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件-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
夯实基础
1.科学立法:内涵、标准(原则)?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2.严格执法:内涵、主体、意义?如何推进严格执法? 3.公正司法:内涵、地位、表现(特征)?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4.全民守法:内涵、原因、表现?怎样推进全民守法? 5.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因、关系、要求?
1..科科学学立立法法就就是是要要尊尊重重和和体体现社现会法发律展发的展客的观规规律律,,不不断提高高法法律律的的质质量量。。
190.行.严政格执执法法要,恰目当的地行是使要自树由立裁党量和权政,府不的得威违信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10.严格执法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易错易混二
1.公严正格司执法法是是维维护护社社会会公公平平正正义义的的最最后后一一道道防防线线。。 2.结程果序的的公公正正意意味味着着法法律律适适用用准准确确、、案案件件事事实实清清楚楚、、裁裁判判结果结合果法合合法理合。理。 33..在在我我国国,,人人民民法法院院独独立立行行使使审检判察权权,,人人民民检检察察院院独独立立行行使检使察审权判。权。 44..推推进进司司法法公公开开要要依依法法及及时时公进开行司政法务依公据开、,程杜序绝、暗流箱程操、作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 5.杜推绝进暗全箱民操守作法。,建设法治中国,有利于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监督者。 56.有.推只利进有于全所使民有全守的体法人人,都民建依都设法成法享为治有社中自会国己主,的义权法利治,的忠才实能崇维尚护者公、共自安觉全遵和守社者会、秩坚序定。捍卫者。 67..只当有自所己有的的合人法都权依益法遭履受行侵自害己时的,义可务以,采才取能一维切护手公段共加安以全和维社护会。秩序。 78..当推自进己全的民合守法法权要益坚遭持受把侵全害民时学,法可和以用采法取作合为法依手法段治加国以的维护长。期基础性工作。 8.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政治课件(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实现人生的价值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2.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其中主 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满足社 会、他人的需要体现社会价值) (2)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 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社会、 他人满足自己的需要体现自我价值) (3)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 贡献。
必备知识Biblioteka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拓展深化价值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 哲学上的价值强调的是一种关系,它包括两个维度:事物自身的属性和人的 需要,即一方是物,一方是人。它指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而不是人对事物 的积极意义。随着事物的性质及人的需求的变化,事物之间、人与事物之 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事物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3.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1)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 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 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 人民贡献了什么。 (2)实现人的价值并不否认个人利益,人的价值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 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从 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社会尊重 和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关键能力
1.正确理解哲学上的事物的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关系 哲学上的事物的价值 人的价值
价值观
区 别
含义
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 义,即一事物所具有 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 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必修2)
2023·北京(12/13/19);2023·浙江(11-13);
高质量发展、 第三
第三课 2023·辽宁(19);2023·新课标(14/15);
新发展格局、 课内
2023·山东(2/3/17);2023·湖北(2/3/5/17);
实体经济、人 容尤
2023·湖南(5);2022·辽宁(17);2022·山东(17) 民中心
等竞争地位。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可能考查,高频考点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考情 预测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以及两个毫不动摇。 非选择题主要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力拼经济相关政
策、企业经营成败案例等相关情境考查混改的意义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意义,以及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等。
知识·概览
生产 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私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和相互关系
(压迫/平等)
产品的分配方式 (剥削/按劳/平均等)
考点精讲:考点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个性)
主要内容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为什么? 基本经济
制度★
公有制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重要支柱,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根基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基础
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 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 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
①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充分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方向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①区分四个方面 ②积极参与健康有 益的文化活动,不 断丰富自身的精神 世界,是培养健全 人格的重要途径。 ③区分和理解文化 与经济、政治相互 影响和相互交融
文化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 注意与传统文化的
民族的 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 当代价值、民族精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价值观 主义
马克思 主义哲
学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忘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吸收外来 文化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面向未来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 价值
正确态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鉴别对待、批判继承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当代 激发自信自豪,促进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共同体意识 价值 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推动正确认识和处理、建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者的要求和关系
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目录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哲
学 与 文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化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概论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主义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
特点 政治的关 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促进,落后→阻碍)
①区分四个方面 ②积极参与健康有 益的文化活动,不 断丰富自身的精神 世界,是培养健全 人格的重要途径。 ③区分和理解文化 与经济、政治相互 影响和相互交融
文化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 注意与传统文化的
民族的 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 当代价值、民族精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价值观 主义
马克思 主义哲
学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忘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吸收外来 文化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面向未来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 价值
正确态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鉴别对待、批判继承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当代 激发自信自豪,促进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共同体意识 价值 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推动正确认识和处理、建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者的要求和关系
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目录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哲
学 与 文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化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概论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主义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
特点 政治的关 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促进,落后→阻碍)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课件-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2024/09/15
备考建议
近年来本课高考单独考查较少,但可能结合必修三第一课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等,需要重点掌握这些常考考点。熟悉相关事件的时间、特征;能够背诵重大事件的意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等)
课程要求
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课框架
鸦片战争
社会主义建设
共产党诞生
胜利的标志,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最深刻、最伟大社会变革
取得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社会性质改变(半殖半封)
历史任务★
复兴之路的探索尝试
开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921
主心骨
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是,辛亥革命未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根基,也没有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知识整合】1.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①有正确的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主心骨);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③有正确的革命道路: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④离不开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⑤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①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经济上),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政治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政治课件(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真题实战]
1.美国人沃森和英国人克里克提出“自我复制”的假说来描述DNA的行为。 他们将前人的多条研究思路进行聚合,将晶体结构、生物化学、信息复制 等多个观念加以综合,终于揭开了DNA的奥秘。这说明( A ) A.沃森和克里克采用的是聚合思维的方法 B.DNA奥秘的揭示完全是个人主观努力的结果 C.他们采用发散思维的信息交合法来揭示DNA的奥秘 D.在思维方向上,两人采用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2)关于活动过程的原则。 ①庭外判决原则。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此前不 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 适当和可行。 ②各抒己见、自由争鸣的原则。在进行“头脑风暴”(思维共振)时,应尽可 能提供一个有助于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所讨论问题的环境。 ③追求数量的原则。意见越多,产生好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④整合互补原则。本着取长补短的精神,鼓励参与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 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2025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思想政治
课标要求 1.了解发散思维中所采取的推测等方法;概括发散思维的特点;知道聚合思 维和发散思维的功能 2.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备考指导 1.阐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含义和特征,辩证把握二者的关系 2.掌握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等发散思维的技法 3.搜集科技发明背后的故事,了解科学家探究未知现象时的思维方法,尝试 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举办创意大赛 4.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基础,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 5.解读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关系,理解不同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 6.运用逆向思维或正逆互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科学精神
(2)正逆互补的作用。 正逆互补,携手共进。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有意识地 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 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 创新性的成果。 (3)多种思维方法的运用。 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 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因 此,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的。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政治课件(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推动认识发展
A、B两项是就感性具体而言的,D项是就思维抽象而言的,均不符合题意。 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整体的本质和规 律,故选C项。
3.故宫,一个诞生于1420年的宫殿,9 371间房,180万件(套)藏品。庄严了6个 世纪的故宫已然成为新一代网红。《上新了!故宫》是中国首档聚焦故宫 博物院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中,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 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 计专业的学生,设计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 相结合的制作模式,借由设计师之手,让传统宫廷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 的生机。故宫综艺、文创的创意趣味和艺术心思,让珍贵的文物不再束之 高阁,而是一步步走进大众的衣食住行里。节目播出后迅速获得了观众的 认可。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也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针对上述话题,有人强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就是要贴近时代,大 胆创新”。请结合辩证否定观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比较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
联系 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从思维
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基础
素养提升
[典例剖析]
小锋同学学习很用功,可在历次考试中分数总是不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
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小锋重抓审题关。经过
内容索引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必备知识
一、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1.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1)肯定与否定的含义。 ①肯定: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 的方面。 ②否定: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 面。
3.故宫,一个诞生于1420年的宫殿,9 371间房,180万件(套)藏品。庄严了6个 世纪的故宫已然成为新一代网红。《上新了!故宫》是中国首档聚焦故宫 博物院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中,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 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 计专业的学生,设计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 相结合的制作模式,借由设计师之手,让传统宫廷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 的生机。故宫综艺、文创的创意趣味和艺术心思,让珍贵的文物不再束之 高阁,而是一步步走进大众的衣食住行里。节目播出后迅速获得了观众的 认可。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也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针对上述话题,有人强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就是要贴近时代,大 胆创新”。请结合辩证否定观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比较项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
联系 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从思维
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基础
素养提升
[典例剖析]
小锋同学学习很用功,可在历次考试中分数总是不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
找到了原因:审题不准确。在以后的练习和测试中,小锋重抓审题关。经过
内容索引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必备知识
一、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1.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1)肯定与否定的含义。 ①肯定: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 的方面。 ②否定: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 面。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0张ppt)-2025年高三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特征: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
2、为什么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的基础。 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
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3、怎样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1)要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规则统一。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 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起点:放宽市场准入规则 支点: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
终点:消费者受益。(商品价格下降,质量上升,选择增多)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和 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 受益的。(14分)
① 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 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 时,生产者获利 增加 ,生产 扩大 ,供给增加 ;
(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 (价格与供给量的变化呈同方向变动)
P
D(需求曲线)
价
格
P
S(供给曲线)
价
格
标题内容
Q需求
Q供给
时政热点
2021年1月31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 案》公布,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2023·浙江·高考真题)由于国内取暖设备企业近年来不断提升产品
2、为什么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的基础。 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
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3、怎样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1)要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规则统一。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 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起点:放宽市场准入规则 支点: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
终点:消费者受益。(商品价格下降,质量上升,选择增多)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和 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 受益的。(14分)
① 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 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 时,生产者获利 增加 ,生产 扩大 ,供给增加 ;
(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 (价格与供给量的变化呈同方向变动)
P
D(需求曲线)
价
格
P
S(供给曲线)
价
格
标题内容
Q需求
Q供给
时政热点
2021年1月31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 案》公布,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2023·浙江·高考真题)由于国内取暖设备企业近年来不断提升产品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课件)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方法
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 析等。 社会生活中: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 分析。矛盾分析法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科学研究中: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 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 展的普遍规律
特征
优点: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精确。局限性:如果 整体性: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对现实原型 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片面认识 的近似描述
问题导学
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1.质的含义及特征?
2.量的含义及特征? 3.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要求和意义。 4.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 二、把握适度原则
1.什么是度? 2.什么是适度?为什么要遵循适度原则? 3.什么是适度原则? 4.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是什么? 5.如何正确运用适度原则?
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 ①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
与事物 的关系
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 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 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
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你) ②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
物而变成了他物
‘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变
含义 适度:内涵、原因、要求:遵循适度原则
把握适度原则
含义: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 掌握适 度原则 要求 保持所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得当+得中
改变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促变(量→质变)
探究分享
《鹤林玉露》载:“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巾下有一钱。乖崖杖之, 吏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 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课件2025年高三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通用
【答案】D 【解析】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劳动产品的销毁和 贬值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但不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①不选。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 贫困的根源不是生产力的发展,②说法错误。③④: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 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这说明经济危机是资
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 所取代,有人说“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②私有制的出现使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③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④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是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四、资本主义社会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
雇佣工人。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第一,要有大批的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出卖劳动力的人; 建立的基 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做资本。
(一轮资料·例2 )2022年11月,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殷墟外围聚落考古新发现。
考古人员在遗址发现商代铸铜作坊、陶器生产区和居址区,出土铸铜工具、玉
器和陶器。在邵家棚遗址,出土多件带有“册”字铭文的青铜器,显示该遗址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课件(部编版浙江专用):超前思维与开拓创新
误认为超前思维可以摆脱客观条件的限制。超前思维是在全方 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 出发进行预测,故必须立足于客观条件。
返回
核心考点二
开拓创新
考点精讲 夯实必备知识
1.含义:创新思维是综合应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 破除迷信、超越陈规、知难而进、善于因时制宜、开拓求新的思维。 2.意义:没有创新思维,人类一切创新活动,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 步均无从谈起。在这个“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大 变革时代,创新已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展的时间和空间,具有预测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刘备尚未立足之时,诸葛亮分析时局断定他可以“三分天下有其 一”,诸葛亮的“先知先觉”运用了超前思维,而不是联想思维,② 说法错误。 毛泽东的论断是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运用超前思维得出的,而不是善 于反思,勇于质疑的创新思维,③说法错误。
考向二 超前思维的方法
课时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新学期新气象,高三(8)班的张同学在学期初制定了高考目标,明确了
自己要考哪所大学。围绕这个目标,张同学在制定新学年的计划时,
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答题规范四个方面提出了8点具体
举措。这种思维方式属于
①超前思维 ②聚合思维 ③发散思维 ④综合思维
返回
课时精练
课时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一、选择题
1.随着现代决策的科学化,对具体事件的预测往往采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相结合的方法:定性预测是对事物发展状况的直观估计和评价;定量预测
是使用因素变量、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借以揭示有关
返回
核心考点二
开拓创新
考点精讲 夯实必备知识
1.含义:创新思维是综合应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 破除迷信、超越陈规、知难而进、善于因时制宜、开拓求新的思维。 2.意义:没有创新思维,人类一切创新活动,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 步均无从谈起。在这个“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大 变革时代,创新已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展的时间和空间,具有预测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刘备尚未立足之时,诸葛亮分析时局断定他可以“三分天下有其 一”,诸葛亮的“先知先觉”运用了超前思维,而不是联想思维,② 说法错误。 毛泽东的论断是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运用超前思维得出的,而不是善 于反思,勇于质疑的创新思维,③说法错误。
考向二 超前思维的方法
课时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新学期新气象,高三(8)班的张同学在学期初制定了高考目标,明确了
自己要考哪所大学。围绕这个目标,张同学在制定新学年的计划时,
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答题规范四个方面提出了8点具体
举措。这种思维方式属于
①超前思维 ②聚合思维 ③发散思维 ④综合思维
返回
课时精练
课时精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一、选择题
1.随着现代决策的科学化,对具体事件的预测往往采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相结合的方法:定性预测是对事物发展状况的直观估计和评价;定量预测
是使用因素变量、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借以揭示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的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 和 使用 ,就是财政支出。 (2)财政支出的用途: 经济建设 支出,科学、 教育 、文 化、 卫生 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 国防 支出, 社会保障 支出, 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关系 (1)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盈余、 财政赤字 。
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2.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1)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 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逆风向 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向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 (2)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 政政策使总需求和总供给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在国民经济 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 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
增发国债,增加 措施 经济建设支出,
减少税收
缩减国债规模, 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
控制赤字,调整 结构,推进改革, 增收节支
刺激总需求增长, 抑制总需求,降
实施
降低失业率,拉 低通货膨胀率,
目的
动经济增长
给经济“降温”
保持经济平稳、 健康、较快增长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社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 金,就是 财政收入 。 (2)渠道: 税收收入 、利润收入、 债务收入 以及 其他收入。其中 税收 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 最普遍 的形 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 分配政策 。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基础性 的, 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 过多 ,会直接减少企业 和个人的收入;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 直接影响 国家职能 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 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 入的 增加 。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 分配政策 ,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稳步增长 ,又促进企业的 持续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 。
根据规划,全国铁路运营里程 到2015年年底将增加至12万千米。 2012年中国将有9条高铁线路开通, 1千米高铁的造价接近2 个亿。
(1)兴建高铁花费巨大,个人能做到吗?应该由谁来办? (2)国家财政有哪些作用?
[提示] (1)个人不能做到。应该由国家财政来办。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 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 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5.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 分配政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 础性的。
6.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 是财政支出。按照具体的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 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 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1.财政的含义和实现过程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 收入 和 支出 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 社会分配 的两个方面。 (2)实现过程: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 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 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 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 社会公平 、改善 人民生活 的物质 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 收入分配 差距,促 进 教育公平 ,建立 社会保障 体系与 基本医疗 卫生制度,保 障和提高人民的 生活水平 ,推动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 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 合理配置 的作用。
1.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
策的共同目标是
()
A.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B.通过持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拉动经济增长
C.解决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状况
D.保持社会供求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解析:三种财政政策均是通过调节供求,达到经 济总量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A、B、C 三项均不是三者的共同目标。 答案:D
①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略有盈余 , 或支出大于收入 略有赤字 ,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 收入 大于财政 支出 的部分。 ③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 支出 大于财政 收入 的部分。 (2)正确处理财政收支关系: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 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 社会总供求 平衡。
国家财政部3月12日公布的2012年 1~2月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显示, 1~2 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09万亿元,较 去年同期增长13.1%,但相较去年高达 22.6%的税收增幅,增速已回落至9.5%。
1.比较我国财政政策的类型
紧缩性财政政 稳健的财政政
扩张性财政政策
策
策
实施 条件
经济增长滞缓, 经济过热,经
一部分经济资源 济的正常运行
未被利用,经济 受供给能力制
运行主要受需求 约、物价上涨
不足制约
经济平稳运行, 没有出现明显 的通货膨胀或 通货紧缩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 平稳运行 的作用。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 可以采取 扩张性 财政政策,通过 增加 经济建设支出、 减少 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 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 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 紧缩性 财政政策,通过 减少 财政支出、 增加 税收,抑制总需求, 稳定 物 价,给经济“降温”。
第 三第 第 单八 一 元课 框 收财 国 入政 家 与与 财 分税 政 配收
晨背关键语句
理解 教材 新知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迁移·拓展
把握 命题 热点
考向例析 热点分析
应用创新演练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 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 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 来源。
3.财政收支关系 (1)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盈余、 财政赤字 。
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2.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1)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 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逆风向 调节,即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向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 (2)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 政政策使总需求和总供给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在国民经济 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 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
增发国债,增加 措施 经济建设支出,
减少税收
缩减国债规模, 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
控制赤字,调整 结构,推进改革, 增收节支
刺激总需求增长, 抑制总需求,降
实施
降低失业率,拉 低通货膨胀率,
目的
动经济增长
给经济“降温”
保持经济平稳、 健康、较快增长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社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 金,就是 财政收入 。 (2)渠道: 税收收入 、利润收入、 债务收入 以及 其他收入。其中 税收 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 最普遍 的形 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 分配政策 。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基础性 的, 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 过多 ,会直接减少企业 和个人的收入;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 直接影响 国家职能 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 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 入的 增加 。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 分配政策 ,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稳步增长 ,又促进企业的 持续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 。
根据规划,全国铁路运营里程 到2015年年底将增加至12万千米。 2012年中国将有9条高铁线路开通, 1千米高铁的造价接近2 个亿。
(1)兴建高铁花费巨大,个人能做到吗?应该由谁来办? (2)国家财政有哪些作用?
[提示] (1)个人不能做到。应该由国家财政来办。 (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 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 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5.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 分配政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 础性的。
6.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 是财政支出。按照具体的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 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 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1.财政的含义和实现过程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 收入 和 支出 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 社会分配 的两个方面。 (2)实现过程: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 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 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 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
2.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 社会公平 、改善 人民生活 的物质 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 收入分配 差距,促 进 教育公平 ,建立 社会保障 体系与 基本医疗 卫生制度,保 障和提高人民的 生活水平 ,推动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 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 合理配置 的作用。
1.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
策的共同目标是
()
A.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B.通过持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拉动经济增长
C.解决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状况
D.保持社会供求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解析:三种财政政策均是通过调节供求,达到经 济总量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A、B、C 三项均不是三者的共同目标。 答案:D
①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略有盈余 , 或支出大于收入 略有赤字 ,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②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 收入 大于财政 支出 的部分。 ③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 支出 大于财政 收入 的部分。 (2)正确处理财政收支关系: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 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 社会总供求 平衡。
国家财政部3月12日公布的2012年 1~2月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显示, 1~2 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09万亿元,较 去年同期增长13.1%,但相较去年高达 22.6%的税收增幅,增速已回落至9.5%。
1.比较我国财政政策的类型
紧缩性财政政 稳健的财政政
扩张性财政政策
策
策
实施 条件
经济增长滞缓, 经济过热,经
一部分经济资源 济的正常运行
未被利用,经济 受供给能力制
运行主要受需求 约、物价上涨
不足制约
经济平稳运行, 没有出现明显 的通货膨胀或 通货紧缩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 平稳运行 的作用。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 可以采取 扩张性 财政政策,通过 增加 经济建设支出、 减少 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 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 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 紧缩性 财政政策,通过 减少 财政支出、 增加 税收,抑制总需求, 稳定 物 价,给经济“降温”。
第 三第 第 单八 一 元课 框 收财 国 入政 家 与与 财 分税 政 配收
晨背关键语句
理解 教材 新知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迁移·拓展
把握 命题 热点
考向例析 热点分析
应用创新演练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 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 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