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感悟领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这一学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次设计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和实践,我收获了很多经验和知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课程设计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项目要求,设计一座多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在设计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设计的重要性。
一项好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我不能只关注于达到规范要求的最低标准,而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尽量提高结构的效益和质量。
其次,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结构的力学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项目中,我仔细学习了梁、柱、板和基础等部件的力学性能,并根据力学原理进行了计算和验证。
我发现,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构件尺寸的选择对于结构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我采用了一些优化的方法,如合理调整截面尺寸、采用合适的配筋等,以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在进行设计时,要注重结构的施工性。
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力学性能,还要考虑到结构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要求。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结构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优化。
例如,在进行柱子的设计时,我考虑到了形式模板的设置和拆除,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和提高了施工效率。
另外,这次课程设计也加强了我对计算软件的使用能力。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我采用了一些专业的计算软件进行模拟和分析,如AutoCAD、ANSYS等。
这些软件为我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仿真功能,使我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施工过程。
通过使用这些软件,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最后,这次课程设计也锻炼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进行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和挑战,例如如何确定结构的受力系统、如何满足各项设计要求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并最终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楼盖课程心得(通用3篇)

楼盖课程心得(通用3篇)楼盖课程心得篇3楼盖课程心得经过一学期的楼盖课程学习,我不仅对建筑结构有了深入的理解,还掌握了一些实用的计算技巧。
这门课程既是一门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楼盖课程让我对建筑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建筑结构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这让我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楼盖课程还让我掌握了一些实用的计算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各种计算软件和计算方法,如AutoCAD、Matlab等。
这些软件和方法的运用,使我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建筑结构计算和分析,提高了我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最后,我还参与了一些实际工程项目,如设计一座大楼的结构分析和设计。
通过这些实际工程项目,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楼盖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让我在建筑结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学习,我不仅对建筑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掌握了一些实用的计算技巧,并参与了一些实际工程项目。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楼盖课程心得篇4最近,我参加了"楼盖"这门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关于楼盖的知识,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让我谈谈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楼盖"课程的内容涵盖了楼盖的结构、设计、施工等方面。
讲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详细地讲解了楼盖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和注意事项。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多次的实践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比如复杂楼盖的结构分析。
然而,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和交流,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使我受益匪浅。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收获与感想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收获与感想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我参加了一门名为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训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这门课程中的收获与感想。
在实训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它具有承载力强、耐久性好等特点。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原理、设计方法和相关规范。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荷载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结构设计,并且能够合理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和钢筋的布置,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使用一些专业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模拟和分析。
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且准确地进行结构的计算和设计。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对结构进行荷载分析、受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等,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
这些软件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增强了我的设计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在设计一个复杂的混凝土结构时,需要多个人共同合作,每个人负责不同的任务。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商和分工,如何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同学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这些技巧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
通过这门实训课程,我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能、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的可行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实践的机会,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和责任。
设计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总的来说,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带给我了许多宝贵的收获与感想。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掌握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软件技巧,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 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作为学习和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总结和分享我在此次课程设计中的心得体会。
2. 课程设计背景此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一个三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需要考虑楼层的承载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等因素,并满足相关的设计规范要求。
3. 设计过程3.1 结构布置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布置。
根据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空间布局等因素,我选择了常见的框架结构,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承载能力。
3.2 荷载计算在完成结构布置后,我进行了荷载计算。
根据设计规范,我考虑了楼层和屋面的自重、活载、风载和地震作用等荷载,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3.3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确认结构安全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
我使用了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了静力和动力分析,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抗震性能。
3.4 设计验算根据结构的荷载和分析结果,我进行了结构各部位的设计验算。
这包括了选取适当的断面尺寸、计算承载力和变形等方面。
3.5 详图设计最后,我根据设计验算结果进行了详图设计。
这包括了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布置和设计钢筋等。
4. 设计中的难点和挑战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是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设计。
由于住宅楼所在地的地震烈度较高,我需要结合地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和验算。
其次是结构的构造布置和细部设计。
为了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我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布置和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经济性。
5.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我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加深了对设计规范、分析方法和验算原理的理解。
在设计过程中,我也学会了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
这些软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结构的行为和响应。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混凝土课程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实际的知识和技能,也深刻体会到了设计过程的重要性和挑战之处。
首先,在课程设计中,我学到了混凝土的原理和基本性能。
通过学习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理论知识,我了解了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了混凝土的组成和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这对于我后续的设计工作起到了基础性的指导作用。
其次,在课程设计中,我学到了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和变形规律,我熟悉了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通过参与实际设计项目,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构件的尺寸和受力条件,进行构件的受力计算和强度评估。
此外,在课程设计中,我学到了使用混凝土材料的施工和养护技术。
通过参观工地和参与实际施工,我了解了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学会了如何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时间和养护期等关键参数,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和耐久性。
通过整个课程设计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设计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设计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各种工具技术,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而且,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与团队成员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需要及时反馈和调整设计方案,以适应实际工程需求和限制条件。
通过课程设计,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我学会了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了灵活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同时,我还学到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完成设计任务,学会了与施工方、监理方等各方沟通、协商和解决问题。
总结起来,混凝土课程设计让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设计项目,我深入了解了混凝土的原理和基本性能,掌握了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熟悉了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技术。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设计的复杂性和挑战之处,学会了灵活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混凝土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混凝土课程设计,我不仅加深了对混凝土材料及其性能的理解,而且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以下是我从混凝土课程设计中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混凝土课程设计让我对混凝土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程设计中,我学习了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特点及其与水泥、砂、石等材料的配合规律。
我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学会了如何根据具体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从而使得混凝土具备所需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其次,混凝土课程设计让我掌握了混凝土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在课程设计中,我学习了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冻融性能等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通过实验操作和测试数据的处理,我了解了如何评估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为工程质量的控制提供参考。
再次,混凝土课程设计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我与同学一起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了一项混凝土工程的设计。
我们每个人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资料收集,有的负责制定设计方案,有的负责实验操作等。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我学会了合理分配任务,加强了沟通和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混凝土课程设计提高了我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和难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如何解决混凝土的质量问题等。
通过开展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我学会了使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设计方案。
这让我意识到在工程实践中,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混凝土课程设计不仅让我加深了对混凝土材料及其性能的理解,而且培养了我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参与混凝土课程设计,我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为我未来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师。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进行混凝土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的结合,我深刻体会到混凝土在建筑领域中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等工作。
以下是我在混凝土课程设计中得到的一些心得分享。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首先要了解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所承受的荷载情况。
通过计算和实验确定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和用量,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可用性和成本因素,合理选择并调整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经济性。
二、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首先,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
其次,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和控制,确保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种材料的质量稳定。
同时,要注意浇筑过程中的振捣、排气和养护等工作,确保混凝土均匀致密、无空隙和裂缝。
三、混凝土质量检验混凝土质量检验是评判混凝土品质优劣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渗透性、含水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混凝土质量问题。
在混凝土质量检验中,我们要注意取样、试件制备和试验等环节的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混凝土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在混凝土施工中,安全永远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潜在危险,如坍落物、高处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混凝土课程设计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混凝土及其施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混凝土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建筑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收获与感想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收获与感想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也感受到了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
以下是我在实训中的收获和感想:
1.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学习,我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常用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会了根据结构要求和材料性能进行合理的构件布局和尺寸设计,以及应力、应变和变形的计算方法。
2. 实际项目的运用:在实训中,我们模拟了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通过对项目的整体设计和细节设计进行实践,我更好地理解了设计工作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我学会了运用设计规范和代码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设计中考虑到各种负载和边界条件。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实训中,我与同学们合作完成了整个设计过程。
我们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难题,并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观点。
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让我意识到设计中的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4. 对工程实践的认识:通过实训,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
设计决定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工程项目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我要时刻保持谨慎和严谨,在设计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专业素养。
总的来说,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给我带来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不仅加深了我对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成为一名优秀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工程师。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前言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中。
混凝土课程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概念,掌握混凝土的配制和使用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研究混凝土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自己的设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在此,我将分享一下我在混凝土课程设计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设计目标在进行混凝土课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设计的目标。
在我设计混凝土课程的时候,我设定了以下目标:1. 建立学生对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概念,包括混凝土的成分、性能等;2.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的配制和使用技术的掌握;3.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和施工。
这些目标是我设计混凝土课程的出发点,也是我设计课程的重点和重要内容。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始终将这些目标放在首位,不断地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这些目标。
三、课程内容设计混凝土课程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的设置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
在我设计的混凝土课程中,我将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在这一部分,我主要介绍混凝土的成分、性能、结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建立对混凝土材料的基本认识。
2. 混凝土的配制技术这一部分是课程的重点,我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包括材料的选择、搅拌比的确定、配制过程等。
3. 混凝土的使用技术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混凝土的使用技术,包括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在这一部分,我介绍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
这些内容的设置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程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在混凝土课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在介绍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配制技术时,我采用了理论讲解的方式,通过板书、PPT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的相关知识。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引言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对于一个土木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学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我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加深了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进行总结,并分享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看法。
阶段一:基础知识学习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前期,我们对混凝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阅读,我对混凝土的性质、材料特性以及混凝土强度的计算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应用了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柱子和梁。
在这个阶段,我学到了混凝土的各种性质参数,如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并了解了如何根据这些参数来进行结构设计。
我还学习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理,了解了水灰比、骨料的选择以及掺合料的作用等。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阶段二:课程设计实践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课程设计实践。
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设计对象,通过计算和分析,设计出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结构。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首先进行了项目的现场考察,深入了解了工程背景和要求。
然后,我们进行了前期的结构分析,使用结构有限元软件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变形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出了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与实际工程相关的知识。
例如,我了解了不同类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明白了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的加固措施。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先进的分析方法,如结构优化设计和抗震设计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加深了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阶段三:心得体会通过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工程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混凝土课程设计中,我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些项目。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沟通协调、分工合作等技能,更好地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课程设计中,实践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操作,我对混凝土的性能表现、配合比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学习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
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课程设计,我了解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配合比设计的技巧。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配合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学习
除了理论知识外,混凝土课程设计还让我学习了混凝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了解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和成型工艺,以及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的方法和手段。这些知识对我日后的工程实践将大有裨益。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混凝土课程设计中,要深入了解混凝土的特性、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内容,并将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混凝土课程设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一、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深入了解
在混凝土课程设计中,我首先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了深入了解。从水泥、骨料、粉煤灰到外加剂,我逐一学习了它们的特性、用途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和实践,我进一步理解了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搭配对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性,也对混凝土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六、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混凝土课程设计,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更明确的方向。我明白了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混凝土领域中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这为我的未来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生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心得

学生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心得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深入学习与理解这门课程对于未来从事建筑设计与结构工程工作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对工程实践的深入理解。
通过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学习需要打牢数理基础。
在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之前,我需要先学习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相关课程,掌握力学原理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
只有拥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的各个概念和公式,理解材料的应力、应变以及承载力等概念。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通过认真听课,还努力做好课后习题的巩固训练,通过实践应用来加深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解。
其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学习需要结合实际工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并不是纸上谈兵的学科,它始终与实际工程紧密相连。
通过学习实际工程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解,还能够了解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我选择了参加学校提供的实践实习项目,通过实践参与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中,亲身感受到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实践技巧,还悟出了许多在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经验和智慧。
第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学习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一个需要逐步积累经验并不断探索的学科。
只有在实际工程中遇到问题并亲身解决,才能提高自己的工程能力。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努力锻炼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讨论交流,思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合理的解决方案。
同时,持续跟进最新的工程技术和设计标准,保持对行业动态的关注,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最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学习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收获与感想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收获与感想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这门课程让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也让我体验了设计实践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这门课程中的收获与感想。
这门课程让我学习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混凝土的物理性质、混凝土的强度设计、构件的尺寸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我明白了混凝土的强度与配合比、水灰比、骨料种类、骨料粒径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还学会了利用钢筋和预应力钢束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和抗弯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让我体验了设计实践的过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混凝土桥梁、混凝土楼房等结构的设计。
这些设计任务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具体过程。
在设计过程中,我需要了解设计标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方案设计、进行结构分析和验证、以及进行结构构件的细节设计等步骤。
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意义,也让我在设计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结构的经济性和美观性等方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也更加珍视混凝土结构设计在现代建筑中的地位。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训让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我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体验了设计实践的过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做出更大的贡献。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混凝土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基本组成材料及作用、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混凝土的设计原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熟悉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混凝土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具备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操作能力,如拌合、浇筑、养护等;能够对混凝土工程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对工程质量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在面对工程问题时能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材料、性能、设计和应用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组成材料:讲解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水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3.性能:分析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他相关性能,如抗渗、抗碳化等。
4.设计:阐述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配合比设计、强度设计、耐久性设计等。
5.施工与质量控制:介绍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艺,如拌合、浇筑、养护等,以及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6.应用案例:分析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如混凝土桥梁、高层建筑、水下工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混凝土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混凝土试件制作、养护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在本学期的混凝土课程中,我参与了一个小组的混凝土桥梁设计。
通过这个项目,我体会到了许多关于混凝土设计和工程实践的经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混凝土的基础知识。
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很强压缩强度的建筑材料。
在混凝土中,水、水泥和其他材料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坚硬的、可塑性的材料,适用于建筑的各种用途。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我们在设计和建造混凝土结构时非常有用。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混凝土设计工具。
例如,我们使用了细观混凝土受压模型软件(MicroConcrete)来模拟我们设计的混凝土结构在承受压力时的行为。
这个软件能够根据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和结构设计,生成模拟图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工程特性。
同时,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也涉及到了一些具体的工程实践技能。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学习如何正确地组织工人、安排时间和物资,并且要了解一些安全规范。
这些技能对于实际的混凝土建筑工程至关重要。
在混凝土设计的过程中,团队合作也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设计要求,充分沟通交流,分配任务,合理利用团队各成员所长,形成有效的工作模式。
通过团队工作,我们不仅可以更快地完成项目,还可以互相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项目的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混凝土桥梁的实际测试。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设备维护和调试,解决问题和细节,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最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测试,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知识。
总的来说,参与混凝土课程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数学、物理、机械等多方面的技能,理解和遵守相关的规范和安全要求。
但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这些技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混凝土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建造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
混凝土课程的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各个领域。
在本次混凝土课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混凝土的制备、性能、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混凝土课程的心得体会。
二、混凝土的基本概念1. 混凝土的定义: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浇筑、养护后形成的具有较高强度和耐久性的建筑材料。
2. 混凝土的组成: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组成。
其中,水泥作为胶凝材料,起到粘结作用;砂、石子作为骨料,起到骨架作用;水作为反应介质,参与水泥的水化反应。
3. 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
根据性能需求,混凝土可分为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等。
三、混凝土的制备1.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水泥的种类、性能、选择和储存等方面的知识。
2. 砂、石子:砂、石子是混凝土的骨料,其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砂、石子的种类、性能、选择和检验等方面的知识。
3. 水和外加剂:水是混凝土制备的必要条件,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水的质量、掺量和外加剂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
4. 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搅拌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搅拌设备、搅拌时间、搅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四、混凝土的性能与应用1. 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试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 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碳化性等。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和试验方法。
3. 应用: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混凝土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和施工要求。
五、心得体会1. 混凝土知识的重要性: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性;理解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原理和设计要点;了解混凝土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混凝土配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学会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分析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混凝土工程建设的兴趣,培养其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引导学生关注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认识到混凝土技术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通过混凝土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但需进一步提高对混凝土工程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充分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混凝土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及特性,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基本概念2. 混凝土结构施工原理:讲解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本原理。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施工原理3. 混凝土配比设计:学习混凝土配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的选用和配比计算,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配比设计4. 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具备初步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能力。
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的心得(精选4篇)

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的心得(精选4篇)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的心得篇1经过一个多学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直观的认识,在学习中,我也自己总结了一些学好这门学科的方法和。
首先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很多同学在以往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一套自己钻研,翻书自学的习惯,往往忽略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是不合理的。
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往往是一些极为重要而同学们又不容易掌握的内容。
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其中的难点、抓住其中精髓所在,比课后自学的效率高出很多,而且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有很多是书上没有或者介绍不够全面,其中有些更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有些在课堂上没有听到的东西在课外是根本补不上来的,这样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就有我们所没掌握的漏洞,所学就不够塌实、全面。
有些同学认为上课认真听讲就是在课堂中不说话,不做其他事情,而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听课要认真去听,用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去。
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不像其他文史类课程那样生动有趣,客观些说由于它所介绍的是比较生硬、抽象的内容,所以还是比较乏味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跟着老师的思维去走。
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理解这些在、抽象的内容,才能真正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而不至于开小差、打瞌睡。
有时往往因为几分钟的走神而不能使内容连贯,导致整堂课都理解不了。
再次课后要认真做作业。
有些同学认为混凝土结构作业无非就是简单地套公式,做起来没有意思又浪费时间。
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作业是我们能否熟练掌握这门知识的关键。
只有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才能把所学知识消化,才能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而且有许多细节是要经过自己做题才能注意体会到的,而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这门课程也不知识简单的套公式,许多受力、变形的原理、特点是要我们进行充分理解的。
所以不能把作业看成是反复的无用功,做题时要理解公式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建筑专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门技术课程,它涵盖了建筑领域中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建筑设计能力,帮助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经过一个学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经验和感悟,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重视理论学习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
这个过程虽然可能会比较枯燥,但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掌握了混凝土的强度、抗震性、耐久性等基本知识后,才能够在实践中设计出合理的结构。
同时,理论学习也有助于我们开拓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从而更好地应对实践中的挑战。
二、注重实践训练理论知识的积累只是基础,要真正成为优秀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师,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实践训练。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自己处理材料与构件的选择、不同场合下自己的设计理念等等,这将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混凝土工程中的各个和谐的元素和击中经验,较好地了解设计的优缺点和不足之处所在。
三、创新与灵活思考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和应用公式。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思考,创新思维,通过自己的创意与理念去设计更加合理、美观的混凝土建筑。
同时,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设计思路,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以保持设计水平的持续创新。
四、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项岗位精神和责任感很强的工程,它需要设计人员有高度的职业精神,努力工作并严谨认真地完成每一个环节。
我们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设计计算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与分析,确保设计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施工人员的沟通,确保施工过程的无缝连接,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只有如此,我们的设计才能够得到认可。
五、团队协作合作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
无论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在理论学习中,都需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并积极寻求各种务实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混凝土工程设计的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感悟领会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相对于普通楼盖构造来说的,它是一种在楼板中布置一定数量的箱体、块体来替代部分混凝土而做成的无梁楼盖构造,空心楼盖构造在室内没有凸出底板的主次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感悟领会,一起来看看怎么写吧。
混凝土构造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很多土木院校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五、六学期进行。
第五学期主要学习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理论,第六学期重点为混凝土构造设计。
一般在第五学期末,在学生完成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理论的学习后,安排一个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让他们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方法运用到详细的工程设计实践中,以提高他们的构造设计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穿。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涉及到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理论,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和按弹性理论方法分析内力的计算理论,以及梁的内力组合、内力包络图、抵抗弯矩图和配筋方法等知识。
经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实践后,学生增强了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习题的能力,特别是学会了如何将计算配筋、构造钢筋在图纸上的表达,获得了初步的施工图绘图技能,增强了混凝土构造理论教学的效果。
一、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习题(一)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的要求一般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都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工业厂房楼盖或民用建筑楼盖(如商场、图书馆书库等),给学生的建筑平面图一般都是内部为混凝土框架,四周为370 mm厚砖墙的内框架构造形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要求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了解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确实定;第二,掌握板厚和梁系截面尺寸确实定方法;第三,通过板和次梁的计算掌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第四,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第五,掌握板、梁的配筋计算;第六,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构造的有关构造要求;第七,掌握钢筋混凝土构造施工图的表达方法、制图手册,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第八,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为了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课程设计手册内容,多数高校都通过改变跨度、进身和荷载大小的形式,做到一人一习题。
(二)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存在的不足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主要存在3点不足。
⑴楼盖依存的构造体系不合理内框架构造形式是中国20世纪经济困难时期的发明,该构造缓解了人口增长、建筑需求和经济之间的矛盾,但这种构造形式在历年各种地质灾害中,特别是20XX年汶川特大地震和20XX年青海玉树地震,由于整体性较差、刚度变化不均匀、抵抗地震能力较差,该构造形式的建筑物毁坏比较严重。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增长,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内框架构造已经鲜见,现行《建筑构造抗震标准》(简称为抗震标准)中也已经删去内框架房屋的内容,说明该构造形式不能满足抗震设防区的要求,内框架构造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因此,肋梁楼盖课程设计采用内框架构造的楼盖与现行标准和建筑业的开展明显不符,必须对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调整,选择更符合目前标准和工程实际的构造形式。
⑵楼盖的构造布置不当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的楼盖构造,一般都是一个方向布置主梁,另外一个方向布置次梁(包括与柱相连的梁),这种构造布置形成楼盖两个方向的刚度差别较大,构造整体性差,不利于学生建立整体的构造概念,会使他们形成构造设计只要注意一个方向的错误观点。
⑶不能满足“强柱弱梁”设计原则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的主梁设计中,要求按照弹性理论计算,并考虑内力的最不利组合。
设计时假定主梁与柱线刚度之比大于4,柱子对主梁的约束作用简化为铰支,主梁简化为多跨连续梁,这个设计的假定和主梁计算简图与实际工程构造的情况明显不符,严重违背了现行抗震标准中要求的“强柱弱梁”设计原则,不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构造概念。
同时课程设计的主梁设计方法与后续课程“混凝土构造设计”中讲授的框架构造设计方法也不相同,课程前后内容不一致。
以上3点是目前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中与现行标准不相符的原则性硬伤,必须对其进行整体的改革,否则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⑷楼盖配筋方式落后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的配筋计算时,要求学生在根据计算钢筋面积选择钢筋时,尽量做到梁上下钢筋直径一致;在绘制配筋图时考虑梁中钢筋的弯起和截断,抵抗弯矩图尽可能贴近内力包络图,以到达节约钢材的目的。
随着中国混凝土构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中国的钢产量增长和经济开展,建筑构造设计理念以从“节约用钢”过渡到“合理用钢”。
笔者对在设计院和施工现场调研发现,设计院的构造设计已不采用弯起钢筋的配筋形式,且目前新标准也已不考虑弯起钢筋的作用。
因此,课程设计中的配筋要求也必须适应形势,做须要的修改。
二、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的改革建议鉴于以上分析,针对目前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习题,有须要对其进行改革,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工程并与现行标准相一致,以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一)构造体系的选择鉴于内框架构造形式已从抗震标准中删去的现实,单向板肋梁楼盖依存的构造体系不能再用内框架构造,而应选择新的构造体系。
考虑到混凝土框架构造体系在中国量大面广,是目前最常用的构造形式之一。
现浇框架构造具有整体性好、平面布置灵敏的特点,当构造布置规则、对称时,框架构造纵横向刚度分布均匀,整个构造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鉴于此,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宜选择现浇混凝土框架构造作为依存的构造体系。
学生在混凝土基本构造学习过程中就知道框架构造,学会肋梁楼盖的构造布置和设计方法,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以及将来的工作都大有裨益。
(二)板和次梁的设计板和次梁的设计,仍然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对于板,选取1 m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仍为多跨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查表计算板的内力;次梁计算单元的宽度取次梁左、右(或上、下)各半个次梁间距,计算简图也为多跨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查表计算次梁承受的弯矩和剪力。
在板和次梁内力计算时,要考虑其端部支座(主梁)对板和次梁的转动约束,查表时要按端部为梁的情况考虑。
板和次梁的配筋设计,应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板和次梁的上、下部钢筋。
在画板和次梁配筋图时,可按教材手册进行。
教材中给出别离式配筋和弯起式两种构造简图,别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的主要配筋方式。
建议板和次梁的上、下部钢筋不要采用弯起钢筋的配筋形式,以便和今后的工作实践更好地吻合。
对板还要考虑板中的构造钢筋,特别是当长短边长度比在2~3之间时,沿长边方向按分布钢筋配筋尚不足以承担该方向弯矩,应适度增大配筋量[4]。
在建筑构造中,因混凝土楼盖的造价占土建造价的20%~30%,在高层建筑中这一比例高达50%~60%。
尽量降低楼盖自重,楼板厚度宜小这一观点是正确且须要的。
但在确定楼板厚度时还应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以及其余工种配套管线对构造的影响,特别是过小的板厚对在板中常见的预埋电管其实不适宜。
而在课程设计例习题中一般按80 mm考虑,建议适当加大。
(三)主梁的设计主梁计算单元的宽度取主梁左、右(或上、下)各半个主梁间距,计算简图原则上为框架构造,不能将主梁简化为多跨连续梁。
主梁的内力计算按照弹性理论进行,当计算简图为框架构造时,主梁的内力设计方法与多跨连续梁就有了本质的不同,建议按照简化计算方法——分层法计算主梁的内力。
计算时要考虑主梁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分别计算恒载、多种活载单独作用下的内力。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画出主梁的弯矩、剪力包络图,作为配筋计算的依据。
在主梁配筋计算时,建议不要考虑主梁上、下部钢筋的联络,不使用弯起钢筋,主梁斜截面抗剪由箍筋承担。
根据标准的手册:主梁不再单独配置架立筋,而应沿梁全长顶面布置二根通长筋,跨中受压区上部钢筋还应满足实际计算结果;下部钢筋同样设置通长筋,在靠近支座处视详细计算结果考虑是否伸入支座。
这样的配筋方式既满足现行标准的要求,也便于施工。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按照主梁的抵抗弯矩图来完成主梁的配筋图。
这种配筋形式,主梁的抵抗弯矩图现状为:主梁下部一般为通长筋,其各个截面抵抗的弯矩不变,主梁下部的抵抗弯矩图为矩形;主梁上部钢筋部分通长,部分钢筋根据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在距离柱一定位置处截断,主梁上部的抵抗弯矩图现状为阶梯形。
(四)材料的选用一般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都是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0,箍筋选用HRB235级的热轧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选用HRB335级热轧钢筋。
这与现行标准和建筑业的开展明显不符,建议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不低于HRB400级的热轧钢筋,也可采用HRB335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不低于HRB335级的热轧钢筋。
另外,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过程中,各高校都要求学生手算并手绘施工图,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绘图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学生能真正掌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理论和构造要求。
对学生课程设计完成后的情况的调查表明,经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了解了构造布置的基本概念,对受弯构件的弯、剪计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构造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构造设计软件是设计院设计工作的主要工具,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教学期间,宜抽出一些时间,向学生讲解国内设计院应用较多的绘图软件(如探索者等)的应用,对非土建专业的学生还可介绍PKPM软件等的应用。
学生在手算的同时,不仅学会了利用软件进行设计工作,理解了软件中各类参数的物理意义,而且还能和大一下学期开设的计算机绘图课程更好地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