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并入关键技术研究
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技术11.26
三、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 13 -
目前国外已建成的微网示范工程
微网 示范 工程
地理 位置
说明
CERTS 试验基地
美国俄亥 俄
480V系统,包括3个60kW MT,有三条馈线,其中两条含有微电源并 能孤网运行。这两条中的一条馈线上带有两个微电源,通过170m电缆 间隔;另一条馈线上带有一个微电源,这样可以进行微电源并行运行 的测试。该系统用于测试微电网各部分的动态特性。
MV/LV 电力 荷兰 公司
连接到400V低压网络的天然气站电网,具有80kW MT,多余电力可送往 10kV中压网,或供当地低压农村电网(3.45-41.5KVA),既可联网运 行也可孤网运行。
用于度假村,共四条380V馈线,每条长约400m。以光伏发电为主,共装 335kW光伏发电单元。既可孤网运行,也可联网运行。主要用于含有 储能系统的微网孤网运行性能的测试。
分布式电源与交流系统的连接
逆 逆 逆 逆
逆逆逆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逆 逆 逆 逆 LC逆 逆 逆
逆
模拟风机
逆
逆
逆
逆 逆 逆 逆 逆 逆 逆 逆 LC逆 逆 逆
逆
微型燃
逆
气轮机
逆
逆
逆 逆 逆 逆 逆 逆 逆 逆 LC逆 逆 逆
核 心 技 术与关键设备
核心技术:仿真分析(含微网的分析计算方法)、规划设计 理论(微网的基本构成,根据地域等客观条件的 不同,如何配置电源、负荷等)、计算理论、电 源技术、保护与控制、运行与能量管理、信息与 通信、定制电力、先期评估和后期评价(能源利用 效率、炭排放、可靠性、电能质量)等。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引言:智能配电网主要由主站系统、子站系统、通信系统、配电远方终端组成,通过对配电网各个环节、模块和设备的智能化,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现正常情况下配电网与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协调和优化运行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快速定位、隔离、恢复、负荷转移等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为电力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平台和途径,进而实现电力企业管理者、电力用户、系统运行操作的协调和统一。
与传统的配电网相比,智能配电网具有以下功能特征: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
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
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集成: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
优化: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一、智能配网的关键技术(一)分布式电源与储能技术分布式电源技术是新型电源技术,能够兼容多种发电方式接入电网,同时能起到系统储能器的作用,补充主网电力,减缓峰时电网压力,谷时进行储能,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扩展了供电容量。
配网中的分布式电源一般以小电源系统居多,其发电容量在10mw以下,通常采用小型风力发电、光伏电源、秸秆等废作物燃烧发电。
储能技术作为分布式电网的重要环节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却具有不稳定性,受环境影响较大,属于间歇性波动能源。
因此为保证能够提供稳定、持续的电能就需要储能技术。
(二)可重构的网络拓扑结构现代智能网采用环形网络结构取代传统辐射网络结构,它的优点在于提供了更加友好的线路途径,当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够将故障点切除或者能将故障限制在一个局部的小范围之内,不会对整个电网系统产生冲击,并且可以智能判断迅速反应,通过其他连接避开故障部分,恢复对用户供电。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可持续能源的追求,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成为了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电力系统中的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能源转型中的潜力和应用。
一、分布式电源的概念与分类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是指分布于电网低压侧、中压侧或高压侧的小型电力发电装置。
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方式不同,分布式电源能够近距离接近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根据发电设备的种类,分布式电源可分为燃料电池、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多种形式。
二、分布式电源的优势和挑战分布式电源具有以下优势:1. 能源效率高:由于分布式电源可以近距离供电,能够减少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2. 减少线路投资:传统的电力系统需要大量的线路、变压器等设备进行输电,而分布式电源可以减少对传输线路和升压设备的需求,降低了投资成本。
3. 提高供电可靠性:分布式电源可以接近用户,减少了电力故障传播范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然而,分布式电源也面临一些挑战:1. 调度和运行难题: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分布广泛且规模较小,调度和运行相对复杂,需要解决能量匹配、频率稳定等问题。
2. 电力质量问题: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能造成电力质量波动、谐波等问题,需要进行电力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三、微电网的概念与特点微电网是指由多个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组成的小型独立电力系统。
微电网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与主电网进行互联。
微电网通过分布式发电和电能储存技术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度性。
微电网的特点如下:1. 自主性:微电网可以独立运行,不依赖于主电网,当主电网故障时能够保持供电。
2. 灵活性:微电网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度,适应不同的负荷和能源供应。
3. 可靠性:微电网通过多个分布式电源和电能储存设备的组合,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智能化:微电网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监测和控制,实现电力的优化调度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微电网与智能电网的互联互通技术研究
微电网与智能电网的互联互通技术研究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人们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微电网和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
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配电设备和能量存储装置组成的小型独立电力系统,能够在断网情况下维持供电。
智能电网则是借助先进的通信、计算和控制技术,实现电力供需的智能管理与优化。
而微电网与智能电网的互联互通技术研究,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互通的技术挑战实现微电网与智能电网的互联互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技术挑战。
由于微电网和智能电网的特点和要求不同,双方之间存在很多差异。
微电网通常是小型的独立电力系统,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设备组成,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而智能电网则是大规模的分布式能量系统,需要考虑到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互联互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传输效率、通信协议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传输效率是实现微电网与智能电网互联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所涉及的电力传输规模不同,传统的输电技术很难满足其需求。
因此,需要研究开发新的电力传输技术,提高传输效率和输电容量。
例如,利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降低传输损耗,提高电网互联的可行性。
其次,通信协议的一致性也是互联互通的技术挑战之一。
微电网和智能电网的通信协议不同,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通信标准,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解读。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一些通信协议的标准,如IEC 61850,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兼容性,以适应不同规模和特点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之间的互联。
最后,安全性是微电网与智能电网互联互通的重要考虑因素。
由于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传输和控制指令,其安全性和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需要研究和应用新的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故障检测等,以保障互联互通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系统可靠性。
二、微电网与智能电网的互联互通应用微电网与智能电网的互联互通技术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也能够促进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智能电力管理的发展。
新能源并网的关键技术研究
新能源并网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新能源已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能源并网技术作为新能源发电与电力系统的重要接口,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新能源并网的关键技术,包括新能源并网的基本原理、并网控制策略、电能质量控制、并网保护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以期为新能源并网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介绍新能源并网的基本原理,包括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并网方式与并网条件等,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将重点分析新能源并网的控制策略,包括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等,以提高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电能质量控制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电能质量,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
本文还将关注新能源并网的保护技术,研究如何防止并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事故,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展望新能源并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新能源并网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新能源并网技术的持续创新和进步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新能源并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新能源并网技术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新能源并网技术已成为当今电力系统领域的热点和关键。
新能源并网主要指的是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接入到传统的电力网络中,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
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如何确保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满足电网对电能质量、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新能源并网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新能源发电的预测与调度、新能源电站的并网控制、电网适应性改造等。
新能源发电的预测与调度是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础,通过对新能源发电的准确预测和智能调度,可以优化电网的资源配置,减少弃风、弃光等现象的发生。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下的微电网技术研究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下的微电网技术研究摘要:在双碳与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提高,分布式电源由于清洁低碳、配置灵活性高等优点,发展规模迅速扩大。
但分布式电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具有不可控性,且大规模应用及接入也给传统电网带来巨大的挑战及冲击。
微电网的提出实现了分布式电源灵活、数量大、多样性的并网问题,实现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协调和有效利用。
本文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下微电网技术展开研究,因地制宜选择微电网建设方式,实现多种能源综合高效利用。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微电网;新能源;分布式电源;0 引言为满足“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1-3]的目标要求,随着整县光伏的开发推进,结合光伏+储能配置,调整微电网[4-8]的负荷分配模式,适时提高微电网中光伏出力较大供电区的负荷分布,实现光伏的高效消纳和微电网的可观、可测、可调。
在完成馈线组内分布式光伏电源高效消纳的同时,可平滑馈线组负荷曲线、削峰填谷,降低馈线组负载率与峰谷差,均衡馈线组潮流分布,提高微电网供电可靠性。
由于单个微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容量有限,为提高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有序接入和有效利用,将多个微电网互联通过集群的方式运行,相邻微电网之间进行功率互济和信息交互,形成区域内能源[9-14]优势互补、互联共享,支持微电网并网运行优化调节控制功能,具备微网正常运行情况下以分布式电源最大发力为目标的电力平衡优化分析,具体电网可通过微网控制器对相关设备进行调节控制。
根据电网经济运行要求,将联络线功率、电压等控制值经过优化计算后下发给微电网协调控制器,微电网协调控制器自动接收和执行DMS下发的优化控制值,响应电网调度。
本文结合微电网的应用场景,分析微电网的运行控制、能量管理技术,建立光伏、储能、充电桩、可调柔性负荷统筹优化的中枢系统,建立群调群控主站,形成主站、子站、终端三级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实现能源自治、需求响应等应用场景,提升电网弹性。
《2024年自治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研究》范文
《自治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微电网技术逐渐成为电力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其控制策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本文将针对自治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微电网的优化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自治微电网概述自治微电网是指能够在离网或并网状态下独立运行,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保护能力的电力系统。
其核心组成部分为分布式电源,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装置等。
这些分布式电源通过相互协调、互补供电,保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三、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研究1. 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与离网控制策略在并网状态下,分布式电源需与主电网保持同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时,控制策略应注重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调度和功率分配,以降低对主电网的冲击。
在离网状态下,分布式电源需独立承担电力供应任务,此时的控制策略应注重各电源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分布式电源的功率控制策略功率控制是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的核心。
针对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应制定相应的功率控制策略。
例如,对于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应充分考虑其出力的波动性,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预测控制等方法,确保其出力的最大化。
对于储能装置,应根据微电网的电力需求和供电状况,进行充放电控制,以实现能量的优化利用。
3. 分布式电源的故障诊断与保护策略为保证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故障诊断与保护。
通过实时监测各电源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同时,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以防止故障对微电网造成损害。
四、实践应用与优化改进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微电网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
同时,不断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改进,以适应微电网的发展需求。
例如,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微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为控制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支持。
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共3篇
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共3篇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1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环境保护需求的不断提高,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逐渐成为了未来电力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中,电力设备和电气元件之间的连接和交互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对于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的分析和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一、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分布式电源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例如短路故障、地故障等。
为了准确地诊断和排除这些故障,需要进行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
通常,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特性分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分布式电源的设备特性分析;二是分布式电源电网接口特性分析。
在分布式电源中,故障设备的类型很多,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和逆变器等。
在分析设备特性时,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分类,并进行具体的参数分析。
例如,在分析逆变器故障时,需要关注逆变器的参数,如逆变器的开关转移速度、逆变器输出电压等;而在分析发电机故障时,则需要关注发电机的额定功率、特性曲线等参数。
除了设备特性分析,还需要进行分布式电源电网接口特性分析。
分布式电源通常是通过电网接口与电网相连的,因此在发生故障时,需要对电网接口的特性进行分析。
例如,在分析电网短路故障时,需要关注电网的短路电流和短路电压等参数,而在分析电网接地故障时,需要关注电网的接地电阻和接地电流等参数。
二、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对于微电网系统,其保护原理相对于传统电力系统而言更加复杂。
除了要考虑传统保护原理外,还需要考虑微电网的特性。
因此,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微电网的保护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微电网内部保护,主要考虑微电网内部设备故障的保护;二是微电网对外保护,主要保护微电网和传统电网之间的接口;三是微电网的动态稳态保护,主要保护微电网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四是微电网的智能保护,主要利用智能化技术优化微电网保护方案。
《2024年自治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研究》范文
《自治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微电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中,自治微电网作为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自治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为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和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自治微电网概述自治微电网是一种具备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能力的电力系统,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和负载等组成。
其特点在于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
三、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一)分布式电源的种类与特点在自治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
这些分布式电源具有分散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确保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二)控制策略的分类针对分布式电源的特点,常用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集中式控制、分散式控制和分层式控制。
集中式控制以微电网中心控制器为核心,实现对整个微电网的统一控制;分散式控制则将控制权下放到各个分布式电源单元,实现就地控制;分层式控制则结合了集中式和分散式的优点,将微电网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控制。
(三)控制策略的研究重点1. 优化调度:根据实时负荷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情况,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 故障恢复:在微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响应并恢复供电,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3. 协调控制:实现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协调控制,避免相互干扰,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四、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的实践应用(一)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控制算法被应用到分布式电源的控制中。
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控制、模糊控制等算法,可以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精确控制和优化调度。
(二)多能源协同控制的实践多能源协同控制是实现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协调运行的关键技术。
微电网典型特征及关键技术
参考内容二
摘要
微电网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近年来受到了广泛。本次演示 将综述微电网关键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首先,我 们将介绍微电网的背景和重要性,并阐述其研究现状和争论焦点。然后,我们将 分别综述微电网技术中的分布式电源、储能技术、控制策略等核心技术的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
3、高效可靠:微电网具有高效、可靠的能源供给能力,不仅可以满足用户 的用电需求,还可以在主电网故障时,保障重要负荷的持续供电。
4、节能环保:微电网中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具有清洁、低碳的特点,可以有 效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关键技术
微电网的成功建设和运营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下面将介绍微电网 中的一些核心技术及其实现和应用。
3、储能技术:储能技术是微电网实现自治运行的重要手段。蓄电池、超级 电容等设备可以存储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达到调节电力供需平衡的目的。
4、保护与控制技术:微电网的保护与控制技术是其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这包括继电保护、自动重合闸、防雷保护等,以应对各种可能的异常和故障。
三、案例分析
以某海岛微电网为例,该微电网依托分布式能源资源建立了独立于主电网的 电力供给系统。其中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燃气发电等多类型的能源资源, 以及储能装置和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
2、商业领域:微电网关键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商业楼宇的微电网 建设。商业楼宇的用电负荷较大,通过微电网建设可以实现对楼宇内能源的有效 管理和监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工业领域:微电网关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工厂、车间的微电 网建设。工厂、车间的用电负荷较大,且对用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通 过微电网建设,可以实现对工厂、车间内能源的有效管理和监控,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同时保证用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分布式电源在微电网中的调度与稳定性控制
分布式电源在微电网中的调度与稳定性控制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传统电网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问题。
由于单一形式的能源供给模式会导致电网的不稳定性和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所以各种新型能源技术在不断的探索中也随之崛起。
分布式电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微电网和智能电网的支柱技术之一。
为了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分布式电源的调度和控制十分关键。
一、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是指分布在用电者附近的小型或微型能源中心。
它们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能源,而且还能够在电网中起到平衡各种问题的作用。
分布式电源可以包括不同形式的发电机、储能器、用于产生热能和热泵系统的余热回收设备以及其他类型的能源。
日益丰富多样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也在不断的推动着分布式电源的发展,例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和地热能发电等等。
二、微电网微电网是指以一个小范围内的负载为中心建立的、自给自足的电力系统。
其不需要依靠传统电网的支援,而是利用分布式电源和能源管理技术自行消耗产生的电力。
为了保证微电网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实时控制、协调和调节分布式电源等措施来进行维护。
三、分布式电源在微电网中的调度在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调度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分布式电源的调度目标是维持微电网的电力平衡,最大化其经济性和可靠性。
同时,调度还可以通过避免负载过大和过载等行为来防止微电网发生故障。
因此,在微电网中进行有效的分布式电源调度十分关键。
(一)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控制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控制是调度的第一步。
微电网可以通过选择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时机和容量等来控制其总体供能情况,从而影响微电网的总体能源流量。
(二)能源管理能源管理是指对电网中的各种能源进行有效的协调和调节。
对于分布式电源来说,能源管理可以通过分配其出力来协调电网的电力供给与需求,避免负载不均和电压失衡现象的发生。
这些管理手段可以包括能量调度、功率调度等。
(三)能量储存能量储存是微电网保持平衡并保证微电网站群靠谪细煞谎燃出转换的重要手段。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在多种一次能源中的应用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在多种一次能源中的应用摘要:在国民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电力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电网整体规模逐渐增大。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中增加了大量的电子产品,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大型电力系统为人们正常用电带来了较大便利,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受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的影响,电力系统在运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能够对一次能源进行较好利用,缓解电力系统整体负荷影响,更好进行供电,所以如何将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更好应用在多种一次能源中成为技术人员面临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一次能源;应用由于人们对高质量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实现正常供电,目前很多地区的供电方式依旧属于传统中的集中供电模式,这种方式虽然能满足人们电能需求,但是成本较高,且易受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在运作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长期以往,不仅影响正常供电,而且会对整个电网造成破坏。
分布式发电技术以及微电网技术能够有效利用一次能源进行发电,降低电网整体负荷,从而更好满足人们电能需求。
分布式发电技术概要分布式发电技术主要的应用基础为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对清洁能源进行了有效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其体积虽然较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着极大容量。
其一般分布在电力负荷周围,能够与环境较好相融,整体成本也较低,在实际生活中能发挥出较大作用。
分布式电源主要有两种运行方式,一种是独立运行,另一种是并网运行,这两种方式都能较好实现正常供电。
随着国家对绿色供电的重视度不断增强,分布式发电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而更好满足人们的电能需求。
如图1,显示的是分布式电源。
图1 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发电技术有多种发电形式,主要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发电形式、可再生资源发电形式、小型水力发电形式以及储能电源发电形式,在应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分布式发电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许多优势,首先,分布式电源虽然体积较小,但是容量较大,所以有着较广的适用范围,为工作人员的安装工作及运营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其次,由于分布式电源以清洁能源为发电基础,所以其有着较广的分布范围,且有着多种运行方式。
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与控制技术
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与控制技术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提高,智能电网作为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不断发展。
智能电网能够高效地管理、调度并优化能源的供应与需求,同时促进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的接入与控制。
在本文中,将探讨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的发展状况随着DG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型发电装置和能源存储装置被接入智能电网。
目前,常见的DG接入技术主要包括电力电子转换器、微电网系统和虚拟发电厂。
电力电子转换器是将DG装置的直流输出转换为交流电并与智能电网系统连接的基本方法。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实现DG的发电接入,还能够实现DG的功率调节、功率因数校正、谐波控制等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微电网系统可以将多个DG装置和用户负荷形成一个小型封闭电网,实现与智能电网的互联互通。
微电网系统通过智能的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实现DG之间的协调运行、能量存储与共享,并将多余的电能输送到智能电网中。
虚拟发电厂是将多个DG装置和公共电网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的能量资源系统。
虚拟发电厂通过统一的管理、控制和监控系统,实现DG之间的协同运行和优化调度,提高整个能量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的优势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将多个DG装置和能源存储设备接入智能电网,可以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当局部区域发生故障时,DG装置能够自主工作,维持供电,减少电力中断时间。
2. 降低线损:传统的中央化发电系统会在输电和配电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电网损耗。
而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电网后,可以将发电与用户负荷更接近,减少线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降低能源成本:通过将DG装置接入智能电网,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与传统能源系统相比,DG装置不需要长距离输电,减少了输送和传输损失,从而降低了能源成本。
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技术
装备 技术
多联供发电机组均为进口。2012年1月国内首台100kW微 型燃气轮机在哈尔滨研制成功并稳定运行,我国初步具备微 型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发能力。
6
2014/04/29
(三)我国分布式电源发展路线
我国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定位
哈萨克 斯坦
伊犁 新疆
吐哈 准东
酒泉
西藏
西北
川渝 西南
东 南 亚
俄罗斯东 西伯利亚
分布式电源电力大多就地消纳,通过优化电源布局,合理设计电源 容量,可以减少配电网的功率输送,降低输送线路的损耗。
(二)分布式电源主要技术类型
按能源类型划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能源类型 太阳能 风能
资源综合利用 天然气
生物质
地热能 海洋能 燃料电池
发电技术 光伏发电、碟式光热发电 定桨距异步风机,双馈异步风机,永磁直驱风机 煤层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工业余热余压
地热发电、潮汐发电 生物质直燃发电等
定桨距异步风机,双馈异步风机
采用全功率变流器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
采用微型燃气轮机的煤层气、天然气及沼气发电 波浪发电 燃料电池
(二)分布式电源主要技术类型
风力发电
资源 条件
80%风能资源分布于三北和东南近海,适宜于集中开发; 20%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其中大部分仍以集中开发为主, 少量适宜分布式。
装备 技术
组件年产能超过3000万千瓦,约占世界3/4,产能过剩近 半,价格跌幅超过50%。逆变器、控制及成套设计等核心 技术仍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二)分布式电源主要技术类型
天然气发电
资源 条件
资源不足,管网设施不完善,当前存在开发热情高,但落实 较少的情况,大规模发展天然气多联供存在不确定性。
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系统接入配电网的关键技术
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系统接入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作者:吴夕发来源:《华中电力》2013年第07期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各种分布式资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DER)和可再生能源,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幅提高用电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探索全面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的实现途径,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等清洁能源的灵活接入与协调控制;通过储能装置接入和有效控制手段,克服可再生能源自身存在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对配电系统及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初步实现智能微网系统,使之成为提高分布式电源可靠接入及提高重要负荷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做好含分布式电源系统(微网)的新型配电系统的结构设计,实现与配电自动化的有效、合理集成。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原则;技术一、基本原则1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原则(1)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系统之后,使配电网从原来的单一受电结构变为多电源结构,给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谐波、继电保护等带来很大影响。
应根据电源容量合理选择接入电压等级及接入方式,并配合必要的控制手段,减少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2)提高能效,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分散性的特点,结合智能化监控和微网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管理水平,使分布式电源及微网成为电网接纳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载体,进一步促进能源的梯级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电网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功能及作用,体现智能电网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
(3)技术先进,适度前瞻分布式电源接入及微网项目应注重先进电网技术、信息技术在地区建设的应用和示范。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应处理好智能化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的关系,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步建设储能装置和微网示范系统,实现可再生能源资源综合利用。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发展近况-苏剑
标、非线性的复杂问题。
关键技术研究:
• 微网内分布式电源的功率预测技术 • 含多种分布式电源、融合辅助服务与需求侧响
应的微网能量优化管理方法 • 微网内多种类型储能装置的优化运行调度策略
1
分布式电源概况
• 实现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 • 探索各种典型能源形式分布式电源的合理并网模式 • 通过建设1个微网工程,实现多种分布式电源的综合利用
P11
中国电科院相关工作
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n 智能营业厅风光储微网解决方案
市电
• 能源结构:光伏30kWp,风电 5kW,配置25kW*2h锂离子电池
额尔古纳太平林场
微网的运行控制
微网的控制系统架构
微网的运行控制
微网的控制系统架构
配电网调度层:
• 在特殊情况下,微网可作为配电网的备用电源在电网调度下对电网提供有效支撑; • 正常运行时参与电网经济运行调度,在电力市场环境中利用自身的储能参与电网的
削峰填谷。
微网集中控制层:
• 主网与微网间的接口,与配电网调度层交互信息; • 实行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层的优化控制策略,实现微网在并网、孤网状态下的
• 研究可实现并网/孤网无缝切换的解并列技术 • 微网的黑启动技术
当前研究热点
微网多元复合储能技术
技术需求:
• 微网不同的应用需求对储能技术的技术性能要求不同; • 一种储能元件很难同时满足大容量和快速响应大功率的技术要求; • 如何优化规划和协调控制多元复合储能,以获取更高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是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发展近况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研究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成为了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市场前景和现实应用等角度,深入探讨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1. 引言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指的是将分散的小型电源系统(如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与传统电网进行耦合,实现互联互通和双向能量传输。
与传统的集中式电源系统相比,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具有分散性、灵活性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
2. 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技术原理分布式电源并网是通过逆变器对直流电进行逆变,转换成交流电,然后将其发送到电网中。
逆变器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够平稳地将电力注入到电网中,同时在电网电压发生波动时能够及时调整输出,保持稳定的电网运行。
此外,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还包括对电网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电能的高效传输。
3.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市场前景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市场前景广阔。
分布式电源系统能够将传统的大型电厂所不能覆盖的区域纳入电网,满足当地能源需求。
同时,由于分布式电源系统具有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与传统能源相比,更加环保和经济可行。
因此,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4.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现实应用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
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被用于为当地居民和企业供电。
这些地区常常面临输电线路损耗大、供电不稳定等问题,引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还被应用于微电网系统中,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微电网系统可以将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技术相结合,将电能在本地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5.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尽管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分布式电源系统的规模较小,其对电网的影响相对较小。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范小苗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范小苗发表时间:2019-12-11T15:37:57.503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16期作者:范小苗[导读]摘要:为了满足我国民生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电力系统的建设规模与速度均呈现跨越式增长。
其中,随着微电网技术的运用,使得大规模接入分布式电源与可再生能源成为可能,并且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多种能源供给任务,加快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速度。
鉴于此,本文以介绍微电网的发展为切入点,对微电网的基本构成与特点进行阐述,详尽分析发展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的优势与意义,对光伏发电在分布式电源中的初步应用进行研究,并给出应用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效益一、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发展优势与意义1.1发展优势。
发展优势可概述为以下几方面:(1)由于建设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的投资比较少,可以极大的降低用户的资金负担;(2)可根据用户的发电工艺来提供电能;(3)有效的提升能源热效率,最多可提升近一倍的效率;(4)由于供电范围小,所以抵抗电网突发性事故的能力有较大提升;(5)提升电力系统救灾能力,鉴于大面积停电事故会因为自然灾害所引起,所以应用分布式电源,可以提升电力系统抵御灾害的能力,保证灾后人们的用电需求。
1.2发展意义(1)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国正在大规模发展的可再生能源,除水能外,一般具有容量小、发电功率不稳定、独立供电可靠性低等不利因素,只有通过微电网来集成分布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热电联产技术,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可再生能源的潜力。
(2)提高电力系统抗灾能力我国目前正在发展特高压电网,构建“三华”同步大电网,一旦将地理位置接近的重要负荷组成微电网,设计合适的电网结构和控制,必然会有力地提高电网的抗灾能力。
(3)解决偏远地区的电力应用我国偏远农村和荒漠地区地形条件复杂、经济发展滞后,远距离输电成本高、可靠性差,可以通过建立基于荒漠并网光伏电站、风力发电、小水电等电源的微电网,解决这些地区的居民用电问题,将多余电量接入大电网,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并入关键技术研究摘要: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通过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创新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式和优化发展布局,加快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用电存在间歇性、波动性强,接入电网技术性能差和对电网注入谐波等一系列问题。
大量的分布式电源并入电网以后,改变了传统配电网潮流单向流动的现状,给配电网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问题,如:(1)电网调整问题;(2)继电保护问题;(3)对短路电流水平的影响;(4)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
而智能微电网的深度开发和建设则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智能微电网能够使新能源发电真正代替现有的火力发电,可以有效地应对未来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
关键词:智能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技术;能源管理一、引言智能微电网是微网技术的智能化,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力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1]。
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能量优化调度技术、储能技术、保护控制技术、微电源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技术。
智能微电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先进的量测、传感技术进行检测;(2)通过模型仿真和潮流分析,合理预测和分配电力;(3)对监测状态进行有效控制;(4)接入分布式发电,自适应处理技术;(5)数据到信息的提升,优化运行方式。
二、研究内容2.1能量优化调度技术能量经济优化调度是微网研究的重要方面,对于这项技术,国际上很多国家开展了对微网的研究,并提出了微网的概念和发展目标。
近10多年来,微网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4]。
本研究将从负荷资源性质的角度寻求优化微网运行的方案。
微网中负荷按其可调度性大致可分为3类,即重要负荷,可调整负荷及可平移负荷。
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能与电网友好合作的可平移负荷,在微网调度中考虑可平移负荷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微网运行经济性。
(1)负荷平移负荷平移流程图如图2-1所示,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电力系统中的可平移负荷单元数量,采集和分析可平移负荷基础数据,确定目标负荷曲线,建立目标函数使平移后得到的负荷曲线和目标负荷曲线的吻合度最高,建立可平移负荷模型,利用内点法求解可平移负荷模型,最终得出负荷平移结果。
图2-1 负荷平移流程图(2)可平移负荷模型求解可平移负荷模型是一个典型线性约束二次规划问题。
常规的二次规划算法有有效集法、信赖域法和内点法。
考虑到可平移负荷模型中优化变量个数较多,规模较大,因此应采用内点法求解。
2.2储能技术大容量储能装置在微电网中的作用:1、削峰填谷,减少负荷冲击;2、平抑、稳定风电或太阳能发电的输出功率;3、改善电能质量;4、充当应急电源。
分布式储能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抽水储能电站、飞轮发电、压缩控制储能、蓄电池、超级电容、超导储能、电感储能。
本文通过对多种类型的储能进行建模和相关控制策略的研究,通过对各个单元的分析计算,构建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系统平台,仿真分析不同运行控制方法、不同工况下,储能在微电网稳定运行中的作用。
研制储能控制装置,开发智能算法,以保证储能在微电网中的高效应用。
(1)储能变流器主电路设计储能变流器主电路为带△/Y0隔离变压器式拓扑,如图2-2所示。
主电路系统主要包括三相逆变桥,LC滤波和△/Y0隔离变压器等[5]。
图2-2 带△/Y0隔离变压器三相逆变器主电路拓扑储能逆变器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3所示。
实现储能主电路电压电流采样、数据处理及产生信号的操作,采用总线实现各功能模块间的通信,用于储能单元与上位机通信。
为提高相同直流侧电压下的逆变器输出线电压基波最大值,脉宽调制方式选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图2-3 储能逆变器控制系统框图(2)锁相环的实现下垂控制是一种基于频率偏差来分配功率的方法,因此需要尽可能提高系统频率的提取精度。
频率的提取主要依靠锁相环技术,其构成一般包括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及分频器等部分,如图2-4所示。
基于瞬时理论的软件锁相环技术()是一种依靠dq0坐标系中控制的检测技术,采用这种技术的稳态效果好,跟踪速度快,其原理如图2-5所示[6]。
图2-4 锁相环基本结构框图图2-5 软件锁相环技术工作原理图(3)孤岛微电网下的储能系统并联与冗余技术通过搭建储能逆变器并联系统实验平台研究分析储能系统并联与冗余技术,实验平台拓扑结构如图2-6所示,主要包括蓄电池储能,DC/AC逆变器,传输线路及公共负荷四个部分。
储能装置为逆变器直流侧提供平稳的母线电压。
储能逆变器的输出线电压经LC滤波后,通过一定长度的传输线路接入交流母线。
电源由储能单元提供,储能单元由上位机监控,传输线路由RL串联阻抗模拟,公共负荷为RLC并联型负荷,而且公共负荷可实现负荷阶跃变化并可灵活控制为平衡和不平衡的情况[7]。
图2-6 实验平台拓扑结构2.3微电源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技术并网和孤岛两种运行模式下的无缝切换是微电网中微源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微电网的一大特色,也是微源明显不同于一般分布式电源和并网逆变器的显著特征。
微源的无缝切换控制是微电网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微电网灵活运行的关键课题,直接关系到微电网能否对外部电网的实时状态信息进行快速响应,从而实现工作模式的灵活转换[8]。
在微源并网和孤岛两种稳态运行模式下,以及两种模式切换的过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确保本地重要敏感负荷的不间断供电,这是微源实现无缝切换的前提保证。
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在模式转换的过程中,负载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不发生大的波动以及无较大的并网电流冲击,只有完美的实现了以上这三点,才能真正成功的实现两种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9]。
(1)运行模式无缝切换的条件具有无缝切换功能微源的整个系统包括控制指令、运行模式和控制效果三部分,如图2-7所示。
其中控制指令可由能量管理系统(EMS)通过通讯线路发出,也可由微源自身的控制器给出,两者共同为微源运行模式的管理者。
运行模式包括孤岛和并网两种稳态运行模式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过程。
控制效果则是微源控制器追求的目标,即在整个模式的切换过程中,要确保负载电压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不能出现瞬间的电力中断,即做到无缝,同时要保证波形质量,即幅值和相位都不能出现大的波动[10]。
图2-7 微源无缝切换功能的系统框图微源孤岛运行时,应实时检测电网电压的状态,当电网电压恢复正常时,微源控制器需要逐渐调整自身输出电压的状态,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方可从孤岛模式切换到并网运行模式,即重新并网,需要满足的条件如下:1)微源输出电压和电网电压的相位几乎同步;2)微源输出电压和电网电压的幅值几乎相等。
最理想的并网条件是微源输出电压和电网电压两者的波形完全重合,这样才能保证静态开关闭合瞬间不产生并网冲击电流,但这种理想情况几乎很难实现。
通常的情况就是以上两条所述,即两者的相位和幅值都相差无几,这样就会保证静态开关闭合瞬间不产生大的并网冲击电流[11]。
(2)离网控制三相微源系统中,三相静态开关顺序关断的过程中负载电压骤升至母线电压的一半,严重威胁负载安全,因此,必须研究SCR强制关断策略,以缩短三相静态开关的关断时间,防止负载电压骤升[12]。
微源离网控制策略如图2-8所示:图2-8 微源离网控制策略结构图定义0代表孤岛运行,1代表并网运行,该运行模式指令可以由EMS或本地控制器发出。
电网电压的状态同样用0和1表示,0代表电网故障,1代表电网正常。
假定初始状态为正常电网下的微源并网运行,SCR触发脉冲为高,静态开关闭合,SPDT_2选择控制策略模式1,微源采用并网控制策略运行。
当电网电压出现故障或运行模式指令改为孤岛运行模式时,SCR的触发脉冲被封锁,同时SPDT_2选择控制策略模式0,此时微源转入电压源运行模式运行[13]。
(3)重新并网控制当电网电压恢复正常时,微源需要在保证本地负载电压不间断供电的情况下,重新并入电网,并网过程中首先要满足本地负载电压和电网电压同步这一必要前提,然后同时实现控制策略的转换和静态开关的闭合,这样才能保证静态开关闭合瞬间不会产生并网电流冲击以及本地负载电压的平滑过渡。
并网瞬间控制策略需要从孤岛时的电压源模式转换为并网时的改进型电流源并网模式[14]。
微源重新并网控制策略结构如图2-9所示,0和1的定义同上,该运行模式指令也是由EMS或本地控制器发出。
当微源接收到并网指令时,首先检测电网电压的状态,当电网电压正常时,微源开始逐渐调整滤波电容电压的给定,使之缓慢地跟踪电网电压,当两者的差别在满足同步标准的范围之内时,发出高电平阶跃信号,静态开关闭合,同时SPDT_2转向模式1,实现控制策略转换,微源进入并网运行模式[15]。
图2-9 微源重新并网控制策略结构图三、结语图3-1 典型的微网系统根据上述研究,为了实现含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数模混合实时仿真,在含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孤岛型微电网特性和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模混合仿真平台,建立含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孤岛型微电网数模混合仿真系统。
仿真分析不同的分布式电源类型、不同的运行控制方式、不同的接入位置和装机容量对微电网关键节点的影响及其规律,分析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下微电网稳定运行的要素及其边界条件,以及储能对系统稳定运行的作用,建立孤岛型微电网稳定分析与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1]刘文洲,李宁,西灯考,刘巡,邸学春.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4):29-35.[2]Lasseter B.Microgrids[C]//Proceedings of 2001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Winter Meeting.NJ,USA:IEEE,2001:146-149.[3]Katiraei F,Iravani MR.Pow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a microgrid with multip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unites[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2006,21(4):1821-1831.[4]Dou C X,Liu B.Transient control for micro-grid with multip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based on hybrid system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2012,42(1):408-417.[5]吴蓓蓓,苏建徽,张军军等.用于微电网孤岛运行的逆变电源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23(1):1-5.[6]纪明伟,张兴,杨淑英.基于电压源逆变器的微电网控制策略[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1):1678-1683.[7]曹炜,徐永海,李善颖,吴涛.适用于大容量储能系统的级联H桥和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分析比较[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6,32(4):30-32.[8]P Chowdhury S,S Chowdhury,A P Crossley.Islanding generators distributed renewable with networks distribution active of protection:survey[J]a comprehensive.Research Systems Power Electric,2009,79(6):984-992.[9]李洪宇,康静.智能微电网技术发展分析与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2):158.[10]张雪松,赵波,李鹏,周丹,薛美东.基于多层控制的微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9):179-181.[11]郭小强,邬伟扬.微电网非破坏性无盲区孤岛检测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9(25):7-12.C J [12]Gomez,C Reineri,G Campetelli,al et.sags voltage of study A Systems and Components Power starting[J].Electric motor induction by generated,2004,32(6):645-653.[13]沈洋,赵志刚.智能微电网系统的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4):336-340.[14]C.Design P M,Loh D Yunwei,Vilathgamuwa Li analysis and real-time testing of a controller for multibus microgrid system[J].IEEE Trans.on Power Electronics,2004,19(5):1195-1204.[15]陶保震,孙攀,孙锋,张少强.微电网运行与平滑切换的控制策略[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4,30(12):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