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门正式学科的历史还不到两百年[1],但是学者们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停止过。
同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一直也是饱受争议的对象。
语言教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就已经成为对外汉语学界的探讨话题,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紧密相关,很少有人去质疑它的地位(限于年代久远,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以20 世纪90年代之后的文献为主)。
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文化的渗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被推上风口浪尖被迫进行对比,对二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的争论也未曾间断。
到21世纪,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的研究基本上形成了定论一一将文化作为教学因素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因此,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中主要盛行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以纯语言教学为主,忽视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并且提出语言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教学不能离开文化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
因此,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升文化教学的地位,打破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一一纯语言教学, 以此来建立一种新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一一语言文化教学或者称“文化语言教学”。
另一种则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本来就是语言的教学,文化只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因素。
主张减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确保语言教学的首要地位。
21世纪期间,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以及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依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议话题。
在这期间,由于孔子学院的开办,使得文化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
总体上看,21世纪在有关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研究中重心已经开始偏移,具体表现为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争议探讨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语言教学主要是围绕着教授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展开的,使学习者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文化教学则是通过教授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背景,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语言教学方面,教师通常会使用一系列教材和教学方法,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训练,以及练习、对话、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基本技能。
教师还会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使学习者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的结构和词汇。
文化教学则通过讲解和讨论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
教师会引导学习者参与到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中,如品茶、剪纸、中国传统节日庆祝等,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语言教学是文化教学的基础,学习汉语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与中国人交流。
而文化教学则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背景和语言运用场景。
总之,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互补和协同的作用。
通过综合教学的方法,使学习者既能够熟练运用汉语,又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
这样的综合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也能够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在与中国人交流时更加得心应手。
汉语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汉语的文化历史背景
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 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 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 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 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 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 史进程中, 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 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 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1) 汉文化起源的多元性;( ;(2 汉文化起源的多元性;(2)汉字的一统 作用;(3 佛教文化的融入;(4 作用;(3)佛教文化的融入;(4)社 ;( ;( 会分合和人口迁徙。 会分合和人口迁徙。
汉语的文化历史背景
汉文化起源的多元性 中原文化时期, 中原文化时期,夏朝和商朝的建立标志 着华夏民族的开始形成。这个时期, 着华夏民族的开始形成。这个时期,居住在 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与北狄、西羌、 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与北狄、西羌、东夷及 南方百越等民族时有冲突,同时也有交流, 南方百越等民族时有冲突,同时也有交流, 因此, 因此,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 化融合的综合体。 化融合的综合体。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各地。 汉藏语系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各地。其中藏缅 语族语言国内使用人口约1560多万,分布在西藏、 1560多万 语族语言国内使用人口约1560多万,分布在西藏、青 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西, 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西, 国外分布在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和泰国。 国外分布在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和泰国。 壮侗语族语言国内使用人口约1900多万,分布在广西、 1900多万 壮侗语族语言国内使用人口约1900多万,分布在广西、 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国外分布在泰国、老挝、 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国外分布在泰国、老挝、 缅甸、越南、柬埔寨和印度。 缅甸、越南、柬埔寨和印度。苗瑶语族语言国内使用 人口约640多万,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 640多万 人口约640多万,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 广东、广西,国外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
中国文化介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文化介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文化是一种悠久的文明,它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和传统价值观。
此外,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2. 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首先,中国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汉语词汇量,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丰富的表达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中的表达方式来拓展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
其次,中国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深刻的思想观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文化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最后,中国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精彩的历史文化,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文化来加深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经济文化等。
历史文化内容包括中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历史人物等;传统文化内容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文学作品等;社会文化内容包括中国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经济文化内容包括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活动、经济政策等。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活动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其次是以文化交流为基础的课堂教学,通过文化交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此外,还可以采用以文化比较为基础的课堂教学,通过与本国文化的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最后,还可以采用以文化游览为基础的实地教学,通过实地游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将汉语作为非母语者的外语教学,其中传播中国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相结合,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以及如何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悠久的文字传统以及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等多个方面的文化,这些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通过中国文化的传播,学生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社会风貌。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汉语,还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交融,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与友谊。
中国文化是中国汉语的语境和语境,中国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汉语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汉语的学习需要有所谓的语境环境。
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对于学习者来说都是有利的,因为这些都会成为学生认知汉语的依据和支撑。
学习者在日常交际中往往会面临着理解文化内涵的问题,因此更需要了解中国文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中国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更好的推广。
通过传播中国文化,可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对外汉语课程的丰富多元,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国际竞争力。
(一)课堂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将中国文化融入到汉语语言学习中。
通过古诗词欣赏、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传统生活习俗、中国历史沿革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与汉语语言学习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文化体验:除了课堂教学外,对外汉语教学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来传播中国文化。
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历史古迹、博物馆、艺术展览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关于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国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而对外汉语教学是推广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还能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关于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融入中国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一门语言,尤其是外语,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作。
如果仅仅停留在语言本身的学习上,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
而融入中国文化可以使学习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歌曲、中国绘画等文化元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融入中国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习其表面的语法和词汇,更需要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技巧。
通过学习中国饮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人在用餐时的习惯和礼仪,从而在实际交流中更具上乘的表达水平。
融入中国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
作为对外汉语学习者,学生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方面,与中国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交际习惯,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进行跨文化交流。
这对于学生今后在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生活将具有重要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从语言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部分的语言学理论都是从西方借鉴而来的,而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形成根据的却是完全不同于汉藏语系的印欧语系,况且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研究从传统语言学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再到转换生成语言学,已逐步走上形式主义的窄路。
因此,盲目地模仿西方语言学建立起来的汉语语言学理论与汉语本身的矛盾日益激化,指导汉语研究与教学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从而使得汉语语言学在社科领域倍受冷落,大学的汉语课也少有人热衷,汉语语言学的发展落入低谷。
发现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关键区别在于,西方语言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变化,而汉语最根本的特点是具有浓郁的人文性,并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符号系统。
它的多种结构系统:词义结构、音韵系统、文字符号、语法构造、修辞方式等中都浸润着浓郁的汉文化精神。
因此,中国文化语言学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
近年来,在一大批专家学者不懈的努力下,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已成为中国语言学里的一个热门学科,并逐渐形成四大学派:以游汝杰为代表的文化参照派,在语言观上持一种多元看法,认为语言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具有开创意义;以陈建昆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派,具有新的思路;以申小龙为代表的全面认同派,在民族文化心理层次上把握民族语言特点的分析方法,无疑比文化语言分析方法有更强的解释力和冲击力;以刘焕辉为代表的交际学派,注重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运动状态、结构规律、交际功能,研究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规律,另辟蹊径,颇引人注意。
爱德华・萨丕尔指出:“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文化对于语言的制约性是显而易见的。
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发展的轨迹不可避免地会在语言中留下痕迹,文化对于语言的制约,也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达范围。
而语言也时时刻刻忠实地折射着文化的内涵。
文化固然对语言有着相当强的制约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语言也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共同构建起学习者对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综合理解。
语言教学是教学的核心,主要着重于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语言
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词汇和语音等方面的知识,能够
进行日常交流,并逐渐提高到更高级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教学包括词汇教学、语法
教学、听力训练、口语对话、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的语言训练,培
养学习者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
文化
教学旨在让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价值观念和习俗等,同时也要求学习者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中国人进行跨文化交流。
文化教学包括中国历史、文学、艺术、传统节日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教授相关的文化知识和鼓励学习者的
跨文化体验,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交际技巧。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存在着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
语言教学必须结合文化
背景来进行,例如在教授词汇和语法时,可以通过介绍相关文化背景来帮助学习者理
解和记忆;而文化教学也离不开语言的支持,学习者必须通过学习语言才能真正理解
和运用文化知识。
综上所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通过语言教学,学习者掌
握汉语的语言规则和运用技巧;通过文化教学,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背景。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构建起学习者对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综合认知,提
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和需求日益增长。
而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中国社会文化。
本文旨在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一、文化教学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文化教学有利于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折射,文化是语言行为的载体。
通过文化教学,可以深入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和文化内涵;其次,文化教学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了解中华文化除了能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更能增强学习者的文化自信心,使其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地表达和沟通;最后,文化教学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观念,进而促进跨文化间的交流和互通。
二、文化教学的方法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本文作者总结的常见的文化教学方法:1. 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毫无疑问,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不断延伸和加深。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语言与文化相结合,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比如,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讲解“饮食文化”、“礼仪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话题内容。
2. 多媒体配合的教学法多媒体配合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图像、声音和其他视听资料的配合,能够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化知识。
例如,可以配合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
3. 互动交流的教学法在文化教学中,进行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使得文化学习的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三、文化教学的实际操作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文化教学呢?本部分总结几个实际的操作策略:1. 老师的角色教师在文化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学习选择。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还能促进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这里,我将就如何更好地将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进行几点思考。
第一,通过文化体验促进语言学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灿烂的文化传统和多元的文化元素,如中国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文学艺术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品尝中国传统美食,参观中国传统艺术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
第二,通过中国文化故事传播语言知识。
中国文化故事源远流长,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还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语言知识。
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和记忆汉语词汇和语法,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通过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这些文化差异的介绍和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中西文化的异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中西方文化在礼仪、思维方式、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第四,通过中国文化体验激发学习动力。
中国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魔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参与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对汉语语言的学习更加投入和认真。
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又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融合,以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简要概述,包括其历史演变、主要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文化教学不足、学生文化理解困难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这种融合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和不足;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实际效果;通过实证研究,收集学生、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本文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它包括了哲学、伦理、艺术、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
哲学思想:儒家、道家、佛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哲学体系。
儒家强调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佛家则倡导慈悲、悟性,追求内心的解脱与超越。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建设,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纽带,倡导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忠孝节义等优秀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历史积淀。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也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进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根基,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医学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价值。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增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对中国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大多是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学生学习的是语言的表面知识,而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我们可以探讨一种“语言+文化”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授语言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通过教授中国古诗词、传统节日、中国名人故事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感受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方法论,这些价值观念和方法论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仁义礼智信”、“中庸之道”等思想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
中国的传统儒家教育注重“以文会友”,通过文学、诗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这对外语教学也有重要的启示。
1. 教学内容的设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在教学内容中,可以设置中国古代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可以设置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氛围;还可以设置中国传统绘画、音乐、戏曲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一)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一)从语言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部分的语言学理论都是从西方借鉴而来的,而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形成根据的却是完全不同于汉藏语系的印欧语系,况且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研究从传统语言学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再到转换生成语言学,已逐步走上形式主义的窄路。
因此,盲目地模仿西方语言学建立起来的汉语语言学理论与汉语本身的矛盾日益激化,指导汉语研究与教学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从而使得汉语语言学在社科领域倍受冷落,大学的汉语课也少有人热衷,汉语语言学的发展落入低谷。
发现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关键区别在于,西方语言有明显的形态特征变化,而汉语最根本的特点是具有浓郁的人文性,并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符号系统。
它的多种结构系统:词义结构、音韵系统、文字符号、语法构造、修辞方式等中都浸润着浓郁的汉文化精神。
因此,中国文化语言学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
近年来,在一大批专家学者不懈的努力下,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已成为中国语言学里的一个热门学科,并逐渐形成四大学派:以游汝杰为代表的文化参照派,在语言观上持一种多元看法,认为语言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具有开创意义;以陈建昆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派,具有新的思路;以申小龙为代表的全面认同派,在民族文化心理层次上把握民族语言特点的分析方法,无疑比文化语言分析方法有更强的解释力和冲击力;以刘焕辉为代表的交际学派,注重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运动状态、结构规律、交际功能,研究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规律,另辟蹊径,颇引人注意。
爱德华·萨丕尔指出:“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文化对于语言的制约性是显而易见的。
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的发展的轨迹不可避免地会在语言中留下痕迹,文化对于语言的制约,也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达范围。
而语言也时时刻刻忠实地折射着文化的内涵。
文化固然对语言有着相当强的制约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语言也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
关于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文化是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汉语,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语言与文化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渗透。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为重要。
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更是学习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注重语言和文化的融合。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语言的使用背景、文化内涵和思维模式,进而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教学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了解这些节日的习俗、传统和文化背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节日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中国历史与名人故事的讲解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许多名人和事件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中国历史和名人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成语、典故等,进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文化的认知水平。
四、中国艺术与文学的介绍中国艺术与文学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魅力。
中国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以及中国古代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中国艺术与文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文学风采,增进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学习艺术与文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目录引言 (1)一、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与必要性 (1)(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二)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1.对外汉语语言学习的意义 (2)2.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意义 (2)3.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意义 (3)二、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 (3)三、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依托推广中国文化 (4)(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材施教 (4)(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 (5)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方式 (6)(一)在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比重 (6)(二)改革教学方法 (6)(三)提高汉语教师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 (7)结论 (7)主要参考文献 (8)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早在两千五六百年前,《周礼》及《礼记》所提到的“通译”已见端倪。
伴随着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加强与中国的交往,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对学习汉语的需求。
而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文字的内容组成,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的引入中国文化,推动教学的发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渗透中国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引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特有的标记。
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的推广,而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语言深受文化影响,反映文化的发展。
因而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文化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为配合国家加强“软实力”建设的发展战略,让世界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应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一、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与必要性爱德华·萨丕尔曾经说过:“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的。
”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文化对语言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语法规则等都是它所根植的文化土壤密切相连,离开了文化背景,对其解释都是孤立片面的。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首先,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词汇,更是学习和了解该语言所关联的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反映了一种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习俗。
学习语言必然会接触到其中的文化因素,比如特定的礼貌用语、节日庆祝、饮食习惯等。
因此,了解和理解文化对于学习并正确地运用语言至关重要。
其次,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方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知识。
只有了解文化背景,学习者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比如,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通过了解文化,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并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第三,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能力。
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能够更好地处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障碍,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通过学习对外汉语,学习者能够与中国人交流,并且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从而增强与中国人的沟通合作能力。
最后,文化的学习能够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养。
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特定的知识,更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和世界观。
通过学习对外汉语,学习者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增加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文化与语言紧密相连,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文化,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同时,文化的学习还能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和文化视野。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传播方式、对学习者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策略等方面,探讨了中国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文化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困难等。
加强中国文化传播,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策略,不仅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更有助于推动汉语教学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传播, 重要性, 影响, 存在问题, 策略, 学习者, 兴趣, 积极性, 完善, 研究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热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汉语,希望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中国文化的传播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议题,通过学习汉语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和现代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如何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分析其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为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设计。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需求。
中国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习者的文化差异和需求是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
通过研究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传播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向外国学生传播中国的语言、思想、艺术以及传统文化,增进国际人士对中国的了解,并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国家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课程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国的节日、习俗、风土人情等,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也能了解中国的文化,增进对中国的兴趣。
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中国的历史典故、传统故事等,可以使学生更加自然地接触到中国文化的精髓。
通过语言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二、文化体验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组织一些文化体验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中国茶艺、书法、绘画、剪纸、中国歌舞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不仅仅是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了解中国文化,更能够在实践中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历史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三、文化交流和合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中国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
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文化的演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与此也可以组织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中国社区服务、慈善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社会风尚等,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并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要注重中国文化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语言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孕育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之中,历经了千百年的锤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正由于它数量众多,历史悠久,而且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泛,使得成语成为了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又因为成语是汉语文化蕴含最丰富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成语教学,不仅可以让留学生深入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成语;对外汉语;教学
如何掌握成语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留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了解,造成了对成语真正含义的曲解和误解,导致留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比如,“对牛弹琴”这个成语,从字面上看,仅仅理解为对着牛弹琴,则很难想到这个成语实际上是在说弹琴的人把一头不能欣赏音乐的牛作为演奏的对象,比喻对愚蠢的人说话或者讲道理不看对象。
由此可见,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文化因素,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所以,我认为,对留学生汉语成语的教学应该采用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也就是“溯源
教学法”。
溯源教学法主要是从成语的来源入手。
汉语成语是在千百年历史演变中慢慢形成的,通过分析成语出现的背景、发生的地点与发生的事件,再让学生明白成语的真正意思以及后来出现的引申意,这样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成语经历了漫长的衍变过程,但有五个主要来源,我在这里归纳为文学作品、寓言故事、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和宗教典籍。
下面我就对这五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一,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成语通常比较抽象,如果不知道出处,则很容易出现使用上的偏误。
如“行云流水”,这个成语出自苏轼《答谢民师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通过出处我们可以看出“行云流水”实际上是形容书法、书画自然流畅,挥洒自如,而后引申出的形容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的意义。
第二,通过寓言故事总结出的成语的特点时大多会有很深的寓意。
这类成语大多从形式上就可以判断出大致的故事内容,但是不明确知道寓言故事具体发生的原因、时间、事件等则很难理解成语所要表达的隐含意义,即成语的寓意。
如“画蛇添足”,如果从字面去猜,这个故事可能讲的就是一个人画蛇的时候给蛇添上了几只脚,那么就有可能把故事的意思理解为画画的人不知道蛇没有脚,讽刺人缺乏常
识,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错误。
但知道这个寓言的完整内容的人,则很容易接受这个成语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做多余事情的人,使得结果反而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反映历史故事的成语,其来源与寓言故事基本相同,都是对一个故事的精要概括,但是寓意不像寓言故事那样隐晦,在理解上可能不会出现太大的歧义。
如“纸上谈兵”,故事说的是一个叫赵括的大将,他对兵书上的知识十分清楚,但是只知道按照兵书生搬硬套,不懂得实际战场的形势变化,于是在一次战役中被敌人轻松击败。
通过对故事的了解,这个成语是形容那些不知道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作出改变的人,要我们懂得处理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第四,神话传说这一类的成语故事,其特点是带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色彩。
这就要求如果想要了解这一类的成语故事,必须先了解这一类成语中的主人公是谁以及他在人们口中流传的事迹。
如“夸父追日”,想要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必须首先了解夸父是谁。
其次,要了解他为什么追日,并且通过人们对这段故事的描述也可以清楚了解夸父这个人物形象,了解到这些信息,也就不难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了。
第五,与宗教典籍相关的成语,它的特点是和中国本土的佛教和道教有较大的关系,但是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经典在理解上本来就透露着禅机,不好领会,所以这一类成语对
留学生而言也会在理解上产生一定的障碍。
如“醍醐灌顶”,这个成语出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这句话本来就表达得比较晦涩,如果仅从字面上翻译过来,还是不能很好地领会其中含义。
对于这一类成语的教学,我认为,除了要对成语的出处进行讲解,还要对出处的意义进行简单的解释,这样才有利于留学生对成语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王美玲.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