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决定高度-高度、角度和尺度解读
从高度、角度、尺度、宽度及深度看人生
![从高度、角度、尺度、宽度及深度看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4e70e12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a.png)
从高度、角度、尺度、宽度及深度看人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有一段很精彩的广告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每每听到,自己就会自作主张为它补上两句,“宽度展现胸怀,深度显示境界。
”正如于丹说的,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一样,就好像是春天得播种、秋天才收获一样。
上面几句话,也是一些简单而朴素的真理,时常对镜反省一下,就能让自己更能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个人的坐标,也更容易获得心灵的快乐。
“高度决定视野”,一听到这句话,我就会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个人的高度,往往决定着对世界的认识程度,这个认识程度,既包括空间上的,更包括时间上的,思想上的高度,人生的欢乐与痛苦,就是由其所站立的高度决定的。
一些今天自己看来不能接受,不可理喻的现象,也许几年之后,或自己站在更高的管理位置上来看,就会豁然开悟。
因为,人类的情感来源于对事物的感受,感受的结果取决于对事物的认识结果,认识的结果则受制于所处的高度。
“角度改变观念”,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想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通常,人都是站在自我为中心的角度观察世界、理解世界、要求世界,被各自的利害关系所束缚,于是看到的多是对立、纷争和迷惑,感到的多是不满、沮丧与痛楚,这是因为被私欲遮蔽了双眼,颠倒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将自我从世界中分隔出来,执著于自我而难以融入世界,在自己狭小的视野里自然也就难以把握世界的真相。
要改变,就先改变看事、看人的角度,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角度变了,观念才能更加全面,更加接近真实。
“尺度把握人生”,让人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风光如画,让人想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天壤之别。
人生其实也是门艺术,这里,同样要讲究度的把握,真理与谬误往往一墙之隔,美丽与丑陋也可能就在一瞬之间。
什么是高度
![什么是高度](https://img.taocdn.com/s3/m/b53773a8195f312b3169a5af.png)
什么是高度?一个人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怎样面对自己的极限?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高度?文章可论对自我“高度”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记叙某人在自己能力及客观条件范围下创造出自己的成绩,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度”的事迹。
“高度”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客观,只有正视自己,才可尽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奋斗的最高点。
我们还可以这样立意: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能力以达到自己奋斗的最高点,而不能以某种情况为借口,不愿迎难而上,不愿为奋斗付出牺牲,这样的人是平庸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立意:虽然在比赛中跳高运动员总是以失败告终,总有一个高度无法逾越,但正是这种向自己“高度”——极限挑战,才能超越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高度。
【题目设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类的追求中,“高度”历来是个焕发着魅力的词。
央视有段经典的广告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一位著名企业家也说过:“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作文题目】(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屋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后来,云雀遇见雄鹰,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的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麻雀、鹌鹑、雄鹰对所飞的高度有着不同的认识,你对“高度”又有怎样的认识呢?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写作导引】(一)什么是高度?一个人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怎样面对自己的极限?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高度?文章可论对自我“高度”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记叙某人在自己能力及客观条件范围下创造出自己的成绩,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度”的事迹。
高度,角度,尺度(必读好文)
![高度,角度,尺度(必读好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b3f50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6.png)
高度,角度,尺度(必读好文)
思想精髓(sixiangjingsui)
中国人必备第一移动端思想宝库。
杜绝伪鸡汤,阅读真思想。
央视的一句广告语“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由此我们会想到好多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等等,得出了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胸襟;胸襟决定境界。
有什么样的高度,决定你拥有什么样的视野;有什么样的视野,决定你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有什么样的世界,决定你找到什么样的生存方式。
“高度决定视野”站的越高看得越远,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视
野决定了一个人的站位,站位的高低直接就决定了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只有不断的攀高,才能使得自己个人的视野不断的开阔,视野开阔了,个人的思路也就会跟着开阔起来。
“角度改变观念”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看待一件事或一个人,往往会有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认识。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问题也愈来愈趋于多样化,角度不同,看问题也就会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会随之改变。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尺度把握人生”人生是门艺术,最讲究是度的把握,真理与谬误往往一墙之隔,做任何事情,能把握好尺度,在生活中则能左右逢源。
也就是说做人、做事,惟有恰当把握好度,其人生才会更顺畅如意,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高度、角度和尺度,三者紧密相关、相辅相成。
站好高度,前途无量;换个角度,海阔天空;把握尺度,循规蹈矩!祝愿诸君在人生的里程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成功的背后——高度 角度 尺度——2010厦门全国优质课观后感
![成功的背后——高度 角度 尺度——2010厦门全国优质课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f697f7b01f69e314332947c.png)
决 问题 的方 法 少 , 创新 能 力肯 定 是低 下 的 。教
育 家苏 霍姆 林斯 基说 过 :学 生来 到学 校 里 , “ 不 仅 是为 了取 得一 份 知识 的行囊 , 主要 的是 为 更 了变 得更 聪明 。” 获奖选 手其 思维方 式之独 特 ,
高 度决定 视野 , 高度 决定方 向 , 高度决 定层 次 。只有 当你有 了足够 高度 , 才能 获得 高 度 你
国一流政治教师驾驭课堂时举重若轻 的风采 , 受益匪浅。他们最牛的杀手锏就是用 自己独到 的视角来 驾 驭教 材 , 而不 是被 教 材所 驾 驭 。这
是考 验教 师 的智 慧 之处 , 因为 越 深入 到人 心深
处 的东 西越 需要 智 慧 。可 见成 功 由差 异 创造 , 而非 完美 造 就 。构 建 的角 度越 新 颖独 特 , 意 将
人格 魅 力 。这是 教 育 成功 的基 石 和 翅膀 , 有 拥
了它 , 就拥有 了开启 学生 心灵 的钥匙 。
构 建 角 度
于提 出问题 、 于提 出问题 , 善 学生 才能真 正成 为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 同。” 东
教学活动的主人 , 由此造就一批有发现力 、 创造
出有深 度 、 有高 度 、 维度 的课堂 教学 的最佳 境 有
界 。因此 , 治教 师必 须 勤奋 好 学 , 时俱 进 , 政 与
生命 , 实现更 大 的价值和 尊严 。为此 , 政治 教师
必须 要有 浓 重 的现 实关 怀 和强 烈 的反 思 能力 , 对 于 同样 的课 程 资 源 , 特 的视 角往 往 能展 现 独 出其 中与众 不 同 的内涵 , 成 更 多预 设之 外 的 生
争夺高度构建角度把握尺度解读
![争夺高度构建角度把握尺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37687d858f5f61fb73666be.png)
争夺高度构建角度把握尺度“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这是CCTV科教频道经常播放的一段名言。
每当打开电视听到这段哲言时总不觉要回味几遍,意犹未尽!本假期多次研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最大的感悟就是: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争夺高度,构建角度,把握尺度,认真履行自己伟大的职责,为我国伟大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争夺高度高度决定视野,高度决定方向,高度决定层次。
只有当你有了足够的高度,你才能获得高度所赋予的势能,正所谓“居高声自远”。
《纲要》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我们首先就要博学多思,高度占位,必须勤奋好学,与时俱进,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相关知识,更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我们课堂的思想性,塑造课堂教学的灵魂,使我们的课堂有内涵,有价值,有品味,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创设出有深度、有高度、有维度的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资格、有能力去为《纲要》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而奋斗!二、构建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东坡先生早就一言道尽了选择角度的重要性。
角度是思考问题的模式和方法,角度不同,看法不同,教学的效果自然不同。
如今,我国的课改大潮风起云涌,《纲要》更明确了我们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的伟大目标。
所以时代要求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在教育教学上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模式,构建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视角。
为我们的学生展现与众不同的内涵,以自身深厚的理论基础、浓重的现实关怀、强烈的问题意识、雄辩的论证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有能力为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把握尺度尺度是一个标准,把握尺度,让尺度规范你的教学行为,警戒你的教学灵魂,引领你的课堂走向精彩。
建筑尺度的名词解释
![建筑尺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1c215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9.png)
建筑尺度的名词解释建筑尺度是指建筑空间的尺寸比例和比例尺的选择,是建筑设计和建筑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尺度的合理把握,可以实现建筑的比例美感,提升建筑物的品质与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建筑尺度的几个重要名词解释,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建筑尺度的设计原则和实践应用。
一、建筑尺度建筑尺度是指建筑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尺寸与设计方案的比例关系。
尺度决定了建筑物在空间中的大小和比例感。
它对于建筑的外观形象、内部布局、空间关系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会根据建筑的功能、风格、环境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尺度,以实现设计意图和用户需求。
二、人体尺度人体尺度是建筑尺度中的重要部分,它以人类身体的尺寸作为参考,用来确定建筑空间的大小和比例。
人体尺度是建筑设计师在布局建筑内部空间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运用人体尺度,可以实现人与空间的舒适互动,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合理的人体尺度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开放和包容,增强社交交流的效果。
三、比例尺比例尺是指建筑设计图纸上的表示比例。
常见的比例尺有1:100、1:200、1:500等。
比例尺是建筑师用来表达设计意图和构思的工具之一。
通过比例尺的选择,可以将大规模的建筑设计缩小为可操作和可理解的图纸。
比例尺还可以帮助建筑师和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和监理工作。
四、空间尺度空间尺度是指建筑空间在三维空间中的尺寸。
它包括建筑物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各个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
空间尺度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使用目的来确定合适的空间尺度,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营造出舒适和具有品质的空间体验。
五、形式与功能的尺度关系建筑尺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形式是指建筑的外观、造型和比例,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要求和内部布局。
形式与功能的尺度关系是建筑设计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平衡的问题。
站得足够高,才能看得更远
![站得足够高,才能看得更远](https://img.taocdn.com/s3/m/c430002289eb172dec63b705.png)
站得足够高,才能看得更远创造营女孩陈卓璇的一句“我站得还不够高”,瞬间把她推上了风口浪尖,“璇言璇语”也成为了创造营绕不开的话题。
最一期《创造营2020》中,特邀创始人秦海璐于最新一期节目首次亮相创造营,对每支队伍的表演都做出了评价,秦海璐通透提醒所有练习生时说道:“站的多高不重要,看得够不够远才重要,妹妹们不要着急”。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她是想说年轻人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注重一时的得失,急功近利。
1、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和能够到达的位置一位著名企业家也说过:“世界上最难以征服的是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新的高度。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树木长得高是为了吸收阳光,老鹰飞得高是为了捕捉猎物,人站得高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更多,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屋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后来,云雀遇见雄鹰,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的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麻雀、公鸡、鹌鹑是一种类型,它们以不如自己的对象为参照高度,目光短浅,孤芳自赏,不思进取;而雄鹰属于另一种类型,它以蓝天为高度,胸怀大志,永不满足,积极进取。
一个人站得足够高,格局足够大,才能高屋建瓴,见识不凡。
而高度需要修炼,要有更深的阅历、更高的认知、更多的知识。
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但若你站在高处,极目眺望,那么庐山的形貌也就一览无余了。
只有站在高处,人才可以看清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真实。
爱因斯坦说:自己并不是巨人,只是比别人站得高而已。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959ebc07f12d2af90242e66f.png)
有什么样的知识,决定你拥有什么样的理解,有什么样的理解,决定你站到什么样的高度,有什么样的高度,决定你拥有什么样的视野,有什么样的视野,决定你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有什么样的世界,决定你找到什么样的生存。
高度决定视野。
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站位,站位的高低直接就决定了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高度是我们所首先要达到的,因为它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不断的提升个人自身的素质,不断的攀高,才能使得自己个人的视野不断的开阔,视野的开阔个人的思路也就会跟着开阔起来,个人的大局观念以及处理问题的兼顾性也就随之不断的增强,也就会让个人对问题的思考越来越周详,工作能力也就随之得到固化和强化。
总的来讲视野的开阔有助于个人看清楚问题出现的本源,让个人更容易的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让你很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角度决定胸怀。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问题也愈来愈趋于多样化,角度不同,看问题也就会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会随之改变。
处理问题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或得到好的结果亦或坏的结果,所以,要想更好的处理问题,得到最好的结果就要从多角度来看问题,将问题处理方法会产生的后果都给考虑到,这样你才能够有所避忌,将利益最大化。
其实,问题处理方法归纳的终点就是哲学,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处世哲学。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殊的问题,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特殊的问题,这些特殊的问题不能算是大学问,大学问是基础性、永恒性的学问,也就是我们现金所讲的哲学,它是我们解决各种特殊性问题总的指导原则,多角度的看问题,就会有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同的问题的解决方式所带来不同的后果,会带动你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更能有助于你对问题的处理。
尺度把握人生。
中国人在五千年的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已经养成了一种所谓的“中庸”思想,其实说到底就是凡事皆不可做的太满,也就是不能做绝,所以尺度对于个人的处事是至关重要的,想要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混,尺度是必须要把握的,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平衡、讲情理的社会,我们处处要求着平衡,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也在追求着收入均衡,资源均衡,其实我们所想像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么,或许均衡就是共产主义的本源吧!情感是私人生活中所不能缺少的,它是精神生活的支撑点,理智是公众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它是社会生活的骨架,没有情感,生活会变得没有意义,没有理智,过有意义的生活就会失去前提,社会也就是在情和理的张力中变得健康,理是生存的基础,情是生存的意义,理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眼界决定境界高度的名人名言
![眼界决定境界高度的名人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fb0cf91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6.png)
眼界决定境界高度的名人名言
1,你的理想决定你的命运,你的眼界决定你的理想高度。
2,心胸决定格局,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版图决定疆域。
3,认知决定着你行动的方向,认知的深度,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和投入的力度。
4,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
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
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5,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
6,无法选择自己的室友,但是你能决定自己的朋友;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活圈子,但是你能决定自己的理想境界。
7,一个人这辈子能走多远,并不是由他的腿决定,而是由他的心决定。
8,努力努力再努力,你今天的努力决定你未来占领的高度,所立之处决定你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9,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站的高度决定着看到的事物,思想和行为的高度决定成就的高度。
10,我发现一个痛苦的感悟。
初始的高度决定今后所在的高度是会好会坏。
11,世界上不只有一个世界,关键在于你所达到的境界,你的境界决定了你所处的世界。
12,金钱决定旅行的长度,眼界决定旅行的宽度,心灵决定旅行的深度。
13,一个 ..........。
把握尺度的智慧
![把握尺度的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d8561c7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5.png)
把握尺度的智慧“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就是说拥有高度,我们就能拓宽视野,高屋建瓴!换个角度,我们就能多元着眼,调整偏差!把握尺度,我们就能去左右逢源,顺畅如意!可见把握人生的关键最终落在“尺度”上,因为尺度可以决定个人的成败,可以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甚至可以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
所以说把握好尺度才能把握好人生。
处事的尺度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小到一个眼神、一句问候,大到国家政策、人类社会的举动……都要把握好尺度。
把握尺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人生是门艺术,最讲究对度的把握。
尺度把握不准,差之毫厘,可能会失之千里。
尺度把握好了能让人左右逢源。
杨修可谓才华横溢,可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尺度,恃才放旷,身为谋士却不时以放肆狂妄去挑战曹操的威严,结果被曹操怒而杀之。
而曹操却对人生的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孙权曾多次向他提出的称帝之事,他却总是一直笑而不答。
因为他知道已处于人臣之极的自己若有称帝之念定会引起众人的不满,众怒不可犯。
可见尺度把握得好,人生将少一分坎坷,把握不好会招致灾祸。
因而,只有睿智之人能用尺度调控人生。
把握尺度可以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统一道路上必须解决却十分复杂的问题。
即不能操之过急,简单粗暴地一战了之;也不能放任自由,让台独势力恣意妄为。
因而这尺度的把握显得至关重要。
我国独有的“一国两制”政策就很好地把握了尺度,既在根本上坚持了“一国”的基本原则,“两制”制允许在台湾本土继续保留资本主义经济,又避免了过急的变化造成的不适。
这个合理的尺度使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好地促进了我国的统一进程。
由此可见,把握尺度可以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
把握尺度还可以改变人类社会的前程。
当今社会,保护环境与利用环境的尺度怎样把握,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
只保护社会没有发展,只利用环境又早破环。
只有严格把握尺度,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和谐,人类也才有可能持久发展。
高度决定视野 角度改变观念 尺度把握人生
![高度决定视野 角度改变观念 尺度把握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66319cc776a20029bd642dc0.png)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散步归来,打开中央10套,一句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广告词传入耳际:“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闻听此言,我忽然觉得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们“欣赏型人际关系”的真谛所在吗?高度决定视野。
众所周知,站在不同的高度,其视野肯定是不一样的。
站的越高,看得越远,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视野之阔窄,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行为的选择。
高瞻远瞩,就会有广阔的发现视野,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如果我们能站在欣赏型德育的理论高度去审视人间,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欣赏、包容、接纳,当然也就会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角度改变观念。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看待一件事或一个人,往往会有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认识。
如果我们善于改变观察和思考的角度,那么就会积极主动地去修正自己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在感受或认识上的偏差。
这对事、对人、对己都会大有益处。
因此,常常换换角度,变变观念去看待人生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尺度把握人生。
人生,是门艺术。
在这里,最讲究的是对度的把握。
尺度把握不准,有时可能会导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就拿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来说吧,这个尺度的把握就是非常有讲究的,近之一尺则嫌近,远之一尺则嫌远。
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亲密距离,其范围在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个人距离,其范围为1.5~4英尺(46~122厘米);社交距离,其范围为4~12英尺(1.2~3.7米);公众距离,其范围为12英尺(约3.7米)以上。
当然,这也不是一层不变的。
随着人们由陌生到熟识,由相识到相知,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改变。
空间距离的缩短,人们心灵间的距离也在缩短。
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亲近受教育者,其次是把握好尺度,这样才能进行心灵的勾通,受教育者也才能亲其师受其道。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只要能把握好尺度,就能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否则就会四面楚歌。
高度、角度和尺度,三者紧密相关、相辅相成。
《高度角度尺度》课件
![《高度角度尺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1e4d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c.png)
高度角度尺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1
楼房设计
在楼房设计过程中,高度角度尺度的应用能够确保楼房的高度和角度符合建筑标 准。
2
建筑测量
高度角度尺度可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和角度,为建筑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
3
外立面设计
外立面设计中,高度角度尺度的应用能够确保外立面元素的高度和角度的比例协 调一致。
高度角度尺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领域使用高度角度 尺度来计算飞行器的高度和 角度,确保飞行的安全。
高度角度尺度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1
交通规划
通过测量道路和桥梁的高度和角度,交通规划者能够确定最佳的道路布局和交通 流动。
2
铁路工程
高度角度尺度可用于测量铁路线路的高度和角度,确保列车的顺利运行。
3
飞机导航
在飞行过程中,高度角度尺度可帮助飞行员确定飞机的高度和角度,确保飞行的 安全。
应用 土壤分析 种植管理 喷洒农药
优势
高度角度尺度可用于测量地面高度和坡度,帮助 分析土壤的水分含量和排水情况。
通过测量作物的高度和角度,农民可以了解作物 的生长情况和需求,进行有效的种植管理。
高度角度尺度可用于计算农药的喷洒范围和覆盖 率,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
高度角度尺度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气象预报
《高度角度尺度》PPT课 件
本程介绍高度角度尺度的重要性、定义和测量方法,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 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理解高度角度尺度的重要性
1 准确测量
2 增强可视化
高度角度尺度是衡量物体 高度和角度的重要工具, 可以提供精确的测量结果。
通过高度角度尺度,我们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展示物 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 形态。
高度角度尺度
![高度角度尺度](https://img.taocdn.com/s3/m/f82681b365ce050876321366.png)
高度角度尺度每当打开电视听到中央电视台播的一段哲言“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高度决定视野。
登高望远,也就是站的越高看得越远,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站在不同的高度,其视野肯定是不一样的,视野之阔窄,直接会导致结果的不同。
所以当你有了高度,你就能够看得更远,在暂时的困难之中仍然充满信心和盼望,正所谓“居高声自远”。
《禅海箴言》中讲这样一则故事,有个绰号唤“哭婆”的老太太,她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心情懊丧。
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雨伞的。
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下雨天气,又想到大女儿的鞋没人买,我怎能不愁苦落泪呢?”和尚劝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往好处想:“天晴时,你应该想到大女儿的鞋买卖一定红红火火;下雨时,你还应该想到小女儿的卖伞生意更是顾客盈门。
”和尚的一席话使老太太顿开茅塞,破啼为笑。
此便谓之“角度改变观念”。
易中天教授讲过,历史人物有三个形象,一是历史形象、二是文学形象、三是民间形象,譬如曹操就有英雄、奸雄、奸贼三种评价,只能说当时评价人所处的角度不同,评价也不一样。
所以说不管你是观察一件物品还是评价一件事情或者是评价一个人,只要你自己站立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都是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观察世界、理解世界、要求世界,那么我们看到的多是对立、纷争,感到的多是迷惑与不满、沮丧与痛楚。
我们要学会转换角度去看问题,不要总是拿老眼光去看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当你换个角度从不同侧面去看待一件事或一个人,你往往会有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认识,这对调整自己的心态,对自己处世观的把握,对自己人生轨迹的选择大有益处。
所以,当你面对缺憾心中愁苦时,当你的思想被桎梏时,不妨迈动双脚走一走,转变一下你的观念,你一定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
人生尺度的把握在于真诚的谦逊和难得的宽容。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265d7ac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8.png)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擦亮了我的眼睛,更荡涤了我的心灵。
一、高度决定视野。
众所周知,站在不同的高度,其视野肯定是不一样的。
站的越高,看得越远,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要超越纷繁复杂的困惑,高度将为我们打开全新的视野。
古人常说:登高望远。
还有一句,就是高瞻远瞩。
视野之阔窄,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行为的选择。
高瞻远瞩,就会有广阔的发现视野,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有了高度,就能看得清,在混沌蒙昧的现状中发现解决之道。
有了高度,就能看得远,在暂时的困难之中仍然充满信心和盼望。
有了高度,更有了势能,不但处变不惊,而且集聚了无比的能量,时机一到便可像洪水一样奔涌而下,势不可挡。
如果我们能站在欣赏型德育的理论高度去审视人间,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欣赏、包容、接纳,当然也就会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认知局限性我们的认知往往是有局限的,而且自己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在哪里,经常用自己个人的经验观点判断事物,并且非常肯定自己是正确的,然而事实可能不是这样的,也许有不少认识都是没有多少错误的,但是很多都是肤浅的、低层次的,不能引领个人及团体走向更高的高度。
要改变,就要首先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思想;要提升自己的思想,就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央视给自己的广告做得很大气: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如果一个摄影家很大气,那么他就极可能排出气势磅礴和具有震撼力的摄影佳作;如果一个政府官员很大气,那么他往往也能够做出较大的政绩;如果一个学者很大气,那么他极有可能研究出非常有价值的成果;如果一个人很大气,那么也往往能就成就一番大事业。
小家子气是做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事情的。
气度、修养、宽容等都是需要一辈子修炼的。
(3)经历就是在扩大视野扩大视野不是猎奇,而是有意识的在茫茫现实中寻找和探索发展的方向,明晰和锁定向往的目标,实现个人价值和意义。
高度、深度、宽度、角度和力度
![高度、深度、宽度、角度和力度](https://img.taocdn.com/s3/m/196ecb8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7.png)
高度、深度、宽度、角度和力度写文章,研究问题,无论长短,都要讲究五度——高度、深度、宽度、角度和力度。
下笔之前,思考问题要有高度,高度决定文章的方向;研究问题要有深度,深度决定文章的专业水平;观察问题要有宽度,宽度决定文章是否全面;提出问题要讲角度,角度决定文章是否有特色;解决问题要讲力度,力度是整篇文章的关键,决定文章最终的成败。
第一是高度。
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对晚辈的忠告就是:“志当存高远”。
我们写文章选题过程中,要有战略高度,还要养成宏观思维。
就是说,无论研究问题多么具体,多么小,特别是经济问题,都要把它放到大的经济背景和理论框架之下,明确研究和解决的这些具体问题在宏观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是深度。
深度考验的是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有些文章之所以流于肤浅,对涉及的主题浅尝辄止,毛病就出在这里。
因为对深度理论问题的研究带有探索性,是基本理论和现象的延伸和拓展。
一方面,对一种经济现象的研究,假若只满足于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而没有或缺少深度理论问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缺乏说服力,会让人感到底气不足;另一方面,研究问题不从基本理论入手而逐渐深入,则会给人一种基础不牢固的漂浮感和悬空感。
第三是宽度。
研究一个问题,光有深度是不够的。
如果单纯作为一个从问题本身思考的话,容易误入歧途,或者道路越走越窄。
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后,视野和胸襟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养成的。
研究任何问题之前,都要检查自己手头有哪些资源、掌握得资料是否全面和研究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这些资源。
第四是角度,理论上看问题应该全面,但是全面是理想,片面却是常态,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有了偏差,看到的结果必定将不是真实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看见平凡下面的不平凡,只有找到最好的角度观察问题,才能写出别人写不出的东西。
第五是力度。
写文章的过程中,如何综合地把握前面提到的高度、深度、宽度和角度问题,决定所写文章的最终结果,也就是是否得体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尺度决定高度-高度、角度和尺度
毕业论文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这3句广告词是针对个人说的,借用到学校管理上,校长如果把握好这“3度”,就能使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稳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提升理论高度,让学校科学发展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方向。
校长必须使自己从日常琐碎的工作中跳出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管理理论素养,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才会有开阔的视野,才能从“庐山之外”看清自己学校的真实情况,才能不断调整学校的发展方向,使学校发展更科学。
没有开阔的视野就很难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就很难有新的发展目标,就很难有更快更大的发展。
校长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高度。
要充分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符合党的办学方向,符合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才能确保依法办学。
其次,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高度。
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的课程改革,让所有校长都面临着更新教育理念的问题。
但长期以来,受个人素质、行政管理、社会现实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学校办学处于1种相对老化、程式化的状态,表现为低水平循环,受惯性力量制约,必须用新的理论提升素质,武装思想,改变观念。
尤其是当学校的发展走到1个高原期,如何突破、再提升,这时候,校长必须先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高度,扩展自己的理论视野,才能寻求到新的增长点、发展点,找准学校教育更科学的措施和方法,解决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再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理论高度。
要使自己的管理处于1个高水平状态,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经验,要学会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引领广大教师,并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提高教育理论素养,理解学校发展战略,认同学校发展规划,紧跟学校发展步伐,确保各项计划、制度、措施的落实。
多角度思考,让学校和谐发展校长在管理工作中常常遇到教职工、学生的不理解、消极执行或反对,即使是好的政策、计划也可能遇到阻力,这说明校长在制订、贯彻、落实计划和政策时候没有注意多角度思考。
从多角度考虑,能使学校发展更和谐。
第1,要站在国家政策和学校发展的全局考虑。
确定大政方针,必须把握大的方向,符合党和国家政策,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安全需要,这样才能确保发展的合理性。
还要充分考虑,明确轻重缓急、主次先后。
第2,要站在教职工的角度考虑。
教职工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做出任何决策,都要考虑教职工的具体情况、素质、认识,等等。
要思考有关决策的可行性、操作性,损害不损害教师的利益,教职工的实际情况能不能适应要求。
第3,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教育教学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心理需求,等等,调动学生的兴趣,注意学生的安全和接受能力。
第4,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
要让家长尽可能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办学思路、开展某项工作的真实意图。
凡涉及学生和家长利益的问题1定要征求家长的意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且要引领家长、教育家长、开发家长。
要利用好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学校开放日、校信通等多种渠道,展示学校,与家长沟通。
第5,要站在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角度考虑。
在遵循教育法规和规律的前提下,征得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鼓励,并努力办出特色。
还要主动为领导分忧,为社会解难。
把握尺度,使学校发展更稳健
任何事“过犹不及”,管理的尺度、分寸都是校长需要把握的。
把握好尺度,会使学校发展更稳妥、更健康。
要把握好发展尺度。
学校规划要有长远的,又要有近期的。
如何实施,需要统筹安排,把握好进行的尺度,速度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现在的工作,要为未来的打算奠基,要有前瞻性。
还要把握好制度尺度。
虽然管理上推崇“有情领导,无情管理,绝情制度”,但制度的制订需要尺度。
首先要考虑政策法规,其次要考虑学校的政策延续、潜在规则、教职工的认识水平和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
执行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1定的灵活性。
特殊情况可以特殊解决,但要公开,要通过教代会或领导集体研究,争取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和支持。
学校评价要多几把尺子,力求更公允地评价每1个教职工、每1个学生。
要充分考虑到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既要有定量的,又要有定性的。
学校风清气正,教职工爱岗敬业,评价不宜差别过大;学校需要树立正气、扭转局面时,评价要旗帜鲜明,具有冲击力。
把握好分配尺度也非常重要。
利益分配需要把握公平原则,但又要考虑年龄、教龄、身体状况、工作状况等多种差异。
特别是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津贴分配、职称评定等敏感问题上,更要把握原则,兼顾教职工集体意愿。
这个尺度把握好了,会使学校正气上扬,团结和谐,更好、更快地发展;把握不好,就会造成矛盾,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