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基础培训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

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篇一】每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1、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有何不同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在早期,医院获得性感染和医院感染这两个术语一直被使用,由于医疗保健和医疗保健流行病学的服务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因此医院感染定义也在扩大。
美国CDC将患者因其他状况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感染,或医务人员在医疗环境中履行职责时获得的感染定义为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AI)。
2、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与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3、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的是什么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感染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来源是怎么分类的分两类,即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5、你知道内源性感染是怎么一回事吗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体内和体表,多数为在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感染力,当它们与人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就成为条件致病菌,造成各种内源性感染。
如细菌的移位、宿主的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
6、你知道什么是外源性感染吗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以外的环境和人员,如由其他病人、工作人员、物品以及医院环境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感染。
7、医院感染发生的三个环节,你不能不知道医院感染是由病原微生物经过一定的传播途经,进入易感宿主体内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又称感染链,只有当三个环节都存在时,才能构成医院感染8、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1)患严重影响或损伤机体免疫机能疾病的病人,如各种造血系统疾病、淋巴组织及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各种肿瘤、糖尿病、肝硬化等。
院感培训内容

院感培训内容一、院感基础知识1、院感的定义与范畴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常见的院感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等。
3、院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以及生物媒介传播等。
二、手卫生1、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之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每个步骤至少揉搓 15 秒。
3、洗手的时机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等都需要洗手。
4、手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消毒剂,如含醇手消毒剂、含氯己定手消毒剂等,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三、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1、口罩了解不同类型口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等,并正确佩戴和摘除口罩,确保口罩能够有效阻挡飞沫和颗粒物。
2、手套根据操作的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手套,如乳胶手套、丁腈手套等,注意手套的正确佩戴和脱卸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3、防护服在进行可能产生喷溅或接触大量血液/体液的操作时,需要穿着防护服,确保防护服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4、护目镜和面罩在可能有血液/体液喷溅到面部的操作中,佩戴护目镜或面罩,保护眼睛和面部皮肤。
四、清洁与消毒1、环境清洁与消毒掌握不同区域(如病房、诊室、手术室、走廊等)的清洁消毒频率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清洁工具。
2、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了解各类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内镜、输液器具等)的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3、医疗废物的处理明确医疗废物的分类(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掌握正确的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置方法,防止医疗废物造成二次污染。
2024版院感知识培训内容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医院感染基本概念与现状•微生物学与消毒灭菌技术•手卫生与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目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医疗废物处理及职业安全防护•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医院感染基本概念与01现状医院感染定义及分类医院感染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分类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来源、传播途径等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
国内外医院感染现状国内医院感染现状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院感防控措施的加强,医院感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国外医院感染现状发达国家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加强了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管和督导,推动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
微生物学与消毒灭菌02技术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可引起各种化脓性感染及食物中毒等。
细菌病毒真菌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及全身性感染。
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可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感染。
030201常见病原菌及其特点包括热力消毒(如煮沸、高压蒸汽等)、紫外线消毒、电离辐射消毒等。
物理方法包括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醇等。
化学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如使用噬菌体等。
生物方法消毒与灭菌方法选择包装与存储将干燥后的医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存储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以备再次使用。
将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干燥处理,避免再次污染。
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其达到无菌状态。
2024年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因接触病原体而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医疗纠纷,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控制能力,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因接触病原体而引起的感染。
(1)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入院前已感染的疾病。
(2)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3)医院外获得性感染:患者出院后在社区环境中感染的疾病。
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等。
2.医疗操作因素:手术、插管、留置导管等。
3.环境因素:病房空气质量、医疗器械消毒等。
4.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加强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医疗操作前后,应及时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在进行手术、穿刺、插管等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根据病原体种类和药物敏感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和灭菌,避免交叉感染。
5.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6.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消毒,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7.监测与反馈: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五、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实施与评估1.培训对象:全体医护人员、保洁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
2.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措施等。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佩
戴
方 法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 顶中部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 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 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
鼻夹
医用外科口罩
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层,可防 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则有过滤层,可阻 隔90%不小于5μm的颗粒;近口鼻的内层用于 吸湿。
外科口罩佩戴方法
六、多重耐药菌监测与防控
❖近一个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 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日益突 出的多重耐药菌问题已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 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阻断多重耐药菌传播,已引起医学界、政府与 社会的广泛关注。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多重耐药(MDR):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 3类或3类以上 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广泛耐药(XDR): 除 1—2类 抗菌药(主要指多粘
❖暴露发生当事人汇报科主任或护士长,同 时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如何上报?
❖在院感科指导下完成相关检查和预防用 药,填写锐器伤或职业暴露登记表。复 杂情况及暴露源为HIV阳性的院感科召 集专家讨论制定监测和用药方案
我院锐器伤处理流程小结
❖1、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伤口;2、尽可能挤出损伤处 的血; 3、碘伏消毒伤口;4、报告护士长或科主任 、医院感染管理科;5、在感染管理科指导下完成相关 检查和预防用药,蓝蜻蜓系统填写锐器伤登记表;6、 院感科及相关领导签字办理费用报销
❖ 大小便容器
❖ 呼吸机控制面板/旋钮
❖ 生命监测仪面板/旋钮
❖ 血压计袖带 ❖ 听诊器
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
❖ 电脑键盘、鼠标 ❖ 电话
是高度危险的!
何时解除隔离?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一、医院感染概述1.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又称为院内感染或医疗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2. 医院感染的分类(1)根据感染途径分类:1) 内源性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失调、真菌感染等。
2) 外源性感染:指患者从外部环境获得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
(2)根据感染病原体分类:1)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 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3) 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4) 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阿米巴原虫等。
3.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1)患者因素:1) 免疫功能低下: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慢性病患者等。
2) 严重疾病:如肿瘤、血液病、肝硬化等。
3)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增加耐药菌感染风险。
(2)医疗行为因素:1) 侵入性操作:如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等。
2) 手术操作:如手术切口感染、器官移植等。
3)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如滥用、过量使用等。
(3)医院环境因素:1) 空气污染: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空气质量不良。
2) 水源污染:如医院供水系统、储水设备等。
3) 设备污染:如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未及时清洁、消毒。
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政策、措施和操作规范。
(2)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加强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领导。
(3)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1)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
(2)配备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如流动水洗手池、速干手消毒剂等。
(3)定期开展手卫生监测:了解手卫生依从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空气洁净度
检测空气中悬浮粒子、微 生物等污染物的含量。
清洁频率与效果
评估环境清洁的频次和效 果,确保清洁工作达标。
不同区域消毒方法选择依据
高风险区域
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需采 用高效消毒剂进行定期擦拭、喷
洒或熏蒸。
中风险区域
如普通病房、治疗室等,可使用中 效消毒剂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
低风险区域
如办公区、走廊等,可采用普通清 洁剂进行日常保洁。
方法论述
阐述不同隔离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 和实施步骤,如接触隔离要求减少直 接接触,飞沫隔离需保持安全距离, 空气隔离则依赖于空气净化设备等。
个人防护用品选用指南
用品清单
列出常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
选用原则
根据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适用场合和使用方法,提供选用建议,如医用外科 口罩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N95口罩则适用于高风险场合。
手卫生是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 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重要性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 、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
施。
手卫生设施
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清洁 剂;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 免二次污染;配备合格的速干手 消毒剂;手卫生设施的位置方便
医务人员使用。
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医院感染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 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院感染、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等。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因医院规模、管理水平、医疗质量等因素而异。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 断提高和医院管理水平的加强,医院感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危害程度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11篇)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通用11篇)院感知识培训内容1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何时发布实施?20xx年6月15日发布,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2、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100张以上。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职责有哪些?⑴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⑵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⑶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⑷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⑸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⑹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⑺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⑻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⑽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⑾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⑿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6、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由哪些人员组成?其职责是什么?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室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主要职责是:⑴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⑵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及造成严重后果,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发现有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⑶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⑷监督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情况;⑸组织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⑹做好对保洁员、配膳员、陪住及探视人员的卫生学管理;⑺完成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本医疗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范文七篇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范文七篇院感知识培训内容篇1 主讲人:XXX课目: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使我们对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一、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二、感染源三、传播途径四、医院感染的控制五、标准预防六、医疗废物七、职业暴露一、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哪几种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标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枣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有那些?对患者来说可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另外的感染导致健康损害、躯体痛苦甚至残疾或死亡,同时医疗费用增加;对医院来说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医院形象的损害、发生医疗纠众等使医院的社会效益降低;同时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导致的医院床位周转率下降、对医务人员造成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医护人员工作量特别是无效劳动增加等。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机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也称它们为医院感染的感染链。
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引起医院感染。
二、感染源(一)外源性感染病人在医院内从他人(病人或工作人员)外获得的感染也叫做交叉感染,如普通儿科误收麻疹、水痘,就可引起麻疹、水痘在病房传播引起其他小孩感染。
(二)内源性感染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也可称为自身感染。
在医院感染出现以前,病人本身已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则易引起感染。
(三)环境储源感染源来自污染的环境,如手术室或产房的环境或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化脓菌,接受手术的病人、分娩的产妇及婴儿可能会受到感染而发病就属此类。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

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六篇重点内容1. 感染防控基本概念- 定义感染:解释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并繁殖,导致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过程。
- 医院感染的危害:介绍医院感染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危害,包括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增加死亡风险等。
- 感染传播途径:介绍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
- 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强调感染防控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2. 个人卫生与手卫生- 洗手原则:详细介绍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包括使用洗手液、正确揉搓双手、清洗时间等。
- 使用消毒剂: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包括选择正确的消毒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手套的正确使用:介绍手套的选择、穿戴和脱除方法,以及手套的更换时机和注意事项。
- 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强调医护人员个人卫生对于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包括保持清洁、穿戴整洁工作服、勤洗头发等。
3. 预防交叉感染- 感染预防措施:介绍医院中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包括正确使用一次性器械、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妥善处理污染物等。
- 隔离措施: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隔离措施,包括标准预防、呼吸道隔离、接触性隔离等。
- 感染监测与报告:介绍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的重要性,以及医护人员在发现感染时应采取的措施。
- 病房环境清洁:指导病房清洁人员正确执行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病房环境的清洁与卫生。
4. 抗生素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作用和分类:介绍抗生素的基本作用原理和常见的分类,包括广谱抗生素、狭谱抗生素等。
-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强调医护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指南和临床实践进行,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
- 防止耐药性产生:介绍抗生素耐药性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期评估疗效等。
- 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介绍医院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医护人员应如何配合相关工作。
5. 医疗器械与设备的消毒与灭菌-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解释消毒和灭菌的定义和区别,以及在医院中应用的场景和方法。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 •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操作规范 •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用品选用指南 • 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要求 •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和要求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 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 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 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通过加强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 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 人员的安全。
正确洗手方法和注意事项
洗手方法
采用六步洗手法,包括湿手、涂皂、 搓手、冲洗、干手和护肤等步骤。
注意事项
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注意清洗指间、 指尖和手腕等部位,避免遗漏;同时, 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洗手液和干手方式, 避免二次污染。
菌状态。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02
如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等,需进行定期清洗消毒,防止交
叉感染。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03
如听诊器、血压计等,需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擦拭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法操作指南
01
02
03
04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常用的 医疗器械灭菌方法,通过高温 高压蒸汽杀死细菌及其芽孢。
操作前需检查灭菌器性能,确 保设备完好无损,同时合理安 排装载物品,保证蒸汽流通。
空气清洁度评估
采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对空 气中的微粒物、细菌等进 行定期检测,确保空气质 量符合标准。
表面清洁度评估
通过观察表面有无污渍、 尘埃等,以及使用ATP荧 光检测仪对表面进行微生 物检测,评估清洁效果。
手卫生评估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最新)1000字作为医疗卫生机构,院感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为提高全体医务工作者的院感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以下为大家整理了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院感基本知识院感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中影响患者的医疗过程、医护人员及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及消耗医疗资源的感染病的集合体。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既是医疗卫生质量及安全监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控制和降低医疗卫生质量和安全风险的重要目标。
要防控院内感染,除了关注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和操作工作,还需要医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
二、手卫生知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健机构中超过50%的医务工作者不遵守手卫生正确操作程序,这引起了人们关注。
医疗机构中瞒报手术并发症的情况多有发生,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有手卫生不当行为的手术室。
手卫生是医务工作者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
要保持手的洁净并使其不能成为感染源,医务工作者必须了解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方法,如何选用和操作消毒剂,如何检查操作流程,并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手卫生。
三、医疗设备的清洗与消毒医疗设备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控院内感染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如果设备没有得到清洗和消毒,表面可能携带着病原体,是传播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源。
医务工作者应该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书使用医疗设备并且遵循设备清洁与消毒的正确操作程序。
此外,使用过的医疗设备应妥善清洗和消毒,以便可在下一次使用之前摆放好。
四、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疗卫生机构要对负责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比如:清洁消毒操作流程,物品消毒浓度的选择和掌握,通风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保养,垃圾分开、分类、集中处理的方法等等。
这样才能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环境对院内感染的贡献。
五、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抗生素是医疗保健中的重要治疗工具,但是滥用抗生素会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医院感染防控基础知识培训

空气净化技术应用场景
空气净化技术
包括层流净化、空气过滤、负离子发生器等 ,可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有害颗 粒。
应用场景
空气净化技术适用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室等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
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要求
01
垃圾处理
医疗垃圾应分类收集、密封包装、标识明确,由专业机构 进行无害化处理。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不同而异,常见症 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 确定感染的诊断。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
预防措施
包括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等。
REPORT
03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用品使用
手卫生概念及重要性
手卫生定义
手卫生是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主要是针对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 的措施。
手卫生的重要性
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手卫生,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六步洗手法操作流程演示
湿手
用水将双手完全浸湿。
01
取皂液
取适量皂液于手掌心。
02
揉搓
03 认真揉搓双手,包括指缝、指
尖、手腕等,时间不少于15秒 。
冲洗
04 用流动水将双手冲洗干净。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针对病原菌选择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前,尽可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 定最佳治疗方案。
06 医院感染的治疗 与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针对病原体的治疗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和 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 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
针对感染症状进行对症治 疗,如发热、咳嗽、咳痰 等,以缓解患者的不适。
综合治疗
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如年 龄、病情等,制定综合的 治疗方案。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与建议
强化手卫生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 进行手部清洁。
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减少不必要的手术、侵入性检查等,以降低 感染风险。
提高免疫力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加强营养,提高 自身免疫力。
病原体隔离
医院感染的暴发与控制
总结词
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特点及控制措施
详细描述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中, 短时间内出现3例或以上同种病原体感染病 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暴发具有传播速度快、 影响范围广、易造成严重后果等特点。控制 医院感染暴发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 病例发现与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加强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2023-11-10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预防 •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 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医院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对感染病原体进行隔离,防止传播给其他患 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知识基础培训
1、医院感染的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
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 染; 但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 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 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使用后一次性输液器、配药后的一次性注射器 及时毁形放入黄色垃圾袋,达3/4时封袋,
3、废弃的标本、手术切除组织放入双层黄色塑 料袋,达3/4封袋,
4、使用后的一次性输血器(袋)、注射后的一 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导管、引流袋 等放入黄色垃圾袋,达3/4集中封袋;
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锐器(针头、缝合 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放入黄色利器盒, 达3/4封盖,
人造指甲被证明容易造成细菌定植并引发感染
长指甲和人造指甲容易造成手套的破损___指甲 油 ??
戒指
戒指下的皮肤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细菌定植一项研 究发现戒指是携带GNB的危险因素 最后不要忘记 洗手腕及手臂
保护你的双手冲净皂液正确干手 不长时间 戴手套使用护肤品 接触污染物和腐蚀性物 品戴手套特别提醒
环境类别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 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 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 间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 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
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 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 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 日产日清。
三、医用污染垃圾(统一用黄色垃圾袋盛放)
1、用过的棉签、棉球 、手套、敷料等放入黄色 垃圾袋,达3/4时封袋,。
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医疗 废物要求不得露天存放,储存时间不得超 过2天。
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7、护理职业危害与防护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
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经血液传播疾病和化疗药物伤害是护士工作中主
要面对的职业危害。 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
方法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 远红外线 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 喷洒、喷雾 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 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
剂 低效消毒剂
全球洗手日_每年10月15日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倡导号召全世界各国从
士患颈椎病。 职业性接触病人的血液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是
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 同时大量研究证实,化疗药物对操作人负可能产
生潜在的职业危害。目前,医护工作者防护意识 极度缺乏,职业暴露危险普遍存在。
1、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毒性潜 在的职业危害。
2、转运病人、给病人翻身可能导致护士腰背损伤。 3、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配合手术护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 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 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 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 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各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切实落实和完善医疗废 物无害化处理,防止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造成危害。根据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规定, 特制定我院医疗废物具体处理办法。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 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 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 要求。
什么时间洗手?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
料后; 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指甲
指甲是手“工作平台”的一部分
所有的化学消毒剂都有毒性!
不能过度使用!如果保护不得当-你的双 使用 符合自己的护肤品 ---有效保护您的双手 san 预防永远是
保护病人保护我们自己保障医疗安全提高 医疗质量医疗废物的管理
6、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
2008年起,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呼 吁全世界通过“洗手”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 加强卫生意识,以防止感染到传染病。 第三届“全球洗手日”主题:“正确洗手,‘手’ 筑健康”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3、医院感染爆发 是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
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4、医院的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
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 胞和真菌孢子。 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