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地名的趣味记忆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理”地名的趣味记忆方法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它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地名繁多,这些地名既是旅游地理知识的基本点,也是学生学好旅游地理的关键所在。学生要准确牢固地记住一定数量的地名,如果没有方法而靠死记硬背,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为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地名记忆方法,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准确牢固而又轻松愉快地掌握地名,提高学习效果。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种记忆方法:

一、分类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综合,寻找同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增强学生记忆的一种方法。旅游地理中出现的众多地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记忆。比如:按照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把旅游资源分成若干类型,依照这一分类系统分别记忆各类资源中的主要旅游地。(图示如下)

我国有一些著名的海滨浴场和避暑胜地,如何记忆容易些?可以按其所在海域分为四组,即:

渤海之滨:北戴河、南戴河等

黄海之滨:大连、烟台、青岛等

东海之滨:普陀、厦门等

南海之滨:汕头、深圳、北海、海口、三亚等

通过上述分类不仅方便记忆,又进一步明确这些海滨旅游城市的位置,同时,还发现发展三“S”(阳光、海浪、沙滩)旅游在我国南方优于北方。

二、别称记忆法

许多旅游景点,由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工业、交通、商业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形成、发展各具一格,因而,人们根据它的特色,冠它又另一称号,这就是别称。别称具有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的功能。利用城市的别称帮助记忆城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其特色而获得众所公认的城市别称有:

“蓉城”(成都)、“山城”(重庆)、“泉城”(济南)、“冰城”(哈尔滨)、“水城”(苏州)、“花城”(广州)、“榕城”(福州)、“石头城”(南京)、“春城”(昆明)、“江城”(武汉)、“日光城”(拉萨)、“不夜城”(漠河)、“钢都”(鞍山)、“瓷都”(景德镇)、“陶都”(宜兴)、“煤都”(抚顺)、“锡都”(个旧)、“林都”(伊春)、“汽车城”(长春)、“草原钢城”(包头)、等等。这些旅游城市姿貌各殊,风格各异,结合别称进行记忆,不仅易记,还能了解到它们各自的特点。

三、“旅游”记忆法

旅游是一项愉快的活动,通过旅游来记忆地名最为有效。由于亲身经历过,这些旅游景点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世界幅员辽阔,旅游胜地不计其数,我们不可能一一亲自领略到。不要紧,不烦来“模拟旅游”吧。教师可先设计出不同的旅游方案,然后让学生借助地图进行旅游,在“旅途”中逐一记住旅游景点。例如:假使你从北京出发要游览下列景点:泰山、九华山、普陀山、黄山、庐山、曲阜(孔府、孔庙、孔林)、长沙马王堆汉墓、洛阳龙门石窟、苏州园林、井冈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西湖、苏杭运河。请问如何走能前往上述景点观光,且所走的路线是最便捷的?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一边寻找地图中的地名,一边思考着旅游的线路,最终他们在愉快中完成了“旅行”任务。教师经常设计一些诸如此类

的“旅行”,让学生多利用地图,多接触地名,就能轻松、愉快地记忆地名,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四、绘图记忆法

地名具有空间性,地图是地名的载体。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将他们所认识的每一个地名从地图上分离出来,然后又将它们一个个地重新落实在地图上,并形成概念印在脑海中。制作“旅游图”可以帮助学生记清地名。制作方法是:首先用图画纸按照一定比例绘制出中国政区图或交通轮廓图,然后将教材中涉及到的旅游城市、景点用符号填绘到图中(填图时注意位置要准确),并用适当的字体作注记。经过反复几次练习,直至地名在脑图中形成。事实证明,自己是否做过的效果大不一样,绘制地图来记忆地名,既清晰又牢固。

五、诗歌记忆法

诗词歌赋是中华文化不朽的瑰宝,吟之抒情,诵之言志。它们多与地理知识有关,更是记忆地理名称的便途捷径。教学中引用名人的诗句来衬托旅游胜地,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北宋诗人苏东坡曾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赞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优美的诗句盛赞了风景名山的雄伟秀丽,让人神奇向往,念念不忘。宋朝文学家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岳阳楼名扬天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也使寒山寺扬名中外。再如,杜甫的一首《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使泰山流传千古,为人传颂。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在地名的教学中,正确吟诵几首,不仅使旅游景点更加出色,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地名的记忆效果,陶冶个人情操起到催化作用。

六、故事记忆法

地名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是各民族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活化石”。地名的得名来自各种因素,有的地名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与历史和地理地貌有关,有的又与神话传说相联系。借助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可以帮助熟悉和记

忆地名。例如:在讲“七大古都”时,可以讲“开封”的得名是相传春秋郑庄公命筑开封城,作为囤粮储粟之地,取开拓封疆之意故名的;“杭州”的由来是传说大禹治水时到了这里,舍航登陆,因“航”与“杭”同音而来的。又如,“神农架”之名是因为相传远古时代神农曾在此定居种田,遍尝百草,采药治病,由于山势高峻,峭壁林立,即使神农神通广大,也只能搭架而上。这些神奇动人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浓厚,在故事的感染下,他们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些地名。

七、图像记忆法

地理图片影像是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形象资料。利用图像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地名的理解和掌握,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观看影视录像、查找报刊杂志,从中收集积累旅游胜地的影像图片资料,让他们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反复刺激,有意无意间记住地名。因此,这些丰富形象的资料,不但不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反而是记忆地名的好方法。

八、字头记忆法

即把需要记忆的地名的字头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记忆,应用时再引出全称。这种方法对于成组地名的记忆很有帮助。它大大地提高了记忆的速度。如五岳名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可以简单记为“泰华恒衡嵩”;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简称为“五九普峨”;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即要求学生记作“沧狮拙留”。这种记忆方法简单、好记,当熟记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容易出错。

地名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同时,也不要忽视学生的聪明才智,有时学生想到的方法令人拍手称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