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与发榜 七月十三日,朝廷以范师道、王畴、胡俛、 韩彦、王瓘、宋敏求等考试开封府举人。秋, 约在八月,苏轼应开封府解试。榜出,苏轼 第二名。当时考试的两篇“论”还保存到今 天,即《文集》卷二《儒者可与守成论》、 《物不可以苟安论》。
第二关:省试(尚书省礼部举行)
准备 嘉祐二年(1057)正月六日,翰林学士 欧阳修知贡举、翰林学士王珪、龙图阁直学 士梅挚、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镇并权 同知贡举,另有一重要人物是点检试卷官梅 尧臣。
《谢范舍人(镇)书》: 轼闻之古人,民无常性,虽土地风气之所禀,而其好恶则 存乎其上之人。文章之风,惟汉为盛,而贵显暴著者,蜀人为 多。盖相如唱其前,而王褒继其后,峩冠曳佩,大车驷马,徜 徉乎乡闾之中,而蜀人始有好文之意,弦歌之声与邹鲁比。然 而二子者,不闻其能有所荐达,岂其身之富贵,而遂忘其徒耶? 尝闻之老人,自孟氏入朝,民始息肩,救死扶伤不暇,故数十 年间,学校衰息,天圣中,伯父解褐西归,乡人叹嗟,观者塞 涂。其后执事与诸公相继登于朝,以文章功业闻于天下,于是 释耒耜而执笔砚者,十室而九,比之西刘,又以远过。
主考官们也非常高兴 欧阳修特别突出:“某启。承惠答苏轼书,甚 佳,今却纳上。农具诗不曾见,恐是忘却,将来今 再令去取。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 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罚金未下, 何害,不必居家俟命。因出频见过,某居常在家, 吾徒为天下所慕,如轼所言是也。奈何动辄逾月不 相见。轼所言乐,乃某所得深者尔,不意后生达斯 理也。”(《文忠集》卷一百四十九《与梅圣俞 (嘉祐二年)》)
二是不直接回答,但暗示自己是想当然。 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欧阳作省试知举, 得东坡之文,惊喜,欲取为第一人,又疑其门人曾 子固之文,恐招物议,抑为第二。坡来谢,欧阳问 坡所作《刑赏忠厚之至论》,有‘皋陶曰杀之三, 尧曰宥之三’,曰:‘此见何书?’坡曰:‘事在 《三国志· 孔融传注》。’欧退而阅之,无有,他日 再问坡,坡曰:‘曹操灭袁绍,以袁熙妻赐其子丕。 孔融曰:昔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见何 经,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尧、皋陶 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欧退而大惊曰:‘此人可 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东坡先生省 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云‘皋陶为士,将杀人,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圣俞为小试官, 得之以示欧阳公。公曰:‘此出何书?’圣俞曰: ‘何须出处?’公以为皆偶忘之,然亦大称叹。初 欲以为魁,终以此不果。及揭榜,见东坡姓名,始 谓圣俞曰:‘此郎必有所据,更恨吾辈不能记耳。’ 及谒谢,首问之,东坡亦对曰:‘何须出处?’乃 与圣俞语合。公赏其豪迈,太息不已。”
考试风波: 这次考试对当时流行的“太学体”进行了毫不 留情的打击,去取非常严格,引起了一批考生的不 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5载: 嘉祐二年春正月癸未,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 举。先是,进士益相习于奇僻,钩章棘句,寖失浑 淳。修深疾之,遂痛加裁抑,仍严禁挟书者。及试 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嚣薄之士候修晨朝,群 聚诋斥之,至街司逻吏不能止,或为《祭欧阳修文》 投其家,卒不能求其主名置于法。然文体自是亦少 变。
苏轼与王安石变法
——从苏轼的科举历程说起
一、苏轼的科举之路 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种,苏轼都参加了,并成 功;常科有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苏轼也悉数 过关。而且,苏轼参加的这一常科考试,很有特点: 一是欧阳修主持,是北宋科举变革、古文运动转折 的关键;二是主考官和被录取者都有一批文化巨人, 在宋代文化和政治史上影响极大;三是这一次的殿 试没有黜落,之后基本也不黜落了,具有典型性、 转折性。
他们6人锁院50天,在一起经常唱和。后 编成《礼部唱和诗集》三卷(欧阳修有序) 这次唱和具有独特性。欧阳修《归田录》 卷二详记此事,在最后写道:“前此为南省 试官者,多窘束条制,不少放怀。余六人者, 欢然相得,群居终日,长篇险韵,众制交作, 笔吏疲于写录,僮隶奔走往来,间以滑稽嘲 谑,形于讽刺,更相酬酢,往往烘堂绝倒, 自谓一时盛事,前此未之有也。”
Baidu Nhomakorabea
考试 在二月。按规矩,“试诗、赋、论一首,策五 道” 。苏轼的诗是《丰年有高廪》(题目出自《诗 经· 大雅· 丰年》),赋不见,论就是《刑赏忠厚之 至论》,策五道俱存,见《文集》卷七。 其中当时最看重的是论策(苏轼后来在哲宗时 期曾《拟进士对御试试策》:国家最初重诗赋, “自嘉祐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而 诗赋几至于熄”)。苏轼就以《刑赏忠厚之至论》 打动了考官,在当时引起巨大震动。
杨万里研究后指出:苏轼所写并不完全 是杜撰,也是化用经典,他说:“《礼记》 云:‘狱成,有司吿于王。王曰宥之,有司 曰在辟。王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王三 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坡虽用孔融 意,然亦用《礼记》故事,其称王谓王王皆 然,安知此典故不出于尧。”
发榜与复试 参加这次省试的举人共有6500人,录取 373人,史称当时“合格奏名进士李寔以下三 百七十三人”,苏轼是第二名。 苏轼参加完省试后,又参加了复试,以 《春秋》对义居第一,《春秋》对义共有十 篇,至今仍存,载《文集》卷六,即《三传 义》十篇。
且蜀之郡数十,轼不敢远引其它,盖通义蜀之小州,而眉山 又其一县,去岁举于礼部者凡四五十人,而执事与梅公亲执 权衡而较之,得者十有三人焉。则其它可知矣。夫君子之用 心于天下,固无所私爱,而于其父母之邦,苟有得之者,其 与之喜乐,岂如行道之人漠然而已哉?执事与梅公之于蜀人, 其始风动诱掖,使闻先王之道,其终度量裁置,使观天子之 光,与相如、王褒又甚远矣。轼也在十三人之中,谨因阍吏 进拜于庭,以谢万一,又以贺执事之乡人得者之多也。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 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 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 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 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 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 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 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 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 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 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 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 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谨论。
《谢欧阳内翰书》: 轼窃以天下之事,难于改为。自昔五代之余, 文教衰落,风俗靡靡,日以涂地。圣上慨然太息, 思有以澄其源,疏其流,明诏天下,晓谕厥旨。于 是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 采绣之文,将以追两汉之余,而渐复三代之故。士 大夫不深明天子之心,用意过当,求深者或至于迂, 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余风未殄,新弊复作,大者 镂之金石,以传久逺;小者转相摹写,号称古文。 纷纷肆行,莫之或禁。盖唐之古文,自韩愈始,其 后学韩而不至者,为皇甫湜,学皇甫湜而不至者, 为孙樵,自樵以降,无足观矣。伏惟内翰执事,天 之所付以收拾先王之遗文,天下之所待以觉悟学者。 恭承王命,亲执文柄,意其必得天下之奇士以塞明 诏。
(一)参加常科考试
第一关:发解试——开封府试
准备与入京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初,苏轼父子三人到 雅州,拜访州守雷简夫,雷盛称苏洵有王佐才,并 写了三封推荐信,分别是益州知州张方平、朝廷文 坛领袖欧阳修、重臣韩琦。 不久离家赶考,先到成都,拜见张方平,张方 平“待以国士”,并向欧阳修推荐,“作书办装, 使人送京师”。 约在闰三月,从成都出发北上,从陕西进入河 南,五六月间到达京师。苏洵上书欧阳修,并上有 关文章。修大称赏,向朝廷推荐。很快引起反响, “声名一日大振”。
轼也远方之鄙人,家居碌碌,无所称道,及来 京师,久不知名,将治行西归,不意执事擢在第二。 惟其素所蓄积,无以慰士大夫之心,是以群嘲而聚 骂者,动满千百,亦惟恃有执事之知,与众君子之 议论,故恬然不以动其心。犹幸御试不为有司之所 排,使得搢笏跪起,谢恩于门下。闻之古人,士无 贤愚,惟其所遇,盖乐毅去燕,不复一战,而范蠡 去越,亦终不能有所为。轼愿长在下风,与宾客之 末,使其区区之心,长有所发。夫岂惟轼之幸,亦 执事将有取一二焉。不宣。
第三关:殿试(廷试、御试)
同年三月初五日,内出《民监赋》、 《鸾刀诗》、《重申巽命论》题。苏轼的诗、 赋已佚,唯论保存至今,见《文集》卷二。 发榜 三月十一日发榜,状元是福建的章衡,苏 轼第六名,苏辙第十五名。共录取388名进士。
参加“琼林苑宴” 科举四宴:由于科举制度自唐代以来,分设文 武两科,故四宴中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鹰扬 宴、会武宴为武科宴。 “琼林宴”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 宋太祖规定,在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 并赐宴庆贺。由于赐宴都是在著名的琼林苑举行, “琼林苑”是设在宋京汴京(今开封)城西的皇家花 园。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 以后不在琼林苑,改 称“闻喜宴”。元、明、清三代,又称“恩荣宴”。 虽名称不同,其仪式内容大致不变,一般仍称“琼 林宴”。
苏轼此论中尧和皋陶那段三杀三宥的故事,当 时看卷子的人都不知道出处,连欧阳修也不知道。 此事坊间说法较多,苏轼的回答也有几个版本: 一是“想当然”、“何须出处”。 南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苏子瞻自在 场屋,笔力豪骋,不能屈折于作赋。省试时,欧阳 文忠公锐意欲革文弊,初未之识。梅圣俞作考官, 得其《刑赏忠厚之至论》,以为似孟子,然中引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事不见所据。亟 以示文忠,大喜。往取其赋,则已为他考官所落矣, 即擢第二。及放榜,圣俞终以前所引为疑,遂以问 之。子瞻徐曰:‘想当然耳,何必须要有出处?’ 圣俞大骇,然人已无不服其雄俊。”
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文天祥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感谢主考官
苏轼所写的感谢信包括:《谢欧阳内翰 书》、《谢梅龙图(挚)书》、《谢范舍人 (镇)书》,《谢王内翰(珪)启》、《谢 韩舍人(绛)启》、《谢秋赋试官启》, 《上韩太尉(琦)书》、《上梅直讲(尧臣) 书》。
叶梦得《石林诗话》:“至和、嘉祐间,场 屋举子为文尚奇涩,读或不能成句。欧阳文忠公力 欲革其弊,既知贡举,凡文涉雕刻者皆黜之。时范 景仁、王禹玉、梅公仪等同事,而梅圣俞为参详官。 未引试前,唱酬诗极多,文忠‘无哗战士衔枚勇, 下笔春蚕食叶声’,最为警策。圣俞有‘万蚁战时 春日暖,五星明处夜堂深’,亦为诸公所称。及放 榜,平时有声如刘辉辈,皆不预选,士论颇汹汹。 未几,诗传,遂哄哄然,以为主司耽于唱酬,不暇 详考校,且以言‘五星’自比,而待我曹为 ‘蚕’‘蚁’,因造为丑语。自是礼闱不复敢作诗, 终元丰末几三十年。元祐初虽稍稍为之,要不如前 日之盛。”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论曰: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 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 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 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 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 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 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 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 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 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 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