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制取硫酸铜晶体
摘要
本实验旨在制备硫酸铜晶体。
在此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25毫克硫
酸铜和100毫升温水得出了溶液,并在加热的情况下加热了溶液。
而后将
溶液冷却,冰碴加入悬浮液中,当晶体凝结之后,收集晶体,并脱水。
最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测,获得的结果是硫酸铜晶体的粒径为
5.5μm,形状为长方体,颜色为青色。
介绍
硫酸铜(CuSO4·5H2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无机盐类,常温下为
无色粉末,有挥发性。
具有毒性,可见光无色透明液体,无特殊气味,可
用于药物制备。
作为水热合成反应中,CuSO4·5H2O晶体具有高熔融温度
和易溶解性,因此可用于合成低温溶剂。
实验原理
在此实验中,将使用水热反应方法合成硫酸铜晶体,即将硫酸铜加入
温水中,并加热溶解。
该方法的原理是,当硫酸铜溶解在温水中时,它的
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即水分子会与硫酸铜粒子结合形成溶液,随着温度
的升高,晶体的溶质会不断增加,最终形成晶体。
实验步骤
1.准备环境:预先准备有100毫升温水,25毫克硫酸铜,加热装置,冰碴,及盛放收集晶体的容器。
2.用酚红滴定法对25毫。
实验10-硫酸铜的制备
实验x 硫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废铜粉制备硫酸铜的方法;2.练习减压过滤、蒸发浓缩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二、实验原理利用废铜粉灼烧氧化法制备CuSO4·5H2O:先将铜粉在空气中灼烧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将其溶于硫酸而制得:2Cu + O2=== 2CuO(黑色)CuO + H2SO4=== CuSO4+H2O由于废铜粉不纯,所得CuSO4溶液中常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FeSO4、Fe2(SO4)3及其他重金属盐等。
Fe2+ 离子需用氧化剂H2O2溶液氧化为Fe3+ 离子,然后调节溶液pH≈4.0,并加热煮沸,使Fe3+ 离子水解为Fe(OH)3沉淀滤去。
其反应式为2Fe2+ + 2H+ + H2O2===2Fe3+ + 2H2OFe 3++ 3H 2O === Fe(OH)3↓ + 3H +CuSO 4·5H 2O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因此粗硫酸铜中的其他杂质,可通过重结晶法使杂质在母液中,从而得到较纯的蓝色水合硫酸铜晶体。
水合硫酸铜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逐步脱水,其反应式为 CuSO 4·5H 2O === CuSO 4·3H 2O + 2H 2O CuSO 4·3H 2O ===CuSO4·H2O + 2H2OCuSO4·H2O === CuSO4+H2O三、实验仪器及试剂托盘天平,瓷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烧杯(50mL),电炉,布氏漏斗,吸滤瓶,精密pH试纸,蒸发皿,表面皿,水浴锅,量筒(10mL)。
废铜粉, H2SO4(2mol·L-1),H2O2(3%),K3[Fe(CN)6](0.1mol·L-1),NaOH(2mol·L-1),无水乙醇。
四、实验步骤1.CuSO4·5H2O的制备①废铜粉氧化称取2.4g 废铜粉,放入干燥洁净的瓷坩埚中,将坩埚置于泥三角上,用酒精灯灼烧,并不断搅拌,至铜粉转化为黑色的CuO(约30min),停止加热,冷却。
硫酸铜晶体制作
硫酸铜晶体制作
硫酸铜晶体是一种美丽的化学实验室制品,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示范实验。
它由硫酸铜和水混合后结晶而成,具有独特的蓝绿色。
下面是硫酸铜晶体制作的步骤:
所需材料:
硫酸铜、蒸馏水、试管、滴管、热板、玻璃棒、烧杯、滤纸、移液管、手套、护目镜。
步骤:
1. 将硫酸铜加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搅拌至硫酸铜完全溶解。
2. 将溶液倒入试管中,约填满三分之一。
3. 在试管中悬挂一块小布。
4. 将试管放在热板上,加热至溶液沸腾。
5. 在试管口附近滴入少量蒸馏水,以增加湿度。
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试管内的液体,以促进晶体的生长。
6. 继续加热,直到晶体生长达到想要的大小。
7. 关闭热板,让试管自然冷却。
这样可以避免晶体过度结晶。
8. 用滤纸过滤晶体和剩余的液体。
9. 用移液管把晶体转移到干燥的容器里,等待晶体干燥。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应戴手套和护目镜,以避免液体溅入眼睛和皮肤。
2. 加热试管时,应注意火源的安全和控制加热温度,避免发生意外。
3. 晶体破碎时,可以加入少量蒸馏水重新溶解,重新进行结晶。
4. 此实验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晶体的生长速度取决于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制备硫酸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硫酸铜的制备方法及原理;2. 掌握实验室制备硫酸铜的操作技能;3. 掌握硫酸铜的提纯方法。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药、染料、电镀等领域。
实验室制备硫酸铜通常采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方法,反应方程式如下: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2H2O在反应过程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同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为了提高硫酸铜的纯度,需要对反应产物进行提纯。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滤纸、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烘箱、电子天平;2. 试剂:铜片、浓硫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铜片用砂纸打磨干净,称取0.5g铜片;2. 将铜片放入烧杯中,加入10ml浓硫酸;3. 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情况,当溶液颜色变为蓝色时,说明反应已完成;4. 将反应后的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至溶液浓度适中;5. 将蒸发皿中的溶液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6. 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7. 将烧杯置于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缩至溶液浓度适中;8. 将浓缩后的溶液转移至烧杯中,冷却至室温;9. 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烘箱中,烘至干燥,得到硫酸铜晶体;10. 将烘干的硫酸铜晶体取出,称重,计算产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成功制备了硫酸铜晶体,产率为80%;2. 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硫酸铜的制备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铜片的质量:铜片质量越大,产率越高;(2)浓硫酸的浓度:浓硫酸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产率越高;(3)蒸发浓缩过程: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浓度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产率;(4)冷却结晶过程:冷却结晶过程中,应缓慢降温,有利于晶体的形成。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及原理;2. 掌握了硫酸铜的提纯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事故发生。
案例: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在三只150mL、溶液溶解度为50g的小烧杯中滴加2mol·L 酸,分别调整pH值为1、2、3、4,自然冷却结晶。 (4)对过饱和溶液的冷却速度的探究(第四小组):
(4)成立筹备小组的负责机制,让有责任心的小组长统筹所有的
工作,并实时将问题与老师汇报,探讨解决的方法。
2、实施阶段 1. 查阅资料:
同学们在老师和科代表的发动下,大家积极参与资料的准备工作, 有的同学负责制上网收集资料,有些同学图书馆里认真的阅读文献,希 望可以为这次活动提供有用的资料……
最终确定具体安排:
七、收获与体会
实验后对同学进行调查,下面是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体会:
在制备硫酸铜晶体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很多问题。我们很快就发觉自 己的能力非常有限,看法也相对片面,要做好一个实验是不容易的,但 只要大家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做好每一件事。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把收集 到的资料科学地整理出来,又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 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将对我们日后的 学习、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1、通过对网络查找化学资料,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整理、分 析资料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2、通过对影响硫酸铜晶体析出条件的探究,复习巩固溶解度、溶 液的过饱和度,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了解结晶方法。
3、通过活动的开展,把知识转化成其自身的能力,把课堂更多地 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八、教师点评: 在这次活动,学生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从一个指挥者变为学
生的伙伴和“参谋”,只是站在学生旁边,当他旁边照路的一盏明灯, 让学生不断地摸索。在这次实践中,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我总结得出要及时了解学生 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 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
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具体实验步骤
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具体实验步骤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材料准备:
1.硫酸铜。
2.烧杯。
3.片状铜。
4.热板或火炉。
实验操作步骤:
1.将适量硫酸铜放入烧杯中,加入3-5滴稀硝酸。
2.在烧杯的底部放置1-2片铜片。
3.加热烧杯底部,慢慢加温,直到溶液的颜色变深。
4.继续加热直到出现白色结晶,停止加热。
5.将烧杯放置在温和的温度室内冷却几个小时。
6.用滤纸过滤得到硫酸铜晶体。
7.在常温下保存晶体,防止其吸湿。
注意事项:
1.加热时要慢慢加温,防止溶液猛沸或溢出。
2.操作时要戴手套,避免溶液或晶体直接接触皮肤。
3.硫酸铜是一种有毒物质,要避免误食或接触呼吸道。
4.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无机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案例
无机化学实验思政教学案例一、实验名称: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1. 实验背景引入中的思政元素。
在开始这个实验之前,我会先跟同学们讲一讲硫酸铜在历史上的故事。
我说:“同学们啊,硫酸铜这玩意儿可不得了。
在古代,它就已经被人们发现并且应用了。
就像古代的一些染布工艺,硫酸铜可是重要的原料呢。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小小的硫酸铜背后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就告诉我们,科学知识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咱们现在做这个实验,也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探索。
而且,你们要像古人探索硫酸铜的用途一样,要有那种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精神。
就像咱们面对学习中的难题,不能轻易放弃。
”然后我还会提到硫酸铜在农业上的应用,比如它可以用来配制波尔多液防治病虫害。
“同学们,你们看啊,硫酸铜在农业上这么重要,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价值一样。
咱们做这个实验,要是能把硫酸铜晶体制备得又好又纯,那也是为以后可能的应用打下基础,这就像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2.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思政教育。
实验开始后,我在讲解实验步骤时强调严谨性。
“同学们,这个实验步骤就像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一样,得一步一步来,而且要非常严谨。
你看,如果称量硫酸铜粉末的时候不准确,那后面制备出来的晶体可能就不是我们想要的了。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如果不遵守规则,做事马马虎虎,最后的结果肯定也不会好。
比如说我们遵守交通规则,要是随便闯红灯,那可能就会引发交通事故,这后果可严重了。
所以在这个实验里,每一个小步骤都要认真对待。
”当有同学在加热溶解硫酸铜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我就会走过去说:“同学,你这就像划船只划一边,船肯定走不直啊。
在这个溶液里,硫酸铜要是搅拌不均匀,有些地方浓度高,有些地方浓度低,最后晶体生长得也不均匀。
这就像一个团队,大家要是各自为政,不能齐心协力,那这个团队就很难取得好的成果。
我们做实验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大家相互提醒,这样才能把实验做好。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制备硫酸铜晶体
一、实验反应: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二、要求:
1、要求制备出晶体;
2、要求晶体的形貌规整。
三、实验步骤:
1、将0.25克硫酸铜(CuSO4)加入容量为50毫升的250毫升无水乙
醇中,加热溶液至50℃;
2、保持溶液在50℃,在室温下搅拌溶液30分钟,以获得颗粒较细
小的晶体;
3、将此溶液放置至新鲜的乙醇中,搅拌至液体中出现反应;
4、再次加热至50℃,以提高硫酸铜晶体析出的速度;
5、将溶液放入筛子中,采用冷却法将溶液冷却至室温,以分离晶体;
6、将其中的晶体冲洗,去除残留物质;
7、将得到的晶体浓缩,调节到最佳状态。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硫酸铜晶体,晶体形貌规整,晶体内部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符合实验要求。
五、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出硫酸铜晶体,晶体形貌规整,晶体内部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符合实验要求。
六、安全防范:
1、硫酸铜及其衍生物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
2、乙醇有极高的可燃性,实验过程中不得使用明火,最好采用电热板或其他可控制温度的仪器;。
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硫酸铜晶体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晶体,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子学、催化剂和材料科学等。
分组实验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合作和互动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个分组实验的步骤,用于制备和生长硫酸铜晶体。
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4)是一种透明的结晶体,可通过将铜粉和硫酸反应来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u+H2SO4→CuSO4+H2↑实验材料和设备:1.硫酸铜(CuSO4)2.粗砂纸3.铜粉4.烧杯5. 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6.坩埚和钳子7.滤纸和漏斗8.蒸馏水9.显微镜实验步骤:1. 将烧杯用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烧热,然后用粗砂纸擦拭烧杯的内壁,使其干净。
2.使用钳子将铜粉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硫酸。
注意,铜粉的量应该比硫酸的量稍微多一些。
3. 用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加热烧杯底部,使铜粉与硫酸反应。
当反应产生气泡时,表示反应已经开始。
反应过程中注意观察烧杯底部是否有产生的固体沉淀,如果没有,可以继续加热。
4. 当反应结束后,关闭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
然后使用钳子将坩埚放入烧杯底部,将其与烧杯底部连接在一起。
5.使用滤纸和漏斗将烧杯中的溶液过滤到坩埚中,以去除固体的残余物和杂质。
6. 取出坩埚,将其中的溶液放入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然后用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加热烧杯。
加热期间,溶液会慢慢蒸发,逐渐变浓,并产生固体结晶。
7. 当溶液已经几乎蒸发完时,关闭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让烧杯中的溶液自然冷却,等待结晶体生长。
8.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所得的硫酸铜晶体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和吸入有害气体和溶液。
2.烧杯和坩埚需要事先烧热和清洁,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铜粉和硫酸的比例要适当,否则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或溶液过于浓缩。
4.实验中的加热温度和时间需要掌握好,以便获得适当的结晶体生长速度和尺寸。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和原理。
2、掌握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晶体的操作技巧。
3、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形状和颜色,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硫酸铜(CuSO₄)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当硫酸铜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通过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
三、实验用品1、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漏斗、滤纸。
2、药品:硫酸铜粉末、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配制硫酸铜饱和溶液称取适量的硫酸铜粉末放入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硫酸铜粉末完全溶解。
继续加入蒸馏水,搅拌,直到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硫酸铜粉末,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过滤饱和溶液将饱和溶液通过漏斗和滤纸进行过滤,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
3、蒸发浓缩将过滤后的饱和溶液倒入蒸发皿中。
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
当溶液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
4、冷却结晶让蒸发皿中的溶液自然冷却,随着温度降低,硫酸铜晶体逐渐析出。
5、过滤分离晶体用过滤器过滤,将晶体与母液分离。
6、干燥晶体将得到的晶体放在滤纸上,让其自然风干。
五、实验现象及记录1、在配制饱和溶液的过程中,随着硫酸铜粉末的溶解,溶液颜色逐渐变深,由浅蓝色变为深蓝色。
2、加热蒸发浓缩时,溶液逐渐减少,浓度逐渐增大。
3、冷却结晶时,有蓝色的晶体析出,晶体形状呈现为规则的四面体或六面体。
六、注意事项1、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溶液飞溅伤人。
2、蒸发时要控制好火候,避免溶液蒸干。
3、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以保证过滤效果。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出了硫酸铜晶体。
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还进一步熟悉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同时,观察到了硫酸铜晶体的美丽外观,增强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实验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注意安全,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硫酸铜的制备
综合设计实验从含铜废液中制备硫酸铜目的:通过自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制备出产品并对产品进行鉴定要求:自拟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方案(或工艺流程),药品与材料,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
硫酸铜的制备(参考资料)原理铁片插入含有铜离子的废液中,把溶液中的Cu2+置换出来变成单质铜:F e + Cu2+ = F e2 + Cu单质铜在高温下灼烧空气氧化为CuO:2Cu+O2=2CuOCuO与H2SO4反应生成CuSO4CuO+H2SO4=CuSO4+H2O趁热将溶液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由于Cu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有较大的变化,所以当浓缩、冷却溶液时,就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
要使产品具有较高的纯度还可进行重结晶。
所得硫酸铜含有结晶水,加热可使其脱水变成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根据加热前后的重量变化,可求得1摩尔硫酸铜晶体中所含结晶水的摩尔数。
实验步骤在100毫升烧坏中加入80毫升含铜废液,把几块铁片(如铁片带有较多铁锈,应光用砂纸打磨)放到溶液中,小火加热。
待置换反应进行的较完全时,用倾析法倒掉溶液,将铁片上的铜末刮到烧坏中。
先用自来水把铜末洗两次(可用倾析法洗),然后用减压过滤法过滤铜末,在漏斗上用蒸馏水将铜末洗三次,抽干,把铜末放在蒸发皿内,用小火炒干,冷却。
称取3克铜末。
放在坩埚中,坩埚放在泥三角上用大火灼烧40分钟,并不断搅拌,使铜充分氧化,最后放置,冷却。
往蒸发皿内加入20毫升1:4H2SO4,一面搅拌,一面将CuO粉末慢慢加到H2SO4中,然后把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入热,并不断搅拌,如出现结晶,可随时加入少量水。
反应完全后,溶液应该是蓝色的。
把布氏漏斗的吸滤瓶预热后,装好减压过滤装置,趁热过滤CuSO4溶液,再用少量蒸馏水洗下蒸发皿和滤纸上的残液.将上面的滤液转移到蒸发皿中,放在水溶上浓缩至液面出现结晶,用冷水冷却令其结晶。
减压过滤即得粗硫酸铜晶体(母液倒入回收瓶中)。
把晶体转移到蒸发皿中进行重结晶,为此,往蒸发器中加入20毫升蒸馏水,加热使硫酸铜晶体溶解(如有不溶性杂质可乘热汽压过滤一次),把溶液浓缩,自然冷却,即可得纯度较高的硫酸铜晶体。
案例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案例硫酸铜晶体的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操作,它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并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如下:材料和仪器:1.硫酸铜(CuSO4·5H2O)2.蒸馏水3.试管4.灯火璜5.酒精灯6.温度计7.烧杯和玻璃棒8.电子天平9.干燥瓶或干燥器10.实验室安全设备(实验室外套、手套和护目镜)制备步骤:1.量取适量的硫酸铜(CuSO4·5H2O),用电子天平称取准确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将称取的硫酸铜溶解于一定量的蒸馏水中。
添加时,可以用玻璃棒搅拌以促进其溶解。
3.将溶液加热至沸腾,直到溶液变得透明。
4.关闭酒精灯等加热设备,让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的形成。
5.如果没有看到晶体的形成,可以用灯火璜沾取一些毛细管上的晶体,轻轻搅拌溶液。
这将有助于晶体的形成和生长。
6.将晶体分离出溶液。
可以通过过滤的方式将溶液中的晶体分离出来。
7.将晶体用蒸馏水冲洗,使其纯净。
8.将晶体转移到干燥瓶或干燥器中,使其干燥。
9.记录晶体的质量和形态,并保存以备后续的实验。
以上就是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方法的详细步骤。
下面我们将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如何操作。
案例:小明在化学实验室中准备制备硫酸铜晶体。
他首先使用电子天平称取了10克的硫酸铜粉末,并将其溶解于200毫升的蒸馏水中。
在搅拌溶液的过程中,他注意到溶液变得透明,并继续将其加热至沸腾状态。
然后,他关闭了加热设备,让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小明观察到在溶液中形成了一些细小的晶体,但数量并不多。
为了促进晶体的形成和生长,他用一个灯火璜轻轻搅拌了溶液。
随着时间的推移,晶体逐渐增多并开始变大。
接下来,小明使用滤纸过滤器将晶体分离出溶液。
他将晶体用蒸馏水冲洗了一下,以去除可能附着在晶体上的杂质。
然后,他将晶体转移到一个干燥瓶中,并将其放置在一个干燥器中进行干燥。
最后,小明测量了晶体的质量,发现它总共有8克。
硫酸铜晶体制作方法图文整理
首先你所需的设备:100ml的玻璃容器 200ml烧杯搅拌棒能提供热水的装置一个密封塑料瓶漏斗滤纸等STEP1你需要购买硫酸铜(分析纯)试剂STEP2 查阅五水合硫酸铜的溶解度(这里给出部分)0℃10℃ 20℃32 30℃40℃ 50℃不详 60℃ 70℃不详80℃90℃不详100℃114STEP3称取室温下溶解度多3g左右的硫酸铜,溶于100ml热水中(实验中所用的水不能是自来水,可以是饮用水,推荐屈臣氏蒸馏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倒入干净的玻璃容器中,盖上盖子,静置一天STEP4如果你发现完全冷却后,容器底部有大量碎晶,没有完整的小晶体,那就重复STEP3,原因可能是冷却过快、水中有杂质或者在冷却过程中频繁扰动溶液。
如果你得到了几个完整的小晶体(称为晶核)那请进行下一步STEP5得到了晶核,你就可以真正开始你的晶体培养了!首先你要配置较大量的饱和溶液(也就是溶解固体达到最大无法继续再溶的溶液)(200ml),当然你上一步剩余的溶液应该并入此步骤的溶液中。
具体的配置常温饱和溶液的方法是:称取室温下溶解度多2g左右的硫酸铜,溶解在200ml热水中,完全冷却后过滤(这一步你也可能得到好的晶核),保留滤液,剩余的固体放入一个密封塑料瓶中,放入水。
这个塑料瓶的目的是保存你以后分离得到的硫酸铜固体,并且可以同时得到室温下的饱和硫酸铜溶液。
STEP6晶体培养一般有两种方法:杯底或者悬挂。
如果你不想用细线挂住晶体,那么可以采用直接把晶核放在杯底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对硫酸铜来说会影响晶体的形状,所以建议采用悬挂的方法。
(当然你也可以两种方法都试一试)将一个稍大一点的晶核(1-2cm)用细线栓紧,系死扣,并且将线的另一端系在一个细竹签上。
系晶体的标准是:不能让晶体在自然状况下掉落,线长应该满足晶体全部浸入烧杯液面以下。
STEP7 系好了晶体,不要忙着放入溶液。
因为这时你的溶液可能混入了大量的杂质,空气中的毛发、灰尘等,需要先进行过滤。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作者:杨展富实验名称: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实验仪器:分析纯硫酸铜500克(杂物箱内发现),纯净水,烧杯(500ml),一次性筷子一双,粗铜丝(足量),细铜丝(足量),强力胶布,透明茶叶盒盖(与烧杯口等大),牙签一根,煮水电磁炉,铁碟。
实验步骤:一,选取1.,烧杯置于装有水的铁碟上,铁蝶放在电磁炉上,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纯净水,手动加热,直至铁碟上水沸腾几分钟;2将硫酸铜粉末缓缓加入烧杯中,并不断用一次新筷子搅拌,直至形成饱和溶液;3.冷却溶液接近室温(比室温略高)可以看到大量蓝色晶体析出;4.用镊子夹出所有晶体,并选一块最大,最完整,且最规则的晶体作为晶种。
晶种的每一个面都必须光滑,整齐。
二,结晶1、用一根长约4cm的细铜线将晶种捆好,再用7cm粗铜线与细铜线绑好,固定在牙签上,牙签固定在盖子上。
2、用500mL烧杯配置没过晶种的热饱和溶液(温度高于室温不超过25℃)。
3、将捆有晶种的盖子盖在烧杯口,晶体要浸没在水中,不与杯壁接触。
4、如果晶种上长出多个硫酸铜晶体或硫酸铜则应将晶体取出用小刀切去小的晶体。
然后将烧杯内的硫酸铜重新配成高于室温不超过25℃的饱和硫酸铜溶液,注意硫酸铜溶液中不能有硫酸铜固体。
5、重复3、4步骤直到得到满意的晶体为止。
实验记录:一,首次实验:二,总结重复实验:问题:1,为什么第一天实验晶体会变大?猜测:溶液中固体沉淀结晶。
资料:溶液由于降温,溶解度变小,从而结晶,所以有固体析出。
2,为什么第二天晶体会变小?猜测:晶体溶解入水中,浓度太希。
资料:溶液不饱和,会继续溶解硫酸铜,所以晶体变小。
在纠正错误试验方法后,重新试验。
反复几次之后,有几个比较满意。
实验结果:从饱和溶液制取晶体对于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显著增大的固体溶质,如硫酸铜、明矾、硝酸钾等,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实验体会:1.在这次试验中我发现了在加热时要把溶液配制成饱和才有利于结晶,否则,如果浓度太希,已结晶的硫酸铜晶体也会溶解。
自制硫酸铜晶体我的感想和体会
制取硫酸铜晶体报告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一、实验准备实验仪器、药品、材料:棉线,丝线200ML烧杯两个,硬纸片一张、滤纸若干、酒精灯一个、石棉网、带铁圈的铁架台、温度计、硫酸铜粉末若干、玻璃棒。
二、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放入100ML蒸馏水,加热到比室温高10~20℃,并加入足量硫酸铜;2. 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饱和(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趁热过滤到一个已加热的烧杯中;3.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使其缓慢降温,析出晶体;4. 第二天杯底出现小晶体,每个约长0.5CM,取一个晶体较完整的,用丝线绑住,系在一根木棍上。
5. 将原来的硫酸铜溶液加热到比室温高5~10℃,添加少量硫酸铜,使其再次饱和。
6. 将已绑好的小硫酸铜晶体放入微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注意使其被完全浸没,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7.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6、7项的操作过程。
三、实验注意 1.控制溶液的温度,加热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2.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
3.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结论(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2)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3)如果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
由于棉线和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棉线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
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线上“挂”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
分组实验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01实验报告)【实验目标】1.练习用结晶的方法制备晶体。
2.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药匙,滴管,表面皿,温度计,显微镜,20厘米长的细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玻璃棒,硫酸铜,棉花。
【实验过程】1.制备小晶体(1)往烧杯内加入50毫升常温蒸馏水,并加入研细的五水硫酸铜粉末,配制成硫酸铜溶液。
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有少量硫酸铜不能再溶解,形成热饱和溶液。
实验现象:①在蒸馏水中加入硫酸铜后,蒸馏水变成__蓝__色,颜色随搅拌逐渐加深。
②随着温度上升,硫酸铜溶解速率__变快__。
溶液达到一定浓度时,硫酸铜不再溶解。
③烧杯壁上残留的硫酸铜溶液蒸发后形成__白__色粉末,附在杯壁上。
(2)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滤,直到澄清为止。
等待溶液缓慢冷却,覆上保鲜膜,防震防尘,静置一晚。
实验现象:静置一晚后杯底出现许多__蓝__色__菱__形小晶体。
小晶体似玻璃光泽,呈半透明。
2.小晶体“长”成大晶体(1)选晶:在晶体里选择几颗几何形状完整的小晶体备用。
(2)晶体长大:用线把1颗硫酸铜小晶体绑好,悬吊在已准备好的一杯约50毫升70 ℃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里,线的另一端系在玻璃棒上,覆上保鲜膜,防震防尘,静置过夜。
(3)如此反复操作几次,晶体就越长越大,最后长成大块晶体。
(4)取出晶体,用滤纸轻轻吸去表面溶液,在晶体的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透明指甲油,再把晶体放入小盒子中保存。
【注意事项】1.制备饱和溶液时,防止过饱和而析出晶体;2.过滤速度要快,防止饱和溶液迅速冷却析出晶体;3.冷却速度要缓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温,让饱和溶液缓慢冷却。
【问题与讨论】1.最后形成的大块晶体若不经处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几天后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解:晶体表面开始泛白,不再具有光泽。
硫酸铜晶体在干燥空气中会缓缓风化。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前言冷却热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但晶体析出的情况、形状大小都会因实验用品的差异、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有所不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参照初三化学【下册】课本P40中明矾晶体的制取方法和借鉴往届学生制作硫酸铜晶体的经验,结合网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共耗时10天才成功完成。
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二、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的水,并加入足量硫酸铜;2.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3.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时,把模型放入碗中;4.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5.取出线圈后往烧杯中加入温水,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15℃的溶液,并补充适量硫酸铜,使其饱和;6.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5、6项的操作过程。
7.三、实验注意1. 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 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
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杯包好。
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过程五、实验结论(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2)使用铁丝作为模型,不能使硫酸铜饱和溶液结晶,因为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能与CuSO4反应(Fe+CuSO4=Cu+FeSO4)生成绿色的硫酸亚铁和铜;(3)铜丝表面缠上棉线的模型,能较好地析出硫酸铜晶体:(4)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主题讨论:让学生开展讨论,选择和确定学生所反映的各个 方面的内容。
(3)分组活动。对所确定的内容:溶液的过饱和度、pH值、冷却 速度及温度、加入晶种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由地选择
比较特长的部分进行实践活动。
晶型较好,但是产率低
表四、不同温度对晶体形成的影响
温度控制
结晶情况
快速冷却
晶体细小,过碎,晶型不完整
自然冷却
析出晶体较多,晶型较完整
水浴加热(35℃)后 冷却
晶体较多,晶型完整
六、实验结果讨论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几天的资料整理与归纳,由每一组学生代
表发言,最终整理如下:
1. 第一组:对溶液过饱和度对晶体形成影响的归纳如下:
学生设计类学习活动案例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石龙三中 陈佩霞
一、设计主题 在初中化学书中,教师通常在课堂上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制
备硝酸钾或明矾晶体。但如果把制备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制备硫 酸铜晶体(硫酸铜外观更漂亮,更受学生欢迎),学生的成就感和对化 学的学习兴趣回大大提高。而实际操作中,学生制备的硫酸铜晶体的析 出不够理想,晶体较小。而且,学生在同样的实验操作条件下,得到的 产品收率和外观却总是千差万别。对此学生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能够制备出大的、具有规则外形的硫酸铜晶体,提高实验的重现性 及产率,减少实验的步骤及实验所需时间,有必要对实验进行改进,在 多次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技能可大大提高。 二、活动目的
3. 第三组:不同pH值对晶种形成的影响的归纳如下: pH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条件。查阅资料可知:在溶液中加
酸,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加热使Cu2+水解生成碱式硫酸铜沉淀。另一方 面,在CuSO4溶液中加入稀H2SO4,因为产生了同离子效应,使CuSO4 的溶解度减小,从而使析出的硫酸铜晶体数量增多。
2. 第二组:不同晶种对晶体形成的影响的归纳如下:
根据结晶原理:晶体的生长是溶质在晶核表面不断堆积的结果,对 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在介稳区内是不会产生晶核的,必须靠外界加入的 晶种,才能使溶液中的溶质生长到晶种的表面上,而溶液中的固体杂 质、微粒、尘埃、容器界面的粗糙度、容器的震动等都会诱发成核。因 此,我们总结得出:如果晶核太多,就无法形成大晶体。由于毛细管和 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细管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 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 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 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 此在棉线上“挂”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
七、收获与体会
实验后对同学进行调查,下面是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体会:
在制备硫酸铜晶体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很多问题。我们很快就发觉自 己的能力非常有限,看法也相对片面,要做好一个实验是不容易的,但 只要大家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做好每一件事。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把收集 到的资料科学地整理出来,又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 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将对我们日后的 学习、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酸性强(即pH<1),收率高、晶体大,但是晶体 颜色浅,且晶体很疏松,易破碎,可能原因是硫酸具有吸水性,使硫酸 铜晶体的结晶水含量降低。酸性弱(即pH≥4),晶型好,但收率低, 杂质多,主要原因是Cu2+水解生成了碱式硫酸铜沉淀。因此,为防止 Cu2+水解,并制得较大的硫酸铜晶体,应用稀硫酸对溶液进行酸化,实 验结果表明溶液的pH=2最理想。
铜丝
成串锥形晶体连接在铜丝上,外型不规则,生长 缓慢
CuSO4小晶 在原来的规则晶体基础上继续生长,外形佳,为
体
单个晶体,几天后在烧杯底部也有少量晶体析出
pH值 1
2
3 4
表三、不同pH值对晶种形成的影响 结晶情况
产生大量晶体,但颜色较浅, 且疏松易破碎
晶型好,产量较高,晶体为蓝 色,较致密
晶型较好,但是产率不高来自的稀硫在三只150mL、装有100g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0g硫酸铜,加热溶解。
调整pH值为2。对三份溶液分别作如下处理:第一份在室温下自然冷却
结晶;第二份用自来水快速冷却结晶;第三份保持在35℃左右水浴中4
小时后再自然冷却。
五、活动结果
活动进行非常顺利,同学们都非常顺利地完成实验并达到预期的目 的,可见我们的充分准备是有成效的。最后,有老师提供实验报告表 格,实验后由同学填写。(表格及填写内容如下表一至四)
实验药品:无水硫酸铜、稀硫酸 3. 实验步骤: (1)对溶液过饱和度的探究(第一小组):
取六只盛有100g水的250mL的烧杯,分别加入30g、40g、50g、 55g、60g、70g无水硫酸铜,加热使固体溶解,并控制过饱和溶液的pH 值为2—3之间;静置,使其在室温下缓慢结晶。
(2)对作晶种的材料的探究(第二小组): 将溶解度为50g、pH值为2的硫酸铜溶液分装在四只150mL的小烧杯
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总之,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我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
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使我能够重新思考作为指导教师如何在 活动甚至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定位自己的角色来指导学生进行综合 实践活动。
以后,我将会继续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到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的活动 中,一同感受、摸索、学习、收获、成长。
大至大型晶体
60
溶液为蓝色,12小时后即长出晶体,晶体颗粒大, 但粘结,晶型不规则,较难用于演示
70
溶液为湛蓝色,12小时后长出晶体。晶体量多,但 都粘结且堆积在烧杯底部,失去了规则的外形
晶种类型
表二、不同晶种对晶体形成的影响 结晶情况
自然结晶 晶型规则,颗粒较大,但量不多
棉线
大量成锥形的细小晶体成串地附着在棉线上,无 规则的外形
(4)成立筹备小组的负责机制,让有责任心的小组长统筹所有的
工作,并实时将问题与老师汇报,探讨解决的方法。
2、实施阶段 1. 查阅资料:
同学们在老师和科代表的发动下,大家积极参与资料的准备工作, 有的同学负责制上网收集资料,有些同学图书馆里认真的阅读文献,希 望可以为这次活动提供有用的资料……
最终确定具体安排:
1、通过对网络查找化学资料,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整理、分 析资料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2、通过对影响硫酸铜晶体析出条件的探究,复习巩固溶解度、溶 液的过饱和度,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了解结晶方法。
3、通过活动的开展,把知识转化成其自身的能力,把课堂更多地 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硫酸铜在水里的溶解度较大。2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1g,即 20℃时100mL水中可溶解硫酸铜晶体(CuSO4·5H2O)36g。因此,我们 认为从理论上讲,在100mL水中加40gCuSO4·5H2O,在室温(20~ 25℃)条件下很难有“若干小晶体生成”。
另外,我们查阅资料知道:如果溶液的过饱和度很大,液体的粘度 就很高,晶核的形成速率很快,晶核过多,粒径变小。因此,若要得到 较大的晶体,应严格控制溶液的过饱和度。
三、活动计划 1、活动对象:九年级学生; 2、活动时间:综合实践课 3、活动内容:制备硫酸铜晶体。
四、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
(1)查阅资料与实验设想 结晶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结晶过程中的操作方式等有关,溶
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的主动力。硫酸铜晶体属三斜晶系,要获得颗粒较 大的理想晶体,需要严格控制溶液的过饱和度,溶液蒸发或冷却的速 度,晶种的数量,溶液的pH值,共存的杂质及其它相关条件等。
4. 第四组:不同温度对晶体形成的影响的归纳如下: 根据结晶原理,低温成长的晶体是呈透明状的完整晶体,高温下成 长的晶体多为混浊状态,晶体一般易于发生龟裂。同时在结晶成长的时 候,冷却速度不宜过快,一般采取室温自然冷却,否则细小晶体增多, 晶型也不完整。因此,在析晶前要进行缓慢降温,并严格控制终点温度 的恒定。在实验过程中,建议冷水进行冷却不用用自然冷却的方法。
表一、溶液过饱和度对晶体形成的影响(室温约23℃)
加入硫酸 铜的质量
(g)
溶液颜色及结晶情况
30 溶液为浅蓝色,放置两周后仍无晶体析出
40 溶液为蓝色,一周后开始有晶体析出,晶体细小且 量少,但较规则
50
溶液为蓝色,两天后开始析出晶体。晶型较规则, 颗粒较大,数量较多,不粘结
溶液蓝色,约一天后开始析出晶体。颗粒大,外形 55 规则,数量较多,不粘结。可作晶种或由其继续长
中,分别加入:较规则的CuSO4小晶体、棉线、铜丝作为晶种,最后一 只烧杯不加任何晶种。自然冷却结晶。 (3)对饱和溶液pH值的探究(第三小组):
在三只150mL、溶液溶解度为50g的小烧杯中滴加2mol·L 酸,分别调整pH值为1、2、3、4,自然冷却结晶。 (4)对过饱和溶液的冷却速度的探究(第四小组):
八、教师点评: 在这次活动,学生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从一个指挥者变为学
生的伙伴和“参谋”,只是站在学生旁边,当他旁边照路的一盏明灯, 让学生不断地摸索。在这次实践中,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我总结得出要及时了解学生 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 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对溶液过 饱和度的探究 小组长: 第一小组:杨
光
对作晶种的材 料的探究
第二小组:叶 丽晶
对饱和溶液pH 值的探究
第三小组:苏 灿森
对过饱和溶液的冷 却速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