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 要点全析
1.等腰三角形(isosceles triangle )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如图14-3-1,△ABC 中,AB =AC ,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一条边BC 叫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顶角,如∠BAC ,底边和腰的夹角∠ABC 和∠ACB 叫底角.
如图14-3-2中,∠C =90°,AC =BC ,那么,AC 、BC 为腰,AB 边为底,∠A 、∠B 为底角,∠C 为顶角.
【说明】要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需注意以下几点:
(1)等腰三角形的底不一定在下方,而顶角不一定在上方,如图14-3-2中,AB 为底,∠C 为顶角.它是根据两腰的位置来确定的.
(2)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仍要满足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任意两边之差小
于第三边).若图14-3-1中,AB =AC =m ,BC =a ,则2m >a ,即m >2a
时,才能构成三角形,否则不成立.如边长分别为2,2.5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因为2+2<5. 例如:(1)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时,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a =2,b =3,c =5;②a =4,b =3,c =2;
③a =1,b =2,c =2;④a =2 005,b =2 004,c =2 008.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6 cm ,7 cm ,求其周长.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 cm ,7 cm ,求其周长.
解:(1)①由于2+3=5,即a +b =c ,而不满足a +b >c ,
∴ 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由于2+3=5>4,即b +c >a ,所以a 、b 、c 可以组成三角形.
③由于1+2>2,即a +b >c ,所以a 、b 、c 可以组成三角形.
④由于a +b >c ,因此a 、b 、c 可以组成三角形.
(2)因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cm 、7 cm
当腰长为6 cm 时,周长为6+6+7=19(cm )
当腰长为7 cm 时,周长为6+7+7=20(cm ).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9 cm或20 cm.
(3)因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 cm,7 cm,所以腰长为7 cm,而不能是2 cm.若为2 cm,则2+2=4<7,不能组成三角形.因此周长为7+7+2=16(cm),∴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 cm.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如图14-3-3,△ABC中,AB=AC,则∠B=∠C
证法一:(利用轴对称)过点A作△ABC的对称轴AD.
∵AB=AC,∴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AD为△ABC的对称轴,
∴△ABD≌△ACD(轴对称性质).
∴∠B=∠C
证法二:(作顶角平分线)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D,如图14-3-3,
在△ABD和△ACD中
⎪
⎩
⎪
⎨
⎧
∠
∠
AD
AD
CAD
BAD
AC
AB
=
=
=
∴△ABD≌△ACD(SAS).∴∠B=∠C
【说明】还可以作底边BC的中线和高来证明.
证法三:如图14-3-4,过B、C分别作AC、AB边上的高BD、CE,
在△ABD和△ACE中,
⎪
⎩
⎪
⎨
⎧
︒
∠
∠
∠
∠
,
=
=
(公共角),
=
,
=
90
AEC
ADB
A
A
AC
AB
∴△ABD≌△ACE(AAS).
∴BD=CE
在Rt△BCD和Rt△CBE中,⎩
⎨
⎧
CE
BD
CB
BC
=
=
∴Rt△BCD≌Rt△CBE(HL).∴∠B=∠C.
证法四:如图14-3-5,分别取AB、AC的中点E、D,连接BD、CE.
∵AB=AC,AD=DC=2
1
AC,AE=BE=2
1
AB,
∴AD=BE=AE=DC
在△ABD和△ACE中,
⎪
⎩
⎪
⎨
⎧
∠
∠
,
=
,
=
,
=
AE
AD
A
A
AC
AB
∴△ABD≌△ACE(SAS).
∴BD=CE.
在△BCE和△CBD中
⎪
⎩
⎪
⎨
⎧
,
=
,
=
,
=
CD
BE
BD
CE
CB
BC
∴△BCE≌△CBD(SSS).
∴∠ABC=∠ACB.
【说明】从以上的证法二、三、四中可以看出,要证两角相等,都是想方设法把它们放在两个三角形中,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相互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