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课件(共61张PPT)
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方的国家设置边邑,您 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使郑灭亡来增加 邻国的土地呢? 5.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实力变雄厚,您的力量就会变薄弱 啊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再说您也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 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 )
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 )
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判断句 )
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 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 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 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 头颅。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 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5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 策啊!
⑧可谓深矣 古:刻毒。 今:与“浅”相对。
文言知识积累
B.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 说通悦 ,高兴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振通震,害怕 )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卒通猝,仓促,突然 )
4.往而不反 ( 反通返,返回

5.秦王还柱 ( 还通环,绕

鼎城三中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知识点归纳25页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知识点归纳25页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知识点归 纳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ppt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7
9.其
①君知其.难也
代词,那
②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③必先苦其.心志(《孟子》)
代词,表第三人称,他的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语气词,表反诘,难道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应为“以之为”,“之” 代指“郑国”)
译文: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 待过客)的主人。
可编辑课件PPT
12
(三)状语后置句 1.以其无礼于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译文: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2.佚之狐言于郑伯。(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 言”)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若亡郑而于 君有益”) 译文: 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什么好处。
1.兵
①秦兵.旦暮渡易水 ②不得持尺兵. ③不及召下兵.
军队 兵器 士兵
可编辑课件PPT
17
2.发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出发 打开 发射
3.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副词,果真 副词,实在
4.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连词,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
文言文现象归纳
可编辑课件PPT
1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同“矣”,译为“了”,句末语气词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译为“供给”

教材知识梳理:必修一文言文ppt 人教课标版

教材知识梳理:必修一文言文ppt 人教课标版


•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 个分句时,“之”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 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 或用在三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之间,使之凑成四个 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 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 盗跖》:“盗跖闻之大怒, 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 容极度愤怒。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 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 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语出《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 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 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2.字音识记
《烛之武退秦师》 氾fán南 佚yì 之狐 缒zhuì 共gōng 阙quē 杞qǐ子 逢páng孙 不知zhì 《荆轲刺秦王》 樊於wū 揕zhèn 拊fǔ心 盛chéng 淬cuì 之 濡rú缕 忤视wǔ 变徵zhǐ 瞋chēn目 遗wèi 创chuāng 卒cù起 陛bì 下 《鸿门宴》 飨xiǎng 美姬jī 鲰生zōu 当dāng 要yāo 卮zhī酒 戮lù力 郤xì 樊哙kuaì 玉玦jué
④《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 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 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三国时期开始,“史 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列“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 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 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ppt.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ppt.ppt
4
(五) 掌握下列虚词:
1、 以 (1) 以其无礼于晋 (2) 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远 (4) 焉用亡郑以陪邻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
2、 而 (1) 今急而求子 (2) 夜缒而出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6
• 觉今是而昨非

• 门虽设而常关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列 转折
固定结构
40
特殊句式
• 宾语前置句
• 不然,籍何以至此? • 今日之事何如? • 客何为者? • 大王来何操? • 沛公安在?
41
•介词结构后置
•具告之以事 •良曰:“长于臣。”
42
•我持白璧一双……玉斗一双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此亡秦之续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15
❖ 8、左右乃曰 ❖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6
❖ 11.持千金之资币物
❖ 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30
❖ 被动句 ❖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1
❖ 倒装句
❖ 1.常痛于骨髓
❖ (状语后置句)
❖ 2.嘉为先言于秦王
❖ (状语后置句)
❖ 3.燕王拜送于庭
❖ (状语后置句)
❖ 4.使毕使于前
❖ (状语后置句)
❖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句)
❖ 6.群臣侍殿上者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知识梳理ppt 人教课标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知识梳理ppt 人教课标版
疑 问 代 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为什么 哪里
兼词
必有我师焉
“于之”
助词 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无实意 盘盘焉(形容词词尾,无实意)
5乃
副 词 表逆转,“反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表顺承,“于是”“就” 乃遂盛樊於期之首 表限制,“才”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表判断“是” 乃以生劫之
第二人称代词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7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着)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经过、通过) 无因喜以赏(因为)
介词
连词
“于是”“就”
二、特殊句式
• 1、宾语前置句 • 何厌之有?(疑问句中代词作宾,宾语前置) • 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之”“是”提宾)
2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贰于楚 拜送于庭
文化常识
字词积累 难句翻译
成语
文化常识
• 春秋时五种爵位
公候伯子男
左 传
《左传》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写,是我 国第一部叙事最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为 《春秋》做的注释,也称《左氏春秋》,与 《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宫、商、角、徵、羽、变徵、变羽
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称王称帝叫“南面”,室内最尊贵的位子是坐西朝东,车上位子, 左面最尊。 箕踞:一种轻慢傲视的姿态,双腿岔开,像箕一样坐。 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 太庙:天子的祖庙。
3、被动句
• • • • • • • • “见” 见陵之耻除矣 “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 “为 …所”若属皆且为所虏 4、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马之千里者 金千金,邑万家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课件(127张)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课件(127张)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其于晋无礼)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C.佚之狐言于郑伯 (佚之狐于郑伯言) D.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3日星期一2021/9/132021/9/132021/9/13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32021/9/13September 13,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32021/9/132021/9/132021/9/13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 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 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 史公行天下,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 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 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上 枢密韩太尉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连词,表修饰
却,连词,表转折
.
23
❖ 【以】
❖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 ❖ 以故荆轲逐秦王
介词,因
❖ ②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而乃以手共搏之 ❖ 使工以药淬之
介词,用
❖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③以次进
介词,按照
❖ ④日以尽矣
通“已”已经
❖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
❖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12
(七)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
• ①以其无礼于晋 •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③夫晋,何厌之有? • ④是寡人之过也。
.
13
《荆轲刺秦王》
---知识点复习检查
.
14
二、古今异义
❖ 1、仰天太息流涕
❖ 古义:眼泪。
❖ 今义:鼻涕
❖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使
动用法,使…..作 为 疆界。)
.
3
•⑦夜縋而出 ⑩与郑人盟 ⑾共其乏困

.
4
(四)本文古今异义:
• ①行李之往来 •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 ④亦去之 •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高中语文必修一
——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检查
.
1
《烛之武退秦师》
---知识点复习检查
.
2
(三)本文的词类活用 • ①晋军函陵
• (名词作动词)
•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④越国以鄙远
•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
21
四、一词多义
虚词
❖ 【之】 ❖ ①使工以药淬之 ❖ 愿大王少假借之
代词,代“匕首” 代词,代“秦舞阳”
❖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结构助词“的” 也可不译
❖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22
❖ 【而】 ❖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③荆轲和而歌 ❖ 伏尸而哭 ❖ 自引而起 ❖ 秦王还柱而走 ❖ 倚柱而笑
列 转折
4. 吾尝跂而望矣 5. 时矫首而遐观
6. 吾尝终日而思矣


7. 鸟倦飞而知还 8.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顺承 假设
8
3、 焉 (1) 子亦有不利焉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3)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 且焉置土石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 盘盘焉,囷囷焉
.
9
4、 (1) (2) (3) (4) (5) (7)
其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可怪也欤
.
10
• 5.之 • 臣之壮也,尤不如人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唯君图之 • 因人之力而敝之
.
11
1/何陋之有 ? 句读之不知

.
5
(五) 掌握下列虚词:
1、 以 (1) 以其无礼于晋 (2) 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远 (4) 焉用亡郑以陪邻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6
2、 而 (1) 今急而求子 (2) 夜缒而出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
7
1. 觉今是而昨非

2. 门虽设而常关 3.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马上)
.
19
2.名词作动词
❖ ① 前为谢曰 ❖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 ③乃朝服,设九宾 ❖ (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
20
.
16
❖ 8、左右乃曰 ❖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
17
❖ 11.持千金之资币物
❖ 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宾语前置的标志,提宾作用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感吾生之行休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悟以往之不谏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动词“去,到”
5/古之学者必有师
结构助词“的”
6/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代词,指代人或事“这些、这类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无实义
Hale Waihona Puke .❖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 今义:年长之人
.
15
❖ 4、将军岂有意乎 ❖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 ❖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 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 7、终已不顾 ❖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 (二)动词的活用
❖ 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 (三)形容词的活用
❖ 1.形容词作名词
❖ 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 2.形容词作动词 ❖ 则秦未可亲也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 3.形容词的意动 ❖ ①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 ②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 用法,以……为怪)
连词,表目的,“来”/不译
❖ 遂拔以击荆轲
.
24
❖ ⑥箕踞以骂曰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 【为】 ❖ ①乃为装遣荆轲 ❖ 动词,准备 ❖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介词,被 ❖ 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 介词,替
❖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 13.诸郎中执兵
❖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
.
18
三、词类活用
❖ (一)名词的活用
❖ 1.名词作状语
❖ ①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 ② 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 ③ 发尽上指冠 ❖ ④ 箕踞以骂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