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看法
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就是要展示历史教学的魅力,常用的有歌曲、视频、诗词、谜语、对
联导入法。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
活动。
我在教学八年级《血肉筑长城》一课时,开场白就用了电视剧《亮剑》主题曲,让学生
感受到“如果祖国遭受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共鸣,氛围活跃起来,
也直接点明了本课的学习主题。歌曲视频最大的优点是能渲染气氛,仿佛再现当时的情景,
使学生的感情迁移、投入,这是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起到的作用。
诗词导入法具有趣味性。我在教学中国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导入设计就引
用了古代有关描写西域的诗词,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
来征战几人回”等,并把这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十分浓烈。
对联谜语导入法则可以达到导向思维的目的。如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时,就
可以通过出示上联“孙行者”,让学生结合本课人物,对出下联“祖冲之”后导入新课。
谜语也是如此。复习“中国梦”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就可以将“上海、嘉兴、南昌、井冈、遵义、西安、北京”等地名设计成谜语作为课堂导入,并把这些地名串成一条线,点线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在这些地点留下了哪些光辉历史,加深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能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
认识。
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结合乡土历史,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熟悉,运用乡土历史导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进入课堂的
角色。
我曾开设了一节中考复习课《党的光辉历程——纪念党诞辰90周年》。我是这样设计
导入的:
“600年前,漳平一位杰出的航海家王景弘,他与郑和五下西洋……但是,郑和、王景弘
之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面对资本主义兴起成为历史潮流的关键时期,中国
封建统治者却固步自封,闭关锁国,最终一次次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一步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21年,从上海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13位代表的秘密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接着又顺次过渡到上杭古田会议,一下子就把笔者所在地漳平与授课地点上杭的距离拉
近了,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昂起来。可见,运用乡土历史的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
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以小见大,运用个案导入,提高课堂实效性
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过去的
历史,主动建构历史知识。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一些内容就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个案导入。
比如八年级《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课,就可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用张謇一生
的实业救国经历来导入,并以“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梦”作为全文的主线。这种以小
见大的个案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出了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思考,从而形
成了意义建构。
再如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在上这一课时,笔者就让学
生充当角色,虚拟自己在清末民初要从云南(滇)昆明到上海(沪)探亲的经历来导入,引
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从云南到上海探亲”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要用什么通讯工具告
知在上海的亲戚、到上海后的所见所闻等,让学生从衣、住、行、用四个方面建构起本课的
知识体系,亲身感受工业革命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脑
习惯。
这种以小见大的个案导入和运用,可以加强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
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能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效性,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好的导入语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在导入语的选择上,我们都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学
生听得懂、感兴趣。同一教材内容的导入设计应紧扣主题,立足于“了解”这个层次要求,着
眼于“理解”“运用”这两个层次,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