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糖代(一)名词解释

I. 孚L酸循环(Cori循环):肌肉收缩时生成乳酸,由于肌肉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

弥散进入血后,再进入肝,在肝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进入血液后又可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称为乳酸循环。

2•糖异生:由非糖物质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成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糖异生只在肝脏、肾脏发生。

3•高血糖: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2〜7.78mmol / L,称为高血糖。

4•糖尿:指血糖浓度高于8.89~10.00mmol /L,超过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尿中出现葡萄糖,称为糖尿。

5. 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原为体糖的贮存形式,也可被迅速动用。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

程称为糖原合成,糖原合酶为关键酶。由肝糖原分解为6-磷酸葡萄糖,再水解成葡萄糖释出的过程称为糖原分解,磷酸化酶为关键酶。

6. 血糖: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血中葡萄糖水平的正常围是 3.89〜6.11mmol / L。

7. 糖酵解和糖酵解途径: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经丙酮酸分解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自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阶段为糖酵解和糖有氧氧化所共有,称为糖酵解途径。

8. 糖酵解途径:自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阶段为糖酵解和有氧氧化所共有,称为糖酵解途径。

9. 钙调蛋白(calmoduline):是细胞的重要调节蛋白。由一条多肽链组成,CaM上有4个Ca2+ 结

合位点,当胞质Ca2+浓度升高,Ca2+与CaM结合,其构象发生改变进而激活Ca2+CaM 激酶。

10. 低血糖: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低于 3.33〜3.89mmo1 / L,称为低血糖。

II. 乳酸循环:又称Cori循环,指将肌肉的糖原和葡萄糖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进入血中运输至肝脏,在肝乳酸异生成葡萄糖并弥散入血,释入血中的葡萄糖又被肌肉摄取利用,构成的循环过程称为乳酸循环。

12. 三羧酸循环:又称Krebs循环或枸橼酸循环,为乙酰辅酶A氧化的途径,先由乙酰辅酶

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三羧基酸枸橼酸,再经2次脱羧,4次脱氢等一系列反应,再次生成草酰乙酸,这一循环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

13.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糖

的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细胞都通过它获得能量。

14. 糖异生途径: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称为糖异生途径。

15. 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或糖原转变成葡萄糖-6-磷酸后,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等酶的催

化下进行氧化分解,主要生成5-磷酸核糖和NADPH+H+的途径。

16.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存在于线粒体,催化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该复合体由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3种酶按一定比例组成,其辅酶为TPP、硫辛酸、FAD、NAD+、CoA。

17. 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将底物分子中的能量转移至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的过

程。

第5章脂类代(一)名词解释

1. 脂肪酸的B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B氧化多酶复合体的催化下从

脂酰基的口碳原子开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步连续反应,脂酰基断裂生成

1分子乙酰CoA及1分子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此过程即脂肪酸的B氧化。2•胆固醇的逆向转运:HDL在LCAT、apoAl及CETP等的作用下不断从肝外组织获取胆固醇并转运至肝进行代,这种将肝外组织多余胆固醇运输至肝代转化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胆固醇的逆向转运。3•枸橼酸-丙酮酸循环:citrate-pyruvate cycle ,乙酰(20A是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主要来自葡萄糖代。细胞乙酰CoA全部在线粒体产生,而合成脂肪酸的酶系存在于胞液中,乙酰CoA 必须通过枸橼酸丙酮酸循环透过线粒体膜进入胞液才能成为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乙酰

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枸橼酸,转运至胞液中裂解释出乙酰CoA及草酰乙酸,乙酰CoA即可用以合成脂肪酸及胆固醇,而草酰乙酸则还原成苹果酸被转运入线粒体。苹果酸也可在苹果酸酶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再转运入线粒体。

第六章生物氧化(一)名词解释

1. biological oxidati on:即生物氧化,指物质在生物体进行的氧化过程,主要是糖、脂肪、蛋

白质等在体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其中相当一部分能量可

使ADP生成ATP,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2. P/ O值:P/ O比值是指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

即生成ATP的摩尔数。

3. 氧化磷酸化:代物脱下的2H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并生成ATP的过程,称

为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是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

4.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是胞液中NADH穿梭至线粒体进行氧化的一种方式,通过此种方式,

NADH在线粒体中进入NADH氧化呼吸链,生成了ATP分子。

5. 解偶联作用: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的作用,使呼吸链传递电子过程中泵出的H+

不经ATP合酶的F0质子通道回流,而通过线粒体膜中其他途径返回线粒体基质,从而破

坏了膜两侧的电化学梯度,使ATP的生成受到抑制,由电化学梯度贮存的能量以热能的

形式释放。

6.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物质在脱氢或脱水过程中产生高能键,由于分子能量重排,使ADP生成

ATP的过程。例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

7. a-磷酸甘油穿梭:指线粒体外的NADH在胞液中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下,使磷酸二羟丙酮

还原成a-磷酸甘油,后者通过线粒体外膜,再经位于线粒体膜的磷酸甘油脱氢酶催化下

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FADH2磷酸二羟丙酮可穿出线粒体外膜至胞液,继续进行穿梭,而FADH2则进入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生成2分子ATP。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中。

第七章氨基酸代(一)名词解释

1. 转氨基作用:氨基酸在转氨酶催化下,可逆地把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a酮酸,氨基酸脱去氨

基,转变成a-酮酸,而a-酮酸则接受氨基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称为氨基酸的转氨基作

用。转氨酶的辅酶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2. 嘌呤核苷酸循环:骨骼肌和心肌主要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进行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首先通

过连续的转氨基作用将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草酰乙酸,生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经裂解生成AMP ,AMP在腺苷酸脱氨酶催化下脱去氨基。

由此可见,嘌呤核苷酸循环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另一种形式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3. 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经血液到肝。在肝中脱去氨基,用于合成尿素,生成的酮酸可转成葡萄糖随血液达到肌肉组织,经糖分解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