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经营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经营模式研究

作者:杨威杜富林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9期

摘要:本文围绕提高畜牧业及牧区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增加牧民收入这一核心,通过对现阶段呼伦贝尔地区实施“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建设生产经营的标准、机制、模式及取得的成绩,并在对牧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牧民家庭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全面分析实施生态家庭牧场之后影响牧民收入的各种因素,为全区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一个可行的生产经营模式。

关键词:“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影响分析;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S81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引言

长期以来,牧民依靠大面积天然草牧场优势,靠天养畜,自然放牧。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粗放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惨重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另外由于人口、经济和制度等方面的影响,人口规模的的不断扩张以及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助长了恶性开荒,过度放牧、滥采滥挖的现象,这些不科学的行为使草场遭到了严重破坏,已经造成部分地区草场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事关子孙万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草原的生长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草原人民的发展,更决定了该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人民的稳定。如果不重视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一味的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子孙后代将无法再继续在这片草原上生存。为推动牧区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发展奠定坚实的生产力基础。实行贫富结

对、以富带贫、优势互补,从根本上缓解草畜矛盾。既解决养畜大户(富裕户)草牧场、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又解决无畜户或少畜户(贫困户)基础设施部完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新巴尔虎左旗通过5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建设成了适合新左旗自己的家庭牧场——“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其内容包括:以家庭为单位加强“七个一”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围封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种植饲草料,向半舍饲养畜过度,推广畜种改良、集约化饲养等实用生产技术,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生态建设,治理沙化的草场,恢复草原植被,使草畜达到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提高牧民整体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消除牧区贫困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二、家庭牧场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通过2012年7月份对新巴尔虎左旗8个镇(苏木)87户牧民的调查来分析实施家庭牧场之后各种因素对牧民收入的影响大小。通过logistic模型对家庭人口数、户主学历、养畜经验、草地面积、牧草高度、牧草种类变化、牧草密度情况、牲畜数量、固定资产价值、饲草料支出配种、兽药支出跟牧民家庭收入的显著性如下表所示:

通过模型分析和理论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草场面积、牲畜头数及饲草料支出对牧民收入影响显著(草场面积、牲畜头数相关性为正,饲草料支出相关性为负)。牧民拥有的草场面积是固定的(除了承租其他牧户的草场之外),传统畜牧业牧民想在固定的草场这个有限的条件上增加收入,只能通过增加牲畜头数,这样的做法不仅导致草场进一步退化,而且草场的承载能力下降,不能提供足够的饲草料给过多的牲畜,牧民就得购买各种饲料进行补充,这种情况直接增加了牧民的畜牧业支出,最终的收入甚至会出现不增反降的现象。实施“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之后,通过合理调整畜种、畜群结构,蓄种改良、集约化饲养等,增加出栏率,减少牲畜头数,并通过轮牧、休牧,不仅草场得以恢复,并且能够增加产草量,减少相应的饲草料支出,从而带来的最终经济效益不会减少,甚至可能增加。

三、结论

“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工程的建设重点是天然草牧场围封改造、人工种植饲草和禁牧、休牧、轮牧,工作的基点是实现草畜平衡,这既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又是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从而使发展畜牧业与生态保护由相互制约变为相互拉动相互促进。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实施的期限内,牧民为资金流向主体,因为没有硬性规定,牧民用于草原基本建设的资金势必减少,容易使牧民产生“破坏没关系、国家来治理”的想法。不利于牧区长远发展。因此,有效解决和处理好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在保护生态中推进三牧科学发展,构建生态型畜牧业推进生态富民已经成为牧区急需突破的重大命题。除了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还需要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要不断提高牧民的发展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带头牧民,让他们成为“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的经营者和推动者。并通过定期召开牧民大会、广播、电视、宣传册等途径是牧民能够真正了解到生态牧场的具体理念,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及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从观念上改变。

参考文献:

[1]丁勇,牛建明,等.家庭牧场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8(2).

[2]史激光,王若静,武魁,徐践,王英舜.典型草原区放牧绵羊体质量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 草业科学,2009(11).

[3]李新.退耕还草项目对内蒙古牧民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6(3).

[4]李丽,马军.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收入变化及成因分析[J].现在农业,2008(3).

作者简介:杨威(1987-),男,硕士,从事区域经济与发展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