方面的扩展在横向上学生们建立相互的关联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教学流程对话教学的实质,是教学内容的生成;而教学内容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流程终点的有方向的生成。
流程的走向是“预设”的,但又为教学内容的“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
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都按流程的方向在学习,都经历了学习的过程,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他们所获的,是他们能获得的,而不是老师硬塞给他们的。
从教的层面生成预设从学的层面学生学情的多样性形成共同的语文经验教学流程每个学生在班级教学的共同语境中,获得在与同学、与教师的交往中所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学习经验。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完整时间;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
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王荣生
走进王荣生王荣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
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由上海教育出版后,被誉为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座高峰。
江浙一道中小学语文教师人手一册,浙江师大语文教育硕士则全文誊抄王荣生该著作。
有人认为,自语文学科独立设科以来,有三个阶段:一是以叶圣陶为代表的语言训练阶段,二是以钱理群为代表的人文教育阶段,三是以王荣生为代表的课程论阶段。
应该说,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语文教学研究充斥着有过多的“我认为”,更多的是个人经验和所谓模式。
王荣生是从课程与教学论的高度研究语文的。
他重学理,更重实践。
他提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教,研究了相当数量的案例。
他关于语文学科层叠蕴涵分析,以及对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的鉴别,言前人之所未言,不仅新颖,而且管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等书,重点也是讲语文教学研究要从过多的关注教学方法转移到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他发表在《语文学习》上的一系列研究文章,重点谈关注教学内容和关注学情两个方面。
以前曾读过《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听郑桂华老师讲课》等教学实录,但观课评教方面的书我很少读。
王荣生拿着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对一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分析解剖。
令人痛快,令人害怕,令人大开眼界。
如他对《竹影》教学内容的评价,认为执教者的十七个问题一无是处;他在评郑桂华执教的《安塞腰鼓》时,对西安一教师执教的课例认为环环都是瞎搞。
王荣生是一个讲学理的人,他的研究和分析令人信服。
正如他所说:我解剖的都是一些优秀教师所上的优秀的课,连这些课都存在大量问题,可见一般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严重。
王荣生是一个研究者,一个引领者,是当代语文教育研究的顶尖高手。
但他不是一味的批判,更不是指手划脚,而是一个开拓者,一个建设者。
他根据文体样式和学情施教的观点以及他追问式的评课方法,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切实的帮助。
王荣生老师的一些观点和说法整理如下,共同行参考。
组织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王荣生)
组织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组织阅读教学终点:学习目标语文经验人生经验语文经验人生经验起点:学情估量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要点⏹依据体式 文本的教学解读⏹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环节的两个要点⏹明确内容落点 教学环节的设计⏹组织学的活动一、名课研习:教学环节的组织1.名课研习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1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王崧舟老师《长相思》研习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借助注释,读懂词意⏹读对生字、多音词,停顿⏹读出味道和感觉⏹讨论两个问题:⏹身在何方?⏹心在哪儿?展开想象,读出词情课件——朗读——看见了什么? 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 碎互文印证,读透词心⏹自提问题:⏹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夫、父、儿、弟⏹反提问题:⏹身在征途,心在故园2.课例学习汪湖英老师执教的《风筝》 1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一、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二、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1.请学生阅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出一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
2.评点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选择重点几则进行全班交流。
运用解读知识“点评”阅读《风筝》三、阅读下列几则对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价资料,请在文中找到与这些评价相一致的地方,并加以评注,评注时要学会运用这些资料中的重要信息。
参照示例三。
教学环节◆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教学环节以2-3个为宜,组织学生较充分的学习活动。
◆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终点起点教学环节的组织内容落点3学习方式内容落点2学习方式内容落点1学习方式二、明确教学内容落点1.名课研习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1⏹题解:1、围绕“地球”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2、围绕“只有一个”的讨论——(让学生理解只有地球能够养育生命)⏹朗读课文(采用“朗读权竞争”的方法)⏹转入学生默读,并让学生“猜”老师要问的一个问题。
怎样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
怎样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临淄二中苗金霞在一味强调教学方法精巧和教师风采精美的余威下,怎么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都不过分。
如果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宁可抓取教学内容;何况对语文教学来说,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与对教学方法的倚重,现在差不多变成了‘南辕’与‘北辙’。
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在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时曾一笑而过,还认为王教授这是为了强调“教学内容的重要”而“危言耸听”,但凡大学问家都会来点令人瞠目的言语,否则怎会赚取别人的“点击率”呢?今天再来听王教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定“教学内容”和组织“学的活动”》主题讲座时,又不得不为他的独到的目光,犀利的言辞,睿智的思维而拍掌欢呼!“很多老师观摩语文公开课,好像在戏院里看‘教学剧’一样,一副鉴赏的模样;有一些老师,有批判精神,但所谓的批判,实际上就像艺术体操比赛场上裁判,给表演者打一个较低的分数而已。
”随着王教授犀利的言辞,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了有所谓的好的课堂气氛,设计一些看似热闹却与所教内容无关的活动;为了能展现教师的个人风采,可以不顾学生们的感触把课堂搞成个人表演会,这一切似乎都有悖于我们高喊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那么,具体到一堂课,如何才能确立合宜的教学内容呢?就王教授的观点来看,合宜的教学内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根据文本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二是根据“学生学情”选择内容。
一、根据文本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1、把握选文的教学价值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以文选型的课文教学为主,同是一篇选文不同的教师实际上是教着不同的内容。
就是同一个老师教同一篇文章,也完全可以从积累语言、积淀文化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学习阅读与写作的角度探索,还可以从引发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着手。
所以,准确把握选文的教学价值便显得异常重要。
一篇选文,处于一套教材中的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一定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引导学生把这篇文章的独特价值挖掘出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其唯一性。
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三讲)(王荣生)
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三讲)(王荣生)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经验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也就是说,教师要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
这是我国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
我们经常说,钱梦龙老师是“导读法”,蔡成清老师是“点拨法”,段力佩先生所主持的是茶馆式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在以往,我们对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往往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角度去学习和提炼归纳,现在我们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
“导读”,在哪里导呀?导的是什么?“点拨”,在哪里点?点的是什么?拨的是什么?“读读、议议”,是学生读和议,“讲讲”是教师讲,讲什么呢,这就牵涉到教学内容的问题。
钱梦龙老师曾经说过一段很能体现语文教学真谛的话:我备课的时候,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就想,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的地方,就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处来,我就在这些地方导一导。
换句话说,“导读”导的就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学生读不好的地方。
曾经有人问,钱老师上课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这么默契呢?钱老师回答说:“因为首先我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因此,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是我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备课,文本的教学解读,一方面要依据体式,正确解读课文。
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对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地方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
《语文学习》曾经发表过董水龙老师的《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背影〉教学案例》(《语文学习》2006年第6期)。
标题很鲜明,《背影》教什么呢?董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1)“文章有一条分界线,分开了回忆与现在两个部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这是关于文章结构的,也与理解文章的主旨有直接的关系。
教学内容确定三个要点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和需要的阅读能力,组织他们展现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阅读教学的三条线路:提供学生理解、感受所需要的百科知识;帮助学生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
【名课研习】董承理《读〈伊索寓言〉》
1.问题情境
—这篇文章是讲什么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
—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产生了分歧,“一种是认为本文批评某些社会现象的,另一种是认为谈用寓言教育孩子的问题的,还有一种意见是认为课文是纠正寓言的幼稚和简单的。”
2.介绍知识
—很多时候,仅仅有横读是不够的,还需要竖着读,就是按照前后顺序,把文章的话题一个一个串起来,连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全文的思路。
4.阅读下列几则对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价资料,请在文中找到与这些评价相一致的地方,并加以评注,评注时要学会运用这些资料中的重要信息。参照示例三。
【资料】关于鲁迅作品语言风格和人格精神方面的评论
№1鲁迅先生创作态度严肃认真,语言准确精炼,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有人把它叫做“鲁迅风”。我们阅读任何一篇鲁迅作品,都会强烈感到它的语言简洁、明快、直白、洗炼,既冷隽又犀利,既深刻又辛辣,具有强烈的嘲讽色彩,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2善于通过“白描”和“画眼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是鲁迅作品语言的一大显著特点。鲁迅最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它要作家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他的笔下,常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染、铺陈,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
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一讲)(王荣生)
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一讲)(王荣生)案例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堂编者按: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是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
2007年起,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与10余所中小学合作,组织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专家团队深入学校,通过共同备课、观课评教等活动,研究、推进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本刊特约该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主持本专栏。
刊登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也欢迎语文教育研究者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发表建设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经验。
专栏分为两个板块:系列讲座和实践研究。
系列讲座,分若干专题。
第一个专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
依次有如下六讲: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充分展开,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结合案例或课例,从学情分析的技术、教学设计的关注点、教案样式的改变、课堂观察的侧重面、课例研究的方法、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对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
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一讲)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这个专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讨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十分关注的两个问题——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环节如何展开。
第一讲,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
打算讲四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假设。
也就是我们讨论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认识。
第二,陈述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的扭曲。
我们将以《背影》为案例,展开讨论。
第三,介绍国外的两个工作表。
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备课的要点和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反思的要点。
第四,归结到专题的主题,简述语文教师备课的两个关注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
合宜和有效,必须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关注_学_的阅读教学_上海师范大学教授_博士生导师王荣生访谈
本刊编辑部 李 节访谈关注“学”的阅读教学——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访谈李 节:阅读教学占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大多数课时,改善语文课堂教学,关键是改善阅读教学。
关于阅读教学,您提出了“两个转向”的观点: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更为关注教学内容、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更为关注学的活动。
请问您是怎么注意到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这样两个转向的?王荣生:这两个转向,是从阅读教学实践中归纳出来的。
我们正在试图推进中小学阅读教学往这两个方向发展,努力促进这两个转向。
语文课堂教学,要点其实无非两个:一是合宜的教学内容,二是有效的教学组织或者有效的教学设计。
应该说,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老师都很用心、很努力、很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在以往的努力中,教师更为注重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才能。
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我有两个概括:第一,从教法入手而困于教学内容;第二,着眼于教师的教,很少顾及学生的学。
语文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以“教的活动”为基点,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教的活动”优先考虑的又是“怎么教”,而疏于对教学内容的考量。
现在,通过很多同行的共同努力,中小学语文教学界逐渐形成了共识:“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要重要。
这就是我说的第一个转向:从关注教学方法转向更为关注教学内容。
一堂课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
我们的很多课堂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从教师这方面来看,课堂教学比较有结构、比较完整,甚至是过分有结构、过分完整;而从学生这边看呢,学生活动非常零散,没有结构。
教师“教的活动”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比较多样;但是学生“学的活动”,则呆板、机械、单调。
在很多课上,“学的活动”无非就三个:一是老师讲学生听,包括老师写学生抄;二是老师问学生答;三是老师放PPT,学生看。
我研究过很多课例,如果把一堂课中教师较长的讲话全部剪掉,然后再来看这堂课,我们就会发现,从教师这边看起来似乎很完整、很有结构的教学,从学生这边看,则显得非常散乱、几乎毫无结构。
阅读教学教什么心得体会(精选5篇)
阅读教学教什么心得体会阅读教学教什么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阅读教学教什么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教学教什么心得体会1看完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先生的《阅读教学教什么》后,我倍感亲切又觉收获颇丰。
倍感亲切原因有二:第一,我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觉得王荣生教授仿佛我大学时代的恩师(虽然没教过我,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求真务实的探究态度是我校的风格);第二,20xx年我在江苏师范大学进修,班主任步进博士就是王荣生教授的徒弟,步老师当时就用的这本书中的理论指导我们工作坊进行《藤野先生》的备课、评课和作课的。
收获颇丰原因也有二:第一,我明白了旧课程和新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旧课程是老师在备课时想的是如何教好,而新课程是老师在备课时想学生需要学什么,怎么能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其更好地学。
第二,我明白了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内容和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也是我的日常工作,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些理念和做法是错误的。
这本书涉及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主题学习,第二部分是共同备课,第三部分是课例研究。
第一部分主题学习又分为四个主题:阅读教学研究的新进程;文本教学解读及其要领;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环节的组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
第一个主题理清了阅读理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与文本体式、文学鉴赏与实用文章阅读等概念的界定并明确了阅读教学及其路径。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凭着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能力来理解这篇文章,不足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不明白应该看哪些地方,看出些什么。
老师就是要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和经验得到提高,从而能够理解课文。
阅读教学的起点一要看文本体式,二要看学生学情。
第二个主题文本教学解读的要领有三个:第一,老师把自己当做普通读者读文本,用常态的阅读状态把握文章的个体特征;第二,老师把自己当做研究者读文本,分析文本中最重要的地方在哪里,必须感受理解的地方在哪里;第三,老师把自己当做语文老师读文本,明确学生阅读的困难点,最终达到“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
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听王荣生教授讲座有感――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学能手”培训项目淮北师范大学初中语文班2021年9月5日下午,在淮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三楼多功能教室听了王荣生教授关于“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讲座,心里颇多感慨。
王荣生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研究教学法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专著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等。
下面,就王荣生教授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一点感想说一说。
整个一下午的讲座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二是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三是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1、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包括已有的语文能力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一篇散文包括言语和文字两部分,言语又可分为所描述的内容和所表述的情感两部分。
教学的过程即是教师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
2、教学的两个关键点是合宜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者之间,教学内容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一)我就是要教这些(二)我就是要这样教主要以《背影》为教学案例进行讲解。
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一)学生需要学什么(二)学生怎样学才好。
3、对文本的教学解读,一要依据体式,二要根据学情。
(1)文选型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分为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文章(三大文体、新闻等)。
对朗读来说,诗歌、散文这两种体裁,朗读是对的;小说是案头文学,是看的,朗读就不大合适。
体式尽量分得细一些。
拿小说来说,分为很多种,不同的作家又有不同的风格,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有所不同。
(2)拿到一篇课文,教什么?要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
而不是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自己的阅读感受往往就是学情。
(3)教学的一般流程:找语句(知内容?)指方法(说知识?)图拓展(积论据?)作号召(听激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要点1
“分析”过程粗疏(只结论,少过程);
“分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浅表印象)。
《猫》的案例
邹兆文
《我们的教学离学生的期待有多远——关于〈猫〉 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期待视野”的相关度调查》 《语文学习》2008年第10期
《猫》的案例
113份学生问卷
12份教学设计
《猫》的案例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最突出的感受(感想)是怎样的? 你能联想到社会生活的哪些现象?
三、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学生需要学什么
学生怎样学才好
陈隆升
语文教师“学情分析”基本状况
605份教学设计类 材料
115份说到学情
陈隆升
语文教师“学情分析”基本状况
存在问题:
做过“学情分析”(考虑学生)的比例较低;
“分析”手段比较单一(经验式判断);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
合宜的教学内容
依据体式
文本的教学解读
根据学情
二、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 学内容
主体与对象的关联
如何阅读
阅读主体 阅读对象
1
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
我把它吃了。
1
亲爱的
你
放在冰箱里的
两颗葡萄
我
把它吃了
1
阅读是一种
阅读能力是
文体思维
具体的
钱理群《说什么“理”,如何“说理”》
1
《走向虫子》
“要读懂并讲清这篇文章 ,关键在要弄 清其文体: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而不 是描写、纪实的散文,更不是抒情的散 文。”因此,文本解读就应该从“说什 么‘理’,如何‘说理’”来展开。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 王荣生范例90页PPT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6、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 开 王荣生范例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
终点:学习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阅读教学的任务
1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面临两个相辅相成的学习任务
丰富、扩展生活经验,获得与课文相符 合的理解和感受。
丰富、扩展语文经验,学习与课文理解 和感受相呼应的阅读行为,核心是阅读 方法。
阅读教学 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王荣生 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一、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三、教学环Leabharlann 的组织与展开 四、教材样章与课例评析
一、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问题
课堂教学的两个要点
合宜的教学内容 有效的教学组织
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2、阅读方法
1
主体与对象的关联
如何阅读
阅读主体
阅读对象
1
阅读是眼睛“看”连贯的文字。
如何阅读,从阅读行为的角度,其 实是眼睛怎么“看”的问题。
1
“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条视线: 一条是(眼睛)生理性的外部视线,一条是 (大脑)心理性的内部视线。”
外部视线的“注视点”,其实就是内 部视线的“意识点”。
使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
使学生学会与课文理解、感受相呼应的阅 读方法。
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 能抱着正确的目的, 合适地看待特定的 文本。
2、指导学生: 能在文本的重要地 方,看出所传达的 意思和意味来。
你
1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钱理群《说什么“理”,如何“说理”》
1 《走向虫子》
“要读懂并讲清这篇文章 ,关键在要弄 清其文体: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而不 是描写、纪实的散文,更不是抒情的散 文。”因此,文本解读就应该从“说什 么‘理’,如何‘说理’”来展开。
《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
4、阅读教学及课文
1
1
语文经验(阅读能力)
文本的关键点? 何做深度加工? 即:看语句和语 即:从这些地方看
篇的什么地方? 出什么东西来?
你
1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3、阅读方法与文本体式
1
1
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 我把它吃了。
1
亲爱的
你
放在冰箱里的
两颗葡萄
我
把它吃了
1
阅读是一种 文体思维
阅读能力是 具体的
教学程序 怎么教
教学内容 教什么
巴班斯基 :
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 法,而不是其相反。
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
我就是要教这些 我就是要这样教
1
教学内容僵化与随意性过大并存,是我国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痼疾。
当前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一是为 达成语文课程标准,重构语文课程内容, 核心是语文知识的除旧纳新;二是树立国 家课程的概念,努力强化语文教学内容的 确定性。这两者相辅相成。
(3)理解过程的心智活动,可以表述为阅 读方法的运用,或阅读规则和策略的运用 。
阅读能力大致相当于阅读方法的运用
在基本具备解码能力、对语篇所涉主题比较不陌生的 前提下,可以认为,语篇的理解结果主要来源于理解 过程的心智活动,即阅读方法的运用。
阅读测试依特定的语料设计特定的题目,通过学生的 答案,推测其理解过程,以及理解过程所运用的方法 ,从而测试特定的理解能力,并依答题结果推测这项 能力的精熟度。
2、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
文本的教学解读
文本解读
文本体式
课例讨论
《七根火柴》
课例讨论
《藤野先生》
课例讨论
《守财奴》 《雷雨》
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
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 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 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 方式、阅读方法。
孙绍振批评某高考卷中的一道“诗歌鉴赏”题
学生
《故都的秋》 理解感受
生活经验(百科知识)
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定性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
终点:学习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一、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 对象
二、课文中包含可能高于学生现有语文 经验的因素
你
1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该题要求学生指出对一首诗解释不恰当的
1
一项,“标准答案”是:“‘金黄的稻束 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 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 降临以前。” 显然,这是超越了时间和场景的具体性的 ,确定时间根本没有意义,暴露出命题者 对诗歌理念上的外行:抒情诗与散文不同 之处,就是它是高度概括的,超越具体时 间的确定性,有利于它的深邃概括。
隐含讯息; ◎连贯篇章和建立语篇结构,使语篇衔接并连贯成为一
个可理解的整体; ◎读者把所理解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照与结合,
扩展和丰富对世界的认识,进而对语篇进行评价。
对一个特定语篇的理解结果,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解码能力,也就是认字识词断句的基 础能力。
(2)读者对语篇所涉主题(话题、内容) 的生活经验和百科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选择
合宜的教学内容
文本的教学解读
依据体式 根据学情
1、阅读、阅读能力、阅读方法、文本体式
1、阅读与阅读能力
1
1
语文经验(阅读能力)
学生
《故都的秋》 理解感受
生活经验(百科知识)
综合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过程大致可以描述为
◎字词辨识,句子处理,读者把握语篇的字面讯息; ◎读者根据语篇的字面讯息,推论字里行间没有明言的
阅读能力,可以描述为掌握阅读方法
“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 与写作的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怎样阅 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 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第二, 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因为阅 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 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 就看这两点。”
1
“通过视线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 结合读者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 性思考,这就是阅读过程。”
找到语句和文本的关键点,并对此做深 度的心理加工(精加工)。
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
哪一种阅读:
如何阅读:
抱着什么目的,怎 在文本的什么地方,
样看待文本?
看出什么东西来?
如何阅读 如何找到语句和 对这些关键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