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公共管理与政府绩效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公共管理与政府绩效评估
摘要:政府绩效评估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是一种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机制。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深化改革政府绩效评估为主要内容,大大缓和了长期以来存在于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本文在描述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现状的基础上前要分析了新公共管理对政府绩效考评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政府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现状影响启示
一、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
1.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不规范
研究我国目前的政府绩效评估,可以看到,政府绩效评估大多是在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绩效评估,搞形象、装点门面、玩弄数字。从评估内容到评估程序等,都不规范,随意性很强。
2.评估主体的确定不合理
政府绩效评估由谁来做,直接影响到政府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权威性。长期的封建文化,使得大多数人相信,只要“包青天”出面,一切包“太平”。这种“人治”的观念也长期以来被政府官员所接受,因为接受这个观念对他们有好处。因此,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上级政府要考察下级政府的政绩,就会派一位“专员”下去,这样会导致政府自己对自己进行绩效评估,因此地方政府的工作导向变成了为满足“专员”满意而不是公众满意。下级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千方百计取悦“专员”,而不是用为人民作多少事情作为自己的成绩。自然地,评估中出现不正之风也就在所难免了。
3.政府绩效评估的导向不正确
翻政府绩效评估本应是通过评估发现存在的不足,以提高管理水平,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却是作为消极防御的手段。这样一来,只要某一方面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政府才会采取诸如大检查、专项调查、大评比等方式谋求改正,而对某些隐忧却没有积极地看待处理。
二、新公共管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
1.新公共管理运动为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对二者关系进行了重新调整
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关系转变成为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政府被界定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相应的也就更加重视服务提供的效率与质量,并在实践中引入竞争机制,使得成本效益观念、绩效管理与评估的做法得到广泛认可。新公共管
理环境下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与制约在形式上已不限于刻板的规则和条文,而是寓市场竞争机制于政府管理之中,变过去的规则控制为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对政府责任及其绩效的关注为绩效审计创造了一种市场化的需求。政府部门为帮助自己改进绩效、赢得公众信任,政府内部机构和公共服务的外包者为获得生存空间,都将绩效审计看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客观上产生了对绩效审计的需求。
2.随着新公共管理时代的到来,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视推动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经验积累、以及人才培养
例如,在英国,撒切尔夫人主政時期的“财务管理改革方案”鼓励政府各部门大量运用绩效指标来引导工作目标的达成,其绩效指标在1986年为500项,至1989年已增加到2300多项;在美国,克林顿总统就任之初便指定副总统戈尔组建政府改革委员会,并于1993年发表《国家绩效评估报告》,同年颁布《政府绩效与成果法》要求所有联邦机构发展和使用绩效评估技术,并向公众通报各自的绩效状况。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为绩效审计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绩效审计的发展不仅有必要到而且成为可能。
三、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启示
1.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从本质上说,公共管理不是管制而是服务。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关系转变成为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政府被界定为公共服务提供者,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众对管理的需求。评估政府绩效,主要不是看它为社会提供了多少价值、投入了多少资源,而是主要考察它所利用的社会资源是否达到了经济性、效率性,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而对政府部门开展绩效审计正是对政府利用社会资源是否达到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种监督和评价。因此,政府必须强
化服务意识,以公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为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2.改革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
我国目前的政府审计体制是行政型的审计体制,其主要特点是政府审计机关对政府负责,其活动受政府影响。我国目前的审计监督实行的是上级审计机关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且以当地政府领导为主。即审计机关业务上受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指导,而审计机关的人、财、物等均归地方政府掌握,而且要对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如此体制下难免形成自己审自己的尴尬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因此,现行审计体制的“内部审计”的性质限制了绩效审计对政府及其公共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改革势在必行。
3.政府绩效审计要制度化、法规化
政府绩效审计作为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一种绩效评价工具,是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和监督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要经常化、制度化。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这样才能确保这一工作持续不断的开展,成为各级政府审计机关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另外,尽快制定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准则或规范也是当务之急。政府审计准则作为指导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规范政府绩效审计行为的原则和标准,对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4.以人为本,加速审计队伍建设
开展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会计、审计以及相关法律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数学、统计学、运筹学、数量经济学、系统论、人力资源管理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绩效审计需要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也是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之一。开展绩效审计,除了需要精通会计、审计等方面知识的人员以外,还需要精通工程、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非财经类的专业人员。为适应这一特点,世界各国大多形成了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反观我国,目前审计机关绝大多数都是会计方面的人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比较单一,因此,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适应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人员,广泛吸收具有法律、建筑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形成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3]桑助来.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J].人才论坛,2004
[4]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