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

合集下载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83、GB/T17519编制编制日期:xx年12月5日 SDS编号:xx-3134版本: 1、1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溶剂油化学品英文名:naphtha企业名称:宁夏鲁人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企业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同德慈善工业园区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qqZZZ企业应急电话:0953-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石油炼制及化工原料,其产品可做燃料、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本品易燃,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对皮肤有刺激性。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B吸入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易燃液体和蒸气; 可引起遗传性缺陷;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死; 对水生生物有毒;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容器和接受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防静电措施。

---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保持容器密闭。

事故响应:---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

用水冲洗皮肤、淋浴。

火灾时,使用干粉、泡沫、沙土灭火,喷水冷却容器。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呼吸及心跳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忌用肾上腺素。

---食入:误服用应立即漱口。

饮足量温水,催吐,急送医院。

---发生火灾时,使用雾状水、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

安全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处储存。

废弃处置:---本品或其容器依当地法规处置物理化学危险: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呼吸系统防护: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00mg/m3的浓度极限时,建议使用半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以防止吸入过多的有害粉尘。
手的防护:当处理该产品时,建议戴耐化学品手套。
眼睛的防护:参阅一般建议。
皮肤/身体防护:参阅一般建议。
不要在接近明火、热源或点火源的地方贮存、打开或使用。避免阳光直射。
该产品会累积静电,可能造成电火花(点火源)。必须采取适当的接地措施。
不要对容器进行加压、切割、加热或焊接。空容器可能含有产品残渣,未经专业清洗或重整前不要使用该空容器。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建议使用局部排风设备,以控制加工源处气体的释放。
<-13
相对密度(水=1)
0.994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接触限值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
前苏联MAC(mg/m3)
——
美国TLV-TWAOSHA(mg/m3)
——
美国TLV-ACGIH(mg/m3)
——
侵入途径
吸入或皮肤接触
健康
危害
长时间吸入会使人神经麻痹,其毒性随芳烃及硫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工作现场应注意安全防护。
特殊警告: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储存容器中。
火灾危险性类别(按GBJ16-87 2001年版)
丙类
泄漏应急处理
地面溢漏:隔离人群。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若物质进入水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将其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用黄沙和泥土吸附溢漏液体,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若液体太粘而不能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

120_溶剂油msds

120_溶剂油msds
特殊警告: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储存容器中。
泄漏应急处理
地面溢漏:隔离人群。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若物质进入水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将其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用黄沙和泥土吸附溢漏液体,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若液体太粘而不能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
呼吸系统防护: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00mg/m3的浓度极限时,建议使用半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以防止吸入过多的有害粉尘。
手的防护:当处理该产品时,建议戴耐化学品手套。
眼睛的防护:参阅一般建议。
皮肤/身体防护:参阅一般建议。
水体溢漏:警告其它船舶。通知港口或相关职能机构,禁止公众聚集。在没有危险情况下,尽可能切断燃烧源。可能的话,采取隔离措施。若得到当地机构和环境部门允许,在敞开水域使污染物沉淀和/或适当使用分散剂。
储运注意事项
确保容器密闭,小心轻放。开盖时动作要缓慢,以控制容器内压力的释放。将其储存在阴凉通风处,并远离不相容的物质。
不要在接近明火、热源或点火源的地方贮存、打开或使用。避免阳光直射。
该产品会累积静电,可能造成电火花(点火源)。必须采取适当的接地措施。
不要对容器进行加压、切割、加热或焊接。空容器可能含有产品残渣,未经专业清洗或重整前不要使用该空容器。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建议使用局部排风设备,以控制加工源处气体的释放。







燃烧性
可燃
闪点(℃)
95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
低度危险:该物质只有在加热至其闪点或高于其闪点温度时会形成可燃混合物或燃烧。

新标准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新标准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溶剂油安全技术阐明书修订日期:2014年3月12日 SDS编号:产品名称:200#溶剂油版本:2023年第一版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200#溶剂油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溶剂汽油化学品英文名称:Mineral solvents企业名称:地址::电子邮件地址:号码:企业应急:技术阐明书编码:生效日期:2023年4月1日推荐用途:用作油漆工业溶剂和稀释剂等产品限制用途:如改做其他用途,请及时与厂家联络,私自使用导致不良后果旳厂家概不负责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称远旳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危险性类别: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取健康危害:急性健康危害:食入该物质可引起引起胃肠不适,恶心、腹痛、呕吐。

刺激咽部、食管、胃和小肠,引起水肿和溃疡,症状包括口腔、喉部烧灼感,大量可引起恶心、呕吐、乏力、头昏、气短、腹胀、抽搐、昏迷。

损害心肌可引起心律不齐、心房纤颤(可致死)和心电图变化。

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可引起舌刺痛感并且感觉减退。

液体对眼睛有强烈刺激性,能引起轻度、临时性结膜充血。

吸入蒸汽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和毒性,一次急性长时间吸入可引起神志丧失。

吸入高浓度气体(蒸汽)引起咳嗽、恶心等肺刺激性症状。

头痛、头晕、反射迟钝、疲乏和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克制症状。

慢性健康危害:长期接触可引起末梢神经病,进行性四肢神经活动失调,长期吸入可引起神经系统障碍和肝脏、血液病变。

皮肤长期或持续与该液体接触或致皮肤干燥脱脂、皲裂、刺激和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导致污染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告通则》(GB 13690-2023)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阐明规范系列原则,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3类(GB20581);急性毒性4类(GB20592);皮肤腐蚀/刺激3类(GB20593);对水环境旳危害类别3 (GB2060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汽吸入有害引起皮肤轻微刺激,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导致污染防备阐明:防止措施:严禁明火、防止火星和严禁吸烟事故响应:消除所有点火源。

20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

20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200#溶剂油化学品英文名称:200#solventoil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产品代码:产品推荐用途:主要为作油漆溶剂或稀释剂,干洗溶剂以及金属零部件的清洗剂。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集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中,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短时间接触的影响:该物质刺激眼睛和皮肤。

吸入蒸气可能引起刺激上呼吸道。

如果吞咽的液体吸入肺中,可能引起化学肺炎。

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接触高浓度蒸气可能导致神志不清。

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液体使皮肤脱脂。

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并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别2)、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2)、对水环境的危害-慢性(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对水生生物有毒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1、仅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使用。

2、工作中禁止进食、饮用或吸烟。

防止皮肤和眼睛的接触,操作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

4、切勿吸入蒸气。

5、防止皮肤和眼睛的接触,操作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

6、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事故响应:1、万一泄露,撤离危险区。

2、如遇火灾,消防员应穿戴完成的防护服,包括自持式呼吸装置,使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砂土等灭火剂进行灭火。

3、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皮肤,脱去污染的衣服,如果刺激加深,应立即进行医治。

12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12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12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2,3-丁二酮化学品英文名称: 2,3-butanedione中文名称2:二乙酰英文名称2: diacetyl技术说明书编码: 1060CAS No.: 431-03-8分子式: C4H6O2分子量: 86.0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2,3-丁二酮 431-03-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具有刺激性。

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头痛和呕吐。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 S D S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低度危险:该物质只有在加热至其闪点或高于其闪点温度时会形成可燃混合物或燃烧。

静电放电:产品会积累静电,发生电火花。

用水喷洒冷却火焰触及表面,并保护人员安全。

切断“燃料”源。

用泡沫、干粉化合物或水喷洒灭火。

特殊警告: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储存容器中。

地面溢漏:隔离人群。

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

若物质进入水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有关单位。

采取措施将其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

用黄沙和泥土吸附溢漏液体,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

若液体太粘而不能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

水体溢漏:警告其它船舶。

通知港口或相关职能机构,禁止公众聚集。

在没有危险情况下,尽可能切断燃烧源。

可能的话,采取隔离措施。

若得到当地机构和环境部门允许,在敞开水域使污染物沉淀和/或适当使用分散剂。

确保容器密闭,小心轻放。

开盖时动作要缓慢,以控制容器内压力的释放。

将其储存在阴凉通风处,并远离不相容的物质。

不要在接近明火、热源或点火源的地方贮存、打开或使用。

避免阳光直射。

该产品会累积静电,可能造成电火花(点火源)。

必须采取适当的接地措施。

不要对容器进行加压、切割、加热或焊接。

空容器可能含有产品残渣,未经专业清洗或重整前不要使用该空容器。

工程控制:建议使用局部排风设备,以控制加工源处气体的释放。

呼吸系统防护: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00mg/m3的浓度极限时,建议使用半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以防止吸入过多的有害粉尘。

手的防护:当处理该产品时,建议戴耐化学品手套。

眼睛的防护:参阅一般建议。

皮肤/身体防护:参阅一般建议。

12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 副本

12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 副本

120号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120号溶剂油化学品英文名:120 SOTVENT OIL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成分及用途:芳香烃、C4~C12脂肪烃、环烷烃,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于溶解天然橡胶、易戎胶、顺丁胶、丁苯胶、乙丙胶,也可用于快干油漆稀释,还可作为精密仪器仪表的清洁溶剂。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误服。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有麻木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步态不稳。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闹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可伴有中毒性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

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

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肺炎。

溅入眼内可导致眼膜溃烂、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

吞咽引起急性胃溃疡,愈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引起肝肾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芳烃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芳烃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芳烃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溶剂油化学品英文名称:Mineral solvents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石油烃类混合物CAS No.易燃液体,第3.2类物化性质: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由流程150-200℃的石油馏分组成,毒性及腐蚀性小,不溶于水,与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低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急性危害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不适,脱脂导致皮炎。

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

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症状与吸入症状相同。

眼睛接触:可引起眼部不适和暂时性眼损害,可引起眼部疼痛、流泪、炎症,反复或长期接触可引起结膜炎。

吸入:吸入本品蒸汽可引起上呼吸道不适感,引起咳嗽、恶心、中枢神经损害,表现为头痛、头昏、反射降低。

高浓度可引起麻醉、死亡。

可引起肺炎、肺水肿和肺出血。

食入:引起肠胃不适,恶心、腹痛、呕吐。

刺激咽部、食管、胃和小肠,引起水肿和溃疡,症状包括口腔、喉部烧灼感,大量可引起恶心、呕吐、乏力、头昏、气短、腹胀、抽搐、昏迷。

损害心肌可引起心律不齐、心房纤颤(可致死)和心电图改变。

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可引起舌刺痛感并且感觉减退。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燃爆危险: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若有刺激感,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上下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时,隐形眼睛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取出。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患者平卧、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若呼吸困难,给输氧。

最好用活瓣气囊面罩勇气,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食入:若发生中毒与医生或应急中心联系。

如果病人发生呕吐,尽量使病人左侧卧且头向下低,保持口张开,以防止呕吐物被吸入。

溶剂油[闭杯闪点≤60℃]安全技术说明书

溶剂油[闭杯闪点≤60℃]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火会产生刺激性、毒性或腐蚀性的气体。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方法:
干粉、二氧化碳或耐醇泡沫。避免用太强烈的水汽灭火,因为它可能会使火苗蔓延分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
施:
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并穿上全身防护服。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保持充分的通风,特别在封闭区内。确保在工作场所附近有洗眼器和淋浴设施。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呼吸系统防护:
如果蒸气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或发生刺激等症状时,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或 AXBEK 型防毒面具筒。
眼睛防护: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
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如患者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
食入: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避免吸入蒸气。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为防止静电释放引起的蒸气着火,设备上所有金属部件都要接地。使用防爆设备。在通风良好处进行操作。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进入眼睛。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累。
储存注意事项:
保持容器密闭。储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处。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储存于远离不相容材料和食品容器的地方

12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12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避免
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安全事故发生。
,提高工作效率。
3 更换配件
4 记录维护
及时更换磨损或失效的零部
详细记录设备维护保养情况
件,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方便查询和分析,提高设
,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备管理水平。
应急处理预案
发现泄漏
1
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
人员疏散
2
将无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使用前检查
在使用120#溶剂油之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确保安全操作,防止事故发生。
容器完好
1
检查容器是否有破损或泄漏。
标签信息
2
确认标签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批号等

环境安全
3
检查操作环境是否通风良好,避免明火和热源。
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通风系统
使用过程中,确保通风系统正 常运行,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流 通,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货物装卸
小心装卸货物,防止包装破 损和液体泄漏。
安全行驶
遵守交通规则,谨慎驾驶, 避免急刹车或急转弯。
标识标牌
运输车辆应张贴明显警示标 志,标明危险品信息。
废弃物处理
回收利用
尽量回收利用废弃的溶剂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安全处理
对无法回收利用的废弃物,需要进行安全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法规要求
严格遵守相关环保法规,确保废弃物处理符合规范。
定期开展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溶 剂油使用安全风险的认识,强化安全操 作技能。
操作规程培训
针对溶剂油的操作流程,组织员工进行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确保员工熟悉安全 操作步骤。

20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资料

20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最新)资料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200#溶剂油化学品英文名称:200# solvent oil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产品代码:产品推荐用途:主要为作油漆溶剂或稀释剂,干洗溶剂以及金属零部件的清洗剂。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集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中,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短时间接触的影响:该物质刺激眼睛和皮肤。

吸入蒸气可能引起刺激上呼吸道。

如果吞咽的液体吸入肺中,可能引起化学肺炎。

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接触高浓度蒸气可能导致神志不清。

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液体使皮肤脱脂。

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并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别2)、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2)、对水环境的危害-慢性(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对水生生物有毒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1、仅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使用。

2、工作中禁止进食、饮用或吸烟。

防止皮肤和眼睛的接触,操作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

4、切勿吸入蒸气。

5、防止皮肤和眼睛的接触,操作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

6、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事故响应:1、万一泄露,撤离危险区。

2、如遇火灾,消防员应穿戴完成的防护服,包括自持式呼吸装置,使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砂土等灭火剂进行灭火。

3、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皮肤,脱去污染的衣服,如果刺激加深,应立即进行医治。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中文名:
溶剂油
CAS号:
——
分子式:混合物
危险性类别:
——
相对分子质量:
155
英文名:
mineralsolvents forrublerindustry
UN编号:
3082
危险货物编号:
——
化学类别:
烷烃类




油馏分组成
呼吸系统防护: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00mg/m3的浓度极限时,建议使用半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以防止吸入过多的有害粉尘。
手的防护:当处理该产品时,建议戴耐化学品手套。
眼睛的防护:参阅一般建议。
皮肤/身体防护:参阅一般建议。
特殊警告: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储存容器中。
火灾危险性类别(按GBJ16-87 2001年版)
丙类
泄漏应急处理
地面溢漏:隔离人群。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若物质进入水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将其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用黄沙和泥土吸附溢漏液体,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若液体太粘而不能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
水体溢漏:警告其它船舶。通知港口或相关职能机构,禁止公众聚集。在没有危险情况下,尽可能切断燃烧源。可能的话,采取隔离措施。若得到当地机构和环境部门允许,在敞开水域使污染物沉淀和/或适当使用分散剂。
储运注意事项
确保容器密闭,小心轻放。开盖时动作要缓慢,以控制容器内压力的释放。将其储存在阴凉通风处,并远离不相容的物质。
不要在接近明火、热源或点火源的地方贮存、打开或使用。避免阳光直射。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水体溢漏:警告其它船舶。通知港口或相关职能机构,禁止公众聚集。在没有危险情况下,尽可能切断燃烧源。可能的话,采取隔离措施。若得到当地机构和环境部门允许,在敞开水域使污染物沉淀和/或适当使用分散剂。
储运注意事项
确保容器密闭,小心轻放。开盖时动作要缓慢,以控制容器内压力的释放。将其储存在阴凉通风处,并远离不相容的物质。
呼吸系统防护: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00mg/m3的浓度极限时,建议使用半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以防止吸入过多的有害粉尘。
手的防护:当处理该产品时,建议戴耐化学品手套。
眼睛的防护:参阅一般建议。
皮肤/身体防护:参阅一般建议。
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中文名:
溶剂油
CAS号:
——
分子式:混合物
危险性类别:
——
相对分子质量:
155
英文名:
mineralsolvents forrublerindustry
UN编号:
3082
危险货物编号:
——
化学类别:
烷烃类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由80℃~120℃的石油馏分组成
熔点(℃)
特殊警告:不要将水直接喷洒进储存容器中。
泄漏应急处理
地面溢漏:隔离人群。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若物质进入水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将其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用黄沙和泥土吸附溢漏液体,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若液体太粘而不能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
<-13
相对密度(水=1)
0.994
溶解性
不溶于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其蒸气与空气混合, 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 容易产生和集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中,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 火源会着火回燃。
健康危害:
短时间接触的影响: 该物质刺激眼睛和皮肤。 吸入蒸气可能引起刺激上呼 吸道。 如果吞咽的液体吸入肺中, 可能引起化学肺炎。 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 系统有影响。接触高浓度蒸气可能导致神志不清。
6、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7、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废弃处置: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CASNo
辛烷56.9%111-65-9
壬烷37.3%111-84-2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皮肤,脱去污染的衣服,如果刺激加深,应 立即进行医治。
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 液体使皮肤脱脂。 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 影响。环境危Βιβλιοθήκη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
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 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 别2)、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2)、对水环境的危害-慢性(类别2)。 标签要素:
特殊灭火方法:无
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 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 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 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5、吸入:立即抬至新鲜空气出,应立即进行医治,提供氧气或实施人工 呼吸。
6、食入:大量饮水,催吐。就医。
安全储存: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3、库温不宜超过30C,保持容器密封。
4、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5、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200#溶剂油
化学品英文名称:
200#solventoil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
产品推荐用途:
主要为作油漆溶剂或稀释剂, 干洗溶剂以及金属零部件的
清洗剂。
产品限制用途:无资料。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密闭操作,充足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空气中浓度超标时, 佩戴自吸式空气呼吸器。 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 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 且有接地 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 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眼睛接触:一旦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mi n,然后立即进
行医治。
吸入:立即抬至新鲜空气出, 应立即进行医治, 提供氧气或实施人工呼吸。 食入:大量饮水,催吐。就医。
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 短时间接触的影响:该物质刺 激眼睛和皮肤。吸入蒸气可能引起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 如果吞咽的液体吸入 肺中,可能引起化学肺炎。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接触高浓度蒸 气可能导致神志不清。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引起皮炎,液体使皮肤脱脂。
对施救者的忠告: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及时输氧、清除接触部位的化学品。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砂土等灭火剂进行 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对水生生物有毒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1、仅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使用。
2、工作中禁止进食、饮用或吸烟。防止皮肤和眼睛的接触,操作后用肥 皂和水彻底清洗。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
4、切勿吸入蒸气。
5、防止皮肤和眼睛的接触,操作后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
6、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
事故响应:
1、万一泄露,撤离危险区。
2、如遇火灾,消防员应穿戴完成的防护服,包括自持式呼吸装置,使用 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砂土等灭火剂进行灭火。
3、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皮肤,脱去污染的衣服,如果刺激加深, 应立即进行医治。
4、眼睛接触:一旦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mi n,然后立 即进行医治。
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地下道、地 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 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 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 收集的泄漏物在处置前请参阅国家和地方 有关法规。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 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 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1050mg/m(3以时间加权平均值计)(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 家会议,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