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学:淋巴结和淋巴管

合集下载

解剖学-淋巴

解剖学-淋巴

三、胸 腺
属淋巴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 位于胸骨柄后面,纵隔的前上部,心包上 方,上宽下窄,分大小不等左右两叶,色 灰红,质柔软,青春发育期后萎缩由脂肪 组织所代替。
功能:分泌胸腺素和产生T淋巴细胞
胸腺的形态、位置








P176图9-55
全身重要的淋巴结群
(1)头颈部的淋巴结 1)下颌下淋巴结 位于下颌下腺附近, 收集面部和口腔的淋巴。
(一)淋巴结
输入淋巴管
淋巴结:质软,色灰红, 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一侧凹陷为淋巴结门, 有血管、输出淋巴管出 入 。另一侧隆凸,输入 淋巴管自凸侧进入.
输出淋巴管
头颈部的淋巴结
耳后淋巴结 枕淋巴结
颈外侧浅 淋巴结
腮腺 淋巴结 下颌下 淋巴结
P173图9-49
头颈部的淋巴结
颈外侧深 淋巴结
锁骨上 淋巴结
淋巴循环:淋巴沿各级淋巴管道向心流动, 途经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最后注入静脉。












组 成 模 式

淋 巴
静 脉
液角








组织液
(一)淋巴管道
淋巴管道可分为: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 —淋巴干—淋巴导管
毛细淋巴管
(一)毛细淋巴管
毛细淋巴是淋巴管道的起始部,以盲端起于
组织间隙。内皮间隙大,无基膜,管壁的通
脾的位置
9
左腋中线
10
11
12
脾的形态
后端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1)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1)

一、名词解释1.轴嵴:在牙体的轴面上,从牙尖顶端伸向牙颈部的纵行隆起。

位于牙唇面者称为唇轴嵴,位于后牙颊、舌面者分别称为颊、唇轴嵴。

2.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个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3.楔状隙:4.斜嵴:面上的两条三角嵴斜行相连,称为斜嵴。

此斜嵴是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解剖特征。

5.邻间隙:位于邻接点之下的龈外展隙,其两侧为邻牙邻面,上界为邻接点,下界为牙槽骨,正常情况下该间隙为龈乳头所充满6.覆:是指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7.覆盖:是指牙尖交错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时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

8.颈动脉体:系一棕色的椭圆形扁平小体,由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壁或其附近。

颈动脉体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属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

9.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升高或受到其他压力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

10.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将鼻根部和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11.翼静脉丛:或称翼丛,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的交通,其血液主要是向后外经上颌静脉汇入下颌后静脉,向前也可经面深静脉通入面静脉,亦可向上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等处的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12.腮腺床:腮腺深叶深面的神经血管腮腺深叶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的深部血管神经(颈内动、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相毗邻,腮腺犹如侧卧其上,故称上述结构为“腮腺床”。

系统解剖学 11淋巴系统

系统解剖学 11淋巴系统

浅淋巴结 深淋巴结
浅筋膜内 深筋膜下
四肢:位关节屈侧、沟、窝内 内脏:位器官门
腹盆:位血管周围多与血管同名
滤过淋巴 产生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等
局部淋巴结
regional lymph node
身体局部区域或器官 的淋巴管首先注入的 淋巴结称局部淋巴结 (临床称哨位淋巴结)

位 置 形 态
spleen
两者有广泛的交通
2)丰富的瓣膜 呈串珠状(阻塞时官腔扩大瓣膜 关闭不全淋巴逆流)
淋 巴 干
各部最后一群淋巴结输出管 汇集九条淋巴干
lymphatic trunks
左右颈干 左右锁骨下干 左右支气管纵膈干 左右腰干 肠干 胸导管:
注入左静脉角
淋 巴 导 管
右淋巴导管: 注入右静脉角
lymphatic duct
腰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髂内外淋巴结 闭孔淋巴结 骶外侧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管淋巴结
腹部与腰部的淋巴结群多沿血管 排列并以血管位臵命名淋巴回流方 向基本与该器官静脉回流方向一致
腹壁的淋巴管淋巴结
腹前壁淋巴
脐以上: 脐以下 : 浅淋巴管→腋淋巴结 深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 浅淋巴管→腹股沟浅淋巴结 深淋巴管→腹股沟深髂外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纵隔前淋巴结
肺淋巴结 支气管肺淋巴结
(肺门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
下肢的淋巴管淋巴结
腘淋巴结
(腘静脉周围)
相当小隐静脉收纳的范围
相当胫前后静脉收纳的范围
上群 腹股沟 (与腹股沟 浅淋巴结
浅淋巴管(伴浅静脉) 深淋巴管(伴深血管)
腹前壁肛门 会阴臀部外阴 相当大隐静 脉收纳范围

口腔解剖生理学血管淋巴PPT课件

口腔解剖生理学血管淋巴PPT课件
2〕眶下动脉----供 给颊的前部、上唇根 部及唇侧牙龈----发出 上牙槽前动脉
3〕腭降动脉----供 给硬腭粘膜及上颌腭 侧牙龈,软腭及腭扁 桃体
4〕蝶腭动脉----上
第三段
眶 下
眶 下


部颊
翼腭窝
、前
眶下动
唇部
后上 动牙 脉槽
腭 降 动

蝶 腭 孔
侧、 牙上 龈唇


上 后 牙 、 上 颌 窦
分支:
面横动脉-颞浅A出腮腺 前发出,在颧弓与腮腺导 管间水平向前.
额支-前终支,与眼动脉分 支吻合.
顶支-后终支,与对侧同名 A,耳后A,枕A及同侧额支 吻合.
8、颞浅动脉(superfacial temporal artery)
顶支
额支
外耳道 腮 腺
面横动脉
颧弓
腮腺 关节 咬肌 皮肤
颈外动脉
➢ 腭升动脉 自面动脉起始处沿咽上缩肌与 翼内肌间上行至颅底,分布与 软腭和扁桃体竺处。
3、颌外动脉 (external maxillary artery)
内眦动脉 〔角动脉〕
上唇动脉
下唇粘膜 下唇动脉 腺体肌肉
颏下动脉
舌下腺、颏部 各肌与皮肤
下颌骨 颌下腺
4、颌内动脉 (internal maxillary artery)
上 后 牙 颊 侧 粘 膜
腭 管 腭 大
牙孔

鼻外侧壁 鼻
蝶腭动脉 旁窦 鼻中隔 上牙槽 前动脉
硬腭粘膜 上

腭大动脉
颌腭侧牙龈
5、咽升动脉 (ascending pharyngeal artery)起于颈外A 起始部内壁,沿咽侧上行至颅 底,分支供给咽、软腭、扁桃 体和颈深肌群。

口腔局部解剖

口腔局部解剖

(五)磨牙后区
由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组成。 由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组成。 1.磨牙后三角:下颌第三磨牙 .磨牙后三角: 后方,底朝前,为下颌第三磨牙远 后方,底朝前, 中面的颈缘,尖朝后方。 中面的颈缘,尖朝后方。 2.磨牙后垫:为覆盖于磨牙后 .磨牙后垫: 三角表面的软组织, 三角表面的软组织,下颌第三磨牙 冠周炎时,磨牙后垫常显红肿。 冠周炎时,磨牙后垫常显红肿。
(二)层次
外→内分六层: 内分六层: 1. 皮肤 2. 皮下组织 ①较面部其他部位发达,在颊肌表面和颊、咬二肌 较面部其他部位发达,在颊肌表面和颊、 之间,有一团菲薄筋膜包被的脂肪,称颊脂垫。 之间,有一团菲薄筋膜包被的脂肪,称颊脂垫。 ②神经血管: 神经血管: 横行组:面神经颧支、上颊支、腮腺导管、 横行组:面神经颧支、上颊支、腮腺导管、面神经 下颊支和下颌缘支; 下颊支和下颌缘支; 斜行组为面动脉、面静脉。 斜行组为面动脉、面静脉。 ③颊及颌上淋巴结
为覆盖于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口腔粘膜, 为覆盖于牙槽突边缘区及牙颈的口腔粘膜,内与腭或舌 下区、外与牙槽粘膜相连。 下区、外与牙槽粘膜相连。 龈缘:牙龈的边缘,波浪状, 龈缘:牙龈的边缘,波浪状,其突入牙间部分称为龈乳头 (牙间乳头 。 牙间乳头)。 牙间乳头 牙龈无粘膜下层, 牙龈无粘膜下层,固有膜直 接与骨膜相连,坚韧而不能移动。 接与骨膜相连,坚韧而不能移动。 牙龈手术时, 牙龈手术时,应将粘骨膜作为一 层切开,自骨面将其完整剥离。 层切开,自骨面将其完整剥离。 口腔内行浸润麻醉时, 口腔内行浸润麻醉时,药物应注 入口腔前庭沟粘膜下层内,而不 入口腔前庭沟粘膜下层内, 应注入牙龈深部, 应注入牙龈深部,以免引起疼痛 或牙龈撕裂。 或牙龈撕裂。
上、下唇淋巴回流特点: 下唇淋巴回流特点: ①上唇淋巴引流较为广泛; 上唇淋巴引流较为广泛; ②下唇中部的淋巴管可交叉至对侧。 下唇中部的淋巴管可交叉至对侧。 神经: 神经: 感觉神经:上、下颌神经分支。 感觉神经: 下颌神经分支。 运动神经:面神经。 运动神经:面神经。

口腔解剖生理学 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

口腔解剖生理学  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

口腔解剖生理学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口腔解剖生理学-福建医科大学教务处福建医科大学成人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2021级起)第一部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2.学习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3.中国口腔解剖学和生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1.牙齿的进化:牙齿的进化特征。

牙齿的进化理论和各种牙齿的特征;2.牙齿分类、牙齿功能和临床牙位记录;3.牙齿的组成;4.一般应用名词和牙齿表面标记;5.恒牙的位置、数量、形态特征、齿形描述及相关差异;6.乳牙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恒牙的分化;7.乳牙和恒牙的萌出和替换;8.牙齿形态的生理意义。

9.髓腔各部位名称;10.老化和髓腔病变;11.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12。

恒牙髓腔的形态学和应用解剖;13.乳牙牙髓腔的形态、特征和应用解剖。

第三章牙列与咬合1.牙列的形态和生理意义;2.排齿倾角;3.he表面的形态特征;4.尖点交错的名称和定义;5.牙尖交错he的咬合接触特征;6.建筑物的动态平衡;7.不同发育阶段的He特征;8.面部标志和面部协调第十四章颌位与下颌运动1.牙尖脱位、下颌后接触位、下颌姿势位的定义、标志及生理意义;2.下颌骨的三个基本下颌位置之间的关系;3.下颌前突位和下颌外侧位正常。

4.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意义及正常体征;5.下颌运动受限;6.下颌运动的神经控制及相关神经反射;7.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第十五章咀嚼、口腔感觉、生理功能1.咀嚼的定义和神经控制;2.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3.咀嚼周期的定义和特征;4.咀嚼运动的类型;5.咀嚼时的肌电图;6.咀嚼时的生物力;7.咀嚼效率;8.咀嚼和牙齿磨损;9.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10.咀嚼对he、下颌和面部生长的影响。

11.感觉类型;12.疼痛类型;13.疼痛感知的影响因素;14.口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15.唾液的性质、组成和功能;16.唾液的分泌和调节。

口腔解剖学:淋巴结和淋巴管PPT103页

口腔解剖学:淋巴结和淋巴管PPT103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Hale Waihona Puke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03
口腔解剖学:淋巴结和 淋巴管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口腔医学专业《口腔解剖习题集-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

口腔医学专业《口腔解剖习题集-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

口腔解剖生理学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环形组淋巴结群位置大多表浅,围绕头颈部呈环形排列,其输出管注人纵形组淋巴结群B.环形组淋巴结群位置表浅,围绕头颈部呈环形排列,其输出管注人颈深淋巴结群C.环形组淋巴结群位置深在,围绕头颈部呈纵形排列,其输出管注入纵形组淋巴结群D.环形组淋巴结群位置深在,围绕头颈部呈纵形排列,其输出管注人纵形组淋巴结群E.以上都不正确2.口腔颌面部的大多数淋巴引流至A.下颌下淋巴结B.颈深淋巴结群C.副神经淋巴结D.颊下淋巴结E.环行组淋巴结群3.舌后部、鼻咽部扁桃体及鼻根部恶性肿瘤最早侵及的颈淋巴结是A.下颌下淋巴结B.颈二腹肌淋巴结C.锁骨上淋巴结D.颈肩脚舌骨肌E.副神经淋巴结4.颈深淋巴结不包括A.颈二腹肌淋巴结B.锁骨上淋巴结C.颈肩脚舌骨肌D.副神经淋巴结E.下颌下淋巴结5.锁骨上淋巴结主要收纳的区域不包括A.脊副淋巴结B.锁骨下淋巴结C.颈横淋巴结D.角淋巴结E.以上均不收纳6.锁骨上淋巴结位于A.右前斜角肌内侧缘B.肩脚舌骨肌中间键以上的颈内静脉周围C.肩押舌骨肌中间腿以下的颈内静脉周围D.颈横动脉、静脉的浅面E.二腹肌后腹与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处二、填空题1.根据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结所在部位和排列方向,可划分为组和组两大淋巴结群。

2.环形组淋巴结包括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淋巴结、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及下颌下淋巴结。

3.环形组淋巴结群,除淋巴结和局部淋巴结之外,大多数淋巴结位置较浅,其淋巴输出管常汇人纵形组淋巴结群。

4.纵形组淋巴结群包括群、群、群。

5.颈外侧群淋巴结可分为淋巴结和淋巴结。

三、问答题1.简述头颈部区域淋巴结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B 4.E 5.D 6.D二、填空题1环形、纵形2腮腺、面3腮腺深、下颌下4咽后、颈前、颈外5颈浅、颈深三、问答题1.简述头颈部区域淋巴结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口腔解剖学:淋巴结和淋巴管共103页

口腔解剖学:淋巴结和淋巴管共103页
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口腔解剖学:淋巴结和淋巴管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2012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

2012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一、编写目的本考试大纲的编写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主要知识点,考核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情况。

二、考试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目的: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第一节、牙的演化特点1.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动物进化过程中牙的演化特点,第二节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1.牙的分类: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2.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3.临床牙位记录:部位记录法;第三节、牙的组成部分1.外部观察:牙冠;牙根;牙颈;2.剖面观察: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第四节、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1.一般应用名词:线角与点角,牙体三等分;唇面,舌面,近中面与远中面,牙合面和切嵴,2.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牙冠的突起部分:牙尖;切缘结节;舌面隆突;嵴及分类;牙冠的凹陷部分:发育沟及分类;点隙;窝;斜面: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1.恒牙外形:各切牙的外形特点:各尖牙的外形特点:各前磨牙的外形特点:近中沟;横嵴;中央尖;各磨牙的外形特点:六龄牙;第五牙尖,斜嵴;2.乳牙外形:乳切牙组的特点;乳尖牙组的特点;乳磨牙组的特点;3.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牙的发育过程:三阶段,出龈,萌出,萌出的生理特点;乳牙的萌出时间及萌出顺序:恒牙的萌出时间:替牙牙合期,恒牙牙合期,乳、恒牙更替的关系,恒牙的萌出顺序;4.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切端及牙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冠轴面突度的生理意义;牙冠邻面突度的生理意义;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第六节、牙髓腔解剖1.髓腔各部名称:髓室:髓室顶,髓室壁,髓角,根管:根管系统的组成;根管的形态分型;2.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3.恒牙髓腔形态:切牙的髓腔形态特点:尖牙的髓腔形态特点:前磨牙的髓腔形态特点:磨牙的髓腔形态特点;C形根;4.乳牙髓腔形态:乳牙髓腔形态的特点;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第一节、牙列1.牙列分类:按构成牙列的牙的类别分类:乳牙列;恒牙列;混合牙列;按牙列形态特征分型:尖圆型;方圆型;椭圆型;按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类:正常牙列;异常牙列;2.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近远中向的倾斜:倾斜情况及倾斜大小的表示;唇(颊)舌向的倾斜:倾斜大小的表示;垂直向关系:牙合平面,解剖学牙合平面,3.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纵牙颌曲线: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Spee曲线;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补偿曲线;横牙合曲线:Wilson曲线,第二节、牙尖交错牙合1.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及定义:2.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近远中向关系:牙合关键;唇(颊)舌向关系:覆牙合及分类;覆盖及分类;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类;后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类;3.牙尖交错牙合的正常标志:4.异常牙尖交错牙合:安氏Ⅰ类错牙合;安氏Ⅱ类错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第三节、颌位1.牙尖交错位:定义;正常的标志;特点;意义;2.后退接触位:定义;形成机制;意义;获取方法;3.下颌姿势位:定义;特点;息止牙合间隙;垂直距离;形成机制;意义;4.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长正中;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三个基本颌位的相互关系;5.前伸牙合颌位与侧牙合颌位:前伸牙合颌位:定义,对刃颌位及其咬合接触特点,最大前伸位,侧牙合颌位:定义,工作侧,非工作侧,尖对尖颌位,尖牙保护牙合,组牙功能牙合,第四章颌面部骨面部的境界及分部,第一节上颌骨1.外形:上颌体:前外面:眶下孔、尖牙窝的位置及意义;后面:牙槽孔、上颌结节的位置及意义;上面:眶下沟、眶下管的位置及意义;内面:翼腭沟、翼腭管的位置及意义;额突:颧突:腭突:切牙孔、腭沟的位置及意义;牙槽突:牙槽窝,牙槽嵴,牙槽间隔,牙根间隔,腭大孔的位置及意义,2.结构特点:支柱及支架结构: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的位置及意义;第二节下颌骨1.外形:下颌体:外面;内面;下缘;下颌支:喙突;髁突;内面;外面;第五节腭骨水平部;垂直部;3个突起,眶突,蝶突,锥突;第六节蝶骨1.蝶骨体:2.大翼:颞面;颞下面;眶面;3.翼突:外侧板;内侧板;第七节颞骨1.颞鳞:外面;内面;2.乳突:乳突切迹,3.岩部: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管,茎乳孔,第八节舌骨第五章颞下颌关节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的构成1.颞下颌关节窝及关节结节: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形态,毗邻;关节结节的位置,形态;2.髁突:髁突的形态,3.关节盘:关节盘的形态结构,分部;关节盘的附着;关节盘在牙尖交错位时的对位关系;关节盘的功能;4.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囊的位置及结构,关节腔的分部,5. 颞下颌关节囊外韧带:颞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蝶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茎突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第四节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第五节颞下颌关节的运动1.两侧髁突同时转动:两侧髁突同时在关节窝内转动的情况;两侧髁突同时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的情况;2.两侧髁突同时转动和滑动:两侧髁突在大开口运动时沿冠状轴同时转动和滑动的情况;两侧髁突在下颌前后运动时同时转动和滑动的情况;3.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在下颌侧方运动时,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的情况;在后牙咬碎大块食物过程中,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的情况;第六章口腔颅面颈部肌第一节表情肌1.口周围肌:口周围肌上组各肌的名称及作用;口周围肌下组各肌的名称及作用;口轮匝肌的组成及作用;颊肌的作用;第二节咀嚼肌1.咬肌:位置、形态及作用,2.颞肌:位置、形态及作用,3.翼内肌:位置、形态及作用,4.翼外肌:位置、形态及作用,第三节腭部肌1.腭舌肌:位置及作用,2.腭咽肌:位置及作用,3.腭垂肌:位置及作用,4.腭帆张肌:位置及作用,5.腭帆提肌:位置及作用,第四节咽部肌1.咽缩肌:咽上缩肌的位置及作用;咽中缩肌的位置及作用;咽下缩肌的位置及作用;2.咽提肌:茎突咽肌的位置及作用;第六节颈部肌1.颈浅肌群:颈阔肌的位置及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及作用;2.颈中肌群:舌骨上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舌骨下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第七节口颌系统肌链及其临床意义1.水平肌链:组成及意义,2.垂直肌链:组成及意义,3.姿态肌链:组成及意义,第七章唾液腺第一节腮腺1.腮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外面,上面,前内侧面,后内侧面;分叶及分叶标志;2.腮腺鞘:浅层、深层的结构特点及意义;3.腮腺管:位置,上下毗邻结构,意义,4.腮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血管分布;腮腺淋巴结;神经支配;第二节下颌下腺1.下颌下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浅部:外侧面,下面,内侧面各面的毗邻结构;深部:2.下颌下腺鞘:浅层,深层,3.下颌下腺管:位置,意义,4.下颌下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血管分布;下颌下淋巴结;神经支配;第三节舌下腺1.舌下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外侧面,内侧面,前端,后端,2.舌下腺管:位置,意义,3.舌下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神经支配;第八章面颈部血管第一节动脉1.颈总动脉:位置;颈动脉窦,颈动脉体;2.颈外动脉:位置;甲状腺上动脉的走行、分支及意义;舌动脉走行、分段、分支及意义;面动脉走行、分支及意义;上颌动脉走行、分段、分支及意义;第二节静脉1.口腔颌面部浅静脉:面静脉走行、意义;2.口腔颌面部深静脉:翼丛的位置及其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意义;下颌后静脉;面总静脉;第九章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第一节环形组淋巴结1.腮腺淋巴结:浅淋巴结的位置及分群;深淋巴结;2.下颌下淋巴结:位置及分群,3.颏下淋巴结:位置及分群,第二节纵形组淋巴结1.颈外侧群:颈浅淋巴结;颈深淋巴结的分群及意义;第十章口腔颌面颈部神经第一节三叉神经1.纤维成分:2.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分段、分支及意义;下颌神经分支及意义;第二节面神经1.纤维成分:2.分支:面神经管段的分支及作用;面神经主干的位置,进入腮腺前发出的分支,在腮腺内的分支及其临床应用;3.与面神经相联系的副交感神经节:翼腭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4.面瘫及面神经损伤的定位:面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第三节舌咽神经1.纤维成分:2.分支:鼓室神经的作用;舌支的作用;3.与舌咽神经相联系的副交感神经节:耳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4.舌咽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及诊断;第四节迷走神经1.纤维成分:2.分支:咽支;喉上神经;喉返神经;3.迷走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第六节舌下神经1.纤维成分:2.舌下神经襻:组成及作用:3.舌下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及诊断,第十一章口腔局部解剖1.口腔的境界和分部:境界,分部,2.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管乳头;磨牙后区;翼下颌皱襞;颊垫尖;3.唇:境界,表面解剖标志;层次及各层次意义;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4.颊:境界;层次及各层次的特点及意义;5.牙龈:结构及意义,6.腭:硬腭表面解剖标志及意义,硬腭的层次及结构特点;软腭的表面解剖标志及意义,软腭的层次及意义;腭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7.舌下区:境界;表面解剖标志;内容及其排列;8.舌区:上面:分部,四种舌乳头;下面:舌系带、伞襞及两者间排列的血管、神经;肌层:舌内肌,舌外肌;舌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第十二章面颈部局部解剖第一节面部局部解剖面部的境界,分部1.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面部分区;唇区;颊区;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面部表面标志:唇面沟;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人中;人中嵴;颏唇沟;面部常用测量点及体表投影:颏上点;颏前点;颏下点;眶下孔;颏孔;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面部水平比例:大三停;小三停;侧三停;面部垂直比例:五眼,2.腮腺咬肌区:境界、表面标志及体表投影:境界,各结构体表投影及意义,层次及内容: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筋膜的分层、结构特点及其意义;腮腺的形态、毗邻、分叶,腮腺管的位置及意义;腮腺与血管神经的关系:面神经分段,穿经腮腺的主要血管、神经,腮腺浅叶上缘、前缘、下端血管神经的排列,腮腺深叶深面的血管神经;显露面神经主干的标志:乳突前缘标志,显露面神经分支的标志:3.面侧深区:境界:层次及内容:翼丛的位置及意义;上颌动脉的位置及分支;下颌神经的位置及分支;4.面部和口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颊间隙及其连通;咬肌间隙及其连通;翼颌间隙及其连通;腮腺间隙及其连通;翼腭间隙及其连通;舌下间隙及其连通;第二节颈部局部解剖1.概述:颈部的境界和分区:颈前区的境界及分部;颈侧区的境界及分部;颈部的外形及体表标志: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气管颈段;胸锁乳突肌;颈部主要血管、神经干和胸膜顶的体表投影:颈总动脉;颈筋膜:颈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中层,颈脏器筋膜,椎前筋膜;颈部筋膜间隙及其交通: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内脏周围间隙2.颏下三角:境界及内容,3.下颌下三角: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静脉;面动脉;舌神经、下颌下腺管、舌下神经的排列及识别;4.颈动脉三角: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颈总动脉的位置及意义;颈内、外动脉的鉴别;舌下神经的位置;第十五章口腔功能第一节下颌运动1.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路径:传入路径;传出路径;2.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关节;牙合力;神经肌肉结构;3.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运动形式三种;运动范围三种;第二节咀嚼功能1.咀嚼的神经控制:咀嚼的发动;周期性咀嚼运动的神经控制;2.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切割运动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捣碎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3.咀嚼周期:4.咀嚼运动的类型:三、考试标淮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

解剖学各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解剖学各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解剖学各章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头颈部解剖学1、头颈部的骨骼结构:头颅骨、面部骨、颈椎骨等。

2、头颈部的血管和神经:颈动脉、颅神经、脑部血管等。

3、头颈部的器官:口腔、咽喉、眼睛、鼻腔、颅腔等。

4、头颈部的淋巴系统:颈部淋巴结、头颈部的淋巴引流等。

二、胸腔腹腔解剖学1、胸腔腹腔的器官结构:心脏、肺、脾脏、肝脏、胰腺、胃肠道、肾脏等。

2、胸腔腹腔的血管和神经:主动脉、肺动脉、腹部动脉、腹部神经等。

3、胸腔腹腔的膜结构:心包、胸膜、腹膜等。

4、胸腔腹腔的淋巴系统:胸腔淋巴结、腹腔淋巴结等。

三、四肢解剖学1、上肢解剖学:肩部、胳膊、前臂、手掌等结构。

2、下肢解剖学:髋部、大腿、小腿、脚掌等结构。

3、四肢的骨骼结构:骨骼骨、关节、肌肉、韧带等。

4、四肢的血管和神经:上肢血管、下肢血管、上下肢神经等。

四、骨骼系统解剖学1、骨骼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等。

2、骨骼的结构:骨头、骨干、骨髓腔、骨膜等结构。

3、骨骼的发育和生长:骨骼的发育过程、骨骼的生长规律等。

4、骨骼的病理解剖学:骨折、骨质疏松症、骨髓炎、骨肿瘤等。

五、肌肉系统解剖学1、肌肉的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等。

2、肌肉的结构:肌纤维、肌束、肌腱等。

3、肌肉的生理功能:肌肉的收缩原理、肌肉的协调运动等。

4、肌肉的病理解剖学:肌肉的肌肉萎缩、肌肉的肌肉炎症、肌肉的肌肉损伤等。

六、消化系统解剖学1、口腔的结构:咽喉、舌头、唇齿、口腔黏膜等。

2、食管和胃的结构:食管的分段、胃的结构和功能等。

3、肠道的结构:小肠、大肠、盲肠、结肠等。

4、消化系统的器官:肝脏、胰腺、胆囊等。

七、呼吸系统解剖学1、呼吸系统的结构:鼻腔、咽喉、喉、气管、肺等。

2、呼吸系统的肺的结构:肺泡、支气管、支气管末梢等。

3、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的生理功能、气体交换等。

4、呼吸系统的病理解剖学:肺炎、肺气肿、肺结核、呼吸道感染等。

八、循环系统解剖学1、心脏的结构:心包、心肌、心脏腔室、瓣膜等。

口腔颌面解剖学-淋巴和神经

口腔颌面解剖学-淋巴和神经

淋巴结炎
淋巴结炎是淋巴结的炎症反应,可能 是由于感染、免疫等原因引起。淋巴 结炎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全身感 染。
03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处理和传递信息。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轴突负责传递信息,树突 负责接收信息。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是由许多神经元集结而成的纤维束,负责传递信息。根据功能和结构特点,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鞘和无 髓鞘两种类型。
口腔颌面解剖学-淋巴 和神经
目录 CONTENT
• 淋巴系统概述 • 口腔颌面淋巴结 •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口腔颌面神经分布和特点 • 口腔颌面神经的应用和意义
01
淋巴系统概述
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淋巴系统的结构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结、脾脏等 组成,其中淋巴管负责输送淋巴液, 淋巴结则负责过滤淋巴液中的细菌和 病毒。
舌下神经
支配舌肌运动,控制舌头 的前伸、后缩和侧向运动。
05
口腔颌面神经的应用和意 义
神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确定 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治疗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手术 治疗或康复治疗,以恢复神经功能。
神经再生和修复的研究和应用
要点一
研究
要点二
应用
研究神经再生和修复的机制,寻找促进神经再生的有效方 法。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为神经损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选择。
神经阻滞和麻醉的临床应用
神经阻滞
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物,暂时阻断神经的传导功 能,达到镇痛或麻醉的效果。
麻醉
通过药物或技术手段,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去感觉和 意识,以便进行手术操作。

人体解剖学中的淋巴系统结构

人体解剖学中的淋巴系统结构
脾脏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主 要负责过滤血液、消灭病原体和产生 免疫应答,同时也有助于维持血浆渗 透压和血液循环的稳定。
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 分布在淋巴管周围,起到过滤淋巴液 、消灭病原体和产生免疫应答的作用 。
其他器官
除了淋巴管、淋巴结和脾脏外,淋巴 系统还包括胸腺、扁桃体等其他器官 。
淋巴瘤的主要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消瘦等,治疗方式包括 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
淋巴结炎
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淋巴系统炎症 ,通常由感染引起。
淋巴结炎的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疼 痛、发热等,治疗方式主要是使用抗 生素和抗炎药物。
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是指淋巴液回流受阻,导致组织肿胀和肢体增粗的 现象。
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淋巴管周围, 起到过滤淋巴液、消灭病原体和产生免疫应答的作用。
脾脏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主要负责过滤血液、消 灭病原体和产生免疫应答,同时也有助于维持血浆渗透压 和血液循环的稳定。
淋巴系统的功能
淋巴液循环
淋巴液通过淋巴管循环流动,将 组织液中的营养物质、氧气和激 素等运输到全身各处,同时将代 谢废物和病原体等排出体外。
免疫功能
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结和脾脏等器 官可以过滤淋巴液、消灭病原体 和产生免疫应答,起到防御和抵 抗疾病的作用。
维持内环境稳定
淋巴系统通过调节血浆渗透压和 血液循环的稳定,有助于维持内 环境的稳定。
淋巴系统的组成
淋巴管
淋巴管是淋巴系统的组成部分,由单 层内皮细胞构成,内部有瓣膜和微绒 毛,有助于淋巴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 。
THANKS
感谢观看
VS

口腔解剖学:口腔局部解剖及其生理功能

口腔解剖学:口腔局部解剖及其生理功能

(二)区域解剖特点
3. 唇的淋巴回流

上唇及下唇外侧部的淋巴管注入下颌下淋巴结 上唇的淋巴管有时可注入耳前淋巴结或颈深上淋巴结


下唇中部的淋巴管注入颏下淋巴结
下唇中线或近中线的淋巴管有时交叉至对侧的下颌下淋
巴结

下唇外1/3的淋巴管还可通过颏孔进入下颌骨
唇的淋巴回流
4. 唇的神经分布和支配 唇的感觉神经来自上、下颌神经的分支


上唇的感觉由通过眶下孔的眶下神经管理
下唇的感觉通过颏孔的颏神经管理

唇的运动主要由面神经的上下颊支支配
二、颊

(一)颊部的境界

颊部(cheeks)的上界为颧骨下缘 下界为下颌骨下缘
前界为唇面沟
后界为咬肌前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颊部区域无明显的表面解剖标志
(二)区域解剖特点
1. 组织层次 颊由外向内分为6层,即皮肤、皮下组织、颊筋膜、颊肌、黏膜下层和 黏膜。


在建牙 合内外动力平衡中,舌又是内侧动力的提供者
舌还是中医观察全身某些疾病的重要窗口
(一)解剖标志——舌背
(一)解剖标志——舌腹
(二)舌的区域解剖特点
组织层次。 自上而下为舌背黏膜层、舌肌、舌腹黏膜下层以及舌
腹黏膜层。
舌的组织层次——舌背黏膜层
舌背黏膜粗糙与舌肌紧
密相连,舌前2/3遍布乳 头。
侧面与颏舌肌之间有下颌下腺导管 、舌神经、舌下神经及舌下动脉等结构。 2)下颌下腺导管及舌神经 下颌下腺导管(submandibular duct)位于舌下腺之内侧,由后向前, 由深至浅,贯穿舌下间隙,开口于舌下阜。舌神经(lingual nerve)在舌骨舌 肌前缘处,绕下颌下腺管外下至其内侧向舌侧行进。舌神经与下颌下腺导 管交叉的部位多位 于下颌第二磨牙舌侧的下方,有时位置可稍向后移。

淋巴系统—全身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人体解剖学课件)

淋巴系统—全身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人体解剖学课件)

颈外侧深淋巴结
①咽后淋巴结 ②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③颈内静脉
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④锁骨上淋巴结 位置: 收纳: 注入: ★颈干→
(二)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1.肘淋巴结 2.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锁骨下干→
(三)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1.胸壁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①胸骨旁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结 ③膈上淋巴结
(四)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1.腹壁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 腹前壁:
脐平面以上→腋淋巴结 脐平面以下→腹股沟
浅淋巴结 ➢ 腹后壁:左、右腰干
→乳糜池
(五)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位置: 1.髂外淋巴结 2.髂内淋巴结 3.骶淋巴结
髂总淋巴结 收纳: 注入: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一)头颈部的淋巴引流
1.头部的淋巴结 位置: 分群: ①枕淋巴结 ②乳突淋巴结 ③腮腺淋巴结 ④下颌下淋巴结 ⑤颏下淋巴结 收纳:头面部浅层淋巴管 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 (1)颈前淋巴结 (2) 颈外侧淋巴结
①颈外侧浅淋巴结 ②颈外侧深淋巴结 位置: 收纳: 注入:
(六)下肢的淋巴引流 1.腘淋巴结 2.腹股沟淋巴结
(1)腹股沟浅淋巴结 (2)腹股沟深淋巴结 位置: 收纳: 注入: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400010课程名称:口腔解剖生理学学分:5总学时:80学时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学时:40学时先修课程要求:系统解剖学适应专业:口腔医学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课程在培育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依照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培育目标,本课程要为后续的专业临床课奠定良好的形态学和性能学基础。

二、课程大体要求1.大体理论和大体知识:把握口腔牙、牙合、颌、颅的系统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规律、口腔功能与临床相结合;并适当介绍本门学科国内外的新进展;2.大体技术:(1)自学能力:教师上课时分成牙体解剖生理、口颌系统的解剖生理和口腔功能三部份内容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地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2)大体技术:把握实验方式、培育实验操作、画图能力;写出正确的实验报告;(3)外语:讲课时给部份外语单词,要求同窗把握并作为考核内容;提供外文资料及参考书供同窗参阅;可能条件下将部份或全数利用英语原版教材。

三、学时安排四、考核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纳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成绩组成:理论考试80%,实验和平常成绩20%。

五、课程大体内容绪论[目的要求]熟悉和把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和学习的大体观点、大体方式;进展史等。

[讲课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和学习的大体观点、大体方式、进展史等;[教学方式] 教学法[教学手腕] 多媒体教学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学[目的要求]把握牙体的形态、生理功能、牙的演化、发育及牙体与牙周组织的关系;[讲课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牙的演化了解牙体形态的演化学说,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牙附着在颌骨的方式及牙替换的次数;第二节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通过学习,把握牙的组成、牙的分类及牙的功能;第三节牙的萌出及临床牙位记录把握临床牙位记录法、熟悉牙萌出的特点、时刻和顺序;第四节牙体一样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把握以下名词概念:中线、牙体长轴、接触区、线角、点角、轴面角、外形高点、牙体三等份;熟悉牙冠各面的命名和牙冠表面标志:唇(颊)面、舌面、近中西、远中面、合面、切嵴;牙尖、结节、轴嵴、边缘嵴、三角嵴、颊颈峪、横嵴、斜嵴、舌面隆突、窝、沟、点隙;第五节牙体外形1.把握牙冠、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2.着重介绍恒牙部份,要求把握各恒牙的位置、数量、形态特点、牙根数量同组牙的区别点及各恒牙的应用解剖;3.熟悉乳牙的数量、特点及其应用解剖;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第六节牙髓腔解剖1.把握髓腔概述、恒牙的髓腔形态及乳牙髓腔形态;2.把握髓腔形态的变异及髓腔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下颌神经
1.脑膜支(棘孔神经)→棘孔→与脑膜中动脉伴行→ 硬脑膜。 2.翼内肌神经:翼内肌深面进入→分布于翼内肌, 并有1~2支穿经耳神经节,分布于鼓膜张肌及腭帆张 肌。
(三)下颌神经
3.下颌神经前干:大部为运动,颊神经为感觉。
(1)颞深神经:分为颞深前神经、颞深后神经→翼外 肌上缘→颞肌
口腔解剖学:
淋巴结和淋巴管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结和淋巴管较为丰富,共同组 成此部的防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结与软组 织硬度相似,一般不易触及。当淋巴结所收纳的范 围内有炎症时,该淋巴结就会肿大和疼痛;如系肿 瘤侵及,淋巴结多呈固定肿大或可触及活动性肿大。 口腔颌面部原发癌灶主要沿淋巴转移,因而,掌握 淋巴结的所在部位、收集范围、淋巴流向,特别是 淋巴结的形态,对炎症或肿瘤的诊断、肿瘤的转移 和治疗以及愈后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与口腔颌面外科有关的头颈部淋巴结群可分为环形 组和纵形组。
(三)下颌神经
4.下颌神经后干 (1)耳颞神经(感觉):以两根包绕脑膜中动脉合并为 一干→向后走行于翼外肌深面、腭帆张肌表面→穿 过蝶下颌韧带与下颌髁突颈之间→沿颞下颌关节后 方向外→腮腺上部→跨越颧弓根部→沿颞浅动脉后 方上行,分出颞浅神经支。
(三)下颌神经
舌咽神经→鼓室支→岩小神经→耳神经节,换元 →节后神经纤维→耳颞神经腮腺支→腮腺。 交感神经颈上节节后神经纤维→上颌动脉分支→ 耳颞神经→腮腺血管、耳颞部皮肤的血管、汗腺 及立毛肌。 耳颞神经的分支有:关节支、外耳道支、耳前支、 腮腺支及颞浅支→颞下颌关节、耳廓前上部、外 耳道、腮腺及颞区的皮肤。
(一)眼神经
起自半月神经节的前内侧→海绵窦外侧壁→眶 上裂处分为泪腺神经、额神经、鼻睫神经→眶 上裂入眶,分布于泪腺、眼球、眼睑、眼裂以 上前额皮肤、鼻的大部皮肤以及部分鼻粘膜。
(二)上颌神经
起自半月节前缘的中部→海绵窦外侧壁下部前行→ 圆孔→翼腭窝上部→神经节支与蝶腭神经节相连→ 斜向前外→眶下裂入眶→眶下神经→眶下沟→眶下 管→眶下孔→面部。可分为四段:
(二)上颌神经
1.颅中窝段 发脑膜中神经→硬脑膜 2.翼腭窝段 (1)颧神经:眶下裂→眶→穿眶外侧壁之颧骨→分为颧 面支、颧颞支→颧、颞部皮肤。
(2)神经节支:(又称蝶腭神经),翼腭窝内下降,将 上颌神经与蝶腭神经节连在一起,感觉神经纤维穿 节而过,不交换神经元,而直接加入。
①鼻支:蝶腭孔→鼻腔→鼻甲和鼻中隔的粘膜。其中一 支称为鼻腭神经→鼻中隔→出切牙孔→布 3-1 1-3 的腭 侧粘骨膜及牙龈,并有神经分支在 3 3 的腭侧与腭 前神经吻合。
(2)咬肌神经:翼外肌上缘行向外侧→与咬肌动脉伴 行→下颌切迹→咬肌深面→布于咬肌
(3)翼外肌神经:经翼外肌深面分布于翼外肌上、下 头。 (4)颊神经 (颊长神经):翼外肌上、下头之间穿出→ 颞肌下部深面(或穿行于其内)→颞肌腱前缘处向前下 行于颊肌外侧面→与面神经的颊支交织→分布于下颌 第二前磨牙的颊侧牙龈及颊部粘膜和皮肤。
(二)上颌神经
4.面段 于眶下孔处发出: (1)睑支:下睑皮肤;
(2)鼻支:鼻侧部及鼻前庭皮肤;
(3)上唇支:上唇皮肤和粘膜,并与面神经的分支一 起形成眶下丛。 临床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麻醉上牙槽前、中神经)。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骨体后方上颌结 节上方)。
(三)下颌神经
最粗大的分支,属混合性神经,粗大感觉根、细小 运动根→卵圆孔→二根合一→颞下窝→腭帆张肌与 翼外肌之间,发出脑膜支和翼内肌神经,然后分出 较细的前干和较粗的后干。
(二)上颌神经
3.眶下管段 发出:
(1)上牙槽中神经:眶下管的后段发出→上颌窦前外 侧壁向前下行→分布于一侧上颌前磨牙和上颌第一 磨牙的近中颊根及其牙周膜、牙槽骨、颊侧牙龈及 上颌窦粘膜,并与上牙槽前、后神经吻合,组成上 牙神经丛。出现率为67.5%。
(2)上牙槽前神经:眶下管中段发出→上颌窦前壁的 牙槽管下行→上颌切牙、尖牙及其牙周膜、牙槽骨、 唇侧牙龈及上颌窦粘膜。 此神经发出鼻支,分布于下鼻道外侧壁前区及鼻腔底 的粘膜,并与鼻腭神经相吻合。 上牙神经丛:上牙槽前、中、后神经在上颌骨牙槽突 基底部交互吻合形成,至该丛再发出终支至上颌牙、 牙周膜及牙龈。
一、环形组淋巴结群
主要指从枕部、耳周、下颌下到颏下的区域淋巴结 群,由后向前环绕头颈部交界处排列,包括:枕、 耳后、腮腺、面、下颌下及颏下淋巴结。除腮腺深 淋巴结和部分下颌下淋巴结之外,大多位置表浅, 置较深,常沿血管、神经或器官附近呈纵形排列, 输出管分别组成左、右颈淋巴干,分别汇入胸导管或 右淋巴导管。纵形组淋巴结群包括:
②腭神经:翼腭管内下降→腭前、中、后神经:腭前神 经→腭大孔→前行 8-3 8-3 的腭侧粘骨膜及牙龈;腭中、 后神经→腭小孔→软腭及腭扁桃体。
(3)上牙槽后神经:翼上颌裂→颞下窝→上颌结节 后面发出:上牙龈支→上颌磨牙颊侧的粘膜及牙龈, 另一部分支→上颌牙槽孔→上颌窦后壁的牙槽管下 行→分布于一侧上颌磨牙(除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 根外)及其牙周膜、牙槽骨和上颌窦粘膜,并在上 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与上牙槽中神经相吻合。
神 经
(这里讨论与口腔、颌面部有关的神经)
一、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系脑神经中之最大者,由粗大的感觉神经纤维束和 较细小的运动神经纤维束所组成。它为颅前部、面部、眼眶、 鼻腔及口腔等处之感觉神经以及咀嚼肌的运动和感觉神经。 在颅内,三叉神经以感觉根(大部)和运动根(小部)与脑 桥臂相连。感觉根在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扩展 成扁平的半月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细胞的胞体。半月神经 节细胞的周围突聚成三条神经干,分别称为眼神经、上颌神 经和下颌神经。三条神经干在出颅之前已分离,它们以后的 行程及分支分布差别很大。运动根较细,紧贴于半月神经节 的下面,进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故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为感觉神经,下颌神经则为混合性神经。三叉神经感觉纤维 在面部的分布约以眼裂和口裂为界彼此分界较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