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风格与作曲技法研究

合集下载

《波莱罗舞曲》总谱图表分析与配器研究

《波莱罗舞曲》总谱图表分析与配器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J 6 1 4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2 2 3 6 ( 2 0 1 4 ) 0 3— 0 0 1 7一 o 3
管 弦 乐 色彩 大 师莫 里 斯 ・ 拉威 尔 的 《 波 莱 罗舞
曲》 ( 以下简称《 波莱罗》 ) , 作为音乐会保 留曲 目, 可 以说是 脍炙 人 口, 同 时它 也 是 管 弦 乐 法研 究 和配 器 教学的经典范例 。但是长期 以来就此 曲的一些相关 分 析及 研究 略有 偏差 , 有 必 要进 一 步 对 《 波莱罗》 的
曩 薯
圭 ■
配器 、 曲式等相 关 问题再 做探 讨分 析 , 同时为 了突 出 直观 性 , 本 文结 合 总谱 综 合 分 析 图表 对 这 一 经典 作
品进 行再 分析 , 以使 配器 、 色 彩等 因素 与乐 曲结构直 观化 , 并 让这种 按 图表 方 式 对 管 弦乐 曲进 行 综合 分 析, 尤 其是 配器 分析 的方 法得 到推 广及应 用 。

V e .

, 4 r p .
V o .
V c .
A z ] o .


y1 . n c .
V o


. V c .
CF a g . 却
. 口
CF a g. I v 1 e .

, 牙 C a r . 卫C t i ∞ ot . . ? m加 栅 ^加
V c .
?瞰 CF o g
CF g. o ,
F g. o
C F g o 3 触

.& 善F

g, o
g o

论拉威尔管弦乐曲《波莱罗》的音色变奏特征

论拉威尔管弦乐曲《波莱罗》的音色变奏特征

法 国作 曲 家莫 里 斯 ・ 拉威尔 ( Ma u r i c e R a y . e 1 ) 是 印象 派 最 杰 出 的 作 曲家 之 一 , 也 是 一 位 非 常具有 代 表性 的管 弦乐 色彩 大师 。他 以精 巧 的


音 响 实验 的特殊 手 段 一 音 目色 巴义 变 突 奏
在 不 同乐器 和音乐 元 素配置 下 , 呈现 出的不 同的
在 表 1中 , 笔 者 将 音 乐 织 体 按 不 同 的功 能 划 分 为三 个 层次 ( 也是骨架层次 ) : 第 一 层 次 是 固定 主题 线条 ( A和 B, 以 四次 A A B B和 一 次 简 化的 A B两 种 方 式结 合 ) , 为 音 色 变 奏 的 运 用 提 供依 据 ; 第二 层 次 是 音 型 化 的 和 弦 , 以主 、 属 交 替 的形 式 , 构成 稳 定 的和 声 背景 ; 第三层次是 由
弦乐 曲《 波莱 罗》 只保 留 了波 莱 罗 舞 蹈 的 部分 音 乐特 征 , 如 四三 的 节 拍 和 用 打 击 乐 器 伴 奏 等 , 其
变 奏 曲式 常会 借 用 其 他 的 曲式 原 则 来 组 织 其 结
构 。主题 的完 整 叙 述 和 变 化 重 复 是 变 奏 曲 式 的
主要 展 开手 段 。 而 音 色 变 奏作 为 变 奏 发展 的 手 主题 旋律 则 由拉威 尔 自己创 作 , 因此两 者 并 不能 ● 圄 圜 日 圜 日 瞄 咽 _ m _ 日 一 王 娟 论 拉威 尔 管弦 乐 曲 ^ 波 菜罗 ) . 的 音 色 变 法之 奏 特 征 一 , 主要 是 指 作 曲家 用 同一 主题 或 旋 律 , 通 完全 等 同 。 过音 色转 换来 展 开音乐 , 从 音 响色 彩 上诠 释 音 乐 目前 国内学界 对 拉威 尔管 弦乐 曲《 波莱 罗 》 作 品的独 特 内涵 。 其 特 点 是 不 再 受 材 料 、 和声 、 的研究 主要 是 围绕 其 创 作 背 景 、 音 乐赏析、 作曲 调性 等条 件 的限 制 , 而 是 通 过 由薄到 厚 ( 力度) 、 技法 、 节奏 、 舞蹈 特 性 等 因 素展 开 。本 文 主 要 对 由少 到 多 ( 乐 器数量 ) 、 由单 一 到 混 合 ( 音 色 叠

拉威尔著名作品赏析——《波莱罗舞曲》

拉威尔著名作品赏析——《波莱罗舞曲》
在一家烟雾弥漫的西班牙旅馆里一个西班牙女郎就是鲁宾斯坦扮演的插着梳子围着围巾在一张圆桌上神情痴迷的翩翩起舞她轻盈曼妙的舞姿深深地吸引了周围的人们他们纷纷围拢过来共同跳起欢快的舞蹈
文 艺 波莱罗舞曲》
于季 芳 ( 陕西师范大学音 乐学院 70 6 ) 10 2
摘要 :拉 威 尔是 法 国近 代 史上 最杰 出的印 象派作 曲家之 一 。本 使用 ( 从轻 到 响或 从 响到轻 的变化 )的结合 ,让人 听起 来趣 味 横 文通过对拉威 尔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特 色等方 面对拉威 尔进行 了描述 , 生 ,变 化 无穷 。 并 以 《 莱罗舞曲》为例 对拉威 尔的作 品进行 赏析 。 波 这 首 曲 子 的第 一大 特 点是 它 的节 奏 :全 曲从 头 至 尾 都 是 在 个 固定 的 节奏 型之 上 的 ,从旋 律 还没 有 出现 ,这 个节 奏就 慢 慢 关键词 : 威尔;印象派;波莱罗舞 曲;节奏 拉 奏 出,直 到乐 曲结束 也 没有 出现 一 点变化 。作 曲家采 取 贯穿 始 终 拉威 尔 ・ 莫 里斯 (a e Mu ie 85 l3 年) ,是 法 的 固定节 奏和 两 个节 奏和 两 个 交替演 奏 的 固定旋 律 ,写 成 了这 首 Rv l a rc ,l7一 97 国近 代史 上最 杰 出 的作 曲家之 一 ,他 是 一位 印象 派 的作 曲家 ,更 规 模宏 大 的变 奏 曲。这个 被 后人 称做 “ 缠 不休 的 节奏 ”一 直 响 纠 是一位 具 有鲜 明民族 风格 的 “ 古典 主 义 ”作 曲家 。拉 威尔 生 于 了1分 钟 以上 ,不仅 用 小鼓 来演 奏 ,各种 乐器 :长笛 、 大管 、小 新 5 靠近 西 班牙 国境 的 西部 尔城 ,他 自小接 触 音 乐 ,7 岁开 始 就 学 习 号 、法 国 号、双 簧管 和弦 乐器 等也被 慢慢 的增 加进 来 。 钢 琴 , l岁 学 习作 曲, 1 岁 考入 巴黎音 乐 学 院学 习音 乐 。 拉威 2 4 第 二个 特 点是 它 的速 度 :它 的速度 从 头到 尾 没有 出现 一 点变 尔在 学 院跟随 福雷 ( 国著名 作 曲家 、钢 琴家 、管风 琴 家和音 乐 化 。 比实际 的波 莱罗 舞 曲的速 度要慢 一些 。 法 教师 )学 习作 曲,他 十分好 学 ,求知 欲强 。 第 三个 特 点是 旋律 : 。这里 只有 两个 14节 的反复 的乐 句 ,从 6, 《 莱 罗 舞 曲》 是 拉威 尔广 为流 传 的一 部 管 弦 乐 曲作 品 。 头 到尾 都 是简 单 的 重复 ,既没 有 变奏 也 没有 展 开 。按 照从 B 前 波 B 这 是 拉威 尔 于 12 年 应 女舞 蹈 家 伊达 ・ 宾斯 坦 之 约而 创 作 的一 后共 9 ,这 种 “ 98 鲁 遍 固执 ” 和 “ 单调 ” 的特 点 成 为这 首 曲子的迷 人 首 交 响乐 队演奏 的舞 曲。 《 莱罗 》是 西班 牙 文 “ o eo 波 b lr ”的音 之 处 。最后 乐 曲在 高潮 处 突然 有 了一个 转 调 ,是从 C 调转 到E 大 大 泽,原 意是 指 一种 西班 牙 民间 男女 双人 舞 。德 国 民族音 乐 学家 萨 调 ,然后 结 束 。 《 莱 罗舞 曲》丰 富 的色彩 和 辉煌 的 写作 技巧 , 波 克 斯 (8 1 l 5年 ) 在 《 18一 9 9 世界 舞蹈 史 》 中指 出 : “ 种舞 蹈 给 听众 留下 了深 刻 的 印象 ,前 苏联 著名 作 曲家 普 罗科 菲耶 夫 曾把 这 为西班 牙舞蹈家 塞雷索 约于 18 年根 据西班 牙古老 的传 统舞蹈 改 这 首 作 品誉为 “ 曲技 巧 的奇迹 ”。谱 例如 下 : 70 作 编而 成。 ”舞蹈 常 以响板 、吉他 、铃鼓伴奏 ,舞姿 柔美 、典雅 。 《 莱 罗 》舞 曲首演 后 ,很 快地 为全 世 界 的听 众所 接 受 ,它 波 不但 在音 乐会 上 演奏 ,而 且还 被 改编 成 为 了适合 各种 乐 器 组合 演 奏 的乐 曲 ,甚至 在大 街 小巷 里行 人 的哨 声 中也可 以听到 。舞 剧 的 场景 是这 样 的 :在一 家烟 雾 弥漫 的西 班牙 旅馆 里 , 一个 西班 牙 女 郎 ( 就是 鲁 宾斯坦 扮 演 的 )插 着梳 子 , 围着 围 巾,在 一 张 圆桌上 神情 痴迷 的翩 翩起 舞 ,她 轻盈 曼妙 的舞姿 深 深地 吸 引 了周 围的人 们 ,他们 纷纷 围拢 过 来 ,共 同跳起 欢 快 的舞蹈 。 《 莱 罗舞 曲》 波 第 四个 特 点是 它 的力 度 :力度 变 化很 有层 次 ,乐 队 音色 不断 在 巴黎演 出后 ,许 多 舞蹈 演 员 以及 舞 剧编 导都 很注 目。 爱尔 兰舞 加 厚 ,音 量不 断增 加 ,从 一开 始 的单 个乐 器独 奏 开始 , 到逐个 乐 蹈 演 员多林 把它 作为 自己独 舞 的保 留 曲 目,连 续演 出许 多年 。 器 的加 入 ,全 曲慢慢 渐强 。 拉威 尔作 为 印象派 音 乐家 大大 发 展 了印象 派音 乐 的表 现力 , 作 曲家 采 用 贯 穿 始 终 的 固 定 节奏 和 两 个 交 替演 奏 的 固定 旋 他 早 期的 创作 受到 德 彪西 的影 响 ,追 求 印象主 义色 彩 。创 作特 色 律 ,写 成 了这 首规 模 庞大 的变 奏 曲 。全 曲 曲式是组 成 交替 的变 奏 则 以法 国传统 音乐 文 化为 基础 ,一 方 面继 承 了法 国古 典作 曲家 拉 曲式 ,首 先 第 一阶 段 中 的旋 律 是独 奏 呈 示 , 由木 管 组乐 器 , 次 其 莫 和库 泊 兰典 雅 、清秀 的 艺术 风格 , 另一 方面 又发 展 了柏 辽兹 、 加入 了弦乐 与木 管 乐器 , 着 力度 的不 断加 强 又 引入 了铜管 组 , 随 所 比才 鲜艳 绚丽 的配 器 色彩 。他 具有 高超 的配 器 技 巧 ,就像 变魔 术 有 的 乐器 都 齐 奏, 打击 乐的 力度 也随 之增 强 了 。一落 千 丈 直到 伴 样 ,把 简单 的素 材创 作成 光 彩夺 目、激 动人 心 的管 弦乐 曲。拉 奏旋 律 呈示 的 由小 军鼓 所奏 的 具有 固 定节 奏 的 “ 导 节奏 ”。 由 主 威 尔 的 音 乐作 品构 思 新 颖 , 声 富 于 色 彩 , 和 具有 音 乐 织 体 层 次 清 这个 主 导节 奏伴 随着 不 同力 度 的旋 律呈 示 。 “ 主导 节 奏 ”实 际上 晰 、节 奏 自由 ,配器精 致细 腻等特 点 。 就 是一 种 带 有主 题 意 义 的节 奏 形态 , 它在 作 品 中 具有 非 常 典型 的 拉 威 尔 作 品 主 要 吸 收 的是 多 民族 的 民 间音 乐 素 材 , 比如 希 特征 , 起着 概括 、揭 示作 品 的 内容 、情 绪及 其风 格 的重要 作用 。 《 莱 罗舞 曲 》可 以被称 为是 交 响乐配 器 的百 科全 书 。除 了 波 腊 、茨 冈等 地 区的音 乐 ,作 品 开朗 、淳 朴 ,旋律 清 新 、明 朗 ,节 奏 富有 生活 气 息 ,在 音 乐 的表现 手 法上 主要 继承 和 研 究法 国及 国 节奏 和旋 律基 本 固 定不 变外 , 力度 、和 声 、织 体 …… 都在 变 ,特 外 的专业 音 乐传 统 。音 响色 彩较 为确 定 、辉 煌 、华 丽 ,音 乐语 言 别是 音色 、配 器 发 生 的变 化 最 为突 出 。拉威 尔对 交 响乐 队各 种 乐 明晰 ,很少 出现 模模 糊糊 的音乐 效 果 ,音 乐 的节 奏 与节 拍 相互辉 器 的使用 ,标 新 立异 ,独 具特 色 。这 首 乐 曲的演 出在 听众 中引起 映 ,调 性 是约 束 音 乐 材 料 和 思 维 活动 的基 础 , 即使 是 大 胆 的 移 了强 烈的 反响 。 调 ,也不 太像 德 彪西 那样 近 于无 调可 寻 。他 大胆 地 改变 了传 统 的 学 院派模 式 ,极 力摆 脱音 乐 前辈 和 同 时代 大 师在 创 作思 维上 的 相 参考 文献:

欧美经典:《Bolero》拉威尔充满魔力的交响舞曲(波莱罗)

欧美经典:《Bolero》拉威尔充满魔力的交响舞曲(波莱罗)

欧美经典:《Bolero》拉威尔充满魔⼒的交响舞曲(波莱罗)
拉威尔的《波莱罗》,精致,淡雅,敏锐,优美,古典。

是拉威尔为名声显赫的芭蕾舞演员伊
达.鲁宾斯坦(Ida Rubinstein)所写,散发着法国⾃⾝独特的艺术魅⼒,它的优雅不是来⾃于华丽
技巧的变化纷呈,却⼏乎像是在⾃由思考和⽆拘⽆束地漫步那样的⾃由浪漫的节奏:你可以点
着她的拍⼦肆意⾛步,或者纵情写诗,唱歌,跳舞,⽽深知这份开放是独特,⾼雅,有⼒和⽆
限的。

波莱罗舞曲安德列⾥欧
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好像有魔⼒⼀样,从乐队奏出第⼀个⾳符开始,就牢牢地把听众所吸
引,让⼈⼀⼝⽓从头听到了癫狂的结尾。

他虽与德彪西同时并列为印象乐派⼤师,但拉威尔所
追求的效果更精确犀利,避开印象义中暧昧的光线与阴影,以⼤量装饰效果点缀⾳乐结构。


说德彪西⾳乐给⼈飘浮在空中的感觉,拉威尔⾳乐则像精巧的天⽂计时器,精确的指⽰时间。

斯特拉⽂斯基曾给拉威尔⼀个外号:最精确的瑞⼠钟表匠。

《波莱罗舞曲》是拉威尔⾼超的配
器法的典型例证,堪称⼀代巨匠⼿艺典范。

⾳乐⽣活梦想
---------------------------------------------------------
经典歌曲推荐。

《波莱罗舞曲》的创作风格-音乐论文-艺术论文

《波莱罗舞曲》的创作风格-音乐论文-艺术论文

《波莱罗舞曲》的创作风格-音乐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拉威尔创作风格概况影响一个作曲家创作风格的因素有很多。

从外部环境来看,作曲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地理环境、音乐文化环境、社会地位、民族习俗等都会对其创作产生影响。

从作曲家本身来看,作曲家的性格、喜好、人生经历、教育背景等也都会对其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拉威尔的创作风格定位是比较困难的,大部分学者主张,他同德彪西一样都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他的创作风格更接近于新古典主义。

种种不同的观点都来自于学者们对于拉威尔作品不同的解读与认知。

在沈旋著的《杰出的管弦乐色彩大师-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一书中记载了拉威尔自己对他的创作是这样说的:严格的说,我不是一个现代作曲家,因为我的音乐远不是一场,而是一种进化,虽然我对音乐中的新一向是虚怀若谷,乐于接受的,但我从未企图摒弃已为人们公认的和声作曲原则;相反,我经常广泛的从一些大师身上吸取灵感(我从未终止过对莫扎特的研究),我的音乐大部分建立在过去时代的传统上,并且是它的一个自然地结果,我可不是一个擅长于写那种过激的和声与乱七八糟的对位的现代作曲家;因为,我从来不是任何一种作曲风格的奴隶,我也从未与任何特定的乐派结盟。

对于拉威尔的创作风格,我在这里也做不出精确的定位,只是通过对拉威尔的作品进行分析后发现,他的作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从题材上看,拉威尔的作品大致有三个方面:(1)对自然的描述,代表作有《水的嬉戏》、《镜子》、《夜之幽灵》;(2)对异国风情的描述,代表作有《西班牙狂想曲》、《丑姑娘,瓷娃娃》;(3)对舞蹈元素的运用也是拉威尔作品的又一个亮点,例如《圆舞曲》、《小步舞曲》等。

2.从旋律方面看,他非常重视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利用主题的贯穿来强化旋律的明朗。

拉威尔曾经对他的学生---英国著名的作曲家沃恩威廉斯说过:在一切有生命的音乐中,都有一个含蓄的旋律轮廓.3.和声方面,常使用不解决的七和弦、九和弦以及二度和弦。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配器分析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配器分析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配器分析龙源期刊网 /doc/b64268524.html,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配器分析作者:戎涓仁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6期【摘要】莫里斯·拉威尔,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管弦乐大师。

他的配器才华在《波莱罗舞曲》这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乐曲使用最精简的材料,展出极为宏大的音乐效果曾被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誉为“作曲技巧的奇迹”。

【关键词】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配器莫里斯·拉威尔,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管弦乐大师。

《波莱罗舞曲》完全能够称为是拉威尔最著名的一部管弦乐作品。

乐曲共340小节,用两个固定旋律主题,以变奏曲式的结构原模原样的反复了八次:A、A1、B、B1+A2、A3、B2、B3+A4、A5、B4、B5+A6、A7、B6、B7+A8、B8,每一次被重复都是一次变奏,所有变化全部体现在配器方面。

拉威尔的配器才华也在这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曾被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誉为“作曲技巧的奇迹”。

一、木管乐器组(一)《波莱罗舞曲》中木管组的编制在这首作品中木管乐器包括:短笛ⅠⅡ,长笛ⅠⅡ(长笛Ⅱ兼吹短笛Ⅱ);双簧管ⅠⅡ,A调抒情双簧管Ⅰ(由双簧管Ⅱ兼奏)F调英国管Ⅰ;bE调小单簧管Ⅰ,bB调单簧管ⅠⅡ,bB调低音单簧管Ⅰ;大管ⅠⅡ,低音大管Ⅰ,另外还有F调超高音萨克斯Ⅰ、bB调高音萨克斯Ⅰ(由bB调次中音萨克斯兼奏)、bB调次中音萨克斯Ⅰ。

(二)木管组在《波莱罗舞曲》的配器中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木管组在《波莱罗舞曲》的配器中显得特别重要,除B4部分的主题旋律是由铜管组的长号独奏外,其它所有的主题旋律都由木管组乐器独奏或是与其它乐器组乐器合奏。

从一开始的独奏到后来的群奏,再到与其他乐器组合作,从不分层再到分层,基本上主题的所有呈示都是由木管组完成的。

拉威尔《波莱罗》作曲技法分析

拉威尔《波莱罗》作曲技法分析

拉威尔《波莱罗》作曲技法分析作者:孔繁昕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3期【摘要】《波莱罗》是拉威尔事业的巅峰,同时也是其包含心血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波莱罗》作曲技法进行分析,了解其能够传承至今的奥秘,以及背后所蕴藏的拉威尔的性格特点及创作技巧。

【关键词】拉威尔;《波莱罗》;双主题变奏拉威尔的《波莱罗》是其事业的巅峰,是他最自信的作品,他曾自豪的说过“它是一首动作非常现代化的舞曲,旋律、和声与节奏完全统一,节奏由鼓声不停的突显出来,唯一多变的因素是由管弦乐逐渐增强来表现的” [1]正是由于这一作品的特殊性,对其作曲技法进行分析具有现实必要性。

拉威尔的作曲技法的成熟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能够从源头挖掘拉威尔在《波莱罗》中的作曲技法,有必要对拉威尔的生平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拉威尔作品特点莫里斯·拉威尔是19世纪末最杰出的法国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鹅妈妈》、《海上孤舟》、《圆舞曲》、《丑角的晨哥》、《左手钢琴协奏曲》等。

大量批评家对拉威尔的作品进行了评价,但是并不能得到公允的评价。

拉威尔生性腼腆而内向,对于作品,他更加的谨慎和小心,对每一首作品都会进行多次的修改和润色,但是这却遭到部分评论家的诟病,认为其作品机械而乏味,这是不公平的评价,没有发现拉威尔作品的可贵之处。

拉威尔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印象主义色彩,具有大量鲜活而生动的元素,使得整部作品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同时,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西班牙民族特色风格,西班牙民族特色的热烈和丰富使拉威尔的作品更加的饱满、细致。

二、《波莱罗》作曲技法分析(一)曲式分析正如拉威尔自己对《波莱罗》的评价,《波莱罗》主旋律基本保持一致,虽然整曲有多达340个小节,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整曲的旋律。

与和声及织体形成了完全的统一。

《波莱罗》整曲的主题是恒定的,而第二旋律则是从主旋律中分出来的枝节,但是并不影响整曲的一致性,枝节旋律对整个旋律起着辅助作用,通过简单的重复,强调整体的旋律。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与配器手法探析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与配器手法探析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与配器手法探析偶潇潇(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合肥 230001)*摘 要:被誉为管弦乐大师的拉威尔,在舞曲编创中有着独特的作曲技法和配器手法,丰富了管弦乐队的艺术表现力,也体现出其在乐曲和声创作上的创新思维㊂以‘波莱罗舞曲“为案例,分析了拉威尔在曲式结构㊁和声运用㊁调式运用上的民族风格和独特技法㊂通过对‘波莱罗舞曲“配器手法的剖析,引导音乐爱好者学习拉威尔精湛的配器技术㊂关键词: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配器手法d o i :10.3969/j.i s s n .2095-5642.2020.11.014中图分类号:J 6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20)11-0087-09‘波莱罗舞曲“是20世纪初期法国印象派作曲大师莫里斯㊃拉威尔(M a u r i c eR a v e l)一生音乐创作中最令世人称道的经典交响乐曲㊂拉威尔7岁开始勤练钢琴,师从著名钢琴家查理斯㊃勒内(C h a r l e sR e n e ),14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钢琴系,开启了他一生演奏与作曲之路㊂凭借自身独特的和声风格和配器手法,拉威尔在多部自创钢琴作品中融入了欧洲各地域风格鲜明的音乐元素,以寻求音乐的色彩与朦胧感㊂‘波莱罗舞曲“创作于1928年,作为拉威尔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首管弦乐作品,其旋律明快㊁主题豪放,绚烂夺目的作曲技法和精妙绝伦的配器手法都彰显出拉威尔惊世骇俗的音乐创作天赋㊂目前,拉威尔在学界备受关注,很多学者对拉威尔及其作品展开过深入的研究㊂杨鸿意[1]研讨了拉威尔双钢琴作品‘波莱罗舞曲“的 交响化 音乐分析与演奏,这对于该曲演奏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林畅[2]对于拉威尔管弦乐序曲‘天方夜谭“的配器进行了讨论,并对拉威尔配器思维和乐队色彩的技术特征展开了分析;申佳[3]对于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音乐风格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㊂本文重点对‘博莱罗舞曲“的作曲技法与配器手法进行研究㊂一㊁‘波莱罗舞曲“创作简介(一)‘波莱罗舞曲“创作背景1928年,旅居美国的拉威尔受到美国舞蹈家伊达㊃鲁宾斯坦(I d aR u b i n s t e i n )的委托邀请,要创作一首节奏鲜明㊁情绪欢快的舞曲供她的芭蕾舞团演出使用㊂舞蹈家伊达㊃鲁宾斯坦对拉威尔讲述的舞蹈演出情境:在西班牙一家咖啡馆内,年轻姑娘通过慵懒而欢快的肢体为周围的客人跳起波莱罗舞,客人们将逐渐被明快的音乐旋律和高涨的情绪所感染,然后纷纷加入跳舞的队伍,最后一齐将狂欢的舞曲推向高潮㊂伊达㊃78*收稿日期:2020-07-08 基金项目:2018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隐性知识视角下中国钢琴作品民族意蕴的显性化研究 (A H S K Q 2018D 80) 作者简介:偶潇潇(1981 ),女,汉族,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作曲理论与教学㊂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1月鲁宾斯坦最初的想法只是让拉威尔将钢琴组曲‘伊比利亚“改编为独立的管弦乐曲,但由于音乐版权的问题,拉威尔决定创作一首具有西班牙民族风情的全新管弦乐曲 ‘波莱罗舞曲“㊂(二)‘波莱罗舞曲“作品取材拉威尔在‘波莱罗舞曲“的创作中借鉴了西班牙民间舞蹈波莱罗和法国小步舞的一些编曲特色,但在音乐旋律和节奏的编创上却别出心裁㊂他利用了大量西班牙传统民间音乐素材,但并非借鉴很多 波莱罗 民间舞蹈的音乐元素,尤其是在伴舞乐曲的速度上显得较为缓慢,这与西班牙 波莱罗 民间舞蹈快节奏的音乐形成了巨大反差,即便是舞曲的高潮部分也表现得非常克制,没有过分的渲染激情和热烈[4]㊂由此可见,拉威尔只是在舞曲的名字上借用了波莱罗的名称而已㊂(三)‘波莱罗舞曲“音乐风格在‘波莱罗舞曲“中,拉威尔继承了西班牙古典音乐的风格,并揉入了不少欧洲印象派音乐的元素,形成了舞曲旋律新颖㊁主题节奏鲜明㊁音色布局巧妙的音乐风格㊂由于整个乐曲更多需要借助萨克管对音色做特殊的处理,使得这首舞曲更多具有民族管弦乐曲的特色㊂‘波莱罗舞曲“从整体上看,气势宏大的管弦变奏曲是由贯穿全曲的节奏和交替出现的两个固定旋律构成,其在音乐风格的打造上,体现出了精妙的作曲技法和高超的配器手法㊂这支舞曲作为一个开放 渐强 的西班牙民族风情管弦乐曲,紧紧围绕着两个主题循环往复,旋律轻快优美却始终未做任何深度性拓展,只是简洁地选用了重复的手法,而舞曲编乐的全部变化都体现在复杂的配器手法上[5]㊂二㊁‘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一)‘波莱罗舞曲“曲式分析首先,‘波莱罗舞曲“的曲式主题主要由两个固定旋律变奏法构成㊂由图1谱例可以看出,第一主题的旋律由规范化的欧洲古典C自然大调写成㊂调性程式固定,旋律色彩明快,前后属音和主音相互照应㊂图1‘波莱罗舞曲“谱例之一而从图2谱例可以发现,第二主题具有浓郁的西班牙民间调式风格,旋律色彩相对低沉㊂该部分曲式内容与第一主题相仿,第一乐句落在E音上,而第二乐句结束复归于C音㊂两个主题节奏变化中,常用连音延续㊁重音移位来形成不规则的律动,这呈现出了更多西欧印象主义音乐元素的色彩[6]㊂88第36卷(总第333期)偶潇潇: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与配器手法探析图2‘波莱罗舞曲“谱例之二其次,‘波莱罗舞曲“的曲式结构为典型的 二重变奏曲 ,整首舞曲的两大主题在固定的旋律节奏下,分别被重复八次变奏,使得管弦乐的基本风格持续增强㊂(二)‘波莱罗舞曲“和声分析从拉威尔编创的民族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的和声构成看,其和弦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混合而成,而通过和弦的衔接所形成的多声部的音符的音高构成就被称为和声㊂和声是一种基本音乐作曲技法,它具备组织功能和色彩功能双重属性,其组织功能主要体现为实现音高纵向编织效用,定调或解构乐曲调式的效用,拓展或消解某些乐曲组织的效用㊂总的来看,和声的组织功能是以乐曲的调性为基础的,调性如果出现问题,和声的组织功能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和声的色彩功能强调的主要是乐曲的音响效果[7]㊂在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中,起头的背景节奏由军鼓来打造,乐曲的基调通过主和弦与属和弦交替构成的弦乐组来完成实现,整首舞曲和声构成的最大特色在于持续音的合理应用㊂持续音在管弦乐的编创中属于特殊的织体要素,它可以是单音,也可以为和弦式的,或旋律化音型的,且可以在中高低三个音区单独或同时运用㊂持续音的合理应用能够让管弦乐音响变得充盈㊁饱满㊁和谐㊂在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中,低音区的持续音在第二主题中以大提琴八度叠加的手段在主音上显现乐曲的固定节奏,让低音变得厚实,也增强了乐曲的和声效应[8];从中音区的持续音来看,编创者更多使用了长笛㊁圆号来模仿小军鼓的背景节奏,构成动态的属持续音,这增强了舞曲的和声功能,使得乐曲的音响效果显得较为鲜亮而高亢,其丰富饱满的音色支撑推动了整首舞曲逐步走向高潮;从舞曲高音区的持续音看,主要出现在乐曲的结尾部分,编创者使用短笛完成了属音对小军鼓背景节奏的模仿,相对乐曲中低两个音区持续音的组织功能看,图3谱例织体高音区持续音的功能更多具有色彩功能㊂总体上,拉威尔在‘波莱罗舞曲“中,综合应用了各类型乐器在各个音区以动态属性的持续音反复模仿西班牙风格舞曲的演奏节奏特点,这让整个曲子显得更为明亮亢奋㊂98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1月在‘波莱罗舞曲“的二度和弦的作曲技法中,一般有二种结合方式,既可以是大二度音程与小二度音程各自范围内的结合,也可以是两种音程相互之间的融合㊂通过图3谱例可以发现在‘波莱罗舞曲“中,编创者灵活选用了二度和弦,用竖琴演奏的两个大二度音程完成衔接融合㊂此处的二度和弦与舞曲第二主题旋律音阶保持着对应的和谐度,这就增加了整首舞曲音乐的色彩性,呈现出更多西班牙民间舞蹈的艺术演奏风格㊂图3‘波莱罗舞曲“谱例之三(三)‘波莱罗舞曲“调式调性分析乐曲的调式是指核心音符与自身音高存在关联的群音调配所组合成的体系,而乐曲的调性主要指的是调式与主音的结合,通常乐曲分析中的C/D/E/F/G大调㊁a小调等都是调性㊂对于‘波莱罗舞曲“的调性,学界多数学者认为;整个舞曲基本运行在C大调上,只有在舞曲的最后章节由C大调转为E大调,但最后还是回复到C大调上㊂但对其中具体的变化并未做过多的补充性阐释,而笔者将侧重从西班牙八声音阶和复合调性两大方面来作出详尽的解读[9]㊂西班牙作曲家埃斯普拉(E s p l a)首次创设出了具有西班牙民族风格的八声音阶(见图4谱例)㊂八声音阶有两个最大的特征,其一是曲调主音与五度音的关系为降五度,其二是曲调主音上方存在各类型的三度音㊂在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中,第一主题旋律的音阶为C大调上的音符,而没有出现多样的变化音㊂但在第二主题旋律中,C大调上出现了多样的变化音,主音也由C和E两块来构成㊂图4‘波莱罗舞曲“谱例之四从图5谱例中可以发现,舞曲的第二主题可以划分为两个乐句,前一乐句的音阶主音为E,且与五度音b B的关系为降五度,而主音上方存在不同的三度音,其呈现出典型的西班牙民族风格的八声音阶的特色;而舞曲第二主题的后乐句的音阶为C,主音上方也存在各类的三度音和五度音㊂整首舞曲的低音持续性地维持在C调主音之上,所以舞曲C调中,属音更多具备调式的功能,但主题的旋律从未脱离C大调的范畴[10]㊂09第36卷(总第333期)偶潇潇: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与配器手法探析图5‘波莱罗舞曲“谱例之五通过上面的具体剖析,能够推导出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中的主体旋律基本遵从西班牙民间调式的创制规律,从未脱离C大调的中心,尤其是第二主题的旋律主要由E/C为主音混合编写而成,显示出了较强混合调式作曲技法㊂复合调性是上世纪初音乐编创者较多使用的一种作曲技法㊂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在自然音乐段落中,通过运用多样的调性重叠,使音乐段落所呈现出的多个调性特征㊂拉威尔在‘波莱罗舞曲“中就反复运用了这种复合调性㊂在舞曲第一主题的第四次重复性呈现中,乐曲的多调性始终围绕着C大调,即便结尾的高潮期出现了短期E大调的转变,而这也仅仅局限在八个小节上㊂从图6谱例中可以看出,短笛以E大调,圆号以G大调,钢琴以C大调协同演奏出第一主题旋律,这就是具有明亮色彩的典型三重调性㊂图6‘波莱罗舞曲“谱例之六而从图7谱例中不难发现,‘波莱罗舞曲“在此乐段选用英国管㊁单簧管的混合来演奏C大调的主题旋律,以双簧管来演奏G大调主题旋律,这就呈现出典型的双重调性,营造出了更多具有西班牙音乐风格的五度音响效果㊂19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1月图7‘波莱罗舞曲“谱例之七通过以上的剖析,能够发现‘波莱罗舞曲“在编创中通过利用复合调性来呈现不同的主题旋律,使得听者更能感受出西班牙民间舞曲的风味[11]㊂‘波莱罗舞曲“中演奏旋律的乐器均固守统一于C大调,所以舞曲旋律音响效果就一直会显得饱满而灵动㊂由此不难发现,尽管‘波莱罗舞曲“有着较为明显的西班牙基本调式和复合调性的搭配应用㊂但从整首作品看,从头到尾都以低音声部为主㊁属音反复交替,但舞曲的主体旋律风格始终未脱离C大调的氛围㊂三㊁‘波莱罗舞曲“配器手法在‘波莱罗舞曲“中,编曲者对不同乐器的灵活搭配运用也十分精妙,这些乐器在该舞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㊂第一,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笛子㊁簧管㊁萨克斯为主的木管乐器组,它们在整个舞曲中不但肩负着独奏的角色,还要和其它乐器协同演奏主体旋律,并要在和声部分充当乐曲填充角色㊂第二,以提琴为主的弦乐器组作为舞曲主属和声演奏的主要乐器,是‘波莱罗舞曲“的音响主体,其在舞曲中也能起到柔化其它乐器组的功效㊂第三,以圆号为主的铜管组在整个舞曲中会起到辉煌亮音的效果㊂第四,以小军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的使用,多为烘托舞曲基调和将舞曲持续推向高潮的效用[12]㊂第五,以竖琴㊁钢片琴为主的色彩性乐器在舞曲中的重要地位同样不容忽视,可以为乐曲增添多元的音符色彩㊂(一)木管乐器组的运用在20世纪,木管乐器组在乐曲创作中被用来表现有个性的音色,以期在乐曲中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呈现出不同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㊂拉威尔在‘波莱罗舞曲“的配器手法上,持续性体现了木管乐器组的综合性运用,无论是旋律主题的独奏还是合奏,以及在背景音乐演奏中和声音乐的填充,都利用了木管乐器组的特性,表达出舞曲音乐的层次感和细腻的情感㊂从独奏主题旋律看,在舞曲的第一主题演奏中,带有浓郁叙述意味的长笛独奏,其音色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㊂而木管乐器组的混合音色主要体现为铜管乐器组㊁弦乐器组的综合应用(见图8谱例),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小号形成的混合音色出现在舞曲第一主题的第三次变奏中㊂此外,在木管乐器演奏中融入弦乐器小提琴进行八度旋律分奏,使得整个舞曲的旋律音色会变得更为柔和饱满㊂29第36卷(总第333期)偶潇潇: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与配器手法探析图8‘波莱罗舞曲“谱例之八当然,在‘波莱罗舞曲“的配器手法中,木管乐器也时常被用来充当背景节奏㊂在不少片段中,长笛被用来与小军鼓搭配一起充当背景节奏,实现对舞曲主题的衬托,让背景节奏呈现更多音高,让和声织体显得更为活泼㊁流畅㊂此外,在‘波莱罗舞曲“中,编曲者在舞曲的和声填充层也经常性地选用木管组乐器来演奏和声织体,以此来烘托舞曲的主旋律线条㊂(二)弦乐器组的运用弦乐器组在‘波莱罗舞曲“中也经常性被使用,它的基本拨奏主属持续音和弦功能决定了其在整个舞曲中作为音响主体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舞曲音乐的后半程,弦乐器实际扮演充当了背景节奏㊁混合演奏主题旋律的角色,其音响特色会使得整个音乐旋律主体变得更为充盈㊂提琴被编曲者运用混杂在笛子㊁圆号㊁小军鼓中,让其协同演奏舞曲的背景节奏,整体音色显得更为柔美自然㊂可以认为,弦乐器组充当和声伴奏部分的演奏角色,使得舞曲的音乐层次变得更为丰富清晰,伴奏音响色彩更为饱满㊂(三)铜管乐器组的运用铜管乐器组在‘波莱罗舞曲“中常被用于独奏主题旋律,还经常性地与木管乐器以及弦乐器达成混合音色,充当背景节奏等㊂从铜管乐器组独奏主题旋律的运用看,‘波莱罗舞曲“第二主题旋律中利用长号在乐曲中高音区演奏,让伴奏声部的音响色彩显得洪亮而雄浑㊂而长笛与小号被混合演奏舞曲的八度旋律,使得高音部分由长笛鲜亮悠扬的音色所主导,而小号部分的发音显得更为饱满㊂在图9谱例中,小号在高音区被选用,与木管组以及弦乐器来混合演奏和声主题旋律,营造出一种明亮而热烈的氛围,能够将乐曲逐步推向高潮[13]㊂图9‘波莱罗舞曲“谱例之九39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11月(四)打击乐曲组的运用在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的配器手法中,打击乐器也被赋予了重要的任务,其中小军鼓在舞曲的演奏中自始至终都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而钹和大锣被用在舞曲的结尾之处,也起到强有力的烘托作用㊂在乐曲相关片段中,小军鼓一直维持不变的节奏,成为主题旋律最好的注释,强化的是背景节奏的力度,直到第二主题第八次音色出现变奏为止㊂(五)色彩性乐器的运用在‘波莱罗舞曲“中,钢片琴和竖琴被广泛用来演奏各种音响,其中竖琴的泛音以及在内声部的伴奏可以通过音色的区分为舞曲增添多元的音符色彩㊂图10谱例中,钢片琴与短笛调配所形成的混合音色共同演奏旋律主题,其中由钢片琴的清脆音响达到的音高要强于乐谱八度,有效激发出短笛明快而悠扬的音符色彩㊂图10‘波莱罗舞曲“谱例之十而在图11谱例中,竖琴的泛音与弦乐的拨奏让整首舞曲的主题旋律脱颖而出,音乐层次显得更为明晰,起到很好的和声填充效用㊂图11‘波莱罗舞曲“谱例之十一(六)音色变奏与配器思维‘波莱罗舞曲“中,各乐器组的灵活搭配与单独使用,实际上只是拉威尔配器手法运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实质还在于音色变奏与配器思维的一种体现㊂ 音色变奏 是乐曲编创者通过配器手法,不断实现乐器组的切换与混合,使之产生不同的音响色彩㊂‘波莱罗舞曲“中 音色变奏 的配器手法,让循环往复的主题旋律以色彩斑斓的形式呈现出来㊂舞曲第一主题的首次音色变奏,最先由单簧管在中音区独奏,其后选用音质悠49第36卷(总第333期)偶潇潇: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与配器手法探析扬的长笛与其搭配,很好地体现了音质的衔接和区分㊂该曲段的伴奏声部主要由长笛和小军鼓的混合演奏背景音效来实现,悠扬的长笛软化了小军鼓略显生硬的音色,保证了各个织体层次的清晰,使得音乐整体节奏变得更为流畅饱满㊁柔润优美㊂当然,拉威尔在‘波莱罗舞曲“中除了惯常性地使用 音色变奏 这个配器手法之外,还在乐曲编创中体现了其 渐强 的配器思维㊂舞曲旋律主题力度的变化主要是通过乐器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多来实现混合音色的持续加厚,舞曲最初为木管乐器的独奏,经过变奏后出现了铜管组圆号㊁小号的参与,混音效果得到明显增强,音色力度得到提升,在后续的几次变奏中,无论是主题旋律还是背景节奏上都有了更多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加入,使得整首舞曲的音质厚度得以持续性地增强,最后直接把整首乐曲推向高潮㊂四㊁结语通过对‘波莱罗舞曲“作曲构思的分析,可以看到拉威尔在曲式结构㊁和声运用㊁调式运用上的民族风格和独特技法㊂通过对‘波莱罗舞曲“配器手法的解析,能够窥见管弦乐大师拉威尔是如何在音乐编创中将大型乐队中各乐器组及单个乐器精妙地衔接融合为一体,进而推动舞曲出现两个主题以及八声音阶㊂而 音色变奏 和 渐强思维 是拉威尔舞曲配器手法的独到之处,值得学术界后期对此进行深入研究㊂参考文献:[1]杨鸿意.拉威尔双钢琴作品‘波莱罗舞曲“的 交响化 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5:16 21.[2]林畅.拉威尔管弦乐序曲‘天方夜谭“的配器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4:11 19.[3]申佳.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音乐风格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22 24.[4]赵杰.交响乐配器的百科全书 波莱罗舞曲赏析[J].歌海,2008(4):10 11.[5]汪甍.音乐的色彩魔方 拉威尔配器艺术风格艺术[J].文艺争鸣,2011(4):127 130.[6]任雨声.浅析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配器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32(4):66 70.[7]戎涓仁.简析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创作风格[J].音乐时空,2015(5):70 71.[8]李永铎.管弦乐大师 拉威尔和‘波莱罗“舞曲[J].音响技术,2006(6):77 79.[9]李华宸.浅谈小军鼓在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中的作用及演奏法[J].乐器,2014(4):42 44.[10]向耀莉.单纯与丰富 论‘莫里斯㊃拉威尔(M a u r i c eR a v e l)‘波莱罗舞曲“之配器[J].音乐创作,2014(11):170 172.[11]于季芳.拉威尔著名作品赏析 ‘波莱罗舞曲“[J].大众文艺,2010(2):51.[12]麻峰.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配器技法分析[J].齐鲁艺苑,2012(1):39 42.[13]戎涓仁.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配器分析[J].北方音乐,2015,35(6):58.AP r o b e i n t o 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O r c h e s t r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 o fR a v e l sB o l e r oO U X i a o x i a o(D e p a r t m e n t o fA r t,H e f e i P r e 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C o l l e g e,H e f e i23000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R a v e l,k n o w na sa m a s t e ro fo r c h e s t r a lm u s i c,h a su n i q u e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o r c h e s t r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i n t h e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d a n c em u s i c.T h i s n o t o n l y e n r i c h e s t h e a r t i s t i c e x p r e s s i o no f t h eo r c h e s-t r a,b u t a l s o r e f l e c t sh i s i n n o v a t i v e t h i n k i n g i n m u s i ca n dh a r m o n y c r e a t i o n.B y t a k i n g B o l e r oa sac a s e, R a v e l s n a t i o n a l s t y l e a n du n i q u e t e c h n i q u e s i n t h e s t r u c t u r eo f t h em e l o d y,t h eu s eo f h a r m o n y,a n d t h e u s eo f m o d ea r ee x p l o r e d.M u s i cl o v e r sa r e g u i d e dt ol e a r n R a v e l ss u p e r b o r c h e s t r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o r c h e s t r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B o l e r o.K e y w o r d s:R a v e l;B o l e r o;c o m p o s i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o r c h e s t r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编辑:杨晓玲校对:暮晨)59。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1]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1]

从《波莱罗舞曲》看拉威尔交响乐的创作特点泉州师院教科学院曾华宏内容提要:拉威尔的交响乐是人类音乐宝库中的一朵绚烂奇葩,《波莱罗舞曲》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

这既是一部最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被誉为当代最珍贵的艺术纪念碑。

本文从拉威尔的创作特征论述了波莱罗舞曲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拉威尔波莱罗舞曲创作特征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 ,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

七岁开始学钢琴,十二岁开始学作曲,十四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他一生创作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音乐体裁,有歌剧、钢琴组曲、舞剧、管弦乐等。

其中,舞剧《波莱罗舞曲》的创作是他所有音乐创作中的最大亮点。

舞剧的体裁早在拉威尔之前就已确立,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等分别写有多首舞剧。

然而,拉威尔却以其印象主义作曲家特有的艺术精神和风范,为这种音乐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舞剧新的生命。

拉威尔青年时代在学院环境中已有标新立异的创作构思和不同一般的崭新印象的倾向,他的精神气质的发展受象征派诗人如马拉美的影响很大。

但即便如此,对现代主义的倾心并没有使拉威尔走上绝路,相反的,人们认为拉威尔善于在“死胡同的尽头找到通向美丽的新田野的敞开着的大门”。

①拉威尔的早期音乐受到印象主义思潮的影响,他的作品较多地体现了印象派的思想。

但后来受夏布里埃和萨蒂的影响和对法国古钢琴音乐、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配器以及李斯特的钢琴写作的热衷,拉威尔转而追求更明确的音乐语言。

他毅然放弃印象派的那些理想,回到更古老、更纯粹的法国音乐传统,同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西班牙民间音乐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形成了所谓“法国新古典乐派”,并用一些富有独创性的和弦语汇、管弦乐音色、主题和形象、以及大胆引进的爵士乐音乐等,丰富了当时的法国音乐。

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他逐渐摆脱了印象主义美学思想的约束,写出了一些形象清晰、生动,色调明朗,在艺术上有许多创造并给后人以启迪和影响的作品。

拉威尔的《波菜罗舞曲》配器技法分析

拉威尔的《波菜罗舞曲》配器技法分析

音, 使之 更加 富于动感 。
谱 例 1 :
aA 主题
其 他乐器 1 架钢 片琴 、 架竖琴 l
39
度也 一直 在保 持 , 种 情 况 一般 只在 交 谊舞 曲 中才 这 常见 。在 力度 上 , 曲家 只人 为地用 过一 次渐 强 , 作 更 多 的则是 依配 器技术 ( 器转 换 、 部 增加 ) 乐 声 自然 形 成 的 。在 调 性 上 , 终 采 用 C 大 调 为 主 的单 一 调 始 性, 只是 在乐 曲 中间 有少 许 调 性 上 的 变化 。乐 曲前 部分 主要 以单 旋律 形 式 呈示 , 部 分 也 只 是运 用 了 后 多声 部旋 律进 行而构 成 的平行 和弦及 其形 成 的和声 效果 , 没有 形成过 于 复杂 的和声织 体 。 并 二、 主题 与变奏 主题 旋律在 变 奏过 程 中 主要 以 c大调 为 主 , 但 有一 些 主题在变 奏 中使用 了平 行 大 三 和 弦 、 行 五 平 度, 这样 就在 主题层 面上 构成 双重或 三重调 性 , 其 使 不再 是单 一调性 的旋 律线 , 而是 随着 音 乐 的增 强 变 成 的旋律 层 , 以造成 一种 热烈 、 野性 的气氛 。 2 节 奏型 由两个 基 本 要 素构 成 , 本 单位 各 为 ) 基 两小 节 , 贯 穿 整个 乐 曲。节 奏 要 素 1有 着 “ 莱 并 波 罗 ” 蹈 的节 奏 特 点 , 要 体 现 在 小 军 鼓 持 续 不 断 舞 主 的演 奏上 。节 奏要 素 2在 节拍 点 上对 要 素 l 主题 及 给予 纵 向支持 , 主要特 征为 弦乐器 的拨 奏 。 其 谱例 2 : E 乐 曲 由一 个 主 题 ( 及 其 呼 应 性 副 题 ( 构 A) B) 成 。这 两个旋 律交 替 呈 示反 复 达 五 次 , 次都 会 各 每 自连续呈 示两 遍 , 者每 次都改 变乐 器音 色 , 且还 作 而 用 独奏 、 分部 奏 、 奏 等 手法 加 以润 色 , 合 因此乐 曲毫 无单调的感觉 。两个主题的结构都很相似 , 都是 由 两个 八 小节非 对称性 旋律 的乐 句构 成 。 第 一主题 A( 5— l 节 ) 第 2小 的旋 律是 自然 大调 的, 音域 基本 上在一 个八 度 内 , 以看 出节奏 比较单 可 纯, 基本 上是 普通 的正规 节 奏 型 , 两 个乐 句 构 成 , 有 上 句为 ( 节 ) 旬 为 ( 8小 下 8小节 ) 主题 形 象 明 朗柔 美 ( 考例 1A主题 ) 参 。 这个 主题 建立 在 c大调 上 ,/ 34拍 , 使用 了相对 规 整 的节奏 型和一 个 八 度 内 的音 域 、 奏 长 笛在 低 独 音 区倾诉 , 乐显 得平 静 而温 和 、 音 明朗 而柔 美 , 然 虽 作 曲家使 用 了三管 的大 乐 队 编制 , 在 乐 曲一 开 始 但 的配器 异常简 洁 , 用 了一 架 小军 鼓 的 固定 节奏 音 仅 型和 弦乐组 中提琴 与大 提琴 的拨奏 作为 背景进 行 伴 奏 。主题 呈示 完毕 , 经 过 2小节 的 固定 节 奏音 型 在 间奏后 , 进人 主题 A的第 一 次变奏 A ( 2 4 1 第 3— 0小

以音乐的形式美角度分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波莱罗舞曲》为例

以音乐的形式美角度分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波莱罗舞曲》为例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80以音乐的形式美角度分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波莱罗舞曲》为例李灵娜(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200)摘要:形式美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现实生活和自然中各种美的形式的概括和反映,它被总结出来又可以指导人们去创造美的形式。

笔者通过和谐,整齐一律,对比几个审美美角度分析《波莱罗舞曲》的音乐创作特点。

关键词:形式美法则;波莱罗舞曲;创作特点一、音乐的形式美法则音乐的形式美法则是音乐形式的构成的中介环节,音乐形式的构成包括基本要素,形式美的法则和组织手段。

在人们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美的事物,首先展示给人们的总是它形式上的特征。

音乐组成的基本要素虽然不同,但他们在组合的方式上往往有许多共同的规律,这是随着人类的审美意识的发展而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例如人们最初以“和谐”为审美准则,后来又把“对比”看成新的准则,随着审美活动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单纯的对比感到不满足,有去追求新的原则,于是又产生了“多样统一”的审美准则。

所以,形式美的法则源于实践而用于实践。

它成为人们在创造和感受美的事物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法则。

一般认为最主要的形式美的法则有以下几种:和谐、对比、比例、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等。

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和组织手段之间正是通过这些法则联系在一起。

二、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波莱罗舞曲》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创作于1928年。

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

通常以三四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

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

但拉威尔所做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

它的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不变;主题及答句同样地反复九次,既不展开也不变奏;全曲始终在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转调;舞曲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舞曲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波莱罗舞曲》(Bolero)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于1928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被视为20世纪古典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军鼓在这首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节奏感和动感。

小军鼓是一种双面鼓,由框架、鼓膜和绞环构成。

其独特之处在于其鼓膜非常紧绷,使得在敲击时产生明亮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

小军鼓常用于军乐队和管弦乐队中,可以用来加强节奏和打击力度。

在《波莱罗舞曲》中,小军鼓的运用非常巧妙。

作曲家将小军鼓置于最后一组乐器之中,以增加作品节奏的渐进性和高潮的冲击力。

整个作品中,小军鼓始终不停地重复着同一个简单的节奏,逐渐增加音量和力度,使作品的氛围越来越加紧张和激烈。

小军鼓在作品开始时起到了醒目的作用。

作品一开始,小军鼓以一个孤立的响声出现,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

这个孤立的响声在整个作品中不断地被重复,以强调节奏的重要性。

小军鼓的动机渐渐增加音量和力度,与其他乐器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作品的发展过程中,小军鼓逐渐加入更多的音符,音量也逐渐增大,使整个乐曲的节奏越来越紧凑。

作曲家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极高的紧张感和激烈的氛围,给听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

小军鼓还与其他乐器形成了一种叠加的效果。

作曲家通过将小军鼓的节奏与其他乐器的旋律和和弦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种非常有力的声音效果。

小军鼓以其独特的声音质量和节奏稳定性,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力量和动感。

在作品的高潮部分,小军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整个作品的发展过程就像是一个逐渐升温的过程,而小军鼓则是推动这个过程的重要力量。

当作品达到高潮时,小军鼓的音量和力度达到了极限,使整个乐曲达到了顶峰。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小军鼓在音乐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打击乐器,它的音色清脆明亮,常常用于强调节奏和节拍。

在《波莱罗舞曲》中,小军鼓的运用更是精彩纷呈,为整个乐曲增添了不少活力和魅力。

本文将对《波莱罗舞曲》中小军鼓的运用进行浅析,希望能够让读者对这一乐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波莱罗舞曲》是由法国作曲家莫热斯·拉威尔创作的一首乐曲,最初是为了钢琴而作,后来经过编曲,成为了交响乐团版。

这首乐曲充满了西班牙风情,采用了西班牙传统的舞曲形式,音乐旋律优美,充满了情感和活力。

小军鼓在这首乐曲中的运用非常巧妙,在整个乐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突出了乐曲的节奏和波动,还将整个乐曲的氛围推向了一个高潮。

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用于强调节奏。

在乐曲的节奏中,小军鼓的响亮声音往往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乐曲的节奏变化。

在一些旋律高潮部分,小军鼓会加入更频繁的打击,通过打击的力度和速度变化来强调乐曲的节奏,使得整个乐曲更加富有层次感。

小军鼓也会与其他打击乐器一起协同合作,共同打造出动感十足的音乐节奏,使得整个乐曲更加富有活力。

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用于突出音乐的节拍。

在一些重要的音乐转折点和节拍部分,小军鼓的节奏变化往往会引人注目。

它会通过快速的打击和独特的音色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得乐曲的节拍更加清晰明了。

特别是在一些音乐高潮的部分,小军鼓会发挥出舞曲特有的热情和活力,通过节奏的提升和力度的增强来突显音乐的节拍,使得整个乐曲更加充满激情和活力。

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用于提升音乐的氛围。

小军鼓的响亮声音和独特音色往往能给人带来一种震撼和振奋的感觉,这种感觉与《波莱罗舞曲》所要表达的西班牙舞曲特有的热情活力非常契合。

小军鼓通过其独特的音色和强烈的节奏感,能够使整个乐曲的氛围更加热烈和澎湃,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得整个演出更加精彩动人。

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是非常精彩和巧妙的。

它不仅强调了乐曲的节奏和节拍,还提升了整个乐曲的氛围,使得整首乐曲更加生动和丰富多彩。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波莱罗舞曲》是由著名美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也是拉威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独特的节奏感闻名于世,其中小军鼓是其重要的乐器之一。

本文将从小军鼓在曲目中的角色、音色特点以及表现手法方面对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进行浅析。

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扮演了多个角色,其中最重要的是节奏感的增强。

整首曲子充满了欢快的节奏和活力,小军鼓在其中起到了稳定节奏、提升动感的作用。

它通过稳定的敲击声和有力的音色,将曲子的节奏感传递给听众,使整个曲目的节奏更加明确、紧凑而有力度。

小军鼓的音色特点也对《波莱罗舞曲》的整体效果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小军鼓的音色沉闷而低沉,呈现出一种扎实且有力的感觉。

这种音色与其他乐器的旋律和声部形成对比,使得曲目的层次感更加丰富。

在曲目的高潮部分,小军鼓的敲击声更显得有力而震撼人心,为整个作品带来了一种戏剧性的效果。

小军鼓的表现手法也为《波莱罗舞曲》增加了独特的魅力。

在曲目中,小军鼓的演奏方式丰富多样,既有连续而平稳的敲击,也有断续而急促的敲击,甚至还有交替互动的演奏形式。

这些不同的演奏手法使得小军鼓的音响效果更加鲜明而生动。

在曲目的各个部分中,小军鼓的表现手法还与其他乐器进行了巧妙的呼应和对话,形成了曲目中的美妙音响效果。

虽然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曲目的主角。

整首曲子更加注重的是钢琴的旋律和和声部分的发展,小军鼓只是其中的一个辅助乐器。

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小军鼓与其他乐器的平衡,不能过于突出而掩盖了其他部分的重要性。

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增强节奏感、补充音色特点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为整个曲目增添了活力和戏剧性。

它并不是曲目的主角,在演奏时需要注意与其他乐器的平衡。

小军鼓的运用使得《波莱罗舞曲》成为一部极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波莱罗舞曲分析--拉威尔

波莱罗舞曲分析--拉威尔

新版眼保健操第二部分的背景音乐节奏:舞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

这种节奏持续四小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依次在长笛、单簧管等乐器上展开,音乐富有生气,给人以明朗、安静的感觉。

乐曲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在第一主题重复两次之后进入,这一部分也是由两段组成,中间还使用了几个变化音。

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穿插重复进行,没有展开和变奏,只是不断地更换乐器,音乐的力度也逐渐加强。

全曲中,这种反复共进行了九次。

音乐的结尾以转调和乐队的全奏达到高潮。

情节:在西班牙的一个小酒店里,一个少女在翩翩起舞。

开始时她只是缓缓跳动,舞姿优美而轻盈。

随着音乐的逐渐热烈,舞蹈也越来越欢快奔放,迷住了在场的人们。

他们开始随着音乐打着节拍助兴,并情不自禁地与少女一起欢舞,最后在狂欢的气氛中结束。

拉威尔在该作品中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手法:全曲在一个固定的节奏背景上,由两个主题及其不断的交替反复组成。

节奏充满活力,贯穿全曲始终。

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开始转调;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

而且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乐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

这种节奏持续四小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第一主题舒展明亮,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该主题先由长笛在低音区轻轻奏出;期间经单簧管反复之后,由大管奏出第二主题。

乐曲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第二主题被作者称为具有西班牙——阿拉伯风格。

两个主题在调式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照,连续反复了八次,整个音乐在进行过程中,旋律、节奏和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在第三次反复时,加入了平行的大三和旋,形成了平行声部,仿佛两个调甚至三个调同时存在,产生了多调式的色彩效果。

在主题的不断反复中,力度从弱到强,不同乐器的应用和色彩不断的变化,使得情绪越来越热烈。

拉威尔《波莱罗》作曲技法分析

拉威尔《波莱罗》作曲技法分析

作者: 马天程[1]
作者机构: [1]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000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80-8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8期
主题词: 拉威尔;《波莱罗》;作曲技法;曲作风格
摘要:�波莱罗》是一部舞曲作品,是由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的,它是拉威尔所有音乐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部,舞曲创作的旋律以民间舞蹈风格为主,音乐的整个主题以自由为主,描述的是一个少女在一家西班牙小酒店里翩翩起舞,用优美、轻盈的舞姿呈现女性的优雅,随着音乐节奏进入到高潮,舞姿也变得活泼、奔放,让现场观众沉迷其中,呈现出欢快、自由的氛围。

本文将通过分析《波莱罗》的作曲技法,来探讨音乐背后作曲家的性格及创作背景、技巧。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风格与作曲技法研究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风格与作曲技法研究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风格与作曲技法研究【摘要】: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Ravel1875~1937),法国伟大的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管弦乐大师、和声学大师。

他在管弦乐创作中有着独特的配器思维,不仅丰富了管弦乐队的表现力,在写作技术上也有很多创新之处。

因拉威尔对完美的执着与苛刻要求,曾被斯特拉文斯基称为“精巧的瑞土钟表匠”。

“波莱罗”是西班牙一种民间舞曲的名称,结构为首部、中间部和再现部,体现出三部性原则,其典型的特征是:中庸速度、节奏鲜明、情绪欢快。

西班牙民间的“波莱罗”与拉威尔的作品《波莱罗舞曲》在旋律、节奏、结构、速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拉威尔的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舞曲》只是借用了西班牙民间舞曲“波莱罗”这个名称,但是《波莱罗舞曲》确实具有浓郁的西班牙民族风格。

拉威尔是世界公认的管弦乐大师,他的配器才华在《波莱罗舞曲》这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乐曲使用最精简的材料,展出极为宏大的音乐效果。

笔者希望通过对拉威尔的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舞曲》的研究,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通过对作品的配器分析,从中学习拉威尔精湛的配器技术;第二,以这部管弦乐作品的研究为出发点,来探究拉威尔在管弦乐创作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分四大部分对本作品进行探讨研究:第一部分着重介绍,拉威尔的生平与代表作品、《波莱罗舞曲》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对《波莱罗舞曲》的主题、曲式、和声、调式调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配器分析,从乐队编制、两个主题的呈示及八次反复的不同配器方式,以及各乐器组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关于《波莱罗舞曲》的音乐风格。

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能够给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配器【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J614【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0引言10-11第一章拉威尔与波莱罗11-141.1作曲家简介11-121.1.1拉威尔生平111.1.2拉威尔的主要作品11-121.2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舞曲》的创作背景12-141.2.1“波莱罗”与《波莱罗舞曲》12-131.2.2《波莱罗舞曲》的创作背景13-14第二章《波莱罗舞曲》曲式、和声、调式调性分析14-252.1曲式分析14-152.1.1主题分析14-152.1.2曲式结构分析152.2和声分析15-202.2.1关于“管弦乐持续音”16-192.2.2二度叠置和弦19-202.3调式调性分析20-252.3.1关于西班牙八声音阶20-222.3.2复合调性22-25第三章《波莱罗舞曲》配器分析25-553.1乐队编制25-263.2两个主题的发展轨迹分析26-423.2.1主题呈示26-303.2.2变奏一30-333.2.3变奏二33-353.2.4变奏三35-393.2.5变奏四39-423.3各乐器组的运用42-553.3.1木管乐器组42-493.3.2弦乐器组49-503.3.3铜管乐器组50-513.3.4打击乐器组51-523.3.5色彩性乐器组52-55第四章《波莱罗舞曲》的音乐风格55-614.1拉威尔创作风格概况55-564.2《波莱罗舞曲》的音乐风格56-594.2.1丰富的西班牙音乐素材56-574.2.2独特的节奏形态57-584.2.3新颖的旋律音调58-594.2.4巧妙的音色安排594.3《波莱罗舞曲》音乐风格的形成分析59-614.3.1作品体现出对“古典传统”的继承594.3.2作品体现出受“印象主义”的影响59-61结语61-62参考文献62-64附录64-65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5-66致谢66-67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7-6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

浅析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波莱罗舞曲》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作品,该曲创作于1928年。

这首舞曲以其明快活泼的节奏和富有乐感的旋律而闻名。

在这首作品中,小军鼓的运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曲子增添了活力和节奏感,还增强了舞曲的欢快氛围。

小军鼓的节奏感。

在整首曲子中,小军鼓通过不断的打击和连奏的方式,给曲子注入了明快而有力的节奏感。

它在开头就以连续的敲击引入主题,为整首曲子奠定了基调。

而在后面的过程中,小军鼓则不断地跟随着主旋律和伴奏进行,并且在一些转折处和高潮部分使用连奏的方式,使得节奏更加紧凑、生动,为整个曲子增添了力量和活力。

小军鼓的衬托作用。

在《波莱罗舞曲》中,小军鼓不仅是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与其他乐器相互呼应的配件,起到了衬托和增强效果。

在一些高潮处,小军鼓通过在主旋律中使用连奏的方式,衬托出旋律的高亢和奔放。

又在一些节奏突然变快的地方,小军鼓以其尖锐的声音和快速的节奏,营造出紧张和活跃的氛围,使得整个曲子显得更具张力。

小军鼓还在曲子的高潮部分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在高潮部分,小军鼓的节奏更加紧凑和迅猛,通过密集的连奏,使得乐曲节奏更加加速和明亮,营造出一种欢快而激情四溢的氛围。

小军鼓的快速击打与其他乐器的演奏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紧密的音乐结构,使得整个曲子更加丰满和生动。

小军鼓还在曲子的尾声部分起到了收尾的作用。

在整首曲子接近尾声时,小军鼓通过逐渐减慢节奏和减少敲击的方式,为曲子的渐入尾声做出引导,使得乐曲在平缓的音符中结束,给人以一种幕后音乐的遐想。

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运用起到了丰富旋律、增强节奏感、衬托主旋律等多重作用。

它通过密集的连奏和快速的击打,使得曲子更加明快、生动,同时也使得乐曲更加紧凑、有力、富有韵律感。

小军鼓的运用不仅使得整首曲子在音乐形式上更加丰满和完整,也使得曲子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和动感。

波莱罗舞曲1

波莱罗舞曲1

《波莱罗舞曲》赏析《波莱罗舞曲》创作于1928年,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

首先,对作者莱威尔做个简介。

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是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

七岁开始学钢琴,十四岁入巴黎音乐学院。

早期印象派音乐热衷于明暗对比、光明与阴影中神秘的游戏,而自我陶醉在冗长的印象中;而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音乐家则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他喜爱喷射出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人造烟火,喜爱富于诗意的洪亮的声响。

拉威尔是法国人,法国人历来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民族。

法式的浪漫不同于意大利的热情,也不同于西班牙的粗犷,法式的浪漫非常雅致。

我们从很多文学和电影作品中可窥一斑。

拉威尔14岁进入国立巴黎音乐学院就读。

20岁时发表“古代小步舞曲”与“哈巴奈拉舞曲”,成为他最初作。

26岁拉威尔挑战罗马大奖未成功;之后四度挑战皆未能如愿。

1905年他已到达限制年龄最极限30岁,拉威尔再度应战,但评审却提出各种限制,连正式选拔都不让他参加。

结果引发艺文界轩然大波,连大文豪罗曼罗兰也撰文向评审团抗议,最后甚至演变成巴黎音乐院院长与数名教授辞职风波,当时新闻界称此事为“拉威尔事件”。

拉威尔曾被史特拉汶斯基的外号名:最精确的瑞士钟表匠。

他虽与德布西同时并列为印象乐派大师,但拉威尔所追求的效果更精确犀利,避开象徵主义中暧昧的光线与阴影,以大量装饰效果点缀音乐结构。

若说德布西音乐给人飘浮在空中的感觉,拉威尔音乐则像精巧的天文计时器,精确的指示时间。

例如:拉威尔在钢琴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崭新杰作“水之嬉戏”,其中声部处理高超精巧,堪称一代巨匠手艺典范,此为德布西所不及之处。

下面来就欣赏一下《波莱恩舞曲》这部作品。

欣赏《波莱恩舞曲》可以从简介、主要人物、节奏特色、演奏乐器、情节五个方面赏析。

第一作品简介,《波莱恩舞曲》(Bolero),又译做《波露曲》、《波利斯》,由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于192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风格与作曲技法研究
【摘要】: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Ravel1875~1937),法国伟大的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管弦乐大师、和声学大师。

他在管弦乐创作中有着独特的配器思维,不仅丰富了管弦乐队的表现力,在写作技术上也有很多创新之处。

因拉威尔对完美的执着与苛刻要求,曾被斯特拉文斯基称为“精巧的瑞土钟表匠”。

“波莱罗”是西班牙一种民间舞曲的名称,结构为首部、中间部和再现部,体现出三部性原则,其典型的特征是:中庸速度、节奏鲜明、情绪欢快。

西班牙民间的“波莱罗”与拉威尔的作品《波莱罗舞曲》在旋律、节奏、结构、速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拉威尔的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舞曲》只是借用了西班牙民间舞曲“波莱罗”这个名称,但是《波莱罗舞曲》确实具有浓郁的西班牙民族风格。

拉威尔是世界公认的管弦乐大师,他的配器才华在《波莱罗舞曲》这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乐曲使用最精简的材料,展出极为宏大的音乐效果。

笔者希望通过对拉威尔的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舞曲》的研究,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通过对作品的配器分析,从中学习拉威尔精湛的配器技术;第二,以这部管弦乐作品的研究为出发点,来探究拉威尔在管弦乐创作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分四大部分对本作品进行探讨研究:第一部分着重介绍,拉威尔的生平与代表作品、《波莱罗舞曲》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对《波莱罗舞曲》的主题、曲式、和声、调式调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配器分析,从乐队编制、两个主题的呈示及八次反复的不同配器方式,
以及各乐器组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关于《波莱罗舞曲》的音乐风格。

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能够给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作曲技法配器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4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0引言10-11第一章拉威尔与波莱罗11-141.1作曲家简介11-121.1.1拉威尔生平111.1.2拉威尔的主要作品11-121.2管弦乐作品《波莱罗舞曲》的创作背景12-141.2.1“波莱罗”与《波莱罗舞曲》12-131.2.2《波莱罗舞曲》的创作背景13-14第二章《波莱罗舞曲》曲式、和声、调式调性分析14-252.1曲式分析14-152.1.1主题分析14-152.1.2曲式结构分析152.2和声分析15-202.2.1关于“管弦乐持续音”16-192.2.2二度叠置和弦19-202.3调式调性分析20-252.3.1关于西班牙八声音阶20-222.3.2复合调性22-25第三章《波莱罗舞曲》配器分析25-553.1乐队编制25-263.2两个主题的发展轨迹分析26-423.2.1主题呈示26-303.2.2变奏一30-333.2.3变奏二33-353.2.4变奏三35-393.2.5变奏四39-423.3各乐器组的运用42-553.3.1木管乐器组42-493.3.2弦乐器组49-503.3.3铜
管乐器组50-513.3.4打击乐器组51-523.3.5色彩性乐器组52-55第四章《波莱罗舞曲》的音乐风格55-614.1拉威尔创作风格概况55-564.2《波莱罗舞曲》的音乐风格56-594.2.1丰富的西班牙音乐素材56-574.2.2独特的节奏形态57-584.2.3新颖的旋律音调58-594.2.4巧妙的音色安排594.3《波莱罗舞曲》音乐风格的形成分析59-614.3.1作品体现出对“古典传统”的继承594.3.2作品体现出受“印象主义”的影响59-61结语61-62参考文献62-64附录64-65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5-66致谢66-67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7-6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