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中的动词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初学汉语的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初学汉语的偏误分析汉语、泰语两种语言同属汉藏语系,是亲属语言,二者都拥有丰富的量词,量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
从大类上来分,量词主要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即修饰名词的为名量词,修饰动词的为动量词。
名量词数量繁多,用法灵活,因此,本文将以名量词为研究对象,从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名量词偏误入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提出教学建议,希望对初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有所助益。
一、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表现笔者在泰国曼谷陕迪拉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期间,收集了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名量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
笔者从105名学生的作业、试卷中,共搜集到77条关于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其中名量词的遗漏、误加、错用共67条,名量词位置使用错误10条,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叙述。
(一)名量词的遗漏和误加。
1.名量词的遗漏:泰语系统和汉语系统里都有数量繁多的名量词,但学生在答题或者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不熟悉且没有掌握的汉语名量词时,常会遗漏名量词。
(1)教室后面有两大树。
(2)他头上戴着一帽子。
(3)昨夜下了一大雨。
(4)王林拿着一球棒,大家一起打棒球。
(5)泰国蚊子很多,老师帮我们点了一蚊香。
2.名量词的误加:在某些句子中,不需要用名量词修饰的地方学生却多加了。
(1)我回泰国的那个天,妈妈去机场接我。
(2)我学习了两个年的汉语。
(3)上个周我去芭堤雅玩。
语料显示,学生在“年、天、周”前都加上了量词“个”,学生误将时间量词认作名词,以为在能计量的名词前都要用量词修饰。
(二)名量词的错用。
1.泛用名量词“个”在汉语名量词中,“个”学生接触最早,使用范围较广,且使用频率最高,而且在生活中很多名词都可以用名量词“个”进行修饰,如一个人、一个朋友、一个嘴巴、一个鼻子、一个包子、一个鸡蛋等。
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他们把“个”当作万能名量词,由此造出很多不合规范的句子。
(1)他家有两个汽车。
(2)我妹妹买了一个新衣服。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迄今为止,“偏误”这一术语引入我国只有二十多年。
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法偏误分析更是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文章主要以二十多年来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为依托,从词法和句型两个方面,对外国人习得汉语过程中产生的语法偏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语法偏误分析有一个整体的掌握。
标签: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词法,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①据此,我们将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的研究分成词类偏误和句型偏误两大类分别进行综述。
文章文献的主要来源为二十年来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在近70篇的语法偏误分析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46篇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词类偏误分析在外国人语法偏误分析的研究中,词类的偏误分析占了70%多。
②其中对实词的研究占词语偏误分析的55%,虚词占45%。
在词类的划分上,我们依据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中的语法部分,以便于分类统计。
③(一)实词偏误分析对外国人汉语实词的偏误分析都集中在了副词和动词上,很少涉及其它词类。
1.副词偏误分析在词语偏误分析研究中,副词所占的比例最高。
陈小荷(1996)以北京语言学院的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和副词“也”有关的偏误进行分析。
通过语境分析和背景分析调查留学生使用副词“也”的使用率、偏误率、语法结构上的偏误原因以及与使用率和偏误率有关的语篇属性。
通过语境分析将偏误分为四种类型并分析每种类型出现的情况,分类详细全面。
通过背景分析调查了副词“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最后得出结论:语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偏误发生的范围,“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与母语背景和语料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陈先生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语境分析对语法偏误分析所起的作用,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金昭延(2001)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句法功能方面的错误和原因。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然而,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词语偏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现象,探究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策略。
学习汉语对于外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显著的差异。
例如,汉语的声调对词义有重要影响,而印欧语系则没有;汉语的词汇中,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现象较为普遍。
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许多其他语言也不尽相同,例如修饰语和中心语的顺序、动词和宾语的关系等。
这些难点使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面临诸多挑战。
词语偏误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它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词语偏误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
例如,学生可能会将“不好意思”和“对不起”混淆,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意思相似,但在某些场合下,它们的使用是不同的。
词语偏误会影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知道某个词的正确用法而避免使用它,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表达效果。
词语偏误还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在考试中,学生可能会因为使用错误的词语而失去分数。
外国学生出现词语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母语干扰:学习者往往受到母语的影响,习惯性地使用母语的语法和词汇,从而造成词语偏误。
缺乏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学习者可能不知道某个词的正确用法,导致使用错误。
文化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学习者可能不理解某些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而在某些场合下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词语偏误的类型也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同义词混淆:例如,“全部”和“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不能。
声调错误:例如,“大”和“呆”虽然看起来很像,但它们的声调是不同的。
词性错误:例如,“快乐”是一个形容词,但学习者可能会错误地将其用作动词。
语境错误:例如,“请勿打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短语,但学习者可能会在不适当的时候使用它。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汉语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语言,语法结构独特,对外国人学习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
一、汉语句子结构的错误汉语句子的结构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存在较大差别,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出现句子结构错误的情况。
例如,他们经常将状语放在主语后面,导致句意不清。
正确的句子结构应该是“主语+谓语+状语”。
二、动词时态的误用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动词时态错误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母语动词的时态用法与汉语不同,需要适应汉语中表达时间的方式。
例如,他们经常使用“了”表示过去事件,而不是使用正确的过去时态。
需要注意的是,“了”只是表示动作的完成,而不一定表示过去。
三、量词的误用汉语中存在很多量词,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往往容易出错。
他们经常使用错误的量词或者不使用量词。
例如,他们会说“我有两个猫”而不是“我有两只猫”,或者说“我买了苹果”而不是“我买了几个苹果”。
正确使用量词可以使句子更加准确和地道。
四、语序的错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常出现语序错误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母语语序与汉语不同,需要适应汉语的语序特点。
例如,他们经常将疑问词放在句子的末尾,而不是放在句子的前面。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疑问词+主语+谓语+其他成分”。
结论: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会出现语法偏误,主要是因为母语与汉语的差异导致的。
要克服这些偏误,外国人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并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不断纠正错误。
同时,教师在教授汉语时应注重帮助外国人解决语法问题,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
总结: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出现语法偏误,主要包括句子结构的错误、动词时态的误用、量词的误用和语序的错误。
要克服这些偏误,外国人需要深入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并通过语言交流和教师的指导来纠正错误。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中文和英文等西方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语法偏误。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外国人汉语的表达准确性,也反映出了中文和西方语言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首先,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的语法偏误是主谓宾语的搭配错误。
在中文中,主谓宾语的搭配必须是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否则会影响语句的表达准确性。
例如,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把英语的主语放在汉语主语的位置,导致主谓宾语的搭配错误。
外国人通常会说“我去学校”,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去了学校”。
其次,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经常出现的语法偏误是词序的错误。
在中文中,词序的位置对语句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由于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词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外国人容易在句子的构造上犯错误。
例如,外国人常常会把英文的定语放在汉语的前面,导致词序的错误。
他们会说“一个大的书”,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一个大书”。
此外,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容易出现的语法偏误是时态的混淆。
在中文中,时态的表达方式与英语等西方语言有所不同,外国人往往会因此而产生混淆。
例如,他们可能会把英语的过去时用在汉语的未来时上,导致时态的混淆。
他们会说“我昨天去了超市”,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明天要去超市”。
最后,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还容易犯的一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冠词的误用。
在中文中,冠词的使用与英语等西方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外国人往往会因此而出现误用。
例如,他们可能会把英文的冠词“a”用在汉语中导致语句表达不准确。
他们会说“我是一个老师”,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是老师”。
综上所述,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集中在主谓宾语的搭配、词序、时态和冠词的误用上。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外国人汉语的表达准确性,也反映出了中文和西方语言在语法上的不同之处。
为了避免这些语法偏误,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应该多加练习,注意中文的语法规则,增强对中文语法结构的理解。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一遗漏偏误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不管⋯,[都]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也] ⋯另如:结构: 除了⋯以外, [ 都]⋯除了⋯以外, [也]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
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
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
至于“beside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除了⋯以外, 也⋯”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也”等对应的成分。
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2 ) [听] 完(了) [看]完(了) [做]完(了) [学]完(了)在汉语中, 这样的动补词组的两个成分,在语义上一般都是一主一次, 次要成分往往是比较“虚”的。
以上第一组是前为主, 后次; 第二组是前为次,后为主。
外国学生的偏误恰恰是遗漏了次要成分。
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汉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也是韩国学生学习的热门语言之一。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语法偏误。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语法偏误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韩国学生克服这些问题。
第一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词序错误。
在韩语中,谓语动词通常出现在主语后面,而在汉语中,谓语动词通常出现在主语前面。
因此,韩国学生常常会把汉语的词序规则应用到汉语中,导致句子的顺序不正确。
例如,他们会说“我是高中生”(I am high school student),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是一个高中生”(我是一个高中生)。
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容易理解。
首先,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已经熟悉了韩语的语法规则,并习惯了韩语的词序。
另外,韩语的主谓宾语结构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中常常会有代词、数词等成分出现在动词之前,这也给韩国学生造成了困扰。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韩国学生可以通过多读多写来加强对汉语的词序规则的理解。
他们可以找一些例句,模仿正确的汉语词序来练习,同时也可以请老师或朋友进行纠正。
第二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动词形式错误。
在汉语中,动词的形式不随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在韩语中,动词的形式会随着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韩国学生常常会误用动词的形式。
例如,他们会说“我喜欢吃饭”(I like eat rice),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喜欢吃饭”(我喜欢吃饭)。
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无法忽视韩语语法的影响。
在韩语中,动词形式是根据主语的人称和数目变化的,而在汉语中动词的形式是固定的。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韩国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汉语动词的正确形式。
此外,他们还可以学习一些汉语的常用动词的不变形式,以此作为参考。
第三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数量词的使用错误。
在韩语中,数量词通常是放在名词的后面的。
然而,在汉语中,数量词通常是放在名词的前面的。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常见偏误分析一、什么是偏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可以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
失误(mistake)是指学习者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他本来想这样说,实际说出的却不是这样。
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是使用本族语的人也会发生。
说话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可以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一般不会再次出现。
例如:1.某老师下课前问学生:“今天的课讲完了,大家还有明白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没有了!”2.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感谢阎惠演奏的独子笛奏!”——2011年7月20日《星光大道》产生失误的原因有临时改变主意、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偏误(error)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好目的语而出现的一种带规律性的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真实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这种错误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很难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例如:1.他觉得一点儿累。
2.他打完篮球,一点儿累。
3.我的头一点儿疼。
二、偏误的分类根据偏误的语言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语音偏误2.词汇偏误3.语法偏误4.语篇偏误5.语用偏误6.文字偏误例如:1.我今天没有穿眼镜。
2.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3.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4.你爸爸几岁了?三、造成偏误的原因(偏误的来源)(一)外因: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偏误1.母语负迁移大多出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在尚不熟悉第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母语的知识来表达,因此同一母语背景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同一类型的偏误。
例如:(1)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明天下午,我要和他见面。
)(英语:I’ll meet him in my office.)“见面”在汉语中为不及物动词,但在英语中可以是及物动词。
(2)不要生气我。
(不要生我的气。
)(越南语:??ng tuc t?i .别生气我)越南语的“生气”可以带宾语。
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越南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为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随着中越两国在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越南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汉语与越南语在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越南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其中语法偏误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越南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见的语法偏误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了这些偏误的类型、特点和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这对于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中越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越南语与汉语语法特点对比分析越南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在语法特点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导致语法偏误。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越南留学生掌握汉语语法,本文将对越南语和汉语的语法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在词序方面,越南语和汉语存在明显的不同。
越南语是主语-谓语-宾语的词序,而汉语则是主语-宾语-谓语的词序。
这种词序的差异导致越南留学生在构造汉语句子时常常出现词序错误,例如将宾语置于谓语之前。
因此,在教授汉语语法时,需要特别强调汉语的词序特点,帮助越南留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在时态表达上,越南语和汉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越南语通过词尾的变形来表示时态,如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而汉语则主要通过时间状语和助词来表达时态。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习惯于用越南语的时态表达方式,导致在汉语中出现时态错误。
因此,在教授汉语语法时,需要让越南留学生明确汉语时态的表达方式,并加强练习。
在量词使用上,越南语和汉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汉语中量词的使用非常普遍,而越南语中量词的使用相对较少。
越南留学生在使用汉语量词时常常出现错误,如误用量词或省略量词等。
因此,在教授汉语语法时,需要详细介绍汉语量词的使用规则,并通过大量练习帮助越南留学生掌握正确的量词使用方法。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odern chinese M125XIANDAI YUWEN2008.07用的留学生汉语教材,都是全国通用型的,很整齐,但不够灵活。
为了方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在地区,了解所在地区的方言、文化,了解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特殊关系,我们认为,有必要考虑在全国通用的汉语教材中安排一些各地方言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各地补充一些方言的学习教材,使各地的汉语教材有自己的特色。
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削弱甚至消除地方方言对汉语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汉语的历史发展演变特点。
这样,教材能在学生的课内学习的汉语普通话和课外接触到的地方方言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既满足了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实际需要,又能很好地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参考文献:[1]丁启阵.论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6.[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张玉苹,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词法,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为句型的教学。
①据此,我们将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的研究分成词类偏误和句型偏误两大类分别进行综述。
文章文献的主要来源为二十年来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在近70篇的语法偏误分析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46篇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词类偏误分析在外国人语法偏误分析的研究中,词类的偏误分析占了70%多。
②其中对实词的研究占词语偏误分析的55%,虚词占45%。
在词类的划分上,我们依据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中的语法部分,以便于分类统计。
③(一实词偏误分析对外国人汉语实词的偏误分析都集中在了副词和动词上,很少涉及其它词类。
1.副词偏误分析在词语偏误分析研究中,副词所占的比例最高。
陈小荷(1996以北京语言学院的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和副词“也”有关的偏误进行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汉语与许多其他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会犯一些语法错误。
本文将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常见的语法偏误,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动词时态错误汉语的动词时态系统与许多其他语言不同,这导致了外国人经常在使用时态时出现错误。
例如,一些外国人在叙述过去事件时会错误地使用了现在时,或者反之。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没有明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态区分。
解决方法:1. 学习汉语的时态系统:外国人应该系统地学习汉语的时态系统,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态的用法。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来提高对汉语时态的理解。
2. 注意上下文:外国人在表达过去事件时应该注意使用过去时态,而在叙述现在事件时应该使用现在时态。
他们可以通过注意上下文来判断动词时态的正确使用。
二、数量词误用汉语的数量词系统也是外国人经常犯错误的一个领域。
外国人可能会错误地使用了错误的数量词,或者在数量词前后的搭配上出现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熟悉的语言没有类似的数量词系统。
解决方法:1. 学习常用的数量词:外国人应该学习常用的数量词,包括表示人、物、时间和空间的数量词。
他们可以通过背诵和使用这些数量词来加强掌握。
2. 注意数量词的搭配:外国人在使用数量词时应该注意其前后搭配的规则。
一些数量词需要与特定的量词搭配使用,而一些则可以直接在名词前使用。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来熟悉数量词的搭配规则。
三、语序颠倒由于汉语的语序与许多其他语言不同,外国人常常在使用汉语时出现语序颠倒的错误。
他们可能习惯于将主语放在句子的前面,而在汉语中,动词往往出现在句子的中间位置。
解决方法:1. 学习汉语的基本语序:外国人应该系统地学习汉语的基本语序,即“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
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正确的语序。
2. 注重语境和逻辑关系:外国人在使用汉语时应该注重句子的语境和逻辑关系。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在中国,有许多英语背景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由于他们的母语是英语,他们在使用汉语时经常会犯一些偏误。
下面将分析一些常见的错误。
1. 词汇错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差异很大,留学生经常会使用错误的词汇。
他们可能会用“电话”(telephone)来指代手机,而不是正确的词汇“手机”(手机)。
他们还可能会将一些英语词汇的意思直译成汉语,从而导致误解。
2. 语法错误: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
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经常会犯一些语法错误。
他们可能会将英语的语法结构直接翻译成汉语,从而造成汉语表达的不准确和不自然。
他们还可能会忽略一些汉语的语法规则,比如汉语的动词的时态和语气。
3. 词序错误:词序在英语和汉语中也存在差异。
留学生经常会将英语的词序直接应用到汉语中,从而导致句子的意思不清楚。
他们可能会将英语的主语放在句子的末尾,而忽略了汉语的主谓宾的基本词序结构。
4. 声调错误:汉语中的声调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英语中没有声调,所以留学生经常会在使用汉语时忽略了声调的正确使用。
这导致他们的汉语发音不准确,而且听起来不自然。
5. 习惯用语错误:习惯用语是一个语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由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上有很大差异,留学生经常会犯一些习惯用语的误用。
他们可能会用错误的习惯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导致误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留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汉语学习,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可以通过多听多读多写来积累词汇,并通过和中国学生交流来提高口语。
了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语也非常重要。
通过参加汉语课程和交流活动,留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外国留学生动词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动词偏误分析第一部分:绪论1、摘要2、关键词第二部分:动词的基本知识介绍第三部分:留学生动词偏误类型1、语法层面2、语义层面第四部分:留学生动词偏误出现原因浅析第五部分:留学生特殊易错动词偏误探讨1、能愿动词2、心理动词3、离合词第六部分:教学中如何避免动词偏误第七部分:结语附件:参考文献第一部分:绪论【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词语偏误是大量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的,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发生的词语偏误也越来越多。
本文就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候出现的偏误的类型、偏误出现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做初步探讨,同时,就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两个难点问题:能愿动词和心理动词做专题研究,以期找到减少留学生偏误的方法。
【关键词】第二语言汉语动词偏误分析第二部分:动词的基本知识介绍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主要依据词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划分,动词也不例外。
首先,我们简要介绍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一类词,主要有动作行为动词(如走、听、看等)、心理活动动词(如爱、怕、恨等)、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如愿意、能、可以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等)、形式动词(如进行、予以、加以等);还有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如在、存在、有、发生等。
第二,对动词的语法特征做简要分析。
1、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带宾语。
2、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但是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另外表示心理活动的和表示能源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多数可以后带“了、着、过”表示动态。
4、有些动词重叠,表示短暂、轻微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第三部分:留学生动词偏误类型【语法层面】一、语序1)动宾语序1、我快要去火车站他接了2、我来中国留学以后,觉得应该做的事很多有。
3、中国来以前我是英语老师。
4、我们在北京有名的冷面吃过了。
5、回来的时候,我们五个小时花了。
英语国家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偏误分析.p..
分类号�����丁加勇,学业向究�������������������������.�������������������������������’��������������”,“��保��甂���������������������.����.�����������������������������������������⒂锕�已��河锬茉付�省澳堋��ⅰ盎帷薄ⅰ翱梢�偏误分析⋯⋯.�英语 国家 学生 习得汉语 能愿 动 词 “能”、“会 ”、“可 以 ”的 偏 误 分 析《 实用 现 代汉语 语 法 》 中 提 到“能 愿 动 词 � 步 兄� � � 是 一个 封 闭的 类,数目有限 , 但意 义复 杂 , 又 具 有不 同于 一般动 词 的 语 法 特 征 。
”④ 作为 一类特 殊 的动 词 , 能愿 动 词 是 外 国学生 学习汉语 的 难点。
“能”、“会 ”、“可 以 ”是 三 个 使用频 率非常高 的 能 愿 动 词 , 在 《 汉语 水 平 词 汇 与 汉字 等级大 纲 � 薅 ┍� 》 中 同属于 甲级词 , 是 外 国学生 必 须要 掌 握 好 的 汉语 基本 词 汇 。
英语 情态动 词 与 汉语 能 愿应改 为 : 抽 烟 当 然不 能 帮 助 人们保 持 身 体 健康 。
木 多 和 中国朋 友聊天 会 提 高 你 的 汉语 口 语 水 平 。
应改 为 : 多 和 中 国朋 友聊天 能 提 高 你的 汉语 口 语 水 平 。
宰王 阿 姨 乐 于 助 人, 能 帮 你 打听 消 息 的 。
应改 为 : 王 阿 姨 乐 于 助 人, 会 帮 你 打听 消 息 的 。
孙德金���主编的书中收录了鲁晓琨的一篇文章,鲁晓琨以语言事实为的教学问题。
结出母语对目的语学习产生干扰的规律,预测并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错误。
’’书 中 系 统地阐 述了 语 言对比 研究的 理 论 、方 法 和 步 骤 , 至 此对比 分 析作为 一门专门的 学科 被 应用 到语 言教 学的 领域中 。
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泰国的汉语学习者越来越多,因此,汉语言文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普及。
在汉语语言中,能愿动词(CVC)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而且它也是一个复杂的领域。
有许多研究表明,当汉语学习者学习能愿动词时,经常出现偏误。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泰国学生的汉语能愿动词的错误情况,从而为改善汉语教学提供依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能愿动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偏误有:语句结构错误,汉语表达方式错误,单字意义错误,四声调错误,以及动词搭配错误等。
其次,我们来看看泰国学生学习能愿动词时出现偏误的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能愿动词时,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他们的母语泰语没有调高以及四声调,因此他们在学习汉语动词时容易出错。
此外,泰国学生语言环境的丰富程度也是影响他们汉语学习的因素之一,他们缺乏有效的听说练习,因此经常出现偏误。
综上所述,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能愿动词时出现的偏误,在类型和原因上较为明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汉语书面表达的理解,让他们熟悉汉语结构,准确掌握词语本身的意义,从而有效掌握语句语法和书写规范。
其次,教师应该有意地让学生多进行实际的口语交流,灵活运用汉语的可变形式,深入理解汉语的含义。
同时,教师也可以用游戏,讲故事,影视作品等等一些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汉语能愿动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能愿动词的兴趣。
本文研究表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能愿动词时出现的偏误,是由于母语影响和语言环境的不足。
因此,为了改善他们在学习汉语能愿动词时的问题,汉语教师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素养,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汉语。
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二、误加偏误 在一些语法形式中,通常情况下可 以/必须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 形式发生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 这个成分。
青 衣
例如:“了”是一个带有语法性质的词尾,但并不是完全意 义上的标志,使用起来有很大的灵活性。但也有一定要用 或一定不能用的情况。 • 从前我每个星期都看(了)一个电影。 • 五十年代每到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举行(了)游行。 • 我是一个星期以前来(了)的北京。 • 我们是在国贸大厦看见(了)谢莉的。 • 我们是跟老师一起去(了)的颐和园的。
1、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 • • • • • 复句结构中,()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不管· · · ,(都)· · · 宁可· · · ,(也)· · · 除了· · · 以外,(都)· · · 除了· · · 以外,(也)· · · 一点儿(也)不· · · 谁(都/也)· · · 动补结构中,补语被遗漏: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青 衣
1、单个成分的错序
⑴状语的错序 ⑵定语的错序 ⑶“把”字的错序
2、成分组合的错序
⑴词组内部成分的错序 ⑵并列成分的错序
青 衣
(1)状语的错序
• 汉语中,状语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只有时间状语和地 点状语可以放在句首。外国学生的问题是常常把一般状语 也放在句首(主语前),把时间和地点状语放在句尾。 • 你们去颐和园?(也)我。 • (常常)我们去旅行。 • 我们每天开始上课(八点)。 • 我不吃饭(在学校食堂)了。
衣
青 衣
五、思考 从以上的举例和分析,我们可以看 到,从学生的学习策略方面看,语 法偏误主要有两大来源,这就是母 语干扰和已经掌握的不完全的汉语 知识对学习新的语法现象的干扰; 从教学方面看,讲解和训练的偏误 是造成语法偏误的主要原因。在此, 重点讨论教学失误对学习的干扰问 题。
留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
留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偏误类型除了添加、遗漏、替代、词序之外,还有词性误用、正反式不当、否定式错误等几类。
本文在对典型语料进行分类描写后,运用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偏误分析等理论展开分析,把偏误原因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
内在因素包括语言迁移与认知的难易程度,外在因素包括教材及生词的翻译与交际策略的影响。
标签:能愿动词习得偏误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情态动词、衡词、能词、能愿词。
从它的众多名称中或许可以感受到它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的特殊地位。
其他词类都有相对固定的名称,并为古今中外的学者所承认和沿用,但这类词的名称却一直广受争议。
除此之外,它的词性、分类标准、数量以及“能愿动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V或VP)”结构的性质等问题在语法学界也意见不一。
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选取了外国留学生在习得能愿动词时的典型偏误语料进行分析与归类,以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偏误分析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
一、偏误类型分析本文的语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处理研究所开发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采取了按历次作文题目进行全文检索的方法,把十个典型能愿动词逐个输入,得到偏误语料2083句,然后对其进行整理,分别对典型语料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检索语料库得到的偏误句数量与比例列表如下:(一)添加“添加”是指在句中不该用的地方用了能愿动词,造成句意不明或句法错误。
统计结果显示,留学生出现添加偏误的比例并不高。
*(1)那谁愿意想吃有害健康的农作物呢?(2003/07,绿色食品与饥饿)①“愿意”和“想”择其一即可。
(二)漏用“漏用”是指应该或必须使用能愿动词的时候没有使用,也称为“遗漏”。
这种情况虽然不会构成句法错误,但却会失去对主观意愿的表达,造成语义不完整或者引起歧义。
*(2)如果父母的判断有问题,和孩子的性格不合适,出问题。
(2005/0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替代“替代”这一偏误类型包括用别的词替代能愿动词和能愿动词之间相互替代两种。
日韩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动词偏误分析
( 9 )但是一定选择第一名的话 ,我选女朋友 ,因为他
( 2 5 )我 打算星期天 的上午跟朋友一起 去买 书,然后
们 虽然 [ + 会】 感 觉遗憾,但是 f + 会] 理解我 的事情。
( 1 0 )那 么容易的话在 日本 [ + 是] 不可能的。
去D V D 店看 [ + 看】 有什么好的电影可买。
2 O1 3 . 0 5
语 言应用研究
后 ,回去 房 间。
此 ,我 们 必 须 想 办 法 进 行 纠 正 , 以 改进 二 语 教 学 ,提 高 二 语 学 习者 的汉 语 水平 。 ( 一 )语境 教 学 法
( 3 2)我打 算 星期 六的 上午 先把 自己的 房 间整 理一 下,还要把 自己的衣服 [ + 拿] 去洗。
圾。 ( 出生 一 产 生 )
宾搭配不 当在动词偏误 中很常见 ,因此要 在加强词义教 学
想 ,不 知 什 么 时 候 不 足 了 。 ” “ 思想 ” 与 “ 不 足 ” 这 种 动
( 二 )语 义层 面 的偏 误 1 . 近 义 词 混 淆
( 3 6)但是我 的朋友在韩 国常常说 “ 你快 来吧 ,你 已 经学 了一年 。” ( 来一回来 ) ( 3 7)因为 虽然路 上 没垃 圾 ,还有 从 家里 出生的 垃
误的类型 以及偏误形成 的原 因,并提 出纠正偏误 的两种教 学方法。
关键词:汉语 学习 动词偏误 日韩 留学生
词汇 教学是对外 汉语教学 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词 汇偏误 伴随着学 习者的学 习过程 始终 ,而动 词偏误是词汇 偏误 中的一个大类 。本 文 以所收集 的2 1 篇 留学生作文为语
地 方 ,但 是 偶 尔故 意 绕道 。 2 . 谓语 动 词 与 状 语语 序 位 置 不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中的动词偏误分析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动词运用的偏误,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所以有效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水平,以及弘扬中华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对一定量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不同种类动词的缺失情况,并就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候出现的偏误的类型、偏误出现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做初步探讨,以期找到减少外国人在学习中出现偏误的方法。
以下就从外国人动词偏误类型及其出现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在今后的学习中去。
外国人动词偏误类型外国人在学习过程中在动词方面出现的偏误大约分为语用和语法两个层面。
而就语用层面来说,又有近义词混淆、词意混淆以及不合理搭配等情况;语法层面则有误用、多余、缺失等方面的偏差。
以下将对此一一进行叙述。
(一)语用层面的偏误一、近义词混淆意义相近的动词误用多指在该用甲动词的地方却用了乙动词,而这两个动词的意义是相近的,因而产生偏误。
外国人学汉语者误用动词的情况是常见的,也是复杂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及物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
如:“我下午见面朋友了”“他们都来机场送行他”。
“见面”“送行”在汉语里都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不能带宾语,如果想引出关涉的对象,可以借助介词来完成,表达为“和……见面”“为……送行”。
教师纠正这类偏误时,一是要讲清楚汉语里不及物动词的特点,二是要采用对比法,进行汉语和外国人母语的对比,要让让学生明确汉语中是通过介词结构来引出关涉的对象,并不断练习以增进学习效果。
2.名词误用为动词如:“这个问题我不会答案”“你和他关系了吗?”在汉语里,名词、动词、形容词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个例子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而其用名词“答案“代替了动词“回答”,动词“回答”就是在名词“答案”后加上附加成分派生出来的;第二个例句的本意是:你和他联系了吗?毋庸置疑,应将”关系“改为“联系”。
汉语里的动词“关系”是“关联、牵涉”的意思,不能用在该句中。
出现此类偏误的原因大多是受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外国人很自然地沿用了母语中的用法。
要矫正这样的偏误问题,一方面要加强词性教学,另一方面要多做中外语言对比教学。
3. 语义搭配不当如:“我们上课在班里团圆”“我根本不会吃肉”“你别担心,我保障他”。
第一个例句中,“团圆”是指夫妻或者父子等因为散而复聚,比如骨肉团圆、全家团圆,学生上课坐在一个教室里,不符合“团圆”的语义;第二个例句中的“会”表示有能力做某事,而“吃”的动作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无所谓会不会;第三个例句应将“保障”改为“保护”,“保障”是对生命、财产、权利等进行保护,使不受到破坏,而“保护”是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
根据句意,应该选“保护”。
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首先是要重视对词义的讲解,因为正确理解词义是掌握、运用这个词的重要前提;其次应让学生多做搭配练习,以培养语感。
二、词意混淆这主要就是老师讲解不清楚或学生没有利用好词典。
例句:(1)父母的恩情我们永世难以报复。
(2)这件事我实在没办法办了,摆脱你帮我这个忙好吗?例(1)中报复是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与报答混淆。
例(2)中摆脱是指脱离束缚、困难等,与拜托混淆。
三、不合理搭配主要体现在动宾搭配的不合理。
例句:(1)他上大学以后加入学生会活动了。
(2) 现在才要扭转政策,不就晚了吗?(3) 没时间去修车的地方,抢救坏的自行车。
(4)小王和玛丽创办了这个活动。
例(1)中加入多指组织、队伍等,不能说加入活动;例(2)中扭转指纠正或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目前的状况,例如扭转局面、扭转乾坤、扭转局势等;例(3)中抢救指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迅速救护,例如:抢救伤员、抢救危险的堤防等;例(4)中创办可以指创办杂志、创办学校、创办工厂等,不能说创办活动。
(二)语法层面的偏误一、误用1、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误用例句:(1)我们要尝试写作一本书。
(“写作”改为“写出”)(2)紧张一解散就颤抖全身,站不住了。
(“全身”和“颤抖”调换位置)(3)我见面了小李。
(改为“我和小李见面了。
”)(4)老师要用心教学好每位学生。
(“教学”改为“教”)2、不同词性动词误用①动词误用为形容词例句:(1)这个专辑充实反映了新潮流。
(“充实”改为“充分”。
)(2)老人直起身子,那张黑黝黝的脸盘顿时绽出那憨厚的道歉。
(“绽”改为“绽放”。
)②形容词误用为动词例句:(1)他几天没睡好觉,昨天吃了药,一连睡眠了12个小时。
(“睡眠”改为“睡”。
)(2)他雪白了墙壁。
(“雪白”改为“刷白”。
)③动词误用为名词例句:(1)宽恕是最好的报仇。
(“报仇”改为“报答”。
)(2)她散步种种捏造,企图破坏我们的友谊。
(“散步”改为“散布”)④名词误用为动词例句:(1)他曾经去过很多国家,经验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改为:他曾经去过很多国家,经历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
二、多余动词重叠误用举例:(1)动词重叠后宾语不定指:修理修理一台电脑。
(2)动词重叠后与“正在”“过”组合使用:我正在看看电视呢。
(3)动词重叠后不能再加时量词和动量词:你等等我一会儿。
三、缺失外国人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如:(1)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2) [听] 完(了) [看]完(了) [做]完(了) [学]完(了) 在汉语中,这样的动补词组的两个成分,在语义上一般都是一主一次,次要成分往往是比较虚的。
以上第一组是前为主,后次;第二组是前为次,后为主。
外国学生的偏误恰恰是遗漏了次要成分。
这不是偶然的。
从思维过程说,他们常常只想到主要成分,而没有想到次要成分。
再就是在学习这些词组之前,他们往往已经学了前边的动词,在他们还不熟悉或者还没有掌握这种新的结构形式的时候,还不能自觉地把两个成分联系起来,或者还不能从意义上把已经学过的动词和新学的动补词组区别开来,因而造成遗漏。
母语的干扰也是造成这种遗漏偏误原因之一。
上面第二组中各词组的意思在英语中可以用一个词“to finish ” (完) 表示。
虽然我们可以把这一组中的四个词组分别译为“to finish listening”,“ to finish reading/watc hing ” ,“ to finish doing ” ,“ to finish study ing ”,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并不常这样说。
这种情况造成了对学习汉语这一类动补词组的干扰。
3 .需要重复的成分容易被遗漏。
如:(1)打球[打]了三个钟头(2)他有照相机,也[有]录音机。
(3)李老师教文学,也[教]历史。
第一个例句在结构上需要重复动词;后两个例句因为“也”是副词,只能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这里应该重复“有”和“教”。
造成这类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的影响。
前两例是因为英语中没有汉语这样的形式而造成遗漏。
后两例的偏误是学生把英语的“also”的用法套用在“也”上造成的。
外国人动词偏误出现原因分析1.母语干扰。
学习者的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存在着语言迁移。
影响既有正面的,即帮助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正迁移;也有负面的,即干扰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负迁移。
在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语言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动词学习过程中使用一对一的词义对等方法进行学习,那么母语势必会妨碍二语动词的学习。
例句:我学习在教室。
(I am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她高比我。
(She is taller than I)2.已有语言知识的干扰。
通过分析偏误例句我们发现,被误用的词语与正确的词语之间往往有共同的语素。
外国人学习一定数量的词汇以后,对汉语的构词法和某些语素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实际的运用中,他们找不到所需的词语,便动用脑海中的语素知识,用一个有共同语素的词语来代替,这就有很大的冒险性,因为语素不能代表词,有的即便是意义上有一定的关联,但用法上还是会有很大的不同。
3.汉语动词本身具有意义和句法结构的复杂性。
这使部分外国人在一定阶段对汉语中某些特殊的语法知识、构词规则不能很好地掌握。
例如把字句、被字句。
把字句有四个特点:1)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2)一般来说,把的宾语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
4)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类似这样较为复杂的、学习要求较高的语言结构,也是令外国人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误的原因之所在。
以上几点,是造成学生各种语法偏误的教学失误的重要方面,也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完满解决的一些教学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细心研究解决的办法,避免失误,使教学符合与学的规律。
动词产生偏误的原因很多,根据动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可以有效地纠正动词偏误,增强学习效果。
建议在教学中注意强化母语与汉语词汇的对比分析,同时也要注重对句子结构的讲解,最终达到防止或减少偏误现象出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