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合集下载

道家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道家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道家思想之精髓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班级:11中药国交班姓名:李龙辉学号:201101008020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流传于世几千年,生生不息延绵不绝,它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等,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这就明确地表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享有更高的地位。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人应法地、法天、法自然,即“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之理。

“道”又通过“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间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属性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在道家看来,人和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庄子〃齐物论》上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所以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

而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

老子认为,人与万物都根源于“道”,“道”是人与世界的一种本原关系,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在于生命的主体和自然的客体在生态学和美学基础之上,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美的合理结合。

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自然界自然而然,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

在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中,舍弃“人之道”而崇尚“天之道”,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与和谐,以获得“天人”之亲和。

而人也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能发展。

“天道”、“地道”、“人道”之本是“生态”之道。

三.“致虚守静”—————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臵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道家道教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道家道教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道家道教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道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

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

道家道教的和谐思想,不仅对既往的文明进程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

深入挖掘和分析、提炼道家道教和谐的宝贵资源,对这些思想资源进行审视和梳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道家道教和谐思想的内涵道家创建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探讨世界“始源”问题的哲学理论体系。

它涵盖自然、社会和人生诸领域,融生态哲学、政治哲学、生活哲学等门类学科为一体,深刻揭示并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体身与心相统一的终极理论,体现了人类高度的思想和智慧。

(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这就清楚地说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具有更高的地位。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人应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流行规律。

“道”又通过“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间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的属性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在道家看来,人和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与自然万物之间有着共同的本源和法则。

不仅如此,道教认为,人类与万物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人类不能离开天地万物而存在。

人与自然的融会贯通,作为主体的人应效法天地之道,既热爱自然,又向自然虚心学习;既能成自然之美,又能体验融自然之乐。

(二)“德及微命”——人与人和谐的生命关怀精神道家道教思想的另一个最大特点便是表现在对生命的关怀上,强调要以仁爱之心来善待生命,所有的生物都处于相互平等的地位。

天地有生生之仁德,道有载育万物生长的善性。

慈悲仁爱、长养万物是道教一以贯之的宗教情怀。

道教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大系统,坚信生命无处不在。

万物都有按照“道”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人类不应该随意把人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万物,做到既不按照人的利益、要求虐待万物,也不按照人自身的理解去“厚待”万物,阻碍它们实现自己的价值。

道教劝善书社会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道教劝善书社会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道教劝善书社会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道教是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之一,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作为一种宗教信仰,道教不仅具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和仪式活动,更有一套独特的社会伦理思想。

这些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对当代社会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道教强调“道”的观念,认为它是万物的根源和运行之道。

在道教的伦理思想中,道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原则,它表达了一种恻隐之心和善良之道。

“道教劝善书”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而产生的。

道教劝善书是一种道德文献,主要传授道教教义和道德规范,旨在教育人们如何行善和修德。

首先,道教劝善书强调个人道德修养。

在道教中,个人的修行是至关重要的。

道德修养旨在消除心灵的污秽和垢病,使个人心灵可以与道融合,实现心灵的纯净和自由。

在劝善书中,道教提倡人们追求善行和道德高尚。

道教认为,人们应该具备良善的品德,如仁爱、仁智、仁勇等。

只有通过自律和自省,个人才能自觉地从恶行中解脱出来,实现善行和德行的融合。

其次,道教劝善书主张和谐共处。

道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它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劝善书中,道教教导人们要懂得关怀他人,体谅他人的困难和苦难,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这种关爱他人的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价值观,为社会的和谐共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再次,道教劝善书弘扬公益慈善。

道教鼓励人们进行慈善事业,关心困苦人民和弱势群体。

在劝善书中,道教主张人们要具备捐助财物和时间的习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道教认为,通过慈善行为可以累积功德,同时也是实践“仁爱”的具体行动。

这种慈善观念,对于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捐助贫困弱势群体、关注环境保护等慈善行为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道教劝善书在这方面提供了积极的倡导。

最后,道教劝善书鼓励人们追求内外兼修。

道教认为,人应该充实自己,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和参与社会事务。

在劝善书中,道教主张人们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时,关注社会状况,参与到社会进步和公共事务中去。

道家经典讲堂心得体会感悟(3篇)

道家经典讲堂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自古以来,道家思想便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追求智慧与修身养性的心灵。

我有幸参加了道家经典讲堂,聆听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讲座,感受到了道家哲学的无穷魅力。

以下是我对道家经典讲堂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道家哲学的智慧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顺应人性。

在讲堂上,老师详细讲解了《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让我对道家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 顺应自然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所生,道是宇宙的根本法则。

人类应当顺应道,顺应自然,以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

《道德经》中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规律,告诉我们应当顺应自然,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2. 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过度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在讲堂上,老师以古代帝王为例,说明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如唐太宗李世民,他推行“贞观之治”,以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

3. 修身养性道家强调修身养性,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在讲堂上,老师讲解了修身养性的方法,如清静、淡泊、无为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心态,远离烦恼,达到心灵的平静。

二、道家哲学的应用在讲堂上,老师不仅讲解了道家哲学的理论,还结合实际生活,让我们了解到道家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修身养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道家哲学,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烦恼。

如遇到困难时,要学会放下执念,顺应自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处世之道道家哲学强调和谐、包容,这在人际交往中尤为重要。

在讲堂上,老师以《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为例,说明了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包容、理解他人,以达到和谐相处。

3. 工作态度道家哲学认为,工作应当顺应自然,不过度劳累。

在讲堂上,老师强调了“无为而治”在职场中的应用,如合理安排工作,避免过度加班,保持身心健康。

三、感悟与启示通过参加道家经典讲堂,我深刻体会到了道家哲学的博大精深。

道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精神的作文

道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精神的作文

道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精神的作文在咱们这个快节奏、充满变化的现代社会里,道家思想可一点儿都不过时,反而还能给咱们带来不少启发和帮助呢!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这可不是让咱们啥都不干,整天睡大觉。

而是说
别瞎折腾,别违背自然规律,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工
作起来没日没夜,把自己累得够呛。

要是能学学道家的“无为”,适当放慢脚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说不定工作效率更高,身体也更健康。

道家还主张“知足常乐”。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家都拼命追求更多
的钱、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

可道家告诉我们,要知道满足,别贪心不足。

你想想,就算你有再多的东西,如果心里总是不满足,那也不会快乐。

相反,
如果你能珍惜已经拥有的,少点攀比和欲望,那每天都会过得开开心心。

还有“以柔克刚”这一说法。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冲突。

这时候硬刚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像水一样柔软、灵活,反而能化解矛盾,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说在团队合作中,遇到意见不合的时候,别一味地强硬
坚持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别人的想法,说不定能找到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另外,道家说的“返璞归真”对咱们也很有意义。

如今科技发达,生活越
来越便利,但我们也好像离自然、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偶尔放下手机,走
进大自然,感受一下简单纯粹的生活,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和放松。

道家思想就像是一位智慧的老朋友,虽然它诞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但它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闪闪发光。

咱们要是能好好领悟和运用,生活肯定能更自在、更美好!。

道家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道家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道家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和谐社会之“和谐”(一)“和谐”的渊源“和谐”有以下几个意思:和睦协调;使和睦和协调;配合的匀称、适当、协调;和好相处等。

汉代郑玄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在先秦时期“和”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

例如烹饪中需要酸甜苦辣咸的搭配才可口,音乐中也需要宫商角徵羽的共鸣才能悦耳。

《论语·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将“和”与“同”两者进行了比较。

可以看出“和谐”不仅包含同一性的成分,更是在认识并遵循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达到按规律办事,使全社会达到一种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有序又繁荣的状态。

(二)和谐社会的提出及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强调的“为”超越了机械的教条式的计划规划并达到了资源最佳配置的最优状态。

通过对事物完整全面的把握进而才能“无不为”才有能实现“无为而治”的状态。

二、道家思想中的政治智慧与和谐社会相得益彰(一)道家思想中的政治智慧道家思想早期以老、庄的虚静、无为、贵柔精神为基础同时主张和而不同,顺应天性,相互补充,这些思想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中对于正确处理各方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道家政治思想简单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点:1.为政若水,少私寡欲。

从政治领导者的顶层设计的方向上奠定了政治的总体色彩,劝统治者去甚、去奢、去泰。

主张统治者作为表率的少私寡欲,不过多地区干扰人民的经济生产生活,国家上下和谐安宁相安无事,从而轻徭薄赋发展经济,人民各安其道各谋其事。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从社会民俗风气风土人情的角度,提倡朴素殷实的生活态度,在社会良好风气教化之下使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中不标榜提倡那些精美奇巧的难得之物,各种投机取巧的炒作哄抬价格的情况也会减少,预备着投机取巧的盗贼隐患也会减少。

道家文化感悟心得体会(2篇)

道家文化感悟心得体会(2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道家文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在深入学习和研究道家文化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智慧,以下是我对道家文化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道家文化的核心理念道家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

以下是我对这几个核心理念的感悟。

1.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文化的基本原则,意味着万物皆有道,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

人类应当顺应道,尊重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学会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治国理念的核心。

老子认为,统治者应顺应民心,减少干预,让民众自由发展。

在现代社会,这一理念对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应简政放权,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3. 顺应自然顺应自然,就是顺应道。

道家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学会放下执念,顺应事物的变化,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二、道家文化的智慧道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以下是我对几个方面智慧的感悟。

1. 生活智慧道家文化倡导“清静无为”,强调内心的宁静。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感到压力重重。

学习道家文化,让我们学会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2. 修身智慧道家文化认为,修身养性是人生的重要任务。

通过修身,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心态。

在修身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内观”,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3. 处世智慧道家文化教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顺应他人,尊重他人。

学会宽容、谦让,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现代社会,这一智慧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影响和启示中国传统文化对专业社会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到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还贯穿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和道德准则。

1. 儒家思想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影响儒家思想注重仁爱、人伦、义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在专业社会工作中,人际关系和责任也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工作者需要建立信任、尊重和关爱的关系,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儒家思想对专业社会工作启示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客户的自主权,注重培养并维护客户的尊严和自尊心。

道家思想强调随缘而安、无为而治,崇尚自然和谐。

在专业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善于化解冲突,维护社会和谐。

道家思想对专业社会工作启示是,社会工作者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冷静,遵循客观规律,用和谐化解矛盾,推动社会稳定与进步。

社会主义价值观强调公平、正义、平等,提倡人人平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专业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专业社会工作启示是,社会工作者应该积极关注社会的不公平和不正义现象,努力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1. 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权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权。

在专业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客户的意愿和选择,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能,实现自主发展。

2. 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专业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建立支持性和平等的关系,与客户保持准确和及时的沟通,建立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3. 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社会公平和正义。

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社会不公平和不正义现象,努力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推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4. 引导价值观的转变和精神文明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的塑造。

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也应该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精神文明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家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

道家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

道家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是“道”与“德”。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的本来面目,推崇“无为而治”,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那么,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然有什么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呢?道家思想中的“道”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往往以“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治”的方式被描述。

其实,“道”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就是“道法自然”。

在哲学上,它很容易联想到“自由主义”的思想,即最好的政策是尽可能少地干涉市场,让市场在自由的环境下尽可能地发展。

类似的,道家思想在思考政治、社会发展时,也更希望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涉,让其自由地运转。

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面对如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单一的政策往往难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变化的环境。

政府的职责不只是管理,更要承担起监管、协调和介入的角色。

在处理社会问题的时候,过度干涉可能会助长虚假恶性竞争和不健康的游戏规则,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放任自流同样有悖于道家思想中“实行德行”的理念。

道家思想中所体现的“无为而治”精神,更多的是一个指引方向,而不是具体实现方法。

在个人发展上,道家思想强调的是“德性修养”,即修身养性的过程。

人生可以有多种境遇,但必须有一个追求“真、善、美”道德和价值的内在动力,从而建立一种做人的准则。

这种准则不局限于物质或力量的追求,而是要客观真实并具有普遍性。

当生活中困难与挑战摆在我们面前时,通过它们,我们能够逐渐发掘自身的潜能和能力,并不断完善自己。

从一定程度上,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度快速增长,也会增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无论是从个人的生命投资还是社会的长远利益考虑,德性修行都应成为我们追求价值的一个重要方向。

虽然当下的价值观缺乏道德束缚,甚至受到市场和消费主义的驱动,但我们仍然可以利用道家思想中的个体修行之道,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将其转化为符合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做法。

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七班:摘要:本文主要写老子以及道家思想贯通宇宙与人生的“道”一元,并通过形上与形下之“道”,“天道无为”与“道法自然”等老子的重要思想,这些方面都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和工作方法。

道家文化对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有深远影响,开掘其中的优秀资源,应能对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有所裨益。

关键词:道家思想;社会工作;无为;柔静;超越0 引言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

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实际上,道家思想中也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思想,土生土长的道家以其深邃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其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个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出生于春秋末期涡河之滨(今安徽涡阳)的老子、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蒙地(今安徽蒙城)的庄子和出生于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他们的思想分别体现在《老子》、《庄子》和《淮南子》中。

道家是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和“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的学派。

道家文化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一些思想与社会工作观念不无契合之处。

1 肯定人的地位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由于思想文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普遍相信天帝鬼神的存在,并在强大的自然力的威慑下,认为天帝鬼神高居人上,主宰着人的命运,决定人的生死祸福。

所以,当时人们凡遇重大事务,之前总要祭祀、占卜,征询天神旨意,祈求天神赐福保佑。

而道家鼻祖老子,是最早否定天帝鬼神力量的人。

他明确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第25章)即认为宇宙构成的四大要素,人占据其中之一,与道、天、地比肩。

这就是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体现了对人的高度重视。

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人,重视人的独特个性,相信人自我成长的能力,这与道家思想是共通的。

道家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道家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道家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第一篇:道家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道家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目前无论是从中国范围或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进步,但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与工具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人与人的和谐及人自身的和谐都遭到了破环。

构建和谐社会是个长期性、系统性的伟大工程。

和谐社会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和深刻的内涵,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

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提供了使社会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人的和谐,社会成员身心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点,只有人与人之间及人的身心和谐了,才有社会其他方面的和谐,才有和谐社会。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道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两个很重要的内容。

我们应充分挖掘道家思想的精髓,对它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诠释,并使其落实于操作层面,这可以说对当今和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要与自然和睦相处。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世界的本源,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创造万物的“道”是否凌驾于万物之上呢?老子对道的特征很重要的描述是“道法自然”,也即道性自然,“自然”是自己如此,道的自性显示创生万物时的无目的性、无意识性,对万物不加干涉而任其自然。

“道”对其生化之物,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已有,兴旺万物而不恃为己能,长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这是自然无为的典范,也是万物“和”的体现。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天地万物同出于一,这就破除了人类中心主义。

为了消解人类在自然面前妄自尊大的主宰意识,庄子又说:“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垒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虽然很多人据此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我却认为这是庄子对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的深刻体认。

道家美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道家美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建设目标。

但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心与身、人与社会这三个层面的和谐。

道家美学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天人合一”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论基础“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独为道家所有。

董仲舒在《春秋繁深・察名号》中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阴阳义》云:“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且这个概念就是由北宋理学家张载在《正蒙・乾称》中提出的:“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同样讲“天人合一”,但儒家与道家各自的内涵是不同的,儒家强调的是个人与社会伦理价值的合一;而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的身体与内在心灵的统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儒家和道家对“天”的理解不同。

儒家说的“天”是一种社会伦理、道德原则,甚至是一种人格天。

而道家的“天”等同于客观的自然界。

道家没有明确的提出“天人合一”这个概念,但天人合一的思想灌注于其整个体系当中。

《庄子》中明确地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道家所说之天是指大自然。

人与大自然的亲密融合是道家追求的最高理想,《老子》中描述了一个古代农村社会理想的生活情景:“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随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小国寡民思想虽然包含了消极退后的因素,但另一方面也充分的展现了道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活理想。

晋代田园派诗人陶潜在诗歌《饮酒》中把这种理想表现到了极致:“结道家美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陈辉吾范增作品《老子出关图》美学散论!"#$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道家的人与自然亲和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和知识分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以“道”为世界的本源,所以称之为道家。

道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连文豪鲁迅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砥全在道家”。

道家创立于春秋后期,创始人为老子。

由于对“道”的理解不同,到战国中期,道家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形成老庄学和黄老学两大不同派别。

前者的思想以《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后者的思想以《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四篇。

本文主要以老庄思想为蓝本。

一、道家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道德经》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这是说,明白了和谐的道理就是把握了宇宙本原最高的法则。

和谐是最高的法则也可称为“道”,这就是为道家探讨政治准备了一个前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就是说“道”产生的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互相作用产生出来的和谐之气所组成的。

“道”产生出来的天地万物也是和谐的,所以天地万物也都是处在和谐状态之中。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先提出了“六个更加”,就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党的文件第一次将“和谐”二字写进了报告。

自从“和谐”一词提出后,已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主旋律。

应该说,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发展和升华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

这里的“和谐”也可理解为万物共生的“道”,即“万物皆有道”。

我个人认为社会的和谐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与人的和谐道家提出了“返朴归真”的思想或“复归于婴儿”的状态,要求人们重新找回纯朴的真性,突出自然主义的价值取向。

试想,若人人都保持这种自然淳朴的状态,人们之间的交往必然是诚实有信,和谐共处。

2、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自然是天地间一切存在的道理。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对和谐的另一种解释,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也可以理解为是生态中心主义,他将人与自然置于同等的地位,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每一主体生存发展的命运只能从其自身寻找解释,否认人类凌驾于自然的特权。

道家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

道家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

道家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

在长期的宗教特定模式下,形成了以道尊德贵为思想主体,以神仙信仰为核心信仰,以上善与玄德为人格追求,以自化化人、人己共度为价值目标,以天人合一、万物和谐为处世原则等义理思想体系,不仅对古老中华民族之民族心理、民族性格,乃至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对当今乃至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亦有着重要价值。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古老道教文化也以其崇尚道德、传播慈爱、讲求奉献,以及向往和平等东方固有的传统核心价值形象,逐渐走进现代人们的视角。

且这一思想与价值对提升当今人类社会的道德境界,净化普通大众的心灵,化解社会群体的诚信危机,促进各民族、各国度间的大团结,推进人类社会持久和平与安宁必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以清静无为之心改变我们不当和错误的言行。

道教认为“一切唯心造,心生则欲生,心静则欲灭”。

强调“人心多涣散,一念皆纯真”。

也就是说人既是道德的化身,也是一切罪恶的制造者。

所以人们常常形象地形容天堂和地狱的分水岭就在“善”、“恶”一念之间。

正所谓天堂在善不在天,地狱在恶不在地,天堂地狱原本心念刹那的转化。

故正人必先正行,正行重在正心,正心要在养性。

道教《阴符经》认为“天道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为人也”。

阐述了天道即人道、人心化有无的思想,并进一步强调人道的核心就是要遵照天道自然之法度,做到起心动念、行为举止符合、顺从事物的本性与规律,不可虚动和妄为。

老子《道德经》亦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都是要求人应效法天地之德性,遵守事物之内在法则,摒弃妄念,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宠辱不惊。

道教历来都是一个十分注重心性修炼与思想引导的宗教,并在长期的修持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与方法。

在道教看来,人心浮躁不安、偏激失态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对待人生得失和善于把握欲望的尺度。

如果能处理好人生这两个认识与实践的问题,人心自然常清常静皎如月,言行举止必然如理入情,高雅纯真。

道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道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道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1、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道家思想的鼻祖老子最早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概念。

他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在教育上,要植根着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教育应当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应孩子的本性。

《庄子.骈拇》中有言,“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3、在处理人与自我方面,要帮助我们和自我和解,和世界和解。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又曰:“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

”在庄子看来,孤独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而只有不迎合的人才能享受孤独。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导读: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这在带给人类极大的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出现了诸如生态危机、社会关系失调、道德危机、社会心理危机等严重问题。

……老子与孔子不同,他站在否定礼乐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立场,对人类文明提出了挑战。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这在带给人类极大的便利和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生存的危机,出现了诸如生态危机、社会关系失调、道德危机、社会心理危机等严重问题。

物质文明带来的严重异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对此,早有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如果不对文明的异化问题加以解决,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反对和克服这种当代文明异化的斗争,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迫切任务。

人类正是在这样的摸索和努力中,发现和总结着经验。

而在这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即儒道互补的文化是否会对人们有所启发呢?近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道教研究专家许抗生先生在北大校园中发表了有关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的演讲,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记者于演讲后走访了许教授,请他进一步深入谈谈这一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问题。

记者(以下简称记):许先生,据我了解现在已有很多人开始关注道家思想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这一问题。

但是,道家思想无疑是一种复杂的哲学思想,现代人如果不正确理解道家思想的渊源,就难免引起认识上的偏差。

能否请您首先介绍一下我国道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许抗生(以下简称许):你这个问题很好。

我们研究一种哲学思想,分析其对当今社会的功用,首先就应了解其自身的背景和内容。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作过《老子本义》一书,他认为:老子,救世之书也。

老子着书,明道救时,此老子悯时救世之心也。

确实,《老子》一书的本义,是为救世而作的。

那么老子的时代,究竟出了什么样的世道危机,而要悯时救世呢?我们知道,中国自上古夏、商、西周三代的发展,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危机,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什么是礼崩乐坏呢?这就是说,经过了上古三代的发展,尤其是西周周公旦制礼作乐之后,形成起来的我国古代的一套文明制度,即礼乐制度或称礼文化、礼义文明,遭到了崩坏的危机。

道家思想与现代职场生涯的和谐统一

道家思想与现代职场生涯的和谐统一

道家思想与现代职场生涯的和谐统一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为了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立足而感到压力重重。

而道家思想作为一种古老的哲学体系,却蕴含着许多可以指导我们在职场中取得和谐统一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探讨道家思想如何与现代职场生涯实现和谐统一。

平和心态道家注重平和心态的培养,强调顺应自然、保持内心平静。

在职场中,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保持平和心态非常重要。

只有在心如止水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无为而治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强求。

在职场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心态,适当放下执念,顺势而为,把握机遇,做到游刃有余。

谦逊待人道家思想提倡谦逊待人,尊重他人。

在现代职场中,谦逊也是一种重要的品质。

与同事、上司、下属相处时,谦和的态度能够化解矛盾,促进团队合作。

坚守本心道家主张坚守本心,做事坚持原则。

在职场中,也要始终保持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追求内心的平衡道家思想强调追求内心的平衡,不被功利所困扰。

在现代职场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内心的平衡,不要为了功利而失去初衷,要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实现内心的和谐。

道家思想与现代职场生涯的和谐统一并非遥不可及。

通过学习道家智慧,我们可以在职场中保持平和心态,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应对挑战,谦逊待人,坚守本心,追求内心的平衡,实现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这种和谐统一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才能在现代职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愿我们能够在职场中融会贯通道家思想,实现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

探讨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探讨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探讨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第一章:道家思想的概述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派,其核心思想是道与无为。

道家倡导的是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强调融入自然,追求心灵的真正自由。

道家思想尤其推崇无为而治,认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只有追求自然之道,不强求成功和胜利,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平安。

近年来,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道家思想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

第二章:道家思想在建立理性思维和良好精神状态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困扰,这些因素容易导致人们情绪不稳定,容易偏离正常思维轨迹和价值观。

相比于娱乐和刺激,道家思想强调的是内心的平衡和平静,寻求灵魂的宁静。

通过在生活中涵养积极乐观信念,注重内在修养和保持平衡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意识和思维模式,使我们追求心灵的平稳、清晰明了,并且树立合理的生活目标,避免被外部环境和诱惑迷失。

第三章:道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注重实效,重视管理层的权威性、规范性,但事实上,这种管理方式可能对于准确评估员工个体的贡献、发掘员工潜力以及推动创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通过运用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儒术无用论”等理念,从管理层面优化管理方式,为员工提供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处理,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企业发展。

第四章:道家思想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许多心理问题一般都源自人与社会、工作、生活等因素之间的不协调或冲突,这些因素在影响心理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采用道家思想理念中的宁静清和,融入自然,将注意力放到日常生活本身的主题中,引导心理的平稳和安定。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们常常面临大量消极因素的压力,包括人际关系、工作、感情以及梦想生活等方面。

利用道家思想的融入自然、内在超越等思想方法,亦能实现一种身心完全愉悦和平静的境地。

第五章:结论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表现在建立理性思维和良好精神状态中,还表现在企业管理方面,心理治疗等不同领域。

论道教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论道教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论道教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万崇明道教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中国传统宗教和华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教文化体系,并深深扎根在广大人们心中,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都产生着很大的作用.故鲁迅先生说:“中华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正是秉承中华传统,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伦理道德和人伦教化。

本文从道教关于道法自然、重生贵生、济世渡人的普世精神出发,简要阐述其文化的内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认识道法自然对天人和谐的启示《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何认识“道法自然”是很多修道之士和道学研究者关注的一个中心课题,也是社会上应用最广泛的词语,由此而引申出来的“回归自然”、“顺其自然”、“效法自然”更是地不分东西,人不分老幼,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口头禅”。

世纪之交兴起的“绿色革命”,一浪高过一浪的绿色食品、绿色药品、生态社区、生态旅游等无不是以“道法自然”为前提,但是,道祖老子所说的“自然”尽管同天地万物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并不是单纯的指自然界,而是超出自然界的虚空自然观,这和近代从西方传入的实证自然观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用实证自然观来解读“道法自然”,只有两个结论,第一,“天人对立”,注重工业文明,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从根本上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第二“顺其自然”,其积极方面,在于规劝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不要逆时而动;其消极方面,则是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误导人们消极观望,无所作为。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就是说:“道”先天地而生,为万物之根源,亦即宇宙之根源与本体,是生育天地的母亲。

《老子河上公主》曰:“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把“道”解释为“元气”,提出了“道生万物”,即“元气生万物”的观点,继而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图式具体化为“一生阴阳、阴阳生和、清、浊三气,三气生天、地、人三才,天地共生万物。

道家的工作总结

道家的工作总结

道家的工作总结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由。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道家
的理念,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方式来总结工作。

首先,道家强调顺应自然。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顺应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不固执于一成不变的做法。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可以借鉴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不做过度的干预,而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其次,道家注重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
自由,不被功利心所累,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困扰。

我们可以借鉴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即在不为外在的利益所驱使的情况下,做到内心的自由和平和,以更加宽广的心态去看待工作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最后,道家强调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在工作总结中,我们也可
以反思自己的内心状态,修正不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我们可以借鉴道家的修身养性之道,通过内心的修炼,使自己更加成熟,更加宽容,更加自由。

总之,道家的工作总结不仅是对工作的一种反思,更是对内心状态的一种修正
和提升。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道家的理念,以更加宽广的心态和深刻的思考方式来总结工作,从而使自己更加成熟,更加宽容,更加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道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七班:
摘要:本文主要写老子以及道家思想贯通宇宙与人生的“道”一元,并通过形上与形下之“道”,“天道无为”与“道法自然”等老子的重要思想,这些方面都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和工作方法。

道家文化对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有深远影响,开掘其中的优秀资源,应能对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有所裨益。

关键词:道家思想;社会工作;无为;柔静;超越
0 引言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

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实际上,道家思想中也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思想,土生土长的道家以其深邃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其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个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出生于春秋末期涡河之滨(今安徽涡阳)的老子、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蒙地(今安徽蒙城)的庄子和出生于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他们的思想分别体现在《老子》、《庄子》和《淮南子》中。

道家是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以“自然”和“无为”为基本观念、追求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的学派。

道家文化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一些思想与社会工作观念不无契合之处。

1 肯定人的地位
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由于思想文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普遍相信天帝鬼神的存在,并在强大的自然力的威慑下,认为天帝鬼神高居人上,主宰着人的命运,决定人的生死祸福。

所以,当时人们凡遇重大事务,之前总要祭祀、占卜,征询天神旨意,祈求天神赐福保佑。

而道家鼻祖老子,是最早否定天帝鬼神力量的人。

他明确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第25章)即认为宇宙构成的四大要素,人占据其中之一,与道、天、地比肩。

这就是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体现了对人的高度重视。

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人,重视人的独特个性,相信人自我成长的能力,这与道家思想是共通的。

2 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没有“自然界”这一明确概念,很多时候,“天”、“地”、“道”等与“自然界”意义相近。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道家的观点是深刻和有价值的。

道家观点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庄子则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齐同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
物论》)。

社会工作伦理观也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和谐,“人在情景中”的观点有广泛影响,这与道家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观是比较契合的。

3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由老子最先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37章),意即道永远是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

老子认为,不论是人的行为,还是治国方略,都应当效法于“道”,即顺乎事物的自然规律,遵循事物发展趋势,不能妄动,不必干扰,这样,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从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然达到安宁和稳定。

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庄子指出:“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秋水》),即“牛马四足”无拘无束是自然状态,笼络马头、穿牛鼻是人为。

不要以人为破坏自然,不要故意做作毁天命。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庄子·应帝王》),对待声名、谋略、事业、智慧,都不必刻意追求,应以人合天,顺乎自然。

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著《淮南子》一书,为道家“无为”说赋予了新的积极意义。

《淮南子》批评了庄子“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庄子·大宗师》)的消极无为观点,指出“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象,吾以为不然。

”“四肢不动,思虑不用,事治求赡者,未之闻也”(《淮南子·修务训》)。

文中以神农、尧、舜、禹、汤五圣殚精竭虑、为民操劳的事例,说明绝对的静默无为是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于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

……非谓感而不应,迫而不动者”(《淮南子·修务训》)。

这样的“无为”观,是要求人们不因私欲轻举妄动,不以私害公,应遵循事物规律去做事,强调“循理”和“加功”的结合,一方面贵因随势、循理举事,另一方面要加上人的主观努力,才能举无不胜,为无不成。

这为道家“无为”观注入了生机,使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真正成为可能。

这与社会工作所强调的一方面积极发挥个人潜能,另一方面尊重“案主自决”,
不勉力强为,也有共通之处。

4 柔静与超越
道家的柔静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独树一帜的。

《庄子·天下篇》中有段话: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诟;……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

这段话的意思是,老聃说:“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柔雌,甘为天下人的溪水(意即低下);知道什么是荣耀,却安守耻辱,甘为天下人的川谷。

”人人都争先恐后、争强好胜,唯独自己却谦卑退让、甘居人后;……人人皆竭力求福,唯独自己却委曲求全,但求免于祸端。

道家这种独到的见解被《吕氏春秋·不二篇》简洁归纳为“老聃贵柔”。

世人通常都看重事物显在的部分、刚强的力量,老子却注重事物潜藏的、柔韧的内涵,所谓“以柔克刚”。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76章)
老子是从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观察总结出这样的经验,过于强盛的事物往往物极必反,会丧失生机招致灭亡;而看似柔弱的事物,实则充满生机,具有光明前景。

弱能胜强,柔可克刚,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天下至柔的是水,水滴石穿,“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与“柔”相连的是“静”,道家强调“虚静”,即以静制动,镇定自若,处变不惊。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

”(《庄子·天道》)平静的水才更明澈,更何况人的精神呢。

圣人心神宁静,才可成为天地万物的明镜。

所以庄子认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才是天地的根本和道德的最高境界。

道家认为,恬淡和虚静,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绝对的精神自由,即“逍遥游”,这体现了道家对个体自由的无限渴望。

道家把个体自由作为人类活动终极的价值取向,通过“心斋”和“坐忘”体悟道,超越世俗的名利、是非观念,追求精神自由。

《庄子·秋水》篇更形象深刻地揭示出真理的相对性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引领人们走向无限拓展、永恒追求、不断超越自我局限的崇高精神境界。

道家这种摆脱羁绊、追求自由的超越精神,与社会工作理念中自我实现、开放包容的思想是非常契合的。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文化观念与社会工作理论有诸多相关之处。

对人的地位的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虚静恬淡无为的处世之道,以及自由超越的精神境界,这些方面都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和工作方法。

道家文化对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有深远影响,开掘其中的优秀资源,应能对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李国祥.儒家与道家人学思想比较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3):51-55.
[2]陈绍燕.道家的基本精神[J].文史哲,1995(3):39-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