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二篇)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新浦区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各年级、各班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目标要求: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不怕困难勇于合作的精神,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和公民的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
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___、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1、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___“过程”,提倡“自主”;___“教”综合实践活动“课”、___反复排练的“表演式”综合实践活动,更___自由活动式,继续重视___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论述,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
强化校本培训,认真抓好每学期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集中专题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
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农村小学教育中,通过实地实践和综合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这类课程可以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手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这类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和综合活动,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爱护环境和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这类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种植蔬菜,养殖动物,采摘水果等方式来学习和体验农业知识,通过手工艺等活动来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学习到农村文化,了解农村的生活和习俗,增强对农村的了解和关爱。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可以通过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综合项目来实现,比如环境保护项目,社区服务项目,科普教育项目等。
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科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实践为主,采用问题导向,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实物和教具,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指导和培训。
总的来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爱护环境和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些小学开始尝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理由、形式以及学校的经验出发,通过近期报道和亲身调查,深入地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小学的实施与效果。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由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潜能与智慧的利用,发扬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现实技能,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更加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动孩子们掌握实践技能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直接的体验学习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能够结合具体的实践环境,如实验室、气候实验室、行政实验室、文化实验室等,从实践的层面学习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培养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孩子们创新意识,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综合实践活动还能激发孩子们的生活兴趣。
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孩子们能够培养热爱学习,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激发其对生活的兴趣。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把实践活动融入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在视听的教学方式中学习知识并进行实践,使学习更加轻松有趣。
其次,学校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举办各类的实践活动,如自然实验、农林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等,使孩子们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实践,加强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
最后,学校可以借助网络环境,推进孤岛校园建设,让孩子们能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实践,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现将我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情况作如下报告。
二、活动内容1. 农村社会实践为了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我校组织了农村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学生们参观了农村家庭、农田,与农民朋友一起劳动,体验农村生活。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了解了农村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2. 科技创新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举办了科技创新活动。
活动期间,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想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制作出了各种科技作品。
此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环保公益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校开展了环保公益活动。
学生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环保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 文艺汇演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我校举办了文艺汇演。
活动中,学生们展示了舞蹈、歌唱、小品、相声等丰富多彩的节目。
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艺,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5. 体育竞技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我校举办了体育竞技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学生们在比赛中发扬了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提高了身体素质。
6. 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校组织了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们参观了企事业单位、博物馆、社区等,了解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同时,学生们还参与了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活动效果1.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建议

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建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时代的呼唤中应运而生。
它既适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郭元祥教授回答中国教育报记者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怎样的课?”时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
”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答案。
然而,在我们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又是怎样的现状呢?下面浅谈一下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看法与建议。
一、现状分析1.各级领导教育理念不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教育理念就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它能引导学校沿着更好更健康的道路发展。
相关领导应该具备相应的教育理念,具有研究精神与能力,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2.社会意识薄弱考试制度在我国已是根深蒂固。
家长认为,让孩子利用节假日时间去搞调查、参加实践活动,还不如在家好好地做数学、背英语、参加各种辅导班,以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在学校里,学校领导认为,利用在校时间去搞一些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只能在校内开展实践活动。
一些学生也认为,还是多做些题的好,开展活动还需要动口、动手、动脑,太麻烦了。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对我国中小学生的发展,乃至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不利的。
我们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相比,书面考试成绩非常突出,动手操作能力却明显较差。
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家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3.学校力量不足有些学校领导能认清形势,克服师资缺少的困难,挑选年富力强的优秀老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任老师。
大部分学校还是兼任老师,可以想象,兼任老师就是平时上自己的主课,遇到检查时,写几个教案应付应付、上课时做做样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谁也不敢非常明确地说出这门课就应该这样上或那样上。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对于农村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二、活动内容1. 农田里的实践活动在农田中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等。
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农田劳动,让学生了解农田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促使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珍惜粮食的习惯。
2. 农产品加工体验安排学生参与农产品加工的体验活动,如制作米食、蔬菜加工等。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食物的加工过程,提高他们对于农产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田园综合体验活动安排学生参与农村田园综合活动,包括采摘水果、观赏花卉、参观农家乐等。
通过亲自体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了解农村的文化、风土人情,促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农村生活,培养他们对农村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包括清理垃圾、植树造林、护林等。
通过亲自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社区服务中心、农村博物馆、农技站等进行参观学习。
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活动安排1. 活动前准备在活动开始前,老师需要提前安排好相关的实践活动场地和教学资源,确保各项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活动前讲解和指导,让他们了解活动的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实践活动的开展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
对于农田里的实践活动,可以联系当地农民安排学生参与农田劳动,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
对于农产品加工体验和田园综合体验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产品加工场或者农家乐,让他们亲自动手参与相关的活动。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问题及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新一轮课改起,已经开设近10年了,由于其课程内容的宽泛及资源开发、组织实施的理路多样,在推进过程中遭遇许多尴尬,使这门“亮点”课程,在很多农村小学成了“盲点”,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施。
冷静的理性思考,其课程的价值让我们又无法回避,面对现实我们再次审视:农村小学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呢?一、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一)学校层面:“聋子的耳朵”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实施的课程,是刚性课程。
许多学校深知上级行政部门也有例行的检查,不过也深知“例行的检查”只是停留于“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安排在课表上”,既不会动真,又不会碰硬,常常是“忽悠忽悠”。
所以只要在周课表安排个综合一、二、三这3个课时。
至于老师们上得怎么样,研究不多,重要的是课程上了课表,有人进课堂,就满足了。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已经如同“聋子的耳朵——摆设”。
(二)教师层面:“快餐式,没营养”农村小学的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深,一般重视考试学科的质量,加上缺乏海量信息,观念保守,不少教师热衷于“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心理,缺乏对综合实践课程理念的深度理解,认为是“玩”的课程,任教的老师,偶尔带领学生拌个黄瓜、办张小报;由考试学科教师任教的,就会把该课程和学科课程综合。
非考试学科教师任教的,则把该课变成了综合活动课,但是执教这门学科的教师,即使亲自实践,亲自上网搜集资料,引导学生写体验日记,每学期也有一个个主题实践活动安排,但对学生的教育目标达成度有效性并不看好。
只能如同快餐,好看没营养。
(三)学生层面:“让我喜欢让我忧”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没有知识资源库——图书馆;缺少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资源。
而且农村学生的家庭因经济等因素,多数家庭没有电脑,有电脑的网络也不好使,一遇到查资料,学生就发愁了。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就裹足不前,困难重重。
加之农村的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价值观——“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其他事情无关紧要”的狭隘想法,片面地认为学校搞综合实践活动,有点不务正业,有的家长还会出现抵触情绪,影响了学生活动工具的备齐、活动材料的购买,常常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陷入囧境。
小学耕作类的综合实践课(2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我校特开设耕作类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农业种植技术、农耕文化等相关知识。
2. 技能目标:掌握简单的农业种植技术,学会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等基本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珍惜粮食、关爱自然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课程内容1. 农业知识普及:介绍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农业种植技术、农耕文化等。
2. 农作物种植实践:学习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等基本技能。
3. 农业体验活动:参观农场、体验农耕生活,感受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4. 环保意识培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2. 课程安排:(1)第一课时:农业知识普及,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历史、农业种植技术、农耕文化等。
(2)第二课时:农作物种植实践,学习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等基本技能。
(3)第三课时:农业体验活动,参观农场、体验农耕生活。
(4)第四课时:环保意识培养,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3. 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
(2)总结性评价:通过种植成果展示、知识竞赛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程资源1. 农业知识书籍、图片、视频等。
2. 农作物种植工具、肥料、种子等。
3. 农场参观、农耕体验等实践活动场所。
六、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学习效果等。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水平等。
2024年春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024年春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一、活动背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我校决定开展2024年春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三、活动内容1.农田观察活动在春季农忙时期,组织学生前往农田,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学习农民的劳动和农业生产知识。
通过实地观察,学生们能够了解种子的发芽、生长和收割等基本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环保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主题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宣传环保知识、参观环保展览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文化体验活动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志愿者服务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体验为社会做贡献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活动计划1.活动时间:2024年3月至5月2.活动地点:校内外及社区3.活动形式:实地观察、参观讲座、文化体验、社区服务等4.活动安排:A.农田观察活动日期:3月上旬内容:组织学生前往农田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了解农民的劳动和农业生产知识。
B.环保主题活动日期:4月中旬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参观环保展览等。
C.文化体验活动日期:4月下旬歌表演等。
D.社区服务活动日期:5月上旬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志愿者服务等。
五、活动评估1.学生评估:通过对学生的态度、参与程度、成果等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2.家长评估:向家长征询对于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对于活动的评价。
农村中小学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思考【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的课程。
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区特点、文化背景、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及实际需要选择相关主题进行组织。
农村中小学利用自然资源及周边环境开展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体现了农村学校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开发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在农村中小学开设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亲自实践,亲自动手,通过实践、体验来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主题活动,使学生走入社会,增强对农村现实生活及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确定活动主题1.选题原则。
选择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活动主题的适宜性和科学性,在选题过程中,一方面,应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发生的重要事件来进行,体现活动的生活性;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选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亲身经历、身心特点选择便于学生行动、观察、研究的内容,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体现活动的可操作性。
2.主题含义。
所谓主题,就是研究的课题,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某一事实、活动或现象的领域。
它不仅包含了某一概念的广义属性,而且也包括了某一概念或事物的关系、原则、理论和规范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其内涵是丰富的,外延是宽广的。
面对城市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惊叹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在惊叹的同时,我们用实践证明,在农村地区同样可以另辟蹊径,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主题式的综合实践活动。
因此,依托学校所在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乡土资源,结合农村学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资源,发展学校特色教育,成为农村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的主要依据。
禹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禹州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报告将对禹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活动内容1. 农村实践活动禹州市地处河南省中部,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为了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感受农村文化,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农村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1)参观农村农田、果园、养殖场等,了解农业生产过程。
(2)参与农村劳动,如割麦、播种、施肥等,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
(3)与农民交流,了解农村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
2. 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1)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历史遗迹等,拓宽学生视野。
(2)参与志愿者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环保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开展社区服务,如清理社区卫生、帮助孤寡老人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科技创新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1)举办科技节,展示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
(2)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如机器人竞赛、无人机竞赛等。
(3)开展科学实验,如植物生长实验、化学实验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体育活动学校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1)举办运动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学生参加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
(3)开展户外运动,如徒步、登山等,增强学生的体质。
三、活动成果1.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面对挑战。
2. 学生们拓宽了视野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学生们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3. 学生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学生们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小学教育实施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学教育实施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这就决定了这门课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08)1号}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我市教育局也即时下发了相对应的规定。
这就为这门课的开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近几年来,特别是农村小学,因种种原因,其开设情况和活动效果并不理想。
一、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实施的现状如今的农村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仅仅一种象征性的存有——只存有于学校《总课程表》中,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齐、开足’每门课程。
但在实际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考查科目课程)的课时往往被考试科目课程教学占用,或者真正成为学生的‘自由活动’课——教师无兴趣实行教学,学生也没兴趣实行学习。
二,存有的主要问题1、管理者的意识亟待提升,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开好的前提和保证。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做了明确的规定,区教育局在全区学校管理工作暨表彰大会上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大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并要求各单位组织认真学习并按时回报落实情况。
新学期开学后,山东省教育厅厅、滨州市教育局又纷纷下发了相关的规定。
能够说,相关《规定》非常明确,对违反规定的处罚也比较明确,并公布了学校违规行为的举报办法。
但是,在这种形势下,为什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及活动效果还是非常的不理想,究其根源,首先是相关管理者的意识问题,还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对这次的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存有偏见。
这就导致了对这门课程教学管理的轻视甚至鄙视,对教师教育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从而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的效果差。
这个问题不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很难正常开设且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2024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2024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为了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制定了2024年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目标设定1. 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农村小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
2. 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引导农村小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
三、实践活动方案1. 小小科学家借助农村小学院内的实验室和农田资源,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和实践能力。
2. 农耕体验组织学生走进农田,体验耕种、种植等农耕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感受农村生活的辛勤与乐趣,培养他们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3. 乡村体验安排学生参观乡村风貌,了解农村饮食文化、农村医疗条件等。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感。
4. 社区服务分组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清理垃圾、绘制交通标志等。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5. 文化传承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文化传承活动,如传统戏剧表演、民族舞蹈等。
通过参与文化传承,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活动实施步骤1. 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和时间安排。
2. 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场地、设备、材料等。
3. 组织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体验。
4.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分享收获和感受。
5. 对活动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活动提供参考。
五、实施效果评估1. 设立评估指标,包括学生参与度、学习成果等。
2. 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
3. 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活动的实施效果。
4. 根据评估结果,对活动进行改进和优化。
浅谈农村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浅谈农村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摘要】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然而,在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农村中学缺乏有效的体系和相关的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中学开展得并不理想,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此类课程,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
【关键词】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说过:“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我国现行课程体系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深陷于分科教学的泥淖之中,存在着种种缺陷:谙熟学科知识和训练学科技能,忽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侧重于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偏重书本知识的习得,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取;存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掀起了一次次的教育改革。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在深刻的分析了上述一些弊端后,鲜明的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诞生既适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1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主要是一种“传承”教育、“灌输”教育,这种教育压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和强化,随着接受教育时间的延长,这种方式越来越淡出。
农村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困境与出路

I 织学 生进行 , 教师的组织能力不强 , 如果 往往很难成 l 功。为 了充分利用 各种资源 , 教师还要有课程 资源意 : 识和利用能力等等 。根据笔者的调查 , 农村 中学大部 } 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言语传授上, I 也没有接受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专 门培训。 教师培 ! 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 农村 中小学教师的素质难 以适
究, 哪怕是 缺乏文献参考 的主题 , 也能启发 学生 对此 } 情况 , 因此 , 要使学校敢于放开手脚 , 实现 素质教育 的 的认 识 、 考 , 而 会 扩 展 到 城 市 的垃 圾 处 理 、 保 教 l 好 愿 景 , 思 进 环 美 必须 建 立 学 生 外 出活 动 的安 全 责 任 归属 制
多农村学校都不安排或者安排 了也是形同虚设 , 被挪 之间个体差异的能力等等 。另外还要有一定 的组织 、
作“ 主科 ” 所用 。 没有活动经费 , 没有安全责任的归属 ,l 协调能力 。比如 , 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要求教师要 组 社
研究性学习的外 出调查 、 参观等活动就不会实现。特 别是现在 ,领导谈 安全色变” “ 的管理之下 , 更使教 师 对“ 组织学生外 出采风” 提都不敢提 , 教师本身也 唯恐 “ 引火烧身” 。所以制度支持是根本的保证, 它的缺乏 导致下文谈到的师资保证 、 学校硬件不足等问题浮 出 水面。
联系学生 自 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 体现对知识的综 合运 J 的简陋就限制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 由于学校办学
用的课程形态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 , 经费十分 紧张 , 使得学校 内部的资源如图书馆 、 实验
个亮点, 它具有许多优点, 且十分有利于解决农村中 l 计算机房、 室、 校园等十分有限。 有的农村中学虽然配 小学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 I 备了多媒体教室, 但因为维修服务成本的负担而常年
对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的思考与探讨

示 和 指 导 有 两 种 方 式 :一 种 是 教 师 提 供 活 动 材 料 ,并 明
容和形式 。实 施有 效 的教学 过程 ,延 续和 巩 固活动课 程 的效果等 。 1确定 合 适 的活 动 目标 和 要求 。活动课 教 学 强调 素 . 质 教育 的 因素 ,以培养 学生 兴趣 爱好 ,发 展学 生个性 为
时 间。活 动设计 中要 突 出 “ 主题 活动 ”的思 路 ,即 围绕
一
方 面 的知 识 ,多 种 手 段 解 决 问 题 ,使 教 学 过 程 时 光 交 错 ,
充满 立体感 ,发 挥整 体效 应 。活动 主题 的确 定大 致有 三 种模 式 :主题深 化式 、主 题辐 射式 、主题立 体式 。教 师
那 么 , 教 师 又 如 何 暗 示 和 指 导 呢 ? 通 常 ,教 师 的 暗
要上 好一 节综 合实 践 活动课 ,只 有足 够 的认识 ,还
远 远 不 够 .必 须 具 备 一 定 的 组 织 课 程 的 能 力 。 这 些 能 力
包 括 对 一 节 活 动 课 制 定 合 适 的 教 学 目标 . 设 计 科 学 的 内
、
如 何 把 握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的 特 点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是 一 门经验性 课 程 。作为 一种基 本 的课程 形式 ,它超 越具 有严 密 的知识 体 系和技 能体 系 的 学科界 限 ,强调 以学生 的经 验 、社会 实 际和社 会需要 问 题为核 心 ,以主题 的形 式对 课程 资源 进行 整合 ,能有 效
谭 / 撕 4 .
E 懿熬i l}t }E W t { { SEARCl {
对农村中小 学综合实 动课 资培训的思 探讨 践活 程师 考与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摘要: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实施有赖于全体教师的拓荒和耕耘,它的发展是这些拓荒者的智慧结晶,它的成功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更全面、更有效的大舞台。
让我们共同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它成为学校课改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新的亮点。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标签安全问题评价标准拓荒耕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框架内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靓点,又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
它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固定可循的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有自由发展的机会,给学生一片关注的空间,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课程开发就是要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探索儿童的关注点,拓宽儿童的关注空间。
打开一扇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窗户,把学生从学科学习、从狭窄的课堂带出来。
让他们时常用一双明亮的眼去观察,用一颗灵动的心去触摸、感受世界的多彩,体验生活的律动。
然而它在实施的过程中有诸多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这些都成为了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的障碍。
问题一:教师的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
这使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
在实践中,我们许多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能力,感到“无从下手”。
综合实践的实施也有形式化的现象,学生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深度实践和实质性的体验、感受。
问题二:安全问题的困扰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安全问题就犹如孙悟空的“紧箍咒”始终束缚着教师,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普遍羁勒。
农村与城市相比,教学设施等方面相对落后,但是也有城市学生无法获取的教学资源优势。
通过我近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一点探索和尝试,谈一下我对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1、合理利用农村的课程资源,科学地选择活动的主题活动课程资源是活动主题的源泉,决定着主题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小学家务劳动我能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集合6篇

小学家务劳动我能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集合6篇【篇1】小学家务劳动我能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理念与活动背景(一)主题的生成我们学校每周二都要进行大扫除,我在一次偶然巡视中,无意中听见几个孩子在争论,其中一个说:“你桶里的水不脏,还能用。
”另一个说:“有点脏,脏了就不能用。
”第三个孩子说:“你桶里的水还能用来擦地,你应该节约用水。
”几个孩子争论不休。
听到这里不禁使我心里为之一动,我走上前去问:“你们在争论什么?”“老师你看,他桶里的水还不脏,还能使,她就要换水。
”其中的一个孩子看见我忙说道,另一个孩子看着要换水的学生轻蔑说:“要珍惜水资源,3月22日是世界节水日,你不知道哇?”我问这个小男孩儿:“你怎么知道3月22日世界水日呢?”这个小男孩说:“从新闻联播中看到的!”心想:学生是能够自觉地留心身边的事情,而且会将它与生活中的行为联系起来。
何不就他们争论的问题,进行一次关于节约用水的主题活动呢!我将想法说给这几个孩子,他们都很赞成。
我又与其他学生交换了想法,学生对“节约用水,珍稀水资源”这个活动内容也非常感兴趣。
这样我就决定在实施《节约用水,珍稀水资源》活动。
本次活动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3-6年)指导纲要(初稿)》的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编写的,活动的主题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研究、实践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问题,总结起来,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人人节约用水,曾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分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目标三方面来确定的:(一)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收集相关淡水资源的情况,了解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以及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2、整理收集到的相关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节水方法,了解人类已经开始重视“水资源”所出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污染、匮乏的情况。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改善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情况。
接着,文章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实践活动开展不够深入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如教育理念落后、政策支持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等。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深化实践活动开展等,以期推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
其中,建构主义理论为课程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存在,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
因此,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探索、合作与交流,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多元智能理论也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而这些智能的发展需要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他们多元智能的发展。
社会学理论也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价值、问题与对策教师的素质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
教师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比如,教师要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和课程理念,自身要有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教师本身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知识和能力,要有处理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能力等等,另外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比如,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如果教师的组织能力不强,往往很难成功。
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教师还要有协调能力等等。
而现实中,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还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校的办学条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限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凭借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
比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必须有计算机等设备,否则就成为书本知识的学习;劳动技术教育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片面地只学习书本上的劳动技术;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则要求学生查阅资料;等等。
但在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由于学校办学经费十分紧张,使得学校内部的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等十分有限,而且社区中拥有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各种文化设施也特别缺乏,因此为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得活动的范围和程度都受到了限制。
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策(一)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宣传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是为了贯彻课程改革精神、落实课程改革目标而采用的措施之一。
因此,要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利用多种形式、方法,比如,免费发放宣传材料、制作电视片、录像带等,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特别是在学校层面,通过宣传,要使校长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有清楚的认识,发挥校长在课程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二)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与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
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的学科课程不同。
对农村教师来说很多都是全新的。
因此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举办专题研修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使教师了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要求等。
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教师才能认识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实践中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社区的资源开展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课程资源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其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对硬件的要求较高。
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
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四)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比如,没有计算机的学校,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乡村的小学可以到城镇的小学学习计算机,城镇学校的学生可以到乡村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
只要掌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义,具体的形式、内容可以不同。
(五)活动内容要联系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自主活动。
所选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
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等,都应当选择那些与当地的题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题材来进行。
比如,目前许多学校一搞研究性学习,就是环境恶化、垃圾成堆的调查,一搞社区服务就是到敬老院或孤儿院照顾老人和儿童等。
实际上,那些诸如环境恶化等研究性题目,农村中小学生的体会并不是很深。
一项农村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表明,当以环境恶化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效果并不理想,而当以“怎样腌咸菜”为主题时,效果却格外的好。
[3]因此,在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当地的实际为主,千万不要脱离实际,盲目向城市学校看齐。
(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在课程改革中的统领、协调作用。
改变以往的以考试分数和主要科目为主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做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将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纳入政府的管理视野,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这些课程的实施。
特别是,政府要协调社会各部门,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统筹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发展,发挥综合效益。
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管理的具体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落脚点在学校,学校能否有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基本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进行校本化实施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明确学校教育哲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既是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在学校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又是学校育人目标的载体之一, 应体现学校特色。
在设计每学期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时,首先应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将其活动目标统一在学校育人目标内,克服学校目标制定的随意性、拼凑性,保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一致性、连贯性和延伸性,其次,要认真分析学校传统活动课程的优势和不足,充分评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
从学校现有实际出发,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体规划,构建整体框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目标。
如有所小学旅游资源丰富,学校因势利导,将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之一。
二、教师进行专业化分工学校要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安排上科学分工。
关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分工的问题,笔者认为无锡锡山高中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将指导教师主要分为两类,班级指导教师和课题指导教师。
每个班级分配两个班级指导老师,这些教师仍跟以前一样随班上课,负责所在班级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和指导。
而其他教师都可以作为课题指导教师,允许他们以一种灵活、自主的方式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老师一般都由学生聘请,不需要跟班,主要在课外或平时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
实践证明,这种专业化分工,教师参与课程指导的方式灵活了,学生开展课程活动的形式也活泼了。
三、科学开发、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内容1、设计学校内容整体框架一所学校要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是关键。
从学校层面而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框架有个整体规划。
这个框架的确立,主要依据学校设计的目标以及对学校情况的分析基础上确定。
如,某所学校,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及情况分析,确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整体框架为:(1)了解社区的基本设施与布局。
如商店、运动场所、公园、电影院、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社区政府办公机构等;(2)调查社区的道路、交通状况。
如道路的车流量、人流量、违规情况、交通事故、路标指示等。
观察社区的居住环境。
如社区绿化、风景名胜、违章建筑、环境污染、卫生、治安等;(3)探寻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如居民的业余休闲生活方式、社区下岗工人再就业比例、街道小摊小贩经商情况等。
2、全面关注活动组织线索为了避免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窄化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要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线索全面展开,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某项主题活动时,从课程开发的三个维度(自然、社会、自我)切入,充分挖掘主题活动中所蕴涵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自我因素;同时,教师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
3、整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讨论稿)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学生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式,以融合的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坚决避免将四个指定领域分割开来实施的情况。
学校要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整合的基本方法: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共同价值追求;注意各领域之间的渗透和延伸,开发不同领域之间交叉、整合的课程内容;在每个主题活动内容的组织过程中,充分挖掘每个主题中所蕴涵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各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
四、加强教师有效指导的方法研究学校要引导教师加强指导方法研究。
可从学生活动主题具体目标的设计,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其实施,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和工具准备,活动的具体实施,课堂活动的组织,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活动成果表达方式、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学生自我反思等方面入手,加强实施过程的指导研究;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资料、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怎样进行调查、访谈、实验、手工设计与制作、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基本方法的研究。
五、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机制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方式和途径,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的机制。
要从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中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在评价目标设计时,要重点关注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道德、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认知基础与方法等方面的目标;在设计学生评价指标时,要从实施方法、实施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等维度设计评价指标。
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指标体系;要认真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方法,运用成长记录袋、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
在学生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