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设计:2.2化学能与电能
学难点为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
五、教学准备灵敏电流计,铜片、锌片、硫酸溶液、导线、柠檬六、教学思路生活导入——实验探究——提出概念——理论分析——习题巩固——归纳总结本课首先让学生观看水果电池, 引导学生进入电化学学习,进而给出锌—铜—稀硫酸原电池,提出原电池概念,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再是习题巩固以及归纳总结。
七、教学过程思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生活导入【趣味实验】电池能够产生电能,使电流表偏转。
将电池用锌、铜和柠檬连接所代替,能否是电流表指针偏转?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能够产生该现象?通过观察实验,5号电池能够使电流表发生偏转,柠檬也可以以生活中熟悉的柠檬构建原电池,提高学生兴趣实验探究请对比两个实验,分析两套装置的异同,注意两个导体和溶液的现象实验①Zn有气泡溶解,Cu无气泡解释Zn+2H+=Zn2++H2↑实验②Zn有气泡、溶解,Cu有气泡电流表发生偏转通过实验对比,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基本组成,模型构建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原电池中电子与离子的流动方向与过程仔细观看动画。
用心记忆原电池中电子与离子的流动方向与过程。
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彻。
习题巩固1、请同学们根据原电池的原理,指出下列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是什么?分析电子和离子的流向,写出电极反应。
2、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装置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电子由Zn 片经过导线流向铜片C .Zn 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D .Cu 为正极,在Cu 片上有气泡产生1、负极 Fe -2e - = Fe2+ 正极Cu2++2e - = Cu总:Fe + Cu2+ =Fe 2++ Cu电子从铁流向铜,铜离子流向铜,硫酸根流向铁 2、C通过习题来巩固知识点的理解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分组实验,对比Zn -Cu -H2SO4原电池,四组实验均不能形成原电池1,缺少两个不同电极 2,没有形成回路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学生自己能够提炼出结论,加强学生的CuZ nA42稀H SO观察上述电流表是否发生偏转,如果不能,分析缺少什么条件才能形成原电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第二章化学反响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材解析:化学能与电能,是化学学科的理论性知识之一,以氧化还原反响原理为依赖是对其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因为学生在初中化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 ,在选修模块 4 将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响与能量,本节为选修模块的学习确定了基础。
本节涉及到以下知识:氧化还原反响;能量的变换;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电解质溶液、金属的爽朗性;物理学科的电学知识。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以及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而且原电池在本质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拥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情解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认识金属活动性,在必修一的学习中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响,经过对物理学科电学的学习也有必然的电学知识。
因此,已经具备学习本课的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要修业生自主研究,主动求知,学会收集、解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在设计《化学能与电能》这节课时,我采用教学设计导学、分组实验和小组谈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研究问题,解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以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惹起学生经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原理的解析,真切理解了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响),解析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化学知识和规律,而且获得了研究知识的路子与方法。
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 1、认识原电池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响和电池反响方程式。
2、初步认识原电池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经过对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渐渐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授课重点: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原电池的看法授课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研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授课方法:实验研究法、小组谈论仪器用品:仪器:电流表、导线、小烧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是对第一节“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论述的丰富和完善,也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初中化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在选修模块4将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奠定必要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此外,本节课涉及生活中常用的电池,是学生熟悉的物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同时学生已掌握氧化还原知识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也具备基本的电学知识,为原电池原理的探究储备了必要的知识,符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本理念。
二、学情分析中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习。
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
同时,学生已掌握氧化还原知识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
三、教学流程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本质及其应用。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发电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回归课本,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提炼归纳,引导学生明确原电池的本质课堂小结巩固提高2.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构成条件,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3.知道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日常生活接触的事物进行发电的研究,经历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总结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回归课本,探索发电原理。
从而了解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采用对比、实验探究、实验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能与电能》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
增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放法: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2、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电能是现代社会最清洁、也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
而火力发电又在电能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电能最主要的来源。
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提问燃烧的本质是什么?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方式是怎样的?火力发电又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学生讨论、分析激疑针对火力发电的缺点,能否通过某些方式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分组实验探究锌铜原电池原理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实验2: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起来。
实验3: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结论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讨论1、实验1和实验2中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如何证明?3、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
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一、教材分析本节重点是原电池,应熟练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的书写、两极现象、电子电流离子的移动方向、正负极的反应类型、原电池的简单设计及原电池图示的画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4、了解常见电源能力目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化学兴趣及严谨的化学治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难点: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没有平行分班,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较大差距。
学生对于原电池的了解限于普通原电池的外表结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课本实例反复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原电池实验应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原电池基础知识,初步把握原电池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实验仪器。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㈠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⑴电流方向?电子方向?阴阳离子流动方向?⑵原电池中如何判断正负极?⑶正极金属起啥作用?啥在正极上得电子?⑷正负极发生的反应类型?【知识应用】1、用下列物质设计一个原电池CuSO4溶液、ZnSO4溶液、H2SO4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Fe棒、Cu棒、C棒、Zn片、Cu片、铜线、2、画出装置图㈢、常见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板书设计化学能与电能㈠燃煤发电的流程(二) 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㈢、常见电源十、教学反思在精讲的同时一定注意学生的参与,题不在多要精挑题目做通讲透,否则讲得多练得多最后学生还是不懂因此求“悟”乃根本。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表格型)
④⑥⑦无电流
动脑、动手练习,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
回答设计方案,写出电极反应式,
根据反应设计原电池并总结的主要原则。
答案
负极材料
及反应式
正极材料
及反应式
电解质溶液
铁
Fe-2e-=Fe2+
比铁活性弱
2H++2e-= H2↑
盐酸
锌
Zn-2e-=Zn2+
比锌活性弱
Cu2++2e-=Cu
含Cu2+的溶液
【探究】请同学们完成两个实验,要求认真观察、记录现象,并思考如何解释现象
1.将锌片、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现象_______解释________
2.将锌片、铜片接触插入稀硫酸中
现象_______解释_________
问:1.铜的?哪个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动手组装水果电池。
第二课时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常见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
负极(锌):
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石墨):
2NH4++2e—=2NH3↑+H2↑(还原)
倾听、思考、讨论
【学与问】锌锰干电池即使不用,放置过久,也可能会漏液失效(作为电解质的NH4Cl的水溶液显酸性)使用和保存时应注意什么?
实践创新:现有桔子、金属片、导线等,请设计一个水果电池。
思考回答问题
练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锌片):Zn-2e-= 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Cu2++2e-= Cu(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
Zn + Cu2+= Zn2++ Cu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及电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广河县三甲集中学张志文一、教材分析“化学能与电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化学能与电能”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该内容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通过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形成原电池概念,初步了解原电池的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
2.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3.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教学难点是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突破难点需要设置铺垫和台阶,并充分发挥教者的引导,本节课利用情境、问题、表征方式的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并具有合理的梯度,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高度。
四、教学设计构思采用“宏观(创设情境)—微观(问题探究)—符号(辅助图像)”三重表征方式设计教学。
具体如下图所示。
五、教学过程1.宏观表征,创设情境[情境创设]投影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和图表。
[提问]我国目前发电的方式、总量、原理及利弊?[设计意图]从火力发电厂的图片入手,引入学生得出此方法的不足—能量利用率不高,那么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从而快速切入课题。
2.微观表征,实验探究[分组实验]介绍实验桌上的物品,指导学生做以下三个实验:(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3)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
(2)掌握原电池构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情分析1、知识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这些都为本节课做了铺垫。
2、能力上: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但仍要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
3、心理上: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较为薄弱,因此,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电子定向移动产生电流的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
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原电池的实验,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1]将生活中常见的用电产品图片以“电”字形式展现出来。
[查资料]课前布置任务,查找有关电的资料,解决两个问题:1.发电的方式有哪些?2.我国发电以哪种方式为主?能量如何转化?[情境2]设置停电,需要为手机充电的情景。
[视频]播放“橙子电池”为手机充电的视频。
引出“橙子电池”即原电池,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讲授】实验探究,学习新课任务一、原电池的定义[提问]通过引课,由学生总结原电池定义。
[提问]原电池和火力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两者的区别是什么?[探究1]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动画]利用动画,将不同的反应设计成电池装置,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并让学生分析总结哪种反应类型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设问]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讨论][讲解]电能需要电流,电流是电子定向移动。
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实验设计的水平(定性水平)学习任务来自的教学流程图2.模型建立
【学习任务2】微观动画揭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
【学习任务3】探究原电池的构成,建立原电池模型。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原电池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学习任务3教学流程图
3.问题解决
【学习任务4】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并讨论原电池
【评价任务4】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
学习任务4教学流程图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化学能与电能”(人教必修2)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明确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
2、通过设计实验,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进而设计原电池。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设计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
2、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微粒水平)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对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原电池设计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三、教学流程
1.概念提出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化学能与电能》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有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原电池,第二课时主要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电池。
本节课我讲解的是第一课时,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让学生不仅从中学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疑惑来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学生动手做对比实验,让学生总结原电池的条件,使其印象更深刻。
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课表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这一节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3)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
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2)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二、教法分析1.教学策略设计(1)高效利用教材、课外资料、生动的录像和图片等教育资源,对“火力发电”进行完整透彻的剖析,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有机会去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实现从“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新思维模式的转换,并且形成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积极开发高清洁能源燃料的意识。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2.了解和分析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3.掌握常见的能量转化和电能的应用。
教学重点:1.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2.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教学难点:1.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1.电磁炉、电热水壶等电器;2.化学反应实验装置;3.能量转化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如何简单、生动地引入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二、讲解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20分钟)1.通过实际例子和图表,向学生介绍化学能和电能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三、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30分钟)1.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的原理。
2.对于能量转化的实验,可以进行燃料燃烧释放热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实验。
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进一步理解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四、能量转化和电能的应用(30分钟)1.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向学生介绍能量转化和电能的应用,如电池驱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
2.引导学生讨论能量转化和电能应用的优缺点,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五、小结与巩固(10分钟)1.教师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结,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于化学能与电能的理解。
2.开展课堂互动和答疑环节,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2.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分析能量转化和电能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案例结合,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了解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原理,以及能量转化和电能的应用。
课堂中引入的实验和实际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另外,课后习题的设计和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doc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课时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2、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学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与电极反应。
②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木操作;2、通过反应物Z间电子转移的分析,理解原电池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和运用;3、通过对构成原电池条件的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练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木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初步感受其实际生活、生产小的利用价值;3、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牛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等是木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最重要、最基木的内容。
同时,原电池也是高中阶段电化学部分知识的重点Z—,因此学好其概念、原理、组成、构成条件及电极反应是木节课的垂点而由于学生高屮阶段对电化学的学习才刚刚起步,对于微观原理的认识能力尚有欠缺, 故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同时电极反应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因此学会正确判断并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理清电极反应方程式与总反应方程式Z间的关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小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自主学习等。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实验仪器及用品:原电池原理装置、电流表、导线、500ml 烧杯、洗瓶、滤纸、小刀。
实验试剂:0. lmol/LlbSOn乙醇、苹果、蒸馆水。
五、学法指导①引导学住掌握观察现象的方法;②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并学会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③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Ⅱ中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内容。
本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理论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而本节内容则是侧重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研究,从知识上说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实现氧化还原反应这一主干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本节课的重心是实现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
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思考、交流、归纳、小结。
五、2课时五、教学过程能源的分类1、按取得方式:①一次能源----流水、风力、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等;②二次能源:电力、蒸汽等。
2、按能源结构:①常规能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②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等。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常伴随有发光、发热等能量的变化,这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那么,化学能是否可以转化为电能呢如果能,又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呢§2-2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一、火电(间接转变)1、我国目前发电总量构成:火电% 水电% 其他%(今后水电和其他发电量会逐步增加)2、火力发电原理: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使水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3、火力发电流程:(学生回答)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4、火力发电缺点:①转换环节多;②发电效率低;③能源浪费多;④环境污染严重等。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的条件。
教学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化石燃料燃烧 蒸汽 发电机1.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 机械能 电能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电池2.化学电源: 化学能 电能 原电池的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获得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的基础上,能设计出一些原电池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 在探究设计原电池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原电池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2.赞赏原电池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人教版 高一化学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章节名称 2.2 化学能与电能学时 1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节(课)核心素养: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学生特征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以后,对化学中能量的转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能量相关问题初步知识有了自己的见解,对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也开始了探索,学生的求知欲已经激起。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2.2-12.2-2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2、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3、火力发电基本原理及过程4、原电池的定义1、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2、原电池工作原理2.2-3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学生看书,了解火力发电的缺点(污染、效率低),增加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反应原理、构成及应用。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通过教师和学生关于原电池工作原理的互动,来突破难点。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2.2-12.2-22.2-3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课件(文字、图片)课件课件(图片)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火力发电过程图火力发电能量转化关系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火力发电的污染ABEFBGEAAGECA掌握基础知识学生在课件指导下,逐步探究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学生环保意识增强5分钟12分钟2分钟自制自制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课时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2、了解原电池的概念,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与电极反应。
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分析,理解原电池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和运用;
3、通过对构成原电池条件的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练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初步感受其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利用价值;
3、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等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同时,原电池也是高中阶段电化学部分知识的重点之一,因此学好其概念、原理、组成、构成条件及电极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由于学生高中阶段对电化学的学习才刚刚起步,对于微观原理的认识能力尚有欠缺,故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同时电极反应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因此学会正确判断并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理清电极反应方程式与总反应方程式之间的关系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小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自主学习等。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实验仪器及用品:原电池原理装置、电流表、导线、500ml烧杯、洗瓶、滤纸、小刀。
实验试剂:0.1mol/LH2SO4、乙醇、苹果、蒸馏水。
五、学法指导
①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现象的方法;
②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并学会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③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
六、板书设计
§2-2化学能与电能
一、原电池
1、概念
2、工作原理
3、形成条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1导课——火力发电【图片展示】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和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引导、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火力
发电设计的能量转化,分析火力发
电的利弊,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从而引出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思考、分析、回答】根
据已有经验,结合示意图
分析能力转化方式
并进一步分析其利弊,同
时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
给出更有效的能量转化
的猜想。
从学生熟知
的素材入
手,引导学
生思考,激
发学生学习
兴趣、热情,
引入新课。
同时帮助学
生提高从图
文资料分析
获取信息的
能力,同时
提高学生对
有效利用能
【深入分析】铜锌原电池的工
作原理。
【讲授】原电池装置示意图如何画。
【引导】学生根据铜片和锌片上发生的反应标出电子的流向,然后结合物理学知识标出正负极。
【讲授】在正负极上发生反应称为电极反应式,也就是刚才分析的铜片和锌片上发生的反应。
把两个电极反应式合在一起就是总反应式。
【引导、提问】1、外电路依靠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内电路如何形成电流?
2、阴阳离子是如何移动?【动画】展示原电池微观原理
【讲授】结合flash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原电池装置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帮助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并更深入地理解原电池中的工作原理。
【动手】和老师一起画
出原电池的装置示意
图。
【思考、分析、回答】
电子的流向,原电池的
正负极。
【听讲】认真听老师讲
解相关知识并内化整合
知识。
【思考、分析、回答】
溶液中的阴阳离子。
【观察】阴阳离子的移
动方向
【观察、思考】原电池
的微观原理
在动画演示
的基础上讲
授原电池工
作原理的相
关知识,将
微观抽象的
知识点形象
地展现在学
生面前,便
于学生理
解、掌握,
在一定程度
上降低学生
学习难度。
【提问】归纳整理出原电池的
工作原理。
【投影】投影学生的归纳整理答案
【练习】
学以致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外电路中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
D.原电池内电路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迁移应用:如何判断该电池的正负极(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类型、电子流向、电流方向、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方向等角度考虑)。
【归纳、整理】
【思考、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
负极:较活泼金属、氧
化反应、电子流出、电
流流入、阴离子移向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
还原反应、电子流入、
电流流出、阳离子移向
体现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
活学活用。
环节3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引导探究】引导学生结合之
前所学的原电池的概念、组成、
工作原理,猜想构成原电池的
条件,并通过相关实验验证猜
想,得出结论。
【思考、实验】在教师
的引导下对构成原电池
的条件进行大胆猜测,
通过实验验
证,培养观
察、比较、
八、布置作业:
1、完成市编学案的课后提升;
2、预习本节第二课时内容: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九、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实验探究与思维探究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能实际生活中所能接触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化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思维加工和知识获取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问题的驱动下感悟知识、形成方法,使知识结构化,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
同时,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动画等手段向学生展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此外课堂有较好的师生互动,在增进师生默契的同时,也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课堂内容概念入手,探究工作原理,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让学生在一步步探究学习中学好本节课的相关知识。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