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设计规范
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 通用试验要求 04.1045-2008
![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 通用试验要求 04.1045-2008](https://img.taocdn.com/s3/m/6019245cf01dc281e53af0cb.png)
1) Q/SQR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 通用试验要求1)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Q/SQR.04.1045-2008前 言本标准规定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汽车上的电气电子系统/部件的通用试验要求。
它作为每个电气电子系统/部件的具体技术规范或技术要求的基础,为产品的开发,认可及质量检验提供基础试验检验依据。
本标准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试验技术中心、乘用车工程研究一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成、陆云峰、朱礼铭、董明。
汽车电气和电子部件通用试验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奇瑞汽车的电气电子系统/部件的通用试验要求。
在使用该标准时,须结合具体系统/部件的技术特征,结构,安装位置等,根据表1选取试验项目或变更试验要求,并体现在具体的技术规范或图纸中。
按照优先级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产品图纸、系统/部件的技术规范、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Q/SQR.04.030 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SQR.04.095 塑料、织物氙弧灯连续照射试验Q/SQR.04.748 车辆电器电子零部件EMC试验方法及其要求Q/SQR.04.935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DIN 40 050-9 Road vehicles-Degrees of Protection(IP Code)-Protection against foreign objects,water and access Electrical equipment3 术语、定义和符号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汽车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080222
![汽车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080222](https://img.taocdn.com/s3/m/8070fe0316fc700abb68fc49.png)
Q/SHS011-2008汽车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应于航盛电子公司汽车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设计技术要求。
包括印制电路板的元器件排列、工艺尺寸要求、材料选择、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安规、EMC、EMI 等的技术规范要求等。
本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如:音响产品CD/VCD/DVD/TAPE/RADIO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或修订版适应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586.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IEC60194 《印制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terms and definitions) IEC609503术语、定义3.1 术语TG temperature of glass 玻璃化温度SMD surface mounting device 贴片设备3.2 定义导通孔(via):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 材料。
盲孔(Blind via):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埋孔(Buried via):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过孔(Through via):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元件孔(Component hole):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
Stand off: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1Q/SHS011-2008第1部分 设计一般要求4 通用要求4.1 材料和表面镀(涂)覆层4.1.1 材料选用原则设计印制电路板应考虑下列因素选用合适的材料:a. 采用的制造工艺(减成法、加成法、半加成法);b. 印制板的类型(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挠性印制板等);c. 电气性能;d. 机械性能;e. 特殊性能,如耐热性和机械加工性;f. 经济性。
Q JLY J7110779B-2014《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规范》(秘密级)
![Q JLY J7110779B-2014《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规范》(秘密级)](https://img.taocdn.com/s3/m/a4d2e412e87101f69e3195a9.png)
Q/JLY J7110779B-2014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规范<秘密级>编 制: 马从海校 对: 胡鹏博、赵兰霞审 核: 熊想涛审 定: 陈文强会 签: 于波、付朝辉、兰振宇、吴旭峰、韩海强、付宝珍、杨国斌、刘巍、周大永、叶永亮、李宏华、董洪雷 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吴成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九月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5)5. EMC检测项目选择矩阵 (7)6. 瞬态传导发射(CE01) (7)7. 电磁传导发射(CE02) (8)8. 电磁辐射发射(RE01) (9)9. 瞬态传导抗扰度(CI01) (11)10. 瞬态耦合抗扰度(CI02) (11)11. 电磁辐射抗扰度(BCI)(RI01) (12)12. 电磁辐射抗扰度(ALSE)(RI02) (13)13. 手持发射机抗扰度(RI03) (13)14. 磁场抗扰度(RI04) (14)15. 静电放电(ESD01) (15)附录A 瞬态电压/电流变化率测试要求(规范性附录) (17)附录B CI01~CI02干扰电压波形及参数(规范性附录) (19)附录C 手持发射机测试要求(规范性附录) (23)前 言为了指导和规范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的电磁兼容设计和测试工作,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提供了对零部件进行优先评价的可能,零部件符合本标准的要求,能够有效降低其导致整车级EMC问题的风险。
然而,零部件的实验并不能代替整车级的试验,二者的确切联系依赖于零部件的安装位置、线束长度、线束布置、接地位置和天线位置等等。
因此,满足本标准要求的零部件,仅意味着其获得搭载车辆进行整车级EMC实验的资格,如果零部件在整车级EMC测试阶段出现问题,供应商依然有责任和义务对其零部件产品进行设计整改。
本标准代替了Q/JLY J7110779A-2013《乘用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能评价规范》和Q/NBDW J0104001-2013《车辆电气零部件EMC规范》。
aec q100标准
![aec q100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4ec86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d.png)
aecq100标准一、标准概述aecq100标准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标准的简称,该标准旨在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验证提供规范和指导。
该标准适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电子部件,以及整个系统的集成和测试。
二、标准内容1.设计原则aecq100标准强调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系统应具备足够的安全性,避免因故障导致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
(2)可靠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避免因电子部件的故障或误操作导致系统失效。
(3)可维护性:系统应易于维护和诊断,方便工程师对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
2.传感器要求aecq100标准对传感器提出了以下要求:(1)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能够准确感知车辆行驶状态。
(2)传感器应具备耐高温、耐低温、防水、防震等防护性能,确保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3)传感器应与控制器进行可靠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执行器要求aecq100标准对执行器提出了以下要求:(1)执行器应具备高精度和高灵敏度,能够准确执行控制指令。
(2)执行器应具备耐高温、耐低温等性能,能够适应汽车各种运行环境。
(3)执行器的控制信号应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信号干扰导致执行器误动作。
4.控制器要求aecq100标准对控制器提出了以下要求:(1)控制器应具备高性能处理能力和实时性,能够快速响应传感器的输入和执行器的输出。
(2)控制器应具备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方便工程师对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
(3)控制器应与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可靠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三、测试与验证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测试与验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aecq100标准要求对电子部件和整个系统进行严格测试,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测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功能性测试: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工作。
通用电子电器零件测试规范
![通用电子电器零件测试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50beb90ec3a87c24028c419.png)
100 个循环
100 个循环 21 天
6 个循环
IP6KX IPX4,48 个循环
30 个循环
130, 0.25h
90
130, 0.25h; 110,1h
110,0.25h
100 个循环
9 个循 环
IP5KX
密封性评估(浸水测试)
√
√
√
√
表 2 零部件安装区域分类代码 ,测试温度范围及适用测试项目(续)
A 车厢内部-乘客厢
B 发动机仓
C 车身外部
D 开口
A1
A2
A3
A4
A4 a
Ab 4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CC 67
C8
D1
D2
E车 底
E
4
CVTC XXXX-2011
-40~80 车底及行李箱
-40~80 内部开口
I
通用电子电器零件测试规范
CVTC XXXX-2011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商用车电器/电子装置、总成、组件及零部件,并包括沿用件和售后件。针对 每一个安装区域,本标准规定了所有验证试验的操作特性、负载的曲线图及测试条件。本标准还是零部 件CTS(产品设计规范)、质量规范和试验规范的基础。在获得任何工程签署前,供应商必须提交一份 符合所有验证或有偏差许可的最终验证报告。任何与本标准的偏差,都必须完全地得到上海汽车商用车 公司技术中心电子电器部的批准。
-40~80 外部开口
-40~80 A 柱及 C 柱之间
aec_q101标准总结
![aec_q101标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7358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c.png)
AEC-Q101 是汽车电子元件质量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汽车电子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测试和质量保证。
以下是AEC-Q101 标准的主要总结:
1. 适用范围:AEC-Q101 标准适用于汽车电子设备、组件和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2. 设计要求:AEC-Q101 标准要求汽车电子零部件设计时应考虑功能安全、可靠性、耐久性、热性能、电磁兼容性等因素。
3. 开发流程:标准要求采用成熟的开发流程,确保零部件的开发质量。
包括需求分析、设计、验证、生产准备和质量保证等阶段。
4. 生产工艺:AEC-Q101 标准对生产工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工艺流程、检验和测试等环节。
5. 质量保证: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生产过程控制、失效分析、客户反馈处理等环节。
6. 环境适应性:AEC-Q101 标准对汽车电子零部件在高温、低温、湿热、振动、冲击等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提出了要求。
7. 可靠性和耐久性:标准要求零部件在规定的工况下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确保汽车安全性和稳定性。
8. 功能安全:AEC-Q101 标准要求汽车电子零部件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功能安全,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9. 电磁兼容性:标准要求汽车电子零部件具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避免电磁干扰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
10. 后期服务:AEC-Q101 标准鼓励企业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故障处理、零部件更换和升级等。
车规级AEC-Q101认证规范
![车规级AEC-Q101认证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a766c6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c.png)
车规级AEC-Q101认证规范汽车电⼦对元件的外部⼯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发霉、粉尘、⽔、EMC以及有害⽓体侵蚀等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安装位置等有不同的需求,但⼀般都⾼于消费电⼦产品。
车规级元器件认证,是指我们如果需要打造⼀个满⾜车载等级要求的元器件,那么就必须要经历过的⼀系列认证,⽽AEC-Q 系列标准就是⾏业公认的车规元器件认证标准。
这⾥的AEC(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uncil)也就是汽车电⼦委员会。
这是⼀个由通⽤、福特和克莱斯勒为建⽴⼀套通⽤的零件资质及质量系统标准⽽设⽴的组织。
⽽Q则是Qualification的⾸字母。
半导体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撑、中游制造和下游应⽤,其中上游⽀撑主要包含半导体材料、半导体⽣产设备、EDA 和 IP 核;中游制造包括芯⽚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三⼤环节;下游应⽤覆盖汽车、⼯业控制、消费电⼦等领域。
2021年11⽉1⽇,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提出,并主责起草的《车规级半导体功率器件测试认证规范》、《车规级半导体功率模块测试认证规范》和《车规级智能功率模块(IPM)测试认证规范》三项团体标准正式⾯向产业发布。
三项标准参照AECQ101、AQG324以及国军标等标准,按照汽车⾏业OEM和Tire1的要求,基于BJEV的路谱,综合考虑第三代半导体的特点和应⽤要求,规定了车规级Si基和SiC基功率半导体(器件、模块和组件)鉴定检验和质量⼀致性检验的抽样⽅案,以及试验和测试要求,形成了适⽤于国内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的产品测试认证规范。
该规范为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的测试认证、供货体系流程提供依据,充分指导⾃主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快速进步。
AEC-Q101是基于失效机制的分⽴半导体应⼒测试认证规范。
半导体分⽴器件被⼴泛应⽤到消费电⼦、计算机及外设、⽹络通信,汽车电⼦、led显⽰屏等领域,⽽汽车领域是全球半导体分⽴器件最⼤的应⽤市场。
随着汽车电⼦朝向智能化、信息化、⽹络化⽅向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销爆发性增长,半导体分⽴器件在汽车电⼦产品中的应⽤呈现出更加⼴阔的发展空间。
【企业-标准规范】汽车系统用电子元器件检验规范(WORD档)
![【企业-标准规范】汽车系统用电子元器件检验规范(WORD档)](https://img.taocdn.com/s3/m/6ea4aa3789eb172dec63b77a.png)
电子元器件检验规范1范围电子元器件、器件和组件,在本规范中,均统称为电子元器件。
本规范主要针对汽车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繁多。
就安装方式而言,目前可分为传统安装(又称通孔装即DIP)和表面安装两大类(即又称SMT或SMD)。
2目的确定了对设计、生产中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检验的一般方法和指导。
由于器件的种类繁多,应用目的不同,适用的试验方法上也有区别,具体可查阅相关标准。
3参考文件适合于微电子器件组件的试验检测标准:MIL-STD-883E 美国国防部-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标准试验、检测方法及标准适用于军用及宇航用的,单片、多片、厚膜薄膜混合微电路、微电路阵列,以及构成微电路和阵列的各类元器件。
对于恶劣环境下的应用,也可以参考本标准对所用器件进行试验和检测。
适合于汽车电子器件的试验标准:VW80101:2005 大众-汽车中的电气和电子组件通用试验条件。
GMW3172:2006 通用工程标准-汽车电子器件的环境、可靠性、及性能要求符合性分析、开发及验证总规范。
MES PW67600:1995 马自达工程标准-汽车器件试验标准。
主要检验标准有:GB/T 5729—94 《电子设备固定电阻器第一部分:总规范》;GB/T 2693-2001《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部分:总规范》;GB/T 8554—1998 《变压器和电感器测量方法及试验程序》;GB/T 4023-1997《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2部分:整流二级管》;GB/T 6571-1995《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第3部分:信号(包括开关)和调整二级管》;GB/T 4587-94《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7部分:双极型晶体管》;GB/T 4586-94《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第8部分:场效应晶体管》;GB/T 15651.2-2003《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5-2部分:光电子器件基本额定值和特性》;GB/T15291-94《半导体器件第6部分晶闸管》;GB 3442-86《半导体集成电路运算(电压)放大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T 6798-1996《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压比较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T 4377-1996《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压调整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 3439-82《半导体集成电路TTL电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 3834-83《半导体集成电路CMOS电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T14028-92《半导体集成电路模拟开关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GB 3443-82《半导体集成电路MOS随机存储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YD/T 731-2002《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YD/T 1019-2001《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GJB128A-97《半导体分立器件试验方法》;GJB15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GJB 360A-96《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B 548A-96《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等。
AEC-Q101中文标准规范
![AEC-Q101中文标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1e91197c1c708a1284a44ca.png)
基于离散半导体元件应力测试认证的失效机理内容列表AEC-Q101 基于离散半导体元件应力测试认证的失效机理附录1: 认证家族的定义附录2: Q101 设计、构架及认证的证明附录3: 认证计划附录4: 数据表示格式附录5: 最小参数测试要求附录6: 邦线测试的塑封开启附录7: AEC-Q101与健壮性验证关系指南附件AEC-Q101-001: 人体模式静电放电测试AEC-Q101-002: 人体模式静电放电测试 (废止)AEC-Q101-003: 邦线切应力测试AEC-Q101-004: 同步性测试方法AEC-Q101-005: 静电放电试验–带电器件模型AEC-Q101-006: 12V系统灵敏功率设备的短路可靠性描述感谢任何涉及到复杂的技术文件都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经验和技能。
为此汽车电子委员会由衷承认并感谢以下对该版文件有重大贡献的人:固定会员:Rick Forster Continental CorporationMark A. Kelly Delphi CorporationDrew Hoffman Gentex CorporationSteve Sibrel HarmanGary Fisher Johnson ControlsEric Honosowetz Lear Corporation技术成员:James Molyneaux Analog DevicesJoe Fazio Fairchild SemiconductorNick Lycoudes FreescaleWerner Kanert InfineonScott Daniels International RectifierMike Buzinski MicrochipBob Knoell NXP SemiconductorsZhongning Liang NXP SemiconductorsMark Gabrielle ON SemiconductorTom Siegel Renesas TechnologyTony Walsh Renesas TechnologyBassel Atallah STMicroelectronicsArthur Chiang VishayTed Krueger [Q101 Team Leader]Vishay其他支持者:John Schlais Continental CorporationJohn Timms Continental CorporationDennis L. Cerney International RectifierRene Rongen NXP SemiconductorsThomas Hough Renesas TechnologyThomas Stich Renesas Technology本文件是专门的纪念:Ted Krueger (1955-2013)Mark Gabrielle (1957-2013)注意事项AEC文件中的材料都是经过AEC技术委员会准备、评估和批准的。
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规范
![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4feff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8.png)
目录
• 整车控制器概述 • 硬件设计规范 • 控制器接口设计 • 硬件可靠性设计 • 设计验证与测试 • 参考文档与标准
01
整车控制器概述
整车控制器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整车控制器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负责对车辆各系统进行集中控 制和协调管理。
功能
整车控制器主要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处理数据、发出控制指令,以实现车辆 的各项控制功能,如发动机控制、变速器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等。
整车控制器的重要性
提高车辆性能
整车控制器能够根据车辆运行状态和驾驶员意图,对各系 统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提高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 性等性能。
提升智能化水平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整车控制器逐渐成为实现汽车智 能化控制的关键部件,能够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为驾 驶员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
促进汽车产业升级
故障检测机制
设计硬件故障检测电路,实时监测关键电路和元器件 的工作状态。
故障隔离与降级
在检测到故障时,能够迅速隔离故障区域,并采取降 级措施,确保整车安全。
故障恢复策略
根据故障类型,采取相应的恢复策略,如重启控制器、 替换故障元器件等。
05
设计验证与测试
硬件在环仿真测试
测试目的
通过模拟实际车辆运行环境,对整车控制器硬件进行仿真测试,验证其功能和性能是否 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优化与改进
优化目的
根据仿真测试和实车测试的结果,对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进行优化 和改进,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优化方法
分析测试数据,找出设计中的不足和缺陷,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优化内容
优化传感器信号处理算法、改进执行器控制策略、加强故障诊断与 处理能力等。
J7110779B-2014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
![J7110779B-2014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842b677fd5360cba1adb39.png)
Q/JLY J7110779B-2014乘用车电气/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规范<秘密级>编 制: 马从海校 对: 胡鹏博、赵兰霞审 核: 熊想涛审 定: 陈文强会 签: 于波、付朝辉、兰振宇、吴旭峰、韩海强、付宝珍、杨国斌、刘巍、周大永、叶永亮、李宏华、董洪雷 标准化: 伍永会批 准: 吴成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九月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5)5. EMC检测项目选择矩阵 (7)6. 瞬态传导发射(CE01) (7)7. 电磁传导发射(CE02) (8)8. 电磁辐射发射(RE01) (9)9. 瞬态传导抗扰度(CI01) (11)10. 瞬态耦合抗扰度(CI02) (11)11. 电磁辐射抗扰度(BCI)(RI01) (12)12. 电磁辐射抗扰度(ALSE)(RI02) (13)13. 手持发射机抗扰度(RI03) (13)14. 磁场抗扰度(RI04) (14)15. 静电放电(ESD01) (15)附录A 瞬态电压/电流变化率测试要求(规范性附录) (17)附录B CI01~CI02干扰电压波形及参数(规范性附录) (19)附录C 手持发射机测试要求(规范性附录) (23)前 言为了指导和规范乘用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的电磁兼容设计和测试工作,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提供了对零部件进行优先评价的可能,零部件符合本标准的要求,能够有效降低其导致整车 级 EMC 问题的风险。
然而,零部件的实验并不能代替整车级的试验,二者的确切联系依赖于零部件的安 装位置、线束长度、线束布置、接地位置和天线位置等等。
因此,满足本标准要求的零部件,仅意味着 其获得搭载车辆进行整车级 EMC实验的资格,如果零部件在整车级 EMC 测试阶段出现问题,供应商依然 有责任和义务对其零部件产品进行设计整改。
本标准代替了 Q/JLY J7110779A-2013《乘用车电子零部件电磁兼容性能评价规范》和 Q/NBDW J0104001-2013《车辆电气零部件 EMC 规范》。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
![EMC整车设计要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a7a3f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d.png)
引言电动汽车车载电器部件要满足相应EMC技术要求,就应考虑其内部元器件和导线的合理布排,并做相应的测试及优化工作.由于整车电气系统为各电器部件及连接线缆的集成体,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剧了电磁环境的复杂性,部件级EMC测试和整车EMC测试关联解析难度大.同时各车型在功能、市场定位、系统架构与布局、零部件电磁特性、集成度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很难给出一个或一组统一的定量化指标去适合于所有电动汽车。
在EMC设计、管理等方面,国内电动汽车厂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EMC工作主要由EMC工程师开展,缺乏系统内协作;②EMC工作主要围绕电器部件及整车的EMC测试展开,EMC设计不足;③电器部件EMC设计和整车EMC设计脱节,EMC问题几乎全部由车载电器部件承担责任;④企业历史短,缺乏专业的EMC设计经验,缺乏规范的EMC研发、管理流程。
本文参考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思想,并借鉴国外电动汽车的优秀EMC设计方法,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方法,该方法建立的系统开发流程贯穿实施于车辆开发各流程中,整车一次性通过EMC法规测试,并做到了系统内的良好兼容性。
1、电动汽车系统级EMC设计思想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在分析方法、设计方法、试验方法方面,均为系统工程问题。
电动汽车系统级EMC设计思想:综合考虑电器部件性能及功能完整性、可靠性、技术成本、车身轻量化、产品上市周期等各种因素,确定布局和技术控制状态,选取材料、结构和工艺,在车辆研发的各阶段,以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将接地、屏蔽及滤波等设计思想及具体措施实施到产品或系统中,在测试阶段做出详细的EMC测试评价、优化及管理,最终形成一套可行性高的正向开发设计方法或流程。
在产品质量前期策划(advancedproductqualityplanning,简称APQP)过程中,新产品研发过程一般由5个阶段组成:计划定义和项目、产品设计和开发验证、过程设计和开发验证、产品和过程确认,以及反馈、评估和纠正措施,APQP进度图如图1所示.借鉴APQP流程,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流程可包括:EMC规划阶段、EMC 系统架构布局阶段、EMC设计阶段、EMC系统测试及状态冻结阶段以及EMC 评估、评审和优化阶段.上述各阶段需要车型设计总师、项目经理、EMC专家、EMC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线束工程师、总布置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以及各电器部件供应商等协作参与,共同完成。
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设计规范
![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e7d57b10066f5335b812146.png)
密级:密级: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标准R&D-**-**-****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设计规范****-**-**发布****-**-**实施发布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产品技术规范R&D-**-***-****前言本规范通过开发中心网络内部按权限浏览,中心服务器上发布的版本为最新文本,是受控文件,应按 Q/KG 31014《文件控制程序》、Q/KG 31015-2005《电子媒体文件管理办法》控制。
下载、打印、复印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仅供参考。
修订情况修订记录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本规范由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提出;本规范由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电器室归口管理;本规范由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电器设计室组织编制。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建民本规范审核人:余俭之本规范批准人:万马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产品技术规范R&D-**-***-****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陆风系列车型电子零部件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规范。
GB/T 2423.17-1993 GB 4723-1992 GB 4724-1992 GB 4725-1992 GB 13555-1992 GB 13556-1992 GB 18655-2002 QC/T 413-2002 GB17619-1998 GB 18655-2002 GB/T4942.2-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Ka:盐雾试验方法印制电路用覆铜箔酚醛纸层压板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纸层压板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玻璃布层压板印制电路用挠性覆铜箔聚酰亚胺薄膜印制电路用挠性覆铜箔聚酯薄膜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3名词解释:汽车用电子零部件按结构封装分为:开放式及封闭式开放式:不是完全密封的结构封装封闭式:完全密封的结构封装4 要求4.1 一般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aec q100 标准
![aec q100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d2bf9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0.png)
aec q100 标准AEC Q100标准是汽车电子行业的质量管理标准,它是由汽车电子理事会(AEC)制定的,旨在确保汽车电子零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一标准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和验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保障汽车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AEC Q100标准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可靠性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电子零部件需要经受极端的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条件,因此其可靠性至关重要。
AEC Q100标准要求汽车电子零部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并且在整个使用寿命内保持稳定性。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汽车电子零部件需要经过严格的可靠性测试,包括高低温循环测试、湿热循环测试、振动测试等,以确保其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
其次,AEC Q100标准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汽车电子零部件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环境条件和挑战,以确保其能够在极端条件下正常工作。
同时,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AEC Q100标准还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包括对供应链的管理、过程控制和产品验证等方面,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AEC Q100标准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验证和认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在产品设计和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符合AEC Q100标准的要求。
同时,汽车电子零部件需要通过相关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以证明其符合AEC Q100标准的要求,并且能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AEC Q100标准是汽车电子行业的重要标准,它对汽车电子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制造和验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保障汽车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AEC Q100标准,可以帮助汽车电子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电子电气设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范;
![电子电气设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b85de70453610661fd9f403.png)
电子电气设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范;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目录电子电气零部件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通用试验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不同安装位置上电子电气零部件的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直接安装在广汽集团乘用车上的电子电气零部件。
本标准并不完全包含用以验证一些电子电气零部件特殊技术要求的试验,比如开关的操作力和行程、电机的热保护特性、蓄电池的冷启动特性等。
然而,在参照本标准附录B制定零部件验证试验计划时,针对这些零部件某些特殊技术要求的试验必须被包含进试验计划中。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J/GAC 熔断器技术条件ISO 16750-1 道路车辆-电子电气零部件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第一部分:一般说明ISO 16750-2 道路车辆-电子电气零部件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第二部分:电气负荷ISO 16750-4 道路车辆-电子电气零部件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第四部分:气候负荷ISO 16750-5 道路车辆-电子电气零部件环境条件和环境试验-第五部分:化学负荷ISO 20653 道路车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和水的防护IEC 60068-2-1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 60068-2-2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IEC 60068-2-6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IEC 60068-2-11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IEC 60068-2-13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IEC 60068-2-14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IEC 60068-2-27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IEC 60068-2-32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落体IEC 60068-2-38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IEC 60068-2-64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IEC 60068-2-78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VS-00.00-T-11016-A1-2015 《汽车电器零部件环境试验规范-GB》-发布版P
![VS-00.00-T-11016-A1-2015 《汽车电器零部件环境试验规范-GB》-发布版P](https://img.taocdn.com/s3/m/1d76b1cf7f1922791688e881.png)
汽车电子系统设计标准
![汽车电子系统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57142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1.png)
汽车电子系统设计标准1. 概述汽车电子系统是现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涵盖了车辆的驾驶辅助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辆信息娱乐系统等各个方面。
为确保汽车电子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能够达到高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制定一套汽车电子系统设计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2. 环境适应性2.1 温度要求汽车电子系统在各种极端温度条件下都需要正常工作。
设计中需要考虑温度范围,对于各个部件的选材以及散热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确保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2.2 湿度要求汽车电子系统往往会面临各种湿度条件,如高湿度、潮湿等。
设计时需使用防潮、防水材料,并确保各个接口的连接稳固,以防止湿气和水分对系统的损害。
2.3 震动和冲击汽车行驶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同强度的震动和冲击,电子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设计中需合理选择材料、固定方式,并进行充分的振动和冲击测试,以确保电子系统的稳定性。
3. 安全性要求汽车电子系统的安全性对驾驶人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安全要求:3.1 防火防爆设计电子系统中使用的元器件和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防爆性能,以保证在发生故障时不引发火灾或爆炸。
3.2 防电磁干扰汽车电子系统需要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3.3 数据安全保护对于涉及个人隐私、车辆信息等重要数据的处理,设计中需采用相应的加密和安全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使用。
4. 可维护性要求汽车电子系统的可维护性对于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维修成本至关重要。
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可维护性要求:4.1 模块化设计将汽车电子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维修或更换,提高了维护的灵活性和效率。
4.2 易访问性设计时需合理安排电子模块的布局,以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检修和更换。
4.3 故障诊断功能设计中需考虑加入故障诊断功能,以提供对系统故障的快速定位和修复。
5. 兼容性要求汽车电子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车载娱乐系统、蓝牙连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级:密级: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标准R&D-**-**-****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设计规范****-**-**发布****-**-**实施发布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产品技术规范R&D-**-***-****前言本规范通过开发中心网络内部按权限浏览,中心服务器上发布的版本为最新文本,是受控文件,应按 Q/KG 31014《文件控制程序》、Q/KG 31015-2005《电子媒体文件管理办法》控制。
下载、打印、复印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仅供参考。
修订情况修订记录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本规范由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提出;本规范由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电器室归口管理;本规范由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电器设计室组织编制。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建民本规范审核人:余俭之本规范批准人:万马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产品技术规范R&D-**-***-****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陆风系列车型电子零部件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规范。
GB/T 2423.17-1993 GB 4723-1992 GB 4724-1992 GB 4725-1992 GB 13555-1992 GB 13556-1992 GB 18655-2002 QC/T 413-2002 GB17619-1998 GB 18655-2002 GB/T4942.2-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Ka:盐雾试验方法印制电路用覆铜箔酚醛纸层压板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纸层压板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玻璃布层压板印制电路用挠性覆铜箔聚酰亚胺薄膜印制电路用挠性覆铜箔聚酯薄膜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3名词解释:汽车用电子零部件按结构封装分为:开放式及封闭式开放式:不是完全密封的结构封装封闭式:完全密封的结构封装4 要求4.1 一般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使用条件 4.2.1 工作温度: A 类:行车必要电子零部件:-30℃~+80℃ B 类:非行车必要条件电子零部件:-10℃~+70℃ 4.2.2 相对湿度:不大于 85%; 4.2.3 标称电压:d.c.12V。
4.2.4 工作电压:d.c.9V ~17V。
4.3 贮存温度: -40℃~+85℃;4.4 外观要求4.4.1 塑料件表面应平整、清洁、无划痕、无飞边、无裂缝、无明显缩痕,无气泡。
4.4.2 金属件应有良好的防蚀层,不得有锈蚀现象。
4.4.3 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应符合图纸的规定。
4.4.4 元器件在印制电路板上应布置合理,焊接牢固。
PCB 板经过系统容抗校核,覆铜条的宽度及厚度满足此支路设计承载最大电流的 1.3 倍至 2 倍,按散热设计空间选用。
4.5 绝缘强度:汽车电子零部件互不连接的导电零部件之间及导电零部件和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00MΩ)4.6 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经5.4 条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后应符合 4.5 的规定。
4.7 耐温度变化性经 5.5 条耐温度变化试验后,应符合 4.5 的规定。
4.8 耐高温性经5.6 条耐高温试验后,应符合 4.5 的规定。
4.9 耐低温性经5.7 条耐低温试验后,应符合 4.5 的规定。
4.10 耐过电流产品应具有耐过电流能力,在产品试验完成后应无损坏4.11 耐过电压产品应具有耐过电压能力,在产品试验完成后应无击穿现象4.12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试验产品经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试验后,元器件应无击穿显现,产品应能正常工作4.13 电磁干忧性及抗电磁干忧性骚扰源定义的范围除 GB18655-2002 规定的外,汽车电子零部件只要含有大功率的感性器件,都必须符合 GB18655-2002 及 GB/T17619-1998 的有关规定。
4.14 耐振性经振动试验后各零部件应无损坏,产品应能正常工作4.15 耐久性经耐久性试验后各零部件应无损坏,产品应能正常工作4.16 盐雾实验封闭式电子零部件应整个零件都通过盐雾实验,开放式电子零部件的外壳及PIN 脚通过实验,电路板做参考依据。
试验的持续时间宜为 256h、144h、96h、48h,在具体的产品标准中具体规定;产品在不工作状态下试验。
试验后的恢复条件和判定要求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4.17 耐浪涌冲击试验对规定的产品应进行耐浪涌冲击试验,试验完成后零部件应无损坏,产品应能正常工作。
5 试验方法5.1 试验条件: a.试验电压 d.c. 13.5V b.试验温度 23℃±5℃ c.相对湿度 45%~75% d.大气压力 86kPa~106kPa5.2 外观、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用目测法检查零件外观,应符合本规范第 4.3.1~4.3.2 条的规定。
用精度为 0.02mm 游标卡尺测量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应符合本规范第 4.3.3 条的规定。
5.3 绝缘强度试验将各插接端子间、各插接端子与外壳间施加 50Hz,实际正弦波形 550V 的电压。
在施加电压时应均匀地升高试验值,在达到 550V 电压后,历时 1min,然后均匀地使电压下降到零,其结果应符合 4.5 的规定。
5.4 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按 QC/T413-2002 中 4.11 条的规定进行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其结果应符合 4.6 的规定。
5.5 耐温度变化性试验按 QC/T413-2002 中第 4.10.3 条的规定进行温度变化性试验,其结果应符合 4.7 的规定。
5.6 耐高温性试验按 QC/T413-2002 第 4.10.2 条的规定进行 70±2℃的高温试验,其结果应符合 4.8 的规定。
5.7 耐低温性试验按 QC/T413-2002 中第 4.10.1 条的规定进行-40±3℃的低温试验,其结果应符合 4.9 的规定。
5.8 耐过电流试验根据各个产品的标准执行,加载结束后其结果应符合 4.10 的规定。
5.9 耐过电压试验根据各个产品的标准执行,加载结束后其结果应符合 4.11 的规定。
5.10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试验对于除电源系(含线束、纯机械导通开关及继电器)以外的产品,应能承受 1min 的电源极性反接试验,反接电压值为: 14V±0.2V(12V 系),试验完成后其结果应符合 4.12 的规定 5.11 电磁干扰及抗电磁干忧试验按照 GB18655-2002 及 GB17619-1998 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 4.13 的规定。
5.12 耐振性试验按照 GB/T2423.10 的规定进行。
降产品固定在震动试验台上并处于正常安装位置,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同时应将产品连接的软管、接插件或其他附件安装并固定好。
试验完成后其结果应符合 4.14 的规定 5.13 耐久性试验可直接装车、装机或在试验室台架上进行试验,其试验方法、试验参数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耐久性试验期完成后其结果应符合 4.15 的规定。
5.14 盐雾试验应按 GB/T2423.17 中,试验 Ka:盐雾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试验后其结果应符合 4.16 的规定 5.15 耐浪涌冲击试验在产品标准中规定应做浪涌冲击试验的应按以下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脉冲 Pulse1 Pulse2 Pulse3 Pulse4 脉冲电压 -100V +100V -150V +100V 持续时间 2ms 0.05ms 0.1us 以下 0.1us 以下上升时间 1us 以下 1us 以下5ns 以下 5ns 以下试验次数/时间 5000 次 5000 次 1 小时 1 小时试验完成后其结果应符合 4.17 的规定1本文由liuzewei2004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密级:密级: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标准R&D-**-**-****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设计规范****-**-**发布****-**-**实施发布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产品技术规范R&D-**-***-****前言本规范通过开发中心网络内部按权限浏览,中心服务器上发布的版本为最新文本,是受控文件,应按 Q/KG 31014《文件控制程序》、Q/KG 31015-2005《电子媒体文件管理办法》控制。
下载、打印、复印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仅供参考。
修订情况修订记录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本规范由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提出;本规范由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电器室归口管理;本规范由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电器设计室组织编制。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建民本规范审核人:余俭之本规范批准人:万马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产品技术规范R&D-**-***-****汽车电子零部件通用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陆风系列车型电子零部件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规范。
GB/T 2423.17-1993 GB 4723-1992 GB 4724-1992 GB 4725-1992 GB 13555-1992 GB 13556-1992 GB 18655-2002 QC/T 413-2002 GB17619-1998 GB 18655-2002 GB/T4942.2-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Ka:盐雾试验方法印制电路用覆铜箔酚醛纸层压板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纸层压板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玻璃布层压板印制电路用挠性覆铜箔聚酰亚胺薄膜印制电路用挠性覆铜箔聚酯薄膜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3名词解释:汽车用电子零部件按结构封装分为:开放式及封闭式开放式:不是完全密封的结构封装封闭式:完全密封的结构封装4 要求4.1 一般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