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 (2)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及诊断治疗

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及诊断治疗

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及诊断治疗当人处于健康状况下,心脏会在一定范围的频率下进行搏动,而心率搏动的冲动来源于窦房结,并且按照一定的程序传到心房与心室。

而患者的心率失常就是患者在心脏搏动的过程中因为多种病因或者诱因导致患者的心脏冲动、频率、节律以及起源部位和传导速度等功能发生异常。

心律失常症状发生以后,需要充分的结合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生类型及对对人体各器官功能的影响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使患者的心率失常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否则将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进一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1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分析1.1按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冲动形成异常:常见的有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

窦性心律失常是指患者的心脏搏动起源于正常的心脏起搏点,即窦房结,但其节律异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者是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等等。

而异位心律主要是指患者的心脏搏动不是源于正常的心脏起搏点的窦房结,而是出现了异位心脏搏动,常见的有期前收缩,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以及心室颤动等。

冲动传导异常:按照生理性分析包括干扰和房室分离。

按照病理性分析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分支阻滞以及室内阻滞。

而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主要包括预激综合征。

1.2按照速率和部位进行分类按照速率和部位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快速型心律失常和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别。

2心理失常的诊断在临床中诊断心律失常采用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负荷实验、心室晚电位、心脏电生理检查等多种方法。

(1)通过心电图进行诊断是临床中诊断心律失最常见的无创伤性检查技术,通过清晰准确完整的记录心电图,然后针对心电图进行分析,从而,诊断心房与心室节律是否规则,心房与心室的频率是否一致,PR期间是否处于恒定状态,同时P波与QRS 波群的形态是否正常,并且分析P 波和QRS波群的相互关系。

(2)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小型的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可以24小时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而患者在接受心电图记录心率情况时可以不受检测地点限制,可进行正常活动和工作。

心律失常(二)

心律失常(二)

l 老年房颤有什 么危害性? 6
从 理 论 上 讲 . 颤 时 由于 心 房 纤 维 颤 动 而 心 房 无 收 缩 . 房
不 能 将 血 液 挤 入 心 室 , 上 心 房 扩 大 , 易 在 心 房 内 引 起 附 加 容
壁 血 栓 , 栓 脱 落 可 导 致 脑 及 其 它 部 位 的 栓 塞 ; 二 , 于 血 第 由 房颤 时心 室 率很 快 , 长期 房 颤 可 引起 心 脏 扩 大 和 心功 能 不 全 。 笔 者认为 , 年房颤 虽然心 房无 收缩 , 二尖瓣 无狭窄 , 老 但 心 室舒 张时有吸引力 . 将血 液吸人心室 . 可 因此 临 床 上 很 少 见 到 附 壁 血 栓 . 颤 患 者 脑 栓 塞 发 生 率 仅 在 2 - %左 右 。 一 房 % 5 些 医师将老 年房 颤患者 发生脑血 管意 外都归 咎于 房颤 . 这 未 必 正 确 。 它 不 象 风 心 病 二尖 瓣 狭 窄 者 , 液 从 左 心 房进 入 血
维普资讯

1 6 ・ 8
鲤 垩堡鳇医学杂志 20 年第 9 07 卷第 3 期

保健 知识讲座 ・
心律 失 常 ( ) 二
郑 秋 甫
( 放 军 总 医 院 , 京 10 5 ) 解 北 0 8 3
[ 关键词 ] 心律 失常 ; 断; 诊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 4 . 5 1 7 l 老年人房颤是怎么 回事? 5
发性。
师 自己臆 测 的 。 那 么 , 到 一 位 老 年 房 颤 患 者 应 考 虑 哪 些 病 遇 因 呢 ? 老 年 常 见 的有 甲亢 , 肌 病 , 窦 综 合 征 , 发 性 ( 心 病 特 不 明 原 因 ) 风 心 病 等 。应 有 针 对 性 的 除 外 这 些 疾 病 . 找 不 , 如 到任何原 因, 考虑为特发性房颤 。 可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0.4
0.2
RR 0.95
0.2
95% Cl 0.81-1.11
P=0.56
0.0
0.0
0
1
2
3
0
Years
Torp-Petersen: NEJM, 1999
RR 0.91 95% Cl 0.76-1.09
P=0.23
1
2
Years
3
CP984358-71
DIAMOND-AF
Probability of Maintaining SR
Previous stroke or TIA
2.5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1.6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1.4
Advanced age (continuous/decade) 1.4
Diabetes mellitus
1.7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1、ECG:有時間容量不足,不易描記微弱心臟電活動,及 不能正確反映激動在傳導系統中的傳導情況等局限性。
2、DCG:可視為常規ECG在時間容量的增大,彌補ECG記 錄時間短暫和不足。
3. Reveal 4、食道調搏:瞭解竇房結功能,房室結功能,檢出AVNDP, 隱性和隱匿性預激,誘發PSVT,及終止PSVT。 5、腔內電生理:明確心律失常的機制,部位及介入性治療。
DIAMOND-CHF
Survival
1.0
CHF (LVFE<35%)1.0
MI
0.8
多非利特 (n=762) 0.8
多非利特 (n=749) 230 deaths
0.6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

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成人频率为60-100次/分。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的P 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QRS时限0.06-0.10s,P-P间期的差异小于0.12s.常见的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100次/min.2、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60次/min.3、室上速: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出现的室上性早搏b: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者除外)c:心率150-250次/min,节奏规则d:如能找出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的P′波,则称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逆行P波如位于QRS波群的前或后,并与QRS波群保持恒定关系,则称为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往往不易分辨出p波,故称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4、房颤:a: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间隔均不等的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min,b:RR间期绝对不等c:QRS波群形态正常5、室早:a:提前出现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大畸形,ST段和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b:其前无P波c:早搏后出现完全的代偿间歇。

出现下列情况提示严重的室早:①频发,多于5次/min,②多源,③多形,④成对,⑤连发,⑥RonT现象即室早落在前一激动T波上。

这些室早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出现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6、室速:即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a: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出现的室性早搏b: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S,ST段和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c:心室率通常为100-200次/min,心律规则,但也可稍不规则d:如能发现P波,则P波与QRS波无关,且频率比QRS波慢,形成房室分离e:常可见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7、室颤:波形、振幅和频率均极其不规则、无法区分QRS波群、ST段和T波。

常见心律失常

常见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分类




⑵主动性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早搏):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 性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房室交界性、 房室折返性、室性 心房扑动、颤动 心室扑动、颤动
心律失常的分类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⑴窦房传导阻滞 ⑵房内传导阻滞 ⑶房室传导阻滞 ⑷束支或分支阻滞或 室内阻滞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总 结



过去ECG无束支传导阻滞,近期又没有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QRS波时限 >140ms者,高度提示VT。 WCT的电轴越左偏,越有利于VT的诊断。 电轴不偏,利于SVT的诊断。 WCT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仅V6导联 有助于鉴别,V6的QRS呈QR或QS形, 提示VT。
总 结


WCT呈“右束支阻滞”图形者: V1导联QRS波呈单相R波或呈双向的qR、QR、RS波 形者,高度提示VT。 V1导联QRS波呈三相波形者,SVT和VT均有可能。 V1三相波呈rSR或M型者,SVT可能大。 V1呈三相波,Ⅰ和V6导联QRS初始有q波,SVT可能 大。 V1呈三相波,伴电轴左偏和V6的R/S<1,支持VT。 V1导联呈“兔耳”形(宽大的QRS波顶峰有明显切 迹),确诊VT。 胸前导联QRS波主波一致,高度提示VT。
心房扑动




四、治疗 1. 原发病治疗; 2. 电复律或超速起搏; 3. 控制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 或洋地黄; 4. 药物复律:注意复律前应用药物减慢 心室率。常用药物有ⅠA、ⅠC和Ⅲ类。 5. 射频消融:适用于顽固性者。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概论2

心律失常概论2

插入型室性早搏
发生在两次窦性心搏之间而形成。
室性期前收缩
多源性早搏: 在同一导联,室性早搏的QRS波有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形态,且配对间期不等。
早搏的鉴别诊断
房性早搏
P’波
P’-R间期
P’ 波多直立 形态异于窦性P 正常, 延长(干扰)
交界早搏
P’ 波多倒置
室性早搏
多无相关P 波, 如有,必倒置
P`-R<0.12s R-P`<0.20s
室上性 正常 完全
——
QRS波群 T波 代偿间歇
室上性 正常 不完全
宽大畸形 与QRS主波相反 完全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P 353)
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异 位心律,根据发生部位分为: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三)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最常见的病因是洋地黄中毒。其次为下壁心肌梗 死、心肌炎、内源性或外源性儿茶酚胺增加,急性风 湿热或心瓣膜术后。 心动过速发作与终止时,心率呈逐渐变化,有别 于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70-130次/min,通常规则。 QRS波正常。
称为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若P’波后无 QRS波出现,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 3、代偿间期多不完全。
房早
联律:每个正常窦性搏动后跟一个期前收缩或 每两个正常窦性搏动后跟一个期前收缩,如此连 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称为二联律或三联律。
房早伴室内差异传导
(二)交界性期前收缩
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可作前向(心室)和 逆向(心房)传导,分别产生 提早出现的QRS波群 及逆行P波。 心电图特点: 1、逆行P`波; P`位置不定; 2、QRS波形态无明显异常;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心律失常病因:一、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一)激动起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律不齐(4)窦性停搏2、异位心律(1)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②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③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2)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逸搏。

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二)激动传导异常1、传导阻滞(1)窦房传导阻滞(2)房内传导阻滞(3)房室传导阻滞(4)室内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2、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二、根据心律失常原因分类 (一)生理性因素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

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二)病理性因素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铭细胞瘤等。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4、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5、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铅、汞)中毒、食物中毒,阿霉素中毒等。

6、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7、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8、物理因素: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机理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激动在窦房结形成后即由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结间通道解到房室结,同时沿心房肌传抵整个心房。

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到达希氏束后传导速度再度加速,激动沿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使全部心肌激动一次,完成一个心脏周期。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以及起源和传导均异常。

一、激动起源异常激动起源异常主要与心肌细胞膜局部离子流的改变有关,其表现形式有二,即起搏点(包括正常和异位)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激动。

常见心律失常及其处理

常见心律失常及其处理

室速时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取决于室速时心室 率的快慢,发作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情况
尖端扭转性室速(TDP)
QRS波形态振幅不断改变,约3-5次心搏扭转其波峰方 向。该型室速常发生于长Q-T综合征,有先天性和获得 性,后者见于服用奎尼丁或胺碘酮所致QT延长
尖端扭转性室速
室速伴窦性夺获及融合波
图中C为窦性夺获,F为融合波

• •
房扑与房颤的基础病因
风心病
心肌病 甲亢
房扑与房颤
肺心病 心力衰竭 特发性
房扑与房颤的治疗
药物转复
直流电转复
房扑与房颤
控制心室率
预防血栓
西地兰
控制心室率
异搏定
倍他乐克
胺碘酮
心律平
药物转复
胺碘酮
奎尼丁
索他洛尔
直流电转复
房颤<6月
药物治疗无效
适应征
甲亢控制后4-6W 预激伴房颤 诱发心衰心绞痛
AVNRT的临床特点
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40%

AVNRT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成为青年
人室上速的主要类型

AVNRT仅占所有儿童室上速的13-16%
AVNRT的发病机制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
心电图显示P-R间期缩短,QRS波起始部有δ波
Ⅲ度AVB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延长超过0.20S,所有心房激动均可下传心室,当 PR间期显著延长时,P波可隐伏于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内 。临床无自觉症状,有时可闻第一心音减弱。Ⅰ度房室 传导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QRS波多为正常。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又称文氏阻滞,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 能下传心室。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包含受阻P波在内 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Ⅱ度Ⅰ型房室传导 阻滞常见,多为迷走张力增高引起,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 或希氏束近端,QRS波群多为正常。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复习过程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复习过程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心律失常病因:一、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一)激动起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律不齐(4)窦性停搏2、异位心律(1)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②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③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2)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逸搏。

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二)激动传导异常1、传导阻滞(1)窦房传导阻滞(2)房内传导阻滞(3)房室传导阻滞(4)室内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2、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二、根据心律失常原因分类(一)生理性因素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

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二)病理性因素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等。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4、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5、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铅、汞)中毒、食物中毒,阿霉素中毒等。

6、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7、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8、物理因素: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机理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激动在窦房结形成后即由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结间通道解到房室结,同时沿心房肌传抵整个心房。

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到达希氏束后传导速度再度加速,激动沿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使全部心肌激动一次,完成一个心脏周期。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以及起源和传导均异常。

常见心律失常PPT课件

常见心律失常PPT课件

二、期前收缩
• 期前收缩:由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激动
,又称为过早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以
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
• 期前收缩:偶发<5次/分;频发>5次/分。 • 二联律:即在每个正常心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 三联律:即在每两个正常心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 多源性期前收缩:即期前收缩由多个异位起搏点发出
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则可明确诊断。
四、心房与心室颤动
(一)心房颤动
•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间隔 不等的心房颤动波(f波),V1导联最清楚。
• 心房颤动波频率约为350~600次/分。 • R-R间期绝对不规则。 • QRS波形态和时间大多正常。
(二)心室颤动(最严重的快速异位心律
称为“二尖瓣型P波” 。Ⅰ、Ⅱ、aVR、aVL
导联P波增宽,P波时间≥0.12s,P波顶端常 有切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三)左心室肥大
• QRS波群高电压
胸导联:RV5>2.5 mV;RV5+SV1>4.0mV(男)或 >3.5mV(女)。
肢体导联:RⅠ>1.5mV;RaVL>1.2 mV;RaVF>2.0mV ;RⅠ+RⅢ>2.5 mV。
坏死型改变:异常的Q波或QS波

•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早期:表现为巨大、高耸的不对称的T波,ST段呈斜上型
抬高。
急性期:表现为ST段继续抬高,凸面向上,呈弓背状,常可 见到“单向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继而ST段逐渐下降,T波 开始倒置。 亚急性期:抬高的ST段逐渐降至基线,坏死型Q波继续存在,

(四)右心室肥大

常见的心律失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病窦病窦: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②窦性停搏与阻滞③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④快-慢综合征,即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发作(二)房性心律失常1、房性期前收缩①P波提前发生,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②提前P波的P-R间期>0.12s③提前P波后的QRS波群形态正常④期前收缩后常见不完全性代偿间歇2、房速a、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①心房率为150~200次/分②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③常出现二度工型或型房室传导阻滞,常呈2:1房室传导,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④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快⑤刺激迷走N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b、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常延长c、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①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形态各异的P波,PR间期各不相同②心房率为100~300次/分③心室率不规则。

最终可能发展成为房颤3、房扑①P波消失,代之以F波,心房率250~350次/分②心室率规则与否,取决于方式传到比率是否恒定,F波与QRS波群最常见的比率是2:1,当房室传导比率变化时,则引起心室律不规则③QRS波群形态正常,但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可增宽,形态异常终止房扑的最有效方法是同步直流电复律4、房颤①、 P波消失,代之以f波,350~600次/分②、心室率极不规则,多在100~160次/分③、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最有效的复律手段为同步直流电复律术,慢性房颤病人需给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5、室上速①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②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若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可宽大畸形③P波为逆行波,常埋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与QRS波群的关系恒定④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其下传的PP间期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6、预激综合征①P-R间期<0.12s,P波正常②QRS间期≥0.11s③QRS起始部分粗钝,为预激波或delta波④继发性ST-T改变,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治疗首选射频消融术,如无条件可以进行药物治疗,首选维拉帕米或腺苷类药物静脉注射(三)、室性心律失常1、室性期前收缩(室早)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继发S-T段与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常见心律失常 ppt课件

常见心律失常  ppt课件

4)、按摩一侧颈动脉窦
6.同步电复律: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心衰;休克;心绞痛)
7.射频消融根治术:药物治疗无效,应选择RFCA,
成功率98%
五、心房颤动
房颤治疗
▼ 纠正病因和诱因 ▼ 复律及维持窦律 ▼ 满意控制心室率 ▼ 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 外科或介入治疗?
房颤病因和诱因的纠正
◆ 老年人房颤
1、折返激动 折返激动及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 1)窦房结区域折返性心动过速 2)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3)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快-慢型、慢-慢型 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5)心室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6)扑动和颤动(心房、心室) 顺传型、逆传型 慢-快型、
2、传导障碍 1)传导延迟和传导阻滞 2)3相阻滞和4相阻滞 3)递减性传导 4)不均匀传导 5)单向传导 6)纵向分离 7)多层阻滞 8)文氏现象 9)差异性传导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类别 药物 作用通道和受体
APD或QT间期
代表
IA
阻滞 I Na 奎尼丁、丙吡胺
普鲁卡因胺
++
延长
+
IB
阻滞 I Na 利多卡因、苯妥英#43;
IC
阻滞INa
+++
不变
类别 作用通道和受体 代表药物 Ⅲ 特 利特 阻滞Ikr
APD或QT间期 延长 +++ 奎尼丁、多非利
a. 钠通道受阻后达到相同 的Vmax需更低的膜电位 b. 在相同的膜电位在钠阻 滞后Vmax远低于对照状态
(2)不应期延长
在钠通道阻滞 下延迟从失活状态恢复,
使激活电压依赖偏向于
更负的水平,由此在
APD不变的条件下ERP延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规范(标准版)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规范(标准版)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依据,下图是根据心电图上特点提供的诊断线索(图1-1)。

图20-2 根据心电图特征提示的心律失常诊断表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上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和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实际从心电图上难以区分,现今统称为室上速。

室上速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激动和自律性增高两大类。

折返激动可以发生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心房内、房室结内及房与室之间。

后两种近返占室上速的90%以上,是急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前两种折返,及自律性增高者不及10%,而且频率不是极快或者不是持续性的,不经常促使患者去急诊就医。

房室结内折返是房室结内存在两条电生理性能不同的途径:一条快径,传导快速但相对不应期较长;另一条慢径,传导缓慢但相对不应期较短(图20-3A)。

正常时激动从快径下传。

若激动提早下传遇到快径不应,激动于是从慢径下传。

当激动传到慢径远端时快径已脱离了不应期,激动便可以通过快径逆行传到心房。

此时慢径也已脱离不应期,激动得以再次经慢径下传,周而复始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间折返的途径最常见于房室间旁路(或附加肌束)和正常传导系统,及心房和心室(图20-3B)。

显性房室旁路,心电图表现为预激综合征(短P-R间期和△波)。

隐性旁路心电图上无特殊表现,与正常无异,但是旁路仍有逆行传导的功能,而且近年来发现并不少见。

室上速发作时,多数情况下激动由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从帝路逆行上传,QRS波群时间正常。

约有10%在心动过速时激动从旁路下传到心室,再由正常传导系统递传到心房,此时的QRS 波群宽大畸形,系心室完全预激。

旁路折返室上速QRS波群窄的称为正向传导性,QRS波群宽的为逆向传导性。

图20-3 房室结内及房室间折返性室上速的示意图室上速发生和终止都是突然的,这个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心动过速频率150~240次/min,很是匀齐。

从心电图上不易区分房室结内抑是房室旁路的折返(在QRS波群正常时)。

第2节 心律失常

第2节  心律失常
A.用阿托品 B.置心脏起搏器 上腺素 E.用利多卡因 C.除颤 D.用肾
11.患者男,56岁,突感心悸,心电图示QRS波群
提前出现,形态宽大畸形,其前无相关的P波为 A.室性早搏 B.房性早搏 C.交界区性早搏 D.房颤 E.阵发性心动过速
知识点检测
12.治疗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首选 A.氯化钾 B.溴苄胺 C. C.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 D.苯妥英 钠 E.普鲁卡因胺 13.男性,28岁,诉突然心慌、胸闷,听诊心率 200次/分,心律齐,血压正常。你考虑是 A.窦性心动过速 B. B.室上性心动过速 C.室性心 动过速 D.房颤 E.室颤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①连续出现 3 次或 3次以上快速匀齐的 QRS 波群, 其形态与时限与窦性心律相同 ②心室率150~250次/分 ③心室率绝对规则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①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 >0.12S ②心室率140-200 次/分,节律规则或略不规则
(四)治疗要点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轻者心室率减慢不明显,病人可无症状或 仅感头晕、心悸、憋气等 ②重者心室率﹤40次/分,可引起晕厥、抽搐、 阿斯综合征或猝死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0.20秒;每个P波 后均有1个QRS波群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在相继的心搏中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脱落1 个QRS波群,以后又周而复始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急性发作治疗:刺激迷走神经、药物治疗 (首选腺苷静脉注射)、同步电复律(有血流动力 学改变、胸痛及病情紧急)、介入治疗
(2)预防复发:药物治疗如维拉帕米、普罗帕酮
等;射频消融治疗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宾市二医院 心内科
典型心电图各波段命名
P波:心房除极过程电压和时间的变化。
QRS波群:心室除极过程电压和时间的 变化,包括Q波、R波和S波。
T波:心室快速复极过程电压和时间的 变化。
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代表 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ST段:心室缓慢复极阶段电压和时间的 变化。为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段。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方法
心律失常定义: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传递顺序、速 度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异常,均称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要点 1.浏览心电图全貌,注意导联是否接错,各导联定
准电压、描记速度。 2. 选择P波、QRS波清晰的导联分析心律失常(常用
Ⅱ、V1导)。 3. 找出P波,观察P波形态、节律、规律。 4. 找出QRS波群的规律,注意它的形态。 5. 查明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相互关系(P-R间期、
正常心电图特点
三、QRS波群
时间:QRS时间<0.11秒(0.06~0.10秒);Q波时间 <0.04秒。 电压:Q波电压<同导联R波的1/4(aVR导联除外) R波电压: Ⅰ导<1.5mV(15mm) aVR导<0.5mV(5mm) Ⅱ导<2.5mV(25mm) V1导<1.0mV(10mm) aVL导<1.2mV(12mm) V5导<2.5mV(25mm) aVF导<2.0mV(20mm) RV1+SV5<1.2mV(12mm) RV5+SV1<男4.0mV(40mm),女3.5mV(35mm)
100~150次/分
正常心电图特点
(以下数值以走纸25mm/s,标准电压1mV=10mm
为准)
一、P波 时间:<0.11秒 电压:肢体导联<0.25mV(2.5mm),胸导联 <0.2mV(2.0mm) 形态:呈圆拱状,较光滑。Ⅰ、Ⅱ、aVF、 V5、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二、P-R间期:正常成人心率(60~100次/分) 时,P-R间期为0.12~0.20秒。
各肢导QRS各波电压代数和绝对值应>0.5mV(5mm) 各胸导QRS各波电压代数和绝对值应>0.8mV(8mm)
正常心电图特点
三、QRS波群
形联主态波:向Ⅰ下、。Ⅱ、V5、V6导联QRS主波向上,aVR、V1导
V呈1Q至SV波6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无q波,但可 R/S V1导<1 R/S V3导=1 R/S V5导>1
心电图描记
单极胸前导联:负极同时连接左上 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相当于心脏 中心,正极连接胸前不同位置。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在V2与V4连线之中点; V4: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处; V5:左腋前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3R:右胸前与V3相对应处;V7:左腋后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4R:右胸前与V4相对应处;V8:左肩胛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5R:右胸前与V5相对应处;V9: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
心电图描记
标准导联:
导联Ⅰ:左上肢接正极(黄色), 右上肢接负极(红色);
导联Ⅱ:左下肢接正极(绿色), 右上肢接负极(红色);
导联Ⅲ:左下肢接正极(绿色), 左上肢接正极(黄色);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aVR:右上肢(红色)连接正极, 左上肢和左下肢共同连接负极; aVL:左上肢(黄色)连接正极, 右上肢和左下肢共同连接负极; aVF : 左 下 肢 ( 绿 色 ) 连 接 正 极 , 左上肢和右下肢共同连接负极;
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每个小方格长、宽各为1mm,每个大方格(横、 纵各5个小方格)长、宽各为5mm。
心电图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走纸速度为 25mm/s,则每1小格代表0.04s,每1大格代表0.2s, 每秒钟走纸5个大格;
心电图纵向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一般标准电压设置 为1mV(毫伏)=10mm(即10小格),则每1小格电压 是0.1mV。
四、ST段:
下移:任何导联均<0.05mV(0.5mm)(Ⅲ导联例外) 上移:肢导<0.1mV(1mm) 胸导V1~V3<0.3mV(3mm)、V4~V6<0.1mV(1mm) 五、T波:一般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电压不低于同 导 联 R 波 的 1/10 , 但 最 高 一 般 <0.8mV(8mm)(V3 导 联 <1.2mV(12mm) 六 、 Q-T 间 期 : 成 人 正 常 心 率 时 , Q-T 间 期 <0.44 秒 (0.36~0.44秒)
干扰、脱节 心室扑动、颤动
冲动传 病理性 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阻滞、室内阻滞
导异常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要点及识图
Ⅰ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一、正常窦性心律: 1. 窦性P波规律出现,呈拱形、圆钝、较光滑,
Ⅰ、Ⅲ、V5、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 P-R间期0.12~0.20秒。 3. P-P频率(R-R频率)在60~100次/分。 4. 各P-P间距相差<0.12秒。 5. QRS时间<0.11秒。 6. 心电轴0-90度
比例关系等)。
6. 注意形态异常的P波及与众不同的QRS波群。
心律失常分类
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性 窦性心动过缓
பைடு நூலகம்
冲动形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成异常
窦性停搏
被动性异 逸搏 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位心律 逸搏心律 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异位心律
早搏

主动性异 阵发性心动过速

位心律 心房扑动、颤动
生理性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结束 的总时间。
U波:产生机制不明,有多种学说,与 血钾水平有关。
QRS波群命名及不同形态:
QRS波群中第1个向 下的波称为Q波(q波), 第1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 波),R波之后向下的波 称为S波(s波)。S波以 后再向上的波为R’(r’)波, R’波后再向下的波为S’(s’) 波。仅有向下的波称为QS 波。
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常规测量:心率、P波电压和时间、PR间期、 QRS电压和时间、ST段偏移、QT间期、心电轴等。 心率=1500/R-R间隔(小格数)
=30个大格内QRS波群的次数×10 =15个大格内QRS波群的次数×20 若每≤3个大格出现1次QRS,则心率≥100次/分 若每≥5个大格出现1次QRS,则心率≤60次/分 若每≥2个大格而≤3个大格出现1次QRS,则心率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