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中历史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一代君王武则天素材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一代君王武则天素材 精品

一代君王武则天【一】所选课题:对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全面评价【二】课题研究目的:1、了解历史,增强对我国历史人物的认识2、了解该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对该时期和后来社会的影响3、提高“读史”能力4、增强爱国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三】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1、人物的简介2、人物生平的具体事迹3、其事迹或行为对当时乃至后代社会所造成的影响4、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目录一、人物(武则天)的简介 P3二、人物的生平事迹 P31、武则天的身世 P32、“女皇故里”之争 P33、初入宫廷 P44、则天封后 P45、母仪天下 P56、二圣临朝 P67、晋升天后 P68、政通人和 P79、平定边患 P710、神龙政变 P811、无字丰碑 P9三、对当时后世的影响 P101、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P102、促进了经济发展 P103、稳定了边疆形势 P104、推动了文化发展 P10四、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P11五、对人物的评价 P13六、附:武则天年表 P14一、人物的简介武则天;后人也称之为武后、天后、武曌、则天大圣皇帝、则天顺圣皇后、则天皇帝、圣母神皇、女皇武则天、武媚娘、武才人、武昭仪。

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

在她统治下,边患平定,政通人和。

二、人物的生平事迹1.武则天身世公元624年农历2月17日,武则天出生地目前存在主要有两种争议,一是唐朝京师长安,即今天的西安。

二是,利州,即今天的四川广元。

祖籍并州文水人,兄妹5人,排行老四。

大哥武元庆,二哥武元爽均为相里氏所生,大姐、自己和妹妹均为杨夫人所生。

父亲武士彠当初是山西木材商人,为了理想去从军,结识李渊,官路享通,武德三年升正三品工部尚书。

武则天童年时期跟随父亲在各地生活,少而好学,喜读文史诗集,颇有才气。

2.“女皇故里”之争历来武则天的故乡就颇受争议,目前西安文水广元都打出了“女皇之都”的旗号。

现在呼声较大的就是四川广元,广元有唐代古寺皇泽寺,是当今唯一一座纪念武则天且保存完好的古代寺庙。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教案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教案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教案教案主题:明代社会经济变革与科技进步教学目标:1. 了解明代社会经济变革的背景和原因;2. 掌握明代科技进步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明代社会经济变革的原因和影响;2. 明代科技进步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分析明代社会经济变革的原因和影响;2. 如何评价明代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教学工具;2. 学生预习明代社会经济变革和科技进步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代社会经济变革和科技进步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明代历史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明代社会经济变革的背景和原因,如明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商业贸易的繁荣、手工业的发展等。

2. 教师详细讲解明代科技进步的主要内容,如农业技术的改进、造纸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等。

三、学生研究(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明代社会经济变革或科技进步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该案例的原因、影响和意义,并整理成文档或PPT。

四、小组展示(2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他们研究的案例,包括原因、影响和意义。

2.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明代社会经济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明代历史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总结,撰写一篇关于明代社会经济变革和科技进步的小结。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明代科技进步对于文化艺术的影响,如明代绘画、陶瓷等;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明代遗址和文物。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小组研究成果和展示;2. 学生的小结作业;3.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

【免费下载】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免费下载】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该不该感谢鸦片战争?高三历史组1、小组合作:分析“该不该感谢鸦片战争”课题的研究思路;2、小组分工合作:分为四组,课外搜集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双重作用与影响的有关资料,理解、归纳不同观点;3、分两大组开展课堂辩论:学习和操练用口头方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能运用归纳的方式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能理解不同的观点,提出针对论据的质疑或反驳。

4、形成个人小论文、资料归档:在搜集、整理、交流基础上分析、综合各种观点和理论,形成个人见解,写作小论文上交。

并把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分类归档。

5、反思交流:对本次研究活动的意见、建议。

6、拓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哪些新问题?你确定的新研究方向是什么?研究目的?研究方案?研究成果?三、研究成果:1、小论文(1000字以上,文本和电子文档)2、研究过程的资料分类归档四、评价:根据研究过程小组各人表现、论文与研究目的达成情况、资料整理和归档情况,指导老师综合学生自评、小组评定,给予总评(优、良、中、差)。

五、思维火花观点1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人也许至今仍在封建专制的黑洞中三跪九叩,……如果没有西洋文明的强制性介入,单靠中国人自身的进化是很难走出封建专制的,……大英帝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是强盗式的赤裸裸的侵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耻辱,,也是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觉醒,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观点2:可喜的是:那一炮打穿了封闭的铁屋子,为即将被窒息的国民吹进一息新鲜空气,使他们得以喘息苟活;为黑暗中摸索的的苦难民族射进一缕光明,使他们看到依稀的微茫希望。

可悲的是:中国从此逐步丧失了大量的主权、大量的国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逐渐的成为亡国奴、半亡国奴。

中国人民从此受到本国的封建专制和外国的帝国主义双重压迫。

丧权辱国、民不聊生。

那一炮也打断了某些国人的“脊梁”和“膝盖”,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丧失逮尽。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

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学校: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班级:高一七班小组成员:谭浩1研究背景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

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

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研究目的意义(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

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

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调查问卷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农民起义,席卷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八年抗战,保家卫国,国共相争,三年内战,老,蒋,逃,台,大,陆,共,产,十年,文,革,一片混乱,小,平复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百年中国,多灾多难,叹我中华,地大物博,何以至此,令人感叹!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中学历史学科教研课题(3篇)

中学历史学科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实施存在偏差,导致历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旨在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历史学科教研策略,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2.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学科教研模式,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3. 探索有效的历史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4. 总结研究成果,为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三、课题研究内容1. 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历史学科中的体现(1)梳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2)探讨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如历史思维、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等。

2.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学科教研模式(1)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研团队,提高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能力。

(2)制定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和内容。

(3)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如教学观摩、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

3. 探索有效的历史教学策略(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历史教学活动。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注重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总结研究成果,为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和经验。

(2)整理教研资料,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推广研究成果,提高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 观察法: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效果。

3.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了解教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认知和教学实践情况。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巡礼近代青岛青岛七中 XX级10班胡名馨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课题:巡礼近代青岛探究人:胡名馨研究方法及步骤:1. 查找资料,上网调查,取得信息。

2. 对信息进行整编,整理出一篇报告。

内容摘要: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近代来,青岛有了什么样的发展与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岛,一起探寻一下。

研究方法:调查法。

研究时间:XX年8月11日研究资料:青岛城市历史的特点不仅体现为差异化的城市发展路径,更在于典型性的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价值。

一座建置仅百余年的城市得以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是青岛历史令人瞩目之处。

青岛近代的文化名人有康有为、梁实秋、老舍、沈从文、闻一多等。

1897年以来,青岛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历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城市性质既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又有封建半封建旧中国的印记;城市发展既有技术先进的工贸基础,又有独具风韵的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既有合理长远的规划引领,又有各具风情的多元化建筑——这就使青岛这座城市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一座区域性的新兴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引发众多牵动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可谓屈指可数,而青岛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自从德国占领青岛以来,由青岛引发的全国性事件之多、对国内国际局势影响之深远,国内罕有可匹。

“胶州湾事件”促发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德占青岛和修筑胶济铁路导致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进而抛出意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引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由此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被有的学者视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界线。

1922年,在全国人民力争下,青岛回归祖国,成为外国在华租借地中最早收回的一处租借地。

1925年发生的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和“青岛惨案”,使青岛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和“五卅”运动的中心之一。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XXX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XXX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XXX1进入近现代以后,餐饮方式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1进入近现代以后,居室建筑的变化趋向:近现代的居室建筑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也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饮食文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西合璧的菜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各种国际美食也在中国大行其道。

同时,中国传统饮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和赞誉。

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人民已经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而且党和政府非常关注人民生活质量。

1987年又发动了“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人们注重讲究营养,改善了自己的膳食结构。

在节假日人们更多地走出了厨房,去餐馆搞家庭聚餐和朋友聚会。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20世纪初,中国的消费俗以节俭为主,人们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很少有奢侈品消费。

到了20世纪5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消费品供应不足,人们的消费惯更加朴素。

但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品种类繁多,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2消费方式的变化:从传统的实物交换到现代的货币交换。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通过配给、购票等方式获取生活必需品,而现在则更多地使用现金、信用卡等货币形式进行消费。

此外,线上购物、移动支付等新型消费方式也在不断涌现。

3消费品种的变化:从单一的生活必需品到多元化的消费品。

在过去,人们的消费仅仅局限于食品、衣物、住房等必需品,而现在则包括了旅游、娱乐、文化等多种消费品。

同时,奢侈品的消费也逐渐普及,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

4消费行为的变化:从实用性到个性化和情感化。

现代人的消费行为更加个性化和情感化,不再仅仅考虑实用性,而是更加注重个人喜好和情感需求。

例如,人们购买礼物、旅游、娱乐等消费品时,更多地考虑对方的感受和自己的情感需求。

高中研究性课题有哪些历史

高中研究性课题有哪些历史

高中研究性课题有哪些历史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中研究性课题逐渐成为了高中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通过研究性课题,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也有许多适合作为高中研究性课题的主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历史领域的研究性课题:
1.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研究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比如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希腊罗马文
明与古代中国文明的交流,印度教与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等。

2. 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比较
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轨迹,比如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
度的演变过程,君主制与民主制度的比较研究等。

3. 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变迁
研究战争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探讨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关系,如第一次世界大
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战后和平建设的历史经验等。

4. 社会发展与人权保障
研究社会发展与人权保障的历史演变,探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权现状,比如
奴隶制度的废除,妇女权益的争取等。

5. 文化传承与保护
研究不同文化传承的历史,探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如文
物保护与文化遗产的传承等。

结语
高中研究性课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历史作为重
要的人文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性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课题,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研活动课题(3篇)

高中历史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文化素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对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通过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2.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文化素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 促进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为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

4. 丰富历史教育理论:为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理论体系提供有益的补充,推动历史教育学科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1)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历史思维、文化素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观念:部分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传授”阶段,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参与度低。

(3)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单一,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3.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1)创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丰富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优化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历史研究性学习经典例案

历史研究性学习经典例案

研究性学习精品例案年级:课题名称:近代中日改革成败之比较指导教师:课题组长:组员:一、研究性学习课题1. 课题名称:近代中日改革成败之比较2. 选题原因:本组成员在选题上,通过多角度进行筛选出适合本组的课题。

角度一:本课题符合本学期学习模块的内容。

角度二:站在教育改革的角度上。

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进行教育改革,不断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教训,成为新时代有用之人。

角度三:中国近代饱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唯有通过改革才能富强。

也许建国前的改革并不是很成功所以我们才要了解他们失败的原因,以免重蹈覆辙。

3. 课题研究背景: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要借用许多方面的背景共同完成本课题。

(1)教育改革的背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逐步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次我们小组便借教育改革之际,研究中国古代以及近代的四次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为本此研究的材料。

(2)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背景日本原本是东方闭关锁国的一小国,因黑船事件而被迫打开国门通过明治维新于19世纪末确立资本主义,20世纪初发展帝国主义至今成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故本组借研究性学习总结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经验。

(3)站在总结历史改革经验的背景无论是什么改革都将有两个结果—成功或者失败,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对我们都有借鉴的价值。

成功固然好我们要总结经验,失败我们则要吸取失败的教训。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我们来说,历史研究的含义在英国历史学家卡尔《历史是什么》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研究。

”而对我们现在所谈的课题来说,历史中的改革与发展同样讲究因果关系。

作为一个社会和朝代在生产力不再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这成为了本次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所在。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对历史影响十分重要,有的改革影响辐射到了现在甚至将来。

改革的利与弊,成功与失败我们都将去学明白,避免以后在改革中重蹈覆辙。

同时,在各种改革中我们要学会吸取经验教训,才会使我们的学习更进步。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名称《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许多同学来说,这部分内容复杂且难以理解。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提高对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开展了此次课题研究。

(二)意义1、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深入探究,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历史资料,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辉煌成就,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梳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先秦到明清的演变历程。

2、分析各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3、探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二)研究内容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夏商周的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

2、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重点研究秦朝的郡县制、三公九卿制,以及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察举制等。

3、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

4、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朝的行省制度等。

5、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等。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历史书籍、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获取丰富的资料。

2、比较分析法对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和演变趋势。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入剖析政治制度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研究过程1、第一阶段:资料收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2、第二阶段:资料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第一篇: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1、就某个感兴趣的历史问题、人物、事件、风俗、建筑等进行研究如:武则天的皇帝之路探究对李鸿章(或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辛亥革命前后服饰变迁(或某个朝代的官服规定、头饰规定)金字塔密室之谜2、就汕头、自己乡村某个历史遗存等进行探究如:① 对汕头宗祠、名人故居(隆都陈慈黉故居)的探访与思考② 汕头人的过番史(华侨),可以通过对人物访谈等形式探究③ 潮汕话、各地的迎神赛会、潮汕歌仔……④ 红头船的相关历史⑤ 潮汕社会风俗的变化(注意限定时间范围),比如女人发型、服饰、婚姻观念的变化……⑥ 潮剧、功夫茶、骑楼(这些是老课题,要找新角度,注意不要重复前人研究的,要有新发现和突破)第二篇: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1)对日索赔问题研究(2)东海及钓鱼岛问题研究(3)(某地)历史遗存研究(4)西藏问题研究(5)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6)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7)世贸中心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8)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9)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0)新时期的创业精神(1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12)对李鸿章的再认识(1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演变第三篇: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1、新时期的创业精神2、台湾问题的由来3、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4、上海历史文化古迹、古代建筑文化5、关于洪承畴的评价问题6、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7、上海的历史人物8、现代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几个问题9、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10、先秦思想概述11、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浅析中国近代化曲折的进程金字塔密室之迷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再论二战爆发的原因建筑艺术浅谈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对比研究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新中国对美关系研究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比研究义和团失败原因研究——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分析中国在近代史上长败的原因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凡——华体系对世界的积极作用研究30年代中共出现左倾冒险主义的原因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分析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形成共和国辉煌五十年的经济建设历史不应忘记——南京大屠杀论新文化运动辜鸿铭——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明治维新中的高杉晋作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政治文化差异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及其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冲击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如何看待五四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特点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传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我国古代史上著名政治家的评价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第四篇: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台湾问题及中国的对策摘要:本文是我们小组15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中国的对策。

高中历史探究性教案模板

高中历史探究性教案模板

【课题】:《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探究》【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如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通过自主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中国近代史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近代史有哪些了解?有哪些重大事件?二、新课讲授1. 鸦片战争:- 背景介绍: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

- 过程讲解:战争爆发、战争经过、战争结果。

- 影响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2. 戊戌变法:- 背景介绍:19世纪末,中国面临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戊戌变法。

- 过程讲解:变法的内容、变法的实施、变法的失败。

- 影响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三、小组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重大事件进行探究。

2.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分析事件、撰写报告。

第二课时一、课堂展示1.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包括事件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分析。

2.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二、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次探究性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范文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范文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学习:研究报告范文《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1 研究背景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

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

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

通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

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5 研究步骤(1)确立选题(2)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

(4)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5)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6 资料收集手段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

1。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总结成文,最好配以图片、表格等
4、辛亥革命评价研究
1911年10月1统治开始土崩瓦解,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即告结束,民主共和的大门由此打开。如今,这次伟大的革命已经过去整整一百年,无论学术界还是民间大众,都对这次革命赋予了极高的评价。
《辛亥革命是成功(失败)的》
《广州或石牌或天河区城建的历史变迁》、《石牌人“出广州”说法的由来》;要认真调查,获取数据,配以图片、表格等
姓氏文化研究
某一姓氏的发展变迁史,注意与政治、经济联系
辛亥革命评价研究
《辛亥革命是成功(失败)的》
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研究(或对五四运动相关问题的评价)
《如何看待五四精神?》、《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的责任》、《历史的变革与继承》……
春节的由来、演变;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习俗;
改革开放以来过节方式的变迁;
走访、访谈;
查阅历史资料;
网上搜集资料;
总结成文
3、由襄阳改名看襄阳的历史文化内涵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热爱生活是创造的前提。地方史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目光投向生活、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进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建设家乡的决心。同学们通过访问自己先辈、乡邻,查阅家乡历史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反映自己家乡的兴衰成败、悲欢离合,家乡的盛衰是社会变革的缩影,开展家乡史研究是同学们了解社会、了解历史的一扇窗口,同时也是加强传统伦理教育、培养对家乡、家族责任感的绝好机会。
台湾的历史、台独势力产生和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及其历史背景;
台湾目前的局势,中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对策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中、日、美关系与台湾问题密切相关;
查阅新闻报刊;
网上搜集资料;
问卷调查;
访谈;

【精品】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高中历史

【精品】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高中历史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高一的学生相对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关注时事的能力,并且也有相对强烈的爱国情感,开展本次主题学习主要考验是同学们网络运用能力,史料收集及处理能力,对于网络运用,相信对于高一的学生不是问题,主要是通过书籍等收集史料及处理能力提出一定要求,教师要多加指导,最好能推荐一些书籍供学生参考。
围绕南海问题,从历史,地理,国际法等三个方面给学生讲述。
1周
成立课题组
分组分配任务及进行小组组长选举。
指导学生分组并分配主题研究任务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小组讨论,制定研究任务的进展计划及实施计划。
提供历史书籍及优秀的课题研究案例做参考指导学生实施计划的确定。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分工,上网及查找历史书籍等完成资料收集工作。
通过以下来达成目标:(1)对问题的模块进行分类,比如,史料证据收集,国际法证据收集,地理位置的佐证,菲律宾、越南等国的争夺南海主权的举措,中国官方和民间的态度和行动分为五个小组。分别由小组进行收集,处理,讨论,最后做成论文报告的形式提交汇总。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最终的成果将由论文提交到教师手中,然后再和同学们一起制成PPT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形式在班上及学校发布供学生们学习了解。
六、资源准备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
《联合声明》(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
《世界各国区划百科全书》(美国1971年出版的)
《中国航海志》(英国海军部测绘局1912年编印的)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以下是一些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题目供您参考:
1. 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探讨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3. 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4. 探究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及其影响
5.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6. 探讨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7. 研究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8. 探究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9. 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10. 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及其影响
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参考作者:周圣崇来源: 浏览次数:2184 分享到: QQ好友 QQ空间腾讯微博人人网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网易微博一键分享打印复制网址(1)中国崛起的艰难之处在哪里(2)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和希腊政治制度的影响(3)英国人为何不崇尚暴力(4)美国人为何具有特强的创新精神(5)东罗马帝国为何在西罗马帝国灭亡近期一千年后才灭亡(6)中国的文字结构制约中国的发展吗(7)长城与400毫米等降雨量线为何如此吻合(8)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何如此牢固(9)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何如此之长(10)朱元璋对贪官古代大开杀戒(11)中国古代的皇帝为何大多数命短(12)中国古代的统一过程中为何由北向南统一的居多(13)英国几百年的霸主地位为何为美国所取代(14)巴黎公社革命如果没有主观上的失误会走向成功吗(15)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美国为何不与其他列强一样希望瓜分中国(16)蒋介石为何乐于与宋氏家庭联姻(17)红军长征为何展转二万五千里(18)日本人为何十分残忍(19)新中国建国后毛泽东为何很少出国(20)华约解散后为何北约不但不解散反而东扩(21)美国为何既不愿中国统一也不愿台湾独立(22)为何四大文明古国现在都不是世界强国(23)曾经辉煌一时的苏联为何在几年之间成为历史(24)美国会长盛不衷吗七、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1)对日索赔问题研究(2)东海及钓鱼岛问题研究(3)(某地)历史遗存研究(4)西藏问题研究(5)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6)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7)世贸中心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8)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9)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0)新时期的创业精神(1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12)对李鸿章的再认识(1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演变(六)、历史学科研究课题分类1、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国古建筑研究台湾和大陆交往的历史中国古地名研究2、中国近代现代史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研究“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本地区战争年代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调查近代中国著名人物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3、世界近代现代史世界史上著名人物研究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不同时期国际关系研究法西斯势力崛起的原因第三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日本对二战的反省4、地方史研究当地历史古迹的调查当地民俗研究地方方言研究学校校史研究当地杰出人物传略地方服饰研究地方饮食文化研究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仲伟伟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而对于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总体来说就是: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许多教师尝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受益匪浅。

不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研的方式获取历史知识,并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初步的历史研究意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素质。

就我们学校开展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来看,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存在如下问题:1.课题范围太大。

由于刚刚入手,学生往往还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在制定课题时只选择一些大范围。

比如,对于本学期开设的《历史人物评价》课题组中,就有学生选定了一个课题——《武则天的千秋功过》。

这样一个课题很明显范围较大,因为所涉及的范畴很广,可能几本书都无法论述完整武则天的功过是非。

做这样的课题基本无从下笔,而且很难把握好方向。

因此,针对学生的兴趣,我便让学生在大范围中确定小范围,在小范围中研究小专题。

如把这个大课题改为《试析武则天的用人政策》,这就使研究方向更加明晰了,而且搜集资料时也可以有的放矢。

2.资料获得困难。

历史具有过去性,它不像其他自然学科那样可以通过做实验、获取实物来获得研究的成果,因此,历史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资料一般以文字资料为主,很少有实物资料,就连影像资料也相当缺乏。

比如,对于武则天的研究就不可能组织学生去进行实地考察,也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束缚下,武则天以女子当政,实施自己的理想抱负是何等不易。

所以,学生只能凭借一些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来分析有关武则天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背景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3.历史知识的薄弱,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因为研究某一个课题,不仅要求学生对这一课题的背景知识有明确的把握,而且对所有有关的知识也应了解的比较清楚。

同时,研究性学习不是单纯地用历史知识去解决某一个课题,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

需要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分析评价,把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薄弱,知识结构不完善的弱点就很快暴露出来了。

一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为了得出一个有别于教科书或基本史实的“研究成果”,不是通过搜集资料进行认真辨析、推论,不是运用正确史料去作出理性的思考,而是去不着边际、毫无顾忌地“旁征博引”。

此种“研究”不仅忽视已被证实的基本史论,有时甚至会闹出为历史上的汉奸、卖国贼翻案的笑话。

这种重“立异”而轻“史实”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历史课教学,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也十分有害。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适时地加以正确引导,激励学生继续发现问题,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去深入研究。

4.片面追求表面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

研究性学习作为教改的“指路灯”,本应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常常会有这种倾向:形式搞得大张旗鼓,实际效果却没有达到。

比如,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查阅资料、搞调查、分组讨论,对教师和课本大胆质疑,搞得轰轰烈烈。

结果却由于时间、精力有限,许多问题无法深入钻研,再加上教师指导不力,以至于留下了一些疑问,最后前功尽弃。

这样,不但没有增强学习效果,反而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系统性、准确性、科学性的把握。

因此,作为一种教学尝试,笔者认为,历史的研究性学习在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题要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课题的选择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学生可以借助“假设”,通过教材内容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寻找材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由此形成课题。

在选题中,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于研究性学习的,所以应从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出发,指导学生选取那些与学生生活体验有关的内容。

同时,选题的深度要适当,学术性不要太强。

毕竟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模仿科研的方法去学习,而不是搞专业研究。

学术性太强的选题会让学生望而生畏,感觉离现实、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无法激发兴趣。

在这基础上再注意循序渐进,开始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那些知识类的探究性题目,以后可适当增加难度和深度,再选择那些准学术研究型、社会调查型等题目,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质疑、解疑和创新的能力。

2.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同样,任何教学改革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取得成效。

在研究性学习中,一旦确定了研究题目,就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方案,查阅资料,实地参观调查,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设想、观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引导学生通过切身的感知和体会,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在遇到棘手问题时,学会开动脑筋、多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不存在权威,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居高临下,其主导地位是通过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来体现的,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同时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三重角色。

虽然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但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活动搞得是否成功,关键是教师。

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一定的科研意识,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理论水平。

需要教师是“一专多能”的教育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师的指导要贯穿于整个学习的始终,在课题的确立、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过程的推进、最后的总结评估等各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发挥好“导”的作用。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如何,将是整个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说,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加强,否则将造成学习的无序和混乱。

3.学习过程要避免程式化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包括查阅资料、社会实践、调查、参观、访问;小组合作、交流;专家、导师组的指导等环节。

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步骤也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教师可以指定研究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选题;可以通过实践得出结论,也可以先提出观点,再寻找论据去论证;可以以文字形式总结研究成果,也可以通过辩论来汇报研究成果。

总之,学习过程一定要避免程式化,一旦形成了某种套路,研究性学习也就丧失了吸引力,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并且重在激励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等存在差异,在研究性学习中就会产生各种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所以,评价首先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重点做好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和研究材料的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等。

结题评价就是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参与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成果等进行评价。

其次,评价要重在激励。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依据不是研究成果的多少、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多肯定、多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总之,研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方法、新途径。

正因为“新”,就更需要因“教”制宜,科学、合理地运用这种方法,否则就会失去其生命力,走向初衷的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