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________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二、填空: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三、问答题: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
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
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
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能及其需要的变化。
农业推广学总结

广工作的重点包括: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对农家妇女及其他人员的家政(农家生活教
结合实例,谈
育)指导,对农村青年的4H教育即“手Hands 、脑Head 、身Health 、心Heart”教育。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
谈你对农业推
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 农业推广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利用示
农业创新 是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1.相对优越性 2.一致性 3.复杂 4.可试验性 5.可观察性 2、何为农业创新的采纳?创新采用者共分几种?创新采用过程 是指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 为变化过程。 1)认识阶段(即感知阶段)2)兴趣阶段3)评价阶 4)试用阶段(即尝试阶段5)采用阶段(即接受阶段) 罗杰斯在研究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时,将采用者的人数与采用的时间进行分析,得出了两曲线,即S型曲线和钟型曲线。 S 型曲线:任意时间点上,已采用农业革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钟型曲线:一定时间内,采用农业革新的成员的成分比 1、革新先驱(即创新者)
农业推广学
推广原理
推广方式(法)
推广技能
研究方法
创成推推推组大集个试信经 项工演 理案社 新果广广广织众体别验息营 目作讲 论例会 扩转心行沟机传指指示服服 管评写 研分调 散化理为通构播导导范务务 理价作 究析查
第一章绪论
1、农业推广史2、农业推广工作主要成就3、农业推广概念
思考题:
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主要成就。 (1)普及良种,逐步实现“四 化一供”。建国初期,稻、麦、棉等主要作物的良种种植面积仅1000万亩,覆 盖率仅0.6%,目前,良种已基本普及(覆盖率不低于85%),许多地方以县为单 位组织统一供种、种子良种化、良种区域化、选种机械化、质量标准化。
农业推广学课件

十、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
(一)研究内容 4个方面:
• 1、农业推广原理 包括农业创新扩散、科技成果
转化、推广心理、推广行为、推广沟通、推广教 育、推广组织等。
• 2、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包括大众传播法、集体
指导法、个别指导法、企业牵动、政策激励、示 范引导等。
• 3、农业推广技能 包括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
• 第一层面:农业推广的理论研究方法 如实
证的方法,归纳演绎的方法,等。
• 第二层面:各种具体研究方法 如观察法、
(二) 学会运用农业推广理论指导农业推广实践 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光会理论,不
会指导实践,达不到学习目的。(公式-应用题) 另外,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多变,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不同。
(三) 有深入研究农业推广理论体系、并能将理论、 实践、经验融会贯通,改革创新的能力。
这是对我们在座这些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如 果对基层的农业推广工作者可以不做这样要求 的话,我们则不同,因为我们都是具有300%以 上劳动生产率的人才.
益、利润。
生产者需要什么?信息咨询服
务:政策、经济、金融、保险、市场、科技……
• 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 咨询与沟通
(四)中国特色农业推广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特色农业推广应 该是 :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 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 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 果、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扩散、普 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使我 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三农” 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场”“农会”
• (五)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 (1927—1949)
农业推广学:1第一章 绪论

1962-1975年:县建立了农科所,公社建立了 农科站,大队建立了农科队,生产队建立了农科组 的“四级农科网”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民 技术员、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等方面起了 一定的作用。但过分强调群众搞科研,贬低专家和 科研机构的作用,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 198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决定“要恢复和健全各级农 业技术推广机构,重点办好县一级机构,逐步把技术推广、 植保、土肥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结合起来,实行统一领 导。”
英国的大学推广与推广教育
❖ 19世纪40年代“大学推广”一词出现在英国;
❖ 1866年,英国剑桥、牛津大学一改贵族教育传统, 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开始派教师到校外进行教 育活动,为那些不能进入大学的人们提供教育机 会,从而创立了推广教育;
❖ 1873年剑桥大学正式建立“推广教学中心”并首 先使用“推广教育”一词,用来描述大学到校外 进行农业教育活动;
特点:以“技术指导”为特征的产中培训
广义的农业推广
是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 它是农业生产发 展到一定水平,市场成为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追 求目标的产物。
它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 民以及改善农民生活等包括:
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 农家妇女的家政指导 农村青年4H教育(Hands,Head,Health,Heart)
1995 年 , 农 业 部 将 全 国 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全国 植物保护总站、全国土壤 肥料总站、全国种子总站 合并,组建了全国农业技 术推广服务中心,使其成 为全国种植业技术推广的 龙头。
YOUR SITE HERE
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的农业推广活动 美国的农业推广立法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活动
第一章 农业推广学绪论

农业推广学课程简介:农业推广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性活动。
古书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尧舜时代我国就产生了农业推广活动的萌芽,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但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只是近百年的事。
随着研究的深入,《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于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
1.学科性质该课程是一门新型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
2. 教学目的《农业推广学》是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必修课,课堂讲授46学时,教学实习一周。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一定的推广方法和技能,自觉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
3. 基本要求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一些技能与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大众宣传、集体指导、个别指导的推广方法。
掌握娴熟的农业推广试验示范技能、教育培训技能、经营服务技能、信息服务技能、写作演讲技能、组织管理技能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第1版参考书: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5第1版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6.1第1版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1第1版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东南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10 第1版绪论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二、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三、农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基本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农业教育、研究、推广构成农业发展的三要素。
1、推广一词最早见于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
2、农业推广最先出现在美国。
3、我国农业推广始于上世纪30年代。
4、农业推广分两种类型:狭义的农业推广和广义的农业推广。
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的教育推广;狭义农业推广着重推广农业改良的技术和技术的扩散。
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主要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狭义和广义区别:目的不同:狭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的,广以教育为目的:、范围不同:狭以种植业为范围,广以农村社会为范围。
总的来说,广义农业推广强调教育过程。
5、农业推广:是在改进工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或体系。
6、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点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7、农业推广的涵义不仅仅是提供教育,而且也是不断提供信息的动态过程。
8、发达国家的推广多侧重于农村教育和信息咨询。
英,德,荷兰等欧洲国家注重“咨询工作”,美国注重“推广教育”。
9、推广的内涵:推广涉及有意识地利用信息交流手段,以帮助农民形成正确的观念,制定良好的决策。
10、农业推广工作特点:1)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
2)、是“扩散-接受”系统。
3)、可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
(人类行为的四个层面:知识层面,态度层面,技能层面,期望层面)。
4)、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农业推广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其基本目的在于开发民智,其性质属于教育性。
这种教育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全体农民为对象,以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新的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为教材,以提高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为目的的一中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硕士专业课《农业推广学》期末复习材料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硕士专业课《农业推广学》期末复习材料知识点整理(按章节顺序进行,内容齐全):第一章绪论一、农业推广的来源:我国“推广”一词最早见于《宋史·食货志》。
“农业推广”用于20世纪30年代。
国外“推广”一词最早见于英国,“农业推广”一词最早见于美国。
二、农业推广的含义演变:1.“劝农式”农业推广:原始农业,以经验指导,推广效益低。
2.“指导式”农业推广:传统农业,以创新采用与扩散为指导。
3.“教育式”农业推广:由传统观念农业到现代农业过渡,以教育学理论为指导。
4.“咨询式”农业推广:现代农业,义行为科学理论为指导。
三、农业推广学理论发展:技术传输理论、双向沟通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目标团体理论、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农业推广框架理论、混合体理论。
四、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了解)1.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2.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3.农民的心里特征、自愿行为变化的规律性及其诱导农民自愿行为变革的方法论。
4.农业推广的理论方法。
五、农业推广学的性质: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六、农业推广学的内容:1.农业推广学的原理:包括农业的创新与扩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心理、推广行为、推广沟通、推广教育、推广组织。
2.农业推广的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方法。
七、农业推广的地位:基础性、公益性、持效性八、农业推广的作用:1.农业推广促进农业发展2.农业推广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3.推广加速科技转化4.农业推广是农业科学研究的延续和再创新5.农业推广是联接科研和生产的桥梁6.农业推广是提高农民素质重要途径九、农业推广与农技推广(一)区别:农技推广与农业推广1.指导思想:以物为主;以人为主2.策略方式:至上而下;至下而上3.推广方式:行政干预;自愿变革,非强制性4.指导理论:创新采用与扩散;行为科学理论5.内容:技术推广与服务;农技推广、家政推广、青少年教育(二)联系1.农技推广与农业推广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农技推广农业推广的重要一步,是农业推广的必由之路第二章农业推广历史一、原始教稼(教稼开创-神农氏,“尝试别谷”阶段、教民农作阶段;自发推广;兴起-后稷,逐步形成农业推广系统;自觉推广)二、古代劝农—传统农业1.汉代首创科学推广程序: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总评2.重视编撰农书作为劝农教材《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3.宋代传统农业推广更上一层楼:推广体制——首创农师制,推广内堂——良种推广4.元朝民间推广的贡献:黄道婆—松沪棉业,陈振龙—甘薯5.清朝农业推广程序进一步完善三、农业推广历史归纳为:1.长期的封建农业社会,重农主义是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2.重视劝农政策,通过劝导、教民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业推广3.在组织管理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行政机构,又统治者发布各种诏令推广劝农政策4.在推广方式上,注重典型示范和成果示范5.刊发农书作为劝农教材四、近代农业:洋务派、维新派对外学习1.兴办农业交易2.兴办农业科研机构3.建立农业推广体系4.颁布农业推广法规和条例第三章农业推广创新采用与扩散一、创新的特性:1.先进性2.一致性3.复杂性4.可试验性5.可观察性二、简述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试用阶段—评价阶段—采用阶段/拒绝阶段三、创新采用者分类第一种类型“创新先驱者”;第二种类型“早期采用者”(大众传播法);第三种类型“早期多数”(集体指导法)‘第四种类型“后期多数”(个别指导法);第五种类型“落后者”四、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1.突破阶段2.关键阶段3.自主推进4.随大流阶段五、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一)阶段性:试验示范期(突破阶段)→发展期(关键阶段)→成熟期(自主推进阶段)→衰退期(随大流阶段)(二)时效性:创新衰退的原因:无形、有形、政策、价格、推广磨损(三)交替性:新旧交替的必然性、推陈出新的重要性、选择适当的“交替点”六、S型扩散理论创新扩散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无限性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中应用时间的有限性,使农业创新的扩散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而某项具体的创新成果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自学考试《农业推广学》各章复习要点说明

目錄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农业推广简史2第三章农业推广学的根本理论3第四章农业推广程序和原那么6第五章农业推广组织7第六章农业推广计划8第七章农业推广教育11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3第九章农业推广人员15第十章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17第十一章农业推广工作评价20【使用说明】选择题中加粗局部为参考答案;名词与问答题中有加粗的为近10年考过的题目,要重点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农业推广是〔〕。
A.一种开展农村经济的技术咨询活动 B.一种开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宣传活动C.一种开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D.一种开展物质、技术推销活动2.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围大都以〔〕。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林业为主 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3.广义的农业推广重点强调的是〔〕为主 A.农村社会教育 B.种植业的开展 C.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D.畜牧业和林业4.广义农业推广强调〔〕。
A.种植业生产 B.教育过程 C.信息传播 D.采用技术5.进展“手、脑、身、心〞四健教育的主要对象是〔〕A.成年农民 B.农村青少年 C.农村妇女 D.农村老年人6.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侧重于()A.新技术的传授 B.信息传播 C.农村经济的快速开展 D.资源的利用7.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A.农民的数量 B.农民的需要 C.农民的素质 D.农业生产水平8.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A.国家的需要 B.农民的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农业的需要9.农业推广在农业开展中的社会功能之一是〔〕A.中介作用 B.科技成果的研究 C.科技成果的评价D.科技成果的管理10.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A.提高产量 B.增加收入 C.采用新技术 D.开展生产力11.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A.农民B.农民行为C.科技成果D.推广机构12.农业推广学科是()。
农业推广学-第01章 绪论

2019年之后的10多年来, 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时刻也没有停息。
•
二、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 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是伴随着18世纪中 叶的产业革命而产生与发展的。19世纪中叶 由马铃薯晚疫病引发的马铃薯大饥荒时期, 爱尔兰于1847年成立了农业咨询和指导性的 服务机构,派出人员到南部和西部,对受饥 荒最严重的地区实施指导工作,这是近代推 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 4.了解农业推广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 容,掌握农业推广的功能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 系;
• 5.了解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历史演进
•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内涵与社会功能
• 第三节 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及农业推广理
•
论的发展过程
• 第四节 农业推广及农业推广学科的相关
• 1776年美国独立后,随着农业开发和农业 资本主义经济的日渐发达,特别是西部开发 运动对农业教育、农业科学试验和农业推广 的需求日益迫切,因而相继通过立法程序, 建立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合作推 广制度,使美国的农业推广事业迅速兴起。
美国的农业推广 事业迅速兴起
• 近代农业推广的先驱者,导源 于18世纪出现在英、法、德等国 家的各种“农业团体”,而正规 农业推广机构和农业推广教育是 19世纪中叶在英国产生的。
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与培训 等活动来解决。
• 广义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教育。
• 是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者、目标 群体)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综合教 育素质水平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 (三)现代农业推广
•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 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赋 予农业推广的含义及手段更为丰富和先进。推 广已不仅仅是农业技术内容以及随着“技术转 让”所需要提供的教育培训过程,而更加侧重 于在信息传播、传讯所形成的不断为三农提供 信息咨询与服务平台的动态过程。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 Microsoft Word 文档 (16)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学习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认识、掌握农业推广的本质和规律,主要是农民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改变规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规律。
2、掌握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农业推广体系的变革趋势。
3、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推广素质与技能。
4、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方法与研究方法。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4学时)第一节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1、中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2、清末至明初时期中国的农业推广活动3、新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4、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第二节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1、农业推广的涵义2、与农业推广有关的几个概念第三节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农业推广学的性质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3、农业推广学的内容4、农业推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四节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习题要点:(1)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4学时)第一节农业创新的采用1、创新的概念和特性2、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3、创新采用者分类4、信息来源对创新采用者的影响5、采用过程中推广方法的选择第二节农业创新扩散1、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2、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3、S扩散理论及其应用4、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习题要点:(1)创新和农业创新的基本概念。
(2)农业创新的扩散。
(3)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创新的概念和特性,理解农民对创新的采用过程,掌握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农业推广学课件-绪论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 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2、 古代劝农的辉煌成就
H 元明时期(公元1279~1644年) 我国农业又有 突破性进展 :
❖ 引进、推广了棉花、玉米、烟草、甘薯、马铃 薯、向日葵等农作物的新品种。
❖ 对天时、地利、人和方面辨证关系的认识,达到 一个新的高度。继南宋《陈氏农书》提出地力常 新论之后,明代《农说》、《农政全书》中,进 一步提出了人定胜天、人力回天论。充分说明了 劝农对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到19世纪末,奏请创办的农务学堂有: 杭州蚕学院 河北农务工艺学堂 江西高安蚕桑学院 江宁农务工艺学堂 广西农学堂等
1 . 开创与发展农业教育
1905年,京师大学堂分设农科大学(中国农大 前身)
1903年,清政府修订学堂章程,规定除兴办农 科大学外,分设高等、中等、及初等农业学堂
1909年,全国办大学1所,中等31所,初等59所
1902-1903年,先后颁布一系列兴办学堂的章程。 1906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3条。
奖励垦荒,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农林讲习所。
5 民间社团与农业推广实验区
1897年,中华农学会在上海成立
罗振玉会长为首的一批先驱,创办 《农学报》, 翻译日本农业科技书籍, 从事农业(近代)教育,传播农业技术。
1949年)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推广(1949- ) (五)欧美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劝农简史及其成就
1 .远古教稼的开创与兴起
A、我国原始农业阶段的教稼,开创于神农时代, 兴起于尧舜时代。
在原始农业的神农时代,农业知识与经验的传 播十分缓慢,部落内共同劳动,以观察、模仿、 言传身教等世代传习。
农业推广学课件-绪论
农业推广学第1章 绪论

农业推广学第1章绪论农业推广学(Agricultural Extension)第1章绪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们应当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概念;了解现代农业推广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对农村发展实践的价值;熟悉国外农业推广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其发展规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推广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要求你们密切关注实践问题,查阅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认真对待研讨、案例研究、作业及考试。
农业推广发展很快,把农业成果交给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不象过去那样只知道死种田,不管农产品到哪里去,现在农民不仅要种田,而且要懂管理善经营,农业推广人员怎样把学的技术交给农民,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农业推广人员应该既是技术人员,又是信息人员,这是今后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农业推广学这门课程研究的是怎样把技术,信息交给农民,并发挥作用,改变农民的行为和态度。
这门课是你们的学位课,最终要考试的。
希望你们重视起来,并把这门课学好。
教材➢主讲教材:为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4,第2版主要参考书目:➢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1第2版➢第2版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第1版➢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5第1版➢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6.1第1版首先介绍一下这一学期应该要学的一些的知识点,方法,基本知道农业推广学是怎么一回事,我初步设想这几个方面,你们记好笔记,有的书上有的,有的书上没有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组织与管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信息服务。
2.教学难点在于学员对农业推广实践缺乏了解,需要进行较多的案例教学和专题研讨。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推广概念第二节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和作用第三节农业推广学含义、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面地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认真分析国内外推广理论与实践经验; 明确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今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设计、指导我国农业
推广的计划与实践及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理解农业推广的几 个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 学会农业推广 学本身所具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将重点放在对基本理 论的理解和现实情况的分析上。 难点: 明确一个推广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好工作;明确 农业推广工作的管理者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运用推广 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广实践 的能力;提高对推广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和对采用正确推 广策略的决策能力;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农村发展现状,明 确将来改进农业推广工作的重点和所应采取的策略。
一词。这是把大学教育伸延到校外去的社会教育活动。 “农业推广”一词,则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初的赠地学院开始应用的。 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使农业推广法制化。 我国“农业推广” 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 1985年以来逐渐用广义的
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推广”一词所代替。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
1966年孙达 (H.C.Sanders)的著作《合作推广学》的问世,使农业
推广学成为一门为社会认可的正式学科。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农业推广的研究以单向沟通转向双向
沟通为农业推广中的基本要素,把推广看作是信息与知识系统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就已开始。1935年南京金陵
一、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农业推广学的含义
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 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 科学。 其理论来源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总结、推广研 究成果及相关社会科学理论的应用。
(二)农业推广学的形成过程代就已开始
广义的农业推广工作内容、范围包括以下10个方面:
①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
②农产品运销、加工、贮藏指导; ③市场信息和价格指导;
④资源利用和自然资源保护指导;
⑤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指导; ⑥农家家庭生活指导;
⑦乡村领导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
⑧乡村青年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对农村青年进行有组织的“手、 脑、身、心”的四健教育;
科学化和定量化。
现代农业推广是以咨询为主要特征。
狭义农业推广以“技术指导”为主要特征, 广义农业推广以“教育”为主要特征, 而现代农业推广则以“咨询”为主要特征。
纵观世界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农业推广的涵义是随着 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演变的。 单纯技术
总趋势
教育
咨询
三、农业推广基本概念的界定
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界定如下: 农业推广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 动。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
1.狭义的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这类农业推广,一般强调以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为目的, 着重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2.广义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在美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里,都认为农业推广是一种广泛的农村社 会教育。因为广义农业推广不仅是指导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而且涉
及一切与农业经营和农民生活有关的事项。
部关于农业推广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著作。其中作为全国高等农业院 校教材用的主要有1989年由许无惧主编、张仲威审校的《农业推广
学》,1993年由汤锦如主编的《农业推广学》和1996年由张仲威等主
编的《农业推广学》。 以上这些都表明,农业推广学研究在中国大陆进人了。新的历史时
期。
(三)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发展
20世纪50年代,美国 育。
马丁 (O.B.Martin)的《四健会工作》,雷克(F.M.Reak)的《四 健会史》,路密斯 (C。Loomis)的《乡村社会制度与成人教育》,菲 普斯(L.J.Phipps),的《成年农民教育的成功方法》,布鲁奈 (E.Brenner)的《论成人教育研究》。教育性推广也就是在此时期产 生的,它对世界农业推广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农业推广学
延边大学农学院 栽培与耕作教研室
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农业推广是通过一定的综合农村咨询活动实现推 广目的的过程和手段,它集行为学、管理学、心 理学、人类学、系统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
与方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差学科。它涉及面
广、理论与应用性均较强。本课程是高等农业院 校农业生产技术类专业的必要的课程,特别是对 具有农业专业技术知识的学生尤为重要。
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 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 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 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我国现阶段农业推广的涵义
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教育、
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 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知识、新信息, 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 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三大效益和人 们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一)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现代世界各国,农业推广无论狭义的,广义的,
还是现代的,共性就是:以农民作为工作对象,
根据当时、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
过向农民进行知识、技术和信息传播的工作过程,
产生的直接作用是帮助农民掌握利用这些知识、
技术和信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 农业推广基本属性是教育,是一种农村社会教育。
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 念的界定、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界定、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一、“农业推广”一词的来源
我国古代 “教稼”、“劝农”、“课桑”。在《宋史· 食货志》中就 有。 国外 “推广” 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大学推广”
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
农业新技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 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智力与自 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 发展的目的。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和作用
一、农业推广的性质
农业推广的内涵受时间、地点的制约,随着社 会经济、科技的历史发展而演进。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农业推广的基本性质都始 终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 村社会教育。
⑨乡村团体工作改善指导;
⑩公共关系指导。
(三)现代的农业推广
进入20世纪80年代,信息的发展赋予农业推广的涵义更
为丰富。农业推广的涵义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内容以
及随着“技术转让”所需要提供的教育过程,更侧重在信 息传播、传讯所形成的不断为农业、农民、农村提供信息 的动态过程。 198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农业推广:参考手册》
三、农业推广的作用与目的
(一)农业推广的作用
1.农业推广是农业发展机构(研究单位和院校)与目标团体 (农民、农村)联结的纽带。 2.农业推广是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 桥梁。 3.农业推广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 直接动力。 4.农业推广是开发农民智力,改变生产者行为,提高农民
3.现代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信息传播与教
育相结合的动态过程。
(二)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的教育性,是农业推广工作指导思想
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思想上承认、重视或否认、忽视农 业推广的教育性,将是我国农业推广改革实践的一个转折 点。
目前,我们对农业推广的教育性还认识不足,其原因有:
能力与素质。 一方面 增进农民的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以期 获得好的农业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 的物质生活需要。
另一方面
就是要通过农业推广教育性的工作——培训、
传播知识、沟通等,转变农民传统的价值观为现代价值观, 以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的需要。
第三节 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发展及任务
大学农学院章之汶、李醒愚合著的《农业推广》,同年孙希复编写的
《农业推广方法》,以及1947年宋希庠编写的《中国历代劝农考》等
书。
1985年农牧渔业部(现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创办了《农技推广》(现为《中国农技推广》)期刊,1987 年开始编印《农业推广研究文集》,1994年开始每两年举
办一次全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
(一)直接功能
1.增进农村农民的基本知识。
2.提高农村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3.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技能。 4.改变农村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5.增强农村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二)间接功能
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 4.维持良好的农业生态条件 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和作用
第三节 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发展及任务
第四节 农业推广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方法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
二、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三、农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
基本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 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