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差异模型.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关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变形的说明: 假定原来该国有100单位的劳动和100单位的资本,70
单位的劳动和30单位的资本用于生产麦,剩下的生产 布。当生产点确定之后,短期内劳动和资本都不能移 动;中期劳动可以移动,生产可能性对布来说最大就 是100单位的劳动和70单位的资本,因此纵轴上的点 就从A点变为C点。对麦来说最大可能性就是100单位 的劳动和30单位的资本,但是由于麦的生产取得技术 突破,因此其最大生产可能性的点就从B点变为D点。
及在部门间转移,所以贸易模式还没有发生改变(图
5.4)。
12

I2 I3
m
A
7 I1
C
46
n
1
23
8
I4
5
P4
P1
P2
P3
返回1 返回2 返回3
O
B
D
E
图5.4 进口竞争产业技术改进后的调整

13
2、中期:由于劳动可以在部门间转移,而资本还不能 在部门间进行转移,生产可能性边界变为CD。此时本 国在点3进行生产,点4进行消费。因为这时技术还未能 传播到国外,所以世界贸易条件(世界相对价格)没有 发生变化,本国消费偏好也没有发生变化(位于射线 Om上),因此贸易发生逆转(图5.4),本国成为麦的 出口国,布的进口国。本国整体福利水平提高,工人会 因为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流动而得益;种麦部门资本所 有者也会得益;织布部门资本所有者会因此受损。
10
5.2 对技术变动的调整
如果一国原来是按照要素禀赋优势进行贸易的,此 时发生了技术进步,如何影响贸易?
一、假设 1、在H-O模型框架内处于长期均衡的小国:本国,
出口资本密集型的布,进口劳动密集型的麦。 2、本国小麦的生产发生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本
身是中性的,即技术本身不改变生产中的要素比例。
1
5.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的技术差异
一、基本假设 1、2(国家:本国、外国)× 2(要素:劳动、资本)
×2(商品:布、麦)。 2、布是资本K密集产品,麦是劳动L密集产品。 3、规模报酬不变。 4、两国要素禀赋相同。 5、本国在布的生产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外国生产函
数是QC* f *k,l,则本国的就是 QC f k,l,其中 1。
2
二、生产 如图5.1所示,两国等产量线的形状应该是一样的。
因为要素禀赋相同、规模报酬不变,所以同样的 要素价格比例使得两国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 比例也相同。 但是给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本国布的产出要比 外国大,如图5.1所示。【注意,等产量线C1和 C*1代表的产量是相同的。】
3
9
尽管我们不能确定,在没有贸易时,哪个国 家的工资高。但是展开贸易以后商品价格的 均等化会降低本国劳动密集商品麦的价格、 提高资本密集商品布的价格,从而导致资本 所有者得益,劳动所有者收入下降。【由于 工资下降,本国两个部门都会选择多雇佣工 人,因此两个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K/L) 都下降。】而外国的情形则相反。
K
C1*
源自文库C1
2
1
3
W1=W1*
返回
O 图5.1 有技术差异时两国的等产量线
L
4
三、要素配置效率 要素价格比例相同,两国生产布的资本/劳动比例
必然相同,生产麦的资本/劳动比例也必然相同, 因此两国要素配置的效率也相同(图5.2)。注意, 由于本国在布的生产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因此在要 素配置相同的情况下,本国布的产出较大,布的相 对价格低于外国【麦的产出相同】。 因此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同(图5.3)。
7
返回

A
B
E
E*
O
C
图5.3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8
五、贸易与福利 由于存在技术差异,本国布的供给多于外国,
本国在没有贸易时布的相对价格就低于外国。 允许贸易的话,本国就会出口布,进口麦, 而外国相反,出口麦,进口布。因此两个要 素禀赋完全相同的国家也会进行贸易。贸易 之后对于两国福利的影响与斯多尔泊-萨缪尔 森定理是一致的。
11
二、贸易模式的改变
如果在劳动密集的麦方面发生技术进步,要看国内要
素在两部门的转移速度与技术在国际上的传播速度:
如果后者比前者快,不会发生贸易模式的改变;如果
国内要素转移速度比技术的国际转移快,就可能会发
生贸易模式的逆转。
1、短期:一开始本国在点1生产,点2消费;发生技
术进步后,生产点1向右移动,但由于要素还未来得
5
Lc
OC
W1=W*1
Kc
C2, C1*
KW
E
OW
LW
图5.2 两国的资源配置效率相同 返回
6
四、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图5.3所示,AC是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C是
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给定同样多的生产要素, 两国生产麦的数量相同,因此都为端点C。但是在 生产布方面本国具有技术优势,因此生产布本国生 产可能性边界的端点高于外国。给定相同的生产要 素相对价格,两国 的生产均衡点分别为E和E*。此 时,本国布的相对价格低于外国【切线更为陡峭】。 这是如果允许贸易,两国之间就会展开贸易。
第五章 技术差异模型
在第四章中我们提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所遇到的 “列昂惕夫悖论”带来的冲击。为此,一些学者尝 试用技术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但是对于技术差异的作用,经济学家们还存在不同 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差异是短暂的,因 为知识最终会扩散到其他国家中去。本章中我们讨 论几个关于技术创新的模型。
16
四、技术传播到国外 如果外国学到了新技术,外国麦的价格发生变化,
世界市场上麦的相对价格将会降低,世界贸易条件 发生变化。一旦外国也调整到长期均衡点,那么本 国将又会回到H-O模型的均衡状态,在点7进行生产, 在点8进行消费,本国仍然是布的出口国、麦的进 口国。(图5.4) 。 如果在资本密集的布方面发生技术进步,贸易模式 不会改变;但是进出口数量会增加。
15
3、长期:由于两种生产要素都可以在部门间进行 流动,长期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变为AE。如果这时其 他国家还没有学到新技术,那么世界贸易条件还没 有发生变化,本国在点5进行生产,在点6进行消费, 本国仍旧出口麦,进口布。这时由于本国把资本也 转移到种麦部门,麦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出口增加, 整体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人因为贸易逆转而得 益,但是资本所有者福利则相对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