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在国际单位制中,ε的单位为法拉每米(F·m–1)。
3.电介质的击穿
如果外电场足够大,电介质分子就会摆脱分子的束缚成为 自由电子,电介质的绝缘性被破坏而成为导体,这个过程称为 电介质的击穿,这个外电场的场强称为击穿场强。下表所示为 几种电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击穿场强。
1.3 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1.2 电介质的极化
电介质的极化是指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产生极化电 荷的现象。其中,极化电荷又称束缚电荷,是指在外电场中, 均匀介质内部各处仍成电中性,但在介质表面出现的不能离开 电介质到其他带电体,也不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移动的电荷。
1.电介质极化的机理
由于组成电介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在外电场中极化 的微观机理也有所不同。对于无极分子,在外电场E0的作用 下,正、负电荷的中心被电场力拉开,使得正、负电荷中心 产生相对位移(这种极化称为位移极化),形成电偶极子。
由于受到外电场E0的作用,这些电偶极子的电偶极矩P 的方向将转向与外电场E0的方向一致。这样,在垂直E0方向 的介质两端表面就会出现正负电荷,如下图所示。
无外点场时,无极分子 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 中心分离,形成电偶极子
电介质在垂直于外电场的 两端表面出现极化电荷
对于有极分子,无外电场时,虽然每个分子都有一定的电 偶极矩,但由于分子作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以各电偶极子的电 偶极矩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对外不呈现出电性,如左图所示 但有外电场E0时,每个分子都受到一个力偶矩的作用。在此力 偶矩的作用下,有极分子的电偶极矩方向将转向与外电场基本 一致的方向,这种极化称为转向极化,其结果是电介质的两端 出现等量异号的电荷,如中图和右图所示。
物理学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十三章(2)电介质
斜圆柱体元内的电偶极矩为
pi
P dl dS cosθ
i
介质的极化使两底面产生极
化电荷 dS
因此斜柱体元又可看成一个
电偶极子
pi
σ dSdl
i
所以
pi
dl dS
c osθ P
i
P dl dS cosθ σ dSdl
五、闭合曲面内的极化电荷
在已极化的介质内任意作一闭合面S(如图所示)
S 将把位于 S 附近的电介质分子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 S 内,一部分在 S 外。 电偶极矩穿过S 的分子对S内的极化电荷有贡献。
S
q0
q' q0
设在介质内闭合曲面
S附近极化强度矢量
如图示。
S
取一宏观上足够小
、微观上足够大的 斜圆柱体元。
r R sin θ x R cos θ
知该带电圆环在球心的场强为
-+
-R +
- -P
- -
θ++
o R+s+in
z
- +R d
en
P
dEz
σ(2πR sin θRdθ) 4πε0
R cosθ [(R cosθ)2 (R sin θ)2 ]3/2
知该带电圆环在球心的场强为
pi
0
有极分子在外场中同样有位i 移极化,但是取向极化
效应要比位移极化效应更强。
有极分子的极化
电介质的极化: ①位移极化 位移极化
主要是电子发生位移
E0
无极分子只有位移极化,感生电矩的方向沿外场方向。 ②取向极化
大学物理 电介质
χ = εr − 1 电极化率
令 ε r = (1 + χ e ) 为相对介电常量(相对电容率)
ε = ε 0ε r ~电介质的电容率
5
四、极化电荷与自由电荷的关系
E
=
E0
−
E'=
E0 εr
E'=
εr − 1 εr
E0
d
σ'=
εr − εr
1
σ
0
Q' =
εr − εr
即 D⇒ E ⇒ P ⇒σ′ ⇒q′
9
物理意义
E
单位试验电荷 的受力
单位体积内的 P 电偶极矩的矢
量和 无物理意义, D 只有一个数学 上的定义 D = ε0E + P
= ε 0ε r E
特点
真空中关于电场的讨论都 适用于电介质:高斯定律、 电势的定义、环路定理等
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中
P = ε0χe E ,表面束缚电荷 σ ′ = P ⋅ n ,电介质中P ≠ 0
D = (1+ χ )ε0E
ε r = (1 + χ )
ε = ε rε 0
相对电容率或相对介电常量
电容率或介电常量
D=ε0ε r E = εE
•注意: D 是辅助矢量,描写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仍为 E ,V
对于真空 χ e = 0 ε r = 1 ε = ε 0 则 D = ε 0 E
3、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的应用
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两个表面上,将产生极化电荷。
4.极化电荷
在外电场中,均匀介质内部各处仍呈电中性,但在介质表 面要出现电荷,这种电荷不能离开电介质到其它带电体,也不 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移动。我们称它为束缚电荷或极化电荷。 它不象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能用传导方法将其引走。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C 与 d S 0 有关
S
C ; d C
插入介质
0S q C u A uB d
C
0 r S
d
C
(2)球形电容器 已知
设+q、-q 场强分布: E 电势差:
RB
RA RB
q
r q
B A
RA
q 4 0 r 2
q q
RB
1 1 u A uB dr ( ) 2 4 0 RA RB R A 4 0 r
f
pe
pe
3;
+ E + 外 + + + +
在外电场中有极分子的固有电 矩要受到一个力矩作用,电矩方 向趋于外电场方向。但由于热运 动的存在,不会完全一致。
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
+ E + 外 + + + +
+
两端面出现极化电荷层
电介质被极化的宏观效果
①外电场越强,极化电荷越多; ②电介质不均匀,则不仅在电介质表面会出现极 化电荷,在电介质内部也会出现极化电荷; ③对均匀电介质,在其内部任一小区域内,正负 电荷数量仍然相等,因而仍然表现出电中性。
二、电极化强度和极化电荷
单位体积内分子电偶极矩的矢量和 P
1、电极化强度(矢量)
pi
V
物理意义:描述了电介质极化强弱,反映了电介质 内分子电偶极矩排列的有序或无序程度。
在各向同性的电介质中,P 0 E
称为电介质的电极化率,它取决于电介质的性质。
2、极化电荷和自由电荷 极化电荷
E E0
++++++ r + ------- C
静电场中电介质(共10张PPT)
自由电荷Q0和介质均呈球对称分
O--
-q
= 讨论: (1) 平板电容器(±Q)中充有均匀介质( r ),求 D与 的关系;
(1)电介质内正负电荷处于束缚状态, 在外电场作用下,束缚电荷只作微观的相对位移
H 自由电荷Q0和介质均呈球对+称分
布, 故 也为球对称分布
+
H+
+q
H O 布, 故 也为球对称分布
2、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
有极分子在外场中发生偏转而 产生的极化称为取向极化。
F
- + Eo
+
F
- p Eo
第六页,共10页。
三、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小结: (1)电介质极化现象∶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表面 产生极化(束缚)电荷的现象。 (2)不论是有极分子还是无极分子的极化,微观 机理虽然不相同,但在宏观上表现相同。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表面产生电荷的2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3)电介质内的电场强度。
(2)、无极分子: + + + + +
-----------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在无外场时重
及
与各种因素均有关
合。不存在固有分子电偶极矩。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
静电场中电介质
第一页,共10页。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B
+ + + + +
在平板电容器之间插 入一块介质板
E0
-- ---
实验发现: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SD dS Q0
选半径为r,长度为L的高斯圆柱 面
r
R2 R1
SD dS l
D2 π rl l D
2πr
E D
ε0εr 2 π ε0εrr
(R1 r R2 )
P
0 E
( r
1) 0 E
r 1 2 πrr
r
R2 R1
(2) E
2π
0
r
r
E1 2 π 0 r R1 (r R1)
q0 有关.
s内
特例: 真空——特别介质
特例: 真空——特别介质
q' 0 , P 0 , D 0E P 0E
回到:
1
E
s
dS
0
(
q0
S内 )
3. 如何求解介质中电场?
本课程只要 求特殊情况
各向同性电介质 q0 ,q' 分布具有某些对称性
(1)各向同性电介质:
P
0E
为常数
D 0E P 0E 0E 0(1 )E
模型 “电子气”
与电场的 相互作用
静电感应
电偶极子
无极分子电介质: 位移极化 有极分子电介质: 转向极化
宏观 效果
静电平衡
导体内 E 导体表面
0, 0 E表面
内部:分子偶极矩矢量
和不为零
pi 0
i
感应电荷 0E 出现束缚电荷(极化电荷)
4.极化现象的描述
1) 从分子偶极矩角度
单位体积内分子偶极矩矢量和——极化强度.
R2的薄导体圆筒组成,其间充
以相对电容率为r的电介质. 设
直导体和圆筒单位长度上的电
荷分别为+和- . 求(1)电介 质中的电场强度、电位移矢量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一、判断题1、当同一电容器内部充满同一种均匀电介质后,介质电容器的电容为真空电容器的倍。
×2、对有极分子组成的介质,它的介电常数将随温度而改变。
√3、在均匀介质中一定没有体分布的极化电荷。
(内有自由电荷时,有体分布)×4、均匀介质的极化与均匀极化的介质是等效的。
×5、在无限大电介质中一定有自由电荷存在。
√6、如果一平行板电容器始终连在电源两端,则充满均匀电介质后的介质中的场强与真空中场强相等。
√7、在均匀电介质中,如果没有体分布的自由电荷,就一定没有体分布的极化电荷。
√8、在均匀电介质中,只有为恒矢量时,才没有体分布的极化电荷。
=恒矢量×9、电介质可以带上自由电荷,但导体不能带上极化电荷。
√10、电位移矢量仅决定于自由电荷。
×11、电位移线仅从正自由电荷发出,终止于负自由电荷。
√12、在无自由电荷的两种介质交界面上,线不连续。
(其中,为自由电荷产生的电场,为极化电荷产生的电场)√13、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当界面上无面分布的自由电荷时,电位移矢量的法向分量是连续的。
√14、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电场强度的法向分量是连续的。
×15、介质存在时的静电能等于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把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从无穷远搬到场中原有位置的过程中外力作的功。
×16、当均匀电介质充满电场存在的整个空间时,介质中的场强为自由电荷单独产生的场强的分之一。
√二、选择题1.一平行板真空电容器,充电到一定电压后与电源切断,把相对介质常数为的均匀电介质充满电容器。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介质中的场强为真空中场强的倍。
(B)介质中的场强为自由电荷单独产生的场强的倍。
(C)介质中的场强为原来场强的倍。
(D)介质中的场强等于真空中的场强。
D2.如果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保持不变,这个电容器在电介质存在时所储存的自由电荷与没有电介质(即真空)时所储存的电荷相比(A)增多(B)减少(C)相同(D)不能比较A3.在图中,A是电量的点电荷,B是一小块均匀的电介质,都是封闭曲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C)(D)D4.在均匀极化的电介质中,挖出一半径为r,高度为h的圆柱形空腔,圆柱的轴平行于极化强度垂直,当h»r时,则空腔中心的关系为:(A)(B)(C)(D)C5.在均匀极化的,挖出一半径为r,高度为h的圆柱形空腔,圆柱的轴平行于极化强度垂直,当h«r时,则空腔中心的关系为:(A)(B)(C)(D)B6.一个介质球其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a,在球心有一电量为的点电荷,对于R<r<R+a电场强度为:(A) (B) (C) (D)A7.一内半径为a,外半径为b的驻体半球壳,如图所示,被沿+Z轴方向均匀极化,设极化强度为,球心O处的场强是:(A)(B)(C)(D)D8.内外半径为的驻极体球壳被均匀极化,极化强度为的方向平行于球壳直径,壳内空腔中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是:(A) (B)(C) (D)B9.半径为R相对介电常数为的均匀电介质球的中心放置一点电荷q,则球内电势的分布规律是:(A)(B)(C)(D)C10.球形电容器由半径为的导体球和与它同心的导体球壳所构成,球壳的内半径为,其间一半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的均匀电介质,另一半为空气,如图所示,该电容器的电容为:(A)(B)(C)(D)D11.把一相对介电常数为的均匀电介质球壳套在一半径为a的金属球外,金属球带有电量q,设介质球壳的内半径为a,外半径为b,则系统的静电能为:(A)(B)(C)(D)B三、填空题1、如图,有一均匀极化的介质球,半径为R,极化强度为P,则极化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场强是()在球外Z轴上任一点产生的场强是()2、带电棒能吸引轻小物体的原因是()。
静电场electrostaticfield中的电介质dielectric
永电体. 电极化状态不受外电场影响的物体叫做永电 体.(驻极体) 永电体的特性用电荷面密度表征. 永电体主要应用于传感器领域.如麦克风.放射 性检测.静电空气过滤等。 * 压电体 . 压电现象. 电致伸缩现象. * 静电复印.
二.电介质(dielectric) 1.介质的极化(dieletric polarization):电介质处在
电场中,出现极化电荷(polarization charge)q’(束 缚电荷),产生附加电场的现象。 2.极化机制 位移极化: - + 取向极化:见图:
E
_ +
- + -+
1 1 E E0 E0 1 xe r
r 相对介电常数,取决于介质。
由上可知: 有介质存在时,介质内部的场强为E0的1/εr
倍。 4. 应用: 高频加热—外电场使介质极化需损耗能量,此能量 变为热能,使介质温度升高。微波炉、红外疗伤即是如 此。 铁电体(ferroelectrics). 有些电介质在撤去外电场后,仍可留有部分剩余的 极化。这种性质称为铁电性。具有铁电性的电介质叫铁 电体.铁电体的极化强度与场强的曲线称为“电滞回 线”. 铁电体可制成非线形电容器,应用于振荡电路及介 质放大器和倍频器中. 铁电体能在强光下产生非线性效应,应用于激光和
-+ - + -+ -+ -+ -+ -+
- + - +
- +
- + - + - +
3.介质中的场强
有介质时空间场的分布:
E = E0 + E’→极化电荷q’产生 在介质中: E’与E0 、E的方向相反。 E’的大小: E0 ↑→ E↑→E’↑ 可以证明:E’ = -xeE xe→介质的极化率 ∴E = E0 -xeE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特性
(1) 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无极分子原本重合的 正负电荷“重心”错开了, 正负电荷“重心”错开了,形成了一个电 偶极子, 偶极子,分子电偶极矩的方向沿外电场方 向。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电偶极矩 称为感生电矩。 称为感生电矩。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出现极化电荷的 现象,就是电介质的极化。 现象,就是电介质的极化。 在外场作用下,主要是电子位移, 在外场作用下,主要是电子位移,因而无 极分子的极化机制通常称为电子位移极化。 极分子的极化机制通常称为电子位移极化。
电介质体内一般没有自由电荷, 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特点:具有极化能力和其中能够长期存在
电场的性质是电介质的基本属性
电介质的四大基本常数
介电常数:综合反映介质内部电极化行为的一个 介电常数 综合反映介质内部电极化行为的一个 主要的宏观物理量;以电极化的方式传递、 主要的宏观物理量;以电极化的方式传递、存 贮或记录电的作用与影响 电导是指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存在泄露电流 电导是指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存在泄露电流 介电损耗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存在电能的损耗 介电损耗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存在电能的损耗 击穿是指在强电场下可能导致电介质的破坏 击穿是指在强电场下可能导致电介质的破坏
1.无电场时 1.无电场时 有极分子 无极分子
分子热运动,各分子电偶极矩的取向杂乱无章, 分子热运动,各分子电偶极矩的取向杂乱无章, 整个电介质宏观上对外呈电中性 整个电介质宏观上对外呈电中性 2. 有电场时 有极分子介质-----取向极化 (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有极分子介质 取向极化 orientation 无极分子介质-----位移极化(displacement polarization) 位移极化(displacement 无极分子介质 位移极化 边缘出现电荷 电荷分布 电介质的极化共同效果 电介质的极化共同效果 -----边缘出现电荷分布 极化 极化电荷( Polarization charges) 束缚电荷( bound charges)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选择题解答与分析
13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3.1静电平衡1. 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A) 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B) 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 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 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等于零. 答案:(D) 参考解答:静电平衡时的导体电荷、场强和电势分布的特点: (1) 电荷仅分布在导体的表面,体内静电荷为零.(2) 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方向与导体表面垂直,大小与导体表面面电荷密度成正比;(3) 导体为等势体,表面为等势面.答案(D)正确,而(A)(B)(C)均需考虑电势是一个相对量,在场电荷的电量以及分布确定的同时,还必须选定一个电势零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场中各点电势才能确定。
给出参考解答,进入下一题:2. 设一带电导体表面上某点附近电荷面密度为σ,则紧靠该表面外侧的场强为0/εσ=E . 若将另一带电体移近,(1) 该处场强改变,公式0/εσ=E 仍能用。
(2) 该处场强改变,公式0/εσ=E 不能用。
上述两种表述中正确的是(A) (1) . (B) (2).答案:(A) 参考解答: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其表面上各处的面电荷密度与相应表面外侧紧邻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成正比,即0εσ=E . 将另一带电体移近带电导体,紧表面外侧的场强会发生改变,电荷面密度为σ也会改变,但公式0εσ=E 仍能用。
给出参考解答,进入下一题:3.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面电荷密度为σ)两侧场强为)2/(0εσ=E ,而在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表面(该处表面面电荷密度为σ)附近场强为0/εσ=E ,为什么前者比后者小一半?参考解答:关键是题目中两个式中的σ不是一回事。
下面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导体表面的面电荷密度改为σ′,其附近的场强则写为./0εσ'=E对于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面电荷密度为σ),两侧场强为)2/(0εσ=E .这里的 σ 是指带电平面单位面积上所带的电荷。
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 E ds ( q0 q)
s
0
s内
s内
q P ds
s内 s
1 1 E dS q0 q q0 P dS 0 0 S S
0 E P dS q0
四、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应用
令D 0 E P
S
引入辅助物理量:电位移矢量(electric displacement)
D 0E P
介质存在时高斯定理:
D ds q0
s s内
电位移矢量对任意闭合曲面的通量等于该曲面内所有自由 电荷的代数和。 二、电位移矢量D 1、定义:
(S )
_
E0
内
ds
l
P dS q
( S内)
V
S
外
V 内的极化电荷总量 q P ds s P d s 该点的极化电荷体密度 ' s V
'
P ds / V
' s
* 此式为各点极化电荷体密度和该点极化强度的关系。
q' , ' , ' 分别表示极化电荷、体密度、面密度 • q0 , 0 , 0 分别表示自由电荷、体密度、面密度
•
二、极化电荷体密度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1、以位移极化为例 极化分子电矩
p分子
ql
S
E0
ds
单位体积有 n 个分子 极化强度矢量
l
0
P np分子 nql
D E
大学物理13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不是都平行于E
;
有极分子也有位移极化,不过在静电场中主要是取向极化,
但在高频场中,位移极化反倒是主要的了。
34
均匀电介质在静电 场中
E0
–
–
E'
+– +–
E0
+ E' +
– 取向极化
+
P分
–
?
位移极化
+
电介质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产生一附加电场或电
介质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
B
上的电荷消失。两球的电势分别为
A
UA
q
4 0
1 R0
1 R1
q R0
U B U R1 U R2 0
R2 R1 q
两球电势差仍为:
UA
UB
q
4 0
1 R0
1 R1
由结果可以看出,不管外球壳接地与否,两球的电势 差恒保持不变。当q为正值时,小球的电势高于球壳;当q 为负值时,小球的电势低于球壳。
3
§1 导体的静电平衡
一. 导体的静电平衡
1. 静电感应现象:
电场一般利用带电导体形成。
有导体存在时电场的性质?
在静电场力作用下,导体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
作宏观定向运动,使电荷产生重新分布的现象。
Ε 0
-
Ε 0
- + -+
E内 0
-
-+
2. 静电平衡状态:
导体内部和表面无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 —称电场和导体之间达到静电平衡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electric displacement
def D 0E P
( 0 E P) dS q0
S S
D dS e dV
S V
def D 0E P
自由电荷
物理意义
通过任一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 该曲面内所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D (1 e ) 0 E
退极化场
r (1 e )
r 称为相对电容率
或相对介电常量。
D r 0 E E
r 0
或介电常量dielectric constant。
0 称为电容率permittivity
关于高斯定理,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高斯面内不包围自由电荷,则面上各点电位移矢量为零. (B) 高斯面上电位移矢量处处为零,则面内必不存在自由电荷. (C) 高斯面电位移矢量的通量仅与面内自由电荷有关.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
例二: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极板 上面电荷密度 0 1.77106 C / m , 将两板与电源断电以后,再插入 r 8的电介质后计算空隙中和 电介质中的 E、D、P 因断电后插入介质,所以极板 上电荷面密度不变。
+ 0
– 0
电位移线垂直与极板, 根据高斯定律
高斯面 +0
从电场这一角度看,特别地把绝缘体叫做电介质。 从电学性质看电介质的分子可分为两类: 无极分子、有极分子。 从它们在电场中的行为看:有位移极化和取向极化。 下面将逐一讨论。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本章只限于讨论各向 同性的均匀的电介质。 +Q –Q +Q –Q
大学物理:第 13 章 电介质
若点电荷 q0 处于q 的电场中,
静电能为:
把q0从P点移到无限远时 静电场力作的功,就是 “系统”的静电势能。 或:把q0从无限远移动到P点的过 程中,外力反抗静电力作的功。
* 对于点电荷体系(或连续带电体),系统的能 量可以有类似的定义: 把点电荷体系无限分离到彼此间相距无限远的 过程中静电场力作的功,叫作该系统时的静电势 能。 对连续带电体,可以把带电体看成是由无限多 电荷元组成的点电荷体系。这样,连续带电体的 静电能量的定义同上。
一、电介质的分类
1. 有极分子: 无外场时,分子等效正、负电荷中心 不重合分子固有电偶极矩。
O-H+
-q H+
+
H 2O
=
+q
2. 无极分子: 无外场时,分子等效正、负电荷中心 重合无分子பைடு நூலகம்有电偶极矩。
-
+
+
-
=
±
-
O2
二、电介质的极化
1. 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 O2
-
- +
-
- -
+
-
-
- + + - + -+ p
四、电容器储存的静电能量(带电 Q)
+q
A
B
-q
dq +
uAB
+
电容器的静电能:
1Q 1 1 2 QU CU 2 C 2 2
2
五、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设带电系统静电作用能量是以电场能量 的形式储存在电场中的。 以平板电容器为例:
其中:
电容器体积:V = Sd
电场的能量密度: 单位体积电场所具有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P
E
+ ds
-
l
dq qndV qnlds cos
由于ql p,而 np P 如果ds碰巧是电介质的面临真 空的表面,而 n是其外法线方向
的单位矢量,则得:
dq P cos ds dq P cos ds
面束缚电荷密度:
P cos P nΒιβλιοθήκη §5-2电介质的极化
一、电介质的微观机制 两大类电介质分子结构:
(1)、极性分子: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在无外场时 不重合,分子存在固有电偶极矩。
O-H+
+ H2O
H+
=
-q +q
p分子 ql
约 1030 C m
(2)、非极性分子: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在无外场时 重合。不存在固有分子电偶极矩。
Q E r o r o S
U AB A B
电容:
d 0
A d
B
Qd E dl Ed
r o S
CS C 1 d
r o S Q C U AB d
2、圆柱形电容器(由两个同轴的金属圆筒组成)
假设它带上电量Q(即内筒的外表面 和外筒的内表面分别带上+Q和-Q的电量)
0 E0 0
U 0 E0d 300V
S D1 dS D1S q0i 1S D1 1 E1
D1 1
0 r
0 r
左半边:
D1 1
右半边: D2 2
由左、右半边电势差相等,有:
1 E1 0 r 0 r D2 2 E2 0 0
设极板间距为d时, RB = RA +d 当d<< RA时
RB RA d d d ln ln ln 1 RA RA RA RA
2 r o L 2 r o LRA r o S C d RA d d
p分子 0
-
+ + +
-
+ + +
- + - p+ - +-
+ + +
E0
p分子 0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称为电介 质的极化。 由于极化,在介质表面产生的电荷称为极化(束缚)电荷。 束缚电荷: 不象导体中的自由电荷那样能用传导的方法引走。
2、极性分子的转向极化
o
P dS
S
1 1 E dS q0i
S
q0i S o E P dS 定义电位移矢量: D o E P
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在任何静电场中,通过任意 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于该曲面所包围的自由 电荷的代数和。
一种储存电能的元件。由电介质隔开的两块 任意形状导体的组合。两导体称为电容器的极板。
电容器电容: 极板电量Q与极板间电势差U之比值。
Q C U
电容器的符号:
三、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1、平行板电容器
假设它带上电量Q(即两板上相对 的两个表面分别带上+Q和-Q的电荷)
+ + E + - -Q +Q + r + -S
P cos ds P ds dqout dqout P ds qout s s qout P ds qint
s
n
ds
qint
P
s
封闭面内的体束缚电荷等于通过该封 闭面的电极化强度通量的负值。
P 0 ( r 1)E
εr 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e r 1 为介质的电极化率
电极化强度矢量 P 是描写介质极化状态的物理量,而极化的
宏观效果是出现极化电荷,所以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之间必 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四、电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的关系:
以非极性分子电介质为例:设 在均匀电介质内部任取一小面元, 在其后侧取一斜圆柱体。体积为 dV。 dV lds cos 由于电极化而越过ds面的总电荷 :
1 q0i 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SE dS
o
1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E dS q q 0 i i S o qout P ds qint
s
1 1 E dS q0i
S
o
D1
E1 E2 得: 2 1 (1) r 由电量守恒: S S 1 2 0S 即 1 2 2 0 2 2 解得: 2 r 0 1 1 r 2 0 2 1 r
( 2)
2 r 0 1 1 r 2 0 2 1 r
P135 例5-1
解: (1) 求场强分布 电场分布具有球对称性,取半径为r的同心球面 为高斯面,由D的高斯定律得
2 D d S D 4 r q0i q
S
E
D
0 r
q
q 得:D 2 4r
40 r r
2
2
场强减弱为真空时的1/r
(2)求束缚电荷总量q’
P o ( r 1) E
D E 0 r E
令 o r
称为:介电常数
或
E
D
0 r
注: D E P 是定义式,普遍成立。 o D E 只适用于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
真空中: D o E
2 0 2 E1 E2 E0 0 (1 r ) 1 r 2 2 U Ed E0d U 0 100(V ) 1 r 1 r
(3)求束缚电荷面密度:
回代得:
2( r 1) P 0 1 0 ( r 1) E1 1 r
0
电介质内任一点的场强为:
P 0 ( r 1) E 产生的均匀电场为: E ( r 1) E 0
E E0 E
E E0 / r 0 / 0 r
E E0 / r
推广:当整个电场充满各向同性的均匀电介质,或电 介质表面是等势面时,上式成立。 二、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2( r 1) 1 P1 0 1 r
作业:P150页 2;3;4 选做:5
§5-4
电容器和它的电容
Q
R
一、孤立导体的电容
例:真空中一孤立导体球,带电量为Q。
若取无穷远为零电势点,则导体球的电势:
Q 4o R
Q 40 R
C Q
Q C
4o R
无外场时 p分子 0
p分子 0
+ F
-
+
p分子 0
Eo
F
-
p
Eo
极性分子在外场中发生偏 转而产生的极化称为转向极化。 外场越强,排列越整齐。
极化的结果: 对各向同性均匀的电介质(1)内部无净 电荷;(2)表面产生束缚电荷,外电场越强,束缚电 荷越多。
E 为束缚电荷产生的场强,方向和外场 E0 相反, 所以介质内场强减弱。 三、电极化强度矢量
面束缚电荷密度:
P cos Pn P n
均匀电介质极化时,电介质表面上某点处的极化 (束缚)电荷面密度等于极化强度在该点表面处的法 向分量。 例:一均匀极化的电介质球,已 知极化强度为P(见图),求表 面上束缚电荷的分布。 解:
P cos
电介质内部体束缚电荷与电极化强度的关系 :
介电强度或击穿场强:一种电介质材料
所能承受的不被击穿的最大电场强度。见p133
§5-3
D的高斯定理
一、电介质中的场强
电介质内部的场强是外加电场和束缚电荷产生 的电场的叠加。 设一充满均匀电介质的平行金属板,自由电荷 面密度为 0,产生的均匀电场为: E 0
0
电介质表面形成的束缚电荷面密度为:
40 r 40 r 2 由场强叠加原理:E E0 E 1 q q q ( 1)q q 得: 2 2 2 r 40 r r 40 r 40 r
E
q
E0
q
P136 例5-2 解: (1)未充介质之前, 电荷面密度为 0
(2)一半充电介质后,设左、右半边的面电荷密度 分别为 1和 2 , 电场强度分别为 E1和E2 ,电位移分别 为 D1和D2 左半边:作如图的高斯面,由D的高斯定律得:
§5-1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1、电介质:
电阻率很大,导电能力很差的物质。即绝缘体。
电介质的特点: 分子中的正负电荷束缚的很紧,介质 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2、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若把介质放入电场中,会使电场削弱。 实验:
U U0 / r
E E0 / r
d 一般:U ab E dl El a dl 均匀电场:Uab E l El cos Ed
介质内的场强为:E Eo E
电极化强度矢量 P 是反映介质极化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
p分子 P V
单位体积内分子电矩的矢量和
单位:(C·m-2 )
实验表明: 对于各向同性的均匀电介质,其中任 一点的电极化强度矢量与该点的总场强成正比。
P 0 e E
o
o
P dS
S
D dS q0i
S
D dS q0i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