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邢以群管理学第四版总复习资料(每章重难点)
管理学-邢以群复习题及答案汇总
管理学-邢以群复习题及答案汇总《管理学》习题汇总(邢以群版教材)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一、名词解释1.管理:2.概念技能3.人际技能4.技术技能5.协调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B.传播者C.发言人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三、填空题1人际技能包括()和()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具有()属性。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三大类。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和()。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四、简答题: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五、论述题1.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六、案例分析题三株的管理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
管理系统学重点(邢以群)
管理学重点[老师归纳]《管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一、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是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五、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三大类的技能:技术技能,是执行一项特定任务必需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或者说是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或者说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
[最难培养,最重要】六、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品德、知识水平和能力三大方面。
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求在品德方面: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
其次在知识方面要求有: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再次在实际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七、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理的评价第二章管理与环境一、管理环境: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称为管理环境。
二、任务环境因素: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任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这些因素对组织具有直接和具体的影响。
《管理学》重点 邢以群
基础篇(管理)1、管理有哪些主要的职能?简述其含义。
答: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就有六个管理职能。
具体含义如下: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的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组织拥有的资源建立组织目标,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目标的方案、措施和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完整的谋划。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实施计划而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二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监督计划的实施等。
3)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4)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各自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5)激励职能。
激励职能就是创造职工所需要的各种满意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6)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包括对内协调和对外协调两个方面。
对内协调主要是沟通,即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团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形成良好的内部人际关系。
对外协调主要是公关,即如何处理组织与政府、传播媒体、客户、公众的关系,以形成良好的组织形象。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含义是什么?答: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担负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等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管理对象也称为管理的客体,指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对象。
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对象主要是指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2、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最大贡献是提倡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
由于科学管理方法的逐步普及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根本变革,其意义是历史性的,科学管理是管理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的提出也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形成。
管理学总复习(邢以群版)
方向、资源配 置、防患未然、 调动积极性、 为控制提供标 准
计划的作用
计划制定过程
计划及 其制订
计划制定方法
1.滚动计划法;2. 网络计划技术;3. 投入产出法理
时间管理象限图(重 要性、紧迫性)
CH 7 决策及其过程
为达到目的、从 若干个可行方案 中、分析判断的 过程
按重要程度: 战略和管理 决策。按性 质:确定型、 风险型、不 确定型
决策的定义与类型
理性决策过程
判断问题;确 定决策目标; 拟定可供选择 的方案;分析 评价各种方案; 实施;监督与 反馈
程序化决策 方法:政策、 规章制度、 业务常规 决策方法 适应性方法: 渐近式、经 验式 创造性方法: 头脑风暴、 发散思维、 德尔菲技术
CH 2 管理者
分高层、中 层、基层 管理的职责 管理的权力 与责任 管理职权:支 配权、强制权、 惩罚权
对自己工作 负责、对下 属工作负责 管理的领导责任
管理者
管理者的素 质及其培养 能力培养 途径:教 育、实践。
影响管理者职权 大小因素:职位、 能力、其他影响
技术技能、人际 技能、概念技能
基本素质:品 德、知识水平、 能力
期末,当学完一门课程, 您会如何问自己?
理解
运用
学会了 学到了 什么? 学过了 什么? 什么?
识记
你是否可曾记起
PM
扉页上的,你给管理下的定义?
管理 就是
计 划
组 织
领 导
控 制
的过程
目录
CONTENTS
A. 导论 B. 计划 C. 组织 D. 领导 E. 控制
第一篇 导论
PM
CH 1
管理与管理学
吐血整理《管理学原理》复习详细要点邢以群版本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10=10)二、案例选择题(2*10=20)三、名词解释(2*5=10)四、简答题(5*5=25)五、计算题(10*1=10)六、案例分析题(5*3=15)七、论述题(10*1=10)复习要点一、管理概述(20)1、管理的基本职能。
职能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为其工作小组制定计划。
包括:➢研究活动条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实施目标和战略管理职能二:组织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其它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包括:➢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设计岗位,人员配备➢建立组织制度➢监督组织运行➢实施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开发职能三:领导领导是一门非常奥妙的艺术,贯穿于整个管理中。
➢沟通信息➢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组织成员职能四:控制控制是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控制的实质是使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
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系统过程2、管理者的定义、分类(按地位)及其职责,什么是管理错位?(50)定义:管理者是在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并对此负责的人,其区别于其他角色的显著特征是管理者拥有直接下属。
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分类(按地位)及其职责: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
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
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管理错位:常见的错位表现高层:事必躬亲中层:上传下达基层:只拉车不看路或无视上级的指示3、管理者的职权: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支配权命令服从工作需要管理者工作职责范围内强制权威胁迫使下属惧怕下属履行应尽职责奖赏权奖励诱使交换原则下属从事额外工作支配权:管理者拥有的支配权局限于管理者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
(完整版)邢以群管理学第四版总复习资料(每章重难点)
(完整版)邢以群管理学第四版总复习资料(每章重难点)第⼀章管理和管理学[1] 从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内容、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管理的本质认识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们在⼀定的环境下,通过综合利⽤⼈⼒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的实现⽬标的过程。
管理⼯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内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有效性的衡量:可⽤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作的好坏。
有效性包括效率和效益。
效率是指投⼊与产出之⽐。
讲求效率要求我们⽤⽐较经济的⽅法来达到预定的⽬标。
⽽效益是指⽬标的达成度,只有我们通过管理实现了既定的⽬标,我们的管理⼯作才是有效的。
有效的管理既讲求效益,⼜讲求效率。
本质:管理从本质上⽽⾔是⼈们为了有效地实现⽬标⽽采取的⼀种⼿段[2] 管理产⽣的原因⼈们之所以需要管理,是因为管理有助于⼈的追丘壑组织⽬标的确⽴和实现。
管理从本质上⽽⾔使⼈们为了有效的实现⽬标⽽采取的⼀种⼿段。
[3] 管理的职能(1)计划⼯作。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作开始的,计划⼯作是管理的⾸要职能。
(2)组织⼯作。
组织⼯作是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标⽽进⾏分⼯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它是计划⼯作的⾃然延伸。
(3)领导⼯作。
领导⼯作就是管理者利⽤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直到和激励各类⼈员努⼒去达成⽬标的过程。
(4)控制⼯作。
控制是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标的实现⽽进⾏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4] 管理学导⾔的P9管理学以所有的组织所共有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的是组织管理的⼀般问题。
即它是⼀门研究⼀般组织管理理论的科学,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
第⼆章管理者[1] 管理者的定义,其与操作者的区别——定义: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完成具体任务的⼈。
区别: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管理者是在组织中指挥他⼈完成具体任务的⼈。
⼀个⼈在组织中是不是管理者,关键取决于其是否有直接下属。
管理学重点(邢以群)
管理学重点[老师归纳]《管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管理的基本特征是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 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包括监 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 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五、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三大类的技能: 技术技能,是执行项特定任务必需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或者说是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或者说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
[最难培养,最重要】 六、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 素质? 一个人的素质包括 品德、知识水平和能力三大方面。
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求在品德方面: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
其次在知识方面要求有: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人文社会方面的知活动, 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协调。
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再次在实际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七、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 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 理的评价第二章管理与环境 一、管理环境: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 和称为管理环境。
管理学 邢以群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习题及答案汇总
《管理学》习题汇总(邢以群版教材)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一、名词解释1.管理:2.概念技能3.人际技能4.技术技能5.协调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B.传播者C.发言人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三、填空题1人际技能包括()和()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具有()属性。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三大类。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和()。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四、简答题: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五、论述题1.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六、案例分析题三株的管理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
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汇总(刑以群版教材)
管理学题目汇总(刑以群版教材)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一、名词解释1.管理:2.概念技能3.人际技能4.技术技能5.协调二、选择题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B )。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3.作为( B )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 C )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B.传播者C.发言人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 C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D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三、填空题1人际技能包括(表达)和(领导)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关系方面)、(信息传递方面)、(决策活动方面)三大类。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更多的目标)四、简答题: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管理是人们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是:(1)管理的二重性: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存在两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完整版)管理学考试重点(邢以群)
管理学重点[老师归纳]《管理学考试重点》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一、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是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五、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三大类的技能:技术技能,是执行一项特定任务必需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或者说是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或者说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
六、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品德、知识水平和能力三大方面。
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求在品德方面: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
其次在知识方面要求有: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再次在实际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七、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理的评价第二章管理与环境一、管理环境: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称为管理环境。
二、任务环境因素: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任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这些因素对组织具有直接和具体的影响。
管理学重点 刑以群
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1.有效管理的要求是什么?(P14)有效的管理的要求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P15)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组织的本质、功能、基本手段是什么?(P18)本质:实现组织中每一个人的个人目标的共同基础功能: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手段:通过分工,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通过协作,形成集团力量4.操作者跟管理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P19)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操作性事务管理者则相反,他们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5.管理者通常在哪三方面扮演角色?(P20)人际关系方面,信息传递方面,决策活动方面。
6.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扮演什么角色?(P20)形象代言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员角色。
7.管理者在信息传递方面扮演什么角色?(P20)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
8.相对而言,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各最需要什么技能?(P27)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
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技能。
9.谈谈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及其应具备的素质。
(综合题)管理者的基本职责: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凝聚一支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队伍,通过分工协作使组织成员能够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工作。
为了更好的履行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包括品德,如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等;知识,如政治、法律、经济学、管理学、人文社科、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如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等。
10.谈谈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综合题)做好时间管理;认识别人的所长;分清主次轻重;集中自己的精力注重于该贡献的区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第二章环境1.组织的管理环境分为哪两大类?每一类又有哪些因素?(P37)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外部环境。
组织内部环境由组织文化和组织经营条件两大部分组成。
管理学重点(邢以群版)
管理学重点》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人们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它资源,以有效的实现⽬目标的过程。
2·目标产生的原因:⼈人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资源的有效性。
3·管理的实质:⼈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4·管理学的特点:⼀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综合性的科学,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发展中的科学。
5·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效率与效益(效益是第⼀一位)》二·管理者1管理者的定义:只有在组织中从事并负责管理⼯工作,有直接下属的⼈人。
2·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充当的十种角色:①⼈人际关系⽅方⾯面(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②信息传递者(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③决策活动⽅方⾯面(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3·管理的分类:按地位分,按作⽤用分。
4·管理者的权利与责任:①权利(⽀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②责任(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同时对下属的⼯工作负责)5·管理者的素质:品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素质)知识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6·管理者素质的培养:教育,实践)》三·管理思想的演变1·经验管理思想的特点:a.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b.管理的⽅方法是凭个⼈人经验c.管理的主体即企业管理者由资本家直接担任d.⼈人才的培养⽅方式是师傅带徒弟,代代相传。
2·科学管理思想A·科学管理理论的原则:a.科学的研究⼯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制定出最佳的操作⽅方法,以科学替代⼯工⼈人个⼈人的判断。
b.科学的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
c.真诚的和⼯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工⼈人按正确的⽅方法。
d.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
邢以群《管理学》课程复习
基础篇1.管理的功能: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力求以有限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目标。
2.正确对待规章制度的关键在于明确界定特殊情况和酌情处理的范围,酌情处理时牢记目标有利原则。
明确滥用破格权力应承担的责任。
3.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的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组织拥有的资源建立组织目标,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目标的方案、措施和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完整的谋划。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实施计划而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二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监督计划的实施等。
(3)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4)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各自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4.管理者:在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并对此负责,显著的区别于他人的特征是有直接下属5.管理者的错位高层管理者:事必躬亲——原因:职业习惯或偏好、通过干预体现地位、自身计划组织能力差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不信任中层管理者:上传下达——要发挥脑袋的功能基层管理者:只贯彻落实不管最终结果——加强监督,随时掌控6管理者的职权:8.管理者的角色:9.问题出在下属身上,根子在于管理者。
组织中出现任何问题,管理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0.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品德(管理意愿的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知识(政治、法律、经济学、管理、人文社科、科学技术)、能力技术技能:诊断、决策、计划、设计、评价、组织设计、书写人际技能:表达、协调、激励、领导、公关概念技能:分析、综合、决断11.法约尔原则:法约尔一般管理原则有哪些?答:(1)劳动分工原则,注意限度。
管理学-邢以群复习题及答案汇总
《管理学》习题汇总(邢以群版教材)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一、名词解释1.管理:2.概念技能3.人际技能4.技术技能5.协调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B.传播者C.发言人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三、填空题1人际技能包括()和()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具有()属性。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三大类。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和()。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四、简答题: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五、论述题1.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六、案例分析题三株的管理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
管理学(邢以群版)期末复习知识点
管理学(邢以群版)期末复习知识点管理学重点一.考试题型1. 判断题(1*10)2. 单选题(1*10)3. 多选题(2*5)4. 名词解释(4*4):全面完整5. 简答题(3*8):层次清楚,对要点稍作阐述6. 论述题:层次清楚,对要点详细阐述7. 案例分析:结合相关知识点,切忌脱离材料二.考试重点1. 名词解释a. 人员配备P182人员配备是组织设计的逻辑延续,指组织通过对工作要求和人员素质的分析,为每一个岗位配备合适的人员以完成组织目标所需开展的各项工作的过程。
为了作好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首先明确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基本过程和原则。
b. 授权P210授权是指上级赋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汇报情况及完成任务之责。
授权的益处:可促使管理者专注而有效地达成目标;可促使员工愉快而高效地完成工作;有助于组织培养人才和提升效益。
c. 目标管理P108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54年发表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
是先由组织明确提出一定时间期望达到的理想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将其实现的管理方法或制度。
它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d. 人本管理P83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资源,把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建设,使员工能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组织总目标做出最大贡献。
e. 战略决策P137是指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决策。
如企业的经营目标、方针、产品更新等的决策。
这种决策对于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涉及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宽。
由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且常常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因此管理者常常要借助于自己的经验、直觉和创造力进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1] 从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内容、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管理的本质认识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的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内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有效性的衡量:可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
有效性包括效率和效益。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
讲求效率要求我们用比较经济的方法来达到预定的目标。
而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只有我们通过管理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我们的管理工作才是有效的。
有效的管理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本质: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2] 管理产生的原因人们之所以需要管理,是因为管理有助于人的追丘壑组织目标的确立和实现。
管理从本质上而言使人们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3] 管理的职能(1)计划工作。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工作开始的,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
(3)领导工作。
领导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直到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
(4)控制工作。
控制是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4] 管理学导言的P9管理学以所有的组织所共有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的是组织管理的一般问题。
即它是一门研究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的科学,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
第二章管理者[1] 管理者的定义,其与操作者的区别——定义: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区别: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管理者是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一个人在组织中是不是管理者,关键取决于其是否有直接下属。
[2] 管理者的角色在人际关系方面充当着: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
决策活动方面: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3] 管理者的分类按管理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按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业务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者技术管理者其他管理者[4] 管理者的职责(各管理层的职责,管理者的基本职责)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有全面责任,主要侧重于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和沟通组织与交往联系,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中层管理者:正确理解高层的指示精神,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高层所确定的大政方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其主要管理对象是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5] 管理者的素质构成品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知识: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实际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第三章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1]组织的特征每一个组织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这一群人被成为组织成员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以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这个目的被成为组织宗旨,这个或这组目标被成为组织目标。
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
这个由规章制度,角色分工,职位职权体系等构成的系统化的结构被成为组织结构。
[2]组织的功能和手段功能:通过组织成员间的分工协作,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
手段:通过分工,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通过协作,形成集体力量。
[3]管理万能论观点:不论环境条件如何,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责任。
前提假设:“一个组织的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一组织本身的素质”结论:组织中的最高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责任。
[4]管理无能论观点:管理者对组织的业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一个组织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
前提假设:“管理者影响结果的能力受制于组织内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结论:管理者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5]管理环境的定义及其构成管理环境——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组织的管理环境: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一般环境因素和任务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经营条件因素和一般环境因素[6]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能为力的。
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下,管理者对组织的业绩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一个组织中,只所以需要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和资源的不足。
一个好的管理者与差的管理者的差别也就体现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所取得的组织绩效之间的差别。
[7]一般环境因素:(了解)1.政治环境因素2.经济环境因素:3.社会环境因素:4.科技进步[8]任务环境因素:(了解)社会利益代表、政府主管部门、竞争者、服务对象、资源供应者[9]组织文化的定义和构成组织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文化理念),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构成:共同理念(文化理念)——>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组织形象(标识口号)[10]组织文化的特点客观性:(1)组织创始人在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组织文化总是存在,并发挥着好或坏、大或小的作用。
个异性:组织文化的鲜明个性强的组织文化/弱的组织文化民族性:组织文化必然带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稳定性[11]组织文化的建立和改变组织文化的建立:形成怎样的组织文化是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的,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良好的组织文化的形成。
组织文化的改变:(1)改变组织文化的契机:发生危机、领导层变动、组织成立不久且规模较小、组织文化较薄弱;(2)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短期内只能认同并适应。
第四章管理思想的演变[1]早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2)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3)巴贝奇的作业研究报酬制度(固定工资+利润分成+奖励)[2]科学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代表理论和特点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更重要地是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活动和组织。
基本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勒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官僚组织主治理论—韦伯特点: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效率,主张用科学代替经验管理,主张管理专业化、职业化[3]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这就要求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认为应该通过科学研究来决定工作方法,而不是凭每一个工人过去的经验。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原则:(1)提出工人的每一动操作的每一动作的科学方法,以代替过去单凭经验从事的方法。
(2)科学的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成才。
(3)与工人密切合作,以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所制定的科学原则行事。
(4)管理者和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
管理者应该承担起那些自身比工人更胜任的工作。
[4]一般管理理论区别与科学管理思想注重车间管理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法约尔关注整个组织,研究管理者干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干好等更一般的管理问题。
他认为管理上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管理者个人道德管理能力,更重要的实力获得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
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责权相当、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登记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
[5]官僚组织理论官僚组织理论是科学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组织的运转要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依据业主或管理者的判断。
这一理论主要是基于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研究。
代表作品:《》[6]行为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代表理论(1)行为管理思想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其劳动生产率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和群体的因素的影响。
(2)代表人物:梅约————社会人观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麦克雷戈——X理论和Y理论[7]霍桑试验(了解)霍桑试验开始于1924年,当时是根据科学管理理论中关于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的假设,进行工场照明实验。
结果却发现,工作条件与环境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无必然的联系,反而与人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为了证实这一结果,梅约的研究表明:生产率不仅同物质实体条件有关,而且同工人心理、态度、动机,同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密切相关。
梅约对霍桑试验的总结,结论为:⏹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
人的行为并不单纯出于对金钱的追求,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受人尊敬等方面的需要。
⏹组织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
[8]X理论和Y理论。
X模式假定人性丑恶,人们基本上厌恶工作,对工作没有热诚,如非必要就会加以逃避。
人类只喜欢享乐,凡事得过且过,尽量逃避责任。
Y理论假定人性本善,认为一般人在本质上并不厌恶工作,只要循循善诱,雇员便会热诚工作,在没有严密的监管下,也会努力完成生产任务。
而且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仅愿意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感。
[9]行为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行为管理思想的特点在于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它把人看作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影响,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好人的工作、协调人的目标、激励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10]定量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代表理论基本观点: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只有致力于定量化,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定量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把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
定量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分支:管理科学、作业管理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运用。
代表理论: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的决策理论[11]定量管理思想的特点力求减少决策中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寻求最优方案;各种可行性方案均是以效益作为评判的依据,有利于实现决策方案的最优化;广泛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的手段。
[12]权变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代表理论基本观点: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每一种管理理论与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