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之热学公式篇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常用公式电场磁场 热力学

大学物理常用公式电场磁场 热力学

第四章 电 场一、常见带电体的场强、电势分布 1)点电荷:2014q E r πε=04q U rπε=2)均匀带电球面(球面半径R )的电场:200()()4r R E qr R r πε≤⎧⎪=⎨>⎪⎩00()4()4qr R r U q r R R πεπε⎧>⎪⎪=⎨⎪≤⎪⎩3)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电荷线密度为λ):02E rλπε=,方向:垂直于带电直线。

4)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面(电荷线密度为λ): 00()()2r R E r R rλπε≤⎧⎪=⎨>⎪⎩5)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电荷面密度为σ)的电场:0/2E σε=,方向:垂直于平面。

二、静电场定理 1、高斯定理:0e Sq E dS φε=⋅=∑⎰静电场是有源场。

q ∑指高斯面内所包含电量的代数和;E指高斯面上各处的电场强度,由高斯面内外的全部电荷产生;SE dS ⋅⎰指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由高斯面内的电荷决定。

2、环路定理:0lE dl⋅=⎰ 静电场是保守场、电场力是保守力,可引入电势能三、求场强两种方法1、利用场强势叠加原理求场强 分离电荷系统:1ni i E E ==∑;连续电荷系统:E dE =⎰2、利用高斯定理求场强 四、求电势的两种方法1、利用电势叠加原理求电势 分离电荷系统:1nii U U==∑;连续电荷系统: U dU =⎰2、利用电势的定义求电势 rU E dl =⋅⎰电势零点五、应用点电荷受力:F qE = 电势差: bab a b aU U U E dr =-=⋅⎰a由a 到b六、导体周围的电场1、静电平衡的充要条件: 1)、导体内的合场强为0,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2)、导体表面的场强处处垂直于导体表面。

E ⊥表表面。

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2、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分布: 1)实心导体: 净电荷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2)导体腔内无电荷: 电荷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空腔内表面无电荷。

3)导体腔内有电荷+q ,导体电量为Q :静电平衡时,腔内表面有感应电荷-q ,外表面有电荷Q +q 。

大学物理之热学公式篇

大学物理之热学公式篇

热 学 公 式1.理想气体温标定义:0273.16limTP p TPpT K p →=⋅(定体) 2.摄氏温度t 与热力学温度T 之间的关系:0//273.15t C T K =- 华氏温度F t 与摄氏温度t 之间的关系:9325F t t =+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RT ν=1mol 范德瓦耳斯气体状态方程:2()()m m ap V b RT V +-= 其中摩尔气体常量8.31/R J mol K =⋅或28.2110/R atm L mol K -=⨯⋅⋅4.微观量与宏观量的关系:p nkT =,23kt p n ε=,32kt kT ε= 5.标准状况下气体分子的数密度(洛施密特数)2530 2.6910/n m =⨯6.分子力的伦纳德-琼斯势:126()4[()()]p E r rrσσε=-,其中ε为势阱深度,σ=,特别适用于惰性气体,该分子力大致对应于昂内斯气体; 分子力的弱引力刚性球模型(苏则朗模型):06000, ()(), p r r E r r r r rφ+∞<⎧⎪=⎨-≥⎪⎩,其中0φ 为势阱深度,该分子力对应于范德瓦耳斯气体。

7.均匀重力场中等温大气分子的数密度(压强)按高度分布:00()mgzMgz kTRTn z n en e --==,//00()mgz kTMgz RT p z p ep e --==, 大气标高:RTH Mg=。

8.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23/222()4()2mv kTdN m f v e v Ndv kTππ-==;其简便形式:22()u f u du e du -=,其中p v u v =。

9.三个分子速率的统计平均值:最概然速率:p v ==平均速率:v ==;方均根速率:rms v ===10.分子通量14nv Γ=: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容器壁所受到的分子碰撞次数。

12.能量均分定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下,物质分子的每一个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其大小都等于/2kT 。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必考知识点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必考知识点

第九章 热力学基础主要内容一.准静态过程(理想过程,在P-V 图中代表一条线) 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中间经历的每一状态都可以近似看成平衡态(平衡态在P-V 图中代表一个点)过程。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12212PV PV PV C T T T =→=; m PV RT M'=; P nkT = 8.31J R k mol =;231.3810J k k -=⨯;2316.02210A N mol -=⨯;A R N k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Q E W =∆+;dQ dE dW =+…1.气体做功 21V V W Pdv =⎰ (规定气体对外做功>0 )2.Q (规定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0,过程量,只有在某个过程中才有意义)3.2121()V m V m m m dE C dT E E C T T M M ''=-=- 或 (状态量,理想气体内能只取决于温度,内能变化公式适用于任意的过程。

),2V m i C R =,=,P +22m i C R (i 为自由度,单原子分子自由度为3,双原子分子为5,多原子分子为6), =+,P ,m V m C C R ,气体比热容比:γ=>,,1P m V m C C四.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应用1. 等体过程-2(V m T 2. 等压过程⎧=⋅-=-⎪⎪⎪=∆+=-=⋅∆⎨⎪⎪∆=-∆⎪⎩21212121()()+2()2()=2p m V m m W P V V R TT M m i Q E W C T T P VM mi E C T T P V M;3.等温过程212211T T E E m V m p Q W RTln RTlnM V M p -=⎧⎪''⎨===⎪⎩1. 绝热过程210()V m Q W E C T T ν=⎧⎪⎨=-∆=--⎪⎩绝热方程1PV C γ=, -12V T C γ= ,13P T C γγ--= 。

大学物理公式大全

大学物理公式大全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平均速度v=△r△t 大学物理公式大全向心加速度a=v2R瞬时速度v=lim △rdr=△t0△t dt△r lim ds1.3速度v=limdt△t0△t△t0平均加速度a=△v△ta=lim△v d v瞬时加速度〔加速度〕=△t0△t dt瞬时加速度a=dv=d2r dt dt2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0+vt 变速运动速度v=v0+at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0+v0t+1 at2222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v00=2a(x-x)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v gt v v0gty1at2y0122vt gt2v22gy v2v022gy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a n加速度数值a=a t2a n2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a n=v2R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dvdtv ds R dΦRωdt dt角速度ωdφdt角加速度αdωd2φdt dt2角加速度a与线加速度a、a间的关系n ta n=v2(Rω)2Rω2a t=dvR dωRαR R dt dt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的大小与外力F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vx v0cosav y v0sina gtxv0cosa?t抛体运动距离分量y v0sina?t1gt22v02sin2a射程X=g射高Y=v02sin2a2g飞行时间y=xtga—gx2g轨迹方程y=xtga—gx22v02cos2a1.37 F=ma牛顿第三定律:假设物体A以力F1作用与物体B,那么同时物体B必以力F2作用与物体A;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线。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m1m2G为万有引力称量×F=Gr210-1122N?m/kg重力P=mg(g重力加速度)重力P=GMmr2有上两式重力加速度g=GM(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与r2物体本身的质量无关,而紧随它到地心的距离而变)胡克定律F=—kx(k是比例常数,称为弹簧的劲度大学物理公式大全系数)dL最大静摩擦力 f 最大=μ0N 〔μ0静摩擦系数〕dt如果对于某一固定参考点, 质点〔系〕滑动摩擦系数 f=μN(μ滑动摩擦系数略小于μ)第二章守恒定律动量P=mvd(mv) dP牛顿第二定律F=dtdt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Fdt=mdv=d(mv)dvF=ma=mdtt 2v 2Fdt = d(mv)=mv 2-mv 1t 1v 1常矢量所受的外力矩的矢量和为零,那么此质点对于该参考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大学物理常用公式(电场磁场 热力学)

大学物理常用公式(电场磁场 热力学)

第四章 电 场一、常见带电体的场强、电势分布2)均匀带电球面(球面半径 )的电场:3)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电荷线密度为): E = ,方向:垂直于带电直线。

2r( rR ) 4)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面(电荷线密度为):E =2r (rR )5)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电荷面密度为)的电场: E =/20 ,方向:垂直于平面。

二、静电场定理 1、高斯定理:e = ÑE v dS v = q 静电场是有源场。

Sq 指高斯面内所包含电量的代数和;E 指高斯面上各处的电场强度,由高斯面内外的全 部电荷产生; Ñ E vdS v 指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由高斯面内的电荷决定。

2、环路定理: Ñ E v dl v =0 静电场是保守场、电场力是保守力,可引入电势能三、求场强两种方法1、利用场强势叠加原理求场强 分离电荷系统: E v = E v i ;连续电荷系统: E v = dE v i =12、利用高斯定理求场强 四、求电势的两种方法n1、利用电势叠加原理求电势 分离电荷系统:U =U i ;连续电荷系统: U = dU i =1电势零点v v 2、利用电势的定义求电势 U =电势零点Edl五、应用vv b点电荷受力: F = qE电势差: U ab =U a -U b = b EdraE =1 qU =q4r 24r1)点电荷:E =0 (rR ) q2 (rR ) 4r 2U =q (r R ) 4r q (r R ) 4Ra 点电势能:W a = qU a由 a 到 b 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A ab = -W = -(W b -W a )六、导体周围的电场1、静电平衡的充要条件: 1)、导体内的合场强为 0,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2)、导体表面的场强处处垂直于导体表面。

E v ⊥表面。

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2、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分布: 1)实心导体: 净电荷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dT
RT 2
(3)外压对蒸汽压的影响: ln
pg
p
g
= Vm l
RT
p
e-p
g
pg是在惰性气体存在总
压为pe时的饱和蒸汽压。
吉不斯-杜亥姆公式:SdT-Vdp+ n Bd B =0
B
dU=TdS-pdV+ n Bd B
B
dH=TdS+Vdp+ n Bd B
B
dF=-SdT-pdV+ n Bd B
对二组分体系:
ln ln
pA xA
T

ln ln
pB xB
T
稀溶液依数性:
(1)凝固点降低: Tf=Kf mB
(2)沸点升高: Tb=KbmB (3)渗透压: V=nBRT
K
f=
R
fus
Tf Hm
2
A
AMA
K
b=
R
vap
Tb Hm
2
A
AMA
化平衡学
8
化学反应亲和势:A=- rGm=- BB
0
CVdT
CpdT
理想气体多 方可逆过程 pVγ=常数 可逆相变(等 温等压)
nR(T2-T1) 1-
p外ΔV
ΔU+W Qp
化学反应(等
温等压)
p外ΔV
Qp
CVdT
CpdT
Qp-W
Qp-W ΔrUm= ΔrHm-
BRT
B
Qp(相变热)
Qp
ΔrHm=
B
f
H
m
B
B
溶液-多组分体系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
凝固点下降法:溶剂
ln
a
A=

大学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

大学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

大学物理热学知识点整理系统吸收的热量,一部分转化成系统的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系统对外所作的功。

Q=\Delta E+A上式的各量均为代数量,其正负号规定为:系统从外界吸热时, Q 为正,向外界放热时, Q 为负;系统对外作功时,A 为正。

外界对系统作功时, A 为负;系统内能增加时,\Delta E 为正,系统的内能减少时, \Delta E 为负。

对于状态的微小变化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dQ=dE+dA第一类永动机:一种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而连续不断对外作功,系统又能复原的机器。

等体过程:dV=0 ,系统作功dA=pdV=0dQ_v=dE=\frac{M}{M_{mol}}\frac{i}{2}RdT所以 Q_v=\Delta E=E_2-E_1=\frac{M}{M_{mol}}\frac{i}{2}R(T_2-T_1)在等体过程,外界传给气体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气体的内能,系统对外不作功。

等压过程: p =恒量,当气体体积从 V_1 膨胀到 V_2 时,系统对外作功为A_p=\int_{V_1}^{V_2}pdv=p(V_2-V_1)=\frac{M}{M_{mol}}R(T_2-T_1)系统吸收的热量为Q_p=\Delta E+p(V_2-V_1)=\frac{M}{M_{mol}}(\frac{i}{2}+1)R(T_2-T_1)等温过程: \Delta E=0Q_T=A_T=\int_{V_1}^{V_2}pdv=\frac{M}{M_{mol}}RT\ln\fra c{V_2}{V_1}因为 pV=常量,即 p_1V_1=p_2V_2所以 Q_T=A_T=\frac{M}{M_{mol}}RT\ln\frac{p_1}{p_2}摩尔热容 C_m: 1mol 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K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为 J/mol\cdot K 。

C_m=\frac{(dQ)_m}{dT}理想气体等体摩尔热容:C_V=\frac{dQ_V}{dT}=\frac{dE}{dT}=\frac{\frac{i}{2}RdT }{dT}=\frac{i}{2}Ri 为分子自由度; R 为普适气体常量。

大学物理常用公式(电场磁场-热力学)

大学物理常用公式(电场磁场-热力学)

第四章 电 场一、常见带电体的场强、电势分布 1)点电荷:2014q E r πε=04q U rπε=2)均匀带电球面(球面半径R )的电场:200()()4r R E qr R r πε≤⎧⎪=⎨>⎪⎩00()4()4qr R r U q r R R πεπε⎧>⎪⎪=⎨⎪≤⎪⎩3)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电荷线密度为λ):02E rλπε=,方向:垂直于带电直线。

4)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面(电荷线密度为λ): 00()()2r R E r R rλπε≤⎧⎪=⎨>⎪⎩5)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电荷面密度为σ)的电场:0/2E σε=,方向:垂直于平面。

二、静电场定理 1、高斯定理:0e Sq E dS φε=⋅=∑⎰静电场是有源场。

q ∑指高斯面内所包含电量的代数和;E指高斯面上各处的电场强度,由高斯面内外的全部电荷产生;SE dS ⋅⎰指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由高斯面内的电荷决定。

2、环路定理:0lE dl⋅=⎰ 静电场是保守场、电场力是保守力,可引入电势能三、求场强两种方法1、利用场强势叠加原理求场强 分离电荷系统:1ni i E E ==∑;连续电荷系统:E dE =⎰2、利用高斯定理求场强 四、求电势的两种方法1、利用电势叠加原理求电势 分离电荷系统:1nii U U==∑;连续电荷系统: U dU =⎰2、利用电势的定义求电势 rU E dl =⋅⎰电势零点五、应用点电荷受力:F qE = 电势差: bab a b aU U U E dr =-=⋅⎰a由a 到b六、导体周围的电场1、静电平衡的充要条件: 1)、导体内的合场强为0,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2)、导体表面的场强处处垂直于导体表面。

E ⊥表表面。

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2、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分布: 1)实心导体: 净电荷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

2)导体腔内无电荷: 电荷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空腔内表面无电荷。

3)导体腔内有电荷+q ,导体电量为Q :静电平衡时,腔内表面有感应电荷-q ,外表面有电荷Q +q 。

大学物理-热力学

大学物理-热力学

存在温差而发生的能量传递 .
功与热量的异同 1)过程量:与过程有关;
T1 T2
T1 Q T2
2)等效性:改变系统热运动状态作用相同;
1卡 = 4.18 J , 1 J = 0.24 卡
3)功与热量的物理本质不同 .

宏观运动
分子热运动
热量
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
五、 内 能 (状态量)
物体内分子做无规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 物体的内能。内能由系统的状态唯一地决定。内能的 改变量只由初末状态决定,和变化的具体过程无关。
p
A*
1
p
A*
1
2 *B
o
V
2 *B
o
V
理想气体内能 : 表征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 ,
理想气体 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 U U (T )
永 动 机 的 设 想 图
第一类永动机试图在不获 取能源的前提下使体系持续 地向外界输出能量。历史上 最著名的第一类永动机是法 国人亨内考在十三世纪提出 的“魔轮”,十五世纪,著 名学者达芬奇也曾经设计了 一个相同原理的类似装置, 1667年曾有人将达芬奇的设 计付诸实践,制造了一部直 径5米的庞大机械,但是这些 装置经过试验均以失败告终。
Cp,m CV ,m R
CV ,m
CV ,m
CV ,m
R 1
R
1
W 1 (T1 T2 ) 1 ( p1V1 p2V2 )
绝热过程方程的推导
dQ 0, dW dU pdV vCV ,mdT
pV vRT
pdV Vdp R pdV CV ,m
整理得
dp dV 0
pV
p
p2
2 T2

热学三大公式

热学三大公式

热学三大公式
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热量、热力学能量、热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在热学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分别是:
1. 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Q = U + W
这个公式表示热量 Q 等于内能 U 加上摩擦功 W。

它表明了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热传递的根本原因是物体之间的内能差异。

这个公式在解释热传递现象和计算热传递的热量时非常有用。

2. 热力学第二定律公式:N = Q - W
这个公式表示净热量 N 等于热量传递 W 减去摩擦功 N。

它表明了热量传递的方向和热量传递的多少取决于内能差异的大小,而与摩擦功无关。

这个公式在解释热传递的规律和计算热量传递的效率时非常有用。

3. 热力学第三定律公式: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
温物体
这个公式表示热量传递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也就是说,热量传递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

这个公式表明了热传递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同时也说明了热量传递的根本原因是物体之间的内能差异。

这个公式在解释热传递现象和计算热传递的热量时非常有用。

这三个公式是热学中最基本的公式,对于理解热学概念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热学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和规律,例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方式——熵增定律,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应用,等等,这些都需要深入学习才能掌握。

大学物理热学部分复习资料

大学物理热学部分复习资料

W净= 曲线所围的面积 = Q1 + Q2 + ⋯ + Qn
20122012-1-3
20
热学习题课
1. 热机循环
p a O Q 1 A Q 2 V
W = Q1 − Q2
高温热源 T1 Q1 热机 W Q2 低温热源 T2 逆循环: 逆循环: 逆时针 热机效率
W = 1 − Q2 η= Q1 Q1
正循环: 正循环: 顺时针
dN :v − v + dv区间内的分子 N 数占 总分 子数 的百 分比 dN = f ( v ) dv N
四、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f (v)
dS
1.速率分布函数: 速率分布函数: 速率分布函数
dN f (v) = Ndv
o
d S = f ( v ) dv
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
的百分比
v v + dv

3.麦氏分布函数 麦氏分布函数
8kT 8RT v= = πM πm
平方平均速率
v = ∫ v2 f ( v) dv
2 0 ∞
m f ( v ) = 4π 2kT f (v) f max
3/ 2
e
mv 2 − 2 kT
v2
方均根速率
vrms 3kT 3RT = v = = m M
平均自由程
λ =
1 = 2 2πd n
kT 2 πd2p
20122012-1-3
15
热学习题课
热力学基础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对外做功 ∆V > 0,W > 0 外界对系统做功 ∆V < 0,W < 0 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内能增量 i ∆E = ν ⋅ R∆T = ν CV ∆T 一部分使系统的内能增加, 一部分使系统的内能增加,另 2 i 一部分使系统对外界做功. 一部分使系统对外界做功. 定体摩尔热容 CV = R 2 其中 定压摩尔热容 C p = CV + R dW = pdV

大学物理 第21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大学物理 第21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Ⅰ(p V T )
1 1 1
Ⅱ(p2V2T2)
.
V
21.3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功
系统对外做功(体积功) dx 气体 F
2
A Fdx PSdx PdV
A dA PdV
V1 V2
讨论:
1)A > 0 系统对外界做正功; A < 0 系统对外界做负功。 2)P-V 图上曲线下面积表示体积功大小。 3) 功是过程量。
CV (
定体摩尔热容量 CV , m
1 Q 摩尔热容量 C m dT
Q>0 Q<0
从外界吸收热量 系统向外界放热
dT dT 1 Q 1 dE ( )V ( ) dT dT
)V (
)V
三、内能
系统内所有粒子各种能量的总和。 热力学领域:系统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间 相互作用势能之和。 通常
绝热线比等温线陡
p1 p2 p2
0
等温线
( 1)
V
p nkT
{
等温: T不变,n
绝热: T ,n
p p
V1
V2
9
11
用比较曲线斜率的方法证明在p---V图上相交于任一点的理想 气体的绝热线比等温线陡。
证明:过p---V图上任一点(p,V)点,等温线的斜率为:
dp d C C pV p ( )T [ ( )]T 2 2 dV dV V V V V
4
E E (T ,V )
——内能是状态量。
理想气体内能:仅为分子热运动的各种动能之和。
——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M i E RT M mol 2

大学物理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大学物理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A1 A绝热 Q1 0 A2 A绝热 Q2 0
放热 吸热
(B)对
38
补充作业(4692)如图所示,C是固定的绝热壁, D是可动活塞,C、D将容器分成A、B两部分。 开始时A、B两室中各装入同种类的理想气体, 它们的温度T、体积V、压强P均相同,并与大 气压强相平衡。现对A、B两部分气体缓慢地 加热,当对A和B给予相等的热量Q以后,A室 中气体的温度升高度数与B室中气体的温度升 高度数之比为7:5。求:
内能:态函数,系统每个状态都对应着一定内能的数值。 功、热量:只有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才有意义,状态不
变,无功、热可言。
8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
1. 数学表式
★ 积分形式 Q E A
★ 微分形式 dQ dE dA
9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
(1)外界对系统所传递的热量 Q , 一部分用于 系统对外作功,一部分使系统内能增加。
(4)内能增量: dE 2i(R适dT用于任C何V d过T程!!)
E E2 E1 CV (T2 T1 )
等容过程
Q等容 E E2 E1 CV (T2 T1 )
A等容 0
CV
iR 2
14
2. 等压过程
(1)特征: P=恒量 ,dP=0, P
参量关系: V T 恒量 (2)热一律表式:
E EA EB
E A
3
2
RTA
3 2
RTA
5 EB 2 RTB
C是导热板,因此A、B两部分气体的温度
始终相同。即:TA TB T
T A 4R
5
5
EB 2 RT 8 A
36
例4(431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P-V图 上初态a经历(1)或(2)过程到达末 态b,已知a、b两态处于同一条绝热线 上(图中虚线是绝热线),问两过程中 气体吸热还是放热? (A)(1)过程吸热 (2)过程放热 (B)(1)过程放热 (2)过程吸热

物理公式大全—大学物理篇

物理公式大全—大学物理篇

物理公式大全——大学物理篇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1.1平均速度 v =t△△r1.2 瞬时速度 v=lim 0△t →△t △r =dt dr1. 3速度v=dtds==→→lim lim△t 0△t △t△r 1.6 平均加速度a =△t△v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0△t →△t △v =dt dv1.8瞬时加速度a=dt dv =22dt rd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21at 2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v 02=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gy v at y gtv 22122 ⎪⎪⎩⎪⎪⎨⎧-=-=-=gyv v gt t v y gt v v 22120220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v v yx sin cos 00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1.19射程 X=g av 2sin 21.20射高Y=gav 22sin 201.21飞行时间y=xtga —ggx 21.22轨迹方程y=xtga —av gx 2202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Rv 2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1.25 加速度数值 a=22n t a a +1.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a n =Rv 2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dtdv 1.28 ωΦR dtd R dt ds v ===1.29角速度 dtφωd =1.30角加速度 22dt dtd d φ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a n =222)(ωωR R R R v == a t =αωR dtd R dt dv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大学物理课件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

大学物理课件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

PF S
如果活塞没有加速度(或可忽略), 由力学的动量守恒,有外压力与气 体压力相等。这时:
A PdV
3.热量:物体间通过热接触传递的能量。热量的测量方法:量热技术。
Q=?
实验时,如果电阻的欧姆热全部流入系统,有

Q / t RI 2


电阻
电流

接 地
如果一定量的机械能通过摩擦产生的热都流入了系统,有
B
如果从B到A,放热.
注意:一个过程不一定从头到尾都吸收或放热.
V
它可能有时吸收热, 有时放热.
因此分析整个过程吸收或放热是, 应一小段,一小段地考虑
6.理想气体平衡过程分析: 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容过程、循环过程,……
等容过程 dV=0 : (1) A 不变化: A=0!
P
A
(2) 热:
B
Q U dU T
p1
ab
试求: ( 1)状态d的体积Vd;
d
(2)整个过程对外所作的功; o
V
(3)整个过程吸收的热量。
V1 2V1
解:(1)根据题意 Ta Td
又根据物态方程 pV RT
Td
Ta
p1V1 R
p
Tc
pcVc R
4 p1V1 R
4Ta
2p1
c
再根据绝热方程TcVc 1 TdVd 1 p1 a b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 能量与能流)
1.物体的能量: 内能或热力学能量。有时可分为:1机械能 + 2热能。
能量概念来自对力学运动规律的研究。 从质点动力学人们认识到,比如:
弹簧质点组成的“孤立”系统:
m1

大学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7、bca为理想气体绝热过程,b1a和b2a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 过程中气体作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A) b1a过程放热,作负功;b2a过程放热,作负功. B) b1a过程吸热,作负功;b2a过程放热,作负功. C)b1a过程吸热,作正功;b2a过程吸热,作负功. D) b1a过程放热,作正功;b2a过程吸热,作正功.
[1]、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初状态 a (P1 、V1 )开始, 经过一个等容过程达到压强为P1 / 4 的 b 态,再经过一个等 压过程达到状态C ,最后经过等温过程而完成一个循环, 求:该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作的功A 和所吸收的热量Q。 解:由已知可得: a( P 1 ,V1 )
循环过程
E 0 Q A V V1 1) a b A 0 2) b c A p1 (4V1 V1 ) / 4 3 p1V1 / 4 3) c a A p1V1 ln( V1 / 4V1 ) p1V1 ln4
p (105 Pa) 3 2 1 O A 1 2 C V (103 m3) B
解:(1) A→B:
A1
ΔE1= CV (TB-TA)=3(pBVB-pAVA) /2=750 J Q=A1+ΔE1=950 J. B→C: A2 =0 ΔE2 = CV (TC-TB)=3( PCVC-PBVB ) /2 =-600 J. Q2 =A2 +ΔE2 =-600 J. C→A: A3 = PA (VA-VC)=-100 J.
解( : 1) 等 容 过 程 , A 0, 外 界 对 气 体 作 功 A 0 M i Q E CV T RT M mol 2 0.02 3 8.31 ( 300 290 ) 623 ( J ). 0.004 2 (2)等压过程, E 与 ( 1) 同 。

大学物理热力学公式(2024)

大学物理热力学公式(2024)
大学物理热力学公式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公式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气体动理论基础与公式 • 相变与潜热公式 • 热力学循环与效率公式
2
01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公式
Chapter
2024/1/30
3
热力学系统与环境
01
热力学系统
所研究的对象,与周 围环境有物质和能量 的交换。
14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及意义
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 高温物体。它说明在没有外界影 响的条件下,热传导过程是不可 逆的。
开尔文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 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 响。它说明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 观过程是不可逆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
揭示了自然界中与热现象有关的 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反映了宏 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自由膨胀过程
气体在真空中自由膨胀时,不受外界约束,体积自发增大。该过程中,系统的熵增加,表明自由膨胀是一个 不可逆过程。
17
04
气体动理论基础与公式
Chapter
2024/1/30
18
气体分子运动论概述
气体分子运动论是研究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的理论基础。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假设包括:气体分子是由大量不断运动的质点组成,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 计,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
朗肯循环
朗肯循环是一种蒸汽动力循环,由锅 炉、汽轮机、凝汽器和给水泵等设备 组成。朗肯循环在火力发电厂、核电 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是可 以利用低品位的热能;缺点是需要消 耗大量的水资源,并且对环境有一定 影响。

大学物理热学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大学物理热学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9
理学院 物理系 陈强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四.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CV、Cp
对理想气体, 内能仅是温度T的函数, 是状态函数.
U U (T )
所以, 不论对等体或等压过程均有:
dU dU dU dT dT V dT p
理想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为
Q L 4 . 06 10 J
4
外界对系统作功为
W p ( V g V l ) ... 3 . 05 10 J
3
Q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水的内能增量为
U Q W 3 . 75 10 J
4
16
理学院 物理系 陈强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绝热
• 微观本质不同:作功 有序; 传热 无序
8
理学院 物理系 陈强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准静态过程中功的计算 如图,dW pSdx pdV
dW:外界对系统作的元功
dV 0 膨胀 , dW 0
S p dx
dV 0 压缩 ,
dW 0
从状态I(p1,V1,T1)变化到状态II (p2,V2,T2)
T1+dT
系统T1 T2
T1+2dT
T1+3dT
5
例1:气体被压缩的过程
例2:系统的加热过程
理学院 物理系 陈强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对一定量气体,任何一个平衡态都对应于状态图(如 P-V图,P-T图或V-T图)中的一点。反之亦然;
一定量气体的任何一个准静态过程都可用系统的 状态图(如P-V图,P-T图或V-T图)中一条光滑连 续曲线表示,反之亦如此。

大学物理之热学公式篇

大学物理之热学公式篇

热 学 公 式1.理想气体温标定义:0273.16limTP p TPpT K p →=⋅(定体) 2.摄氏温度t 与热力学温度T 之间的关系:0//273.15t C T K =- 华氏温度F t 与摄氏温度t 之间的关系:9325F t t =+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RT ν=1mol 范德瓦耳斯气体状态方程:2()()m m ap V b RT V +-= 其中摩尔气体常量8.31/R J mol K =⋅或28.2110/R atm L mol K -=⨯⋅⋅4.微观量与宏观量的关系:p nkT =,23kt p n ε=,32kt kT ε=5.标准状况下气体分子的数密度(洛施密特数)2530 2.6910/n m =⨯6.分子力的伦纳德-琼斯势:126()4[()()]p E r rrσσε=-,其中ε为势阱深度,σ=,特别适用于惰性气体,该分子力大致对应于昂内斯气体; 分子力的弱引力刚性球模型(苏则朗模型):06000, ()(), p r r E r r r r rφ+∞<⎧⎪=⎨-≥⎪⎩,其中0φ 为势阱深度,该分子力对应于范德瓦耳斯气体。

7.均匀重力场中等温大气分子的数密度(压强)按高度分布:00()mgz Mgz kTRTn z n en e --==,//00()mgz kTMgz RT p z p e p e --==, 大气标高:RTH Mg=。

8.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23/222()4()2mv kTdN m f v e v Ndv kT ππ-==;其简便形式:22()u f u du e du -=,其中p v u v =。

9.三个分子速率的统计平均值:最概然速率:p v ==v ==;方均根速率:rms v ===10.分子通量14nv Γ=: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容器壁所受到的分子碰撞次数。

12.能量均分定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下,物质分子的每一个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其大小都等于/2kT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之热学公式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热 学
公 式
1.理想气体温标定义:0
273.16lim
TP p TP
p
T K p →=⋅(定体) 2.摄氏温度t 与热力学温度T 之间的关系:0//273.15t C T K =-
华氏温度F t 与摄氏温度t 之间的关系:9
325
F t t =+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RT ν=
1mol 范德瓦耳斯气体状态方程:2()()m m
a
p V b RT V +-=
其中摩尔气体常量8.31/R J mol K =⋅或28.2110/R atm L mol K -=⨯⋅⋅
4.微观量与宏观量的关系:p nkT =,23kt p n ε=,3
2
kt kT ε=5.标准状况下气体分子的
数密度(洛施密特数)2530 2.6910/n m =⨯
6.分子力的伦纳德-琼斯势:126()4[()()]p E r r r
σσ
ε=-,其中ε为势阱深度,
σ=,特别适用于惰性气体,该分子力大致对应于昂内斯气体;
分子力的弱引力刚性球模型(苏则朗模型):06
000, ()(), p r r E r r r r r
φ+∞<⎧⎪
=⎨-≥⎪⎩,其中0φ 为势阱深度,该分子力对应于范德瓦耳斯气体。

7.均匀重力场中等温大气分子的数密度(压强)按高度分布:
00()mgz
Mgz kT
RT
n z n e
n e -
-
==,//00()mgz kT Mgz RT p z p e p e --==, 大气标高:RT
H Mg =。

8.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2
3/222
()4()2mv
kT dN m f v e v Ndv kT ππ-==
;其简便形式:
2
2()u f u du e du -=,其中p
v u v =。

9
.三个分子速率的统计平均值:最概然速率:
p v =
=
v ==
;方均根速率:rms v ==
=10.分子通量1
4
nv Γ=: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容器壁所受到的分子碰撞次数。

12.能量均分定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态下,物质分子的每一个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
均动能,其大小都等于/2kT 。

分子平均能量:1
(2)22
i kT t r v kT ε=
=++,其中t 、r 、v 分别为平动、转动、振动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3i =;刚性双原子分子:5i =;刚性线型多原子分子:5i =;刚性非线型多原子分子:6i =;以上刚性分子
均不包含振动自由度v ;对于非刚性分子,振动自由度数v 一般不是整数,须经量
子力学计算。

13.热传导的傅里叶定律:热流密度dT
q dz
κ=-;⇒
热传导的热欧姆定律:热流量1T
L A
φκ∆=,其中κ为热导率。

14.关于自然对流的牛顿冷却定律:hA T φ=∆,其中h 为自然对流系数,T ∆是固体表
面和流体主体间的温差。

15.黑体的总辐出度(辐射热流密度)4()b R T T σ=,其中斯特藩-玻尔兹曼常量
8245.6710/W m K σ-=⨯⋅。

一般物体(可近似视为灰体)的总辐出度4()R T T ασ=,其中α为灰体的吸收率或发射率(两者相等)。

16.黑体辐射的维恩位移定律:32.910m T m K λ-=⨯⋅
17.热力学第一定律:Q U W =∆+,其微分形式:đQ dU đW =+。

18.定体摩尔热容:,,()()V m m V m V dQ U
C dT T
∂=
=∂, 对于常温附近的理想气体,()2m i U T RT =,,2
V m i
C R =。

19.定压摩尔热容:,,()()p m m p m p dQ H
C dT T
∂=
=∂, 对于常温附近的理想气体,()()(1)22
m m m i i
H T U T pV RT RT RT =+=+=+,
,(1)2
p m i
C R =+。

20.摩尔热容比,,p m V m
C C γ=。

对于常温附近的理想气体,2
i i γ+=,,1V m R C γ=-,
,,p m V m C C R -=(迈尔公式)。

21.理想气体的基本过程
等体过程:0W =,,V m Q U C T ν=∆=∆;
等压过程:W p V R T ν=∆=∆,,V m U C T ν∆=∆,,p m Q C T ν=∆;
等温过程:0U ∆=,2
1
ln
V Q W RT V ν==; 绝热过程:0Q =,,V m W U C T ν=-∆=-∆,
绝热过程方程:pV γ=常量,或1TV γ-=常量; 多方过程:n pV =常量,或1n TV -=常量,
,n m Q C T ν=∆,其中多方摩尔热容,11
n m R R
C n γ=---,
,V m U C T ν∆=∆,
1122
1
1
p V p V R
W Q U T n n ν-=-∆=-
∆=
--。

22
.介质中纵波传播速度:u =
=,其中S κ为绝热压缩系数,
理想气体声速:u =
23.热机效率的一般公式:12
2111
1Q Q Q W Q Q Q η-=
==-,其中1Q 为整个热机循环的所有吸热之和,2Q 为整个热机循环的所有放热之和。

可逆卡诺热机效率21
1T
T η=-卡。

24.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一般公式:22
12
Q Q COP W Q Q ==-制冷,
可逆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2
12
T COP T T =-卡诺制冷。

25.克劳修斯等式:0R đQ
T
=⎰,下标R 表示可逆循环。

熵变计算的一般式:f f i iR đQ
S S T
-=⎰,下标R 表示可逆过程。

26.理想气体熵变的一般表达式:,ln ln f f V m i i
T V
S C R T V νν∆=+;其中
等体过程:,()ln f V V m i T S C T ν∆=;等压过程:,()ln f
p p m i T S C T ν∆=;
等温过程:()ln f T i V S R V ν∆=;可逆多方过程:,()ln f n n m i
T
S C T ν∆=;
可逆绝热过程:()0S S ∆=。

27.固体和液体的熵变公式:ln f i
f T f
iR T i
T đQ cmdT S cm T T T ∆===⎰⎰,其中c 为固体或液体的
比热容。

28.热源的熵变:()Q S T ∆=热源
热源热源
,其中Q 热源指热源吸收的热量。

说明:热源的
温度几乎不变,因此它的变化总是准静态可逆过程。

29.熵增加原理:()0S ∆≥绝热(可逆取等号,不可逆取不等号)。

30.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f i i
đQ
S S S T
∆=-≥⎰(可逆取等号,不可逆取不等号)。

31.克劳修斯不等式:0đQ
T
≤⎰
(可逆循环取等号)。

注:29,30,31三不等式相互等价!彼此间可以相互推导。

32.p V T --系统的热力学基本(中心)方程:TdS dU pdV =+。

33.玻尔兹曼熵公式:ln S k W =,其中W 是某宏观状态的微观状态数或称热力学概
率。

34.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Z vn =;平均自由程
v Z λ==。

其中
2d σπ=为分子的碰撞截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