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走出实验室或教室,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教学效果1. 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调研、实地观察等方式,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2. 教师指导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在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良好的教师指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3.1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设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让学生知道他们正在追求什么,并为实践活动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3.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提出问题和假设。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假设。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对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提供资源和支持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这包括提供参考资料、实验工具和设备、实地考察的机会等。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3.4 鼓励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多学科综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成效。
下面将就教师指导策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指导策略。
同时,教师还应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角色,更应充当导师的角色,通过提问、引导、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指导计划。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场地、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源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除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学习和创新,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方案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开放的活动空间。
然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为了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提高其实践能力,指导老师要多倾听、巧引导,及时为学生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
下面我以几次实践活动为例详细说明。
一、活动初期要灵活指导在“奥运与我同行”活动开始时,我们列出了八个子课题,让每个小组任选出一个来进行研究。
最后剩余两个子课题没有小组选,老师屡次引导仍然毫无进展,结果在这个问题上颇费周折,浪费了不少时间。
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公是孩子,大可把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没人选择的课题就放弃,这样并不影响大局,教师也不必勉强。
二、活动中期要顺势引导1.引导孩子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
活动中,孩子们四处采访,遇到了不少困难:思念公司的保安不让进,可口可乐公司要求必须有老师带领才行,三全公司说采访需要提前预约……由此可见,我们得引导孩子学会与各单位打交道、寻求支持,从而顺利地利用各种资源,取得活动的成功。
2.学会保护自己,改变策略。
在“别让电脑游戏冲击了你”活动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要去网吧调查玩游戏的群体及年龄段。
孩子们为了记录调查情况,就在网吧里做了现场记录,结果被网吧的管理人员认为是和媒体调查有关,把他们赶了出来。
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给孩子一些建议,如先默记自己看到的情况,然后在管理人员的视线之外记录情况,这样就能轻松完成任务了。
3.改变方法,学会运用技巧完成任务。
在“汽车与环境”活动中,孩子们深入社区调查后委屈地对老师说:“大人们不好说话,让他们填个调查表,他们都嫌烦。
”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查找原因,并请调查和宣传进行得较顺利的小组谈经验,让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明白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4.通过阶段性汇报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
我从学生阶段性汇报的发言中了解到:有的同学一遇到阴雨天气就退缩,有的同学因与同伴意见不一致而擅自离开,有的同学因为采访中受到阻挠而赌气大闹情绪……于是我带领大家讨论并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组长应提前组织组员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如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和目标,并给组员分好工。
教师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教师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能力提升中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教师,如何在这样的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们应被视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当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支持时,他们将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从而发挥出他们的真正潜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丰富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包括图书馆、网络、实验室等。
通过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研究和探索主题,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及时更新和整理这些资源,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三、提供合适的指导和支持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支持者。
他们应该及时回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合适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活动中。
只有通过合适的指导和支持,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对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有效参与。
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学生往往需要进行合作和协作。
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合作游戏和活动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更好地协调和合作,共同完成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五、评估和反馈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讨论和笔记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导方案总体要求: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单纯的教学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活动的课程。
二、是要求教师成为生活的探究者、指导者,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综合能力。
三、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过程有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
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方案制定的指导、活动过程的指导及总结和实施交流阶段的指导。
具体实施如下:一、活动准备阶段的指导活动准备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确定和解剖活动主题,分组制定子课题活动方案。
1.指导学生确定和解剖活动主题从理论上说,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有五种基本思路:一是依托社区资源、设计与社区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的主题;三是设计密切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题;四是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生发的主题;五是以不良问题作为主题。
选择活动主题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
(1)指导学生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
如某校开展主题为《中秋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和话题。
在选题指导课的开始,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了十几个研究问题。
(2)指导学生按照“有价值、可操作”的原则筛选、整合研究问题。
如上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十几个问题中筛选、整合出四个子课题:①各科教材中有关中秋节的内容分析;②月饼的制作;③中秋节的传统;④中秋节的社会现象。
2.指导学生合理组织活动小组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活动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可以按主题临时分组,也可以按学期定期分组,以学生自愿结合为主、教师适当调配为辅,组合结构合理、具有责任性的活动小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计划(七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____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____《____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____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2024年综合实践教师教学计划
2024年综合实践教师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目的,增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创造力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的概念和意义:通过授课、讨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实践的定义、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社会实践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实践项目,并帮助他们制定实践计划、分工合作、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成果的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对实践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加深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社会实践的概念、意义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社会实践的基本认识。
2. 实践活动法: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与交流法: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思考和反思,加深对实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安排:1. 第一阶段:理论教学(1个月)a. 介绍社会实践的概念、意义和方法。
b. 引发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第二阶段:实践准备(2个月)a.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选择,并帮助他们制定实践计划。
b. 培训学生实践活动中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如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和合作。
3. 第三阶段:实践活动(4个月)a. 学生根据实践计划,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b. 辅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
4. 第四阶段:实践总结与评价(1个月)a. 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对实践过程和成果的评价。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案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案一、活动背景与意义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它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此,本指导案旨在探索有效的指导方法,促进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3.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三、活动内容1. 科学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学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艺术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书法等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力。
3.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义务劳动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体育运动活动:开展各类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体质素养,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参观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等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施步骤1. 活动策划:制定每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安排。
2. 活动准备:准备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材料和器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活动实施:按计划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操作,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4. 活动总结:对每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反馈给学生,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 活动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收获,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五、活动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活动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建设性意见,便于学生改进和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形式。
作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指导角色,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师指导方案至关重要。
一、活动目标的确定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课程标准相适应。
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侧重于培养观察能力和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目标还应当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达成性。
例如,“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调查,准确描述本地某一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就是一个较为明确和可衡量的目标。
二、活动主题的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之一。
主题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可以选择“我们身边的垃圾处理问题”“校园植物的多样性调查”“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主题。
在确定主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题的讨论和选择,让学生在活动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活动方案的制定在确定了活动主题和目标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应当包括活动的步骤、方法、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内容。
例如,如果活动主题是“校园植物的多样性调查”,活动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分组并确定各小组的调查区域。
第二步,学习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使用。
第三步,进行实地调查,记录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第四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五步,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展示交流。
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活动过程的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程的跟踪和指导。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其次,要及时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1.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让学生们分组去探索校园的各个角落,寻找不同的植物,这不就像探险家们在神秘的丛林中寻找宝藏一样刺激吗?比如小明那组找到了一种特别的小草,他们多兴奋啊!这样的实践能让学生们对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
2.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带着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呀,那里面可都是知识的宝藏呢!就像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能看到过去的种种。
像小红在参观时眼睛都亮了,这种直观的感受多棒啊!3.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组织一次手工制作活动吧,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难道不是像艺术家在创作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吗?你看小强做的小帆船多精致啊!4.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安排一场社区服务活动呀,让学生们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
这就像是温暖的阳光洒在人们的心上,多有意义呀!像小芳在帮助老人后那开心的笑容,多让人欣慰啊!5.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搞个小小辩论赛吧,让学生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这不就像在战场上激烈交锋一样吗?看小李那滔滔不绝的辩论,多厉害啊!6.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带学生去郊外观察鸟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这不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鸟类世界吗?小张看到一只漂亮的鸟时那惊喜的表情,太有趣了!7.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让学生们自己策划一场主题活动,哇,这可太锻炼他们了!就像他们是活动的总导演一样。
你瞧,小王他们组策划的活动多精彩啊!8.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安排一次市场调研,让学生们了解社会经济。
这不是跟探险家探索新领域一样有挑战性吗?小赵在调研中可认真了!9.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这就像给自己的生活留下珍贵的记忆宝藏啊!小刘的日记写得可生动了!10. 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方案:来一场角色扮演活动吧,让学生们体验不同的角色。
这不就像演员在演绎不同的人生吗?小周扮演的医生可像了!我的观点结论: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教师的指导能让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收获满满,得到全面的发展。
综合实践教案(优秀10篇)
综合实践教案(优秀10篇)综合实践课教案篇一一、研究目的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加以解决。
3.便于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思维就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反之,学生处在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学习劲头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应缓慢。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正是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要求,使他们一直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
一旦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和数字问题能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就会迸发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断的得到强化。
二、学生分析:我们班学生由中年级进入高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动脑不够灵活,思维比较怠慢,但大多数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只是,缺乏目的性、科学性、方法性。
总体来看,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还处于雏形,老师们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三、活动要求:1.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开放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活动交流的条件,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并应用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工具,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活动。
它旨在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目标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2. 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支持;3. 提供一个互动与分享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4. 推动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发展。
三、实践内容1. 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 教学实验:教师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如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通过实践验证其效果。
3. 参观教学:教师可以到其他学校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了解不同教学模式和经验,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运用。
4. 交流研讨:定期组织教师座谈、研讨会,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5. 教学观摩:教师可以相互观摩课堂,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6. 教材研究: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内容的内涵和教学设计的意图,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7. 教学评价: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考试评价、平时作业评价和学习态度评价,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反馈和指导。
8. 社会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9. 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10. 制定教育科研项目:教师可以参与学校或教育局组织的教育科研项目,深入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实施步骤1. 审视现状: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制定计划:教师应结合自身的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制定教学实践计划。
3. 实施实践活动:教师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记录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
4. 效果评估:教师应对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一. 简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设立各种实践机会,如实地考察、实验、社会调研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实践的过程,深入了解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三.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
通过与学生共同探索和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
四. 打破学科界限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通过社会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等。
五. 培养实践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 培养动手能力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七.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八. 强化实践评估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要进行实践评估,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成果和收获,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
评估不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更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
九. 培养创新思维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探索。
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十. 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3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____《____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____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拟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
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____“过程”,提倡“自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1.情感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____人格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____、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懂得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三、主要工作任务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个班各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4.数学科教师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计划一、活动简介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等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负责人之一,我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活动计划,组织师生参与活动,推动活动落实,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教育的开展和发展。
二、活动目标1.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2. 加强活动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动。
3. 增强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三、具体工作计划1. 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和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的内容、目标、时间和参与人员等。
(2)与学校其他部门和老师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活动的合作方式和具体实施方案。
2. 组织师生开展活动(1)组织相关老师和学生参与制定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与学校其他部门和相关单位合作,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3)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比赛、竞赛等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落实活动成果(1)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活动成果报告,向学校领导和家长进行汇报。
(2)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成果和收获。
(3)鼓励学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申请奖学金、奖学金等,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工作意义1. 对学生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2. 对学校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学校的综合实力提升和品牌树立,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方案一、活动主题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感兴趣的主题。
例如,“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校园植物的调查与研究”“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
在确定主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能力范围,确保主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同时,主题还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以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不断深入探究和创新。
二、活动目标的设定明确的活动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向和指引。
教师应根据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且有时限的目标。
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调查方法、实验操作、数据分析、文字表达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活动主题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文化自信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主题活动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设定为: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设定为: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设定为: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三、活动内容的设计活动内容是实现活动目标的重要载体。
教师应根据活动主题和目标,精心设计丰富多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活动内容设计方式:1、调查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2、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教案 综合实践课教案(优秀10篇)
综合实践课教案综合实践课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敬业的小编帮大家分享的10篇综合实践课教案。
综合实践课教案篇一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今天,这句话放在我们这些教书匠面前,我觉得我们应根据实际来教学。
小学的课堂教学以语文、数学为主体,其它都是“副科”。
尤其在农村的小学,缺少可用的教学配套材料。
那么,如何上好这些“副科”呢?我觉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们的“副科”会照样精彩,有意义。
下面谈谈我们的实践课感悟。
前段时间,我班的学生常因游戏发生口角,有的学生在游戏中还“挂点小彩”,甚至导致了同学间的关系不融洽。
追根究底,都是名为“小马过河”的游戏惹的祸。
调查得知,这是一项比较激烈的游戏活动,游戏中游戏者要快跑,并互相推攘,很危险。
孩子们玩得一高兴,自然有些忘乎所以,一不小心就把某位同学推倒在地,或者自己摔得人仰马翻。
如何确保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安全呢?为此,我利用实践课开展了一次“游戏要快乐,更要安全的”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分成四大步骤:游戏准备、游戏展示、讨论交流游戏的潜在危险及改进措施和新游戏推荐。
一步,学生自由组队,准备一两个课下常玩的游戏节目。
第二步,小组展示各自准备的游戏活动,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并思考它的危险和改进措施。
第三步,游戏展示结束,请学生互相讨论并集体交流,更改某些游戏的规则和内容。
第四步,给孩子们补充一些新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
该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学生发现游戏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安全警醒教育,帮助学生消除潜伏的安全问题。
此次活动效果颇佳,因游戏打小报告的几乎没有了。
这次的活动提醒我,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十分钟课间活动。
这十分钟,孩子们也在学习成长,也存在安全问题,更需要我们通过多渠道来培养孩子们的安全习惯。
所以说,实践课不必“照本宣科”,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它有趣,有可学性,使它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去。
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教育的活动方案
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教育的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教育,是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为了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教育,教师们可以采取以下活动方案。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前,应先制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实践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构建实践环境在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时,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操场等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和工具。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社区、实习基地等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机会。
构建适宜的实践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内容。
三、组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科研实践、社会实践、文化实践等。
科研实践包括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撰写科技论文等;社会实践包括参观实地、参与社区服务等;文化实践包括参观博物馆、观看文化演出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与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需要广泛鼓励学生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竞赛、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选择的实践课题,让他们参与到感兴趣的领域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提供指导和支持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可以通过讲解实践方法、示范实践技能、提供实践资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巧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六、结合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将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语文课中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在数学课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实验设计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师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必须为学生提供补充课程和材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堂以外的方方面面,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时也让他们拓宽自己的视野。
这样就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价值。
以下是一份能够帮助教师们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历史与文化浸润目标:通过学习历史和文化,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
活动内容:1. 学习新春民俗文化这个活动将展示传统的新春文化和风俗。
学生们将了解这个季节的特点和节日习俗,包括拜神、猜灯谜等等。
学生可以为这个活动准备自己的舞蹈或歌曲,或者是带来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来展示自己的技巧。
2. 拓展自己的视野学生们将参观现场,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他们可以走访历史景点,了解著名建筑,体验悠久的文化。
同时,了解城市当地的商业和文化地标,在当地的零售商店和小摊贩体验传统食品,加深对这个城市的认识。
还可以邀请当地的企业家,讨论他们的企业创新和发展。
学生也可以展示自己研究当地特色企业的成果和讨论。
3. 连接遥远的历史和当今的当地这个活动让学生学习并创新各种艺术形式。
这包括学习音乐、戏剧、绘画和摄影等艺术形式,并将其应用在展览、演出和展示中。
学生们将在使用各种媒体和工具时,应用自己的学科知识,挖掘历史、文化和当地文化的故事和背景。
学生们将结合电影和视频的展示,创新当地历史记录和文化传承,以及如何在当地工作中使用这些知识。
教学方法: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用小组和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自己选取自己懂得的知识,也可以根据活动推荐的知识和资源进行学习。
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思考能力,他们需要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并且了解到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教育的方案
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教育的方案综合实践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之外以更加全面的方式来积累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当中。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教师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教育的方案。
一、确定实践主题在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时,首先需要确定实践主题。
实践主题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例如,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选择与文学创作、写作技巧等相关的主题,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实践形式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实践形式。
实践形式可以包括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实验探究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特点来选择实践形式,并根据实践主题进行设计。
三、整合学科知识综合实践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整合学科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
教师应该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合理安排学科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四、设计实践任务在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时,教师需要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实践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组织实践活动为了使综合实践教育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教师需要组织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实践的过程。
六、配备实践资源在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时,教师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实践资源,包括实践场地、实验器材、参观考察的机会等。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和环境。
七、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实践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实践行动,更重要的是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并帮助他们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
八、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在综合实践教育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爱我家乡特产------原阳大米
活动周期:2014.8---2015.5
指导教师:髙艺美田为民
小组代表:王永圆毛栋栋肖宁
《爱我家乡特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髙艺美田为民
一、活动背景及课题的确立
(一)现实背景
1、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是封闭的,学生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2、新课程实践的必然。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崭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有机构成,其设计和实践实践活动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
在新课程实践的今天,我们认为从中学开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非常必要。
(二)理论背景
1、后现代课程观。
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后现代课程观深深影响了当代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
这种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师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强调教师和学生主动地参与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课程是开放的社会化的,强调课程、经验、生活
的统一;课程具有主体性,重视发挥师生特别是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重组、再造和创新的主体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在这一理论下提出的。
2、科学的认识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学习活动,这两种活动,缺一不可。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获取认识客观世界所必须的直接经验,促使学生以大量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对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学好间接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
人的多种才能目前都被忽视了,拥有这些才能的人往往是单一教学的受害者,教育应该是全面开发每个人脑子里的智能,因此必须采用开放性多元化学习方式,才能充分认识人类智能的多元性和展示智能方式的多样性。
而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最优智能必须依托教师的多元智能和有效指导,并寻求教师之间的最佳组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综合实践活动为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和智能的最优发展提供了最好的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正是呼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呼声和趋势。
由此看来,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课程的综合化趋势。
二、活动设想
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广大青少年了解和探索。
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我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并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由热爱具体的家庭、家乡到热爱抽象的祖国,这是培养我们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我们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我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们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
培养我们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我们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积累研究经验,形成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
四、活动周期
1、准备阶段:2014.08-2014.09两个月
2、实践阶段:2014.10-2015.03八个月
3、汇报交流,成果展示阶段:2015.04-05两个月
五、具体活动过程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由观看家乡有关录像片引入活动主题,确定研究问题
2、自由组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
3、分组制定好研究方案,然后汇报研究方式和方法。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
1、知识技能的准备。
[教师强调调查访问的礼仪和交际技巧,调查计划和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调查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
]
2、明确活动的意向。
[我们集体讨论,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方式,初步调查的对象和内容,做到有目的性调查。
]
3、调查研究。
[(1)各小组及组内成员分头搜集信息。
(2)整理搜集的信息。
]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成果展示阶段
(1) 问题主要负责人汇报展示成果,同组成员对于不足帮忙补充。
(2) 全班交流,提出改进意见,评选最佳小组及“调查研究之星”。
第四阶段,总结升华激励。
活动小组名单表
首先针对活动的内容我们召开了主题讨论,在讨论中我们们集思广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都能够提出自己所知道的情况,但是由于日常接触的缘故,内容相对集中,而且缺少深入的了解,通过对我们的启发,调动起我们的兴趣,并有针对性的帮助我们建立起相应的小组,按照各个不同的方向去考察,形成了采访组、探究组、宣传组三个小组,并启发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活动小组名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