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位整复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

合集下载

各关节脱位整复手法

各关节脱位整复手法

自己总结的一系列:各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颞下颌关节脱位【病因】颞下颌关节脱位一般为双侧性,老年人多见,多发生于大笑或打呵欠开口过大时易习惯性脱位。

【诊断】患者呈半张口弹性固定位,唾液不断外流,说话不清,进食﹑咀嚼﹑吞咽均有困难。

由于下颌髁突滑出,在耳屏前可触及明显凹陷区。

【复位】⒈可予每侧关节腔内注入2%普鲁卡因5ml下手法复位。

⒉病人靠墙低坐头后部紧抵墙壁。

术者面对而站,纱布包好两拇指伸进其口,分别按在两侧最后一颗磨牙上,其余手指托住下颌。

两拇指向前下方压拖至感到骨端滑动牵开,其余手指逐渐将下颌向后﹑上方托起,可听到“咔嗒”一声,迅速双拇指移向两侧颊部以免咬伤。

若病人口能张合﹑咬合关系良好示复位成功。

⒊复位后宜进饮食,避免张大口,用四头带将下颌适当固定2~3天,松紧度以能小口进食﹑说话无障碍为限。

肩关节脱位【病因】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盂构成,因肩胛盂小而浅加之外力作用常可脱位。

创伤是肩关节脱位主要原因,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临床分前后、上下脱位。

前脱位常见,因腋窝部肌力较弱当侧身跃倒或受到撞击,上肢外展、外旋位手掌着地时,间接暴力上达肱骨头推向腋窝部冲破关节囊前臂致前脱位,肱骨头可能位于锁骨下、喙突下、肩前方及关节盂下,以喙突下脱位最常见。

【诊断】⒈有明确上肢外展外旋或后伸着地的外伤史,肩部肿痛、畸形、功能障碍。

⒉检查时见患者用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头向患侧倾斜姿势。

肩峰突出,下方凹陷,呈现典型的方肩畸形,上臂外展20°~30°弹性固定。

应考虑肩关节脱位的可能。

⒊肩部触诊关节盂空虚感,在不同位置可触摸到有肱骨头:①盂下型:患侧上肢长于健侧,腋窝可触到圆滑的肱骨头。

②喙突下型:在喙突下可触摸到肱骨头。

③锁骨下型:锁骨下可触到肱骨头。

④后脱位:肩前方变平,喙突及肩峰明显突出,上臂内旋畸形,肩胛冈骨下可触到肱骨头。

⑤肩关节脱位合并骨折:局部肿痛,肱骨头附近明显压痛,或有淤血斑,应考虑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需作X线检查。

不同整复方法在肩关节后脱位治疗中的运用

不同整复方法在肩关节后脱位治疗中的运用
1 临床 资料
屈肘 9 0 。 , 患 肢前 臂放 置 于 右前 臂 上 , 然 后 双 手 紧 扣 肱 骨 远 端 内 外髁 部 行 顺 势 对 抗牵 引 ,在 术 者 向 外下 推 顶 肱 骨 头 的 同 时 将 肱 骨 干外 旋 ,感 觉 肱 骨头 在 肩 背 侧 消 失 或 明显 的人 臼感 时 即复 位 成 功 。复 位 成 功 后 夹 板结 合 石 膏 固定 于 轻度 外 展 外 旋
3 . 2 治 疗 结 果 本 组 患 者 均 获 随访 , 时间 1 2 - 3 6个 月 , 平 均
呈 现 轻 度 外 展 及 明显 内 翻畸 形 。 4例 单 纯 肩 关 节后 脱 位 者 , 行 X线片肱骨上段正位 穿胸位检查 ( 图1 ) , 得 以明确诊断 , 2例 合并 大结 节骨 折 及 3例 合 并 肱骨 近端 骨 折 者 , 除 行 x 线 片 检 查外 , 还进行 C T三 维 重 建 , 明确 骨 折 移 位 情 况 , 为 复 位 方 法 的 选 择 提 供充 分 依 据 。
・41 2・ 来自中国骨伤 2 0 1 3年 5月第 2 6卷第 5期 C h i n a J O  ̄ h o p T r a u ma . Ma y . 2 0 1 3. V o 1 . 2 6 , N o . 5

手 法 介 绍 ・
不 同整复方法在肩关节后脱位治疗 中的运用
Z h o n g g u o Gu S h a n g / Ch i n a J O  ̄h o p Tr a u ma, 2 0 1 3, 2 6( 5) : 41 2 - 41 3 ww w. z g g s z z . c o m
2 0 0 5年 8月 至 2 0 1 1 年 5月 , 对 9例肩 关 节 后 脱 位 患 者 , 根 据 脱位 的不 同情 况 采 用 了 不 同 的整 复 方 法 , 疗效满意 。

肩锁关节脱位怎么复位?

肩锁关节脱位怎么复位?

肩锁关节脱位怎么复位?
肩锁关节脱位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生活当中,受到一些碰撞和意外伤害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肩锁骨关节拖尾,所以如何正确的恢复也是要讲究的,可进行手法复位或者是手术复位的方法。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

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

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

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

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2)科氏法(Kocher`s法)。

(3)牵引推拿法。

2.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3.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首
次外伤脱位后造成损伤,虽经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

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

手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关节囊重叠缝术(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Magnuson氏法)。

4、用药原则:
(1)手法复位时需用止痛药,镇静药或麻醉药。

(2)手术复位时用抗生素防感染。

(30可辅以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如桃红四物汤等。

手法整复治疗陈旧性肩关节上脱位

手法整复治疗陈旧性肩关节上脱位

游 离至 抵 止 部 , 肌 瓣 向外 下方 翻转 平 铺 在 胸 锁 关 节 前 方 , 将 周 边 与深 筋 骥 严 密缝 音 。 冲冼 伤 口 . 层缝 台 。术后 用 肩 肘 带 固 莲 定 3 。3周后 循序 渐 进 地 进行 功能 锻 炼 周
后 面 一 定 要 用纱 布保 护 , 免 损 伤 镇 骨下 血 管 果 可靠 , 简 效 值得 临 床 推 广应 用 .
向两 佣 牵 开 , 露 胸 锁 乳 突 肌 锁 骨 头 及 胸钮 关 节 。如 果 关 节软 显 骨盘 破 损 可 将 之 切 除 , 要 注 意 匆 损 伤关 节 软骨 面 。然 后 在胸 但 锁 关 节 后 面 放 一 纱 布 垫 保 护 . 骨 钻 分 别 在 锁 骨 近 端 及 胸 骨 用 外 倒 距 关节 软 骨 7 1r a . ~ 0r 处 钻一 直 径 2 m 的 骨 洞 , 缝 台 m m 将 圜针 弧 度 适 当调 小 . ^ 3股 1 穿 0号 丝线 , 折 后线 头 线 尾并 齐 返 为 6股 , 视 下 使 胸 镇 关 节 复 位 至 最 佳 位 置 , 复 收 紧 , 别 直 反 分
3 治 疗 结 果 本组 2 1倒 病 人 , 5十 月 ~ 3 的 随诗 , 者 主 观 感觉 良 经 年 患 好 . 胜 任 体 力 劳 动 。 检查 患 者 胸 镇关 节 外 形 正 常 , 部无 压 能 局 疼. 反弹癌 , 无 肩胛 带 运 动 功 能正 常 , 椎 功 能 活 动 范 田正 常 。 甄 x 线 片 示 胸钮 关 节 无 脱 位 及半 脱 位 征盘 . 4 体 会 胸 钮 关 节 位 于 皮 下 , 于 缺少 骨性 支持 , 外 力 作 用 下 常 由 在 易发 生 前 脱 位 , 系平 面 关 节及 肩臂 重 量的 杠 杆作 用 , 疗 较 因 治 为 困难 。临床 上 根 据 损伤 程 度 不 同分 为 G a II I壹 。本 组 rd e 2 1例 均 属 G ae I型 , rd 即胸 镇 韧带 , 镇 韧 带 完 全 断 裂 , 节 肋 关 囊破 坏 , 骨靖 向 前 方 脱位 。我科 9 年 以前 遇 到 此类 病 人 , 锁 3 通 常 采用 手 法 整 复 外 固 定 或 切 开 复 位 克 氏 针 内 固 定 , 疗 效 欠 其 佳 。采 用本 方 法 治 疗 , 后仅 用肩 肘带 固定 3周 即 开 始 功能 锻 术 炼 . 经 5 月 ~ 3年 的随 访 , 果 令 人 满意 。 且 十 效

肩关节脱位的几种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肩关节脱位的几种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肩关节脱位的几种常见中医治疗方法肩关节脱位又称“肩胛骨出”、“髃骨骱失”或“肩骨脱臼”。

这种脱位在很多脱位的病理中很常见,约占所有脱位病状的百分之五十,这与肩关节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关,人们的肱骨头比较大,关节连接处比较浅,关节囊松弛,而且这个关节活动范围大,经常会遭受外力的撕拉和·1撞击等。

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身上。

肩关节脱位的主要身体特征表现在身体出现畸形而且脱位部位的关节与关节之间存在很大的空虚,以及关节与关节之间不再有缓冲。

近年来,针对损伤的机制,对固定材料和治疗器械等辅助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进。

对于移位较大的肩锁关节脱位,应及时进行手法复位和外固定部分情况需要选择手术治疗。

肩关节脱位常见中医治疗方法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具体复位方法很多,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现以临床上最常用的拔伸足蹬法为例。

患者仰卧,术者站患侧床边,腋窝处垫棉垫,以同侧足跟置于病人腋下靠胸壁处,双手握住患肢于外展位做徒手牵引,以足跟顶住腋部作为牵引力,左肩脱位时用左足,右肩脱位时则用右足。

牵引须持续,用力须均匀,牵引一段时间后肩部肌肉逐渐松弛,此时内收、内旋上肢,利用足跟为支点的杠杆作用,肱骨头便会经前方关节囊的破口滑入关节盂内,即听到有响声,提示复位成功。

固定法:单纯性肩关节脱位可用三角巾悬吊上肢,肘关节屈曲90°,腋窝处垫棉垫。

一般固定 3 周,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者应延长 1~2 周。

部分病例关节囊破损明显,或肩袖肌力不足者,本后摄片会有肩关节半脱位。

此类病例宜用搭肩位胸肱绷带固定,即将患肢手掌搭在对侧肩部,肘部贴近胸壁,用绷带将上臂固定在胸壁,并托住肘部。

这种体位可以纠正肩关节半脱位。

功能锻炼:固定期间须活动腕部与手指,解除固定后,鼓励病人主动锻炼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如左右开弓、双手托天、手拉滑车、手指爬墙等,并配合按摩推拿、针灸、理疗,以防止肩关节软组织粘连与挛缩。

禁止强力被动活动,以免软组织损伤及并发损伤性骨化。

改良Kocher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

改良Kocher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

改良Kocher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目的:探讨改良kocher法整合复位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本院2003年5月~2009年5月X线明确诊断肩关节前脱位患者48例行改良kocher 法复位治疗。

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术后随访患侧肩关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改良kocher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肩关节前脱位;改良kocher法;复位肩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是成人全身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约占四肢大关节脱位的40%。

肩关节前脱位是肩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分型,其治疗以早期手法复位为主,复位后固定不良或固定时间过短容易发生复位失败或日后再次脱位。

肩关节前脱位的复位主要有足蹬手牵法(Hippocrates法)、悬吊复位法(Stimson法)、Kocher复位法等,手法复位困难或失败患者可行切开复位法。

本院2003年5月~2009年5月对Kocher复位法加以改进,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双手自伤侧腋下紧握于患肩下作对抗牵引,术者立于患者前方,左手握住患肢腕部,右手握住患肢肘部下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3年5月~2009年5月X线明确诊断肩关节前脱位患者48例,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20~58岁,平均42.5岁,伤后就诊时间为15 min~14 h,本组患者盂下脱位27例,喙突下脱位16例,锁骨下脱位5例,其中6例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2例合并肱骨近端骨折,均未见明显血管和神经损伤。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并全身放松,无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下施此手法复位,患侧肩关节外展45°,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位,术者立于患者患侧,右手掌按压患者前臂近侧紧靠肘关节,徐徐用力,与助手沿肱骨纵轴形成对抗牵引,当感觉患者肱骨头有活动并移至肩胛盂附近时,术者用力持续均匀牵引,同时推患者侧肘关节至患者健侧,即患者肩关节内收,术者左手推患者腕部使肱骨内旋,若感到肱骨头有明显滑动复位感时,迅速使患肢贴胸搭肩,此时肱骨大结节,此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块亦可随之复位。

旋转推顶法整复治疗高龄肩关节脱位42例

旋转推顶法整复治疗高龄肩关节脱位42例
作, 即可 感 到 弹 响感 , 位 成 功 ; 位 成 功 后 再 徐 徐 将 患 者 上 复 复 臂 内收 靠 紧 胸 壁 行 搭 肩 试 验 以进 一 步 证 明复 位 是 否 成 功 。②
的强 度 , 骨 头 冲 破 关 节 囊 的 束 缚 , 生 常 见 的 喙 突下 脱 位 。 肱 发 老 年 人 由 于 骨 质 疏 松 , 关 节 脱 位 伴 肱 骨 外 髁 颈 骨 折 者 比 例 肩
年 人 关 节 囊 退 变 薄 弱 , 时 往 往 传 导 暴 力 的 强 度 超 过 关 节 囊 此
屈 曲位 ) 肱 骨 纵 轴 方 向 向下 徐 徐 作 顺 势 拔 抻 牵 引 3 i , 沿 ~5 n a r 另 一 手 摸 清 肱 骨 头 后 , 棉 垫 为 衬 垫 , 大拇 指 推顶 肱 骨 头 向 以 以 后 上 外 方 , 时握 肘 上 的手 边 维 持 向 下 的牵 引 边 作 患 者 上 臂 同 的 内外 旋 转 动 作 , 到 弹 响 后 , 示 复 位 成 功 , 此 时 无 弹 响 感 表 若 感 , 患 者上 臂 在 作 内 外 旋 动 的 同 时 作 上 臂 的 外 展 到 内收 动 将
维普资讯

28 ・ 38
现 代 中 西 医 结合 杂志 MoenJunl f nertdT aio a C iee n e enMein 0 7Jn 1 (7 dr ra o tgae rd i l hns dW s r d i 2 0 u , 6 1 ) o I tn a t ce
新鲜 性 肩 关 节 脱 位 以在 平 地 跌 倒 及 床 边 跌 倒 多 见 。床 边 跌 倒
大多 是 老 年人 跌 倒 时 举 手 去 抓 床 上 护 栏 , 成 上 臂 过度 上 举 、 造

麻醉下肩关节脱位手法整复的方法和治疗效果

麻醉下肩关节脱位手法整复的方法和治疗效果

麻醉下肩关节脱位手法整复的方法和治疗效果肩关节脱位:在全身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中,居第二位,约占有全身关节脱位的50%肩关节脱位可分前脱位和后脱位,前者多见,其关节由肩盂和肱骨头构成,肩盂小而浅,肱骨头呈半球形,其面积为肩盂的4倍,关节点薄弱松弛,活动范围大,稳定性差,当跌倒时,掌或肘着地,上肢内旋后伸,由于传导暴力或杠杆外力的作用,易发生脱位。

临床表现为肩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方肩畸形,搭肩试验阳性。

我院2010年1月3日-2012月30日共为30例肩关节脱位患者行麻醉下手法整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93岁,平均年龄58岁。

致伤原因:穿衣、甩手臂占32%,跌倒致伤占68%,其原因为上肢外展、外旋及后伸时,手或肘着地时,暴力即沿肱骨纵轴向近侧端冲击,肱骨头突破关节前臂或自下方脱出,移位至喙突下或锁前下方。

1.2 手法整复方法:麻醉医师于患者患侧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待麻醉起效,病人肌肉放松并无痛后,医生施行复位术,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1.2.1 足蹬法(10%)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床边,以同侧足跟置于患侧腋下(腋窝处垫棉垫)靠胸壁处,双手握住患肢腕部于外展作徒手牵引,以足跟顶住腋部作为反牵引力,牵引须持续、用力须均匀,牵引一段时间后肩部肌肉逐渐松驰,此时内收、内旋上肢,可感到有弹跳并听到响声,提示复位成功。

1.2.2 科氏法(30%)患者座于有靠背的木凳上,术者一手握患肢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患肢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进行复位并听到响声。

1.2.3 牵引推拿法(60%)病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病员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同时缓慢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患肢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合。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药。有合并神经损伤者,应加强祛风通络,大量用地 龙、僵蚕、全蝎等;有合并血管损伤者,应加强活血 祛瘀通络,可合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四)、功能锻炼
固定后即鼓励患者作手腕及手指练功活动,
1、新鲜脱位:
1周后去绷带,保留三角巾悬吊前臂,开始练习肩关节前屈、后伸活
动;2周后去除三角巾,开始逐渐作有关关节向各方向主动功能锻炼,
四)、合并症
(四)血管、神经损伤 较容易遭受牵拉伤的是腋神经,损伤后,三角肌瘫痪,肩部前
外、后侧的皮肤感觉消失。血管损伤则极少见,损伤后前臂及手 部发冷和紫组,挠动脉搏动持续减弱或消失。 (五)肱骨外科颈骨折 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时,疼痛、肿胀更为严重。临床上有时很 难鉴别,但X线照片可以帮助诊断及了解骨折移位情况。 (六)肱骨头压缩骨折 临床上难以鉴别,局部疼痛、肿胀较严重,诊断主要靠X线照片 检查。
复位后常选用胸壁绷带固定,将患肢屈肘60°~ 90°上臂内收内旋,前臂依附胸前,用纱布棉花放于 腋下和肘内侧,以保护皮肤,接着将上臂用绷带固定 于胸壁,前臂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吊胸前2~3周。
三)、药物治疗
1.新鲜脱位: ➢ 早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舒筋活血汤、活
血止痛汤等,外敷活血散、消肿止痛膏 ➢ 中期宜舒筋活血,强壮筋骨之剂,可内服壮筋养血
三、病因病机及分类
三)、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 1、 较为常见,多发于青年人。 2、 其因是多方面的,先天性肩关节发育不良或缺陷;
或因首次脱位时治疗不当所致。外伤是主要原因。 3、 主要病理改变:关节囊前壁撕破,关节盂或盂缘撕
脱及肱骨头后侧凹陷性骨折。
三、病因病机及分类
四)、肩关节前脱位的合并症 1.肱骨大结节骨折 2.岗上肌肌腱断裂 3.肱二头肌长腱撕脱 4.血管、神经损伤 5.合并外科颈骨折 6.肱骨头压缩性骨折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护理记录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护理记录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护理记录
01/治疗方法
大多采用手法复位的办法。

在国内复位时大多未进行麻醉。

如果进行麻醉,首选关节内麻醉,对于难复性脱位可以选用全身麻醉。

02/复位原则
尽早即时复位。

复位时手法轻柔。

尽可能闭合复位。

03/切开复位的指征
无法整复的脱位。

合并无移位外科颈骨折的脱位。

大结节骨折移位明显。

合并肩盂大块骨折移位或盂唇撕脱者。

04/手法复位的机制
牵引
杠杆
牵引+杠杆
没有任何一种复位办法可以100%成功。

Hippocrates法:
《外科学》教材中重点推荐的办法,由Hippocrate最早描述,也是中国医学生使用最多的办法。

患者仰卧位,医生将足部抵在患侧腋窝,对患肢进行纵向牵引的同时交替内外旋转肱骨头。

如果患者肌肉未能松弛,复位较为困难,需使用较大的力量进行复位,有血管神经损伤及导致骨折可能的风险。

Santos法:
Hippocrates法的一个改良。

医生一手固定住患者患肢的肩峰处,一手对患肢上臂持续纵向牵引并外旋。

牵引划弧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

牵引划弧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
3 治 疗 结 果
肩 关节 时加 以牵 引 以对抗 关 节 周 围 未撕 裂 的筋 肉挛 缩 , 肱 使
骨头能 灵活 滑动 。 当肩达 上举 位 时 , 角 肌 、 上 肌 、 下 肌 三 冈 冈 等处 于松 弛状态 , 时肱 骨头 移位 于关 节盂 的前下 方 , 关节 此 因 囊 的 前 下 方 缺 少 韧 带 和 肌 肉覆 盖 , 般 不 会 出 现 交 锁 。 继 续 一
自 19 9 6年 以 来 , 们 应 用 牵 引 划 弧 法 整 复 肩 关 前 脱 我 3 2例 , 效 满 意 。 现 总 结 报 告 如 下 : 疗
1 临 床 资 料
本组 3 2例 , 2 男 3例 , 9例 ; 龄 l 女 年 8~7 0岁 ; 侧 2 厶 0 例, 左侧 1 2例 。其 中喙突 下脱 位 1 7例 , 下脱 位 1 盂 0例 , 骨 锁 下脱 位 5例 。合并 肱 骨 大结 节撕 脱 骨 折 1 0例 。 本组 病 例 均 为新鲜 脱位 。未 合并 早期 并 发症 。
维普资讯
42 2
r 圈世 ¨ 2 生!
l 壁笙
( to ) hp& T 3FaJl 02V l1 , o7 r rLl u 20 , o 5N .l, i
骨折时 , 的大 部缺 少 正 常血 供 , 个接触 断端 m供 亦 不 良, 颈 两 因 供 血 恢 复 而 愈 合 时 , 初 为 颈 , 后 是 头 , 往 采 』 的 带 血 最 随 以 『 J 运 组 织 植 人 骨 折 部 位 和 为 此 研 究 没 计 在 骨 折 下 端 形 成 隧 道 . 人 带 细 小 分 支 的 主 干 血 管 并 进 行 吻 合 连 通 液 循 环 , 植 使 骨 折 局 部 血 流 率 明 显 增 加 , 折 端 可 以 通 过 枘 人 的 管 束 l 骨 { 『 接 获 取 营 养 。局 部 骨 修 复 与 血 流 率 直 接 棚 关 , 流 牢 越 高 . m 修 复 中 的 新 骨 形 成 就 越 明 显 。血 管 重 建 、 流 率 增 加 , 血运 血 有

改良Kocher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

改良Kocher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

端粉碎性骨折 , 位失败 , 复 收入 院 予 切 开 复 位 内 固定 。 访 3 随 ~
6个 月 , 均 4个 月 , 关 节 功 能 基 本恢 复 正常 , 例 发 生 再 次 平 肩 3
切开复位法 。 自20 0 3年 5月 至 2 0 0 7年 6月 , 者 对 K c e 作 o hr
前 脱 位 中喙 突下 脱位 1 7例 , 下脱 位 2 盂 0例 , 骨 下脱 位 7 ; 锁 例 合 并 肱 骨 大 结 节 骨 折 9例 , 骨 近 端 骨 折 1 ,均 无 血 管及 肱 例
神 经 损 伤 ; 伤 至 就 诊 时 间 3 i~ 。 受 0m n 9h
2 治 疗 方 法
(t o Si n法 ) 足 蹬 复 位 法 ( ip c t ms , H p or i a c法 ) K c e 复 位 法 及 、oh r

结 果
对 4 6例 肩 关 节 脱 位 患 者 急 诊 手 法 复 位 ,8例 成 功 , 3 7例 失 败 后 , 行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麻 醉 下 成 功 复 位 , 例 合 并 肱 骨 近 改 1
H si lf hn agS e yn 0 4 Lann , hn opt S ey n ,hn ag 10 4 ,i i C ia ao 1 o g
Ke r s S o l e il c t n; Bo es t n n p l t n y wo d h u d r so a i d o n et gma i u ai i o
主动前屈 活动度平 均得分 4 . 6分 (  ̄ 3 5分 ) 前 屈 肌 力 测 试 平 、
本组 4 6例 , 2 例 , 2 男 1 女 5例 ; 年龄 1~ l , 均 4 岁 。 58 岁 平 2

拔伸拖入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

拔伸拖入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

拔伸拖入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肩关节脱位以前脱位常见,在临床中为常见病,多发病。

自2006年—2011年骨伤科门诊工作中诊治肩关节前脱位186例。

均采用拔伸拖入法整复,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就诊时间从伤后30分钟至15天,年龄20—72岁。

116例属单纯性脱位,70例伴有肱骨大结节骨折。

2 治疗方法手法整复方法:患者仰卧位,腋窝部垫棉花保护软组织。

以一宽约10cm的布带绕过肩关节。

近端助手牵引布带,远端助手在稍外展位顺势拔伸对抗牵引,牵引由轻到重,并瞩患者放松患肢,牵引约10分钟。

部分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复位。

若不能复位,维持牵引,术者以两手拇指抵住肩峰,其余手指环抱肱骨向外向上提托肱骨头,同时远端助手缓慢内收内旋远端即能复位。

少数患者仍不能复位,可先不予牵引,放松患肢。

术者轻手法先局部按摩,放松肌肉,缓慢的内外旋肱骨头,解除肱骨头的绞锁和肱二头肌腱、移位骨块等的阻挡,再以上述方法整复。

术后悬吊固定2周,伴有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固定4周。

解除固定后中药熏洗,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3 结果168例患者未行麻醉手法整复成功,18例患者未能复位,行臂丛麻醉后手法整复成功。

术后随访半年,153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

25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尚可,轻度受限无疼痛。

8例患者肩关节功能受限,肩关节功能受限40°以下,存在轻度疼痛,属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

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153例治愈,33例好转。

4 讨论临床中手法整复肩关节脱位多以手拉足蹬法整复肩关节脱位[2]。

虽一人操作即可,但手拉足蹬法存在以下几个缺点:①需要较大牵引力,在牵引过程中时间过久的术者不能耐受造成复位失败。

②手拉足蹬法足蹬住腋窝时患者痛苦,内收内旋患肢时足跟和胸壁及肱骨近端的挤压应力都让患者感到痛苦。

同时应力较大都有损伤腋窝软组织,胸壁和肱骨近端的可能。

③手拉足蹬法患者容易紧张,肌肉不能放松,影响复位。

脱位复位手法

脱位复位手法
脱位为例,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侧, 一手握患肢上臂,一手握腕部,膝关节 屈曲,足蹬在患者坐的椅子上,将膝放 在患肘前,顶压肱骨下端,握腕之手顺 前臂方向用力牵引并屈曲,即可复位。
足蹬膝顶
要领: 足蹬法用于整复 肩关节脱位,操作时 用足跟蹬于患者腋下, 足蹬手拉,同时使患 肢内收、外旋,足跟 用力向外支撑肱骨头 使之复位。膝顶法用 于肘关节脱位。
手摸心会 拔伸牵引 屈伸回旋 端提捺正 足蹬膝顶 杠杆支撑
手摸心会
适应症和作用 辨明关节脱位程度及方向, 做
到胸中有数。
手摸心会
操作方法 通过手法仔细触摸伤部。
手摸心会
要领: 仔细触摸 伤部,辨明脱位程 度及方向。
拔伸牵引
适应症和作用 是整复脱位的基本手法, 起到
“欲合先离, 离而复合”的作用。
杠杆支撑
适应症和作用 本法是利用杠杆为支撑点, 力
量较大, 多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 脱位或陈旧性脱位。
杠杆支撑
操作方法 采用一长1m, 直径为4~5cm圆木棒, 中
间部位以棉垫裹好, 置于患者腋窝, 两助 手上抬, 术者双手握住腕部, 并外展40度 向下牵引, 解除肌肉痉挛, 使肱骨头摆脱 盂下的阻挡。
脱位复位手法
1. 注意事项 2. 手法操作及适应症
注意事项
1. 手法前要全面掌握病情, 认真检查, 明确诊断。
2. 整复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3.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 4. 选择有效的复位方法。 5. 手法要熟悉、灵活, 动作要轻巧。 6. 脱位伴有骨折者, 先整复脱位, 后
整复骨折。
脱位基本手法
杠杆支撑
要领: 整复陈旧性 关节脱位,外展角 度需增大,各方面 活动范围广泛,以 松解粘连。本法因 支持点与牵引力量 较大,活动范围亦 大,如有骨质疏松 和其他并发症应慎 用,应注意勿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位整复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
遂昌县中医院华益雄王晓博一、前言
肩关节脱位,亦称肩肱关节脱位。

古称肩胛骨出、髃骨骱失或肩骨脱臼。

本手法适用于单纯脱位,不伴有骨折的患者。

二、生理解剖
肩关节为结构不稳、运动广泛的球凹关节。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所构成。

解剖特点
•肱骨头大,呈半球形,关节盂小而浅,约为肱骨头关节面的1/3。

•关节囊和韧带薄弱松弛,关节囊的前下方缺少韧带和肌肉覆盖。

•其运动幅度最大,能使上臂前屈、后伸、上举、内收、外展、及内、外旋。

三、肩关节脱位分类
•根据脱位的时间与复发次数
新鲜、陈旧、习惯性
•根据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
前脱位、后脱位
•前脱位又分为
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胸腔内
喙突下脱位盂下脱位
锁骨下脱位后脱位
四、病因病理
1.病因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1.传达暴力○
2.杠杆作用力
2.病理改变:1)关节囊撕裂2)肱骨头移位
五、临床诊断
1.病史及体格检查
1)外伤史
2)肩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3)患臂弹性固定于肩外展20~30度
4)喙突下、腋窝内或锁骨下可触及肱骨头
5)方肩畸形:a.患肩失去圆形膨隆外形,b.肩峰显著突出c.肩峰下部空虚
6)搭肩试验阳性(Dugas征):患侧肘关节屈曲,肘尖贴紧胸壁,则患侧手不能搭在健侧肩部。

7)直尺试验阳性:腋皱壁下降,直尺边缘能同时接触肩峰及肱骨外上髁。

2、X线检查:(诊断及分型重要参考依据)
a.肱骨头移位的方向与位置
b.脱位的类型
c.有无并发骨折
3.手法复位前必须明确:有无患肢血管、神经损伤,并且在操作前告知患者及家属。

六、常用复位手法1)拔伸足蹬法
○1手牵足蹬,矫正脱位重叠
○2.外展外旋,使肱股头移到关节盂边缘
○3内收内旋,屈肘贴胸,使肱股头入盂
○4按压使大结节骨块复位2)拔伸托入法
3)牵引回旋法.
复位后固定方法:前臂绷带包扎+三角巾悬吊固定
七、复位后检查
•搭肩试验是否阴性
•方肩畸形是否消失
•患侧腋窝下、喙突下、锁骨下是否已摸不到脱出的肱骨头
•肩关节能否作被动活动
•X线摄片肩关节是否已复位,有条件必须行CT检查。

八、复位后处理:1周后解除上臂固定,2~3周后解除肩关节固定,开始做肩关节伸展功能锻炼活动
九、注意事项:
1.复位后采用胸壁绷带或三角巾悬挂固定,将患侧上臂保持在内收、内旋位,肘关节屈曲90°左右,固定时间2~3 周。

2.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向后滑脱、肱骨外科颈骨折、关节盂大块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等,手法复位不能成功者;或脱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临床症状明显者;或陈旧性、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需行切开复位治疗。

3.手法复位困难者,可以行镇痛或者麻醉后再复位,切忌暴力,以免造成损伤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