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设计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连杆设计 开题报告

连杆设计 开题报告

连杆设计开题报告连杆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连杆作为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重要任务。

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中,连杆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机械性能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将聚焦于连杆设计的相关问题,并尝试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连杆设计的深入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连杆的强度和刚度,降低能量损耗,提高传动效率。

具体目标包括:1. 研究连杆材料的选择和优化,以提高其强度和耐磨性;2. 研究连杆结构的优化,以提高其刚度和稳定性;3. 研究连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提高传动效率和减小能量损耗。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施:1. 文献综述: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了解当前连杆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2. 数值模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不同连杆结构进行模拟和分析,评估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3. 实验验证: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不同连杆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4. 优化设计: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对连杆的材料、结构和传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更好的性能表现。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连杆材料的选择和优化: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进行评估,选择最适合连杆的材料,并优化其组成和热处理工艺,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2. 连杆结构的优化:通过改变连杆的几何形状、截面形状和连接方式等因素,优化连杆的刚度和稳定性,减小失稳和振动现象,提高连杆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3. 连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通过建立连杆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其振动、冲击和能量损耗等特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传动效率和降低能量损耗。

4. 实验验证和优化设计: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不同连杆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连杆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连杆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学科部: 理工学科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2班学号:7011212085姓名:杨徐指导教师: 杨明朗填表日期:2015年12 月23日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选题依据在机械领域中,连杆是一个常用的动力传输零件,它的运用不仅在汽车的发动机中,在矿上机械、工程机械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

连杆常安装在非常重要的环节,连杆在整个机器中运转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连杆的加工工艺过程和对加工夹具有着较高的要求。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

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多个“十五规划”,汽车总产量2005年为300万辆,2010年为450万辆,2015年为600万辆。

在汽车发动机中,连杆体要承受膨胀气体的交变力和惯性力的作用。

连杆除了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和必要的配合精度外,还需尽量减少自身重量,来减小惯性力的影响。

从而提高连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性。

在机械制造业中,连杆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的设计对机械零件的制造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不规范和专业夹具的设计不够合理不仅会影响零件的质量,还会导致制造材料的大量损耗。

因此,研究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设计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需选择机械加工余量,机械加工余量的大小,不仅影响机械零件的毛坯尺寸,而且也影响工艺装备的尺寸,设备的调整,材料的消耗,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工时的多少。

因此,正确地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对于节约金属材料,降低刀具损耗,减少工时,从而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保证加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的选题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主要的任务是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连杆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一套实用的,符合生产实际的夹具。

满足生产的纲领和技术要求等各项要求的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

2、选题意义(1)社会经济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设计与研究,进一步完善传统连杆的加工工艺过程和夹具设计方面的不足,提升刀具、夹具和其他的辅助部件的使用性能,从而达到满足各种生产类型和加工技术要求的目的。

连杆加工工艺开题报告

连杆加工工艺开题报告

连杆加工工艺开题报告
篇一:连杆加工工艺开题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1)、(2)均要填,如AY、BX等。

篇二: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级11机制2
说明:(1)空格内打"√"或填上数字等
(2)本卡一式3份,一份交学院教务部门,一份由教研室保存,一份装订到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中。

负责指导教师日期
教研室主任日期教学院长日期
江苏师范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及工作实施计划
学院科文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年级、班级11机制2姓名刘亮亮指导教师闵勇开题报告日期20XX.04.06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
填表须知
1、开题报告由学生本人领取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填写此表;
2、工作实施计划应由指导教师填写;
3、本表一式三份,一份交学院教务部门,一份由教研室保存,一份装订到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中。

一、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捷达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设计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汽车发动机右支架加工工艺及钻底孔夹具设计 开题报告

汽车发动机右支架加工工艺及钻底孔夹具设计   开题报告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汽车发动机右支架加工工艺及钻底孔夹具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10年 3 月日填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开题报告既是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保证。

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要求。

一、选题依据
1.设计(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2.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设计思路或论文写作大纲);
3.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

三、设计(论文)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
2.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四、文献查阅
学生至少阅读1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其中近期的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期刊、论文最少5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综合,形成开题报告。

必要时应在调研、实验或实习的基础上递交相关的报告。

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附在后面,要求思路清晰,文理通顺,较全面地反映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或前期工作基础。

五、其他要求
1.开题报告应在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的前四周内完成;
2.开题报告必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
3.开题报告不合格或没有做开题报告的学生,须重做或补做合格后,方能继续设计(论文)工作,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
4.开题报告通过后,不得随意允许更换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

连杆开题报告

连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飞跃,机械化取代手工生产已成为全球公认的趋势,社会的各行各业,包括交通、农牧、石油、化工、煤炭、电力、轻纺、电子、通信、医疗、军事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而所有的这些设备都是由机械制造工业提供的,在机械制造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中,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科学,即是机械制造工艺学:以工件在机床上的装夹为对象的一门技术科学,即是机床夹具设计。

在这个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企业若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改进,用最廉价的生产成本创造出最高的利润,这必然跟我们的工艺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合理地安排工艺路线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当然夹具的利用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手工装夹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本课题主要是对连杆加工工艺规程和连杆大小头孔精镗夹具的设计。

连杆是发动机内部的重要零件,连杆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组上的燃气压力传给曲轴。

所以,连杆除上下运动外,还左右摆动作复杂的平面运动。

连杆工作时,主要承受气体压力和往复惯性力所产生的交变载荷,要求它应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结构刚度。

同时,由于连杆既是传力零件,又是运动件,不能单靠加大连杆尺寸来提高其承载能力,须综合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热处理及表面强化等因素来确保连杆的可靠性。

连杆在机器中应用之广以及它在机器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

因此,本课题所研究的连杆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夹具最早出现在18世纪后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夹具已从一种辅助工具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工艺装备。

1.机床夹具的现状国际生产研究协会的统计表明,目前中、小批多品种生产的工件品种已占工件种类总数的85%左右。

现代生产要求企业所制造的产品品种经常更新换代,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竞争。

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摘要本篇毕业设计主要针对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介绍,对连杆体零件进行工艺性分析,包括加工工艺的选择和制定,还包括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计算等等。

在拟定工艺过程当中,要肯定连杆大小头孔加工各工序的安设和该工步必要的工步,机床的进给量和该加工工序的机床,机床的主轴转速和切削速度跟切削的深度。

本次所设计的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将会本着“高效”、“高质”的原则进行,通过对工件进行工艺分析,加工工艺方案的拟定到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计算,随后就是夹具的设计等等。

关键词连杆,工艺,进给量,夹具设计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in honing rod machining process and fixture design of the size of the first hole, on the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connecting rod body parts, and the formulation includes selection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cutting consumption and basic man hour of each process calculation and so 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make sure the process of connecting rod small head hole of installation and the steps necessary step, feeding machine and the processes of machine tools, machine tool spindle speed and cutting speed and cutting depth.Honing rod mechan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fixture design of the size of the first hole of the design, will be the spirit of "high", "high quality" princi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of the workpiece, proposed to calculate cutting consumption and basic man hour process planning, fixture design, and then.Key words:feed ,honing ,fixture,design绪论 (1)第一章工艺规程设计 (1)1.1 连杆的加工工艺 (2)1.1.1 确定毛坯的制作形式 (1)1.1.2 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 (1)1.2 生产批量的确定 (4)1.3 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 (4)1.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6)1.3.2 加工经济精度和加工方法的选择 (5)1.3.3 工序顺序的安排 (6)第二章确定机械加工工序卡内容 (7)2.1 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11)2.2 连杆珩磨小头孔工序图 (8)2.3 工时定额的计算 (13)第三章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夹具设计 (11)3.1 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夹具定位方案的设计 (11)3.1.1 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加工要求的分析 (11)3.1.2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 (12)3.1.4 夹具在机床中定位 (13)3.1.5 加工精度的保证 (13)3.2 珩磨连杆大小头内孔夹具夹紧方案的设计 (13)3.2.1正确夹紧的原则 (13)3.2.3选择夹紧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开题报告

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开题报告
现在国外所广泛采用的先进连杆裂解(conrod fracture splitting)的加工技术,连杆的 工作条件要求连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又要求具有足够的钢性和韧性。所 以,在连杆外形、过度圆角等方面需严格要求,还应注意表面加工质量以提高疲劳强 度,否则高强度合金钢的应用并不能达到预期果。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汽车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分析与设计
学生姓名
魏鹏辉
Hale Waihona Puke 专业/班级南湖机电/机自三班
指导教师
黄泰明
单位/职称
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本课题结合自身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能够对该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进行分析、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设计、毛坯的选择、零件各表面终加工方法及加工路线、
我更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适应自己的职业。
工艺员一般是依据产品设计技术图纸,合理分解编排加工工序、工艺,安排人员、
机具、材料的配置使用,编制工艺卡,尽量在使所制订的工艺规程应保证能在一定生
产条件下,以最高的生产率、最低的成本、可靠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通常工艺
员制图的机会不多,制表的机会多,但不排除绘制简单示意图的可能。
杆零件是发动机中的重要元件,它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 运动,并把作用在活塞组上的燃气压力传给曲轴,使曲轴带动工作机械做功。
连杆一般都采用中碳钢或合金钢经模锻或辊锻,然后经机加工和热处理 。它由 大头、小头、杆身等部分组成。大头为分开式结构,连杆体与连杆盖用螺栓连接。大 头孔和小头孔内分别安装轴瓦和衬套。为了减轻重量,且使连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 度,连杆杆身的截面多为工字形,其外表面不进行机械加工。

CA6140杠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CA6140杠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四、主要研究内容
本设计是CA6140杠杆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

CA6140杠杆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

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容易。

因此,本设计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

并将孔与平面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基准的选择以杠杆45 外圆面作为粗基准,以 25 孔及其下表面作为精基准。

先将底面加工出来,然后作为定位基准,在以底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孔。

整个加工过程选用组合机床。

在夹具方面选用专用夹具。

考虑到零件的结构尺寸简单,夹紧方式多采用手动夹紧,夹紧简单,机构设计简单,且能满足设计要求。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径,翻阅大量文献资料,扩展自己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为毕业论文打下理论基础。

2、数据分析法: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存在的现象情况,对结果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行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论证自己得出的结论,这样可以更形象,客观的来论证论文的观点。

4、资料引用法:通过对大量资料的阅读掌握,引用其中有用的内容来论证论文的观点。

报告人签名:
年月日。

汽车发动机连杆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汽车发动机连杆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摘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加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趋势中和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若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在原有的技术上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力求利益的最大化。

那么如何去合理的安排生产工艺路线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其次,夹具的使用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手工装夹不仅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生产效率更是大大降低。

本文主要论述了连杆,作为柴油机的主要传动件之一,它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连杆在各种精度要求上都比较高,比如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位置精度;但是连杆的刚性不是很好,很可能会发生变形。

因此在实施工艺的整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把各主要表面的粗加工工序和精加工工序分开进行。

逐渐减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内应力产生的作用,并在加工后修正变形,最后就能达到零件在一定程度上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连杆;加工工艺;夹具设计;加工余量;切削力;内应力1汽车连杆的加工工艺1.1连杆的结构特点连杆位于柴油机中,是汽车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动部件之一。

它可以把压力传递给曲轴,而这种压力正是作用于活塞顶面的膨胀的压力;同时连杆可以带动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这是由于受到曲轴的驱动。

在实际工作中,连杆承受着剧烈变化的动载荷。

连杆体和连杆盖两部分组成连杆。

连杆的连杆体及连杆盖上的大头孔使用螺栓和螺母与曲轴固定在一起。

为方便维修和减少连杆的磨损,装有一个薄壁金属轴瓦在连杆的大头孔内。

轴瓦有钢质的底,有一层金属浇于其底的内表面,即耐磨巴氏合金轴瓦金属。

在连杆体大头和连杆盖之间有一组可以用来补偿轴瓦的磨损垫片,用活塞销与活塞来连接连杆小头。

为了减少小头孔与活塞销的磨损,青铜衬套被压入小头孔内,同时也更加方便在磨损后进行必要的修理和更换。

连杆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不仅受膨胀气体交变压力的作用,还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因此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为减小惯性力的作用,还应尽可能的减少连杆自身的质量。

连杆杆身一般都采用工字型截面形状,即从大头到小头逐渐变小。

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nThis XXX of engine connecting rods。

It involves a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connecting rod body parts。

XXX。

n of cutting n and basic man hour for each process。

and more。

In the process development。

it is XXX head hole。

feeding machine and machine tool processes。

machine tool spindle speed。

cutting speed。

and cutting depth.Design PrinciplesThe design of the engine XXX and fixture will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fficiency and high qua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orkpiece。

the n of the machining process scheme。

and the n of cutting n and basic man hour。

the fixture design will be carried out.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rocess。

feeding rate。

XXX.nChapter 1: Process XXX1.1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Connecting Rods1.1.1 n of Blank n FormIn order to ensure high quality。

the XXX design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high"。

捷达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设计及夹具设计

捷达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设计及夹具设计

摘要连杆是柴油机的主要传动件之一,其在发动机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它是发动机传递动力的主要运动件,在机体中做复杂的平面运动,连杆小头随活塞作上下往复运动;连杆大头随曲轴作高速回转运动;连杆杆身在大、小头孔运动的合成下作复杂的摆动。

连杆在承受往复的惯性力之外,还要承受高压气体的压力,在气体的压力和惯性力合成下形成交变载荷,这就要求连杆具有耐疲劳、抗冲击,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较好的韧性。

本文主要论述了连杆的加工工艺及其夹具设计。

连杆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的要求都很高,而连杆的刚性比较差,容易产生变形,因此在安排工艺过程时,就需要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

逐步减少加工余量、切削力及内应力的作用,并修正加工后的变形,就能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 连杆;加工余量;精度;变形;加工工艺;夹具设计ABSTRACTThe connecting rod is one of the main driving medium of diesel engine, its status is obvious in engine. It is the main accessory of movement which can transmit the engine’s power. It can do the complex movement in the plane, the small connecting rod run the up and down with the piston;the big connecting rod is rolling in high speed with crankshaft; the connecting rod’s do the complex swing with the big and small connecting rod’s movement. Beside it is stood by the reciprocating inertia force, also under great pressure and gas pressure, the gas pressure and inertia synthesis alternating load, formed under the requires connecting rod fatigue resistance, impact resistance, and possess enough intensity, stiffness and good toughness.This text expounds mainly the machining technology and the design of clamping device of the connecting rod. The precision of size, the precision of profile and the precision of position ,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demanded highly , and the rigidity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not enough, easy to deform, so arranging the craft course, need to separate the each main and superficial thick finish machining process. Reduce the function of processing the surplus , cutting force and internal stress progressively , revise the deformation after processing, can reach th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 for the part finally .Keyword: Connecting rod;Deformation;Machining allowance;Precision;Processing technology;Design of clamping device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 1 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3)1.3设计的主要内容 (4)第 2 章汽车连杆加工工艺 (4)2.1连杆的结构特点 (4)2.2 连杆的主要技术要求 (5)2.2.1 大、小头孔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 (6)2.2.2 大、小头孔轴心线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行度 (6)2.2.3 大、小头孔中心距 (6)2.2.4 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 (6)2.2.5 大、小头孔两端面的技术要求 (6)2.2.6 螺栓孔的技术要求 (6)2.2.7 有关结合面的技术要求 (7)2.3 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7)2.4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8)2.5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1)2.5.1 工艺工程的安排 (11)2.5.2 定位精准的选择 (11)2.5.3 确定合理的夹紧方法 (13)2.5.4 连杆两端面的加工 (13)2.5.5 连杆大、小头孔的加工 (13)2.5.6 连杆螺栓孔的加工 (14)2.5.7 连杆体与连杆盖的铣开工序 (14)2.5.8 大头侧面的加工 (14)2.6 连杆加工工艺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4)2.6.1 工序安排 (14)2.6.2 定位基准 (14)2.6.3 夹具使用 (14)2.7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5)2.7.1 粗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5)2.7.2 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6)2.8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16)2.8.1 确定加工余量 (16)2.8.2 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17)2.9 计算工艺尺寸链 (18)2.9.1 连杆盖的卡瓦槽的计算 (18)2.9.2 连杆体的卡瓦槽的计算 (19)2.10 工时定额的计算 (21)2.10.1 铣连杆大、小头平面 (21)2.10.2 粗磨大、小头平面 (21)2.10.3 加工小头孔 (21)2.10.4 铣大头侧面 (22)2.10.5 扩大头孔 (23)2.10.6铣开连杆体和盖 (23)2.10.7 加工连杆体 (24)2.10.8 铣、磨连杆盖结合面 (26)2.10.9 铣、钻、镗连杆总成体 (28)2.10.10 粗镗大头孔 (29)2.10.11 大头孔两端倒角 (30)2.10.12 精磨大、小头两平面 (30)2.10.13 半精镗大头孔及精镗小头孔 (30)2.10.14 精镗大头孔 (31)2.10.15 钻小头油孔 (31)2.10.16小头孔两端倒角 (31)2.10.17 镗小头孔衬套 (32)2.10.18 衍磨大头孔 (32)2.11 连杆的检验 (32)2.11.1 观察外表缺陷及观察表面粗糙度 (32)2.11.2 连杆大头孔圆柱度的检验 (32)2.11.3 连杆体、连杆上盖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对称度的检验 (33)2.11.4 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的检验 (33)2.11.5 连杆螺钉孔与结合面垂直度的检验 (33)2.12 本章小结 (33)第 3 章夹具设计 (34)3.1 铣剖分面夹具的设计 (34)3.1.1 问题的提出 (34)3.1.2 夹具设计 (34)3.2 扩大头孔夹具的设计 (36)3.2.1 问题的指出 (36)3.2.2 夹具设计 (37)3.3 本章小结 (39)第 4 章基于Pro/E的零件设计与制造 (39)4.1 CAD/CAM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40)4.2 Pro/E软件的特点及主要功能 (40)4.3整体外形设计 (40)4.4 本章小结 (50)结论 (51)参考文献 (52)致谢 (53)附录 (54)第 1 章绪论1.1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摘要 (3)第一章汽车连杆加工工艺 (4)1.1 连杆的结构特点 (4)1.2 连杆的要紧技术要求 (4)1.2.1 大、小头孔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 (5)1.2.2 大、小头孔轴心线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平行度 (5)1.2.3 大、小头孔中心距 (5)1.2.4 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 (5)1.2.5 大、小头孔两端面的技术要求 (5)1.2.6 螺栓孔的技术要求 (6)1.2.7 有关结合面的技术要求 (6)1.3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6)1.4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8)1.5 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0)1.5.1 工艺过程的安排 (10)1.5.2 定位基准的选择 (11)1.5.3 确定合理的夹紧方法 (12)1.5.4 连杆两端面的加工 (12)1.5.5 连杆大、小头孔的加工 (12)1.5.6 连杆螺栓孔的加工 (13)1.5.7 连杆体与连杆盖的铣开工序 (13)1.5.8 大头侧面的加工 (13)1.6 连杆加工工艺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3)1.6.1工序安排 (13)1.6.2定位基准 (13)1.6.3夹具使用 (14)1.7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4)1.7.1 粗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4)1.7.2 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5)1.8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运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16)1.8.1 确定加工余量 (16)1.8.2 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16)1.9 运算工艺尺寸链 (17)1.9.1 连杆盖的卡瓦槽的运算 (17)1.9.2 连杆体的卡瓦槽的运算 (18)1.10 工时定额的运算 (20)1.10.1 铣连杆大小头平面 (20)1.10.2 粗磨大小头平面 (20)1.10.3 加工小头孔 (20)1.10.4 铣大头两侧面 (21)1.10.5、扩大头孔 (22)1.10.6 铣开连杆体和盖 (22)1.10.7 加工连杆体 (23)1.10.8 铣、磨连杆盖结合面 (25)1.10.9 铣、钻、镗连杆总成体 (27)1.10.10 粗镗大头孔 (29)1.10.11 大头孔两端倒角 (29)1.10.12精磨大小头两平面 (29)1.10.13 半精镗大头孔及精镗小头孔 (30)1.10.14精镗大头孔 (30)1.10.16 小头孔两端倒角 (31)1.10.17 镗小头孔衬套 (31)1.10.18 珩磨大头孔 (31)1.11 连杆的检验 (32)1.11.1 观看外表缺陷及目测表面粗糙度 (32)1.11.2 连杆大头孔圆柱度的检验 (32)1.11.3 连杆体、连杆上盖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对称度的检验 (32)1.11.4 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的检验 (32)1.11.5 连杆螺钉孔与结合面垂直度的检验 (33)第二章夹具设计 (33)2.1 铣剖分面夹具设计 (33)2.1.1问题的指出 (33)2.1.2 夹具设计 (3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3)2) 夹紧方案 (33)3) 夹具体设计 (33)4)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运算 (34)5) 定位误差分析 (34)2.2 扩大头孔夹具 (35)2.2.1 问题的指出 (35)2.2.2 夹具设计 (35)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5)2) 夹紧方案 (35)3) 夹具体设计 (36)4)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运算 (36)5) 定位误差分析 (37)终止语: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0)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9)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41)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42)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小组评语 (43)外文原文及译文 (44)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59)摘要连杆是柴油机的要紧传动件之一,本文要紧论述了连杆的加工工艺及其夹具设计。

发动机连杆的设计开题报告

发动机连杆的设计开题报告

发动机连杆的设计开题报告1. 引言发动机是现代机械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件,而连杆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零件之一,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动机连杆的设计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发动机连杆的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力学分析,最终实现优化设计。

2. 目标本文的目标是设计一种能够满足发动机工作要求的连杆结构,并通过分析和优化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

3. 方法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3.1 理论分析首先,我们将对连杆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理论分析。

通过分析连杆在工作过程中所受的力和应力,以及动力学特性如速度、加速度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连杆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2 数学建模接下来,我们将建立连杆的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将考虑与连杆相关的多个因素,包括连杆的几何结构、材料特性和工作条件等。

通过建立合适的方程和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定量地描述连杆的性能,并进行后续的分析和优化。

3.3 力学分析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将进行力学分析,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通过对连杆的受力、应力和变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连杆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并进一步优化设计。

3.4 优化设计通过力学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关键参数对连杆性能的影响程度。

基于这些结果,我们将使用优化算法对连杆的设计进行改进。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最大化连杆的强度、减小重量、降低振动和噪声等。

4. 期望的结果本研究希望能够得到以下结果:•确定连杆结构的最优设计方案,使其满足发动机的工作要求;•评估连杆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并对设计进行优化;•通过优化设计减小连杆的重量,提高发动机的能效;•通过优化设计降低连杆的振动和噪声,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5. 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将按照以下计划和进度进行:1.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当前发动机连杆设计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完成文献综述。

2.建立发动机连杆的数学模型,包括连杆的几何结构、材料特性和工作条件等。

闫立明-开题报告

闫立明-开题报告

[12 ]Hyes AM .Aotomotive component failures [J].Eng Fail Anal, 1998. [13 ]机械工程编委会编.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4]何光里.汽车运用工程师手册[J].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15] 检索关键词: 曲轴连杆设计. [16]王东华.曲轴强度计算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大学学报,2002. [17]施兴之.连续梁计算计算曲轴应力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1. [18]郝志勇.多缸机曲轴连续梁计算法的改进[J].内燃机学报,2002. [19]吴 楠.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多体动力学仿真[D].MSC.software 中国用户论文
集,2004.7. [20]吴 [21]王 宏.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内燃机研究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 霄.Pro/Engineer Wildfire 3.0 高级设计实例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2]詹友刚.Pro/E 野火版 3.0 机械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郭洋 . PRO/ENGINEER 企业实施与应[J].清华大学 2005. [2 ] 马迅,左远化.曲轴的疲劳和模态分析[J].汽车研究与开发 2003. [3]王云霞.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1. [4]王和平.大功率柴油机曲轴虚拟仿真技术研究[D].太远华北工学院 2002. [5]周宝龙.内燃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6]冯健璋.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7]陈汉平.热力发动机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8]刘永胜.内燃机原理[J].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9]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10]吴建华.汽车发动机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1]Bayrakceken H.Automotive. sectors analysis of world and Turkey [J].Techno 1 Res EJM T 2005.

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doc

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doc

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XXX的加工工艺及其夹具设计课题研究现状:目前随着机械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它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有利于开拓我国的创造力,提高我国竞争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机械制造工艺实质上就是将多种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及其过程。

而现代工业科技的进步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如新型材料的合成与使用、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运用、控制技术和测试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都在不断推进着机械工艺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

现代机械工艺中大都运用了各种类型的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等高新技术模块的集成,为使其满足各种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生产要求。

因此,现代化条件下机械制造业朝着保证减少各种原材料消耗、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及加工精度高的新一代技术方向发展。

近一二十年的技术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常规工艺的不断优化常规工艺的方向是实现高效化、精密化、强韧化、轻量化,以形成优质高效、低耗少污染的先进实用工艺为主要目标,同时实现工艺设备、辅助工艺、工艺材料、检测控制系统的成套工艺服务,使优化工艺易于为企业所采用。

(2)新兴加工方法的不断出现和发展新兴加工方法包括精密加工、细微加工、特种加工及高密度能加工、新硬材料加工技术、表面功能性覆盖技术和复合加工,以适应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对制造工艺提出的更高、更新的制造模式。

(3)自动化等高新技术与工艺的紧密结合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与工艺及设备相结合,使传统工艺面貌产生显著、本质的变化,如生产线自动控制、在线检测自适应控制、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计算机辅助家具设计、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和智能制造系统等。

在零件按照工艺规程制定加工时,除了需要刀具、量具及机床以外,当产品成批量的生产时往往还得需要机床的夹具。

连杆开题报告

连杆开题报告

连杆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连杆零件加工工艺及专用钻床夹具的设计,对此研究查阅的大量的资料,首先明白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就是用切削的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质成为具有所需要的一定精度、粗糙度等的零件。

为了能具体确切的说明过程,使工件能按照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加工出来,就得制定复杂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作为生产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学习研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意义与作用就是本课题研究目的。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很多的知识。

(1)我们必须仔细了解零件结构,认真分析零件图,培养我们独立识图能力,增强我们对零件图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零件图的绘制,不仅能增强我们的绘图能力和运用autoCAD软件的能力。

(2)制订工艺规程、确定加工余量、工艺尺寸计算、工时定额计算、定位误差分析等。

在整个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设计,不仅让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零件的加工过程、加工尺寸的确定,而且让我们知道工艺路线和加工余量的确定,必须与工厂实际的机床相适应。

这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也是以后工作的一个铺垫。

(3)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工件的安装和夹紧.安装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安装是否方便和迅速,又会影响辅助时间的长短,从而影响生产率,夹具是加工工件时,为完成某道工序,用来正确迅速安装工件的装置.它对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和减轻工人劳动量有很大作用。

这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近年来,机械制造工艺有着飞速的发展。

比如,应用人工智能选择零件的工艺规程。

因为特种加工的微观物理过程非常复杂,往往涉及电磁场、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化学等诸多领域,其加工机理的理论研究极其困难,通常很难用简单的解析式来表达。

近年来,虽然各国学者采用各种理论对不同的特种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理论成就,但离定量的实际应用尚有一定的距离。

然而采用每一种特种加工方法所获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与加工条件参数间都有其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锻造,只需要一套锻模,一次便可锻成,也有利于组织和管理生产。锻造师表面冷却速度快,对内产生压 应力,表面应力是平衡的,但铣分开面后应力不平衡,易变形,所以要增加校力这一工序。
曲轴连杆厂的连杆加工属于大批量生产,而连杆刚性差,因此工艺路线多为工序分散,大部分工序用高生 产的组合机床和专用机床,并广泛地使用气动、液动夹具、以提高生产率。在加工过程中,连杆毛坯件的大头 孔是椭圆的,沿椭圆短轴铣分开面,去掉加工余量,正好是一个圆与曲轴相配合,毛坯锻造后要进行磁场探伤, 检验裂纹,并校直保证直线度。在车间,连杆的工艺过程卡把工序排为 40 多个,主要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 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连杆材料一般采用 45 钢或 40cr,45Mn2 等优质钢或合金钢。钢制连杆都用模锻制造毛坯。它的锻造工艺 有两种方案,将连杆体和盖分开锻造,连杆体和盖整体锻造。
从锻造后材料的组织来看,分开锻造的连杆盖金属纤维是连续的,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而整体锻造的连 杆,铣切后,连杆盖的金属纤维是断裂的,因而削弱了强度。整体锻造要增加切开连杆的工序,但整体锻造可 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结合面的加工余量。加工时装夹也比较方便。工厂中连杆的材料是 40cr,调质处理,
组装后精镗大小头孔,在专用双轴镗床上同时进行。大小头孔的光整加工是保证孔的尺寸,形状精度和表 面粗糙度不可缺少的工序。大孔的衍磨是一种有切屑的加工,去掉波峰,提高孔德圆柱度,小孔的滚压则是一 种无切屑的加工,把波峰压下去,降低表面粗糙度。
连杆本身刚度比较低,易变形,所以在安排工艺时应把各主要面粗、精加工工序分开,这样,粗加工产生 的变形在半精加工中得到修正,半精加工产生的变形在精加工中得到修正,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讲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捷达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设计及夹具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工
业不仅能为人类提供数量最多及适宜的交通运输工具,而且还能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 目前全世界的汽车总产量已经超过 6400 万辆,在工业发达国家中汽车工业的产值已占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8% 以上,占其整个机械制造业产值的 30%。汽车工业在 10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兼并 改组世界能源危机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依然发展势头强劲,并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 美、日、欧洲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发展汽车工业的模式:资本高度集中垄断,利用其高科技优势自主开发产品, 频繁换型,采取大批量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同时将产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以多种合作方式跨国经营,使 汽车的生产趋于国际化。另一种是一些新兴工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汽车工业的模式:采用优惠政策引进 外资及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先期进口散件进行装车,之后逐步提高汽车零件的国产化率,进而达到零部件自给, 最终形成自成体系的汽车工业。第二种模式中,韩国和西班牙先获得了成功经验,之后巴西、中国和墨西哥亦 采用了这种模式使各自国家的汽车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连杆大小头端面对称分布在杆身的两侧,由于大小头孔厚度不等,所以大头端面与同侧小头端面不在一个 平面上,用这样不等高面作定位基准,必定会产生定位误差。因大小头厚度公差要求不高,工厂在制定工艺时 采用最经济的方法加工成一样的厚度。这样,以任一端面、小头孔及工艺凸台作为大部分工序的统一定位基准, 有利于保证连杆的加工精度,而且端面面积大,定位也比较稳定。
汽车工业是当代工业大生产的典型代表。它实行大批量规模生产,追求大批量、优质量、低成本与高效益 的综合经济目标。为达此目标,汽车工业要不断吸收与采纳新技术、新工艺核心材料方便的最新研究成果。目 前汽车工业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载体,许多高效自动的加工制造技术,如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 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均已应用于汽车工业中。但无论是传统的制造技术还是先进制造技术,其核心均是以 工艺信息内容为中心。可见工艺问题在整个制造业乃至汽车制造中的重要性。
连杆大小头孔德加工时连杆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尤其大头孔的加工时连杆各部位加工中要求最高的部位, 直接影响连杆成品的质量。
一般先加工小头孔,因尺寸小,锻坯上不锻出预孔,所以小头孔首道工序为钻削加工,加工方案多为:钻 --扩(拉)--镗(铰),采用有三个爪的浮动夹板,自动定心夹紧,它的锥度和小头锥度相同,并用大孔心轴 定位,避免转动。然后加工大头孔,一般都会锻出预孔,所以加工方案为粗镗--半精镗--精镗。采用整体锻造 大头孔在半精镗之后将连杆身盖铣开,并以分开面定位钻螺纹出孔,斜剖式结构连杆刚性不足,设计时加浮动 支撑,然后合钻扩,攻螺纹保证同轴度,修正螺纹孔时,可用铣刀扩孔,不用钻头,以消除向下的力。这一工 序主要保证螺纹孔的垂直度,可将垂直度转化为平行度进行检验。
首先进行两端面加工。连杆的两端面是连杆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定位基准面,而且在许多工序中使用,所 以应先加工它,且随着工艺过程的进行要逐渐精化其基准,以提高其定位精度。在车间铣两端时,为保证两端 面对称于杆身轴线,以杆身定位,在专用铣床上装两把硬质合金端铣刀盘,工件装夹在回转工作台上作低速回 转进给运动,加工完一个面,转过 180°再加工另一端面。然后采用双端面磨床进行磨削,以保证两端面的平 行度和高的生产率。
众所周知,连杆是发动机的五大主关件之一,其在发动机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发动机传递动力的 主要运动件,在机体中做复杂的平面运动,连杆小头随活塞下作复杂的摆动。
连杆在承受往复的惯性力之外,还要承受高压气体的压力,在气体的压力和惯性力合成下形成交变载荷, 这就要求连杆具有耐疲劳、抗冲击,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较好的韧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