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专业)油藏描述第五章 油藏地质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井间对比与插值
这是传统的建立确定性模型的方法。储层结构主要 通过井间对比来完成,井间储层参数分布则通过井间插 值来完成。
井间砂体对比是在沉积模式和单井相分析基础上进行 的,通过砂体对比,就可以建立储层结构模型。
井间插值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的统计学插值 和地质统计学估值方法(主要是克里金方法)。
2-18
114
2-19
146
2-20 >220
3-1 >480
3-2 >174
3-3
179
3-4 >310
3-5
>36
厚度 宽/厚
1.4 >108.50 3 >92.00 2.7 >60.00 1.95 30.26 2.55 >109.80 4 >105.00 2.7 66.67 3.5 >80.00 4 >120.00 0.7 100.00 1.4 61.43 2.4 104.17 4.4 >109.90 1.15 >208.70 0.9 137.78 5 >60.00 4 >51.00 0.6 190.00 1.5 97.33 4.1 >53.66 8 >60.00 1.5 >116.00 2.2 81.36 2.1 >147.62 0.8 >45.00
碎屑岩的三种基本储层类型 (K.J.Weber和L.C.Van Geuns,1989)
1.千层饼状储层结构特征
(1)由分布宽广的砂体叠合而成,为同一沉积环境或沉积体 系形成的层状砂体
(2) 砂体连续性好,单层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小,即使变化, 也是渐变的。
(3) 砂体水平渗透率在横向上没有大的不连续或大的变化, 单层垂向渗透率也是渐变的。
它是油藏综合评价的基础,可以反映本地区油藏 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油气富集控制因素等复杂的地 质条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起到预测作用。
§1 概 述
油藏地质模型
地质建模技术的作用
1.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定量地质模型。
2.在油藏开发阶段同样需要对井间的储层物性进行评价
和预测。但常用的基于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技术由于地 震资料的分辨率过低,已经无法满足开发地质的要求。 根据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利用地质统计的方 法对井间储层变化进行预测是地质建模技术的主要任务 之一。
3.储层地震学方法
从已知点出发,应用地震横向预测技术,进行井间参 数预测,并建立储层整体的三维地质模型。 ①三维地震方法
三维地震资料具有覆盖面广、横向采集密度大的优点, 因此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井资料和VSP资料,可在油 藏评价阶段建立油组或砂组规模的储层地质模型。
主要难题是垂向分辨率低,常规的三维地震很难分辨 至单砂体规模,而且预测的储层参数精度较低。
(2)等时建模原则
沉积地质体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形成的。为了提高 建模精度,在建模过程中应进行等时地质约束,即应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确定等时界面,并利用等时界 面将沉积体划分为若干等时层。在建模时,按层建模, 然后再将其组合为统一的三维沉积模型。同时,针对不 同的等时层输入反映各自地质特征的不同的建模参数, 这样可使所建模型能更客观地反映地质实际。
3.将测井、构造、沉积、岩石物性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统 一到一个完整的三维模型内,为进一步的地质研究提供 依据和基础。
4.油藏开发到一定程度之后,剩余油的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 课题。精细地质模型可以在微构造落实、单砂体横向追踪、 储层单元三维空间展布研究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成果。
二、油藏地质模型概念
目前,主要应用三维地震方法进行勘探阶段的储层建模, 主要用于确定地层层序格架、构造圈闭、断层特征、砂体的 宏观格架及储层参数的宏观展布。
②井间地震
由于采用井下震源和多道接受排列,比地面地震具有更多优点: a.提高了信噪比;b.增加地震资料分辨率;c.可准确重建速度场。
这样,井间地震可以大大提高井间储层参数的解释精度,有望解 决常规地震遇到的一些难题。商业性应用还需解决很多问题。
(1) 为小砂体和透镜状砂体的十分复杂的组合。
(2) 砂体连续性常具方向性,在剖面上不连续, 在平面上不同方向的连续性也不一样。
(3) 砂体之间部分为薄层席状低渗透砂岩所连通。
三、储层非均质模型
(1)油田范围的非均质模型(约1—10公里范围) (2)油藏范围的非均质模型(约0.1—1公里范围) (3)油藏至成因砂体范围的非均质模型(约0.01—
反映在小层范围内储集体规模的沉积模 型。旨在阐明储集体规模的宏观非均质, 特别是侧向连通情况。
旨在阐明单砂体规模的物性变化,重点 是渗透率在剖面和平面的变化及其对油 水运动的影响。
微观结构模型:
指储集空间填隙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的类 型、数量、产状及其与孔隙空间的位置 关系。揭示填隙物潜在敏感性。
二、储层结构模型
2.水平井方法
水平井是沿储层走向或沿倾向钻井,直接取得储 层侧向或沿层变化的参数,籍此可建立确定性的储层 模型。水平井的钻井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已经解决,但 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来应用,在目前还是少量的。此外, 水平井很难连续取心,而是依赖井的测井信息。
这种技术仍处于攻关阶段,目前仅作为储层建模 的辅助方法和手段。
1. 地面露头
地下
2. 钻水平井
建
3. 储层地震学方法
模
4. 井间对比与插值
方 法
随机建模
1. 定量地质知识库
2. 各种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
确定性+随机建模
储层建模的原则:
(1)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原则
确定性建模是根据确定性资料,推测出井间 确定的、惟一的储层特征分布。而随机建模是对 井间未知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可选的、等概 率的储层地质模型。在实际建模的过程中,为了尽 量降低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应尽量应用确定性信息 来限定随机建模的过程,这就是随机建模与确定 性建模相结合的建模思路。
露头储层研究方法: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储层沉积学和沉积动力学:岩石相、砂体成因单
元、沉积体系 层次结构分析
露头研究手段:
露头实测:航拍,照片镶嵌法 取样:通常10x10x8cm 大剖面写实
库车河西岸白垩系巴什基其克组沉积构成单元写实断面图
表 2 库车河西岸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主要成因相砂体规模统计一览表
线性无偏的内插估计。它不仅考虑了被估点位置与已知 数据点位置的相互关系,而且也考虑了已知数据点之间 的相互关系。克里金方程为:
n
Z * iZ ( X i ) i 1
式中 Z* —待估点估计(预测)值; Z(Xi)—是点Xi处的观测值; λi—各个已知井点的加权系数;
只要计算出各信息点(已知井点)的权系数λi(i=1,2,…,n),便可 求出待估点的Z 值,权系数可以通过解克里格方程组求出。普通
把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 性定量表征出来的地质模型。
完整的油藏地质模型包括:
构造格架模型:油藏构造形态及断层分布; 储层地质模型:储层建筑结构及各种属性的空间分布; 流体特征模型:储层内油气水分布,即各种流体饱和度
分布和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
油藏描述的最终归宿是建立油藏地质模型,而油藏地质模型的 核心是储层地质模型,因此一般所说的地质模型均指储层地质 模型。
成因类型
砂体编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5-1 5-2 5-3 5-4 5-5 5-6 5-7 6-1 6-2 6-3 6-4 6-5 6-6 6-7
宽度
>168 >440 260 >256 >280 >240 >440 100 196
油藏描述
Revervior Description
wk.baidu.com
第五章 油藏地质模型
§1 概述 §2 油藏地质模型的级别和规模 §3 储层建模方法 §4 储层建模程序和步骤
一、研究目的意义
§1 概 述
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综合研究的最终成果, 它是对油藏类型、砂体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储层参 数和流体性质空间分布及微观储层特征的高度概括。
三、储层地质模型概念
把储层各项物理参数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定量地表征出 来。 通常是把储层网格化,给每个网格赋以各自的参数值, 来反映储层参数的三维空间变化。网格的尺度愈小表 明模型愈精细;每个网格的参数值与实际值误差愈小, 模型的精度愈高。
按照储层地质模型的精度,将储层地质模型分为: 概念模型 静态模型 预测模型
趋势面分析预测方法是地质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给 定了多项式的次数以后,根据观测值与估计值误差平方和为 最小的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出多项式的系数,然后再把待估点 的坐标代入趋势面方程,就可以得到待估点的预测值,其计 算公式为:
式中:P—多项式的次数(即趋势面的次数); bk—待定系数
(2)克里金方法
①克里金方程 克里金预测方法是一种对空间分布的数据求最优、
0.5公里范围) (4)小范围储层非均质模型(约0.01—1米范围)
四、定量流动模型
地质模型:沉积、成岩、构造、地球化学四个子模型; 渗透率模型:沉积模型基础上加岩石物性参数; 流动单元模型:流动特征参数;
五、岩石物性物理模型
孔隙度模型 渗透率模型 地层因子模型 胶结指数模型
第五章 油藏地质模型
(4) 单层之间的界线与储层性质的变化一致。
2.拼合状储层结构特征
(1)由一系列砂体拼合而成,而且单元之间没有大的间距。
(2)砂体连续性好。储层内偶尔夹有低渗或非渗透层,某些 重叠砂体之间也存在非渗透隔层。
(3) 砂体之间会出现岩石物性的突变,某些砂体内部的岩石 物性存在着较强非均质性。
3.迷宫状储层结构特征
81 >300 >480 >350 414 >288 >78 >400 >300 >340 >130 >40 >380
70 340 >34
厚度 宽/厚 成因类型
2.5 >67.20 4.6 >95.65 2.5 104.00 4 >64.00 2.3 >121.74 3.9 >61.50 2.8 >157.14 1.2 83.33 2.8 70.00 0.7 115.71 4.5 >66.67 4 >120.00 2.2 >159.09 1.9 217.89 3.05 >94.43 1.5 >52.00 1.4 >285.71 1.4 >214.29 4.6 >73.91 2.7 >48.51 1.5 >26.67 4 >95.00 0.9 77.78 1.3 261.54 0.4 >85.00
砂体编号 宽度
2-1 >152
2-2 >276
2-3 >162
2-4
59
2-5 >280
2-6 >420
2-7
180
2-8 >280
2-9 >480
• 复合砂体 2-10 2-11
70 86
统计表 2-12
250
• (50个)
2-13 >480 2-14 >240
2-15
124
2-16 >300
2-17 >204
§1 概述 §2 油藏地质模型的级别和规模 §3 储层建模方法 §4 储层建模程序和步骤
储层建模实际上就是表征储层结构及储层参数的 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建模的核心问题是井间储层预测。
建模技术发展趋势:
定性模型
定量模型
确定性建模
随机建模
单学科研究 静态建模
多学科综合建模 动、静态资料结合建模
确定性建模
(1)传统统计学插值方法
①距离反比法
假设砂体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令已知井点(Xi,Yi)到待估 点(A,B)的距离为Di,则有
则距离反比法的计算公式为:
n Zi
Z*
i 1 n
Di 1
式中 n—已知储层参数的井点数;
i Di
Zi—已知井点的参数值; Z* —待估点估计(预测)值;
②趋势面分析预测方法
第五章 油藏地质模型
§1 概述 §2 油藏地质模型的级别和规模 §3 储层建模方法 §4 储层建模程序和步骤
四级概念模型 储层结构模型 储层非均质模型 定量流动模型 岩石物性物理模型
一、四级概念模型
油藏地质模型: 小层沉积模型: 单砂体单元模型:
反映油田规模的地质模型,能够确定全 油田的基本特征。
(3)相控储层建模原则
相控建模,即首先建立沉积相、储层结构或流动 单元模型,然后根据不同沉积相(砂体类型或流动单元) 的储层参数定量分布规律,分相(砂体类型或流动单元) 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模拟,进而建立储层参数分布模 型。
一、确定性建模
1.露头研究
露头储层和现代沉积研究的意义和优势 1. 直观性 2. 完整性:砂体大小、规模、形态、空间展布及与围 岩的接触关系 3. 精确性:可以得到比开发井网更密集的地质原型模 型和地质知识 4. 便于建立原型模型和积累知识库 5. 便于大比例尺研究 6. 可检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