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与衡量分析报告及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分析及案例
一、引言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以长期契约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合作模式,旨在利用市场机制合理分配风险,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
2014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PPP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分别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财政部印发的PPP项目合同指南(试行)》(2015.1.19)、《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号)。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积极推广使用PPP合作模式,并明确提出PPP模式是处理和改善地方债务的重要方式,把PPP研究和运用推向热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PPP项目合同指南(试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这三个文件则具体规定了PPP模式运作规范和方法。
物有所值(VFM)是国际通行的PPP项目中采取的评估标准,被广泛运用于
PPP实施全过程的价值评估与绩效考核。在项目前期评价中,主要用于判断项目是否应采用PPP模式以及采用PPP模式时选择何种社会投资者的投标方案更为有效;在项目实施过程和后期评价中,则主要用于绩效审计,考察项目对于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项目的可持续性。
二、物有所值评价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物有所值评价的必要性
物有所值主要用于解决PPP立项和审批中的五个层次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对项目立项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即对所提出的项目进行审核评估和排序,确定将要实施的项目是否属于必须;
(2)对项目实施的模式进行比选分析,即对采用传统政府投资模式和PPP模式采购项目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采取PPP模式,则应当确保所带来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超过了缔约成本的增加;
(3)在决定采用PPP模式以后,应进一步考虑采用何种具体模式,如BOT、BOOT、TOT,还是其他模式并对实施方案的要点,如价格支付等机制进行设计;
(4)为项目选择合适的投资者;
(5)为项目的产出和服务制定详细可行的评价要求和监管方案;
上述关键原则和要点已体现在前述特许经营法操作流程和示范合同中,而确定这些原则的结论都离不开物有所值评价。
2、物有所值评价的可行性
在我国推进物有所值评价的可行性可以从政策环境和财务概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政策环境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特许经营法,以及财政部近日发布的财库(2015)214号、财库(2015)215号等文件可以看出,各文件在PPP项目的报批和签订阶段的基本要求相同,对物有所值评价的实施环节和实施主体基本一致,在细节上有微调,具体如下:
(1)实施方案报批阶段一般由行业主管部门作为实施机关,向同级人民政府或
其授权的部门报请实施方案的批准,由发展改革部门财政城乡规划国土资源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联合审查机制,进行方案审查并出具书面审查。
意见较原来不同的是,强调重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的评估论证,应当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并组织专家论证。
(2)特许协议签订阶段根据批准的实施方案,按照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法
律法规规定,实施机关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市场竞争方式依法选择特许经营者并进行公示,根据经批准的实施方案与特许经营者签订书面特许经营协议较原来不同的是,选择投资人的方式增加了竞争性磋商方式,并从法律角度规范了特许经营者和实施机关的权利和义务。
2.2 财务概念
公共部门比较因子(Public Sector Comparator,PSC)被广泛用于物有所
值评价体系中,用以描述公共部门采用传统模式采购同一项目所发生的成本。PSC被引入标准的物有所值评价体系中进行PPP项目的决策,并指导招投标和
谈判通过PSC与PPP模式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的比较得出定量物有所值,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上式可以看出,物有所值本质上是两个净现金流折现值之差当财务数据可获得时,可以测算得出该数值并指导决策,如当物有所值为正值时,表示PPP模式更高效,此时应采取PPP。
三、物有所值评估方法
1、物有所值定性分析
物有所值定性分析采用专家评分法,主要包括确定定性分析指标、组成专家小组、召开专家小组会议和做出定性分析结论等。物有所值定性分析侧重于考察项目的潜在发展能力、可能实现的期望值以及项目的可完成能力。原则上,评分结果在60分(含)以上的,项目通过物有所值定性分析;否则,项目不宜采用PPP
模式。如果定性评估的结果显示项目不适合采用PPP模式,则可以直接进行传统模式采购的决策。
2、物有所值定量分析
物有所值定量分析是在假定采用PPP模式与政府传统投资和采购模式的产出绩效相同的前期下,通过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支出成本的净现值(PPP 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PSC值)进行比较,判断PPP模式能否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如图1所示。
2.1 物有所值定量分析主要步骤
物有所值定量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
1、根据参照项目计算PSC值;
2、根据影子报价和实际报价计算PPP值;
3、比较PSC值和PPP值,计算物有所值量值和指数,得出定量分析结论。
定量分析使用于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阶段,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