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清溪川专题研究
【资料】首尔清溪川案例汇编
改造工程进行中
一条河流的治理,彰 显生态城市建设的理 念
业态与活动
商业
传统文化
市民活动
旅游观光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首尔清溪川案例
青溪川
在1394年首尔还没有被指定为首都之前,清溪川尚属自然河川。四周环山的地理特点,使水流自然而然汇聚于首 尔这座地势较为低平的都城中心,因此在朝鲜王朝还未对都城水路进行修整之前,已有自然河川流淌其中。现代 的清溪川,全长约5.8公里,自西向东,注着首都首尔城市排污的责任,维持着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 经历了覆盖修路、打开复原之后,青川溪以城市最具活力公共空间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实施方式
➢河道整治 1、建立了一个水文模型,利用河道的上游 与下游有20公尺的落差控制水流的速度。 2、污水管线和行洪渠道也分开来,确保清 溪川一定是一条洁净的河流。
➢枯水季水源供应 1、抽取处理汉江水 2、汲取地下水、雨水 3、紧急条件下利用中水
➢三段式景观设计 1、西部城市金融中心,现代化设计 2、中部城市商贸区,打造滨水休闲带 3、东部城市商住混合区,自然生态特点
首尔清溪川景观改造
•桥梁拆除与考古工程大抵在同一时间完成,之后开始进 行河道的建设,为此,工作团队先建立了一个水文模型, 控制水流的速度:太快会侵蚀河岸,太慢则容易产生污染, 也因此河道的上游与下游有20公尺的落差。同时污水管线 和行洪渠道也分开来,确保清溪川一定是一条洁净的河流。 同时考古团队挖掘出来的古桥梁建材,也在旧址进行 复原。由于新的河道比古河道稍宽,因此工程团队以古建 材为模型,仿造出一模一样的石材,穿插在古建材之间, 增加桥梁的长度,另外也增建由市民投稿并获选的桥梁, 形成一个古新兼备的水岸景观。 • 清溪川重建工程全长约5.8km,投资3600亿韩元(2005 年9月份的汇率,折合近3.6亿美元)。该工程于2003年7 月1日开工,2004年5月31日,古山子桥和两水桥率先通车, 2005年6月1日进行了正式的通水典礼,2005年10月1日~3 日,汉城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朝鲜战争后,经近20年的建 设,沿清溪川的河道上方建 成横贯首尔的高架道路,成 为交通的主要干道。而清溪 川本身也就成了彻底的城市 下水道,覆盖在水泥板下了。 桥上车流如织,桥下是杂乱 的建筑与密集的小商贩。一 副典型的发展中的都市景象, 与广州的石屎森林相比不遑 多让。
二、重获新生的清溪川
• 1、工程建设概况 2002年新市长李明博上任后,提出了拆除高架桥 复原清溪川的计划,将工业化时期的钢筋水泥还原为 城市生态商业游憩中心区,使清溪川成为首尔的城市 名片。 工程建设期 : 2003年7月~2005年9月。 工程建设范围: 清溪川路(太平路起点~东大门~新 踏铁桥)和三一路及其周边5.84km。 工程时间范围: 基准年为2003年、中期目标是到 2008年、长期目标是到2013年。 建设经费: 开工前对清溪川复原事业所需工程费 用预算结果为349,423百万韩元。由于工程进行过程中 的设计变更、物价上涨、追加课题的实施等。
守护“共同的河流”,他们怎么做
韩国清溪川全长11公里,自西向东流经首尔市,流域面积51平方公里。
由于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河床硬化、砌石护坡、裁弯取直以及水泥板封盖、高架桥建设等原因长期黑臭。
经过多年治理,现在,清溪川已经还清,并成为黑臭河流治理的典型案例。
清溪川治理首先是区分主题,分段规划。
当地充分考虑清溪川所属区位的特点,根据各河段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状况和功能需求,结合自然形态,在不同的河段采取不同的规划方式,做到主题不同,层次分明。
在水体修复方面,一是疏浚清淤,通过拆除河道上的高架桥,清除水泥封盖、河床淤泥,还原河道自然面貌。
二是全面截污。
两岸铺设截污管道,将污水送入处理厂统一处理,并截流初期雨水。
三是保持水量。
从汉江日均取水9.8万吨注入河道,加上净化处理的2.2万吨城市地下水,总注水量达12万吨,让河流保持40厘米的水深。
守护“共同的河流”,他们怎么做韩国·首尔清溪川塞纳河巴黎市区段长12.8公里、宽30—200米。
巴黎是沿塞纳河两岸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市区河段都是石砌码头和宽阔堤岸,30多座桥梁横跨河上,两旁建成区高楼林立,河道改造十分困难。
20世纪60年代初,严重污染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崩溃,仅有两三种鱼类勉强存活。
法国政府规定污水不得直排入河,要求搬迁废水直排的工厂,难以搬迁的要严格治理污水排放。
1991—2001年,投资56亿欧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提高30%。
巴黎下水道总长2400公里,地下还有6000座蓄水池,每年从污水中回收的固体垃圾达1.5万立方米。
巴黎下水道共有1300多名维护工,负责清扫坑道、修理管道、监管污水处理设施等工作,配备清砂船及卡车、虹吸管、高压水枪等专业设备,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进行管理维护。
为调节河道水量,建设了4座大型蓄水湖,蓄水总量达8亿立方米;同时修建了19个水闸船闸,使河道水位从不足1米升至3.4—5.7米,改善了航运条件与河岸带景观。
此外还进行河岸河堤整治,采用石砌河岸,避免冲刷造成泥沙流入;建设二级河堤,高层河堤抵御洪涝,低层河堤改造为景观车道。
韩国清溪川景观改造的来龙去脉
韩国清溪川景观改造的来龙去脉清溪川是流经汉城中心区.横贯城市东西的人工河道.起着重要的城市排水作用。
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在朝鲜时代的5O0年和近现代的百年中,清溪川是首尔的历史、文化和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首尔成为朝鲜时代(1392-1910年)初期,清溪川在洪水季节经常泛滥,而在枯水期由于缺水造成河道污染,因此将河道填平就一直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但是Taejong 国王反对这种违背自然的做法,在他继任的11 年后(1411 年)倡导修建跨河桥梁,Gwang石桥就是那时建设的一座具有时代影响的桥。
在Sejong王时代,经常对清溪川进行清淤,又建起了Supyo 桥,在河中心建有一个水尺。
从那时起,人们能够观测到这条河水位的变化,并由此能够进行必要的防洪准备。
在第36 任国王Yeongio(1790 年)期间,征募了20 万人参与了该河的治理,包括拓宽河道、修建砌石护坡、将河道裁弯曲直等。
自那时起,河道的形态一直保留到现在。
清溪川有14 条小支流,沿河最多曾建有86 座各类桥,但至今只有Gwang 和Supyo两座桥保留了下来。
在历史上,这条河成为汉城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河中洗衣,孩童在河边玩耍,这条河又成为人们排泄污水的通道。
此外,这条河桥的两岸又是人们文化活动的中心,如跨桥、在河岸举办各种团体活动、庆祝正月十五灯节等传统民间活动。
在晚期的朝鲜时代,沿河两岸居住了大量的贫民,在河边搭起了简易住棚,开辟了各种民间文化市场。
在日本入侵时代,卖掉了农田的农民涌向了汉城市,在清溪川两岸搭建起了非法的棚户房。
随着城市贫穷人口的增加,清溪川的污染日益加重,河两岸肆虐着疾病以及犯罪。
为了抵御日本人占据河的南岸,人们在1913 年起对该河道进行了清淤和开凿了小的水道。
1937 年至1942 年日本统治时期,清溪川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回填,回填的范围自Gwanghamun 至Gwang 桥。
2013年7月13日韩国清溪川专题研究121p
政府在经过认真细致的交通调查、市民调查以及在对项目有可能对交通产 生的影响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交通疏导以及限制措施:提供 新道路, 拓宽现有道路;交通分流,开设公共汽车专行道疏导市中心的交 通;鼓励人们少使用私家车。
由于市民积极配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交通只被延迟了10%, 大大好于预 期效果。因此,工程完工后虽然曾经一度出现过交通混乱的现象,但在短 时间内就消失了,原来大家担心的交通灾难并没有发生。
资料来源:大渝网
案例研究 —清溪川复兴改造项目
项目简介 清溪川的历史 总体规划
项目要点
项目总结
项目简介
韩国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首尔面积约为605平方公里 清溪川是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一条河流,全长5.8 公里,总流域面积59.83平方公里,汇入中浪川 后流往汉江。
清溪川是横贯城市东西的人工河道,起着重要的
资料来源:大渝网
个性建筑—“火锅筷子”楼
解放碑国泰艺术中心
国泰艺术中心位于重庆市渝中 区解放碑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地 带,建筑造型来源于重庆湖广
会馆中的多重斗拱构件,由于
外形像很多红色的筷子,被网 友戏称为“火锅筷子”。
有人说重庆火锅筷子楼明显的 是抄袭中国馆,有人说它像火 锅里插满了签签、火箭炮、万 箭齐发、万箭穿心、串串儿香、 红刺猬......亲,重庆串串, 喊你来数签签了。
示专题,让市民通过手机实现随时随地登录网交会。
资料来源:四川在线
2013第五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
时
间:2013.8.20-10.20
主办单位:文化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 学术支持:中国国际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活动主题:美丽中国 — 我的城市,我的家 活动内容: 1、主题展(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展出27座超大型装置艺术作品): 国际大师城市景观作品(10座)
清溪川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案例简介
案例总结: 清溪川是首尔重组城市形象的起点,为城市发展带来契机,在人文、历史、生 态等各方面意义重大。 清溪川改造折射出韩国政府和人民在城市发展观念方面的改变,在提升城市经 济活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友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地域文化及传统的传 承。
对我们的启示:
1. 于城市发展的意义:提升周边地区土地利用价值,带动产业转型,提高经 济活力。 2. 于交通改善的意义:促进多元化交通模式发展,提高公共交通、慢行交通 出行比例。 3. 于城市文化的意义:彰显城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串联沿途文化 节点,回顾城市发展历史,提升城市品位。 4. 于生态环境的意义:减少热岛效应,开辟水边低温风路,改善城市文循环, 提高空气质量,营造生物栖息空间。
4. 项目具体实施方式
河道整治
1、建立了一个水文模型,利用河道的上 游与下游有20公尺的落差控制水流的速 度。 2、污水管线和行洪渠道也分开来,确保 清溪川一定是一条洁净的河流。
枯水季水源供应 1、抽取处理汉江水 2、汲取地下水、雨水 3、紧急条件下利用中水
三段式景观设计 1、西部城市金融中心,现代化设计 2、中部城市商贸区,打造滨水休闲带 3、东部城市商住混合区,自然生来自特点5. 逆城市化的新时代
清溪川的复归带给首尔人的不仅仅是一川碧水。 它的重建,使昔日的城市排污河道变成了城市景观河道,不 但给市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对整个首尔市的环境 都产生了良好影响。媒体的相关报道显示,清溪川复原后, 首尔城市中心空气中的粉尘减少了,噪音降低了;有了清溪 川这条通风道后,空气的湿度也得到保持,城市中心地带的 温度也下降了。 首尔市民充分享受到了这条复归的河川带给他们的福祉,连 过去反对重建清溪川的清溪高架路周边的商铺业主也都认识 到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清溪川的水主要来自汉江和处理后的中水,水质完全达到 环保要求,对儿童戏水等亲水活动绝对安全。整个河道建有 单独的污水管线和行洪渠道,5.8公里的河道沿途没有其他 水道进入,避免了人为的污染。 据相关部门大气污染监测结果显示,清溪川复原后,首尔地 区的一般性大气污染物质浓度全部显示出减少趋势。由于拆 除了清溪高架路,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减少了2.3%,巴士及地 铁的利用率则大幅增加,对大气环境的改善起到了良性影响。 清溪川复原工程开工之前,清溪川一带的平均气温比首尔整 个地区的平均气温高出5℃以上。而自清溪高架路拆除之后, 风路打通了,汽车运行数量减少了,气温下降了。据清溪川 复原前后有关风路变化的分析,与复原前相比,整个清溪川 风速明显加快。在过去曾是高架道路或地面公路的地方,随 着清溪川的开通,现在已形成了冷空气移动的水边风路。
清溪川——韩国NO.1世界级历史、人文、生态改造项目
清溪川——韩国NO.1世界级历史、人文、生态改造项目前言清溪川位于首尔历史上的城市中心区域,原名“开川”,是朝鲜王朝时国王下令开挖的一条疏水内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然而在朝鲜王朝晚期,由于大量贫苦农民涌入首尔市区,并搭起简易的棚户居住在清溪川两岸,清溪川的居住环境不断下滑,并伴随者水体污染带来的传染病,清溪川一度是贫民窟的代名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1937年到1978年,经过多次的填埋,清溪川在没有通过治理的情况下被水泥覆盖,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隔离污染。
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经济的起飞,市政府为了提高市中心道路通行能力,在被覆盖的清溪川上又修建了长5.8km,宽16m的高架桥。
在当时,日均车流量达16万多,被认为是韩国现代化的象征。
然而,高架桥所带来的汽车污染日益严重,其过大体量破坏了城市肌理,并且桥梁很多地方年久失修,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这个区域的未来。
清溪川随着以改造清溪川为政见的李明博在2002年当选首尔市长,并且首尔市政府对提升首尔市城市形象,打造国际化大都会的目标确立,都推动了清溪川改造项目的实施。
本项目从2003年启动到2005年竣工,仅用时27个月,耗资3亿美元,但是在环境、社会和经济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环境方面,清溪川的设计可以抵御200年一遇的洪水,生物物种数量增长6倍,极大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河道周边地区气温降低,水系走廊风的流通性大大增强,减轻了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在社会方面,提升了首尔市民的生活质量,市民有了交流和团体活动的绿色公共空间;正月十五灯节等传统节庆集会都在清溪川保留的历史桥梁处进行,每天都会有60000+的游客,并且清溪川文化博物馆也成为市民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此外,搭乘公共交通的市民显著增多。
在经济方面,河道西中段沿岸1.2km内商业数量增长很快,在河道50m 覆盖半径范围内,房价上涨,从低矮的单户家庭住房更新为高层商业和住宅综合体。
清溪川夜景1清溪川西、中、东三段的差异定位清溪川流域景观节点示意图1.1 西段的定位及文化景观产品清溪川西段河道较窄,一般不超过25m,河道坡度略陡。
环境公平与效率 ——从清溪川看金川河水系污染治理
2.1金川的历史与现状
•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金川河 1950年起
• 南京晨被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开始建设 • 有关部门对金川河进行了全面整治 • 金川河流域内干道污水管网工程开始启动 1990年起,金川 河的景观作用被 首次确定。
现存问题:
虽然污染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仍存在水量小,水质
差的问题,部分地区仍存在水体黑臭问题。
环境公平与效率
——从清溪川看金川河水系污染治理
第一小组:崔煜 周品闻 刘冠宇 钱诗晨 范雅琪
一、清溪川案例分析
清溪川是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一条河流,位于首 尔市中区太平路1街,全长10.84公里,总流域 面积59.83平方公里,汇入中浪川后流往汉江。
1.1 施工背景
• 生活用水污染 • 填埋河道 • 清溪高架建造 • • • • 水体污染 沼气腐蚀高架 重建高架桥 恢复内河
东部下游河段(贫苦大众)—— 恢复自然,现代湿地公园/原生态植被
1.5.1 清溪川治理的优劣
将城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推动了首尔市绿色环保城市的发展进程
生态恢复不彻底 日常维护成本较高 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不够
1.5.2 清溪川治理的借鉴之处
• 体现人水相谐的意识
三.小结
通过将清溪川和金川河的治理进行对比,我 们可以发现更多取得环境公平与效益的治理方式 。相信在管理者、民众的共同治理、爱护下,金 川河一定能恢复往日的清澈,成为南京城中一条 亮丽的风景线。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参考文献 : 南京市金川河水系概念性规划与管理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 理专业03本 韩国清溪川是怎么复归清溪的?张蕊 清溪川复原工程的方法和内容及得到的启示 何远航 韩国首尔市清溪川复兴改造工程的经验借鉴 [韩]李允熙 韩国清溪川:城市环境更新中的创意产业升级 韩林飞 韩俊艳
韩国汉城清溪川水景观考察观感——参加第31届国际水利学与工程协会大会随访记
韩国汉城清溪川水景观考察观感——参加第31届国际水利学与工程协会大会随访记<p align=center>考察“决策”</p align=center>在这里用到“决策”二字,显得有些夸张,但的确是这样。
一般国际会议除了有许多专题报告、学术交流、各种研讨会以及技术培训等非常专业的技术交流外,还通常安排各种技术参观和考察。
主办者通常都将精心挑选和准备的本国最好的工程实例展现在专家和代表们面前,由于时间有限,代表们常常在选择参观考察路线时难舍难取。
这次在韩国汉城参加第31届国际水利学与工程大会(IAHR),我又面临这样的“决策”。
会议安排了两条参观路线,一是参观“湿地”,另一个是参观“清溪川”河道重建工程。
2004年5月我在汉城参加第72届国际大坝委员会年会期间曾参观过“清溪川”河道重建工程,但该工程当时正处于施工阶段,对它的了解更多来自于资料和图片,因此经过综合考虑,决定选择去考察清溪川和汉城河道重建工程,用自己的眼睛和相机去记录和感受汉城城市河道的改造。
<p align=center>考察小插曲——乘地铁清溪川在汉江的北侧,我们住的饭店在江南。
汉城的地铁和地面交通的拥堵都是世界闻名,因此,进城最好的选择是乘地铁。
汉城地铁并不豪华,但很方便。
一般每两个大街区就有地铁站,市内有9条线,几乎2分钟就来一趟,也不拥挤(我在非上班高峰时乘车)。
它有几个非常突出的优点。
第一,各条地铁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2#地铁为草绿色,7#地铁为黄绿,5#地铁为紫色等。
特别在几条线交叉换乘时,只要注意自己下一次要乘的地铁的颜色标示,跟着颜色走,就不会找不着“北”。
第二,各站除了有站名,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的地铁站都编了号,我乘坐的2#地铁站站名为“三成”,编号为“219”,“2”代表2#地铁线(环线),“19”为从起始站顺时针方向数第19站,如果你难以记住站名,找不着方向时,只要看前进方向的站编号,就不会乘错方向。
韩国首尔市清溪川水质恢复的经验与启示
测试项目 河流上游 河流中游 河流下游
pH DO/ mg/ L BOD/ m g/ L SS/ mg/ L T N / mg/ L T P/ mg/ L
8. 31 8. 24 8. 04
9. 23 8. 27 7. 92
2. 60 1. 10 1. 80 ∃ 1
1. 6 3. 2 1. 2 ∃ 25
给水排水动态 2007. 12
9
JISH U
表1
生Hale Waihona Puke 种类技 术篇昆虫类 26 111 85 植物类 62 156 94 合计 98 314 216
清溪川恢复前后水生生物数量对比
鸟类 6 32 26
鱼类 4 15 11
技 术 交 流
恢复前 恢复后 增加数量
良好水质的保证还依赖于严密的水质监测。清 溪川建立了严密的监控体系 , 对突发的污染、 异味、 泡沫等问题进行预警并及时处理。 通过上述手段 , 切实保证了清溪川水质 , 将往日 的城市下水道变为重要的生态景观。表 2 给出了清 溪川治理后的水质情况。虽然清溪川水源符合韩国 地表水的二级标准 , 但经过两年的修复和维护工作, 除了 BOD 和总氮两项, 清溪川的各项水质指标都能 达到韩国地表水的一级标准。
2. 76 3. 12 3. 48 ∃ 0. 2
0. 014 0. 010 0. 005 ∃ 0. 02
一级标准 6. 8- 8. 5 # 7. 5
破坏了城镇的生态与环境。清溪川恢复工程证明拆 除封盖并进行彻底治理才是河流发展的方向[6] 。 ( 3) 必须恢复河流生 态, 恢复 河流自净 功能。 河流生态系统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 稳定和健康状态 [ 7] 。人类对城镇河流的大规模改 造破坏了这种平衡, 最终使自身受到伤害。河流应 该是城市重要的自然生态景观 , 而不能成为污水的 输送明渠 [ 8] 。应对河流生态系统恢复, 拆除渠化的 堤坝 , 恢复河流的自然风貌, 使其成为城市重要的 生态景观。强化和充分利用健康河流的自净功能 也是保证河流水质的基础。 ( 4) 对于城镇河流的恢复, 保证水量是一个基 本问题。为此应坚持多渠道开源的原则。可以使 用上游城市的再生水 ( 可以重力流过来 ) 、 雨水、 附 近河流水、 客水等。各城镇应因地制宜选择, 不必 追求千篇一律。 ( 5) 解决好污水向城市河流排放的问题。应充 分利用河流的自净能力, 不应全面禁止污水直接排 入, 允许适当的, 可接受的污水排入。应注意初期 雨水对河流的污染。从这个角度考虑, 截留式合流 制可能是比分流制更好的排水体制。 参考文献
运河旅游开发案例——韩国清溪川
焕发新生的母亲河,文化传承与城市游憩完美融合
【概况】清溪川是韩 国首尔市的母亲河,全长5.8公里,有600多年历史。古代曾用以疏导河水,解决当时汉江引起的泛滥问题; 嘚嘚 2005年“清溪川复原工程”竣工后,成为旅游热点、城市生态商业游憩中心。
【借鉴】 结合城市格局分段打造
【区域升级】
推动经济
重建工程还在建设期间,周边的房地产就开始升 值,商家受益显著。
带动旅游开放后ຫໍສະໝຸດ 两年多时间里,接待游客6200万人次, 平均每日7.7万人次。
改善城市品质
首尔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步骤,清溪川区域 夏季温度明显下降,空气清新。
11
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构建城市休闲空间
• 上游(CBD):现代化的首尔; • 中游(RBD):古典与自然,精品商业与亲水游憩; • 下游:自然简朴的现代居住区。
• 文脉符号:14座形态各异的桥,文化雕塑; • 民俗活动:市民举行踏桥游艺、放风筝、莲灯活 动等的场所。
• 缤纷水体:跌水、喷泉、涌泉、瀑布、壁泉; • 亲水设计:多种河岸,可玩水、过溪; • 生态走廊: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结合。
清溪川案例分析张泳异
1.1地理区位 1.2交通区位 1.3总体概况 1.4建设背景 1.6发展历史 1.7特色分析 1.8功能结构 1.9启示
1.5建设历史
2.0图片展示
地理区位
北
清溪川
首尔
东
西
南
汉江
位于首尔市中心,贯穿南北
交通区位
连接南北两头,促进交通发展
公交路线
位于首尔市中心,交通便捷,公交路线多。
清溪川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特色分析
(5)夜景观。 清溪川工程力图通过照明规划创造迷人的夜景观,利用沿水岸布置的泛光灯和重点景观 的聚光灯结合形成和谐又有特色的灯光效果。
功能结构
迄今已逾百年的清溪川,经过三次重大的改造,已经从城市交通道路发 展为一个集合观光、休闲、游憩、餐饮、运动、集会、节庆、娱乐、展 示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
功能结构
根据发展历史的阶段分为: 生活水源——排污——交通——游玩及休息 另外在规划上也有做调整: 西部上游 河段位于韩国的政治和金融中心,周边地区包括总统府、市政厅、新闻中心、银行等, 景观设计上处处体现现代化的特点。
西部上游
功能结构
中部河段 穿过东大门地区,那里是韩国著名的小商品、机械工具、照明商品以及服装鞋帽的市 场,是普通市民和游客喜爱光顾的地方。因此设计上强调滨水空间的休闲特性,注重 为小商业者、购物者和旅游者提供休闲空间。
发展历史
1.1:生活河川阶段:是当时首尔市人民生活及生计的 主要河流
发展历史
1.2:衰败阶段:由于战乱影响人口急剧增加,清溪川河流遭受污染严重, 使其一度被废弃。
发展历史
1.3:被覆盖阶段:韩国政府用“覆盖”方式解决污染问题,为了促进发展, 并于1967年在覆盖物上修建高架道路。
滨水公园案例分析
第三段位于城市建设密集地区下游,河道蓝线用地紧张程度较上段缓和,也要留出两侧
各两条车道,但人的亲水活动减少,断面相对整齐。为保证河道行洪断面,将规划路架
设在河道两侧过水断面上,明渠底宽l1.74米,边坡1:1-1:2,二层台下设市政管线走
廊。
滨水公园案例分析
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河流整治
供水量: 11万吨/天 (汉江水9万吨, 另外2吨来自地下)
汉江水净化厂
中浪川污 水处理厂
滨水公园案例分析
雨水利用
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水质生态改善 一个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 使水体处于健康的平衡状
态。清溪川的恢复工程力求恢复河流的自然风貌, 恢复了深潭、浅滩和湿地等。清 溪川的河床是由南瓜石、河卵石、大粒沙构成,能很快恢复为河川,自净能力非常 强。经过这样的改造后, 种类繁多的水生动植物大幅增加 。水生植物能大量地吸收 河流中的氮和磷, 有效抑制了藻类生长, 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以解决, 净化了清溪 川的水质 。大量的水生生物的存在也验证了清溪川水质改善的成功。
滨水公园案例分析
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交通疏导
拆除高架桥 政府出台相应交通疏导及限制措施,增加穿过城市中心的道路 鼓励公交出行
改造过程
滨水公园案例分析
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水Hale Waihona Puke 恢复建设了新的独立的污水系统,对原来流入清溪川的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 水源提供:三种方式:
抽取经处理的汉江水(主要方式) 取地下水和雨水,由专门设立的水处理厂提供 中水利用(仅供应急条件)
滨水公园案例分析
•桥梁景观: 清溪川上的桥与首尔各阶层人们的 政治、生活以及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重建工程
清溪川景观设计解析
设计特色 交通及无障碍设施
一、游憩步道 2.花岗岩
3.青石板
设计特色 交通及无障碍设施
二、趣味汀步
设计特色 交通及无障碍设施
三、上下行楼梯通 道
设计特色 交通及无障碍设施
四、应急逃生通道
设计特色 交通及无障碍设施
五、无障碍设施通 道
设计特色 防洪与公共基础设施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 他有什么样的面貌? 他有哪些特色?
区位
根据地
历史演变
20世纪50年代清 溪川的生活场景
20世纪70年代完 成的高架路
现在的清溪川
2002年,首尔市政府决定改造清溪川,拆除
高架桥,开挖河道,还清溪川一个清秀怡人的面貌。
由Mikyoung Kim设计团队主持设计。沿线6万多 家店铺、1500多个摊位陆续搬迁,复原工程拉开帷
第三段位于城市建设密集区下游, 河道蓝线用地紧张程度较上段缓和,也 要留出两侧各两条车道,但亲水活动减 少,断面相对整齐。为保证河道行洪断 面,将规划路架设在河道两侧过水断面 上,明渠底宽l1.74米,边坡1:1-1:2, 二层台下设市政管线走廊。
雨水越流壁 雨水越流壁
设计特色 防洪与公共基础设施
下游
下游河段较宽,40m左右, 河道坡度较缓。周边为居 民区和商业混合区;两岸 以居民区和一般办公楼为 主,路边多为小铺面。
城市金融中心区 现代化设计手法
城市商贸区 打造滨水休闲空间
城市商住混合区 体现自然生态特点
总体鸟瞰
上游风貌
中游风貌
下游风貌
设计特色
清溪川的特色:
桥 水 驳岸 植被 人文 公共空间 交通及无障碍设施 防洪与公共基础设施 生态设施,回归自然
韩国清溪川
韩国清溪川:昔日地下“臭水沟” 今朝绕城潺潺清水在全世界城市中,有半数以上依河而筑。
在某种意义上,河流孕育了城市。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却成为城市的排污管道,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
严酷的事实,终于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世界各国对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进行防治,并取得显著成效。
在我国的一些城市,河流的治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国外的经验将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就城市河流治理来说,韩国首尔的清溪川复原工程绝对是一个奇迹。
穿越首尔的清溪川曾经是一条汇集城市污水的地下“臭水沟”,2005年9月,耗资巨大的“复原工程”终于让这条古老的河流死而复生。
如今,清溪川成为首尔的一张城市名片。
因污染一度被高架桥覆盖这条河有着不平凡的历史:早在1394年朝鲜王朝迁都到汉阳(首尔旧称)时,清溪川就是城市形态的中轴,当时的名字是开川。
朝鲜王朝第三代国王太宗在位期间,将自然形态的河床加以清理、拓宽,并投入5万多劳力,在河川两岸筑石,修建广通桥、惠政桥等桥梁。
二战后初期,清溪川两岸出现了大量难民居住的棚户区,水质日渐恶化,河床被污泥和垃圾所覆盖;1958年,清溪川覆盖工程开始;1971年建成高架道路,河川遁入地下,开始了“蛰居”生涯。
但是,高架桥横跨城市中心,使历史古城的风韵荡然无存;汽车噪音、尾气污染日益严重,让人望而却步。
历时26个月总投资39亿韩元2002年7月,时任首尔市长的李明博决定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
2003年7月,工程正式启动,决心以此恢复城市环境生态和古城历史风貌,建设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文化都市”。
2005年9月,历时26个月、总投资39亿韩元的“清溪川复原工程”全面竣工。
干涸数十年、沦为地下暗沟的清溪川终于恢复了“清溪”的本貌。
隔离污水,保证水质的清洁“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实施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交通疏导问题。
清溪川工程开始以前,很多首尔市民和民间利益团体都认为拆除高架桥将会使首尔市中心原本就拥堵不堪的交通状况更加糟糕。
生命之河---清溪川
一、从污水沟到高架桥: 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背 影
清溪川(Cheonggyecheon)是一条古老的河道,自朝鲜王朝(1392—1910年)1394年由开 城迁都至汉城起,700余年间,伴随着这个城市的发展,这条古老的河道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 人们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云变幻、世事沧桑。 在1394年汉城(今首尔)还没有被定为首都之前,清溪川是一条自然的河川。由于汉城 地势低平,四周环山,水流自然就汇聚于这座都城的中心,形成河川。 汉城的气候,受季风的影响,春秋两季干燥,夏季高温潮湿。因此,清溪川在雨水较少 的春秋两季,往往变得干涸;而在雨水较多的夏季,则洪水泛滥。位于城市中心的清溪川, 其两岸和周边民宅遍布,店铺密集,洪水泛滥的时候,屋毁人亡、树倒桥塌,灾难时有发生 因此,朝鲜王朝时期,以排水为目的的河川整治,一直都是城市建设的一件大事。 清溪川过去名为“开川”。“开川”原是指开挖河川,水土治理。据说清溪川之所以被 叫作“开川”,正是由于她不断地被进行开川治理,“开川”因而成为了汉城人特指清溪川 的专有名词。 清溪川治理工程始于朝鲜王朝第三代国王太宗。1406年至1407年期间,清溪川曾进行多 次治理,将自然形态的河床加以清理、拓宽,在两岸建筑堤坝。但是,由于治理不够彻底, 每逢大雨仍然是水漫都城。 1411年,朝鲜王朝设立了治理河川的专门机构——“开渠都监”,并在次年的1月15日至 2月15日,调遣5万多名劳工对清溪川进行大规模整治,修坝筑桥。
清溪川的这一次改造,前后历经20年。污水横流的清溪川被彻底地埋在了地面之 下,人们告别了污染、恶臭与脏乱,但再也看不见活生生流淌着的清溪川,能看见的 只是一条凝固的柏油马路;而在这条柏油马路的上方,是一条高架高速路,汽车一辆 接一辆在上面飞驰而过,呼啸着永不停息的噪音。 十九世纪的小桥流水人家,二十世纪成为了汉城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从历史的 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进步,它标志着韩国挥别了农业时代,迈进了经济腾飞的工业化、 现代化时代。 很长一段时间,清溪高架路都是韩国时代巨变的标志和骄傲。1988年汉城奥运会 期间,清溪高架路曾经是这个城市繁华的象征,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一度被等同于高 楼、高速路和汽车的初级阶段,每天有十几万辆汽车在高架路上穿行,无疑向世界呈 现着一种高速发展的节奏和态势。 然而这一进步的代价也是惨重的,清溪川的消逝,宣告昔日和谐的生态、宁静的 家园已不复存在。 那时候人们普遍的感觉就是憋闷,到处都是高楼、道路、汽车、人群;一到周末, 汉城便会出现“单摆”现象,大部分车辆都驶向城外,去郊外寻找绿色的、休闲的去 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段
河道中段区域是商业活动中心, 这一带历史上居住着市井商人、中下等军人和中 下层人士, 在首尔历史上的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现在成为著名的传 统商品、服装及鞋帽等各种小商品市场,成为市民和观光游客喜爱和光顾的地方, 因此该段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古典与文化的结合。
中段
与其他施工段不同的是, 这里要在确保可以安全抗洪的同时, 保留现有的下水管道。 这样做, 河体就会变窄变深。于是, 一条天然河流从一侧流过, 而一座双层的人行 道在江的另一侧。这样设计给人空间缩小的感觉, 让人们容易接近和到达。特别是 五间水桥之后的路段, 延续了骆山的绿色空间, 给动植物留下绿色地带。
沿着河边形成的肮脏木棚村和生活污水使清溪川加快了被污染的步伐,大量的污 水流淌于市中心,发出的恶臭令周边居民痛苦不堪,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受到了损 害。按照韩国当时的经济实力,解决清溪川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覆盖。
清溪川的历史
对清溪川的全方位填埋于1958年启动, 1961年完成。至此, 全长几千米,宽 16~54m 的清溪川流域被填埋了, 并在其上浇筑了混凝土路面。1967-1976年间, 整条河面的铺盖建设完工;一条长5.8km, 宽16m的清溪川城市快速路建成, 也是 一条新的高架道路,清溪川周边的木棚被拆除,建起了现代式样的商业建筑。
体现"古典与自然的结合",为 忙碌着的小商业者、购物者 和旅游者提供了一个令人向 往的休闲空间,也为热闹的 商业街增添一番宁静。
东部下游河段河道较宽,40m 左右,坡度较缓。
在古代时期为小市民和贫苦人 民居住的地方,与中部和西部 相比,发展相对落后。
近期发展成为居民区和商业混 合区;两岸以居民区和一般办 公楼为主,路边多为小铺面。
景观节点介绍
上中游界线
中下游界线
清溪广场
清溪广场是复原后的清溪川起点;
广场上有一座标志性雕塑,名叫 《Spring》(《春》),是由世界著名 雕塑家克莱斯·奥登堡(Claes Oldenburg)设计的作品,这一总制作费 高达340万美元的雕塑于清溪川竣工之 日在清溪川广场落成亮相。
这是一座螺旋状的塔,塔高20米,形似 螺蛳,她象征清溪川的水流源源不竭地 喷涌,也象征着这个城市节节向上、不 断地进步和发展。
位置:茶山桥与永渡桥之间 清溪川洗衣场凝聚了过去无数女性的悲欢与言笑,这里可以说是韩国过去妇女生 活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周围环抱着16棵婀娜多姿的河柳,真恰似一幅描绘韩国民俗 风情的水彩画。这里大人们可以找回遗失在脑海中的回忆,孩子们可以倾听到过去 的点点滴滴,都能在这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欢乐。
案例研究 —清溪川复兴改造项目
项目简介 清溪川的历史 总体规划 项目要点 项目总结
项目简介
韩国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首尔面积约为605平方公里 清溪川是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一条河流,全长5.8
公里,总流域面积59.83平方公里,汇入中浪川 后流往汉江。 清溪川是横贯城市东西的人工河道,起着重要的 城市排水作用。 清溪川复兴改造项目是对改善首尔城市生态环境、 提升首尔城市品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项建设实践。
河道整体设计为复式断面,分为2~3个台阶,人行道贴近水面,达到亲水的 目的,中间台阶一般为河岸,最上面一个台阶即为永久车道路面。
同时,为减少水的渗漏损失以及减少水渗透对两岸建筑物安全的威胁,设计 中采用黏土与砾石混合的河底防渗层,厚1.6m,在贴近河岸处修建一道厚 40cm的垂直防渗墙。
此外,河道整治注重营造生物栖息空间,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如建设湿地, 确保鱼类、两栖类、鸟类的栖息空间,建设生态岸丘为鸟类提供食物源及休 息场所,建造鱼道用作鱼类避难及产卵场所等。
景观设计
设计理念 景观节点 桥梁
景观设计理念:分段处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
西部河道
中部河道
东部河道
西部上游河段较窄,一般不超 过25m,河道坡度略陡。
紧邻朝鲜王朝时期的皇宫, 建有多座文化宗教活动场所, 历史上在这个地区居住的人 们多是有身份的上等阶层人 士。
近代建成了韩国的政治中心, 如政府首脑所在地、市政厅、 新闻中心、银行等。
象征着"现代化的首尔"。为人 们构想未来的首尔带来了无 限的遐想,增添了该地区的 文化品味,使该地区更加具 有国际竞争力。
中间为过度带,河道开始变窄, 约20-30m。
地区为商业活动中心,这一 带历史上居住着市井商人、 中下等军人和中下层人士, 在首尔历史上的经济活动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成为著名的小商品、各 种工具、照明商品、以及服 装和鞋帽市场,成为市民和 观光游客喜爱和光顾的地方。
然而,高架桥的修建在提高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比如汽车 尾气以及扬起的灰尘对周边地区产生的严重污染,而且高架桥的巨大体量也破坏 了首尔传统的街道结构,切断了城市中心区内部的联系。
清溪川的历史
进入21世纪.清溪川高架路已经有40余年历史,年久失修给市民和环境都带来 安全隐患,很显然,复原河道是对人和环境最安全的保护办法。由于高架桥曾 是高峰时最拥堵的高速路之一,所以当政府决定要拆除恢复清溪川原貌时,遭 到部分市民的强烈反对,认为会令已经很糟糕的交通状况雪上加霜。
项目要点
交通疏导 水体复原 河道修复 景观设计
交通疏导
清溪川工程的实施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交通疏导问题,建于 1970年代的高架桥是双向汽车专用道,承载着大量东西方向的城市交通。
清溪川工程开始以前,很多首尔市民和民间利益团体都认为拆除高架桥将 会使首尔市中心原本就拥堵不堪的交通状况更加糟糕。
清溪川广场———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露天广场, 这段街道要拓宽到可供车辆 和行人通行。在广场的尽端, 沿河岸布置了一处由各种石头堆砌而成的假山瀑布。
西段(上游)
在设计上, 该段的侧河道两岸均采用花岗岩石板铺砌成亲水平台, 在灯光和造型上 均呈现出了时尚和现代感。上游最前端设有一高约2m的跌水瀑布, 水中透射出幻彩 的灯光。瀑布台全部用黑色花岗岩砌筑成。现代化的楼宇同不规则弧线形态的河岸, 简洁明快的线与潺潺的河水再加上石材及素水泥的结合,高低错落的亲水护岸为人 们构想未来的首尔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增添了该地区的现代化、科技化的品味。
政府在经过认真细致的交通调查、市民调查以及在对项目有可能对交通产 生的影响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交通疏导以及限制措施:提供 新道路, 拓宽现有道路;交通分流,开设公共汽车专行道疏导市中心的交 通;鼓励人们少使用私家车。
由于市民积极配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交通只被延迟了10%, 大大好于预 期效果。因此,工程完工后虽然曾经一度出现过交通混乱的现象,但在短 时间内就消失了,原来大家担心的交通灾难并没有发生。
东段(下游)
这一段几条支流的合并扩大了整个河域, 河水注入汉江, 就会带来相应的自然景观 变化。该施工段与一、二段中令人眩目的都市生活和热闹的交易市场相比, 让人感 到宁静平和。沿岸连续的野生植被和水生植物被保留下来。也加入了柳树湿地、浅 滩和沼泽, 以便留出足够的草地和将来供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清溪川高速公路的 3 个高架桥墩被保留下来, 提醒后代关注清溪川的变迁。
为了保证清溪川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最终采用三种方式向清溪川河道提供水 源。主要的方式是抽取经处理的汉江水,另一种方式是取地下水和雨水,由 专门设立的水处理厂提供。第三种方式是中水利用,但只作为应急条件下的 供水方式。
河道修复
重建的清溪川还要面临夏季洪水的考验,因此泄洪能力设计为可抵御200年 一遇的洪水。建立了一个水文模型,利用河道的上游与下游有20公尺的落差 控制水流的速度。
玉流川
位置:马廛桥上流,广场市场前 2.5米高,1米宽的碧川,从喷嘴上溅落的水,给人带来一种北汉山山谷小瀑
布的感受。 玉流川,指仁祖14年(1636年)昌德宫后苑深处流淌的小河。
文化墙
这里展示了五个:杨柳桥与五间水桥之间
清溪川洗衣场
水体复原
在拆除了覆盖在清溪川水体上的路面结构以及路上的高架桥后,面临的主要 是水体复原的问题。由于清溪川被覆盖在地下以后承载着排污的功能,因此 为了保证水质的清洁,防止复原的水体重新被污染,建设了新的独立的污水 系统,对原来流入清溪川的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
此外,还要解决水源的问题,没有水源,清溪川将常年处于干涸状态,但是 如果全面恢复历史上的天然水系,由于涉及区域过大和造价过高,实施的可 能性不大。
八石潭
许愿灵验的八石潭; 清溪川广场内的八石潭是由韩国八道的代表性石材塑造的
朝鲜八道的象征物; 在这里使用铜钱许愿最灵验。
正祖陵行班次图
位置:位于广桥和三一桥之间。
所谓“班次图”是指以过去朝廷文武百官共同举行大型国家庆典为素材的一种 绘画形式。正祖大王陵行班次图便描述了正祖大王陪同母亲献敬王后洪氏前往 华城参拜其父亲庄祖之墓的场面。此壁画堪称世界之最,壁画长达192米,共由 4960块瓷砖拼贴而成,壁画人物多达1700余人。
清溪川复原工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于2003年7月开工,已于2005年下半年 完工。
改造前
改造后
建成后的清溪川
建成后的清溪川
总体规划
1. 这次设计施工的区域全长5.8km, 规划建成一 条从东到西的绿色水轴线与从南到北( 从首尔 市中心延伸到南山) 的绿色轴线相呼应。
2. 22 座跨河桥联系清溪川南北, 河流周边作 为主要景观。其中17座新桥车辆、行人共 用, 5座仅供行人使用。
清溪川的历史
在1394年首尔还没有被指定为首都之前,清溪川尚属自然河川,长10.92km, 宽66m,是首尔最大的城市河流,从西向东穿过首尔城市中心。四周环山的地 理特点,使水流自然而然汇聚于首尔这座地势较为低平的都城中心。
清溪川是穿越市中心的城市河川,作为城市中心河,清溪川自然而然的功能就 是下水道功能。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在雨水较少的春秋两季,清溪川大部分时 间便成为干川,相反,在雨水较多的夏天,稍有降雨就会洪水泛滥。由于清溪 川位于城市中心,周边商店和民宅密集,因此当洪水泛滥时,房屋被淹、桥梁 被毁、溢死等现象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