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程检验管理办法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文(2篇)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文【摘要】制程检验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来说,做好制程检验作业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
本文将从制程检验的目的和原则出发,介绍制程检验的流程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办法,旨在帮助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制程检验作业管理体系。
【关键词】制程检验;作业管理;流程;方法一、引言制程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制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制程检验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而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则是指对制程检验的组织、计划、执行和监督等过程进行科学化管理,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保证制程检验的有效实施。
二、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制程检验的有效性和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制定科学的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制程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规范性原则:建立规范的作业流程和标准,确保制程检验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可操作性原则:确保制程检验的操作简便、方便和易于掌握,减少操作差错和失误。
(4)持续改进原则:通过对制程检验作业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保持作业的竞争力。
三、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流程与方法1. 流程:(1)编制制程检验计划:根据产品特性和质量要求,制定制程检验计划,明确制程检验的内容、方法和标准。
(2)建立制程检验作业流程:根据制程检验计划,制定作业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作业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组织执行制程检验作业:根据作业计划,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制程检验作业,确保作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监督和评估制程检验作业:对制程检验作业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5)持续改进制程检验作业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和改进需求,对制程检验作业管理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2. 方法:(1)制定制程检验方法和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和质量要求,制定合适的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制程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本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本一、引言制程检验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产品制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控制,能够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以指导企业的制程检验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改进。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相关的制程检验作业。
二、管理目标1. 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制程检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各项质量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提升制程效率:通过科学管理,优化制程检验的流程和方法,从而提高检验效率,降低制程成本。
3. 推动持续改进:通过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的实施,建立并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三、管理要求1. 制程检验工作的组织与责任(1)建立健全制程检验工作组织结构,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和权限。
(2)明确制程检验人员的素质要求,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3)制定制程检验工作计划,并及时调整根据生产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2. 制程检验规程与标准(1)制定制程检验规程和标准,明确各项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对制程检验规程和标准进行定期评审和更新,确保其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制程监控与异常处理(1)建立制程监控机制,对制程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制程异常。
(2)对制程异常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建立改进机制,避免类似异常再次发生。
4. 制程检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建立完善的制程检验数据收集、整理和汇报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对制程检验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制程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 制程检验人员的培训与提升(1)制定制程检验人员的培训计划,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2)建立制程检验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档案,定期评估和跟踪检验人员的培训效果。
6. 制程检验的持续改进(1)建立制程检验的改进机制,鼓励和推动员工积极参与到改进活动中。
制程检验管理办法
拉力
参照《拉力测试表》
拉力计
Cri
规格
套管规格符合工程图纸要求。
6.6 《特采作业管理办法》
6.7 《制程检验规范》
7.附件
附表一:制程检验规范
工序
名称
检查
项目
品质标准
检验方案
检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法
缺陷
等级
备注
押出
材质
查阅生产制令单和生产领料单
10卷抽4卷
目视
Cri
规格
检查导体用量、裸铜或镀锡铜、绞线或直拉线、颜色、软硬度、线材外径、导通线径
Cri
线材印字
印刷完整、无错印、漏印、模糊不清、缺损等。
目视
Min
插入力
插入力依工程图纸要求(公母对插)
每批首件5pcs/次
插拔力测试机
Maj
拔出力
拔出力依工程图纸要求(公母对插)
Maj
寿命测试
依工程图纸要求
1次/月
Maj
成型拉力
成型头拉力依工程图纸要求
拉力计
Maj
硫化
规格
温度、时间、压力要符合工程图纸
巡检
5pcs/次/2小时
温度计
Maj
外观
表面无气泡、损伤、生胶等不良
版本
修订内容描述
修订日期
制定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文件发行章
1.目的
通过对制程品质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在成产过程中品质的稳定及生产的流畅,确保品质改善
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2.职责
品质部:1.负责生产制程各工序产品的首检和巡检,制程中各工序换线,换料及机台模治具维修,须通知IPQC进行首件确认,首件合格后方可正式量产。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模板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规范制程检验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过程的制程检验。
三、职责划分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产品质量。
3. 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4. 设计部门:负责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确保产品质量。
5.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检验流程1. 首件检验:在生产开始前,对首件产品进行检验,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2. 过程检验: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检验计划对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 巡回检验:质量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巡回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4. 末件检验:在生产结束后,对末件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5. 检验记录:检验人员应详细记录检验结果,以便追溯和分析质量问题。
五、检验标准1. 原材料和零部件检验:按照采购合同和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2. 生产过程检验:按照工艺文件和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3. 成品检验:按照产品标准和检验规程进行检验。
六、不合格品处理1. 标识和隔离: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隔离,防止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
2. 评审: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处置方式。
3. 处置:根据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返修、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
4. 记录: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追溯和分析。
七、检验设备管理1. 设备购置:根据检验需求,采购符合要求的检验设备。
2. 设备验收:对新购置的检验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满足使用要求。
3. 设备校准:按照设备校准计划,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校准。
4. 设备维护:对检验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八、质量统计和分析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趋势。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一、总则为规范制程检验作业、保证产品制程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益,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进行制程检验的所有操作人员。
三、管理要求1. 确定制程检验标准:制定制程检验标准,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接收标准等内容。
2. 制定制程检验计划:根据生产进度和重要性确定制程检验项目和时间节点,制定制程检验计划。
3. 设定制程检验指标: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实际生产情况,设定制程检验指标,包括尺寸、外观、性能等。
4. 选择检验方法和设备:根据不同的制程检验项目,选择适合的检验方法和设备,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建立制程检验记录:建立制程检验记录表,记录每次检验的结果,包括检验项目、设备和方法、检验结果等。
6. 培训操作人员:对参与制程检验操作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进行制程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 制定纠正措施: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制程,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调整工艺参数、更换设备等。
8. 定期评审和改进:定期评审制程检验的执行情况,并根据评审结果,及时改进管理办法。
四、操作流程1. 制程检验前准备(1) 制定制程检验计划,并通知相关人员;(2) 确定制程检验项目和要求,准备所需的检验方法和设备;(3) 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其了解检验项目和方法;(4) 准备制程检验记录表,方便记录检验结果。
2. 制程检验操作(1) 操作人员按照制定的检验计划进行检验,确保按照要求进行操作;(2) 使用合适的检验方法和设备进行检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3) 记录每次检验的结果,包括检验项目、设备和方法、检验结果等;(4) 如发现不合格制程,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记录。
3. 制程检验结果处理(1) 检验合格,根据标准接收制程,并记录检验结果;(2) 检验不合格,进行纠正措施,如调整工艺参数、更换设备等;(3) 对于重要制程的不合格情况,需进行追溯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调整;(4) 对于严重不合格的制程,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采取紧急措施。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制程检验作业,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安全,制定本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制程检验作业的管理。
第三条制程检验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序进行的检验和评估,目的是发现工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保证产品达到质量要求。
第四条制程检验作业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保证产品质量,并为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第五条制程检验作业应遵循安全、科学、准确、公正、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公司应设立制程检验部门,负责制程检验作业的组织和管理。
第七条制程检验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制程检验作业流程和标准;(二)组织制程检验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三)制程检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定;(四)负责制程检验作业的监督和审核。
第三章作业流程第八条制程检验作业流程包括:制程检验准备、实施检验、记录评估、问题整改和报告汇总五个环节。
第九条制程检验准备的主要工作包括:(一)制程检验计划的制定;(二)制程检验标准的制定;(三)制程检验员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条制程检验计划的制定包括:(一)确定制程检验的关键工序;(二)制定制程检验的频次和范围;(三)确定制程检验的方法和要求。
第十一条制程检验标准的制定包括:(一)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二)制定制程检验的指标和判定标准;(三)制定制程检验的记录表格和报告格式。
第十二条制程检验员的培训和考核的内容包括:(一)制程检验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二)制程检验操作规范的培训;(三)培养制程检验员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十三条制程检验员应按照制程检验计划和标准,进行实施检验。
第十四条制程检验的实施内容包括:(一)制程参数的检验和记录;(二)关键工序的抽样检验和判定;(三)制程问题的分析和整改。
第十五条制程检验完成后,应及时对结果进行记录评估。
第十六条记录评估的内容包括:(一)对制程参数的评估;(二)对关键工序的评估;(三)对制程问题的评估。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方法制程检验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紧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针对制程检验的管理方法非常必要。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较为全面的制程检验作业管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制程检验概述制程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线上正在生产的产品实施检验,以及对正在生产的产品各个制程中所掌控的参数和性能等进行检验分析。
其重要目的是适时发觉并矫正生产中显现的问题,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顺当进行。
二、制程检验的意义制程检验发觉问题的适时性和紧要性在制造业中尤为明显。
合格率的提高不只可以提高顾客充足度,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通过制程检验,企业可以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责任心,削减生产过程中的损失。
三、制程检验管理实践1. 制程检验流程订立在订立制程检验流程时,应考虑到每个制程的特点,订立简单易懂的操作引导书,并确保全部员工都能够清楚理解流程,严格执行制程检验流程。
2. 制程检验数据统计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制程检验数据进行收集、归纳和分析,适时发觉问题,以便于订立合适的解决方案。
适时的反馈数据可以帮忙企业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3. 订立异常预警标准对每个制程设定异常预警标准,适时发觉生产过程中显现的偏差和异常问题,以最大化削减原材料、人力及设备的挥霍。
4. 实施员工培训为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执行制程检验流程,确保精度及简化异常处理等流程,企业应进行员工的专业学问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
四、案例分析如今,各种移动电话品牌层出不穷,竞争异常激烈。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移动电话品牌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也渐渐提高。
以一家移动电话生产企业为例,他们在制程检验中采纳了以下几项管理措施:1. 订立高效制程检验标准生产过程中,该企业借助浩繁专业检测仪器,将制程检验拆分成多个部分,并订立了相应的标准,通过解除仪器中的数据进行质量掌控。
2. 设计高效的异常预警机制应当不偷工减料严格执行制程检验流程,确保产品生产的每个步骤都得到监控、跟踪,适时发觉相关问题并多维度数据分析后快速修正和提高产品品质水平。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生产制程的检验管理,规范生产制程的检验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合格率和产品出厂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生产部门对生产制程的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并健全制程检验管理制度,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确保所有员工熟知本制度内容和要求。
第四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检验档案,并对每一次检验工作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
第五条生产部门应当加强对产线巡检和工艺管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制程中的不良现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整改工作。
第六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质量指标的要求和检验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和可控。
第二章制程检验工作第七条生产部门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制程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检验计划和检验标准。
第八条生产部门应当在生产制程的各个关键节点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第九条生产部门应当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对生产制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检验,确保产品合格率。
第十条生产部门应当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入厂检验和出厂检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识,保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
第十一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检验设备和仪器台账,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使用和维护,保证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和实施合格产品标识和不合格产品处置制度,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相应的处置和追溯,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进入市场。
第十三条生产部门应当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保证生产制程的可持续改进和优化。
第三章物料进场检验第十四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和健全物料进场检验机制,对进场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检测,确保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
第十五条生产部门应当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指标和符合性进行检验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
第十六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并维护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档案,记录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检验结果和追溯信息,保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合格率和可追溯性。
首末件及制程检验管理办法
1.目的让生产制造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提早发现不良品,避免不良品产生,并且杜绝不良品流出。
2.适用范围公司内所有制程,包括压铸,后加工,精加工,包装及返工返修。
3.职责品管部巡检负责首末件检验确认和过程巡检确认。
车间员工负责首末件自检和过程自检品质工程师负责审核相关记录3.内容3.1首件下列情景之一视为首件:a 调机的第一件合格品, b 接班第一件合格产品,c 设备维修或异常停机后第一件合格产品,d 工艺参数调整后第一件合格产品,e 工装维修后第一件合格产品,f 刀具调整第一件合格产品,g 人员调换后第一件合格产品。
(多工位的按一模)3.1.1首件产品经操作工自检合格,并填写自检记录《产品质量记录单》;3.1.2操作工把首件产品和记录交给当班检验员确认;3.1.3检验员接到首件后,依照检验工艺标准,进行检测和确认并填写《巡检记录表》;3.1.4首件须用三坐标检测的,检验员将产品送至计量检测中心工作台待测量;3.1.5三坐标检测人员检测依据:全尺寸依图纸,修改模产品依修模改模通知单,其他产品依工艺或检验指导书;3.1.6检测中心只提供检测报告,结论由检验员进行判定,确认合格后,通知操作工正常生产(人员调换后的首件,可以通过边生产边确认方式)。
批量生产的产品员工自检合格后可以先进行生产。
3.2制程3.2.1检验员依据检验指导书规定的管制项目和检验频率进行制程品质确认;3.2.2检验员检测产品并填写巡检记录(产品质量记录单或压铸机工艺参数现场检验记录表);3.2.3检验合格的项目,在巡检记录表上做好记录,如有不合格项目,在巡检记录表上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操作工停止生产并向上级主管和生产部门报告。
检验员应对前面加工的产品进行追踪复核,对不良产品进标识隔离,并开据不合格品评审《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备注一栏可填上开出的不合格评审单号;3.2.4如有特殊检查项目或为返工返修,可在检验记录表空格内填上须检查项目,执行巡检;3.3末件3.3.1操作工把末件产品交给检验员;检验员接到末件产品后,依照检验指导书,进行检测和确认,并填写记录;3.3.2末件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应对前面加工的产品进行追踪复核,对不良产品进标识隔离,开出不合格品评审单按评审结果进行处置。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文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制程检验作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作业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从事制程检验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制程检验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项工作。
第四条制程检验作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确保作业结果准确可靠。
第五条制程检验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1. 高效性原则:高效完成检验任务,提高作业效率。
2. 公正性原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验,不偏袒、不徇私。
3. 独立性原则:独立进行制程检验,不受其他利益影响。
第六条制程检验作业管理负责制度:1. 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本办法。
2. 由制程检验部门负责具体的作业管理和执行。
第二章作业流程第七条制程检验作业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 检验计划编制: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工艺制定检验计划。
2. 检验标准制定:制定产品合格标准。
3. 检验仪器设备配备:配备适当的检验仪器设备。
4. 检验程序制定:制定产品检验的具体程序。
5. 检验执行:按照制定的计划和标准进行检验。
6. 检验结果分析:分析检验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
7. 检验报告编制:编制检验报告,包括检验结果和分析意见。
8. 检验结果反馈:将检验结果反馈给生产部门,提出改进措施。
第八条制程检验作业流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作业要求第九条制程检验作业人员要求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严格遵守作业规程,熟悉相关检验标准和流程。
3. 熟练使用各种检验仪器设备。
4.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第十条制程检验作业应严格遵守以下要求:1. 保持检验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 检验样品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遵循统计学原则。
3. 检验操作应准确无误,结果可靠。
4.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检验记录应真实可靠,保密性要求得到保护。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作业目的:确保制程检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产品质量。
一、制程检验的定义和重要性制程检验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逐步检验,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要求。
它的主要目的是尽早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问题,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一个工序,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制程检验的重要性在于:1. 可避免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不合格品的因素。
2. 可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避免不良产品继续生产。
3. 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4. 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
二、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原则1. 规范性原则:制定统一的制程检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执行检验工作。
2. 及时性原则:检验应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进行,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3. 公正性原则:检验结果应客观、公正,不受个人情感或利益影响。
4. 高效性原则:检验过程应高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5. 可追溯性原则:检验记录应完整、可追溯,方便日后的问题分析和溯源。
三、制程检验作业管理的具体措施1. 建立制程检验记录:对每一个制程检验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操作人员、方法和结果等。
记录中应标明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则需标注原因和纠正措施。
2. 制定检验操作规程:针对每一个制程,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包括检验的具体内容、方法、样本数量等。
确保每个操作员都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工作。
3. 培训和考核操作人员:对进行制程检验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流程。
4. 制定异常处理措施: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或制程异常时,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对原因进行分析,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5. 设立制程检验常规评估机制:定期对制程检验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检验的准确性、检验员的操作规范性和纪录的完整性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办法。
6. 建立与其他环节的沟通机制:保持与生产部门、质量管理部门、供应商等相关部门的紧密沟通,及时分享检验结果和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和质量的提升。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制程检验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对产品的关键环节进行检测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一种管理方法。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是指针对制程检验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改进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和管理的文件。
本文将对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进行详细阐述,主要包括制程检验的定义、目的、作业流程及关键要素等方面内容。
一、制程检验的定义制程检验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通过对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进行检测和测试,以保证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二、制程检验的目的1.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制程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2.提高生产效率:制程检验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和再加工的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改善过程控制:通过监控制程检验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生产过程,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三、制程检验的作业流程制程检验作业流程主要包括策划、准备、实施、控制和改进五个环节。
1.策划1.1 制定制程检验计划: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制造过程的要求,制定制程检验计划,明确制程检验的内容、方法、频次和要求。
1.2 制定制程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制定制程检验标准,明确产品的关键特性和参数,并确定检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1.3 制定制程检验流程:根据产品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要求,制定制程检验流程,明确每个制程节点的检验点和检验方法。
2.准备2.1 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根据制程检验计划和标准,准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有效可靠的检验结果。
2.2 配备合格的检验人员:根据制程检验计划和标准,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验人员,确保其能够正确并有效地执行制程检验工作。
2.3 确定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案: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制程检验的要求,确定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案,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实施3.1 进行制程检验:按照制程检验流程和标准的要求,对产品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参数进行检测和测试,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
制程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过程中进行的关键工序和
节点进行检查,从而及时发现和控制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确
保最终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因此,制程检验在现代生产管理
中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制程检验管理进行总结和梳理,提出了
一些管理办法。
一、建立合理的制程检验方案
制程检验必须建立科学的检验方案,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的产品
类型和生产工艺,制定不同的检验标准,明确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验频率等关键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程检验的准确性,提
高产品的质量。
二、严格执行制程检验标准
制程检验标准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积极进行贯彻落实。
在制程检验过程中,应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检验规范和检验标准。
同时,每个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制程检验要求,否则
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制定合理的纠错措施
一旦制程检验中出现异常,需要立即进行研究分析,及时制定
正确的纠错措施。
此外,还要将纠错措施及时记录在制程检验文件中,以备查证。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产品不良发生的概率,
提高产品的品质。
四、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
1。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制程条件的正确性及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并为制程检验和制程的异常处理提供依据,防止不良品流人下一道工序,规范工作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从产品投产至包装完成产成品的所有管理工作。
第三条权责。
1.品质部负责按要求执行从产品的投产至产品包装的品质检验、产品的状态标识、生产过程中不良信息的反馈、不良品的跟踪处理、限度样品的制作和确认作业,并协同生产部对制程不良问题进行改善等。
2.生产部负责组织产品生产、首件的制作及送检、完工品的送检、不良品的隔离/返修处理、生产过程中的自检等工作。
第二章制程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第四条制定品质检查标准,并实施。
第五条管理与分析、处理制造过程中的问题与异常。
第六条对造成成本较高或发生频率较多的制程进行研究、分析及改善,预防再发。
第七条半成品库存的抽验及鉴定报废品。
第八条对作业标准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第九条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第三章制程检验管理第十条制程检验的作用。
1.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标准的要求。
2.判定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是否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以决定是否继续生产。
第十一条制程检验的形式。
1.首件检验:通过首件检验,发现存在的系统性原因,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1)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或每班开始生产时。
(2)停机后重新启动或调整设备时。
(3)更换材料时。
(4)人员变更时。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即操作人员自检,班组长进行复检,质检员进行专检。
2.巡检(巡回检验):检验人员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路线,到生产现场,用抽查的形式,检查刚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图样、工艺或检验指导书所规定的要求。
当检验人员巡检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寻找异常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状态。
(2)对上次巡检后到本次巡检前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标识、隔离,并要求生产部重检、筛选,防止不合格品流人下道工序。
SMT车间制程检验管理办法
SMT车间制程检验管理办法1.目的:确保SMT加工的产品能达到客户的品质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及OEM需经SMT加工工序的产品检验。
3.运作过程:3.1上料前品质控制操作员根据站料表逐一核对物料的料号,确定两者一致后,在上料登记表上签名,然后通知当班品质部检验员,确认无误并签名后方可投入生产。
3.2首件检查3.2.1SMT品质部检验员须在每个工作日之始、换班换线、机种变更、机器设备参数设置变更、新开发机种试产时作首件检查。
3.2.2首件检查必须依据BOM单及《SMT制程检验规范》执行。
3.2.3每次首件检查以1-5台为基准,对各零件进行核对,对首件PCB板上的所有贴片电容的容值进行测量。
3.2.4检查结果的判定:(1)当首件检查无任何问题发生或有轻度缺陷由维修人员修复后,经品质部检验员确认,即可进入量产。
(2)当首件检查有重要缺陷且属工艺问题时,当班品质部检验员应通知品质主管以上管理人员确认,必要时须通知制造经理决定停止生产,待问题解决后经检验合格,方可进入量产。
3.3巡线检查3.3.1贴片电容测试生产线开始量产时,每隔两小时对贴片电容进行一次容值测量,若同一容值多位置的可选择2-3个位置进行测量并记录在[PQC SMT首件/巡线检验记录表]中,若测量值与实际值不符,须经品质部主管以上管理人员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3.3.2当班品质部检验员每隔1小时对生产线各工段检查记录进行一次统计,计算PPM或不良百分率,并记录在[制程统计记录表]中。
3.3.3当班班长每天对防静电手环及烙铁温度进行测试检查,巡线检验员对其检查过程进行监督,将检查结果填写在[静电环检查记录表]及[烙铁温度稽核表]上。
若有异常情况当班班长应立即处理,检验员对其改善状况进行追踪确认。
3.3.4 SMT巡线检验员对制程中的物料、设备之控制状态、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检查,确保生产中各种操作与作业指导书相一致。
3.3.5 SMT巡线检验员对锡膏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并做好记录。
生产制程检验管理制度
生产制程检验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公司必须对生产制程进行严格的检验管理。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制程检验管理制度,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
二、目的1、为确保产品质量,提供合格产品;2、规范生产制程检验管理行为;3、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浪费;4、确保员工安全,维护生产秩序。
三、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部门所有的生产制程检验管理活动。
四、责任1、生产部门生产部门负责管理和执行生产制程检验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2、质量部门质量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生产制程的质量检验工作;3、员工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认真执行生产制程的检验管理要求。
五、生产制程检验管理流程1、生产制程检验计划制定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要求,生产部门制定生产制程检验计划,明确每个生产制程对应的检验点和检验标准。
2、生产制程检验实施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制程检验计划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产品,立即停止生产,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并及时通知质量部门进行相关处理和记录。
4、生产制程检验记录对生产制程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合格、不合格情况,记录应规范完整。
5、生产制程检验结果分析定期对生产制程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对检验计划进行调整。
六、生产制程检验管理要求1、标准化操作生产检验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制程的检验,不得随意变更。
2、合格品标识对合格产品进行标识,以便区分。
3、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产品严格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并进行记录。
4、检验记录保存生产制程检验记录应妥善保存,不得私自销毁。
5、检验设备检验设备应定期检修和清洁,保证检验准确性。
七、生产制程检验管理制度执行1、所有生产质量检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
2、生产部门负责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所有人员了解和执行本制度。
生产制程检验管理规定
文件制修订记录确保制程中所生产品番之吕质符合规定要求,避免不合格品产生,节约成本,找出制程中潜在之品质问题,作为改善依据。
2.0范围:本公司生产之半成品的制造管制均适用之。
3.0权责:3.1首检、巡回检验及批验:品保部IPQC。
3.2自主检验:作业者。
3.3异常处理:现场生产主管。
3.4电镀品之检测实验:化验室相关人员。
4.0定义:4.1首件检验:新产品上线生产时,每班次上班时或重大异常处理后再生产时,IPQC同生产技管员取样5PCS对所有重点尺寸外观进行检验,并经经现场主管和品保主管确认后,方可继续量产。
4.2巡回检验:IPQC人员,依规定之抽样频率、检验数量、时间和标准规格,检验制程中在制品,防止制程异常以确保产品之品质。
4.3自主检验:作业者检验自身所加工之在制品,以减少不良品发生或者及早发现制程之异常,降低不充率。
5.0工作内容:5.1制程检验:5.1.1首件检验:新上线产品或每班次上班时、异常处理后再生产时,由技管员确认相关重点尺寸并同送检单与样品送至IPQC做首件确认,IPQC依相关“工程图面”、“检验规范”、“限度样板”对产品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首/末件检验记录表〉(新产品上线和产时才填写此份记录)或〈查检表〉中注明首件,经IPQC主管和现场主管核准后,方可进行量产,并且首件品放置现场。
5.1.2巡回检验:生产过程中IPQC人员对生产产品,依据相关“量产控制计划”、“工程图面”、“检验规范”、“限度样板”检测外观、尺寸,并记录于〈查检表〉上(车制由于油污多,记录不便,可2H记录一次)。
5.1.3自主检验:作业者依据“工程图面”、“限度样板”进行检验,把检验结果会同IPQC确认后,IPQC记录于〈查栓表〉,操作员签名确认。
5.1.4电镀品之检测实验由化验室相关人员进行首检及制程检验(如:盐水实验、焊锡实验、膜厚检测等),具体详见《实验室管理程序》。
5.1.5若为汽车类和专案类产品,IPQC对产品特殊特性进行量测、记录,应用SPC手法,依据《SPC统计过程管理程序》控制。
制程检验管理办法
文件編號
W-QA-073
制程檢驗管理辦法
版本
A
頁次/總頁數
1/4
1﹑目的: 為了使產品在加工過程中,防止不良持續發生,確保品質的一致性,達成品質控制穩定的目的。
2﹑范圍: 適用聯欣豐光電事業處所有產品
3﹑定義: 3.1.自主檢查:作業人員于制程中檢查本身所加工之產品,以能及時發現制程中的異常,減 少不良品發生,降低不良率,稱之為自主檢查。 3.2.巡回檢驗:品保人員依檢驗規范稽核制程中在制品及作業流程,防止作業人員及管理人 員疏忽,以確保品質,稱之為巡回檢驗。 3.3.首件檢查:為了確保第一批產品的品質,以及提高良品率,相關作業人員于開始生產時﹑ 更換機種時﹑修機后﹑物料更換﹑調機後的第一批產品的檢查稱為首件﹐參照各 相關規格文件﹐對在制品進行規格確認及對機台作參數設定確認并記錄由 IPQC 確認 OK 後 方可繼續生產。(首件必須由產線組長確認沒問題的情況下交於 IPQC 確認 OK 後方可生產) 3.4.重大品質異常:因制程參數變異﹑設備故障﹑原物料異常變異而造成整批不良,稱之為 重大品質異常。 3.5.文件:指由文控中心發行﹐經由各授權單位簽核之各類 SOP﹑SIP 等文件﹐該文件必須 有文控發行章﹐且遵照版本更新原則。
如工具的變更﹑機器的修理。 6.9.制程穩定且數據呈常態分配時 CPK 仍須≧1.33。 6.10.長期不穩定的制程﹐但 SPC 抽檢樣本之品質符合規定且呈可預測之型態時﹐制程能力
指數 CPK 須≧1.33。 6.11.不屬于常態分配的數據﹐可依客戶需求采用 CPK 以外的方法﹐例如成品良率的分析﹐
的制程條件與作業結果應作確認。 6.3.制程異常管制﹕
6.3.1.制程中所有檢出不合格處置依不合格品管制程序進行處理。 6.3.2.IPQC 發現以下不符時,應填寫停線通知單,並要求生產停止生產。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范本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范本制程检验是一个组织内对生产过程进行的检验活动,旨在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是组织为有效管理和控制制程检验活动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下是一份制程检验管理制度范本,供参考。
一、总则1.为确保产品质量,规范制程检验活动,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本组织内所有制程检验活动。
二、制程检验的目的1.确保产品制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2.降低产品制程的变异性。
3.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三、制程检验的范围1.所有生产过程中的制程都需要进行检验。
2.制程检验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检验;b.工艺参数的控制和调整;c.生产设备的检验和维护;d.产品制程的检验和控制。
四、制程检验的要求1.制程检验应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确定检验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检验标准。
2.制程检验应由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
3.制程检验应保证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按计划进行校准和维护。
4.制程检验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和统计工作。
五、制程检验的操作程序1.制程检验之前,应检查检验设备和相关文件是否齐全,确保检验的顺利进行。
2.按照制定的检验程序进行检验操作,记录和报告检验结果。
3.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4.定期对制程检验操作程序进行评审和更新,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六、责任分工1.制程检验负责人负责制程检验活动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工作。
2.制程检验人员负责具体的检验操作和记录工作。
3.生产部门负责配合制程检验活动的进行,并及时进行制程的调整和改进。
七、培训和管理1.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制程检验相关知识的培训,确保其了解本制度和操作流程。
2.定期组织制程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
3.建立健全的制程检验管理手册和相应的记录系统。
4.定期进行制程检验活动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八、附则1.本制度的修改和解释权归本组织所有。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4篇)
制程检验作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制程检验作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制程检验作业。
第三条制程检验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产品的各道工序进行检验的过程。
第四条制程检验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五条制程检验的责任主体为相关部门的质量部门。
第六条制程检验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由质量部门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流程确定,并予以执行。
第七条制程检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原则,即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对产品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 全面性原则,即对产品的各道工序都要进行检验,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3. 规范性原则,即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制程检验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第八条制程检验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检测设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制程检验结果应当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第十条制程检验作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二章制程检验作业流程第一节检验准备第十一条在进行制程检验作业之前,需要对相关设备和仪器进行校验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制程检验前,相关人员应当进行培训,了解检验标准和要求,熟悉操作流程。
第十三条制程检验前,应当准备好检验样品和检验记录表,确保检验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制程检验第十四条制程检验应当按照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制程检验应当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制程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三节检验结果处理第十七条制程检验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产品质量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制程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应当进行追溯,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第十九条制程检验结果合格的,应当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并通知相关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生产制程检验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WI--009 2019.4.1
版本
D
页次
3/4
5.4 根据制程巡检和包装终检每天所发现的质量异常,统计到《首件状况及责任划分统计表》
《PQC 抽检批退日报表》中,并上报给品保课课长进行审核,每月将其统计在《___统计
分析月报表》中。
生产车间返工、返修
OK
NG
退前工序或报废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生产制程检验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WI--009 2019.4.1
6.3 包装终检流程
版本
D
页次
4/4
生产包装及入箱
PQC 包装终检
OK
成品检验
------(重大或连续发生质量问题)
发出品质异常报告报
NG
生产返工、返修
NG
退前工序或报废
5.2.4.对于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PQC 可通过缩短巡检周期或增加抽查数量的方式对产 品质量加以控制。
5.2.5 巡检 PQC 每天要把巡查的过程记录在《PQC 巡检日报表》中,车间组长核实,QC 组长确认后提交到品保课课长审核。
5.3 包装终检 5.3.1 包装完好的产品在装箱时要进行包装终检,其范围涉及外观、挂牌、贴纸、说明书 以及纸箱唛头和包装保护性能等; 5.3.2 在检验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终检 PQC 要及时通知生产车间负责人,以便采取有效的 措施进行改善,处理结果终检 PQC 要跟进;
5.2.2. PQC 在巡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知生产车间负责人,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进行改善,PQC 需跟进处理结果。
5.2.3.对于重大的质量问题,PQC 需填写《PQC 质量异常处理单》,经上级审批后,通知生 产车间负责人进行改善,生产车间需将处理对策填写到《PQC 质量异常处理单》上, 及时反馈品管部 PQC,以便跟踪处理结果。
6.0 流程
一、
6.1 首件检验流程
量产前首件组装
NG
OK
生产车间自检
OK
首件送 PQC 检验
寻找不良原因(必要时召开工作改善会议)
NG
OK
批量生产
6.2 制程巡检流程图
首件检验合格
批量生产
产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 装配巡检
OK
NG
PQC 包装巡检
OK
包装终检
发出品质异常报告
------(重大或连续发生质量问题)
5.3.3 对于重大的质量问题,终检 PQC 需填写《PQC 质量异常处理单》,经上级审批后,通 知生产车间负责人。涉及开发包装问题及产品结构问题,同时还要知会到工程开发 PIE 课 等相关单位,相关单位需将处理对策填写在报告上面,及时反馈给品管部终检 PQC,以便 跟踪处理结果。
5.3.4 包装终检 PQC 每天要把检验的过程记录在《包装终检日报表》中,车间组长核实, QC 组长确认后提交到品保课课长审核。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生产制程检验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WI--009 2019.4.1
版本
D
页次
2/4
可进行批量性组装。 5.1.1.4 PQC 每天对首件检验状况所记录的《首件检验报告》,QC 组长确认后提交
到品保课课长审核。 5.2 制程巡检
5.2.1. PQC 应根据 WI--026《产品检验规范》不定时对装配及包装过程中每个工序的物料、 半成品、成品进行巡回检验,抽样为随机抽取 5-10PCS,当生产数量不满 5PCS 时, 全部需检查。
OK
7.0 相关文件 WI--026《产品检验规范》
8.0 质量记录 《首件检验报告》 《PQC 巡检日报表》 《包装终检日报表》 《PQC 质量异常处理单》 《首件送检单》 《PQC 抽检批退日报表》 《首件状况及责任划分统计表》 《___统计分析月报表》
编写人 编写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4.0 定义 4.1 首件:生产车间在批量生产前所组装完成的第一个产品(不包括产品的标签及包装)。
5.0 内容 5.1 制程首件检验 5.1.1.首件检验 5.1.1.1. 生产车间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安排在批量性组装前,必须先做好首件,然后在 计算机系统中设定好首件所代表的批量和订单信息,并打印出《首件送检单》 由车间课长或课长授权人检查确认合格之后,提交 PQC 进行首件检验。 5.1.1.2. PQC 依照图单、样办、客户特殊要求等相关数据对首件进行检验,并将检验 状况记录于《首件送检单》《首件检验报告》上,同时提交 QC 组长或 QE 工 程师审核,在确认审核无误后,PQC 在《首件送检单》上注明检验结果,并 及时反馈生产车间。 5.1.1.2.1 检验合格时,在系统中审核判定合格,PQC 同时在首件产品上挂上 《首检合格》标识牌,并通知生产车间可进行批量性组装 (此首件 样品作参照用,待批量性生产完成后充当大货)。 5.1.1.2.2 检验不合格时,在系统中审核判定不合格,PQC 在《首件送检单》 上注明不合格状况后并及时反馈给生产车间负责人。 5.1.1.3. 生产车间负责人收到 PQC 反馈之《首件送检单》后,根据报告所描述问题 点寻找原因,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改善处理,改善后需 PQC 重检合格后方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生产制程检验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WI--009 2019.4.1
版本
D
页次
1/4
1.0 目的 确保生产车间 PQC 检验工作正常进行,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生产运作需要,从而保证并提升产 品质量。
2.0 范围 适用生产车间 PQC 的首件检验、制程巡检、包装终检。
3.0 职责 生产车间 PQC: 负责生产车间首件检验、制程巡检、包装终检及其不合格信息反馈,并做好相 关质量记录; 生产车间: 积极配合 PQC 工作,对 PQC 所提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