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控股权溢价研究
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测度模型评述
![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测度模型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d5f61f5ffe4733687e21aaff.png)
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测度模型评述提要自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解决部分法人股与国家股不能流通的问题,使得股权的流通性大大提高,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资本市场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使得涉及到企业控制权变化的股票交易频繁发生,控制权溢价广泛存在且如何测度的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就如何测度控制权溢价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国内外测度控制权溢价水平的主要模型及其存在的缺点,借鉴其合理之处,进而构造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控制权溢价测度模型。
关键词:上市公司;控制权;分析方法控制权是对公司的所有可供分配和利用的资源进行控制和决策的权力,由于控制权可以产生私有收益,并且带来超过小额股权报酬的超额收益,因此控制权便具有了经济价值。
如何来测度控制权的价值,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研究。
目前,控制权溢价的定量分析方法在理论界有三种主要的观点。
本文将对三种测度控制权溢价的思想及其衍生出的测度模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取其优点,去其缺点与不足,构造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模型以用于以后的研究中。
第一种,即由Lease,McConnel和Mikelson(1983)提出的具有不同投票权的股票价格差额就反映控制权价值。
但是,这种方法有局限性,它只适用于发行差别投票权股票的公司。
我国的股票没有涉及到不同的投票权,所以不适用于我国。
第二种,由Barclay和Holderness(1989)所提出,他们认为控制权变更时。
收购价与交易宣布后的市场价之间的差值就是控制权的价值。
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股票市价反映了大股东进入后所能带来的公共收益,因此大额交易价格与其公告后股票市价的差额就代表控制权溢价。
采用的模型为:PBC=。
PBC表示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水平;P表示股权转让价格;P表示转股当天股票的价格。
该方法适用于发生大额股权交易的公司。
此种方法影响很大。
我国学者唐宗明和蒋位(2003)延用其的思想,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进行了测度。
在研究中,他们将大宗股权转让价格与公司净资产之间的差价等同于公司控制权的隐性利益,将每股净资产值作为基准价格,CP=(P-P)/P。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溢价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溢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c68102f78a6529647d5342.png)
、
文献 回顾
来, 根据资本 资产定价模 型 E r 一fB[( m一f资产组 合超 ( )r E r )r, = 1 额回报率 与市场 的超额 回报率成 正比 , 比例为系统风险系数 其 p。超额 回报率叫做风险溢价(i r u , rkpe m)指超 出无风险收 s mi 益的那一部分 回报 。对投资 者来说 , 就是 因承担额外风险而获 得的那一部分补偿 。后来溢价一词得 到了延伸 , 超常 回报都可 以称为溢 价 , 如市场上 小市值公 司 的平 均 回报率 高于大 市值 公司 , 被称 为规 模溢价 ; 高账 面 / 市值 比公 司 的平 均 回报率 高 于低 账面 / 市值 比公 司 ,被称 为价值溢价。公司治理 溢价 (o ct pr e oe ac rmu 是指 公司治理水平 高的公 司股 价上 oa vr nepe im) tg n 升带来 的那一部分超常回报。 本文检验治理好 的公 司价值是否 得到提升 , 中国股市是 否存在公司治理溢价 为检测我 国股市是否反映 出了公 司治理溢价 , 需要有一个 能反 映公 司治理综合水平 的指标 。本文选取 了股权结构 、 股权 集中度 、 经理层激励机制 、 董事会 及股东大会 四个维度 的十个 公 司治理变量 , 使用因子分析法提取 了一个公司治理综合指数 ( G )来评价上市公司的公 司治理状况。 C I, 依照该指数将上市公 司按治理状况分为五组 , 检验单位投资在不同公司治理分组间 的平均 回报率 。实证研究发现 : 各组 平均投资 回报 率是按公司
中国上市公 司治理溢价研 究
安 占 强
( 国西江大学 国际研 究生院。 国 首 尔 11 7 2 韩 韩 2— 4 )
【 摘 要 】 中国股市是否存在公司治理溢价?文章采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 , 系统地检验 了公 司治理水平 -股价收 9
股权溢价之谜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
![股权溢价之谜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9d342ed42cc58bd63186bd6b.png)
陈璨
谢佳秀
张清然
股权溢价之谜
1985年,Mehra和Prescott在他们关于股权溢价的开创 性论文中提出,美国的历史股权溢价大于标准理论基础上得 出的股权溢价。
年度风险溢价最多为 0.35%,不超过1%
对比
历史平均年度股权溢 价为6.2%
股权溢价之谜是一个定量问题。
股权溢价之谜两个可能性
标准模型是错误的
历史股权溢价具有误 导性,未来的股权溢 价应该更低。
在过去的20年中,研究人员 一直试图通过概括和调整 Mehra- Prescott模型来解决 股权溢价之谜,主要集中在 各种对偏好的假设上。
历史数据是具有误导性的,或 许美国的投资者们仅仅只是运 气好,20世纪对于他们来说 是乐观主义者的胜利。选择偏 好会加深这种好运,从而使历 史数据更具有误导性。
全球股权溢价
标准离差:17— 33% 标准差: 1.6-3.3%
历史股权溢价的不 精确性仍然相当高
长期视角
股票市场急剧易变性,难以非常精确地估计平均历史溢价。
全球股权溢价证据
普通股的回报率高于票据和债券
债券的回报率高于票据
全球股权溢价
有的国家(Italy,等),平均的几何股权溢价高于平均水平, 但是股权的市场回报低于平均水平 股权溢价=股权回报率-无风险利率
通过DMS数据库统计出的历史权益溢价---4.74%
对未来的预期
权益回 报波动 性非常 大
问题
历史估计 过程存在 很大的标 准离差
得到一 个精确 的预期 很困难
解决 办法
风险一 直处在 动态变 化中
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ff9a6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a.png)
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选题背景
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是指上市公司的股权价格被投资者认为具有超出其股权价值的溢价现象。
控制权溢价的存在表明,投资者对公司控制权的认可程度高于公司价值所决定的股权价值,因此,它是指导资本市场投资决策和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
控制权溢价的大小和投资者的信任度、公司治理水平、公众形象、信息披露等因素相关。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影响因素,可以增加理解投资者对公司控制权的认可程度的原因,从而为相应公司治理改善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应的公司治理体系和信息披露政策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聚焦于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公众形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从不同角度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A股市场上2016-2021年共计10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治理结构、公众形象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构建回归模型,研究相应变量对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影响。
研究数据将从wind、东方财富、金融终端等渠道获取。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旨在找出影响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重要因素,预计分析的结果将为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优化信息披露等方面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资本市场投资决策的实现。
控制权溢价法律规定(3篇)
![控制权溢价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3b079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02.png)
第1篇一、引言控制权溢价,是指当公司股权发生转让时,收购方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目标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那部分溢价。
在我国,控制权溢价现象较为普遍,尤其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活动中。
由于控制权溢价的存在,使得股权交易价格往往高于净资产价值,从而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控制权溢价法律规定,分析其现状及完善建议。
二、我国控制权溢价法律规定概述1. 法律依据我国控制权溢价法律规定主要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其中,《公司法》规定了公司股权转让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证券法》明确了证券市场的监管规则和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责任;《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则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进行了具体规定。
2. 控制权溢价概念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控制权溢价是指收购方为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而支付的价格超过上市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
控制权溢价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市场溢价,即由于收购方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而支付的超额;二是并购溢价,即由于并购过程中的交易费用、整合风险等因素而支付的超额。
3. 控制权溢价计算方法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标准计算控制权溢价。
实践中,常见的计算方法有:(1)市盈率法:以目标公司市盈率为基础,乘以收购方预期市盈率,再除以目标公司净资产价值,得到控制权溢价。
(2)市净率法:以目标公司市净率为基础,乘以收购方预期市净率,再除以目标公司净资产价值,得到控制权溢价。
(3)折现现金流法:根据目标公司未来现金流预测,采用折现率计算出公司内在价值,再与净资产价值比较,得到控制权溢价。
三、我国控制权溢价法律规定现状1. 法律规范尚不完善目前,我国控制权溢价法律规定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统一的标准计算方法,导致不同案例中控制权溢价计算结果差异较大。
(2)并购重组过程中,监管机构对控制权溢价的监管力度不够,容易引发市场操纵、利益输送等问题。
(3)上市公司收购行为中的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健全,投资者难以全面了解收购方真实意图和目标公司价值。
股权溢价研究
![股权溢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71e4a8d7c1cfad6185fa777.png)
股权溢价研究股权风险溢价(以下也称股权溢价),就是普通股权收益率与无风险证券(政府债券)收益率的差别。
英文简称是ERP,即,Equity Risk Premium,或者Equity Premium。
最早表达股权风险溢价类似概念的是约翰米勒(John Miller)1848年的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
他这样描写一个决定在土地上进行投资的农民决策:“他可能愿意在土地上追加投资以获得超额利润。
这部分超额利润,不论多少小,总是要超过风险的价值,一定的利息(不论从银行借贷的,还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
”(…he willprobably be willing to expand capital on it(for an immediate return)in any manner whichafford him a surplus profit,however small。
beyond the value of the risk,and the interestwhich he must pay for the capital if borrowed.Or can get for it elsewhere if it is his own)米勒把利润分成三个部分:其一,借来款项的利息,也可以表述为资金的机会成本。
这差不多相当于无风险利率;其二,与这项投资相关风险的价格。
这其实类似于股权溢价;第三部分,就是超额利润,用现代金融投资学语言来表示,就是“a”——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获取的超额利润。
继米勒之后,奈特(Knight)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Risk,Uncertainty and Profit)。
中回顾了1920年之前的全部关于利润构成的经济学文献,分析了其中对风险的论述,指出研究中的不足。
那些文献都没有区分可衡量和不可衡量的风险,后者奈特定义为不确定性,这两类风险奈特都认为应该得到经济利益补偿。
中国股市股权溢价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市股权溢价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bc17f47c1cfad6195fa752.png)
作者简介: 路运锋 (1963-) , 男, 河南南阳人, 博士后; 吴艳芳 (1970-) , 女, 河南巩义人, 硕士, 讲师。
2010 年第 9 期(总第 374 期)
95
金融理论与实践
【证券市场】
在 CCER 数据库中下载个人月度的 1 年定期存 款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 3.消费数据 Ct 由于没有月度最终的消费数据, 所以在 CCRE 数据库中下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月度数据, 用来近 似代替。 4.通货膨胀率 π t 通过 CPI 数据可以反映某段时期内的通货膨胀 率, 有了通货膨胀率才能够计算实际的股票指数收 益、 无风险资产收益以及实际消费增长率。CPI 有 同比数据和环比数据两种。我国统计得到的数据一 般都是同比数据, 所以要进行处理。 5.人口数据 Nt 从国家统计局下载到 1990-2007 年度末的全国 人口数据。这是大陆人口数据, 并未包括港澳台和 海外侨胞的人口数据。 6.时间段的选取 为了完整反映我国股市的总体状况, 选取 1991 年 1 月—2007 年 12 月的数据进行实证, 除完整区间 估计外, 进行时间段分割。1996 年 12 月份, 中国政 府出台了涨跌停板限制规定, 而 1997—2001 年的股 票指数均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位置, 可以算作一个 理想周期, 同时自 2006 年以来收益率急剧上升。因 此 时 间 段 分 割 为 1991—1996 年 , 1997—2001 年 , 2002—2005 年和 2006—2007 年。 (二) 数据处理 月度无风险利率采取了简单的计算方式换算, 即用年度无风险利率除以 12 得到月度无风险利率, 若采用复利进行计算, 结果也相差不大。 由于环比数据没有基期的描述, 所以采用同比 数据计算通货膨胀率, 将 1990 年设定为基期, 1990 年 12 个月 CPI 定基为 100, 由同比数据可以计算出 1991-2007 年每月的价格水平, 得到价格水平后再 在相邻月间计算通胀率。 将年度人口数据按照指数增长复合增长的方式 换算为月度总人口数据。 将月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除以月度末人口数据 就可以得到人均消费数据, 也可以称为代表性行为 者的消费水平。并基于此计算得到消费增长率, 减 去通货膨胀率就得到实际消费增长率。用股票总收 益率、 无风险利率减去月度的通货膨胀率就可以得 到实际的股票收益率和无风险利率。 (三) 数据的基本统计特性 运用均值、 标准差、 偏度及峰度等描述性统计指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9107f16650e52ea5518985c.png)
有 良好 的 空 间和 长 足 的发 展 机 遇 。首先 需要 加 强 对 农 村 信 用 社 提 高农村发 展的现代化 程度 , 缩小城 乡差距 , 根据 农村经 济发
的法律支 持和保护 ,根据农村信用社 的发 展实际和基本性 质, 展 实际进行 体制 改革 , 信用社 能够较大 的得到农 民 的支持 。第
二 、 究 假 设 研 制 权 转 移 溢 价 的 影 响 。因 此 , 出下 面 假 设 , : 理 层 是 否 持 提 管 股和持股 比例与控制权转移溢价正相关 ; 4 } :经 理 人 代 理 成 本 i
下 面从控 制权转移 目标公司 的角度分析 控制权 转移 目标 即 自由现金流 与控制权转移溢 价正相关。 ()目标 公司债权 人 3 公 司价值 、 管理层 、 权 人、 债 股权 结构 对控 制权 转移 溢价 的影 对 控 制 权 转 移 溢 价 的 影 响 。目标 公 司 控 制 权 的 转移 会 加 大 债 权 设是保 障农村信用社深化体制改革 的外部 推力, 障其发展具 展 的中枢神经 , 大 了对农 村经济 的资金 投入 , 保 加 将较 大程度 的
制 定 具有 针 对 性 的 法 律 法 规 , 障 其 发 展 具 有 强 有 力 的 政 策 支 三 , 保 监管分离保 障信用 社发展的长期性。在深 化农村信 用社体
公司治理溢价研究脉络及进展探析
![公司治理溢价研究脉络及进展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033172a417866fb84a8e30.png)
公司治理溢价研究脉络及进展探析――基于投资者视角的考察牛建波(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天津300071)摘要: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目前绝大多数是从公司自身角度来评价这些治理机制的作用和影响,而缺乏从投资者、从资本市场角度的考察和研究,缺乏对公司治理溢价的探索和分析,使我们形成对公司治理价值的较为全面认识。
本文投资者支持治理溢价意愿的调查研究、公司治理要素的治理溢价研究、公司治理总体溢价问题的研究三个方面对治理溢价这一前沿课题的已有研究进行了评述。
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治理溢价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今后公司治理溢价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可供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公司治理;治理溢价;最新进展;研究脉络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牛建波,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A Review and Research Schem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PremiumNIU JianboAbstract:Curr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researches mostly focus on their impact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s from firm aspect. A few researches have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s from the stock market. Thus we are absent from th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recognition for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Governance premium research will give us the other important idea about corporate governance. This paper gives us a sound review on recent researched on governance premium including investor survey, governance dimensions and whole corporate governance. Finally, we provide some advices and suggest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governance premium.Key Words:Corporate Governance; Governance Premium; New development; Research Scheme引言目前,关于公司治理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公司治理对企业价值、业绩及盈余管理等行为的影响,如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审计质量、领导结构、董事会持股、机构持股、委员会构成、经理报酬、政府管制、控制权市场、终极控制人特征等的影响。
控制权溢价法律规定(3篇)
![控制权溢价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fd73a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8.png)
第1篇一、引言控制权溢价是指目标公司在并购中被收购方股东所获得的超出其股权账面价值的额外价值。
在并购实践中,控制权溢价是并购双方谈判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规范控制权溢价的形成、确认和分配,各国法律都对控制权溢价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本文将从我国法律角度出发,探讨控制权溢价的法律规定。
二、控制权溢价的定义控制权溢价是指并购交易中,收购方支付的购买价格高于目标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控制权溢价反映了收购方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价值评估,以及收购方对目标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
三、控制权溢价的法律规定1. 法律依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对控制权溢价进行了规定。
其中,《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股东转让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优先偿还公司债务,有剩余的,按照出资比例分配给股东;没有剩余的,由公司承担。
”2. 控制权溢价的确认(1)审计确认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资产或者进行重大投资,应当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审计机构应当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进行审计,确认其净资产公允价值。
(2)评估确认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进行并购、转让主要资产或者进行重大投资,应当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评估机构应当根据市场行情、行业特点等因素,对目标公司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进行评估。
3. 控制权溢价的形成(1)战略价值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战略价值进行评估,认为其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因此愿意支付高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
(2)协同效应收购方与目标公司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效应,如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等,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价值。
(3)控制权价值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价值进行评估,认为其能够带来稳定的现金流、降低经营风险等,因此愿意支付溢价。
4. 控制权溢价的分配(1)优先偿还公司债务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控制权溢价所得款项应优先偿还公司债务。
上市公司控股权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控股权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d9e4e0e009581b6bd9ebac.png)
持 有上市 公 司 的实际 股权 比例 ,即考 虑 前十 大股 东 之 间的关 联 关系 。若 某公 司 第一大 股东与 第四大股 东存在 关联 关系 ,
表1
解 释变 量代 码 K G0 K G0 解 释变 量名 称 控 股权 平 方项 控 股 权
样 的影 响? 全流 通对 企 业价 值 的影 响如
比 未 实 现 全 流 通 前 已经 并 将 继 续 得 到
提 升。 关 键词 :控 股 权 股权结构 企 业价 值
殊性 ) ,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 、保险公 司、 信托公司等。 剔除净资产为负 、 T T S 、S 和财务数据不全的公司。经过筛选 ,最后 得到 4 0 4 9个样本 ,对应 2 0 — 0 7年分 04 20
前十大股东之间关联关系的上市公司 ,直 到 2 0 年。筛选条件如下:剔除金融行业 07 上市公司 ( 由于财务报表和管 制性质的特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缓 解 。 上 市 公 司股 份 实 现全 流通 对 企业 价值 有显 著 的影 响 ,
表 明股 权 分 置 改 革 完成 后 企 业 价 值 相
( Bl ) E T ,代表 经营效率 的总 资产周转率
( ZZL) 、代表 成长 能 力的净 利润 增长率 ( ) NI、代表偿债 能力的流动 比率 ( DB 、 L L)
东 之 外 的 其 他 股 东 是 否 发 挥 了 制 衡 作
用? 大 小非 全流 通对 企 业价 值 有着 什 么
操纵等虚假信息 的负面影响。股 权分 置改 革完成前 ,公 司股本分 为流通股 和非流通
股 ,计算托宾 Q的市值 时,需要确定 非流
通股 的股价 。部分 已有 文献 研究成果把非 流通股价格等 同于 流通 股价 格 ,或者等同 于每股净资产 , 两种 方法分 别高估和低估 了非流通股实 际价值 。本 文非流通股价格 参考 当年非流通股公开转让价格与每股净 资产的 比值 ( P 。根据 wid数据 库统 即 B) n
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溢价水平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溢价水平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159127f111f18583d05ab9.png)
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溢价水平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从实证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溢价水平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和股权转移比例对交易溢价率有负面影响,流通股市价对交易溢价率有正面影响,这与实证假设相符;但控股权交易股数对交易溢价水平有正面影响,这与实证假设相悖,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实证分析控股权交易溢价水平一、引言在资本市场发达国家,公司控制权市场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我国,由于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企业上市供需矛盾、资本市场监管不力、公司治理缺陷等复杂原因,使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规范论证的水平。
近年来,随着管理层反复强调建立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上市公司兼并收购的狂潮,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呈爆发性增长态势。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控股权交易对资本市场所具有的重大影响。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较为完整的样本来描述控股权转移公司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其交易特征,使人们能够认识到控股权交易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所具有的重大影响。
二、实证分析(一)提出命题本文实证研究的命题是:哪些因素对控股权的溢价水平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二)控股权溢价的度量方法我们将控股权溢价率和控股权超额溢价定义如下:控股权溢价率= (每股交易价格- 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三)实证假设本研究假设对控股权溢价水平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流通股市价(收盘价均值)、公司的财务特征、股本结构(流通A 股比例)、交易特征(BVPS 、股权转移比例、转移股数、转移股权价值)。
实证假设1:流通股市价(平均收盘价)与控股权溢价正相关。
设立平均收盘价作为变量代表流通股市价。
流通股市价将影响到非流通股交易定价。
故本研究将流通股市价按交易公告日前30日收盘价进行平均,以消除期间套利对价格波动影响;期间若股份发生变动,则相应调整。
实证假设2:公司的规模(Ln股东权益、Ln总股本)与溢价率负相关。
设立Ln(股东权益)、Ln总股本这2个变量代表公司规模。
什么是控股权溢价,私下的股权协议有效吗
![什么是控股权溢价,私下的股权协议有效吗](https://img.taocdn.com/s3/m/7e1e6a2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8.png)
什么是控股权溢价1、股东无论大小,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股权受法律保护,只能通过法定程序转让,公司无权剥夺任何股东的股权!2、股东作为员工,是股东个人的另一种身份,作为员工受公司制度约束,也可能因违法被公司辞退,但其另一个股东身份仍受法律保护,公司无法剥夺!3、现在用人单位辞退后,其公司小股东身份不变,作为股东可以行使股东的所有权利与义务,有自由转让股权的自由,也有不转让的自由,仍可享受公司分红和参与公司管理的权限。
什么是控股权溢价二、股权溢价转让方式1、在中国股市中,股权转让交易是股权出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事,交易款由B付给A(包括所谓溢价的部分)。
对公司来讲,只是股东变更,不存在股权溢价的说法。
2、股权转让的实施,实践中可依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先履行上述程序性和实体性要件后,与确定的受让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使受让人成为公司的股东,这种方式双方均无太大风险,但在未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之前,应签订股权转让草案,对股权转让相关事宜进行约定,并约定违约责任即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二是转让人与受让人先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而后由转让人在公司中履行程序及实体条件,但这种方式存在不能实现股权转让的目的,以受让人来说风险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受让人要先支付部分转让款,如股权转让不能实现,受让人就要承担追回该笔款项存在的风险,包括诉讼、执行等。
三、股权溢价的原因1、是市场平均股票收益率是投资者在市场参与投资活动的预期“门槛”,若当期收益率低于平均收益时,理性投资者会放弃它而选择更高收益的投资;2、是市场平均收益率是一种事前的预期收益率,这意味着事前预期与事后值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以上便是为大家整理关于什么是控股权溢价问题的详细解答,对于股权溢价它的原因一般是根据市场的波动来进行处理,并且也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其他方式进行了解。
私下的股权协议有效吗1、从民事角度,只要该协议是合同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即为有效;但涉及公司股份,就必须符合《公司法》相关规定。
《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f3cb2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b.png)
《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财务风险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活动愈发频繁。
其中,高溢价并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高溢价并购虽然能够快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的财务风险问题,分析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高溢价并购的财务风险成因1. 信息不对称在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被并购方的真实价值。
这导致高估值现象频发,进而引发高溢价并购。
高溢价并购使得并购方需要支付更多的资金,增加了财务负担,可能导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
2. 财务杠杆过高部分上市公司为完成高溢价并购,过度使用财务杠杆。
这会使企业的负债率迅速上升,偿债能力下降,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3. 整合风险高溢价并购后,如何实现两家公司的有效整合是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整合不力,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安置困难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高溢价并购的财务风险影响1. 资金链风险高溢价并购使得上市公司需要支付大量资金,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
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2. 估值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高溢价并购往往伴随着估值风险。
如果被并购方的实际价值低于其估值,将给上市公司带来损失。
3. 运营风险高溢价并购后,两家公司的整合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这期间,如果整合不力,可能导致运营效率下降、成本增加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应对高溢价并购财务风险的策略1. 加强信息披露与尽职调查上市公司在并购前应加强信息披露,充分了解被并购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
同时,应进行尽职调查,全面评估被并购方的价值,以避免高估值现象的出现。
2. 合理使用财务杠杆上市公司在完成高溢价并购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负债能力,合理使用财务杠杆,避免过度举债。
公司控制权溢价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公司控制权溢价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2a02ad958fb770bf68a55e9.png)
存在代理 成 本 和 监 督 成 本 高 昂 的 问 题 不 易 得 到 纠
该方法由于测量简 单 方 便,在 目 前 的 实 证 研 究 中 得
在公司收购中的收 购 公 司 管 理 层 在 出 价 收 购 时,由
正,所以最终结果是 收 购 公 司 的 股 东 实 际 上 受 到 了
剥削,因此该理论又称为剥削公司股东论. ①
部分,认为在公有制条件下,控制权收益由在职经理
或相关的政府官员占有,货币收益归于“全体人民”,
尽管在职经理和官员对货币收益拥有相当的事实上
的占有权,但这种事 实 上 的 占 有 只 能 通 过 控 制 权 来
— 61 —
实现,失去了控制 权,就 失 去 了 一 切,而 不 仅 仅 是 控
购公司管理者个人 的 动 机 和 行 为 有 很 强 的 关 联 性,
业已形成了日趋 成 熟 的 理 论 体 系. 相 对 而 言,目 前
对公司机会的利用、利 用 内 幕 交 易 所 获 得 的 全 部 收
我国公司控制权溢 价 研 究 正 处 起 步 阶 段,理 论 研 究
益、过度报酬和 在 职 消 费 等. 在 公 司 控 制 权 收 益 的
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实证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究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基础.
集团所拥有,控 制 权 具 有 市 场 价 值. 公 司 控 制 权 收
由于伯勒和米恩斯在公司控制权研究上具有开创性
与国外公司控制权收益概念由主流经济学家提
的领导作用,受其结论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传
出所不同,国内经济 学 家 们 并 没 有 对 控 制 权 收 益 给
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将研究重点锁定在资产的索取权部
能分享的利益.虽然不同的控制权收益概念界定的
股权激励中溢价行权问题探析
![股权激励中溢价行权问题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e874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7.png)
股权激励中溢价行权问题探析【摘要】股权激励在企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溢价行权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挑战之一。
本文从股权激励机制、溢价行权问题、激励效果评价、溢价行权应对策略及案例分析等角度进行探讨。
研究发现,溢价行权问题会影响激励效果,需要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解决。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应对溢价行权问题。
笔者总结了股权激励中溢价行权问题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与展望。
本文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股权激励中的溢价行权问题,提升激励机制的效果与可持续性。
【关键词】股权激励, 溢价行权, 股权激励机制, 激励效果, 应对策略, 案例分析, 影响, 建议, 结论, 股权激励中溢价行权问题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溢价行权是指员工在股权激励中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行使股权的情况。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公司股东利益的受损,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稳定性。
如何有效地应对和解决溢价行权问题,成为了股权激励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股权激励中溢价行权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和案例的研究,评估溢价行权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建议和展望,旨在为企业更有效地实施股权激励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股权激励中的溢价行权问题,分析其对激励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股权激励机制及溢价行权问题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全面地评价股权激励在企业中的作用与影响。
本研究旨在为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优化提供参考,为解决溢价行权问题提供有益建议,促进企业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增强员工的激励意义和影响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结合理论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股权激励中溢价行权问题的本质和影响机制,为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避免溢价行权问题、提高激励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股权激励机制概述股权激励是一种公司用来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忠诚度、增加员工持股意愿的管理手段。
股权激励机制可以分为股票期权、股权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等形式。
中国资本市场股权风险溢价研究
![中国资本市场股权风险溢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eebe2a3169a4517723a3b6.png)
① 本文所用的股本观测数据和分配数据经过进一步的清 洁和纠错, 7 日国债回购利率数据来自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朱世武 郑 淳
表 2
实际收益下的股权风险溢价
%
年份
股票名义 收益率 (A )
无风险资产 名义收益率 (B )
通货膨胀率 (C) 股票实际收益 (D )
无风险资产 实际收益 (F )
世界经济3 2003年第11期 ·63·
中国资本市场股权风险溢价研究
按什么方式加权 (流通股、总股本还是加权股本)
和样本股的选择 (综合指数和成分股指数)。 因此
本文构造了针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指数——A 股
市场投资指数。该指数选取沪深两市场A 股股票
作为样本, 考虑交易成本的影响, 按照流通股加权
n rt=
M
V
t+ D IV
M
V
3 t-
t-
1
2C t-
1
(1)
其中, n rt 是 t 日的净收益率, M V t 是 t 日 A
股总流通市值,M V
3 t-
1是
t-
1 日调整过后的A
股
总流通市值, D IV t 是 t 日发放的现金红利总额, C t
是 t 日的交易成本, C t= TV t× (c+ t) , TV t 是 t 日
表 1 名义收益下的股权风险溢价 (1995 年 2 月至 2002 年 12 月)
溢价标准差 股票收益率 无风险利率 股权风险溢价
7. 89%
5. 75%
2. 03%
0. 09124
2. 实际收益下的股权风险溢价 在国外, 股权风险溢价一般定义为股票的实 际收益率与无风险资产的实际收益率之差。 下面 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计算股票的实际收益 率和无风险资产的实际收益率。 由于中国通货膨 胀没有月度数据, 因此用年度数据计算实际收益 下的股权风险溢价。 从表 2 中可以看到, 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前, 中 国股票市场的年均收益为 7. 89% , 无风险资产的 年均收益为 5. 75% , 考虑通货膨胀后, 股票市场 年均实际收益为 4. 58% ; 无风险资产的年均实际 收益为 2. 51%。股权风险溢价是股票收益和无风 险资产收益之差, 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大, 实际收 益下的股权风险溢价为 2. 11% , 比前面的计算结 果 (2. 03% ) 略高。 这是因为实际收益下的风险溢 价通过年度数据得到, 而名义收益下的风险溢价 通过月度平均获得, 总体上来说两者差别不大。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溢价问题研究》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溢价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47aeb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e.png)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溢价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
在并购过程中,国有股的溢价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溢价,不仅涉及到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护,还涉及到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和动机。
本文将就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溢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的背景及现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投资方式。
在并购过程中,外资往往通过购买国有股来获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然而,由于国有股的特殊性质和背景,其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导致外资在并购过程中面临国有股溢价的问题。
三、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溢价问题的成因分析1. 国有股的特殊性质:国有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涉及国家利益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
因此,在并购过程中,国有股的价格往往受到政策保护和关注。
2. 信息不对称:由于并购双方在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称,外资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3. 市场需求与供应关系:市场需求和供应关系也是影响国有股溢价的重要因素。
当外资对某一行业的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兴趣时,可能导致该行业国有股的价格上涨。
四、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溢价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1. 政策因素:政策是影响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溢价的重要因素。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供应关系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以实现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溢价也有重要影响。
一个成熟、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从而降低外资并购的溢价。
3. 企业自身因素: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治理结构等也会影响外资并购的溢价。
一个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状况稳健、治理结构合理的企业往往能吸引更多的外资关注和投资。
高溢价并购下股权质押融资风险管控研究——以荣科科技案为例
![高溢价并购下股权质押融资风险管控研究——以荣科科技案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5f2032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3.png)
摘要股权质押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在当代企业经营活动中变得越来越频繁,同时,由股权质押融资引发的上市公司破产案例近年来也呈爆发式增长。
企业出于经营需要,如获取稀缺资源、关键技术、获得某个重要项目或公司控股权等,有时不得不进行高溢价收购,而囿于自身资金限制,有时又不得不进行股权质押融资。
应该说,股权质押融资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融资方式,运用恰当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利益;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因为股权质押融资导致公司破产的案例数不胜数,因此,如何控制股权质押融资风险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
本文通过荣科科技股权质押融资风险控制失败案例为例,研究高新技术企业高溢价并购下股权质押融资风险及其控制的经验与教训,以期为其他类似企业优化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荣科科技案例是一个因为溢价并购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又因为并购效果不理想导致股权质押融资风险加速爆发,控股股东丧失控制权的典型案例。
通过研究荣科科技的案例可知,荣科科技股权质押融资风险控制失败的原因有四,一是因为荣科科技股权过于集中,当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后,中小股东无法对大股东的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制衡;二是荣科科技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形同虚设,无法监督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行为;三是因为股东个人股权质押比例高,使得股价跌至警戒线时,股东无法偿还债务或者补充质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荣科科技并购投资频繁且溢价高,加上并购支付对价的不合理,进一步加重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导致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畸高,加速了股权质押融资风险的爆发。
根据荣科科技股权质押融资风险控制失败的原因,结合荣科科技股权质押特点和风险识别,本文提出以下风险控制建议:(1)合理设计并购方案,降低股权质押危机爆发的可能性;(2)规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这包括设定个人股权质押比例上限为50%和限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表决权;(3)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形成制衡式股权结构以保证独立董事和监事的独立性,更好发挥独立董事和监事对于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决策权利,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机会;(4)加强外部监管,多部门合作,建立股权质押融资风险预警体系,规范股权质押企业信息披露行为,以免上市公司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上市公司控股权溢价研究朱峰曾五一摘要:本文从实证角度对1997—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控股权交易溢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显示:在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控股权交易的平均溢价水平与一般股权的平均溢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股权交易主导因素、股权流动性与结构对控股权的溢价水平产生影响,由政府主导的控股权交易溢价水平通常小于市场主导的溢价水平;而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的溢价水平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总股本规模大小和交易比重的高低呈反比;此外,流通股市价、盈利水平和区域因素对控股权溢价的影响作用未得到实证分析的证实。
关键词:上市公司;控股权;溢价水平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02)05-0089-09上市公司控股权价值是证券市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由于公司控制权具有潜在的利益,作为控制权的主要实现方式的控股权也就具有了重要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又因上市公司自身稀缺的壳资源而凸现出来。
国内股票市场发育不成熟,上市公司股份被划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控股权转移主要通过场外非流通股交易这一途径来实现,政府在这一交易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控股权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受非市场因素的支配,交易过程缺乏有效市场机制支持,这给控股权溢价研究带来困难。
本文在现有控股权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对1997—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控股权交易溢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一、控股权、控制权与壳资源上市公司控股权除了具有一般股权的内在价值外,还具备特殊的价值,一是基于控股权而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所衍生出的价值,二是上市公司自身的稀缺壳资源所具备的价值。
一般认为,公司控制是指对一个公司的经营管理或方针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通过控制整个上市公司的各种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决定公司的经营、投资、融资、分配、清算等方面作者简介:朱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曾五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89《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的政策,公司控制权具备了潜在的利益。
控制权的实现途径是多种的,其中获得控股权是最主要方式。
殷召良(2001)认为,控制权的实现方式有两大途径,一是以所有权为基础的控制,如控股、间接控股、转投资和相互持股、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国有资产划拨等;二是不以所有权为基础的控制,如法律授权的控制、合同安排的控制、委托投票等。
其中控股是最典型的控制形式。
通过控股,控股公司掌握被控股公司的控制权,决定被控股公司的董事会组成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从而影响被控股公司经营管理,获取控制权益。
在控股权交易过程中,除了控股股东外,涉及控制权利益转移的重要关系人还包括目标公司的管理层。
张维迎(1998)认为,国有企业兼并中的障碍主要来自经理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和控制权收益的不可有偿转让性,这种不可补偿性和不可有偿转让性阻止了有效率兼并的发生,又导致了大量无效率兼并的出现。
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经营者尽管拥有的股份有限,但实际控制了公司的经营管理,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普遍。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国家的所有权虚设,作为委托人与作为代理人的管理层之间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代理人掌握了公司控制权,成为控制权的受益人,但另一方面代理人无法拥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其从公司控股权转移中得到收益与控制公司得到的收益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控股权转移将损害代理人的既得利益。
因此,收购行为极有可能遭遇代理人的阻力,获得公司控股地位须付出额外溢价。
上市公司控股权价值还来自于其壳资源的价值,即上市资格。
石红军(1999)认为,在一个开放独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壳资源是按照市场效率来配置的。
但国内公司上市发行股票、配股、增资扩股等环节均全由政府按照行政规则实行计划额度分配,市场规则被排除在外,政府根据股票市场承受能力安排企业上市、扩容,这种额度的分配常常难以避免平均主义的倾向,从而使公司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
这种稀缺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l.低成本融资资源。
财务理论认为,负债具有减税效应,其成本低于股权但股权成本并不体现为公司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而当上市公司利润不分配或不分配现金红利时,股权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债务融资成本。
1996年以来央行多次降息,但相对于深沪股市上市公司大面积的不分配或低分配的股利政策,其间仍存在成本差异。
这种低成本融资资源无疑有利于公司控制权的受益人。
一方面,上市公司将低成本资金以关联交易的方式长期让渡于其控股股东使用。
另一方面,管理层可通过股权融资以实现其扩张动机,改善财务结构,避免债务风险,巩固其自身地位和既得利益。
2.资产溢价收益。
通过配股和增发,控股股东可以获得额外的资产溢价收益,其关键在于在一级市场上配股、增发价格通常高于每股净资产。
而控股股东极少以现金参加配股,普遍以实物参与配股,信息不对称不可避免地造成实物配股中以次充好或价值高估等道德风险问题;同时,控股股东平均持股比重大,放弃配股权对其控股地位不会产生影响,故常放弃配股。
在以实物配股、增发新股以及放弃配股的过程中,控股股东侵蚀了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利益。
90《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913.二级市场炒作收益。
虽然控股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炒作上市公司股票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少买壳上市的控股公司和管理层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炒作上市公司股票却是不争的事实(赵贺、颜克益,1998)。
壳公司通常经营财务状况恶化,二级市场价位低,通过买壳注入优质资产,通常会使公司业绩得到明显改善,收益的增长必然带来股价的明显攀升,作为内部人利用这种信息优势进行炒作,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获取可观收益。
二、实证假设与设计本文实证研究有两个命题:一是控股权是否确实存在如前文分析中所存在的价值,即在股权交易中,控股权是否存在高于一般股权的超额溢价;二是哪些因素对控股权的溢价水平产生影响。
(一)股权溢价的度量方法本文将股权溢价和控股权超额溢价定义如下:股权溢价率=(每股交易价格-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控股权超额溢价率=控股权溢价率-一般股权溢价率研究思路是:将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分为控股权与一般股权两组,比较两组股权溢价水平的差异,分析两组样本是否来自不同的总体,从而判断控股权是否存在高于一般股权的超额溢价。
采用每股净资产作为溢价水平比较基础的主要依据是:1.我国非流通股转让构成中以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为主体,对国有股的转让价格,1997年7月国家资产管理局和国家体改委发布《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股东行使股权行为规范意见》第十七条规定:“转让股份的价格必须依据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实际投资价格(投资回报率)、近期的市场价格以及合理的市盈率等因素来确定,但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
该规定构成了国有股转让定价的政策依据,并对非国有股的交易定价产生一定程度的示范效应。
2.净资产是在一定的财务成本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公司投入资本和历史经营成果的数量体现,以净资产作为交易定价的基础在形式上直观简便,易于对比分析。
3.我国资本市场实践表明,股权交易定价模式很少采取理论上成熟的自由现金流量模式、市盈率模式、股利流量贴现模式或T obin -Q 模式。
尽管深沪股市大部分非流通股股权交易未正式披露股权定价依据,但以净资产作为定价基础却是业内普遍的选择。
本文中每股净资产取自股权转让前上市公司最近一次财务报告所披露的每股净资产,若股权转让公告日与财务报告日之间上市公司发生股本变动,则每股净资产相应调整。
(二)控股权溢价水平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假设对控股权溢价水平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流通股市价、盈利水平、交易主导因素、股权流动性与结构、区域因素等。
《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92l.流通股市价流通股市价包含了投资者的预期,不仅反映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价值,也反映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和经营前景。
经过多年发展,深沪市场由无效市场向弱式有效市场过渡已被不少实证研究所证实,也就是当前股票价格大体反映了已蕴含在股票历史价格中的信息,所有的新信息均能较快地在股票价格上得到反映。
因此,流通股价格将影响到非流通股交易定价。
由于部分股权交易未披露交易签订的具体日期,同时考虑到由于信息披露机制的问题,股权交易信息在其正式披露前通常已对流通股股价产生影响,故本研究将流通股市价按交易公告日前30日收盘价进行平均,以消除期间套利对价格波动影响;期间若股份发生变动,则相应调整。
2.盈利水平会计盈利水平是传达公司获利潜力的重要信号,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价值。
国内证券市场的管理规范又强化了会计盈利与上市公司价值的关联,这种关联是通过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发生作用的。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其是否具有配股资格的基本条件之一。
目标公司具有配股资格有助于收购公司在获取目标公司控制权后迅速从资本市场融资;否则将迫使收购公司通过反向注入优质资产以提高目标公司收益水平而重新获取配股资格,这将提高收购公司的买壳成本,因此净资产收益率与股权溢价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
本研究中净资产收益率变量取股权交易前最近一次财务报告所披露的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若为中期报告,则将该指标数据乘以2;期间若股份发生变动,则相应调整。
3.交易主导因素非流通股交易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包括政府和市场两种,其中国有股交易受前者的影响较大,而后者主要作用于法人股交易。
在国有股权交易过程中,由于国有股权非人格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不对称的代理关系、政府权力机制的软约束造成产权交易中的“寻租行为”、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存在,为了局部利益、地方利益甚至某些特殊集团或个人的利益,交易过程中国有股权价值常常被明显低估。
市场主导型股权交易的特征是由市场力量来展开操作,相较于国有股权而言,其股权交易定价是建立在交易双方可以接受的公司资产的公允价格基础上,其交易溢价率较真实反映股权价值。
4.股权流动性与股本结构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滞后,相对于流通股而言,非流通股股权不存在自由、活跃的交易市场,大宗股权的交易面临资金瓶颈和信息瓶颈,同时在国有控股股权交易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政策障碍和管理层的观念束缚,因此交易存在流动性障碍,净资产和股本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差。
而净资产和股本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其控股权易手的可能性高,在交易时流动性折扣小,交易溢价率相对较高。
本文以总股本、净资产作为股权流动性的替代变量。
另一方面,若公司股权相对分散,特别是导致控股权发生转移所需的股权比重小,则公司容易《东南学术》2002年第5期成为并购市场上的目标公司,因此该类股权的比重越小,交易时所需付出的溢价水平越高。
本研究以控股权交易中交易比重(交易数量/总股本)作为考察股本结构的代理变量;考虑到不同公司间净资产水平的差异,本文中将净资产作为控制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