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安徽理工精品课程环境科学概论
环保概论第二专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共105页文档
![环保概论第二专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共105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51afcbeb84ae45c3b358cdb.png)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环保概论第二专题 持续发展战略与 生物多样性保护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2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
![2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31387a964bcf84b9d57bda.png)
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 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指生态系统中,某中元素或
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 大的现象
第四节 水体污染与自净
二 水体自净 受污染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 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逐步恢复到污 染前的水平 什么时间开始?
一 水体污染
2. 水体污染机制
物理作用:改变物理性状、空间位置 化学、物理化学作用:成分间及发生化学性质、价态变化,
但未参与生物作用
生物作用:生物的生理生化作用及及食物链的传递作
用、转化作用和富集作用
生物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gtration,又称生物浓缩,生物或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 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 现象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二 水质 1. 天然水
悬浮物质:细菌、藻类、原生动物、泥沙、粘土 胶体物质:溶胶、高分子化合物、其他不溶性物质 盐类:Ca、Mg、Na、Fe、Mn
气体:O2、CO2、H2S、N2、其他
第三节 水质污染指标
水体富营养化
存在天然和人为两种类型 共性: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容易)
一 、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二 、废水处理方法
一 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 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及减少污染源排放工业废水
量 1)控制水环境质量标准
水质标准 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2)减少耗水量
1)控制水环境质量标准
水质标准:为了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51af0883b9d528ea81c779e9.png)
东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氧气的作用:
目前下层大气中氧气的浓度为21%,这是亿万年来生 物圈进化 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30亿年前,大气圈中氧浓度只有现在的千分之一,原 始的生命为了躲避紫外线致命的伤害,只能存在于水 下10m深处。 到距今6亿年时,氧浓度达到现水平的百分之一,出 现了臭氧的保护, 生命开始出现。氧浓度达到现水 平的十分之一,臭氧的浓度进一步增加,生命才能从 海洋登上陆地,这是生命史上的第二个关键浓度。
30亿年前出现原始细菌开始, 20亿年前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固氮生物, 约16亿年前形成了含氧气的大气圈。 7亿年前出现了多细胞生物。 5亿年前出现无脊椎动物。 2亿年前出现哺乳类动物。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壳的变化、气候的 变异和其他种种原因,有些物种消亡了,新的物种 产生了,形成了今天五彩缤纷的生物圈。
岩石圈看作地壳的同义
语,包括地球最外层的 岩石、风化壳。平均厚 度为33-35km。
东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六、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从海平 面以下10km到海平面以上9km的范围。生态系 统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 循环。历经30亿年的发展历程。
东南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大气中氧浓度下降,则不仅生活在高海拔的人会经受 高山反应之苦,而且氧化反应受到抑制,燃料燃烧产 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将积累在大气圈。 大气中氧浓度增高,譬如从现有的21%增高至25%, 则雷电就能把嫩枝和草地点燃,造成连绵不断的火灾, 使全球植被遭到破坏。 目前还没有观测到大气氧浓度的这种戏剧性变化。然 而,作为大气微量组分的一些气体浓度已经发生实质 性变化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CO2和 O3等气体浓度的变化。
环境科学概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环境科学概论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d240e05482fb4daa58d4ba1.png)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的概念是相对的。 环境总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或者说是相对于 主体而言的客体。中心事物周围的(非中心)事 物就是环境。 环境科学中的中心事物是人(人类社会)。人类的 外部世界,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一般考虑与人 类的生存关系最密切的事物)。中心事物与非中 心事物、或者主体与客体构成一个系统。以人类 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就是环境。
二、环境的划分
按环境要素的属性一般包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要素):围绕人类的空间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 体。例如:太阳辐射、空气、水分、土壤、矿产、动植物、 微生物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要素的总和。这些都是人类 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的社会劳动 改造形成的,它凝聚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 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标志,又随着人类文明 的进程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社会环境也称为文化 —社 会环境。 ——人工构筑物、交通运输、通信、经济、文化、道德、 传统、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 • 长期不合理的资源利用 •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 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问题。 ——生存-发展-和谐
跨界环境问题磨擦上升
酸雨、沙尘暴—日本、韩国 黄海污染—韩国 跨界河流污染和水资源开发—俄罗斯、朝 鲜、东南亚
环境声学 环境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 环境生物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物理学 的交叉学科。 环境电磁学
环境基础科 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环境化学 环境Leabharlann 态学 环境医学环境分析化学 环境污染化学 污染控制化学 环境流行病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医学监测
《环境保护概论》课件
![《环境保护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af778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d.png)
垃圾焚烧
通过高温焚烧垃圾,将其中的有害物 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同时产生电能 或热能。
垃圾填埋
将无法处理或无法资源化的垃圾进行 安全填埋,需要注意防止对环境和地 下水资源的污染。
生态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
水体修复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对受到污 染或破坏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通过生态工程、生物技术等手段,对受到 污染或破坏的水体进行修复和净化。
通过风力发电,降低对环境的 破坏和污染。
核能利用
核能发电是一种高效、清洁的 能源,但需要注意核废料的处 理和安全问题。
地热能利用
利用地热能进行供暖、发电等 ,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污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 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
无害的物质。
生物膜法
利用生物膜的吸附作用 ,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
02
环境污染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
总结词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 物,导致大气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和环境造 成危害的现象。
详细描述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 消费等。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 氢化合物等,这些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气候变化和生态环 境造成严重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土壤中排放的污染物,导致土壤质量恶 化,对植物生长、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详细描述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弃物、农业化学品、城市垃圾等。污染物主要包 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这些污染物会对植物生长、生态系统和 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噪音污染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科学导论第2章课件
![环境科学导论第2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9f625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b.png)
(4)生物圈(Ecosphere):生物圈是地球表面全部有机体及与之发生作用的物理环境的总称。
2024年7月30日7时4分
(1)能量形式的转变 (2)能量的转移 (3)能量利用 (4)能量耗散
2024年7月30日7时4分
图2-5 生态系统能流模式图
L=太阳总辐射;PG=总初级生产固定能量;PN=净初级生产固定能量;R=呼吸耗 能量;C=摄入的能量;A=同化固定能量;P=次级生产能量;NU=为利用能量; FU=随粪尿流失能量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 用机理的科学。生态学定义反映出了该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即 生物是具有适应能力的,环境是复杂变化的统一系统。
2024年7月30日7时4分
环境科学导论
第2页
第2章 生态学基础
2.1.2生态学研究对象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 圈。生态学涉及的环境从无机环境,生物环境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 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1.空间结构 2.时间结构 3.营养结构 ➢ 食物链( Food chain) ➢ 食物网(Food web)
2024年7月30日7时4分
图2-4 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
环境科学导论
第12页
第2章 生态学基础
2.2.5生态系统基本功能
1.物质生产(Material production) ➢ 初级生产( Primary production)
环境科学导论
第14页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安徽理工精品课程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安徽理工精品课程环境科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cfa0806195f312b3069a5b2.png)
,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时,会使人体的某些
功能发生障碍,形成一系列病理变化;另一方面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环境中这类元素的含量
增加过多,也会作用于人体,引起程度不同的中
毒性病变。
精品医学ppt
14
五、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 的因素
(二)作用时间 很多环境污染物具有蓄积性,只有在体内蓄 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产生危害。因此,随着 作用时间的延长,毒物的蓄积量将加大。污染物 在体内的蓄积是受摄入量、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 即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减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和 作用时间三个因素影响的。
生中毒,或者感到厌烦.难以忍受,注意力不易
集中,容易疲劳和激动,工作效率降低,患病率
上升。
精品医学ppt
1
精品医学ppt
2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 用
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 生产性污染物 ➢ 生活性污染物 ➢ 放射性污染物
精品医学ppt
3
二、环境污染的特征
(一)影响范围大 环境指染涉及的地区广、人口多,而且接触 的污染对象,除从事工矿企业的健康的青壮年也 包括老、弱、病、幼.甚至胎儿。 (二)作用时间长 接触者长时间不断地暴露在被污染的环境中 ,每天可达24h。 (三)污染情况复杂
(二)致癌作用 致癌是体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能在动物和 人体中引起致感的物质称为致癌物。致癌物根据 性质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 如x—射线、放射性核家氧)和生物性致癌物( 如某些致癌病毒)。
精品医学ppt
20
第三节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 害
据一些研究资料分析,人类癌症由病毒等生 物因素引起的不超过5%;由放射线等物理因素 引起的也在5%以下;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90%。国际癌症研究中心(1ARC)对癌症文献进行 了系统的审查和评价,证明由流行病学调查确定 对人致癌的化学物质有26种.经实验室研究确定 致癌的化学物质有221种。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27ee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e.png)
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威胁人类食品安全,同时还会对地下 水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
生态破坏现状及危害分析
生态破坏现状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日益严重,包括森林砍伐、 草原退化、湿地消失等。
生态破坏危害
生态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 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会加剧自然灾害 的发生和全球气候变化。
04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 明建设路径探讨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解读
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坚持公平、持续、共同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追求公平 、持续和共同的发展。
技术手段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GIS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 进行环境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实验与模拟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揭示环境问题的内在机制和演 变规律。
02
地球环境系统与人类活动 影响
大气圈层结构与功能
大气圈层结构
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等。
大气圈层功能
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天体撞击、维持地球温度稳定、提供氧气等生命 必需气体、形成天气和气候等。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明确国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 公害的职责,为环境保护提供最高法 律依据。
环境保护基本法
《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 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制度和措施。
环境保护单行法规
针对特定环境问题制定的单行法规, 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 治法》等。
2024年度《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2024年度《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a2a68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d.png)
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会 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水电站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 响、风电场对鸟类迁徙的影响等。
能源利用效率问题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剧,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7
PART 04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 介绍
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居民生 活和健康。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人工构筑物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加剧,影响城市气候和居民生活。
2024/2/2
16
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问题认识
2024/2/2
化石能源开采利用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 气、废水和固废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环境科学概论》 PPT课件
REPORTING
2024/2/2
1
目录
• 环境科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自然环境系统组成要素及相互作用 • 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评价 •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介绍 •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探讨 • 全球变化背景下环境科学发展趋势预测
2024/2/2
2
PART 01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物种保护 计划、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利 用资源等。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定期监测 和评估,了解其动态变化,为保 护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2024/2/2
25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
退化生态系统成因分析
分析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0ca7ca7f121dd36a22d8202.png)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作者:葛涛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14期【摘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既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面向其它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课程内容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广泛。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实践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道德观;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Abstrac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but also for other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elective course,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na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al Science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objects. The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practice, expounds the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this course, enhanc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students of knowledge, so as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s.【Key words】Environmental Ethics;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 Teaching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1]。
第2章 生态学基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第2章 生态学基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ae3c715ef7ba0d4a733bd9.png)
某一区域 生态系统
生产者 (植物群落)
水稻 小麦(种群) 洋槐树
消费者 (动物群落)
分解者和转化 (微生物群落)
牛 马 虎
土壤线虫 细菌(种群) 真菌
生物群落
无生命物质
太阳辐射(能源) CO2、O2、H2O、无机盐 (生物代谢材料) 水、大气、土壤(媒介) 岩石、砂、泥土(基质)
2.2.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类型 1)按人工干预程度不同
2.2 生态系统
2.2.1 生态系统的涵义
20世纪50年代以英国植物学家坦斯利Tansly 为代表,包括有机体和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素 复合体。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 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 结构,各个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 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 具有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生态系统是生 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2)营养结构
生产者
环境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在营养关系中形 成的一环套一环似链条式的关系。 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成网。食物网从形 态上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机体间的营养位置和 相互关系。
鼩鼱 鹿
山狮
猫头鹰 蛇
鼠
食谷鸟类
松鼠
狼 兔
Hale Waihona Puke 三级消费者 (顶级肉食动物)
5)硫循环:硫是构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基本成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起保持生态系统 的平衡。图2-10所示为水生生物的生态系统中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情况。
4、信息传递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信 息流却是有来有往的双向流。 从生态学角度分类: 1)营养信息 2)物理信息 3)化学信息 4)行为信息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53de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7.png)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在实验室或野外模拟环境条件, 研究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对 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数学模型法
运用数学方法建立环境模型,预 测和评估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和 影响。
01
观察法
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直 接观察,收集环境信息和数据。
02
03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 等方式,了解公众对环境问题的 看法和态度。
水污染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种类 、危害及防治方法。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水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 状、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利 用策略。
土壤环境
土壤组成与性质
土壤改良与保护
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等 组成部分及其性质。
土壤退化原因、改良措施及保护策略 。
土壤污染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危害及防 治方法。
生物环境
04
02
自然环境系统
大气环境
01
02
03
大气组成与结构
包括干洁空气、水汽、气 溶胶等组成部分,以及大 气垂直分层和各层特征。
大气污染
主要污染物来源、种类、 危害及防治方法。
大气环流与气候
全球大气环流系统、季风 环流、气候类型及影响因 素。
水环境
水体类型与特征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 海洋等水体类型及其各自 特征。
加强国际间环境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挑战与应对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环境污染
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清洁生 产技术和循环经济,加强环境 监管和治理。
气候变化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 绿色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