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太阳能电池与研究毕业论文答辩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答辩资料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答辩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35c41a0740be1e650e9a48.png)
染料敏化纳米TiO2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D、D*分别是染料的基态和激发态,I-/I3-为氧化还原电解质。
2
工作相关原理
其中,反应(1-4)的反应速率越小,电子复合的机会越 小,电子注入的效率就越高;因此,第(1-4)步——导带 电子与氧化态染料的复合是研究电解质溶液的核心内容之 一。
化石能源
核能
风能
太阳能
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1991年之前,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停留在利用半导体硅材料太阳 能电池上,这种太阳能电池虽然已经达到了超过25%的转化效率
工业诞生背景
但是它的光电转化机理要求材料达到高纯度且无晶体缺陷,再加之硅的 生产价格居高,这种电池在生产应用上遇到了阻力
1
新型太阳能电池
新生化学 挑战赛
A5组 李磊 王立丰 王瑞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主讲人:王立丰
染 料 敏 化 太 阳 能 电 池
1
2
工业诞生背景 工作相关原理 产品优越性 当今瓶颈问题
3
4
1
能源危机问题
工业诞生背景
在能源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由于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氢能利用中的储氢材料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核 能、风能利用难以大面积推广;太阳能作为另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利用太阳能, 已经是各相关学科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电解质问题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潜力显而易见,但现在大多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采用 液态电解质,其电极腐蚀、电解液泄露、寿命短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解决。寻找合 适的固态空穴传输材料来代替液态电解质,制备全固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将是 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电极问题
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研究与仿真论文答辩ppt
![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研究与仿真论文答辩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fde202581b6bd97f19ea27.png)
t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四、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的交流换流技术。
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是直流电,而电网侧是 50Hz 的交流电,要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能量 输送到电网上,就需要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的目的,就是 要控制并网逆变器输出的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以单位功率因数向电网送电. 逆变器根据直流侧电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直流侧是电压源的称为电压型逆变器;直流 侧是电流源的为电流型逆变器。以电流源为输入的逆变器,其直流侧需要串联一大电感提供较稳 定的直流电流输入,但由于此大电感往往会导致系统动态响应差,因此当前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并 网逆变器均采用以电压源输入为主的方式。 常见的单相正弦逆变器主电路主要有半桥、全桥、推挽三种结构。本文以单相全桥为例进行 介绍。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三、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换流技术
在光伏系统中的换流环节有DC-DC,通过DC-DC的环节可以将光伏模块出来的DC整合为人为所 需的直流电,直接供给直流负载。DC-DC变换器又称直流斩波器,它是将一种固定连续的直流电压 变换为另一种(固定或可调的)直流电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控制开关,其中二极管起续流作 用,LC用来滤波。常有的DC-DC电路有降压电路(Buck)、升压式(Boost)和升降压型变换器(BuckBoost)。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研究与仿真
课题主要涵盖以下问题: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的介绍及其研究意义的分析。 二.光伏电池模型及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 三.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换流技术。 四.太阳能热光伏发电系统的交流换流技术。 五.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及其检测方案。 六、小结。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毕业论文答辩稿#(精选.)
![毕业论文答辩稿#(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3ea6c22960590c69fc37662.png)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X,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2班。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薄膜形貌调控与光电性能研究》,我的导师是朱磊老师。
现在请允许我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答辩内容。
我的答辩内容主要由绪论、研究工作、实验分析、结论四部分组成。
首先我向各位老师展示的是绪论部分。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自2009年问世以来,发展迅猛,而光吸收材料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又以钙钛矿甲胺铅碘为主。
它的制备方法很多,应用最广的是溶液法和气相沉积法。
如果在钙钛矿中掺杂Cl元素,部分替代I元素,可以起到延长激子扩散长度,改变带隙,提高电池光电性能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背景开展我的研究。
接下来请大家跟我一起看下钙钛矿太阳能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主要由导电玻璃、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层、空穴传输层、金属电极这五部分组成。
当电池接收光照时,钙钛矿吸收光子,产生电子和空穴。
然后电子从钙钛矿层的导带传输到电子传输层的导带,再输送到导电玻璃,经由外电路与从空穴传输层传输到金属电极的空穴相结合,形成光电流。
在这些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始了我的研究。
先合成氯甲胺作为氯源,再用两步法沉积光吸收层,接着向甲胺铅碘中掺杂Cl元素,最后改变掺杂量,研究其对钙钛矿膜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接下来的部分是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最先我需要合成碘甲胺和氯甲胺,这用于后面的钙钛矿制备。
因这两种物质的合成方法类似,这里就以合成碘甲胺为例。
如图,在N2和冰浴下发生化合反应,然后通过旋转蒸发、乙醚纯化和真空干燥得到纯净的碘甲胺粉体接下来开始电池的制备过程,首先需要对导电玻璃进行刻蚀和清洗。
如图,先切割玻璃,再用稀盐酸和锌粉的反应腐蚀玻璃,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无水乙醇、异丙醇、丙酮超声清洗两遍。
刻蚀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测试时,电池内部发生短路。
接着在处理好的导电玻璃上制备致密层,用来传输电子。
我制备致密层主要采用磁控溅射法和旋涂法。
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现状答辩PPT
![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现状答辩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3246f2f61fb7360b4c65f9.png)
3.2 构
主要结
1、单层结构
2、双层结构 3、体相异质结
第四章.现状和前景
4.1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
4.2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前景
4.1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
当前大规模产业化的薄膜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只有 5%-7%,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半左右,这在一定程 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也增加了光伏系统的成本。为 了最终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 而近年来,以GaAs、GaSb、GaInP、CuInSe2、CdS 和 CdTe 等为代表的新型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取得了 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GaAs 电池的最高实验室转换效率目 前已经达到30%。 因此提高提高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吸收,如提高进 入电池的入射光量;拓宽电池对太阳光谱的响应范围;提 高电池的开路电压尤其是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µc-Si) 的开路电压;抑制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a-Si)的光致 衰退效应等,都提高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1.3 薄膜太阳能电池概述
目前光电薄膜材料也很丰富,这些材料主要包 括:Ge和si单晶以及以它们为基的掺杂体;化合物半 导体有:CdS(硫化镉)、CaSe(硒化钙)、CdTe(碲 化镉),ZnSe(硒化锌)、HgS(硒化汞)、HgTe (碲化汞),PbS(硫化铅),PbSe(硒化铅)、InP (磷化铟)、InAs(砷化铟),InSb(锑化铟)、 GaAs(砷化镓),GaSb(锑化嫁)等。 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按材料可分为硅薄膜型、 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型和有机薄膜型。
第三章:结构和原理
3.1
3.2
基本原理
主要结构
3.1 • 基本原理
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 象即使物质发生某些电性质的变化,就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主要有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和光电子发 射效应3种。 利用光伏效应原理不仅可以制作探测光信号的光电 转化元件,还可以制造光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 随着世界能源的紧缺,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 光电功能薄膜,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而且它 无污染,易于大面积推广。
太阳能热水系统毕业答辩
![太阳能热水系统毕业答辩](https://img.taocdn.com/s3/m/5df7b0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a.png)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 降低初期投资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来鼓励和支持太阳能 热水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 度。
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其他能源方式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能源 组合,以应对不同天气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有多种,其 中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应用最广 泛的一种。
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光 热转换原理,将太阳辐射能转 化为热能,为人们提供热水。
太阳能热水系统工作原理
01
02
03
04
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由集热器 、储水箱、连接部件和控制部
件组成。
集热器负责吸收太阳辐射能, 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加热系统
初期投资成本高
相比传统能源,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初期投资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资 金支持。
技术瓶颈
目前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技术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 创新和改进。
公众认知度低
由于宣传和推广不足,部分用户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认知度较低,需 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解决方案探讨
技术改进与创新 政府政策支持 教育宣传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尝试将新 型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和储水箱等部 件,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01
0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我国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04
进一步拓展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领域,如与建筑一 体化结合、为工业生产提供热水等,以推动太阳能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太阳能热水系统具有高效、 环保、可持续等优点,在家 庭、商业和工业领域有广泛 应用前景。
【精选】太阳能热水系统毕业答辩_图文PPT
![【精选】太阳能热水系统毕业答辩_图文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7de6305022aaea988f0fbc.png)
集热器供水循环泵连接图
设计与绘图相结合
缺点是系统必须要有温差压力,所以集热器必须在水箱下面,需要一定的安装环境。
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强制循环系统的加热效率要高。
3
设计计算
设计方案内容
集热器 选型
平板型
集热部分
集热面积 公式1
集热器个数 及定位
集热模块连接
公式2 图1
串并混联 图2
3
设计方案内容
3 研究意义
熟知设计步骤、方法和计算过程
熟知设计步骤、方法和计算过程
代入数据得:qrd=60×120=7200L/d
不占安装空间和操作时间。
4 某酒店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熟悉利用CAD制图
5XXXX年
了解工程报价 XXXX年
3 设计方案内容
原理
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无需动力,成本较低;缺点是系统 必须要有温差压力,所以集热器必 须在水箱下面,需要一定的安装环 境。
图2 集热模块连接图(同程)
3
设计方案内容
Qdqrc( tr-tL) m/86400(3)
代入数据得:Qd=15418W=15KW
qrd qrm
(4)
代入数据得:qrd=60×120=7200L/d
由此可以比较用户要求:低区最高日热水用水量为6t/d,高 区最高日热水用水量为6t/d,高低区分别设置一个太阳能集热罐。 实际用水量远远小于酒店要求,所以系统供水方案可行。
太阳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设计方案内容
目的 传统化石能源在利用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或废渣,会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雾霾与粉尘污染等
环境问题。
研究意义
缺点是系统必须要有温差压力,所以集热器必须在水箱下面,需要一定的安装环境。
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毕业论文答辩ppt课件
![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毕业论文答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1e036226fff705cc170aea.png)
<3>太阳能的发展与分析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了第一块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开始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新纪元 (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主要使用的原料
为:半导体硅碎片,半导体单晶硅的头、尾料,半导体用 不合格的单晶硅。目前单晶硅薄膜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达 24.7% (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一般采用低等级 的半导体多晶硅,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多晶硅太阳 能电池成本较低,而且转换效率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比较 接近,多晶硅薄膜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达21.4%
另一种是采用低品质的硅衬底。 薄膜技术所需的材料较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少得多,且易于实现大 面积电池的生产,是一种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薄膜电池主要为 多晶硅薄膜电池,目前多晶硅薄膜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达19.2%,
8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所谓第三代太阳能电 池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光伏领域的权威人 士马丁格林教授指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 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基于薄膜技术。 2.高转化效率,3.原料资源丰富, 4.无毒。
10
<5>新型太阳能电池
叠层电池:叠层式电池结构就是要使
用不同的禁带宽度的材料来吸收不同波 长的光子,这是通过使用多层电池实现 的。每层电池的能带都不同,最高能带 的电池位于最高位置,往下能带依次减 小,能量高的光子被能带高的电池吸收, 能量低的光子被能带低的电池吸收,减 少了载流子能带内的能量释放,从而大 幅的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理论上, 无限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层数,可以获得 的极限效率为86.8%
7
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是基于薄膜技术之上的一种太阳 能电池。其核心是一种可粘接的薄膜。这种薄膜的优势:可以大批 量、低成本地生产;
家庭式太阳能供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答辩
![家庭式太阳能供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答辩](https://img.taocdn.com/s3/m/cd951b06650e52ea551898eb.png)
OPT为最佳倾角下每月的辐照量,OPT ANG为最佳倾角
家庭负荷统计表
地理位置山东农业大学经度:117.06 纬度:36.11 海拔:156m,地理位置数据来 源Google Earch,气象数据来源Pvsyst NASA SSE satelite data,1983-2005。 全年平均日辐射量为=,则=3.5h,=2.37h,=5.34h。
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交直流逆变器、充放电控制器、交流配电柜 及自动太阳能跟踪系统等设备组成
单晶硅、多晶硅、非 晶硅、多元化合物、 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 等 胶体蓄电池、铅酸免维护 太阳能电池板 蓄电池和普通铅酸蓄电池
家庭式太阳能供电系统主要构件的应用与选择
逆变器
控制器
蓄电池
防反冲二极管
一般为适合的整流二极
光伏阵列项目遮光损失曲线图
第一条曲线为单排阵列(无遮光损失),在各个角度下倾斜面辐射量与水平面 辐射量的比值;第二条曲线为互相遮光下的损失,有阴影不考虑组件电学性能 影响下的辐射比值;第三条曲线为考虑组件光学性能的影响及当电池片被遮挡 时和其串联的电池片均受影响。
间距选择4.8m,选棚屋式安装,棚屋的侧面宽度选3m,顶部和底部无效宽度为 0,阴影限制角为32.6度,即太阳高度大于32.6度便会发生遮挡。安装方式选用 标准式不透光,多晶硅面板,平整屋顶,通风安装
蓄电池组的容量的确定
取DOD即铅蓄电池放电深度为0.65 C=271.05/0.65≈ 417kWh 蓄电池的储备天数
N=417/306.45≈ 1.36
可以维持1.36天 X=417000÷(48400)≈ 22 单体电池,因为是普通家庭用户,选用标称电压48V 400AH的密封免维护铅 酸蓄电池,即采用22个48V 400AH的免维护密封铅蓄并联组成蓄电池组。
硕士论文答辩-基于一维TiO2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硕士论文答辩-基于一维TiO2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1d7ed1a7700abb68a982fbdd.png)
研究背景量子点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量子点的尺寸效应 多子效应和俄歇复合效应 微带效应
当纳米半导体的颗粒尺寸小于其波尔半 径时,纳米颗粒的能量随着尺寸的大小 发生变化,并且随着纳米粒径的减小, 其吸收光谱发生蓝移。其能带结构由连 续变为分立
J. Phys.Chem.B.2006,110(34),16827-16845.
电池结构 ❖宽带半导体光阳极 ❖半导体量子点 ❖电解质 ❖对电极
工作原理 QDSSCs在接受光照的条件下,QDs价带电子受激跃 迁到导带,产生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由QDs导带 转移到宽带半导体导带,由经纳米多孔宽带半导体薄 膜传输至导电衬底,经外电路到达对电极;与此同时 ,光生空穴转移至电解质,还原态电解质被氧化,氧 化态电解质扩散至对电极表面与电子复合,从而形成 电流回路,实现光电转化效应
10
8
6
6.45 B
3.57
4
C
2
0.0
0.5
1.0
1.5
2.0
electrode depth(mm)
Cd/Ti 沿二氧化钛纳米管纵向截面 的原子数比值。
20
不同氧化时间二氧化钛光阳极量子点敏化电池性能研究
阳极氧 化时间 (h)
4 6
VOC(mV)
582.02 545.36
JSC(mA /cm2)
23
填充因子FF
提纲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维TiO2光阳极的制备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窄带系量子点FeS2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结论、展望和致谢
24
窄带系量子点FeS2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一
烧瓶溶剂热法制备FeS2黄铁矿
纳米晶
二
水热法制备FeS2黄铁矿纳米
雷晓行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雷晓行本科毕业论文答辩](https://img.taocdn.com/s3/m/010f653cbd64783e09122bc7.png)
学 生:雷晓行 指导老师:刘文富 答辩时间:2016年5月21日
论文框架
1 2
研究背景和意义
半导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3 4
多壳纳米线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太阳能发展的障碍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半导体纳米线的应用
二、研究内容
二、研究内容
(1)半导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ZnO-染料/增感太 阳能电池 结构图
硅微丝线太阳能 电池结构示意图
对齐硅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
二Hale Waihona Puke 研究内容磷化铟纳米线阵列太阳能 电池结构图
单根砷化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 结构图
液相铜掺杂硫化镉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结构图
二、研究内容
(2)轴向和径向半导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暗电流特性
三、展 望
半导体纳米线 太阳能电池发 展方向
注重新纳米材 料的合成和探 索纳米结构太 阳能电池应用 的创新方法
纳米线合成应 极度减少纳米 线材料的尺寸 及掺杂异质
探索多壳纳米 线太阳能电池 的合成
a.在黑暗条件下测试的数据可知轴向纳米线电池起始状 态没有电流,电压增加,达到一定条件后产生电流,电 压恒定。 b.在黑暗条件下测试的数据可知径向纳米线电池的电压, 电流受i段长度影响。
二、研究内容
(3)轴向和径向半导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特性
二、研究内容
A.轴向纳米线电池I-V研究结果证明,随着i段的长度 增加,其光伏特性越好。 B.轴向纳米线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Isc的变化不大, Voc与温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C.径向纳米线电池的电流密度Jsc越大对有效载流子 的吸收效果越好。 D.径向径向纳米线电池Voc和FF随温度的增加而减 少,Isc随温度增加略微增加。
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完整版)
![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368f2c80eb6294dc886c21.png)
课题背景及内容
BACKGROUND AND ISSUES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尽量将每页幻灯片的字数控制在200字以 内,据统计每页幻灯片的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
A
添加 标题
B
在此输入你的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尽量将每页幻灯片的字数控制在200字以 内,据统计每页幻灯片的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
生动。
研究思路及过程
BACKGROUND AND ISSUES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尽量将每页幻灯片的字数控制在200字以 内,据统计每页幻灯片的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描述尽量简洁
生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Add appropriate text according to your needs, add a detailed text description here... ...
课题背景及内容
BACKGROUND AND ISSUES
添加 标题
添加标题
Add appropriate text according to your needs, add a detailed text description here... ...
5分钟论文答辩演讲稿
![5分钟论文答辩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f321aa8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3.png)
5分钟论文答辩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演讲者,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我在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和实验结果,以及我对于未来的展望。
我研究的课题是《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制备高效电池》。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电池的研发是如此重要。
目前,电池作为一种能量储存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以及电网储能等。
然而,传统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方面的限制,仍然是电池技术发展的瓶颈。
因此,发展高效电池技术对于解决能源储存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我的研究目标是寻找一种可以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制备高效电池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关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能源来源,二是电池储能效率。
具体来说,我在能源来源方面,采用了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对环境友好且来源广泛。
同时,在电池储能效率方面,我采用了新型材料的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能源来源方面的研究。
我通过在太阳能面板上安装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阳光的光能,无需额外消耗其他能源。
在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中,我采用了新型高效转换材料,以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并优化电池的结构,以增加光电转换的效率。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能量产出,使电池在充电状态下的效率提高30%以上。
除了太阳能,我还研究了风能的利用。
通过利用风能转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风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能源,简便易行的利用风能来发电对于电池的制备有着重要意义。
我在设计风力发电机时,考虑了风速、风向等因素,并采用了新型的发电机结构,以提高转换效率。
通过实验,我发现这种方法可以使电池在风力充电下的效率提高50%以上。
除了能源来源的研究,我还对电池储能效率进行了优化。
在传统电池的材料中,我发现了一种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这种材料的设计原理是使用了微观结构调控和新型添加剂,以增强电池储能效率和稳定性。
能源行业论文答辩: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能源行业论文答辩: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58524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2.png)
能源行业论文答辩: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引言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能源行业论文答辩。
我将会为大家呈现关于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
在当今社会,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焦点话题。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能源资源逐渐短缺,且能源利用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开发和应用新能源技术变得尤为重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本次论文研究将从不同维度探讨新能源技术的潜力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1. 可再生能源的意义及概述(H1)在讨论新能源技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可再生能源的意义和概述。
可再生能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存在并能够持续生产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相对于传统能源(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来说,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优势:1.1 环境友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几乎不产生污染物,能够显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2 永续性可再生能源具有持续性,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能源供应。
相对于石油等有限资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能够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几代人提供能源保障。
1.3 经济性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成本逐渐下降,与传统能源相比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望在经济层面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新能源技术的分类与潜力(H2)新能源技术是指一系列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技术,涵盖了多个领域。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维度对新能源技术进行分类,并探讨其潜力所在。
2.1 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和太阳热利用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中潜力最大的一种能源之一。
利用太阳能发电,不仅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降低能源成本。
2.2 风能技术风能技术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毕业答辩Li-S-N电池
![毕业答辩Li-S-N电池](https://img.taocdn.com/s3/m/9093fe02a2161479171128bb.png)
5000 4000
0.8 0.7
Transmittance [%]
Intensity (cps.)
0.6 0.5 0.4 0.3 0.2
(3127) (1660) (1622)
3000 2000 10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N-H
0.1 0.0 -0.1 4000 3500
固相加热法
(1)单质硫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 197mAh/g,循环30周后保持在78mAh/g。S/N 负极材料,通过氮掺杂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电 子导电率。 (2)S/Glucose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氮 掺杂碳促进硫在负极材料中的均匀分布,提 高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微波法
水热法
(3)S/NC负极材料具有良好循环稳定性。由 于多孔结构能适应硫体积变化,将活性物质 限制在硫负极中,改善了Li-S-N电池的循环特 性。
30min
掺氮活性 炭溶液
2.3 硫掺氮活性炭负极复合材料
S/NC材料 溶液 硫代硫酸钠
M新生成硫:M活性炭=3:7
超 声 仪 器 1mol/mL稀盐酸(HCl) 超声4次 每次/30min
1g 抗 坏 血 酸 80℃
真空抽滤泵
40℃
过滤
冷却 静置
恒温箱水浴3h
干燥12h
掺氮活性炭 复合负极材料
3.结 果 与 讨 论
Kavan根据活性 碳对单质硫的强 吸附作用,合成 硫/碳复合材料 第1次的放电容 量约为175mAh /g。仍是未来 研究的方向。
Liu等利用改变氮 含量,控制掺氮 碳纳米管形貌和 结构。发现能促 进纳米颗粒的均 匀分布,说明氮 掺杂有助于硫负 极材料的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