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3位数乘两位数》 精品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案-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案-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bba6de0508763231121219.png)
3.通过学习,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要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5.要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1.口算训练:
25×4 32×3 35×2 170×5 240×4 180×3 7×140 26×3 160×5 42×2 13×7 55×8
◆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本节课满意度:☆☆☆☆☆☆☆☆☆☆☆☆
作业与练习
练习九第1、4、6、10题
课后反思
通过连续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比较总结能力方面多尝试。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数学
编号
主备
+++
复备
审核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
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过程
第五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4、练习九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订正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本节课满意度:☆☆☆☆☆☆☆☆☆☆☆☆
作业与练习
练习九第3、8题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a7f7c9aaea998fcd220e63.png)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详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能用关系式去表达它们。
2.地位与作用:教材在编排上优化了知识结构,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一些经验。
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学会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而且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迁移类推等能力的发展。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P47例1,完成教材P47“做一做”,P49“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及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3位数乘两位数》 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3位数乘两位数》 精品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0a3c6d7f1922791688e8c3.png)
4.4.1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一)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口算下面各题。
15×6 = 35×2 = 23×3 =415×3= 298×3= 523×3=2.用竖式计算。
24×12= 44×59=二、自主探究1.李叔叔从长春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长春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列式是:145×12请你先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你的估算方法是:我可以用竖式计算。
1 4 5× 1 2先算()与()的乘积再算()与()的乘积最后算()与()的乘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相同数位(),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2.试一试。
1 3 4 1 7 6 42 5 23 7× 1 2 × 4 7 × 3 6 × 8 2回顾反思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课堂达标】2.3.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
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滞尘多少吨?(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拓展练习】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13×11 12×33 14×55 15×66自评师评4.4.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用竖式计算。
708×6= 790×8=二、自主探究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算式:160×30= 106×30=计算160×30时可以先口算出()×()=(),再在积的末尾添()个0。
新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人教版
![新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b73d7cff00bed5b9f31dd7.png)
第四单元教材简析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与整理。
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
二是研究“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总结梳理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算理,因此,应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出方法。
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学习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学习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时分配6课时伙牌小学个性化导学案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范学习内容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P47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材简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具准备课件学习流程(一)导入新授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二)探索发现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ba08df04a1b0717fd5dd7d.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导学案笔算乘法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一、自主学习1、自学p49例12、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45×12=3、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综合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217×83= 43×139= 328×25=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1、练习七第6题。
2、两个因数分别是72和8,积是多少?如果把因数8改成80,800,积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3、火眼金睛练习七第7题。
4、比一比看谁做的对322 145 679×24 ×27 ×133、列式计算(1)123的35倍是多少?(2)13个451相加得多少?4、(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
学校应买多少本?(2)有8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人,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课题:笔算乘法的练习学习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小学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小学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4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986af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8.png)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的笔算方法。
2、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自学课本第47页例1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小组合作探究,并总结规律方法。
一、课前热身1、口算。
2、估算。
3、笔算。
(独立完成后,小组互说方法)17×24= 44×15=4、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与()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尾与()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二、自主学习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估一估145×12的计算结果。
三、合作探究试着笔算 145×12=1 4 5× 1 21、小组讨论交流145×12的笔算过程:先算()×(),所得积的末尾对齐()位,再算()×(),所得积的末尾对齐()位,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2、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类似:先用;再用;最后。
一、笔算6 7 9 2 8 6× 1 3 × 3 5二、改正下题中的错误。
2 1 5× 4 51 0 7 58 6 01 9 3 5三、学校为同学们定制校服。
每套89元,买了514套这样的校服,一共要花多少钱?。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3e312671fe910ef12df8fe.png)
课题:笔算乘法(例1)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例2)课题:积的变化规律(例3)5×3= 50×3= 500×3= 50×30= 500×30=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
观察前三个算式: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积就扩大倍、倍。
(积扩大的倍数和因数扩大的倍数相同)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积就缩小倍、倍。
(积缩小的倍数和因数缩小的倍数相同)谁能将这两条规律合起来说?该怎么说?如果把这三个算式中的3换到前面,结论又是怎样的?这三个算式呈现出来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运用规律。
我们在口算乘法中经常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如算200×60时先算2×6=12,由于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所以积12就应该扩大1000倍,积就是12000。
请你说说口算120×40时该怎样运用规律。
3、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4、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缩小)m倍,因数B扩大(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5、在乘法算式A×B=C中,如果因数A扩大m倍,因数B缩小n倍,积C会怎样变化?(A、B、m、n均不为0)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题: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例4)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5)。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88ec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9.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导学案第【1】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第47页的例1【课程标准描述】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理解并说出每一步算理,提高类比迁移能力。
2.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说每一步的算理,和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的道理,以及改错练习,评价目标1。
2.通过自主尝试竖式计算以及学习检测,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问题: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1)引导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3)全班列式计算,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1 2× 4 56 04 85 4 0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思考:这里的48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导入新知出示问题: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45×12)(2)学生说说怎么计算(揭示课题,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三、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估算提问: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积的变化规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0e144e6bd97f192279e958.png)
数学 四上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之《积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检测评价
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我知道积的变化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课外完成)
1.读一读,回忆一下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自学成才
(一)独学
1.请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6×2= 80×4=
6×20= 40×4= 6×200= 20×4=
2.你能根据上面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二)对、群学 1.组长和组员一起讨论: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分工预展 三、大显身手
1.书本p51做一做,第一题
2.书本p54第4、6题
四、整理与回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自我评价
1.书写情况 ☆☆☆☆☆
2.自学情况 ☆☆☆☆☆
3.参与交流展示 ☆☆☆☆☆
请仔细阅读“学习目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课后还可以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哦!
温馨提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和积是如何变化呢?。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a1b89d71fe910ef12df8ec.png)
达旗第十一小学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主备人:黄艳霞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展示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老师有一个小问题: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谈话引入例1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北京到哈尔滨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
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北京到哈尔滨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145×12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学生动笔估算)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笔算:
三、当堂检测。
134×12 =
2.李叔叔想给母亲买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饮水机的13倍,一台饮水机215元,买一台电视机需要多少元?
自主反思:本节课,我参与了次,我的表现:
很棒,积极参与。
()还不错。
()胆子小,不敢说。
()
达旗第十一小学四年级数学导学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cdd470ddccda38376baffa.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47页例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导学案编制人:西场镇中心校 黄庆俭 班别:______ 组名______学习小主人______【学习目标】1. 领会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 掌握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知识链接】1、口算: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2、笔算24×12= 44×59= 63×52=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 ),先从( )位乘起,哪一位上乘的积就写在哪一位上,哪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起来。
【自主预习】打开课本47页1. 请认真阅读题目,并理解题意。
2. 估计一下,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3. 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千米数最接近正确答案,这就需要准确的计算。
【新知构建】1.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我会列式:________________。
2. 探究笔算的方法我会列竖式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1 4 5× 1 2温馨提示:笔算对了吗?用计算器验算一下。
---- 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 )去乘145,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 )去乘145,得数的末尾和( )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起来。
3.我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个乘数()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起来。
【梳理提升】1.我会列竖式计算。
134×12= 176×47 = 425×36= 237×82=2.每套《百科知识》书要125元,学校要买27套,一共要花多少钱?【达标检测】1.笔算下面各题。
四上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四上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7aef0481c758f5f71f679b.png)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零的乘法课型:新授课学习内容:P47页例1、P47“做一做〞、P49页第1题学习目标: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通过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重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预习流程:一、学前准备1.回忆: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一个乘数〔〕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对齐,再相加即可。
2.用竖式计算。
19×3=230 ×4=145 ×2=13 ×24=3.想一想:笔算13×24时,2与13相乘的积末位要和24中的〔〕对齐。
二、探究活动探究〔一〕: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自学课本P47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估一估,145×12约是〔〕,猜一猜145×12的值可能在〔〕和〔〕之间。
2、求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吗?14512290......表示〔〕×〔〕的积第二局部积该怎样写?表示〔〕×〔〕的积3、笔算对了吗?用计算器验算一下。
4、想一想:〔1〕先用两位数〔〕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对齐。
(2)再用两位数()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对齐。
〕起来。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三、自我检测做一做。
〔教材第47页“做一做〞〕134176425237×12×47×36×82322145679286×24×27×13×35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教材第49页第1题〕254×3654×145537×4587×1653、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
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f29d5a9e31433238689335.png)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3、积的变化规律;4、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口算乘法的意义,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学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知识点一、口算乘法口算讲究简便快速,所以在口算时,我们必须采取一些使计算简便的措施。
常见的措施有:把大数拆分成两个小数相加,或者把整十整百拆分出来和“零头”相乘。
例:口算160×3方法一:两位数分成整十(或整百)的数和另一个数相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的结果相加。
如:把160拆分成100+60,然后分别乘以3,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100×3=300;60×3=180;300+180=480,所以160×3=480。
方法二:整百或整十的数相乘时,先把0前面用数字进行相乘,最后在乘的积的后面填上0,有几个添几个。
如:把160拆分成10×16,然后用16×3=48,再用48×10=480。
即:16×3×10=48×10=480【巩固练习】直接写出得数42×20= 250×4= 700×40= 710×7= 60×32=350×30= 20×48= 700×30= 5×105= 60×71=知识点二、笔算乘法方法:1,列竖式时,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
2,先用三位数乘以个位上的数字,所得的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3,再用三位数乘以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
4,末尾有0的数,先把0前面的数字对齐相乘,所得的积末尾添上0,有几个添上几个。
5,满几十向前进几。
(一)笔算乘法1先算个位上的2乘以145等于290,再算十位上的1乘以145等145,最后把()+()=1740(二)笔算乘法2(末尾有0)口算法:先口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两个0,等于48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导学案设计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导学案设计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3589d72d360cba1aa911daf4.png)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预习指南: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材第 47 页例 1。
(1)已知火车所用的时间为 12 小时,每小时行驶 145 千米,求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
米,就是求 12 个 145 千米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
(2)45×12和145×12的不同点:( )。
(3)145×12 的计算方法。
①估算:
145 ×12≈( )
↓↓
( ) ( ) →估计有( )千米。
②笔算:
参考答案
1. 690 940 800 2400
2. 24×12=28844×59=2596
63×52=327645×12=540
3. (1)145×12
(2)第一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二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3)①150 10 1500 1500 ②145 290 个 145 145 十积
(4)计算器因数 (6)每一位上的数第一个因数对齐相加4.
322×24=7728145×27=3915
679×13=8827286×35=10010
5. 看最高位相乘的积,不满十,积为四位数;满十,积为五位数。
注意:如果最高位不满十,但后一位需要进位,进位后满十,积也为五位数。
每日口算 :360 510 900 122 600 412 369 700 1000 480。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864a7fb0717fd5370cdc52.png)
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编写教师预习时间总第23课时学生姓名学习内容教材第48页例2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的方法环节学案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一、复习旧知,计算下列各题。
123×15= 364×32= 214×36=27×236= 41×253= 35×317=二、探索新知1、出示问题:160 ×30=2、小组内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进行计算竖式:3、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5、106×30= 怎样计算?自己试一试。
引导自学:1、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8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
2、完成练习之后,学生相互检测、交流疑问。
3、老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
质疑探究1、列竖式计算。
47×600= 280×50= 302×63=2、改错。
460 506× 34 × 56164 336138 3361544 36961、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
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过关检测1、口算40×72= 600×300= 30×23=101×90= 608×5= 70×140=2、笔算下面各题180×15= 20×135= 307×11= 12×280=3、p49练习八:4、5、6、74、判断。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98f38e28ea81c758f57872.png)
4 三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借助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是一致的,只是一个因数的位数变成了三位。
所以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来,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4.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理解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1课时)(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1课时)(3)练习课(1课时)(4)积的变化规律(1课时)(5)单价、数量和总价(1课时)(6)速度、时间和路程(1课时)(7)练习课(1课时)(8)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的方法。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
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
教学时,首先通过几道不同的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课做充分的铺垫。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9b215e8bd63186bcebbcfc.png)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数量关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
因此,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除了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量关系,并能用关系式去表达它们。
本单元学习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口算题:23×20 =42×30 =2.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23×19≈42×29≈23×21≈42×31≈3.笔算下面各题。
16×43=38×65=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师: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些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1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一)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口算下面各题。
15×6 = 35×2 = 23×3 =415×3= 298×3= 523×3=2.用竖式计算。
24×12= 44×59=二、自主探究1.李叔叔从长春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长春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列式是:145×12请你先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你的估算方法是:我可以用竖式计算。
1 4 5× 1 2先算()与()的乘积再算()与()的乘积最后算()与()的乘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相同数位(),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2.试一试。
1 3 4 1 7 6 42 5 23 7× 1 2 × 4 7 × 3 6 × 8 2回顾反思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课堂达标】2.3.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
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滞尘多少吨?(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拓展练习】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13×11 12×33 14×55 15×66自评师评4.4.2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用竖式计算。
708×6= 790×8=二、自主探究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算式:160×30= 106×30=计算160×30时可以先口算出()×()=(),再在积的末尾添()个0。
也可以这样用竖式计算: 1 6 0× 3 0106×30可以这样用竖式计算: 1 0 6× 3 0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先把()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0。
2.试一试。
2 2 0 1 6 03 6 0 5 8 0× 4 0 × 6 0 × 2 5 ×1 2回顾反思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课堂达标】1.判断对错。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积得0,可以省略不写。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3)650×40=2600 ()(4)5600 ×50,积的末尾有3个0。
()2.用竖式计算。
390×13 305×50 180×50 206×403.4.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拓展练习】用0,2,3,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学习评价】自评师评我国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
一共绕地球108圈,用了多少时间?4.4.3笔算乘法练习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基本练习1.用竖式计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2.说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在右面改正过来。
二、提高练习1.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全每套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2.张叔叔种植了品种繁多的观赏蔬菜。
其中一部分蔬菜的价格和卖出的盆数品种辣椒西红柿袖珍南瓜每盆单价/元12 14 15卖出的盆数/盆382 135 146(2)一共收入多少元?(3)从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三、课堂达标基础:1.综合:2.选择题(1)243×12在竖式计算中,十位上的1乘243得()。
A 243B 2430C 472(2)512×29的积最接近()。
A 15000B 10000C 1500拓展提升:3.128元 108元 198元 210元李老师带了3000元钱,要为学校选购15台同样的电话机,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分别还剩多少钱?自评师评4.4.4 积 的 变 化 规 律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的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计算下面各题。
第一组: 第二组:二、自主探究1.观察第一组: (1)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一个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2乘 ( ) 是20,那么积( )。
(2)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一个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2乘( )是200,那么积( )。
(3)从这组题中可以发现: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乘( ),积就( )。
2.观察第二组:(1)1.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20除以( )是10,那么积( )。
(2)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较,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20除以( )是5,那么积( )。
(3)从这组题中可以发现: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除以( ),积就( )。
3.归纳规律我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或( )( ),积就( )或( )( )。
4..验证规律。
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验算 20×2=40 30×18=540 20×6= 30×9= 20×10= 30×6=回顾反思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2×6= 20×6= 200×6= 20×4= 10×4= 5×4=【课堂达标】1.根据4 ×75 = 300 ,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积:8 ×75 =() 32 ×75 =() 24 ×75 =()40 ×75 =() 2 ×75 =() 64 ×75 =()4 ×15 =() 4 ×25 =() 4 ×150 =()2.根据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79×2= 240×3= 180×5=79×20=24×3= 180×15=79×200=240×30= 360×15=3.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8米200平方米长不变,宽增加到24米。
4.3千克苹果5元,2千克香蕉10元,妈妈打算买6千克的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元?【拓展练习】算一算,想一想。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8×24=432(18÷2)×(24×2)= (18×2)×(24÷2)=【学习评价】自评师评4.4.5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单价、速度的含义,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 关系。
2.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解答下面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1.通过做上面两道题,我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即: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 ),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 )。
2.找规律:( ) )=( ) 3. 不解答,只标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 每台复读机多少元?4.解决问题,发现规律(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4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行驶的时间是( ),所行驶的路程是( )。
算式是:( ( )=( )(千米)(2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行驶的时间是( ),所行驶的路程是( )。
算式是:( ( )=( )(米)(1) 篮球每个80元,买 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 4千克要多少钱?())=()5.(1)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15分钟走多少米?(2)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700米要用多长时间?回顾反思通过以上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课堂达标】1.填空。
()×数量=总价速度×()=路程数量=()÷()速度=()÷()综合:2.判断:(1)“小强每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2)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纸飞机,可以写作:12∕分。
()(3)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拓展练习】小明家到奶奶家的公路长240千米,早晨9:00小明坐公共汽车去看望奶奶,下午1:00正好到达。
这辆公共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习评价】自评师评4.4.6两种数量关系练习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
2.进一步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一填。
()×数量=总价速度×()=路程单价=()÷数量()=路程÷时间数量=总价÷()时间=()÷速度2.提问题。
(1)提出一个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
(2)提出一个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的问题。
二、提高练习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
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2)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三、课堂达标基础:1.填一填。
(1)李军步行的速度是每分钟65米,可以写作:()。
(2)火箭每秒钟飞行4500米,火箭的速度可以写成:()。
(3)光的速度每秒可达30万千米,可以写作:()。
综合:2.甲、乙两座城市相距54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