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种类

合集下载

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训练是指通过科学的运动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首先,针对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法。

对于骨折、扭伤等运动损伤,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功能锻炼等。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肌肉僵硬,冷敷则可以减轻肿胀和炎症。

按摩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和舒缓肌肉,功能锻炼则可以帮助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和力量。

其次,针对慢性疾病的康复训练方法。

比如针对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饮食控制等。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代谢能力,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密度,饮食控制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和血脂,减轻症状和并发症。

再次,针对中风、脑损伤等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法。

对于这类患者,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认知训练等。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言语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和思维能力。

最后,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方法。

老年人和残疾人常常面临身体功能下降和生活自理能力减弱的问题,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训练、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心理支持等。

日常生活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自理能力,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辅助器具,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来制定,同时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进行指导和实施。

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介绍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康复服务方案

康复服务方案

康复服务方案前言康复服务方案包括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针灸、康复训练等多种服务形式。

康复服务旨在促进病患的身体恢复和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康复服务的相关内容。

康复服务种类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一种通过理疗、肌肉训练、关节运动、针灸、按摩等手段,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功能康复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创伤、手术、慢性疾病、残疾等情况。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旨在管理和预防各种疾病和残疾,提供各种康复护理活动和服务,包括按摩、物理治疗、护理培训、心理支持等。

此外,康复护理还包括心脏康复、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等,以及术后康复护理等。

康复针灸康复针灸是传统中医康复的基本方法之一,适用于残疾、神经麻痹、各种疼痛等情况。

针灸的目的是通过刺激体表的穴位,从而刺激人体的神经、脏腑器官和免疫系统,增加疾病抗击能力。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一种刺激身体康复和功能恢复的方法,包括健身训练、康复理疗等。

康复训练适用于各种适度运动,可以促进心肺功能,增强肌肉能力,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有关疾病和健康问题。

康复服务流程1.接受康复服务申请并安排服务时间。

2.对患者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3.开始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按照康复计划的不同时间周期,开展不同康复治疗和训练。

4.持续追踪患者的治疗,调整康复方案。

5.完成康复服务后,进行康复评估。

康复服务的效果康复服务的效果包括三个方面:1.感受方面:提高病患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减轻病患的忧虑和恐惧感。

2.生理方面:促进身体的再生和器官功能的恢复,增加身体免疫力。

3.社交方面:增加与家人和社会的互动,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服务的市场需求康复服务市场需求的增长原因有:1.人口结构变化: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加强,人们需要更多的康复服务,这也促进了康复服务市场的增长。

2.医疗技术发展:医疗技术的发展为康复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健康意识提升:近年来,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市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促使康复服务市场不断扩张。

康复训练执分级医考点

康复训练执分级医考点

康复训练执分级医考点P1康复医学对象:损伤与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性发育障碍者康复医学目标:身体心理精神整体功能上的康复,保存伤残者的生命,尽可能恢复其学习生活工作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能重返社会P2康复医学服务的方式:康复机构康复、上门康复、社区康复P4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导,分三层:器官水平病损、个体水平残疾、社会水平残障P7.康复治疗种类: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康复护理、康复工程、问题治疗、社会服务、中国传统治疗,康复治疗原则:早期介入、综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P13残疾的分类:残损、残疾、残障,现称:指造成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身体上和/或精神上的功能缺陷,包括程度不同的肢体残缺,感知觉障碍,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智能缺陷P17我国残疾分类: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P18残疾的三级预防:一级: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二级: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三级: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社区发康复CBR:CBR是社区发展的一项策略,是使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具有平等的机会和达到社会一体化,是社区所有,由社区的力量进行,为了社区P31肌肉的分型:根据肌细胞分化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根据其在运动中所起作用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肌肉收缩形式: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P44肌力评定方法:常用的有徒手肌力检查MMT、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MMT分级标准:0零:无可测得的肌肉收缩;1微缩:轻微肌肉收缩,但无法引起关节活动;2差:去除重力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活动;3尚可:能抗重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4良好: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5正常:能抗阻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

康复训练种类

康复训练种类

关节活动度训练1、定义: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运用多种康复训练的方法增加或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分为主动、被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三种。

2、适应症:(1)患者不能主动活动,如昏迷、完全卧床等;为避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需进行被动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导致明显疼痛的患者也需进行被动活动.(2)患者能够主动收缩肌肉,但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而使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主动训练;肌力较弱(低于3 级)者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有氧训练时,多次重复的主动或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3)肌力3级或3级以上患者,但存在关节肌肉的挛缩粘连需进行主动关节活动训练。

3、禁忌症: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连续被动关节活动(CPM)1、定义:是利用专用器械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

训练前可根据患者情况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及持续被动运动时间等指标,使关节在一定活动范围内进行缓慢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粘连和挛缩.2、适应症:四肢骨折,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髓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韧带重建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切除术后,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后;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关节镜术后等。

3、禁忌症:连续被动运动如对正在愈合组织产生过度紧张时应慎用或推迟应用。

4、仪器设备:对不同关节进行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可选用各关节专用的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训练器械是由活动关节的托架和控制运动的机械组成,包括针对下肢、上肢、甚至手指等外周关节的专门训练设备.5、注意事项:(1)、术后伤口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影响引流管;(2)、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垂直时,早期不宜采用CPM 训练,以免影响伤口愈合;(3)、训练中如同时使用抗凝治疗,应适当减少训练时间,以免出现局部血肿;(4)、训练程序的设定应根据外科手术方式、患者反应及身体情况加以调整。

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项目

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项目

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项目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项目康复治疗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项目和措施,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的项目种类繁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康复治疗项目。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物理手段,如热疗、冷疗、电疗、超声波等,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2.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独立性。

通过评估患者的能力和需求,职业治疗师会设计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工作适应训练和辅助器具使用等。

3. 语言治疗:语言治疗主要适用于患有语言障碍、言语发育迟缓或吞咽困难的患者。

语言治疗师通过语音练习、语言训练和吞咽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沟通能力和吞咽功能。

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指通过各种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和协调能力。

常见的康复训练项目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抓握力训练等。

5.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与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康复效果。

除了上述常见的康复治疗项目,还有其他特殊的康复项目,如音乐疗法、艺术疗法、动物疗法等。

这些项目在不同的康复场景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选择。

在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时,医生和康复专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目标综合考虑,综合运用多种康复项目,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同时,康复治疗方案通常是渐进式的,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会逐步调整和改变治疗内容和方法。

康复治疗方案是一项高度个性化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医生和康复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制定。

通过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患者可以得到全面的康复帮助,重获健康和生活的乐趣。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得内容: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一、视力残疾得有关概念1、视力残疾得定义:视力残疾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与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与低视力。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2、视力残疾得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

02~<0。

05;或视野半径〈10度ﻫ低视力三级≥0、05~<0、1四级≥0.1~<0.3二、什么就是定向与行走1。

定向:就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得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她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得心理过程。

2。

行走:就是个人在定向得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得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ﻫ因为定向得主要目得即为行走服务,定向就是行走得前提,就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得根本保证,没有定向得行走就是典型得“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就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得地,所以,行走也通常就是定向得目得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

定向行走目得ﻫ使学员形成正确得时间与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得必要性行走得基础就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得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得意义:1。

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得存在;促进其她概念得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得广度与深度,使其获得更多得信息;形成个体得自尊与自信心、2。

康复训练的方法

康复训练的方法

康复训练的方法康复训练是指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恢复正常生活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需要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首先,针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康复训练,常见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功能训练。

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电疗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运动疗法主要包括各种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

功能训练则是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其次,针对神经系统的康复训练,常见的方法包括神经功能训练、感觉训练和平衡训练。

神经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各种刺激和训练,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感觉训练则是通过刺激感觉神经,帮助患者恢复对感觉的认知和控制。

平衡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能力,减少摔倒的风险。

另外,针对心血管系统的康复训练,常见的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心理康复和营养调理。

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心肺耐力。

心理康复则是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

营养调理则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帮助患者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最后,针对呼吸系统的康复训练,常见的方法包括呼吸肌力量训练、呼吸操和气道清洁训练。

呼吸肌力量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肺活量。

呼吸操则是通过特定的呼吸动作,促进肺部通气和气体交换。

气道清洁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呼吸道感染。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需要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恢复健康,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希望以上介绍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康复训练的康复治疗与康复维护

康复训练的康复治疗与康复维护

康复训练的康复治疗与康复维护知识点:康复训练的康复治疗与康复维护一、康复训练概述1. 康复训练的定义2. 康复训练的目的3. 康复训练的分类- 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 职业治疗- 语言治疗- 康复护理二、康复治疗1. 物理治疗- 电疗- 热疗- 冷疗- 光疗- 机械治疗- 手法治疗- 功能训练2.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疏导- 情绪调节- 社交技能训练3. 职业治疗- 生活技能训练- 工作技能训练- 休闲活动训练4. 语言治疗- 发音训练- 语言理解训练- 表达能力训练- 交流技能训练5. 康复护理- 基础护理- 康复护理技术- 家庭护理指导三、康复维护1. 康复维护的定义2. 康复维护的重要性3. 康复维护的方法- 遵循医嘱- 定期复查- 药物治疗- 功能锻炼- 心理支持- 家庭和社会支持- 预防复发和并发症四、康复训练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1. 脑卒中2. 脑瘫3. 骨折及关节损伤4. 心脏病5. 呼吸系统疾病6. 精神疾病7. 老年病五、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原则2. 循序渐进原则3. 综合性原则4. 长期坚持原则5. 家庭和社会支持6. 遵循医嘱7. 预防并发症六、康复训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 发展现状- 政策支持- 人才培养- 康复机构建设- 康复技术研究2. 展望- 康复理念普及- 康复技术进步- 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康复产业壮大习题及方法:一、选择题1.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什么?答案:A. 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解题思路:理解康复训练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以下哪种不属于物理治疗?答案:D. 药物治疗解题思路:了解物理治疗的种类,排除其他非物理治疗方法。

3. 心理治疗中,哪种方法主要用于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答案:B. 心理疏导解题思路:理解心理治疗的方法及其作用。

二、填空题4. 康复训练分为哪几类?答案: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职业治疗、语言治疗、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的动作选择与设计

康复训练的动作选择与设计

康复训练的动作选择与设计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和动作来恢复受伤或患病者的身体功能。

动作选择和设计是康复训练的重要环节,它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理疗目标和身体状况来确定合适的动作和训练计划。

本文将探讨康复训练的动作选择与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一、动作选择的原则1. 个体化原则:康复训练的动作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比如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来确定。

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动作方案,因此,个体化原则是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

2. 功能恢复原则: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使患者恢复受损的身体功能。

因此,在选择动作时应优先考虑与患者所受损功能相关的动作。

例如,对于下肢受伤的患者,可以选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来加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3. 渐进性原则:康复训练应该是渐进式的,即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适应训练,避免再次受伤或出现过度训练的情况。

动作的渐进性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身体能力进行调整。

4. 安全性原则: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选择动作时,应避免过于剧烈或高风险的动作,以防止再次受伤。

同时,需要确保患者在进行动作时,有专业人员的监护和指导。

二、动作设计的要素1. 动作种类的组合:康复训练的动作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力量、柔韧性、平衡和协调等方面的训练内容。

具体可以包括肌力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不同类型的动作。

这样可以全面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

2. 动作顺序的安排:在设计康复训练的动作时,需要注意合理的动作顺序。

一般来说,应当从热身和准备动作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3. 训练计划的制定:康复训练需要有明确的训练计划和目标。

训练计划应包括训练的频率、时间和强度等要素。

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康复训练,并逐步提高身体功能。

三、动作选择与设计的方法1.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目标:在开始康复训练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功能评估等。

肢体障碍康复训练

肢体障碍康复训练

肢体障碍康复训练肢体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身体障碍,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肢体运动受限。

通常需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和独立性。

在康复训练中,常常需要结合多种理疗、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肢体障碍康复训练相关知识。

一、康复训练的意义康复训练主要是让肢体康复受损部位得到修复,促进其血液循环、代谢功能和神经传递功能的恢复。

同时,康复训练还可以提高病人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使患者重拾信心,重新融入社会。

二、康复训练的方法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通过电疗、超声波、热疗等物理手段来促进肢体组织血液循环、代谢、发挥神经传导功能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电疗、磁疗、蜡疗、超声波疗法等。

2、康复训练器械:康复训练器械是一种帮助肢体障碍者提高运动能力的装置。

它的种类繁多,包括行走架、步态训练仪、手部训练仪、脚踏车、电动床等。

3、功能性体育:功能性体育是一种将运动和功能康复相结合的体育,其中包括游泳、骑行、球类运动等,这些体育项目可以让肢体障碍者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和运动练习,进而达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目标。

三、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稳定情绪:由于康复训练的需求是很高的,所以肢体障碍患者必须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避免因心情不好而影响康复训练的效果。

2、配合专家:肢体障碍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必须与专家密切配合,积极听取专家的建议,并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

3、注意饮食:肢体障碍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合理的饮食,尽量多食用水果、蔬菜、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过多高脂肪和高热量食品。

总之,肢体障碍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专家的指导和患者的努力。

通过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可以不断得到改善,生活质量也会逐渐提高。

康复训练与康复辅助技术

康复训练与康复辅助技术
注重康复辅助技术与康复训练的结合:康复辅助技术与康复训练是相辅相成的,要注 重两者的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PART 04
康复训练与康复 辅助技术的未来
发展
康复训练与康复辅助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康复训练的个性化和智能化。 远程化:通过远程医疗、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康复训练的远程指导和监控。
共同目标: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康复辅助技术在康复训练中的优势
提高康复效果:通过辅助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减轻康复训练负担:辅助技术可以减轻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负担,提高训练效果 提高康复训练效率:辅助技术可以缩短康复训练时间,提高康复效率 增强患者信心:辅助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康复训练,增强患者信心
THANK YOU
汇报人:XX
果提出更高要求
跨界合作:康复训练与康 复辅助技术需要与其他领 域如教育、体育等加强合
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如何应对未来康复训练与康复辅助技术的发展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康复 训练效果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康复 辅助技术水平
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康复 训练与康复辅助技术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康复 训练与康复辅助技术成果
促进心理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促进心理康复。
PART 03
康复训练与康复 辅助技术的关系
康复训练与康复辅助技术的相互影响
康复训练:通过运动、 物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患
者恢复身体功能
康复辅助技术:利用辅 助器具、机器人等技术 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相互影响:康复训练需要 康复辅助技术的支持,而 康复辅助技术的发展又需 要康复训练的反馈和改进
集成化:将多种康复辅助技术集成在一起,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和效率。 家庭化:发展家庭康复训练和辅助技术,方便患者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指导

康复训练指导

康复训练指导
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训练方法,帮助身体受伤或患病的人恢复健康,恢复正常生活功能。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首先,康复训练的初衷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所以在进行训练时需要根据医生
的建议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逐步进行,不能过于急躁和强求,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在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类型和程度等因素,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功能训练、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内容。

功能训练是指通过各种运动动作来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比如关节活动性训练、肌肉功能训练等。

力量训练是指通过逐渐增加负荷和重复次数来增强受损部位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平衡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平衡动作来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柔韧性训练是指通过伸展和舒展运动来增加受损部位的柔韧性,减少肌肉僵硬和疼痛感。

最后,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休息。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
身体更快地恢复健康,特别是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充足的休息也非常重要,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总的来说,康复训练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找到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做到有序、科学、有效地进行训练。

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是促使患者恢复功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供参考:
1. 物理康复训练:物理康复训练通常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灵活性训练。

力量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受损的功能。

平衡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平衡和稳定性。

灵活性训练可以增加患者的关节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2.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定制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运动计划来促进康复。

这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和协调性练习等。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改善心理健康。

3. 言语和语言康复:言语和语言康复适用于患有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患者。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发音练习、语言理解和表达练习以及吞咽训练。

通过言语和语言康复,患者可以减轻或克服这些障碍,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和自理能力。

这可能包括日常活动训练、手部功能恢复、作业治疗和辅助设备的使用等。

5. 心理康复:心理康复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因伤病而引起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团体等方式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制定,并且需要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指导和监督。

每位患者的康复进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在进行康复训练之前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

康复训练的方法

康复训练的方法

康复训练的方法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方法和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康复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需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首先,运动康复训练是常见的康复方法之一。

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身体功能,促进康复。

例如,针对肌肉萎缩的患者可以进行力量训练和肌肉拉伸,以恢复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对于中风患者,可以进行步态训练和平衡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

而对于心脏病患者,则可以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提高心肺功能。

总之,针对不同的病情,可以设计相应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其次,功能训练也是一种常见的康复方法。

功能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比如,对于因意外受伤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自理能力训练、饮食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如言语表达训练、语音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

通过功能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此外,心理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康复方法。

很多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心理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重建信心,更好地应对疾病。

心理康复训练包括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社会康复训练也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很多患者在疾病康复后,还需要重新融入社会,重新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因此,通过社会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就业能力,重建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的来说,康复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通过运动康复训练、功能训练、心理康复训练和社会康复训练,可以全面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帮助患者重返健康的生活。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康复训练方法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老年康复技术种类

老年康复技术种类

什么是老年康复老年康复是康复医学的分支,也是老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的方法。

涉及的范围很广,既有正常老化的功能退变,又有伴随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既针对老年期患病后的康复,又包括中青年残疾患者进入老年期后的康复。

老年人主要问题老年康复的目标是帮助老年人尽可能地达到自理能力,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功能和独立性,在确定目标之后,我们要明确老年人所遇到的问题:a.身体功能障碍(如:运动功能障碍、平衡困难、力量减退等问题。

通过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手段,改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协调能力。

)b.应用技能障碍(日常生活技能退化,如进食、洗漱、穿衣等通过职业治疗、认知训练等手段,帮助他们重新掌握和提高这些技能)c.言语康复(在言语表达和理解困难,如语言障碍、失语症等通过语言康复训练,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d.心理问题(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困扰,提高心理健康)e.社交障碍(有的老人会存在社交隔离、孤独等问题,通过社交活动组织、互助小组等方式,促进他们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社交支持网络)老年康复技术种类康复是需要多学科团队互相协作完成的,老年康复需要各科成员依据老人居住环境和病情而制定康复方案。

老年康复技术多种多样,概括来说,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作业治疗、工娱治疗、认知康复和吞咽康复等。

一.物理治疗利用不同的物理因素,如声、光、冷、热、电、力(运动和压力)等物理因子,通过各种介入手段和相应的仪器对人体及体内进行相应的作用,达到医治或缓解疾病的目的,称物理治疗。

(一)电流、电波、电场理疗技术人体组织是由水分、无机盐和带电交替组成的复杂电解质导电体。

当脉冲电流作用于机体,带点的离子定向移动,消除细胞膜的极化现象,使离子的浓度及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组织的生理代谢发生改变;另一方面通过作用于淋巴管壁和血管壁的神经感受器,通过自主神经中枢反射到局部,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的渗透性增加,改善了血液供给和营养,提高组织细胞的生活力,再生过程得到加强。

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训练是指通过系统的运动和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希望能够对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和康复工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之一是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通过物理手段,如热敷、冷敷、按摩、牵引等,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组织修复。

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物理治疗方案,因此患者需要在专业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

其次,康复训练中常用的方法还包括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是通过特定的运动训练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运动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功能,如行走、上下楼梯、穿衣、洗漱等。

运动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康复目标和身体状况设计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因此患者需要在专业运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训练。

另外,认知训练也是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训练是通过认知训练师的指导,帮助患者改善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语言能力。

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抑郁情绪,改善社交能力。

认知训练师会根据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类型和程度设计相应的认知训练方案,因此患者需要在专业认知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认知训练。

最后,心理治疗也是康复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理治疗是通过心理治疗师的指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树立积极的康复信念,提高康复的自我效能感。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康复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增强对康复的信心,更好地适应康复生活。

心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因此患者需要在专业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等多种形式。

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并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肩袖损伤的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的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的康复锻炼有很多种类,要根据损伤的程度、修复的效果以及病人的配合程度,选择不同的康复锻炼,原则上说康复锻炼可以分为保守型和激进型两类康复锻炼,保守型康复锻炼的原则是在手术后的6-8周之内,进行肩关节的吊带或者支具的保护,在这段时间之内进行小范围的肩关节被动活动,在支具去除之后到术后三个月这段时间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练习,同时逐渐增加主动活动练习,三个月以后开始进行肩胛带肌肉和肩袖肌肉的康复力练习,恢复运动需要一年的时间,恢复日常生活需要半年到九个月的时间。

对于比较激进的康复锻炼,术后可以佩戴吊带,甚至都不佩戴吊带,术后可以在疼痛可以耐受的范围情况下,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轻度的主动活动,六周之后开始增加主动活动的量,并且同时继续进行肩关节的被动牵拉训练,在之后的恢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抗阻力训练和日常活动的使用,运动也要在半年以上才能开始。

培智班的康复训练方案

培智班的康复训练方案

培智班的康复训练方案背景培智班是为智力发展落后的学生提供针对性培养和培训的特殊教育课程。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身体和认知能力,我们需要设计一份康复训练方案。

目标本康复训练方案的目标是促进培智班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训练内容1. 身体协调性训练- 运动训练:设计一系列适合培智班学生的运动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力量训练。

通过这些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 空间感知训练: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和方向感。

例如,追逐游戏、搭积木等活动。

- 手眼协调训练:通过进行手部运动和目视训练,促进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例如,拼图游戏、抓捕球等活动。

2. 认知能力训练- 记忆力训练:设计一系列记忆力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例如,卡片配对游戏、数字连线等活动。

- 逻辑思维训练:通过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解谜游戏、数学题目等活动。

- 创造力训练:通过进行艺术创作和想象力培养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

训练计划我们建议每周进行3-5次的康复训练课程,每次课程持续30-45分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同时,鼓励家长和老师的参与,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延续训练效果。

评估和调整定期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包括身体协调性和认知能力的测试。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以确保最佳的康复效果。

---以上是培智班的康复训练方案,旨在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我们将每周进行3-5次的康复训练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同时,定期评估训练效果并及时调整方案,以确保最佳的康复效果。

呼吸道疾病的康复训练和运动处方

呼吸道疾病的康复训练和运动处方

呼吸道疾病的康复训练和运动处方呼吸道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支气管炎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些疾病,康复训练和运动处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复呼吸功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增加肺部通气量、提高肺活量等,从而达到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1. 呼吸肌锻炼呼吸肌锻炼是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锻炼呼吸肌肉,可以增强肺部功能,提高肺活量。

常见的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吸气力量训练、嘴巴吹气球等。

这些锻炼可以分为适宜强度和适宜时间段进行,注意不要过度劳累。

2.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呼吸道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氧气供应,减少乏力感。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运动时应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引起不适。

3. 呼吸训练呼吸训练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减轻呼吸困难。

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包括深呼吸、缓慢呼吸、吸气保持等。

呼吸训练可以结合其他康复训练进行,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二、运动处方为了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动处方供参考。

1. 分阶段锻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将运动分为不同的阶段。

初期阶段可以进行适量的呼吸肌锻炼和简单的有氧运动,如腹式呼吸、快走等。

随着康复的进行,可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如更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呼吸训练。

2. 制定运动计划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每周的运动计划,如每天进行呼吸肌锻炼和有氧运动各30分钟。

在制定运动计划时,要考虑到个人的工作、休息安排,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过度运动或运动不足。

3. 科学记录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和运动时,应科学记录运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活动度训练1、定义: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运用多种康复训练的方法增加或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分为主动、被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三种。

2、适应症:(1)患者不能主动活动,如昏迷、完全卧床等;为避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需进行被动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导致明显疼痛的患者也需进行被动活动。

(2)患者能够主动收缩肌肉,但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而使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主动训练;肌力较弱(低于 3 级)者采用主动- 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有氧训练时,多次重复的主动或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

(3)肌力 3 级或3 级以上患者,但存在关节肌肉的挛缩粘连需进行主动关节活动训练。

3、禁忌症: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连续被动关节活动(CPM) 1、定义:是利用专用器械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

训练前可根据患者情况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及持续被动运动时间等指标,使关节在一定活动范围内进行缓慢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粘连和挛缩。

2、适应症:四肢骨折,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髓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韧带重建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切除术后,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后;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关节镜术后等。

3、禁忌症:连续被动运动如对正在愈合组织产生过度紧张时应慎用或推迟应用。

4、仪器设备:对不同关节进行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可选用各关节专用的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

训练器械是由活动关节的托架和控制运动的机械组成,包括针对下肢、上肢、甚至手指等外周关节的专门训练设备。

5、注意事项:(1)、术后伤口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影响引流管;(2)、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垂直时,早期不宜采用CPM训练,以免影响伤口愈合;(3)、训练中如同时使用抗凝治疗,应适当减少训练时间,以免出现局部血肿;(4)、训练程序的设定应根据外科手术方式、患者反应及身体情况加以调整。

牵张训练1、定义:牵张训练是通过治疗师被动牵张患者的肌肉和肌腱,或患者通过自身的姿势改变进行主动牵张训练,使肌肉、肌腱和韧带恢复长度,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增加的一种训练方法。

2 、适应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挛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患者日常功能活动或护理的肌挛缩等。

3、禁忌症:骨性关节活动障碍、新近的骨折又未做内固定、局部组织有血肿或急性炎症、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l 个月内、严重的骨质疏松等。

4、原则:(1)、牵张训练前的评定,明确功能障碍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

(2)、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必要时在牵张前应用放松技术、热疗和热身训练。

(3)、牵张训练时,牵张力量应轻柔、缓慢、持续,达到一定力量,持续一定时间,逐渐放松力量,休息片刻后再重复。

(4)、牵张后,可应用冷疗或冷敷,以减少牵张所致的肌肉酸痛,冷疗时仍应将关节处于牵张位。

(5)、在获得进展的活动范围内进行主动训练,可增加肌肉功能;同时加强肌肉之间的平衡能力训练。

5、注意事项:(1)、患者应在舒适的体位下进行,并尽量放松,必要时脱去妨碍治疗的衣物或固定物;(2)、应在无痛或轻微疼痛、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训练,避免使用暴力,以免发生组织损伤;如感觉功3)、能障碍者需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应在有经验的治疗师指导下进行;(4)、同一肢体数个关节均需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可依次从远端向近端的顺序逐个关节或数个关节一起进行训练;(5)、关节活动度训练中如配合药物和理疗等镇痛或热疗措施,可增加疗效。

肌力训练1、定义:各种肌肉骨骼系统病损、脑血管意外、以及周围神经病损、常导致患者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并由此影响肢体运动功能。

肌力训练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康复训练的方法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肌力训练具有预防各种骨关节疾病及术后患者的肌肉萎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有作用。

2、适应症:失用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神经源性肌萎缩、关节源性肌无力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功能减退。

3、禁忌症: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较差、病情不稳定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

4、仪器设备:肌力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

徒手肌力训练时一般不需要仪器设备。

器械训练时,有哑铃、沙袋、实心球;弹性阻力装置;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等长肌力训练装置;等速肌力训练装置等。

通常可根据患者不同肌肉功能障碍情况选用不同训练方法和训练仪器。

5、注意事项:(1)、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每次肌肉训练应引起一定的肌肉疲劳,同时应有一定休息,根据患者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2)、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肌痉挛同时伴有肌力下降,此时主要解决的是肌痉挛问题,不应强调单个肌肉的肌力训练,以免加重肌痉挛;在疾病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则需同时重视肌力的训练,以多肌肉运动或闭链运动方式为主;3)、应在无痛和轻度疼痛范围内进行训练,如果最初训练引起肌肉的轻微酸痛,则属正常反应,一般次日即可自行恢复。

如肌力训练引起患者训练肌肉的明显疼痛,则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

疼痛不仅增加患者不适,而且也难达到预期训练效果。

待查明原因后,进行临床治疗后再进行训练(4)、各种训练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不同训练方法进行训练,以提高训练效果5)、抗阻训练时,阻力应从小到大,在活动范围的起始和终末施加最小的阻力,中间最大;要有足够的阻力,但不要大到阻止患者完成活动(6)、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因为肌力训练的效果与患者的主观努力程度关系密切。

训练前应使患者了解训练的作用和意义,训练中经常给予语言鼓励并显示训练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7)、掌握肌力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体弱者等高危人群应在治疗师指导下训练,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严防意外发生。

有氧训练1、定义:有氧训练是指采用中等运动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运动能力的锻炼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康复、各种功能障碍者和慢性病患者的全身活动能力训练以及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

2、适应症:(1)、心血管疾病,如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隐性冠心病、轻度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轻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冠状动脉腔内扩张成型术后、冠状动脉分流术后等;2)、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非发作状态)、肺结核恢复期、胸腔手术后恢复期;(4)、其他慢性疾病状态,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稳定期、慢性疼痛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及长期卧床恢复期;(5)、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

3、禁忌症:(1)、各种疾病急性发作期或进展期;(2)、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包括: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衰、严重的左心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的严重心律失常(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性室性早搏,快速型房颤、皿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不稳定型心绞痛、增重型心绞痛,近期心肌梗死后非稳定期、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急性肺动脉栓塞或梗死、确诊或怀疑主动脉瘤、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血栓性脉管炎或心脏血栓;(3)严重骨质疏松,活动时有骨折的危险;(4)、肢体功能障碍而不能完成预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5)、主观不合作或不能理解运动,精神疾病发作期间或严重神经症;(6)、感知认知功能障碍。

4、仪器设备:有氧训练可不依赖任何设备,但是下列设备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和安全性;如:活动平板、功率自行车、心电图监测和心电图遥测。

5、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近年来慢跑逐渐减少.以减少运动损伤和锻炼意外。

采用快走的方式逐渐增加,游泳、登山、骑车等方式的应用也在增多;(2)、注意心血管反应。

锻炼者应该首先确定自己的心血管状态-40岁以上者特别需要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等检查,以保证运动时不超过心血管系统的承受能力;(3)、保证充分的准备和结束活动,防止发生运动损伤和心血管意外;(4)、注意心血管用药与运动反应之间的关系。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要注意对靶心率的影响。

平衡功能训练1、定义:以恢复和改善平衡功能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法。

2、适应症:中枢性瘫痪(如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或其他神经疾患(如外周神经损伤或病变)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等。

3、禁忌症: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

4、仪器设备:(1)、提供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如治疗球、泡沫筒等;2)、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如坐椅、治疗台和治疗球等;提供站3)、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如平行杠、平衡板、体重秤等;4)、提供视觉反馈改变的设备,如面罩、眼镜和镜子等;(5)、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如滑板、踩踏板、水疗泳池等;(6)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如静态、动态平衡训练仪等。

5、注意事项:(1)、平衡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若存在肌肉痉挛问题,应先设法缓解肌肉痉挛; (2)、加强 安全措施。

应选择与患者平衡功能水平相当的训练, 一般初始时应选 择相对较低水平的训练, 逐渐从简单向复杂过渡。

训练环境中应去除 障碍物和提供附加稳定的措施 (步态皮带、治疗师的辅助、平行杠等)。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特别要注意患者穿软底、平跟、合脚的鞋; 对于由于肌肉骨骼损害或神经肌肉损害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碍, 应注意 加强损害水平的康复治疗。

如肌肉骨骼损害应采用温热疗法、 超声波、 按摩、生物反馈、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方法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 柔韧性。

神经肌肉损害应采用渐进抗阻训练、等速训练、 PNF 技术等 增强肌力;感觉刺激技术、按摩颤震器、 PNF 技术等改善肌张力。

结 合这些治疗,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平衡功能效果;(4)、有认知损害的 患者应对平衡训练方法进行改良。

具体是将训练目的改变为患者可以 理解的,调整训练方法使之更符合患者现状,且治疗更具目的性;鼓 励患者完成连续的训练;应用简洁的、清晰的指导提示;改善患者注 意力,减少周围环境的非相关刺激,尽量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加强训 练中的安全防护和监督,尤其在训练的早期;训练难度的进展宜慢, 并在进展过程中逐渐增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5)、平衡训练首先 应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 ( 6)、动态平衡训练时,他人施加的外力不 应过强,仅需诱发姿势反射即可; (7)、若训练中发生头晕、头痛或 恶心症状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