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

合集下载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案 鲁科版 高中化学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案 鲁科版 高中化学

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完成相应的同周期元素性质的探究实验,并能解释这种递变的原因。

2.学会判断元素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方法。

【自主学习】1.请画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描述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问题任务一2.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判断依据是什么?3.如何通过实验比较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实验方案: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设计实验验证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呢?请设计实验。

实验用品:金属钠、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氯化铝溶液、蒸馏水、烧杯、试管、表面皿、酒精灯、小刀、镊子、试管夹、玻璃片、滤纸等。

4.如何比较NaOH、Mg(OH)2、Al(OH)3三者的碱性强弱?5.试总结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问题任务二6.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判断依据是什么?7.硅、磷、硫、氯等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如何?非金属性如何?你是如何判断的?应该怎么验证?8..硅、磷、硫、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什么?硅酸、磷酸、硫酸、高氯酸的酸性谁强?9..硅、磷、硫、氯的气态氢化物分别是什么?写出硅、磷、硫、氯的单质分别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比较硅、磷、硫、氯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

10.归纳总结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应用体验】1.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时,设计的一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步骤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沸水中,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②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请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1.钠、镁、铝失电子能力强弱(1)实验①中,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色。

该实验说明钠与冷水反应剧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2O===2NaOH +H 2↑。

(2)实验②中,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

该实验说明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2H 2O=====△Mg(OH)2↓+H 2↑。

(3)实验③和④中的两支试管内都有无色气泡产生,但实验③中试管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2HCl===MgCl 2+H 2↑; 2Al +6HCl===2AlCl 3+3H 2↑。

(4)结论: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Na>Mg>Al。

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

钠、镁、铝的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2.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例1研究表明,26Al可以衰变为26Mg,下列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正确的是( )A.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的硬度和熔点B.在AlCl3和MgCl2溶液中分别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C.将打磨过的镁条和铝片分别与热水作用,并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D.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26Al、26Mg的单质分别与热水作用答案 C解析通过比较两单质分别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比较Al(OH)3和Mg(OH)2碱性强弱,进而判断Mg、Al的金属性强弱。

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doc

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doc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课标要求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课标解读1.能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知道含有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与元素原子得电子(或失电子)能力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教学地位本课时通过探究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生将有以下收获:①对以前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②体会元素周期表对学习化学的指导意义。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其应用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知识。

●新课导入建议美丽的螺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

一圈圈的螺纹不仅是自身漂亮的外衣,还揭示了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这种图案引领着人们去思考、去发现。

元素周期表是螺纹模式的直接体现者,让我们一起带着螺纹的美丽来探寻元素周期表中蕴含的奥秘吧!●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0~21,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并完成[思考交流1],看教材P22,填写中的[知识2]“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并完成[思考交流2]2.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步骤1:1.导入新课2.本课时教材地位分析⇒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2、3、5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1的讲解对[探究1]中的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总结⇐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递变规律”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师生互动。

建议除[例1]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设置一些备选例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备选例题⇓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比较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方法”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师生互动。

高中化学_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目标】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初步解释这些递变规律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对“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探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学习重难点】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学习建议】建议边探究边实验方法,让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开放性的交流探索【课前预习区】1、写出第3周期元素的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并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2、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结构是如何递变的?3、复习Na、Al、S、Cl2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

根据这种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为;其中主要体现为得电子;主要体现为失电子,性质稳定。

【课堂互动区】【问题组一】1、请回忆所学知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Na、Mg、Al在化学反应中表现还原性还是氧化性?其实质是什么?2、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Na、Mg、Al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实验探究】请根据【方法导引】并以下所给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比较Na、Mg、Al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方法导引】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间接判断:1、比较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的碱性强弱。

一般说来,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试剂: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金属钠(切成小块),蒸馏水,盐酸(1mol/L),酚酞溶液。

化学: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化学: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地应用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地递变规律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地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教学重点】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学难点】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学方法】1. 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地思想方法;2. 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地能力;【教师具备】1.实验器材药品 Na、Mg、Al及MgCl2、AlCl3溶液NaOH溶液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他做过很多大胆地预测,如他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折】为了研究问题地方便,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结构地递变推测第三证,本节课地重点内容是设计实分钟总结地能力【投影】完成填空原子半径依次增大1甲、乙两种非金属元素与金属钠反应时,甲得电子地数目多,所以甲活泼第三节元素周期表地应用一、同周期元素性质地递变1.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2. 设计实验方案3. 结论:金属性: Na>Mg>Al碱性: NaOH>Mg(OH>2>Al(OH>3Na、Mg、Al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4. 氢化物稳定性: SiH4<PH3<H2S<HCl酸性强弱顺序: H4SiO4<H3PO4<H2SO4<HClO4Si、P、S、Cl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化学鲁科必修二课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讲课文档

高中化学鲁科必修二课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讲课文档

14
15
16
17
18
元素 钠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名称
元素
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第四页,共34页。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五页,共34页。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原子
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最高
正价 +1 +2 +3
第二十一页,共34页。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5 6 7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Na、Mg、Al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C.Na、Mg、Al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D.Na可以从AlCl3溶液中置换出金属Al
答案:D
解析:根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性质递变规律可知A、B、C正确;Na还原性 比Al强,但由于与水剧烈反应,故不能从AlCl3溶液中置换出金属Al。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234567
3.下列氧化物对应的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 )
A.SiO2 B.N2O5 C.P2O5 D.CO2
答案:B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显然其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N>P>C>Si。
第二十四页,共34页。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二

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二

第一章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案例设计背景与目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习活动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构建化学学科概念、形成化学思维方式的学习活动,是形成和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元素周期律(表)的认识发展功能在于揭示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认识元素和物质性质的新视角和系统思维框架。

学生基于此可以比较、解释和论证不同元素性质的差异;可以由已知元素和物质推知和研究未知元素和物质。

元素周期律(表)的本质在于科学家们建立了基于元素原子结构一周期表位置一元素性质之间关系的系统模型,反映不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以,无论是从认识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素养发展的角度看,元素周期律(表)知识的教学,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建构“位一构一性”的系统认识模型,并学习基于此模型分析和解决有关无机物的问题。

【教学理念】本节教学案例采用的是“互动式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的课堂活动过程,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的整体性活动。

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过去的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满堂灌,实质上是灌输式,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课改的要求,社会对人才需求,而 “互动式”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强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终极教育目标。

此外,“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 “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的教学结构模式。

把传道、授业、解惑看作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沟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

2024-2025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课时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2024-2025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课时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学习的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应用领域:介绍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在化学工业、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5)进行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后作业
1.请根据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预测第4周期的硅(Si)、磷(P)、硫(S)和氯(Cl)的性质,并说明预测的依据。
答案:硅(Si)位于第4周期的第14族,磷(P)位于第4周期的第15族,硫(S)位于第4周期的第16族,氯(Cl)位于第4周期的第17族。根据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负性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预测第4周期的硅(Si)是非金属性,磷(P)是半金属性,硫(S)是金属性,氯(Cl)是非金属性。
3. ①本节课的句型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负性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这个句型概括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个句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③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句型作为板书设计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知识拓展:
介绍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3-1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3-1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二1-3-1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材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等知识之后,本节通过探究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加以理解和掌握,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结构以及元素性质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课型新授课课题1-3-1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目标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初步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重难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教学介绍门捷列夫预言“类铝”的存在,提出疑问:1.门捷列夫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呈怎样的变化规律?聆听史实,积极思考激发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表的作用点题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是如何体现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的周期性变化?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索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有何规律。

展示学习目标下面我们以第3周期元素原子为例来研究同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阅读学习目标:1.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会用原子结构理论加以解释。

2.掌握判断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方法明确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突破重难点预测同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提问:第3周期元素的元素名称、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半径变化展示点评板演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的知识对同周期元素半径变化加以解释,为预测得失电子能力做好准备布置探究活动:从原子结构知识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交流讨论,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得出预测: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P<S<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探究钠、镁、铝失指导阅读“方法导引”——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阅读“方法导引”,掌握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能为学生完成探究任务提供方法支持电子能力的递变力强弱的方法,并设计出合理的探究实验方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实验: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比较1、、、与冷水的反应;2、、与热水的反应;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重点看实验方案是否合理,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记录是否完全展台展示学生实验结果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来越难,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弱。

高中化学第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案鲁科必修

高中化学第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案鲁科必修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目标定位] 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实验等间接的方法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2.能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判断1.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填写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加热前镁与冷水_______,与热水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后两支试管内都有__________冒出,但放______的试管中逸出气体的速率较快镁、铝都能置换出____中的氢,但____更容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 Mg(OH)2Al(OH)3滴加酚酞溶液的现象碱性强弱中强碱3.由上述实验可知:(1)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3)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______,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______,原子半径逐渐______(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______,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1.能证明Al的金属性比Mg弱的实验事实是( )A.Al的导电性比Mg强B.Al的原子半径比Mg小C.Al(OH)3能溶于NaOH溶液,而Mg(OH)2则不能D.Mg(OH)2的溶解度比Al(OH)3的溶解度略大2.下列叙述中能判断A金属比B金属失电子能力强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3.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OH)2<Al(OH)3B.阳离子氧化性:Na+>Mg2+>Al3+C.单质的还原性:Na<Mg<AlD.离子半径:Na+>Mg2+>Al3+二、同周期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判断根据下表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化学: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化学: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认识同周期元生性质的递变规律第 1课时【教课目的】1.以第 3 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生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构造理论初步加以解说;2.经过“实验研究”、“察看思虑”,培育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剖析、办理和总结能力;【教课要点】同周期元生性质递变规律【教课难点】同周期元生性质递变规律【教课方法】1.经过“活动·研究”,学会运用详细事物来研究抽象观点的思想方法;2.经过“阅读研究”、“沟通·商讨”、“察看思虑”等活动,培育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具备】1.实验器械药品 Na、Mg、Al 及 MgCl 2、AlCl 3溶液 NaOH 溶液2.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引课】前方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所以他做过好多勇敢的展望,如他就展望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 15 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锗”。

【设问】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这样正确的展望的吗?【回顾】元素周期表的构造。

要想深入的理解元素周期表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需搞清楚同周期元素和同主族元生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节课共同研究同周期元生性质的递变。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同周期元生性质的递变【转折】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以第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来研究同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

【板演】请写出第 3 周期元素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念 ,指引他们关注元素周期表的重要作用2分钟写出第三周回想旧知识,为期的元素符新课做知识上的号,画出原铺垫。

子构造表示培育学生协作及图。

归纳总结能力。

总结出第三训练学生组织语周期元素原言及表达能力。

子构造的相8分同点和递变钟性。

学生代表发言名称和元素符号。

【媒体展现】第 3 周期元素原子构造表示图。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课时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课时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课时1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目标与素养:1.以第3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为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加以解释。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1.钠、镁、铝三种元素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元素Na MgAl单质与水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不反应,与沸水缓慢反应与冷水、沸水均不反应-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反应较剧烈,缓慢放出气泡单质与盐酸反应与酸(或水)置换氢越来越难NaOH 强碱Mg(OH)2中强碱Al(OH 3)两性氢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碱性逐渐减弱 结论Na Mg Al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2.硅、磷、硫、氯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比较元素Si P S Cl 高温较高温度需加热点燃或光照单质与H 2化合的条件―――――――→化合越来越容易 SiH 4很不稳定PH 3不稳定H 2S 较不稳定HCl 稳定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越来越强最高价氧化物SiO 2P 2O 5SO 3Cl 2O 7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 4SiO 4或H 2SiO 3弱酸H 3PO 4中强酸H 2SO 4强酸HClO 4最强无机酸酸性逐渐增强――――――→结论从Si到Cl,元素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二、同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1.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2.理论解释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熔点、硬度:Al>Na,故金属性:Na>Al。

( )(2)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

( )(3)PH3的稳定性比SiH4强。

( )(4)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 )[答案] (1)× (2)× (3)√ (4)×2.下列物质碱性最强的是( )A.Fe(OH)3 B.Al(OH)3C.NaOH D.Mg(OH)2C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Na>Mg>Al>Fe,可知NaOH碱性最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
1. 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 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具备】
1.实验器材药品Na、Mg、Al及MgCl2、AlCl3溶液NaOH溶液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5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关注元素周期表的重要作用
2分钟
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锗”。

【设问】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
【回顾】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要想深入的理解元素周期表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需搞清楚同周期元素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节课共同探索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转折】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以第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来研究同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

【板演】请写出第3周期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媒体展示】第3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存在哪些相同点和递变性
【板书】1.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
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

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写出第三周期的
元素符号,画出原
子结构示意图。

总结出第三周期
元素原子结构的
相同点和递变性。

学生代表发言
回忆旧知识,为新课做
知识上的铺垫。

培养学生协作及归纳总
结能力。

训练学生组织语言及表
达能力。

8分钟
【讨论】由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的递变推测第三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转折】理论推测需实验来验证,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预测。

【设问】如何用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阅读】教材P21页“方法导引”。

【讲解】分析方法导引内容分组讨论
阅读方法导引,获
得判断金属元素
失电子能力强弱
的判断依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
力。

获得信息,为设计实验
做好准备。

使学生充分理解理论指
导的内容,能在设计实
验时加以充分的利用。

5分钟
【讨论】由方法导引及你对Na、Mg、Al 性质的了解,和所提供的实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对Na、Mg、Al失电子能力的预测。

【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强调。

【板书】2. 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实验】根据所设计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实验中遇到问题组内同学讨论解决。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指导】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提问】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与我们的理论预测是否一致。

【投影】实验现象
【板书】3. 结论:Na、Mg、Al失电子能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
(1)根据方法导引一
设计,Na、Mg、Al
分别与水(或酸)反应。

(2)根据方法导引二
设计,在与水反应后
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
液;并分别做MgCl2、
AlCl3溶液NaOH溶液
的反应。

分组实验
汇报成果
总结结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在争论中提高
认识。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综合性思维能
力,并培养学生的协
作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实验
观察能力,增强感性
认识,使学生更加热
爱科学,相信实践出
真知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培养学生从大量的实
验现象和事实中归纳
力依次减弱。

总结的能力。

15分钟
【转折】我们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验证了我们对Na、Mg、Al失电子能力的推测,那么,Si、P、S、Cl的得电子能力是否如我们所预测的一样依次增强
【投影】方法导引
【讲解】分析方法导引内容。

【阅读】教材P21页“阅读探究”
【概括】请完成表格
【投影】表格
【板书】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小结】这节课,大家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探索出Na、Mg、Al失电子能力的强弱;通过阅读探究的方式得出Si、P、S、Cl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投影】完成填空阅读方法导引的内
容,获得判断非金
属元素得电子能力
强弱的判断依据。

学生代表回答
学生集体回答
培养学生由材料获得
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充分理解理论
指导的内容,能在归
纳整理阅读材料时有
一个准确的把握。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
及获取并整合信息的
能力。

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10分钟
【课堂练习】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 PH3、H2S、HCl 稳定性依次增强
(3) HClO比H2SO4酸性强。

(4)甲、乙两种非金属元素与金属钠反应时,甲得电子的数目多,所以甲活泼。

【课堂练习】答案:
1、错
2、对
3、错
4、错
5分钟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1.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
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

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2. 设计实验方案
3. 结论:金属性:Na>Mg>Al
碱性:NaOH>Mg(OH)2>Al(OH)3
Na、Mg、Al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4.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
酸性强弱顺序:H4SiO4<H3PO4<H2SO4<HClO4
Si、P、S、Cl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