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6 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与全球殖民格局

⏹在这一时期的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内,欧洲仍然是国际政治的中心。

⏹除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外,非西方世界的抵抗运动也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内容

⏹第一节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与解体

第一节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

⏹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统一终结了均势的“黄金时期”,俾斯麦保守而复杂的欧洲新秩序——“大陆联盟体系”代之而起,欧洲大陆一度平安无战事。

第一节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

⏹一、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

⏹二、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

⏹三、大陆联盟体系的建立

一、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

⏹统一后的德国在人力资源、工业潜力、军事能力等方面占有相对的优势,欧洲各国怀着不同程度的忧虑关注着德国巨大潜力的转化和对外政策的取向,它们处心积虑地在外交上谋求自身的安全保障。尽管冲突和战争远未到来,各国却时常在体味着德国威胁的气息。

⏹在德国方面,俾斯麦在欧洲大陆奉行维持欧洲现状的外交政策,主张建立“大国联盟体系”,打算同除法国外的欧洲所有大国结盟,彻底孤立法国,以保证德意志帝国的和平与稳定。

⏹1,德法关系:普法战争使法国丧失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在欧洲的霸权优势,加上割地赔款的奴役性条约给法国所造成的巨大耻辱,使

德法两国积怨至深,关系难以调和。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看来,既然已使法国成为德国的仇家,而且法国可能成为德国任何敌对力量的潜在盟友,那么就要坚定不移地遏制打压法国。德法之间的紧张关系、俾斯麦关于欧洲政治格局的构想以及国家安全利益的要求,使其认为建立反法联盟是重要而必要的。

⏹2,1873年三皇同盟:1872年9月,在俾斯麦的安排下,奥匈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与德皇威廉一世会晤于柏林。1873年三皇同盟成立。同盟的真正建筑师是俄奥两国首相哥尔查科夫和安德拉希,因此三皇同盟的基石是俄奥保持合作关系。三皇同盟除了在维持欧洲政治现状这一点上存有共识外,在其他方面的想法和打算基本上是同床异梦。俾斯麦策划三皇同盟的目的在于孤立法国,但这恰好为俄奥反对。俄国企图利用同盟保证其西部边界的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它同英国在中亚的争夺。奥匈打算借助于德国,加强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

⏹3,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这是普法战争后欧洲出现的第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机。1875年初法国打算购买1万匹军马,3月法国议会通过新的军队编制法,这两件事引起俾斯麦的猜疑。在英、俄、奥的反对声浪中,俾斯麦不得不退缩,矢口否认德国有进攻法国的企图。1875年德法危机使俾斯麦遭受了一次重大外交挫折,法国取得了一定的外交胜利。在这次危机中,暴露出三皇同盟的脆弱性,也表明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大国都不想改变欧洲的政治现状。

二、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

⏹1875年7月,因不满奥斯曼帝国封建专制的政治压迫、宗教歧视和经济盘剥,在奥斯曼帝国西北部的黑塞哥维那(H e r z e g o v i n a)和波斯尼亚(B o s n i a)两省爆发了基督教徒起义。起义得到了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人的同情和支持。奥斯曼帝国派出大批军队前去残酷镇压起义,但收效不大。

⏹巴尔于的严重局势吸引了俄、奥、英、德欧洲列强的注意力,各国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在巴尔干有着特殊利益的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对事态的发展抱有截然不同的态

度,俄国赞成巴尔干的斯拉夫人获得独立,以达到它近东政策的主要目标——废除1856年《巴黎和约》的限制、控制君士坦丁堡和确立有利于俄国的海峡体制。

同时,俄国也吸取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教训,不想再次陷入反对欧洲大国联合的孤立状态中,准备与奥匈合作处理巴尔干问题,争取使问题的解决向有利于俄国的方向发展。

⏹奥匈对巴尔干地区的政策是在维持现状的同时,通过经济文化的渗透和侵略来攫

取自身的利益,认为兼并巴尔干领土只是在奥斯曼帝国崩溃瓦解时才有必要。

⏹英国与奥匈一样坚决主张维持奥斯曼帝国的现状。这主要缘于苏伊士运河通

航后,近东地区对英国更具有战略意义。最令英国担心的是俄国通过巴尔干半岛把势力深入地中海,更害怕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落入俄国之手。因此英国鼓励奥斯曼帝国镇压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起义。

⏹德国由于在巴尔干没有直接利益,便不想卷进去,而且俾斯麦还愿作各方的调节

人。

⏹俄国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特别是对奥匈做了巨大的让步,为俄土战争准备了一个

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奥匈答应保守中立;德国保持了两国间的友好状态;法国正在争取俄国的友谊;只有英国与俄国处于对立状态。

⏹1877年4月24日,俄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1878年3月3日,土耳其被迫与

俄国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T r e a t y o f S a n S t e f a n o)。

⏹条约》的签订引起英奥两国的强烈不满,英奥反对在巴尔干半岛建立大斯拉夫国

家保加利亚,两国要求召开欧洲会议讨论和审议俄土缔和条约,否则条约被视为无效。德国在英奥联合的情势下,采取了中立态度,这也就等于俾斯麦站在了不支持俄国的立场上。俄国此时因战争刚刚结束,内外交困,不得不做出让步。英奥俄三国通过三组双边谈判,签订了《英俄协定》和《英奥协定》,俄奥之间的谈判没有结果,俄奥分歧只能到柏林会议上解决了。

⏹1878年6月13日,商讨解决近东危机问题的柏林会议开幕。德、俄、英、奥匈、法、意、土耳其参加了会议,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希腊、伊朗也应邀列席,但没有表决权。俾斯麦任会议主席。

⏹柏林会议实质上是围绕《圣斯特法诺条约》的斗争而进行的。会议上争论最多和分歧最大的是保加利亚问题、波黑两省的归属问题和俄国在南高加索获得领土问题。

⏹经过各方的讨价还价,会议的最后结果产生了重绘近东地图的《柏林条约》。《柏林条约》的签订结束了持续3年之久的近东危机。

⏹1878年柏林会议是国际关系史上一次重大的会议,它并不像威斯特伐利亚会议或维也纳会议那样是大国战争后的产物,它的召开恰恰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