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摘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就要呼唤贵族精神,摈弃功利和媚俗色彩,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创造力。
【关键词】现状途径审美情趣人为精神创造力
现代语文教学中功利色彩、势利色彩、媚俗色彩愈演愈烈。老师教授记叙文,则忙着概括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教授说明文,则赶着甲乙丙丁地罗列说明文的特点。教授议论文,则抢着总结议论文的写作规律。多媒体教学,则断章取义,片言只语地抠出几个问题,画上几幅图画。课堂好不热热闹闹、沸沸扬扬,似乎通过一二节课的传授,学生就找到了语文学习的捷径,领悟到了语文阅读的精髓。这种充满功利色彩的教学,让原来优美的诗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丰盈饱满的思想感情,被切割得黯然苍白,充满诗意、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渐渐变得索然寡味。
语文教学,原本是所有学科中最具生机和活力、最具浪漫情怀的。因为,优美的诗文本身包含着鲜活的内容、灵动的思想、丰沛的情感。教语文,实际上是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美好的心灵远游”。我们以感性的心灵进入语文,同作者,同大师们,同语文课文里的美进行对话,进行交流,而语文里的美则呼应着教师和学生,让他们沉浸在语文里,徜徉在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一次高尚的心智游戏”、“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我们读先哲的文章,读唐诗宋词,何尝不是同样领略这种美,享受这种美?
可是,现实的课堂却被非体验的基础、基本、技能、技巧所桎梏,被各种写作方法和无休止的提问所填满,从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索,对人性的窥探,对信念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悟,茫然的心灵,感受不到秋叶的凋零、春花的热烈。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文教师要充分开采这片土地,让学生“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因为,校园不能没有音乐、图画和诗。因此,语文教学呼唤多一点贵族精神,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些感悟和体验,让语文课堂回归到诗意盎然的春天。
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诗意葱茏呢?
一、拒绝媚俗色彩,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最核心的要求应是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唤起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学习语文时,有种解放感和愉悦感,从而进行“快乐教学”和“快乐写作”。但是,语文课的“快乐”不能靠说相声、撒噱头、搞滑稽表演来取悦学生,而是凭藉语文课本里人性的光芒、富丽的辞采、丰盈的
感情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让语文教学回归到广泛阅读和勤奋写作“正途”上来,把语文课堂变成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如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可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的旋律,慢慢地品读,慢慢地体味,渐渐悟出诗歌里的意象美、建筑美和音乐美,悟出诗中浓浓的思乡情绪。让诗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到它的魅力,继而爱上诗歌、爱上语文。
又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通过反复的诵读和体味,学生很难理解文章中的民粹之美和古典文化之美。只有对捕鸟的过程细细揣度,对老先生酣畅淋漓的朗读细细把玩,才能体味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时心里要装着一颗“诗心”,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课本铺展的美。
二、拒绝功利色彩,培养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要摈弃矫情和浮躁,革除模式和口号,让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本中去,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感受语文课本的思想之美、情感之美,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精神。
如读纪伯伦的《圣徒》,让学生通过诗化的语言去感悟文章本身。作者借圣人之口,教育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去启迪那些愚昧和冥顽的灵魂,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纯洁而美好。通过对美文的学习,让学生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获得一份丰厚的精神美餐。如读沈石溪的《斑羚飞渡》,让我们学习斑羚在特殊的求生自救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族精神和合作精神,延伸到现在,就是通过对《斑羚飞渡》的学习,培养我们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甘于牺牲自我的道德品质和携手合作的精神,以及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具有勇于逃生并善于逃生的意识和能力。再如读刘增山的《秋魂》,让我们通过作者对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的歌咏,体味到秋有一个成熟的头脑,一颗博大的胸襟,这就是秋魂,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所要汲取的丰富的精神养料。又如读倪国强的《小麂》,“一只小麂受伤了/安慰它的是大山的寂静/一颗泪珠溅到山上/化作星星。”作者在这里勾画了一幅图画,天地间包容了一只受伤的小麂,大山抚慰,星星垂泪,表达了诗人高贵的同情心。这种怜悯和同情,不正是我们健全的人格形成中不可或缺的吗?这些文质兼美的诗文,宛如一道绚丽的阳光,为什么要让许多枝叶的影子去切割,弄得支离破碎呢?为什么不任由师生发挥想象,去亲近阳光,拥抱阳光,做次美好的心灵远游呢?语文教学,呼唤着贵族精神。
三、创新人才,呼唤创新教育
语文课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师生间的相互碰撞,往往迸射出绚丽的智慧火花,因而是创新教育的最佳场所和最佳途径。因此,语文课堂要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如贾雨村是何许人也?是教参所说的那个老奸巨滑、利欲熏心、上谄下陷、手毒心狠的封建官僚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解读。又如《皇帝的新装》浓墨重彩地嘲讽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极端虚伪,能否说贪图虚伪仅是“统治阶级”才有,“被统治阶级”就没有吗?这篇童话能否说点击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性格弱点?再如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见到中举后的范进,会是咋样?他们会有哪些感叹和怨愤?让学生驰骋自己的想象,去创造性地阅读、创造性地思索、创造性地表达,
对问题作出一种新的阐释和评价。
总之,教师要转变观念,广辟渠道,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语文教学多些贵族精神,重新回归到人性、人情、人文的轨道上来,成为师生“美好的心灵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