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和检验共66页
茶叶审评与检验
5、样茶秤:秤样用,小型粗天平(1/10)。 6、定时钟:用以计时,如:砂时计、定时钟等。
第22页/共198页
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
7、网匙:铜丝网制成,用以捞取审评碗中的茶渣 8、叶底盘:放置冲泡后的叶底,评定叶底用,木 质黑色,规格为边长10cm,高2cm。现多将叶底倒 入杯盖。
三、评茶过程中的要求 1、扦样:扦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反映整批茶叶 的品质,扦样要每个点都要取到,最后缩分至 200-250g供审评茶叶用; 2、称样:首先将审评杯、碗编号,按顺序排列 好。其次,称取一定数量的茶叶3g或5g。称样时 要求上下三段茶都必须抓到,宁多无少,不能多 次添样,以免走样,导致鉴评结果不准确;
第37页/共198页
二、泡茶水温(沸水为宜)
一般要求:沸滚起泡为度。沸滚,便于茶中 所含成分最大限度的浸出。起泡(鱼目、蟹 眼),二沸为好,不宜水沸过久,沸水过久称 为老水,刺激性弱或无刺激性。P14(表1-2)
三、泡茶时间
影响内含可溶性成分浸出的数量多少和比例 的恰当。
第38页/共198页
不同冲泡次数对茶叶主要成分浸出的影响(绿茶)
2、光线:光线明快,阳光不能直射(产生光 斑),自然光充足。不足导致误差,如:亮→ 欠亮;明→暗。坐南朝北(从早到晚,光线较 均匀,变化小),安装日光灯,墙面粉白。距 离审评室五米以内,不宜种植乔木型树种。
第11页/共198页
第一节 评茶设备、用具和要求
3、湿度:评茶室要干燥(相对湿度<75%), 如太潮湿安装除湿机,忌潮。 4、安静:评茶室要安静。审评茶叶是一种脑 力劳动,依靠大脑思维,评定结果,环境切 忌嘈杂、喧哗以免影响评定结果。 5、整洁:评茶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
2.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二章 茶叶检验标准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在标准编号上有 的以“检”开头,如检 48 号-60《茶叶》和检 48 号-55 《茶叶》,也有不是以“检”开头的,如商检输出 11-52 《茶叶类》和 CTS 输出 7-50《茶叶类》;
企业标准是由企事业单位自 行制定发布的标准,也是 “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 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 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标准以“Q”为标志。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 的茶叶企业标准共有 10000 余项,已有约 60%以上的 茶叶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实 际情况制定了本企业的产品 标准。
标准类别:农业 标准代号:NY 批准发布部门:农业部 标准组织制定部门:农业部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出版社
茶叶行业标准分类
按照相关标准管理及制定的部门,主要有以下几个部门制 定:
1、农业部发布实施的农业行业标准,这类标准是目前茶叶 行业标准中数量最多的标准,编号上以 NY 开头, 如 NY /T1713-2009 《绿色食品茶饮料》、NY5244-2004《无公 害食品茶叶》;
茶叶行业标准分类
4、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在编号上以 NJ 和 JB 开 头,如 JB/T10748-2007《扁形茶炒制机》、NJ 359-85 《茶叶烘干机技术条件》,这类标准主要和茶叶机械相关, 目前共有 22 项;
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的, 编号上以 SN 开头, 如 SN/T 0914-200《进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 测定方法》,这类标准主要是以出口茶为对象,有 SN/T 0797-1999《出口保健茶检验通则》、SN/T 1852-2006 《出口茶皂素中皂甙含量的测定》、SN/T 0914-2000《进 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方法》、SN/T 0923-2000 《进出口茶叶酸不溶灰分测定方法》;
3.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三章 茶叶物理检验
(二)粉末、碎茶检验
GB/T 8311-2013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茶叶分类标准(GB/T30766-2014)
(二)粉末、碎茶检验
分样:可采用四分法或分样器分样。 四分法:将试样置于分样盘中,来回倾倒,每次倒时应使
件; 500件以上,每增加100件(不足100件者按100件计)增
取一件; 1000件以上,每增加500件(不足500件者按50燥、光线充足的室内进行,避免日 光直接照射,防止外来杂质混入。
取样用具和盛器须清洁、干燥、无嗅;盛器应密闭性良好。
每装若干件(如每批1000件以上,则每装50件;1000件以下, 则每装约30件)后,用取样铲取出样品约250 g。所取的原始 样品盛于有盖的专用茶箱中,然后混匀,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 步缩分至500~1000 g,作为平均样品,分装于1~2个茶样筒 中,供检验用。
包装后取样:即在产品成件、打包、刷唛后取样。在整批茶叶 包装完成后的堆垛中,从不同堆放位置,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 逐件开启后,分别将茶叶全部倒在塑料布上。用取样铲各取出 有代表性的样品约250g,置于有盖的专用茶箱中,混匀。用分 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500~1000g,作为平均样品,分装 于1~2个茶样筒中,供检验用。
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 )
第二章 茶叶物理检验
一、法定物理检验
法定物理检验:按照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包括粉 末、碎茶含量检验、茶叶包装检验、茶叶夹杂物 含量检验和茶叶衡量检验等。
一般物理检验:其他未经相关标准规定的项目, 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茶叶品质,如干茶容重、 比容检验,茶汤比色等。
混合样品:全部原始样品的集合。
平均样品:将混合样品充分混合并逐次缩分至规 定数量的样品。平均样品代表该批茶叶的品质。
3.茶叶审评与检验Ⅱ检验部分第三章 茶叶物理检验
(二)粉末、碎茶检验
GB/T 8311-2013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茶叶分类标准(GB/T30766-2014)
(二)粉末、碎茶检验
分样:可采用四分法或分样器分样。 四分法:将试样置于分样盘中,来回倾倒,每次倒时应使
a)取样地点; b)取样日期; c)取样时间; d)取样者姓名; e)取样方法; f)取样时样品所属单位盖章或证明人签名; 9)品名、规格、等级、产地、批次、取样基数; h)样品数量及其说明; i)包装质量; j)取样包装时的气候条件。
GB/T 8302-2013 茶 取样(2014-6-22实施)
(2)小包装取样
包装前取样:取样方法同大包装茶取样的包装前取样。
包装后取样:在整批包装完成后的堆垛中,从不同堆放位 置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从各件内不同位置处, 取出2~3盒(听、袋)。所取样品保留数盒(听、袋),盛于 密闭的容器中,供单个分别检验。其余部分现场拆封,倒 出茶叶,混匀。再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约 500~1000g,作为平均样品,装于茶筒中,供检验用。
平均值计算
将未超过误差范围的两测定值平均后,再按数值修约规则 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即为该试样的实际碎茶、粉末或 碎末茶含量。
(三)含梗量检验
1、散茶含梗量的测定 将待测样品通过分样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试样约100g,
用镊子拣出其中的茶梗,将拣出物称重(二次重复),计 算百分含量。
2、紧压茶含梗量的测定
从取样位置取的样,并且在样品有效期内为经任何处理的样品。
混合样品:全部原始样品的集合。
平均样品:将混合样品充分混合并逐次缩分至规 定数量的样品。平均样品代表该批茶叶的品质。
茶叶品质审评ppt课件
勺、汤杯、吐茶桶、烧水壶
三、审评内容
• 〔一〕外形:嫩度、条形、色泽、净度 • 〔二〕香气:纯粹、高低、长短 • 〔三〕汤色:色度、亮度、混浊度 • 〔四〕味道: • 〔五〕叶底:嫩度、色泽、匀度
.茶叶香气的化学本质
• 绿茶香:烘炒香味和清鲜香味为根底,热转化产物为主体, 以吡嗪、吡咯、烯烃类为主,辅之以萜烯醇类与少量醛、 酸、酯、酮化合物。
• 红茶香:特点是甜醇柔和,大部分是氧化产物与部分热分 解产物,主要成分是羰基化合物与酸类及其相应酯类物质, 并含有相当数量萜烯醇和烯烃类化合物。
• 乌龙茶香:浓郁的花香为特征。香型差别取决于茶树种类 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地域微小气候的影响,还受乌龙茶特 有的做青工艺的作用。萜烯类的芳樟醇、香叶醇,芳香族 的苯甲醇等累积突出。
• 工艺功能:指食品及其成分影响加工贮运 工艺的流变学、吸附、膨胀等功能。
生理调理功能:指食品及其成分维护机体、调理 生物节律、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能。
狭义的食品功能那么专指食品生理调理功能。 具有生理调理功能的食品被世人冠以各种称号
:设计食品、功能食品、药物食品、保健食品、 疗效食品等。虽然各方面对“功能食品〞的定义、 界限、范围、消费、销售、管理部门的归属和法 规等存在着极大的分歧,但都不否认食品及其成 分确实具有一定的生理调理功能。
• 乌龙茶的味道:苦涩味弱于绿茶,但具甘醇收敛 性;酸甜味低于红茶,但却回味无穷。
一芽二叶嫩梢中茶多酚的周年期变化
%
茶 多 32 酚 〔
28 〕
24
20
4
5
6
7
8
茶叶审评的程序及内容——内质审评
茶叶感官审评——内质审评←←←←CONTENTSTHE FIRST PART香气THE SECOND PART汤色THE THIRD PART滋味THE FOURTH PART叶底茶叶内质审评1. 香气1.1 动作要领1.2 闻香气——热嗅、温嗅、冷嗅2. 汤色2.1 动作要领2.2 看汤色——色度、亮度、清浊度3. 滋味3.1 动作要领3.2 尝滋味——纯正、不纯正4. 叶底4.1 动作要领4.2 评叶底——嫩度、色泽、匀度茶叶内质审评1. 香气85%From 2014 •香气:茶叶中的挥发性物质受热挥发并刺激嗅觉神经,从而使人感受到气味。
•一手从杯顶抓握杯身,用力抖翻叶底,以便香气挥发•一手托杯底,半掀开杯盖,而不完全开盖,以防挥发过快•将鼻子凑近杯沿,深嗅一下,但嗅时不宜过长,以避免嗅觉疲劳•三嗅结合 (即看完汤色后的第一次热嗅、品尝完滋味后的第二次温嗅、还有看叶底前的冷嗅)香气1.1 动作要领1.2 闻香气热嗅——纯异纯正•茶类香:绿茶——清香、黄茶——锅巴香、红茶——甜香•特有香:①地域香:祁门——祁门香(蜜糖香)黄山毛峰——嫩香,潜在的花香,优雅霍山毛峰——有些燥香、冲鼻②附加香:主要是花茶桂花乌龙茶——香气浓郁③季节香:春茶香气高,秋茶次之,夏茶低④品种香:大叶种特有的清香异(不纯正)•烟气、焦气、青气、高火、老火、日晒气、陈气、霉气、酸馊气等烟气•锅灶出烟不尽;干燥温度过高,炒焦/烧焦生烟闷气(熟、水)•闷杀时间过长•杀青投叶过多,未及时摊凉•烘焙堆积过厚,翻抖不及时青气:杀青不足或杀青不匀的青草气火气:由于干燥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带来的高火、老火甚至焦火气 陈气:长时间存放或存放于潮湿环境所产生的酸馊气:茶叶加工贮存不当产生的日晒气:毛坯叶或成茶被日光曝晒霉气:茶叶含水量高,环境含水量也高,有一定的温度20℃温嗅——类型,优次类型•清香、栗香、嫩香……优次•浓:充足,饱满•鲜:醒神,爽快,上鼻快•平:香气较淡,无其它异气•粗:鼻子有种辛涩感,粗糙毫香型•原料细嫩多毫,如银针等嫩香型•芽叶新鲜柔软,如毛尖、毛峰等花香型•清花香:兰花香、栀子花香、珠兰花香、米兰花香、金银花香等•甜花香: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墨红花香等•一般鲜叶嫩度为一芽二叶,制茶合理;如铁观音、包种、单枞、舒城小兰花等清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纯、清正、清鲜等•芽叶成朵多呈清香,品质优胜者带花香,如竹叶青、恩施玉露、蒙顶黄芽、清香型铁观音等栗香型•嫩度适中、火攻饱满,如炒青、崂山绿茶等果甜香•特殊品种制得,似蜜桃、雪梨、橘子等成熟水果的香气,如佛手、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 火香型•特殊工艺制得,似米糕香、锅巴香,如黄大茶、大红袍等陈香型•特殊渥堆发酵技术制得,如广西六堡茶松烟香型•用松柏或枫球等熏烟的茶叶,使茶叶具有松烟香,如正山小种冷嗅——长短,持久度•持久:冷嗅尚有余香,易捕捉•不持久:冷香不易捕捉,则为表面香,是茶叶内含物不足的表现茶叶内质审评2. 汤色85%From 2014•汤色:俗称汤门、水碗,是茶叶开汤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所呈现的色彩,靠视觉来审评。
茶叶的审评与检验
1.1 评茶的设备与要求
2、审茶杯:供茶叶冲 泡开汤及评审茶叶香气 之用,容量为150毫升。 (审评毛茶叶有用 200ml。) 乌龙茶专用的审评杯为 带盖的瓷盞。容量为 110ml。 • 3、审茶碗:供盛放茶 汤评审水色及滋味之用, 容量为200毫升。 • 审茶匙:供舀取茶汤品 评用,容量5-10毫升。
(四)内质审评
• 审评顺序:开汤后,按香气(热嗅)、汤 色、香气(温嗅)、滋味、香气(冷嗅)、 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
1、看汤色
• 看汤色:用目测法审 评茶汤,审评时应注 意光线、评茶用具对 茶汤审评结果的影响, 随时可调换审评碗的 位置以减少环境对汤 色审评的影响。
2、嗅香气
• 嗅香气:一手持杯, 一手持盖,靠近鼻孔, 半开杯盖,轻嗅或深 嗅,每次持续2~3秒, 反复1~2次;嗅香气应 以热嗅、温嗅、冷嗅 相结合进行。
1.1 评茶的设备与要求 1.2 茶叶扦样
知识要点
1.3 评茶用水
1.4 审评项目及因子 1.5 茶叶审评程序
1.1 评茶的设备与要求
• • • •
• • • •
审评室的要求 (一)审评室的选择 1.要求光线明快 2.光线充足,避免阳光 直射、杂光,光线照 度为1000lx 3.背南朝北设置采光窗 4.空气新鲜 5.环境安静 6.注意干燥、清洁
先有涩感后不涩属于茶汤味的特点,不属于味涩,吐出茶汤 仍有涩味才属于涩味。 粗:粗老茶汤味在舌面感觉粗糙。
1.4 审评项目及审评因子
内质审评——叶底
嫩度 以芽及嫩叶含量比例和叶质老嫩来衡量。 叶质老嫩可从软硬度和有无弹性来区别
各类茶的审评PPT课件
乌龙茶
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以福建 产的品质相对最好,其它省份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茶是广东的主要茶类,外销日本和东南亚。
青茶品种多,品质差异大。好的青茶应具有紧 结重实,墨绿油润,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香 高长,清爽细腻,叶底肥软明亮,叶缘红明的 特点。反之,外形松泡,叶质轻而色泽暗枯, 汤色显红,香气呈足火或老火,滋味浓粗,叶 底暗褐粗硬,是青茶品质中下的特征。
青茶经过做青,使叶子边缘的细胞组织破坏,多酚类 局部与酶的接触发生氧化,再经杀青固定氧化和未氧 化的物质,形成具有汤色金黄和绿叶红边的特征;
白茶经长时间萎凋后干燥,多酚类缓慢地发生酶性氧 化4,形成白色芽毫多,汤嫩黄、毫香毫味显的特征可编。辑
审评项目与因子-外形审评
条索与嫩度 嫩度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本条件,是审 评的重点因子。一般说来,嫩度高的茶饮用价值也高。 审评茶叶嫩度时应因茶而异(如瓜片)。嫩度主要看芽叶 比例与叶质老嫩,有无锋苗、毫毛及条索的光糙度。
叶底
细嫩多芽,红艳明亮
尚 嫩 匀 , 红 粗老,红暗花杂 尚匀
24
工夫红茶常见缺点
外形:条索粗松,短碎,色泽不乌润(叶质粗 老,火温过高,发酵不及时等); 花杂:采摘老嫩不匀,发酵不匀。
香气:青气(发酵不足),日晒气,酸馊气,烟焦气。 汤色:红暗(发酵过度,干燥火温过高);
混浊:加工卫生条件,酸馊产生。 叶底:花青:揉捻,萎凋,发酵不足,不匀。
嫩度 以芽及嫩叶含量比例和叶质老嫩来衡量,视品
种和茶类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叶质老嫩可从软硬度、 厚薄、平滑度、锯齿形状和有无弹性来区别。叶片大 小与老嫩无关。 色泽 主要看色度和亮度,与干茶色泽相同。 匀度 主要从老嫩、大小、厚薄、色泽和整碎去看。 上述因子都较接近,一致匀称的为匀度好,反之则差。 审评叶底时还应看叶张舒展情况,是否掺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