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2023年内部控制缺陷企业案例
2023年内部控制缺陷企业案例一、引言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成经营目标所建立的各种控制活动,其目的是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以及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然而,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风险,可能导致财务舞弊、资产损失、声誉受损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以2023年内部控制缺陷企业案例为主题,深入探讨该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分析与指导。
二、案例分析1. 公司名称:ABC公司2. 案例描述:ABC公司是一家知名的上市公司,业务涉及制造业和贸易业务。
然而,在2023年,公司因内部控制缺陷而遭遇到了严重的财务风险。
经过调查,发现公司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财务数据录入错误:由于公司财务人员的疏忽以及内部审计流程不严密,导致大量财务数据被录入错误,严重影响了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2) 资产管理不善:公司未能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导致资产丢失、损坏以及滥用的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资产价值和运营效率。
3) 内部审计不力: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做到全面、及时地对各项业务进行审计,使得潜在的风险未能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问题逐渐积累并最终爆发。
3. 影响分析:ABC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直接导致了财务报告的不准确,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了公司的市值和声誉。
资产管理不善也导致了公司资产的损失和浪费,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原因分析1. 过度依赖人工操作:ABC公司在财务数据录入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过度依赖员工的操作,未能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和信息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 管理层失职: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支持,致使内部控制系统得不到有效的建立和运行。
3. 人员素质不高:公司部分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工作的精细度和责任心不够,导致了内部控制漏洞的产生和放大。
四、应对措施1.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公司管理层应当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升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4年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范文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因内部控制失效而陷入困境,其中三鹿集团便是典型的案例之一。
本文将对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三鹿集团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以乳制品为主的综合性企业,曾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失效,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三、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1. 产品质量控制不严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未能建立有效的质量检测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导致产品中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超标,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2. 财务管理混乱三鹿集团的财务管理存在混乱现象,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财务报告失真,资金使用不规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 风险控制不足三鹿集团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未能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在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法规变化等环境下,企业缺乏应对措施,导致经营风险加剧。
四、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1. 企业文化缺失三鹿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缺陷,缺乏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
导致员工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2. 管理制度不健全三鹿集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机制。
在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对三鹿集团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使得企业得以长期存在严重的经营风险。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三鹿集团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引导,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三鹿集团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权力制衡等方面。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解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
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
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
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
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
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
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2009-7-28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
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
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
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
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
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
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案例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案例研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指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设立的一种保障制度,它包括了管理控制、运营控制、信息控制和合规性控制等方面。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时会出现失效的情况,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甚至引发财务丑闻和企业破产。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如何加强内部控制,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案例分析1. 健康食品公司销售食品安全隐患案例健康食品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有机食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由于其产品味道鲜美、食品安全有保障,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该公司频繁曝出食品安全隐患,不断引发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
经调查发现,这些安全隐患的根源在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但内部控制机制没有相应升级,导致食品加工生产环节中的食品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控制。
内部人员监管不力。
企业在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内部人员对于食品安全相关的操作和控制不够重视,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食品安全隐患频发。
内部控制信息不畅通。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汇报和处理,造成了安全问题的积累。
2. 金融公司内部员工违规操纵案例某金融公司发生了一起内部人员违规操纵资金,从而导致巨额损失的案例。
经调查发现,此次事件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所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规范。
金融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政策和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内部人员利用漏洞和空子进行违规操作。
内部人员监管不足。
企业对于内部人员的行为监管不够严格,导致某些员工利用自身职权进行操纵操作,得手后也没有得到及时制止。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完善。
金融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方面存在短板,内部人员利用这一漏洞进行非法操作,企业管理层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基于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分析
基于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分析康美药业是中国最大的中成药企业之一,成立于1996年。
在长时间内,康美药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佼佼者,而其在股市上的表现也被认为是相当强劲的。
然而,康美药业在2018年却不幸地成为了内控失败的典型案例。
本文将从康美药业内控失误的原因以及公司面临的后果等几个角度来分析此案例。
一、康美药业内控失误的原因1.高管团队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康美药业的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领导,大多是以创业家的身份带头创办公司的。
相对于熟练地掌握企业管理要素的企业经理人来说,这些领导更强调个人的视角和主观想法。
这些领导们在进行管理决策时,往往依据想法而行,而不是依据企业规模和管理要求来规划治理结构并慎重决策。
2.内部治理结构疏漏随着康美药业的经济实力增强,公司的业务范围也逐渐拓展。
然而,其内部治理结构没有得到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分散和失控。
同时,公司内部管理流程也较为繁琐、拖沓。
重要财务操作和决策的审批流程不明确、不透明,容易将管理的主动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降低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规范性。
3.利益关系错综复杂1.经济损失严重康美药业在内控失误后,难以维持公司应有的营运,企业管理混乱且资质备案等事项遭到各方质疑。
其在公司治理方面做得越来越差,损失了市场的信心和业务的合法性。
由此,股价跌落极大,在短时间内蒸发了上百亿元人民币的市值,公司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2.公司遭受地位破坏内控失误导致康美药业在市场上饱受质疑,并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其在药品行业的地位和声望。
应有的市场竞争力也因此极大受损,面临困难的企业形象也对其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员工离职较为严重由于公司的股价大幅下挫,康美药业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而这些都对公司员工的福利待遇带来一定的压缩。
加上公司经营处于低迷状态,使得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受到了损害。
因此,其员工流失率也比较高。
三、总结内控是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康美药业此种内控失败的事件正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新华制药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该公司内部控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公司在产品质量、财务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都存在失效的情况。
以下是对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的分析。
首先,新华制药在产品质量方面出现了严重失控的情况。
有几起案例显示,该公司生产的一些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比如药物含量不符合标准、药物成分不清晰等。
这种产品质量失控不仅影响了公司形象,也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潜在的风险。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内部控制不够严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导致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其次,在财务管理方面,新华制药也存在内部控制失效的情况。
有报道称,该公司的财务会计存在虚假报告和违规操作的情况。
比如,新华制药通过虚增应收账款、虚拟交易等手段来掩盖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从而让公司的财务报表看起来更加健康。
这种财务管理失控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也通过虚假报告获得了一定的融资额度,对公司整体的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后,新华制药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存在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
公司的高层管理层由于个人行为不端,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控制缺乏有效的管理。
高层管理层的不端行为有可能造成公司内部的权力滥用、操纵市场、贪污行为等,进一步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长期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新华制药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其内部控制,以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公司应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控,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公司应该优化财务管理,建立真实、透明的财务报告机制,遵守财务规范和准则。
同时,公司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公司经营中的问题和风险。
最后,在公司治理方面,新华制药应该加强对高层管理层的监督和检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避免高层滥用权力和产生其他不当行为。
总之,新华制药的内部控制失效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和声誉,并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者控股的企业,其所有权属于国家或者税务机关。
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保持其良好的内部控制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提高运营效率的关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着一些典型的内部控制失效案例。
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的输油管爆炸事件。
该事件发生于2024年,事故中输油管爆炸导致油污泄漏,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和公司的声誉。
调查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道老化和维护不当,以及监管不力。
在这个案例中,CNOOC的内部控制失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及时检修和维护管道的机制。
在该事件发生之前,该输油管线已经投入使用了多年,但没有进行必要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这表明该公司没有建立起适当的管道维护机制,缺乏对输油管线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其次是监管不力。
调查发现,事故发生前,CNOOC没有进行充分的监管和监督,未能发现并解决管道老化等问题。
这表明该公司在管道安全方面的监管体系存在明显缺陷。
此外,该事件还暴露出CNOOC的违规行为和不正当操作。
调查发现,一些员工曾经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改动油管的设置,这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表明CNOOC在员工行为监督和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失效。
针对这次事件,CNOOC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包括对输油管线进行重大维修和更新、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管和教育,以及改进企业管理机制。
这些整改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内部控制,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这个案例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一些启示。
首先,国有企业应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加强对环境风险的监控和管理等。
其次,国有企业应加强监管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最后,国有企业应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意识和能力,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总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失效对企业运营和国有资产安全都会造成重大影响。
基于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分析
基于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分析康美药业是中国一家知名的药企,但因为内控环节出现漏洞,导致公司面临了被质疑、被调查、被罚款等巨大压力和严重损失。
该案例的一大启示是,企业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非常重要,否则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康美药业的内控系统失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康美药业对风险管理的意识较弱,内部控制体系也不是很完善,这些影响了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2. 内部管理流程不规范:由于公司对内部的管理流程没有明确的规定,甚至存在一些秘而不宣的内部规则,这使得康美药业在管理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3. 内部控制人员素质缺乏: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康美药业的控制人员虽然具备高学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却缺乏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这导致他们无法熟练地运用内部管理系统和流程,造成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失误。
由于康美药业的内部管理失误,公司被指责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虚增销售收入、虚高利润、制度漏洞等。
此外,公司还被曝出存在假药案件、劳资纠纷等问题。
随着康美药业的问题被曝光,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形象受到极大的损害。
在此背景下,康美药业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加强了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的建立,以及对内部控制人员和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同时,公司也积极应对监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加强财务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逐步恢复了社会信任和信誉。
总的来说,康美药业案例表明,企业内部管理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要认真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需明确上下级的关系与权限流程,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内部审计和监控。
同时也需要强化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素质与技能,建立一个健全的内控环节,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形象。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欣康祺医药被济南市公安局立案侦查,欣康祺医药等 5 家企业欠新华制药子企业 货款6,073.1万元也很有可能就此打了水漂
分析欣康祺医药相关资料发觉,欣康祺医药长久以来一直把医药业做成金融业,其主要盈利 模式是从上游赊购拿货再以低 3%~5%价格现销给下游,同时将赚取现金投入期货市场以获取 收益,这种赢利方式含有很大风险性,也是其最终资金链断裂根本原因。
14/17
3
思索与提议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15/17
三、思索与提议
在企业建立自上而 下稳健企业文化, 尽可能防止因为对 风险疏忽所造成损 失,提升企业控制 风险能力。要未雨 绸缪,重视事先风 险分析。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全过程应收 账款管理应该包 含事前管理、事 中管理和事后管 理。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10/17
二、内部控制缺点分析
欣康祺医药一直是新华 制药大客户, 年为新华 制药第一大客户
截至 年6 月 30 日,新华制 药应收票据中,欣康祺是金 额较大前五名往来客户,包 括金额 300 万元,到期日为 10月21日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新华制药对欣康祺医药及 为其担保淄博华邦医药销 售有限企业应收账款占总 应收账款百分比高达 15.88%。
新华制药 年对欣康祺营 业收入为 1.1039 亿元, 占新华制药全部营业收 入4.22%
11/17
二、内部控制缺点分析
济南市公安局于 12 月 30 日对欣康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涉案 金额高达 10 亿元。
自 年 8 月以来,欣康祺总经理徐新国等人以该企业名义,以与银行合作开立银 行承兑汇票需要确保金为由,以2.5%~4%月息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近 10 亿元。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引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作顺畅、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灵的案例。
本文将以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失灵事例为案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我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一、案例背景介绍三鹿集团是一家创立于1985年的中国奶粉生产企业,其产品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销量。
然而,在2008年,三鹿集团爆发了一起严重的奶粉质量安全事件,给无数婴幼儿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也令整个企业声誉大打折扣。
二、内部控制失灵原因分析1. 隐瞒真相在奶粉质量安全问题被曝光之前,三鹿集团高层有关部门曾多次接到举报,但内部人员却选择隐瞒真相,掩盖事件,不作公开处理。
这种缺乏透明度和诚信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2. 责任落实不到位在质量安全问题选择时,企业内部没有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相应的责任人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这种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失去了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内外部监管失灵奶粉质量安全事件广泛影响了公众,但监管机构在对该企业进行监管时出现了失职现象。
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强制措施,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三鹿集团的违法行为。
三、内部控制改进方案1. 加强透明度和诚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重要信息,增强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任。
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可以减少内部人员隐瞒真相的现象。
2. 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责任人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和应对突发事件。
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健全监管机制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手段。
同时,公众也应加强自我监督,激发对企业行为的关注和监督意识。
四、结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
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一、本文概述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于保障企业稳健运营、防范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我国一些知名企业如“亚细亚”等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导致了企业的破产或重大经济损失。
这些案例引发了人们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深思。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亚细亚”失败的内部控制案例,探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希望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本文将简要介绍“亚细亚”企业内部控制失败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目的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亚细亚”失败案例的详细分析,本文将揭示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后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败的内外部因素,包括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失效、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等。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旨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其经营活动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以及保护企业资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程序和方法。
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内部控制理论的核心在于平衡企业的效率和风险,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
控制环境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它涉及到企业的价值观、文化、组织结构、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等。
风险评估要求企业识别和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并确定如何管理这些风险。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风险被有效管理。
信息与沟通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和报告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X公司为案例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X公司为案例分析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内部控制机制薄弱,许多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以X公司为案例,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X公司的内部控制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财务管理不规范。
该公司未能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资金错流、款项挪用等问题频繁发生。
经营者对财务状况缺乏清晰的认识,无法有效监控资金的流动和使用,给公司的正常运营带来了重大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X公司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资金监控机制。
首先,应该明确资金的流动路径,规定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避免款项流失。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工作,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此外,公司应积极引入专业的财务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其次,在X公司的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人事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该公司在员工的招聘、配置、培训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公司整体运营。
针对这一问题,X公司应该加强人事管理,建立健全的人事制度。
首先,公司应严格按照招聘程序,选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员工。
其次,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最后,公司应定期进行员工绩效评估,优化员工的配置,激励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外,X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
该公司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信息安全性无法保障。
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
为解决这一问题,X公司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确保各项业务的高效运作和数据的安全可靠。
其次,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最后,要加强信息保密措施,确保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客户信息的安全。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在X公司这一案例中得到了体现。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2009-7-28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
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
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
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
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
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
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
基于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分析
基于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分析康美药业是中国一家知名的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近年来,康美药业因为内控失败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下面将对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财务舞弊2018年,康美药业因股价暴跌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调查,最终发现了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
康美药业利用虚假交易和夸大销售业绩等手段,通过盗取资金、虚增收入等手段,虚构了公司的财务数据,使公司利润大幅度增长。
这些虚假财务数据误导了投资者,导致了公司的股价暴跌。
案例二:内部控制缺失康美药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着严重的缺失问题。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够重视,导致了内部控制的失效。
公司财务部门对于财务数据的监控和核查不到位,容易被实施财务舞弊的人员利用。
公司对于内部风险的认识不足,未有效地建立起内部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导致了内部风险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
案例三:公司治理缺陷康美药业的公司治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公司董事会对于公司经营战略和风险管理的监督不到位,未能有效地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
公司股东的监督和参与也存在问题,未能履行好对公司经营的监督责任。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力过大,容易出现利益输送等问题,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失效。
康美药业的内控失败主要表现在财务舞弊、内部控制缺失和公司治理缺陷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康美药业的股价暴跌,并严重损害了公司的信誉和形象。
对于康美药业这样的企业来说,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于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分析
基于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在中国商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康美药业是中国知名的医药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广泛的市场资源,但其内控系统在近年来却频频出现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财务造假、管理混乱、违规经营等,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其声誉和市场地位。
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不仅让投资者们感到惊讶,也让监管部门和业界人士不禁深思:企业的内控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内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各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和合规性,以防止类似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案例再次发生。
深入分析和总结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原因、影响、教训和改进措施,对于其他企业加强内控、规范经营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启示。
2. 正文2.1 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原因管理层的缺位是导致内控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康美药业在内控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缺乏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导致内控机制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内控失败的重要原因。
康美药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各项制度之间存在漏洞和重叠,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内控网络,容易发生监督漏洞和管理失误。
员工素质和道德水平的下降也是内控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康美药业内部员工素质不高,对内控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部诱导和内部利益诱惑,导致内控环境不够严谨和规范,从而出现内控漏洞和失误。
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管理层缺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和员工素质下降。
要解决内控失败问题,康美药业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员工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管理层对内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避免内控失灵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2.2 康美药业内控失败的影响1. 信任危机:康美药业内控失败导致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严重漏洞和不规范操作,使得投资者、合作伙伴和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受到影响。
投资者可能会撤资,合作伙伴可能会中断合作,客户可能会选择其他供应商,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02 03
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失效的深层次原因
尽管新华制药已经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但对于内部控制 失效的深层次原因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例如,公司治 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和 权威性等方面的问题仍需深入研究。
探讨内部控制与其他治理机制的互动关系
内部控制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治理机制之间存在密切的 互动关系。未来研究可以探讨内部控制与董事会、监事会 、股东大会等其他治理机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更 全面地了解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关注内部控制的动态发展
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也需要不断调整和 完善。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内部控制的动态发展,探讨如何 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优化和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职能缺失、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以及内部信息 沟通不畅等。
内部控制失效的影响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效导致了财务报表重大错报、违规担保、关联方资金占用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 。
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新华制药在发现问题后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职能、完善风险 评估机制和加强内部信息沟通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但仍有改进空间。
流程管理
新华制药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了 规范,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和操 作规范,以确保业务活动的有序 进行。
关键内部控制流程
授权审批控制
新华制药对各项业务活动实行严格的授权审批控制,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审批权限和 审批程序,以防止权力滥用和违规操作。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2)三、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4)3.1 案例一 (5)3.2 案例二 (6)3.3 案例三 (7)四、企业内部控制失败原因剖析 (9)4.1 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9)4.2 风险管理不到位 (10)4.3 信息系统不透明 (12)4.4 监督机制失效 (13)五、案例企业内部管控改进措施探讨 (14)5.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5)5.2 加强风险管理 (16)5.3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18)5.4 强化监督与内部审计功能 (20)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21)6.1 提升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 (22)6.2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23)6.3 加强内部控制实施与执行的力度 (24)6.4 建立内外部审计相结合机制 (25)七、结论 (27)一、内容综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保障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以及促进企业的合规经营。
现实中,一些中国企业却因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而陷入困境,甚至引发重大风险和危机。
本文档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几个典型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探讨其失败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企业的深远影响。
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失败往往源于内部控制的缺失、失效或执行不力。
可能是由于企业文化不注重内部控制,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信息沟通不畅,以及外部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目录第一节三鹿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第二节中海集团釜山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2)第三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9)第一节三鹿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鹿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位居全国第三名。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三鹿集团先后荣获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其主导产品三鹿配方奶粉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列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的13个品牌之一,产销量已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三名,年销售额达100亿元。
三鹿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在乳品行业率先研制、生产婴儿配方奶粉,“三鹿牌”母乳化奶粉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
1993年开始,在乳品行业率先实施品牌运营及集团化战略运作,借助低成本扩张,以资本运营为突破口,先后与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
1996年,由石家庄乳业公司作为大股东发起成立三鹿集团,田文华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先后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国创业企业家、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2002年,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5年,“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2006年,引入贵为全球最大乳品原料出口商的实力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中位居乳品行业第一位,经“中国品牌500强”组委会评定的“三鹿”品牌价值高达149.07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分析目录第一节三鹿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第二节中海集团釜山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2)第三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9)第一节三鹿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鹿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中位居全国第三名。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三鹿集团先后荣获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其主导产品三鹿配方奶粉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列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的13个品牌之一,产销量已连续15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三名,年销售额达100亿元。
三鹿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在乳品行业率先研制、生产婴儿配方奶粉,“三鹿牌”母乳化奶粉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奖”。
1993年开始,在乳品行业率先实施品牌运营及集团化战略运作,借助低成本扩张,以资本运营为突破口,先后与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
1996年,由石家庄乳业公司作为大股东发起成立三鹿集团,田文华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先后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国创业企业家、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2002年,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5年,“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2006年,引入贵为全球最大乳品原料出口商的实力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中位居乳品行业第一位,经“中国品牌500强”组委会评定的“三鹿”品牌价值高达149.07亿元。
2007年,三鹿集团被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和河北省企业家协会等组织评为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三鹿”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获得由国务院颁发的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鹿集团也是国内唯一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乳品企业。
但2008年9月11日,三鹿集团的形势急转直下。
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的化学物三聚氰胺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边缘,并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
在这场“9.11事件”中,三鹿集团的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内内部控制的最新观念,以下运用其五目标(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和完整、经营效率和效果、战略实现)和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的分析方法,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目标分析⒈合法合规性合法合规是内部控制的最低目标,或者说是底线。
三鹿集团身处关系国计民生的食品行业,不仅没有信守承诺——向社会提供优质乳制品,为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做出贡献,反而在市场和利润的利益诱惑面前,置合法合规性于不顾,在三鹿婴幼儿奶粉里掺入大量的有毒化学原料“三聚氰胺”,致使四名婴儿死亡。
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达29万余人。
这种见利忘义、逆道而行的做法,是三鹿集团悲剧的罪魁祸首。
⒉资产安全性资产安全是内部控制的传统目标,或者说是警戒线。
三鹿集团是曾经的行业龙头和银行的优质客户,2007年底总资产为16.19亿元,总负债为3.95亿元,净资产为12.24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24%。
但随着三鹿毒奶粉事件曝光,三鹿集团一度拥有的近150亿元无形资产瞬间灰飞烟灭。
而且,国务院立即启动国家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要求三鹿所有的奶粉在全国下架,接受顾客的退赔要求,全国所有的加工厂停产整顿。
作为主要责任方,三鹿集团需要赔付因食用三鹿奶粉致病的患儿所涉天价医疗费。
另据销售代理商预计,考虑到召回问题产品的退货款,所欠经销商货款、奶农收奶款以及包装、添加剂等供货商货款,以及员工遣散费,三鹿集团的总负债保守估算接近20亿元,陷入资不低债、破产或重组求生的困境。
这表明违背合法合规底线的资产安全,是极其脆弱的,更是靠不住的。
⒊信息真实和完整性信息真实和完整是内部控制的永恒目标,或者说是主线。
田文华曾强调,“诚信对企业而言,就如同生命对于个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诚信地走下去,三鹿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只可惜三鹿集团言行不一,其信息披露没能遵循诚信原则。
2007年12月,三鹿集团即接到患儿家属投诉。
2008年6月,三鹿集团检验发现奶粉异常,确定其中含有三聚氰胺。
当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得知三鹿集团奶源受污染后,要求采取措施予以恰当应对,但三鹿集团管理层对此置若罔闻,采取拖延和瞒报的手段,意图瞒天过海。
之后,恒天然集团又向石家庄市反映情况无果。
最后,不得已通过新西兰总理直接向中国政府反映情况。
不及时披露信息,甚至瞒报、谎报信息,三鹿集团的信息目标与内部控制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⒋经营效率和效果性经营效率和效果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或者说是生命线。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常识出现,是利润动机的自然产物。
我们注意到,三鹿集团采取的是“牌子(三鹿集团)+奶源(地方小乳品厂)”的经营策略,大量收购地方加工厂、增资扩产,大肆进行贴牌生产,在快车道上高速行驶,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创造了令人惊讶的“三鹿速度”。
但急速扩张的三鹿集团,面临的问题是旗下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大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资金投入、机器设备及内部管理跟不上,奶源的卫生安全管理处于盲点状态,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割裂,相伴而生的经营风险不断累积。
这种饮鸩止渴式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使得内部控制不过是虚妄之谈。
⒌战略实现性战略实现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或者说是愿景线。
三鹿集团制定了积极扩张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确保配方奶粉、力争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产销量全国第一,液态奶及乳饮料保持前三位。
但在全球性原奶危机的背景下,奶源短缺和竞争激烈是近年来奶业发展的突出特征。
1998-2006年,我国奶制品产量从60万吨增加到1622万吨,增长近28倍,原奶供应能力出现巨大缺口,原奶市场已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
没有足够的优质奶源,发展战略的实现就应放缓。
三鹿集团盲目冒进的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二、内部控制要素分析⒈内部环境问题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三鹿乳业公司,享有56%的控股权。
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
其余1%的零散股份由小股东持有。
从表面上看,三鹿集团具有形成良好治理的所有权结构。
但大股东三鹿乳业公司推行的是员工持股,并且由经营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其余股份由石家庄国资委持有。
因此,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
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强势管理层的存在,使得三鹿集团的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人控制。
⒉风险评估问题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食品行业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领域。
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疑是原料奶的采购质量。
我国农户的奶牛养殖规模小且分散,乳品加工厂一般没有自己的奶源,而奶制品属保鲜品,催生了奶站这一中间环节。
我国乳制品行业主要采用的原奶采购模式,就是“奶农——奶站——乳企”,三鹿集团也不例外。
散户奶农的牛奶,通过奶站最终被集中到三鹿集团的各家工厂。
这种模式固然有不需要建立自有牧场、迅速扩大奶源的优点,但缺点是增加了中间商环节,且乳企无法直接、全面地控制奶农和奶站,而我国的奶站建设基本上没有门槛,也缺乏具体的管理办法及监管部门。
为了保证食品的源头安全,乳企需防止食品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和滥用。
只有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技术上确有必要的,才能列入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范围。
但在蒙牛、伊利等标杆企业的竞争压力之下,奶源建设曾经是全国样板的三鹿集团大量增资扩产,在激烈的原奶争夺战中,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弱化,最终酿成了毒奶粉事件。
⒊控制活动问题控制活动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食品行业,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
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活动。
乳企应建立直管的奶站,从饲料种植、科学饲养到挤奶、储运,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严把质量检验关。
三鹿奶粉号称有1100道检测工序,为何没有检出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特别高?一个简单的检测工序就是,由于奶粉要经过鲜奶喷雾,如鲜奶中含三聚氰胺,会阻塞喷头。
而且三聚氰胺微溶于水,掺入鲜奶暂时成为混悬液,放置后应该会有大量沉淀。
我们看到的是,三鹿集团没有直接控制的奶源,且设施简陋、管理落后、卫生条件差,低价收购对应的是质量检验的放松。
跑马圈地的粗放扩张、不计成本的奶源争夺,在此次“三聚氰胺”事件中被完全暴露出来。
建立重大风险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是控制活动的特殊措施。
2008年,在“毒奶粉”事件中,预警机制的失灵,是“三鹿事件”暴露出的重大问题之一。
三鹿集团在明知自己的产品中含有可能致人伤害的三聚氰胺的情况下,非但不采取积极补救措施,相反仍存侥幸之心,继续生产和对外销售,导致事态扩大。
同时,三鹿集团的应急机制几近失效。
三鹿集团采取对媒体隐瞒和否认的强势危机公关做法,从坚决否认到遮遮掩掩,从推卸责任到被迫道歉,只是在事件到了无法隐瞒的时候,才开始做产品的全面召回。
⒋信息与沟通问题信息与沟通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三鹿集团的企业规模不断膨胀。
无法有效地管理企业,成为制约三鹿集团发展的一大问题。
三鹿集团是一个传统行业的制造型企业,IT技术储备不是非常丰富,每个部门的数据无法有效地收集存储。
而只有建立一个通畅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才能真正做到快速、有效地管理企业。
此外,按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但三鹿集团“长期隐瞒问题”,既没有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没有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披露信息。
⒌内部监督问题内部监督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包括常规、持续的日常监督和针对性的专项监督两大方面。
驻站员监督检查,是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日常监督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意义重大。
三鹿集团在养殖区建立技术服务站,派出驻站员,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程序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