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行为学全ppt课件
![动物行为学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8e465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1.png)
• 方式:动物食性:埋藏
•
植物食性:地下贮藏、挂在树上
• 6 定向行为:
• 特点 :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器官
• 方式: (1)化学定向:蚂蚁、狗、大马哈鱼
•
(2)视觉定向:天体
•
地磁、重力、气压
•
风向、气味
•
(3) 听觉定向
•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 2) 趋避行为:
•
同一事物引起两种行为。
• (3) 转移行为:
•
表面上与原动机毫不相干的活动。
• 四 影响行为动机的因素
• 1 外界的某些关键刺激
• 2 内部刺激
• 3 激素
• 4 内源性节律(生物钟)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后天行为
• 1)特点:与遗传无关,种内个体表现不
•
同,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的新
•
行为
• 2)类型:
• (1)习惯化:对无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
的无关刺激不予反应。
• 寻求行为:
•
冲动引起、多次发生、多样。
• 完成行为 :
•
冲动引起 、具目的、不变、使冲动减弱
•
或消失。
•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动物行为学PPT课件
![动物行为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df8ae7ff00bed5b8f31d04.png)
动物高等 → 运动物质根底兴隆 → 行为复杂
一、动物行为的产生根底
〔1〕遗传根底 行为具有遗传根底,我们可以通过研究
行为差异的遗传根底,并利用标准的遗 传学方法来确定差异的基因定位。
〔2〕生理根底
一般认为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根底与神
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有关。动
物的行为必需要有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参与。
〔2〕视觉定向:很多动物都是以视觉作为定向的主 要工具。根据观察、实验,鸟类在白天飞行,大多是 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定向;夜间飞行那么是靠星辰来定 向。也有许多实验证明,有些鸟类依靠视觉和非视觉 系统一起来定向的。这说明,动物走向的机制是非常 复杂的。
〔3〕听觉定向:〔回声定位〕声音在某些动物的空 间定向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这些动物在空气中或水体 中发出声音后,遇到前方物体而造成的回波,可以被 动物所识别,借以断定物体的位置,称为回声定位。 如蝙蝠、海龟、鲸、海豹等动物是靠回声定位去避开 障碍物和寻找食物的。
(3) 嗅觉通讯 — 化学通讯 利用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地栖动物; 外激素〔信息素 Pheromone〕
定义 化学物质 → 体外 →同种〔甚至它种〕动物其他个体 → 行为上或生理上的变化
(4) 触觉通讯 视觉差的动物:蜘蛛 捕食、求爱〔“拨弦〞— 拨动网丝〕; 无法进展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 深海鱼类、洞穴动物; 兴隆的鳍条、鳍刺;触角、爪等;
〔四〕行为动机 1、行为动机的概念:行为动机是指动物行为的
内存因素,它以构造特征、生理状态和后天的 经历作为根底,在表现某一特定行为前内部的 待机状况。 2、行为动机的原那么 ①特异势能原那么:特异势能是执行某种行为所 需的能量,这种能量在刺激未出现前在动物体 内储存。执行某种行为所需能量积蓄越多,动 机越强; ②等级原那么:适应于本能行为,说明行为的构 造关系〔先后秩序和主从关系〕;如繁殖行为 〔求偶、交配、筑巢〕 ③负反响原那么:适于摄食及学习行为。如狗的 饥饿引起的摄食过程。〔激素的负反响调节〕
一、动物行为的产生根底
〔1〕遗传根底 行为具有遗传根底,我们可以通过研究
行为差异的遗传根底,并利用标准的遗 传学方法来确定差异的基因定位。
〔2〕生理根底
一般认为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根底与神
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有关。动
物的行为必需要有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参与。
〔2〕视觉定向:很多动物都是以视觉作为定向的主 要工具。根据观察、实验,鸟类在白天飞行,大多是 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定向;夜间飞行那么是靠星辰来定 向。也有许多实验证明,有些鸟类依靠视觉和非视觉 系统一起来定向的。这说明,动物走向的机制是非常 复杂的。
〔3〕听觉定向:〔回声定位〕声音在某些动物的空 间定向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这些动物在空气中或水体 中发出声音后,遇到前方物体而造成的回波,可以被 动物所识别,借以断定物体的位置,称为回声定位。 如蝙蝠、海龟、鲸、海豹等动物是靠回声定位去避开 障碍物和寻找食物的。
(3) 嗅觉通讯 — 化学通讯 利用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地栖动物; 外激素〔信息素 Pheromone〕
定义 化学物质 → 体外 →同种〔甚至它种〕动物其他个体 → 行为上或生理上的变化
(4) 触觉通讯 视觉差的动物:蜘蛛 捕食、求爱〔“拨弦〞— 拨动网丝〕; 无法进展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 深海鱼类、洞穴动物; 兴隆的鳍条、鳍刺;触角、爪等;
〔四〕行为动机 1、行为动机的概念:行为动机是指动物行为的
内存因素,它以构造特征、生理状态和后天的 经历作为根底,在表现某一特定行为前内部的 待机状况。 2、行为动机的原那么 ①特异势能原那么:特异势能是执行某种行为所 需的能量,这种能量在刺激未出现前在动物体 内储存。执行某种行为所需能量积蓄越多,动 机越强; ②等级原那么:适应于本能行为,说明行为的构 造关系〔先后秩序和主从关系〕;如繁殖行为 〔求偶、交配、筑巢〕 ③负反响原那么:适于摄食及学习行为。如狗的 饥饿引起的摄食过程。〔激素的负反响调节〕
最新动物行为学幻灯片
![最新动物行为学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353cca6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d.png)
3.3 趋性
• 趋性是接近或离开一个刺激源的定向运动。接近 光就叫正趋光性,离开刺激光源就是负趋光性。 除了趋光性外,还有正趋地性、负趋地性、正趋 湿性,负趋湿性等。
• 特点:动物的感觉器官感受刺激方向,并能矫正 身体长轴与刺激源的方向。
• 当昆虫幼虫趋近一个光源,它显示的是正趋光性, 而且是定向的。 它为什么能保持直线运动呢?原 因主要是靠身体两侧的感光器官来感受光源刺激。 当两侧的感光器官所接受光的强弱相等时,它就 会沿一条直线运动。
2.4行为生态学
• 还是这个问题,鸟为什么孵蛋?如果鸟不能孵蛋, 那么这个种就会消失。可见孵蛋行为有非常重要 的生物学功能,对生物的存活有很大价值,这个 在动物行为学中叫做行为的存活值。所以说行为 生态学研究的是动物行为的功能或者研究它的存 活值。动物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长期自然选择保 存下来的,它对动物本身有着某种意义,有某种 好处、某种价值,有某种功能,这就叫作行为生 态学,也是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 动物行为功能的。
• 实验:把一个甲虫放进一个圆盘,在圆盘的一侧 有个光源,在正常情况下它是正趋光性。如果把 圆盘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可以发现随着盘子的转 动总是左眼光线更强,这样为了调节接受光源使 两侧的强度相等,它就要向左偏,由于盘子在不 断的转动,它也不断的向左偏,所以它的运动曲 线就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了,它是要追求两个眼 所接受光的强度相等,哪边眼所受光源强,就往 那一侧偏。如果右边接受光源强就往右偏,左边 接受光源强就往左偏,这样导致它运动的方向不 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弧线。所以它的机制是保 持两侧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刺激的强度相等。
3.4 横定向
• 横定向跟趋性比较接近,它总与刺激源保持一定的角度而 不是直接向着刺激源或者离开刺激源。
《动物行为学》PPT课件
![《动物行为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ee7d7358fafab068dc0208.png)
小飞守角制作
★ 进化为何会形成这种行为?适应意义何在? 问题1:为何要将蛋壳移走? 解释:蛋壳内面白色 — 易暴露目标; 问题2:为何1小时后才运走蛋壳? 解释:幼鸥面临两种危险 ◆ 蛋壳留在巢中,目标易被乌鸦发现; ◆ 刚孵出的幼雏 — 全身湿软— 会被邻 近的其他海鸥吞食
小飞守角制作
结果:“两害相权,选其轻” ◆ 危险比较:前者<后者
— 自由组合定律 人类行为遗传学 — 研究难度更大 同卵孪生: 行为、个性:相似性;
证明:行为有遗传基础; 很难完全摆脱环境影响;
小飞守角制作
3、行为的基因控制:大多数为多基因支配 4、基因对行为的影响 ⑴直接影响:上面所举的实例; ⑵间接影响:基因 → 感官敏感性、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学习记忆)、激素(分泌、反应阈 值)、形态、生理特征 → 动物行为。
小飞守角制作
大鼠迷宫实验 说明: 学习能力有高低;
学习能力有遗传(基因)基础; 后天学习很重要
遗传基础 — 智商; 努力学习才能成才
小飞守角制作
三、行为的遗传
1、行为是遗传的
2、 行为在杂种中的遗传
(1) 两个亲本都具有的行为的遗传 杂种后代的行为 — 介于两亲本之间 家鸡啼鸣:颈部上昂,头部向下; 野鸡啼鸣:颈部、头均上昂; 杂种后代:介于两者之间,头略上昂
建立经验和记忆能力越强; 学习行为越多、复杂; 哺乳类:逐渐脱离天赋的、定型的行为; 人类:主要是学习、利用经验的行为; 完全从刺激决定的行为中解放出来
小飞守角制作
六、鸟类学歌
鸟鸣的意义 宣扬性成熟、求偶; 宣扬对领地的拥有;
鸟鸣的遗传基础 — 雌、雄不同 雄鸟歌声 — 求爱、雌鸟从不唱歌; 雌、雄遗传基础不同 → 脑的发育也不同;
★ 进化为何会形成这种行为?适应意义何在? 问题1:为何要将蛋壳移走? 解释:蛋壳内面白色 — 易暴露目标; 问题2:为何1小时后才运走蛋壳? 解释:幼鸥面临两种危险 ◆ 蛋壳留在巢中,目标易被乌鸦发现; ◆ 刚孵出的幼雏 — 全身湿软— 会被邻 近的其他海鸥吞食
小飞守角制作
结果:“两害相权,选其轻” ◆ 危险比较:前者<后者
— 自由组合定律 人类行为遗传学 — 研究难度更大 同卵孪生: 行为、个性:相似性;
证明:行为有遗传基础; 很难完全摆脱环境影响;
小飞守角制作
3、行为的基因控制:大多数为多基因支配 4、基因对行为的影响 ⑴直接影响:上面所举的实例; ⑵间接影响:基因 → 感官敏感性、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学习记忆)、激素(分泌、反应阈 值)、形态、生理特征 → 动物行为。
小飞守角制作
大鼠迷宫实验 说明: 学习能力有高低;
学习能力有遗传(基因)基础; 后天学习很重要
遗传基础 — 智商; 努力学习才能成才
小飞守角制作
三、行为的遗传
1、行为是遗传的
2、 行为在杂种中的遗传
(1) 两个亲本都具有的行为的遗传 杂种后代的行为 — 介于两亲本之间 家鸡啼鸣:颈部上昂,头部向下; 野鸡啼鸣:颈部、头均上昂; 杂种后代:介于两者之间,头略上昂
建立经验和记忆能力越强; 学习行为越多、复杂; 哺乳类:逐渐脱离天赋的、定型的行为; 人类:主要是学习、利用经验的行为; 完全从刺激决定的行为中解放出来
小飞守角制作
六、鸟类学歌
鸟鸣的意义 宣扬性成熟、求偶; 宣扬对领地的拥有;
鸟鸣的遗传基础 — 雌、雄不同 雄鸟歌声 — 求爱、雌鸟从不唱歌; 雌、雄遗传基础不同 → 脑的发育也不同;
动物的行为(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
![动物的行为(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https://img.taocdn.com/s3/m/cacedbd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0.png)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人的学习行为更为复杂。人不仅 能对环境中声、光、味、触等具 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 文字进行学习,并能以语言、文 字代替具体市激。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1,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行为 B.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 越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 素无关 D.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 都有重要意义
取食行为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先天性行为 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 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innate behavior),也称为本能(instinct)。
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 的环境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 适应不断变化的
复杂环境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再见
3.4 动物的行为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引入
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豹的奔跑、鸟的翱翔、蛇的爬 行、蛙的跳跃、鱼的游泳等,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 所有外部可以辨认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behavior)。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 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在训练中,驯兴师每当动物楼 要求定成动作时。就会给食励, 使得动物乐意重复这个动作, 直至熟练。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fdca6456844769eae009ed71.png)
在蜘蛛和螳螂的婚礼上存在着一种极端自私和极端
利他的行为。雌蜘蛛和雌螳螂仅仅为了获得一顿美餐, 在“新婚之夜”就残忍地将自己的“夫君”吃掉,而雄 蜘蛛和雄螳螂明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极端悲惨的命运,却 依然“义无反顾”。或许这是它们期待已久的一次机会, 因为它们遇到雌性的概率很小,错过了也许就终生不能 交配。因此为了“新婚夫人” 有更好的营养将自己的 后代培养长大,这样的牺牲在它们看来也是值得的。
三 非亲缘个体之间的利他行为的类型: (一)互惠合作式的利他行为:有时两个或更多个体
实行合作对每个个体都会带来好处,因为每个个体从这种 合作中所得到的利益都会大于他们为合作付出的代价.例 如:两个杂色脊蛉在冬季共同占有和保卫一个取食领域, 比之他们各自单独有一个领域更能增加他们的取食率,这 是因为共同保卫领域所带来的好处超过了他们共同分
在鸟类中杜鹃可谓是“臭名远扬”。杜鹃自己不 会筑巢,更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哺育雏鸟。它们为后 代所做的事情就是去寻找其他鸟类的巢以及养父母, 即寄主。比如沼泽地里的芦营或者是森林里的大山雀。 杜鹃利用它的卵与寄主的卵极其相似而将寄主蒙骗过 去。而更令人感到可恨的是,刚出生的小杜鹃就大开 杀戒,将自己的“义弟妹”——寄主的卵一个不剩地 推出巢外,寄主似乎“既往不咎”,仍然将小杜鹃当 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直到长大。在这个事件中芦笃 和大山雀树立了利他的榜样。
在蚂蚁社群或者蜜蜂社群中,工蚁或工蜂辛勤地 为蚁后或蜂后以及其他同伴服务而终日不辞辛苦,这 些都是利他行为的典型例子。 然而,这些却似乎不能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那么,利他行为是 如何通过自然选择的?对于这个问题,生物学家有不 同的解释。
五 利他主义行为机制
鸟类的利他主义现象可以从自私性和亲缘 选择两个方面去理解。在合作育雏现象中,繁 殖者至少可获得以下好处: 1 减轻了护幼压力; 2 当繁殖者之一死亡时,帮助者给幼鸟的生存提 供了保障; 3 帮助者学来的育雏经验提高了将来成为繁殖者 的可能性。
动物行为学专题教育课件
![动物行为学专题教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e32e1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1.png)
此定义没有涉及动机旳物质基础和生理机 制,而是为了分类以便,将其和其他四类引起 行为变化旳原因区别开(其他四类:1、外部 刺激2、个体发育3、病伤4、学习)
动机旳测定:(以大白鼠取食动机为例) (1)测取食量 (2)测动物对苦味食物旳人手程度 (3)测动物奔向食物旳拉力和速度 (4)测动物为了得到食物所能忍受旳最
动物行为学:
用自然科学旳措施来研究动物行为旳生物学。
发展过程:
1923年詹宁思就对原生动物进行了详细旳研 究,写成了《行为》一书。随即一段时间进 展缓慢。近年来动物学家越来越清楚旳认识 到,仅懂得外部环境旳化学和物理原因远远 不能了解动物,必须认识动物旳行为,才干 揭示许多规律。
国际行为学大会已经召开过近30届,国际专门 研究动物行为旳杂志也有20多种。世界上 有关动物行为旳专著和巨著也有十几本之多。 中国旳杂志在对动物行为旳研究上滞后。
三、比较心理学派 和行为学派
比较心理学派
行为学派
B.F.SKINNE R
美洲
TINBERGEN 欧洲、澳洲
室内试验
研究少数动物 (鸽、鼠)
研究学习行为
野外
研究多种动 物旳多种行 为
注重进化
四、行为旳进化和行为功能
1、根据现存近缘物种行为旳比较研究 重建行为旳进化过程。
2、近期行为学研究热点:行为功能 (即行为旳适应意义),研究主要目旳 是要了解行为对于物种存活与生殖旳适 应意义。
大电击量 (5)测动物压杆速率等
8、刺激过滤
动物面对无限量旳环境信息,有选择地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动物有两种器官 系统具有刺激过滤旳功能,这就是感觉 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这两种器官系统 选择信息旳过程分别称为外周过滤和中 枢过滤。
动机旳测定:(以大白鼠取食动机为例) (1)测取食量 (2)测动物对苦味食物旳人手程度 (3)测动物奔向食物旳拉力和速度 (4)测动物为了得到食物所能忍受旳最
动物行为学:
用自然科学旳措施来研究动物行为旳生物学。
发展过程:
1923年詹宁思就对原生动物进行了详细旳研 究,写成了《行为》一书。随即一段时间进 展缓慢。近年来动物学家越来越清楚旳认识 到,仅懂得外部环境旳化学和物理原因远远 不能了解动物,必须认识动物旳行为,才干 揭示许多规律。
国际行为学大会已经召开过近30届,国际专门 研究动物行为旳杂志也有20多种。世界上 有关动物行为旳专著和巨著也有十几本之多。 中国旳杂志在对动物行为旳研究上滞后。
三、比较心理学派 和行为学派
比较心理学派
行为学派
B.F.SKINNE R
美洲
TINBERGEN 欧洲、澳洲
室内试验
研究少数动物 (鸽、鼠)
研究学习行为
野外
研究多种动 物旳多种行 为
注重进化
四、行为旳进化和行为功能
1、根据现存近缘物种行为旳比较研究 重建行为旳进化过程。
2、近期行为学研究热点:行为功能 (即行为旳适应意义),研究主要目旳 是要了解行为对于物种存活与生殖旳适 应意义。
大电击量 (5)测动物压杆速率等
8、刺激过滤
动物面对无限量旳环境信息,有选择地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动物有两种器官 系统具有刺激过滤旳功能,这就是感觉 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这两种器官系统 选择信息旳过程分别称为外周过滤和中 枢过滤。
动物的行为浙教版课件
![动物的行为浙教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79ae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5.png)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定义
利他行为是指个体为了其 他个体或群体的利益而牺 牲自己的行为。
利他行为动物
如蜜蜂、蚂蚁、鸟类等动 物存在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意义
利他行为有助于提高群体 整体适应环境和生存繁衍 的能力。
04
动物的学习行为
模仿学习
01
总结词
通过观察其他个体的行为来学习。
02
详细描述
模仿学习是指动物通过观察其他个体的行为来学习。例如,雏鸟会观 察并模仿成鸟的飞行和捕食技巧,从而学会这些技能。
野生动物救助与康复
03
通过救助和康复受伤或受困的野生动物,帮助它们恢复健康并
重返自然,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THANKS
动物行为学不仅关注个体行为,还研究群体行为和社会行为,以及这 些行为如何影响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揭示动物行为的机制和演化过程,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 境并繁衍生息。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行为,探究动物的共性和特性,以 增进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有助于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平衡,促 进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存。
具有等级制度的动物包括猩猩、狼、大象 等。
等级制度有助于维护群体稳定、协调成员 之间的关系,并确保领导地位和繁殖优势 。
合作捕猎
01
02
03
合作捕猎定义
合作捕猎是指动物为了捕 获猎物而采取集体行动的 现象。
合作捕猎动物
如狮子、狼、海豚等动物 会采取合作捕猎的方式。
合作捕猎优势
合作捕猎可以提高捕猎成 功率、减少个体消耗、共 享猎物等。
迁徙行为
总结词
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需求而周期性 移动的行为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上第六单元17.2《动物的行为》课件(24张)(共24张PPT)-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上第六单元17.2《动物的行为》课件(24张)(共24张PPT)-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aa056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8.png)
C&C08 iNET
原则上产品都要用右边的符号,但对于无法用符号表达的就用此色块示意,标上名称即可。
路由器
SGW 信令网关
ATM交换机
策略管理服务器
GK
Soft X (CS)
MD
MPLS
特点: 无论是哪一种行为,都是一个运动的、变化的动态过程。 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意义: 认识、保护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治有害动物。
练习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里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几种动物中,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山雀偷吃牛奶
先天性行为: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 举例:蜜蜂采蜜、鸟育雏 后天性行为: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所以又叫学习行为。 举例:蚯蚓走迷宫、猩猩取香蕉
区别
形成
获得途径
适应特征
适应范围
先天性行为
生来就有的
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4、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 A 、蚯蚓 B、大山雀 C 、黑猩猩 D 、牛 5、有一种雌性萤火虫很奇怪,它能准确的模仿另一种雌性萤火虫的信号,吸引该种的雄性个体前来。那么,雌性萤火虫的这种行为可能是 ( ) A、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配 B、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配 C、诱骗不同种异性以取食 D、对不同种异性表示友好
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谷风课资]
![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谷风课资]](https://img.taocdn.com/s3/m/00d6f790da38376bae1fae17.png)
例如:两个杂色脊蛉在冬季共同占有和保卫一个 取食领域,比之他们各自单独有一个领域更能增加 他们的取食率,这是因为共同保卫领域所带来的好 处超过了他们共同分享食物所带来的不利。
课资参照
17
(二)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
关于行为操纵,可以这样说,有些动物的行为看 上去无疑是利他的,但这种行为是受到其他个体操 纵的结果。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渡难
关。
课资参照
24
但是,随着小鸡的长大,这种食物召唤的利他行为 逐渐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自顾自食的自私行为。当 它们发现食物的时候,决不会召唤同伴,相反,当它们 共用同一食槽时,个体数越多,采食速率越快,甚至还 以武力驱逐其他个体。因为,这时候的小鸡已经长大成 熟,可以天天通过下蛋拷贝自己的基因了,自己吃饱总 比通过召唤同伴共享食物的利他行为所得到的好处来得 更直接、更有效。
应细菌的细胞体也随之破裂,释放大量毒素,所释放
的毒素可杀死其他不含相同质粒的细菌,而对相同质
粒的细菌则毫无伤害。质粒的自我牺牲的利他行为保
养资证源了。含相同质粒细菌的生存空间和营养资源。
课资参照
23
个体发育:个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利他行为的 不同表现。
动物并不总是表现为自私行为或利他行为,往往 因个体的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课资参照
8
利他行为通过亲缘选择得以散布和发展的 条件是什么?
Hamilton法则:如果利他者因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 或遭受的损失是C,而受益者所获得的好处是B,那 么当B/C > 1/r 或rB-C >0时,支配利他者表现出利他 行为的基因在种群基因库中的频率才会增加。r是利 他者与受益者之间的亲缘系数。
课资参照
17
(二)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
关于行为操纵,可以这样说,有些动物的行为看 上去无疑是利他的,但这种行为是受到其他个体操 纵的结果。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渡难
关。
课资参照
24
但是,随着小鸡的长大,这种食物召唤的利他行为 逐渐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自顾自食的自私行为。当 它们发现食物的时候,决不会召唤同伴,相反,当它们 共用同一食槽时,个体数越多,采食速率越快,甚至还 以武力驱逐其他个体。因为,这时候的小鸡已经长大成 熟,可以天天通过下蛋拷贝自己的基因了,自己吃饱总 比通过召唤同伴共享食物的利他行为所得到的好处来得 更直接、更有效。
应细菌的细胞体也随之破裂,释放大量毒素,所释放
的毒素可杀死其他不含相同质粒的细菌,而对相同质
粒的细菌则毫无伤害。质粒的自我牺牲的利他行为保
养资证源了。含相同质粒细菌的生存空间和营养资源。
课资参照
23
个体发育:个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利他行为的 不同表现。
动物并不总是表现为自私行为或利他行为,往往 因个体的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课资参照
8
利他行为通过亲缘选择得以散布和发展的 条件是什么?
Hamilton法则:如果利他者因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 或遭受的损失是C,而受益者所获得的好处是B,那 么当B/C > 1/r 或rB-C >0时,支配利他者表现出利他 行为的基因在种群基因库中的频率才会增加。r是利 他者与受益者之间的亲缘系数。
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
![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c7048357f01dc281e53af0e1.png)
他者与受益者之间的亲缘系数。 他者与受益者之间的亲缘系数。
另一种表达方式: 另一种表达方式: B/C > 利他者与自己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 利他者与自己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 利他者与受益者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
9
利他行为在下列三个群体水平间产生: 利他行为在下列三个群体水平间产生:
如果个体的利他行为对其直系亲属有利,则 如果个体的利他行为对其直系亲属有利, 属于家庭选择 家庭选择( selection)。 属于家庭选择(family selection)。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近亲家族有利,则属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近亲家族有利, 亲属选择( selection)。 于亲属选择(kin selection)。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全群有利,则属于群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全群有利,则属于群 体选择( selection)。 体选择(group selection)。
5
亲缘选择与亲缘系数
利他行为是怎样在进化中产生的? 利他行为是怎样在进化中产生的?
–经典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是个体选择,适者生 经典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是个体选择, 不适者被淘汰。按照此理论, 存,不适者被淘汰。按照此理论,对于个体不利 的利他行为应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的利他行为应被自然选择所淘汰,那么应如何对 利他行为的产生进行解释呢? 利他行为的产生进行解释呢? –多数学者认为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群体选择的结果。 多数学者认为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群体选择的结果。 群体选择学说认为种群和社群都是进化单位, 群体选择学说认为种群和社群都是进化单位,作 用于社群之间的群体选择可以使那些对个体不利 降低适合度)但对社群或物种整体( (降低适合度)但对社群或物种整体(增加适合 有利的特性在进化中保存下来。 度)有利的特性在进化中保存下来。
另一种表达方式: 另一种表达方式: B/C > 利他者与自己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 利他者与自己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 利他者与受益者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
9
利他行为在下列三个群体水平间产生: 利他行为在下列三个群体水平间产生:
如果个体的利他行为对其直系亲属有利,则 如果个体的利他行为对其直系亲属有利, 属于家庭选择 家庭选择( selection)。 属于家庭选择(family selection)。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近亲家族有利,则属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近亲家族有利, 亲属选择( selection)。 于亲属选择(kin selection)。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全群有利,则属于群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全群有利,则属于群 体选择( selection)。 体选择(group selection)。
5
亲缘选择与亲缘系数
利他行为是怎样在进化中产生的? 利他行为是怎样在进化中产生的?
–经典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是个体选择,适者生 经典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是个体选择, 不适者被淘汰。按照此理论, 存,不适者被淘汰。按照此理论,对于个体不利 的利他行为应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的利他行为应被自然选择所淘汰,那么应如何对 利他行为的产生进行解释呢? 利他行为的产生进行解释呢? –多数学者认为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群体选择的结果。 多数学者认为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群体选择的结果。 群体选择学说认为种群和社群都是进化单位, 群体选择学说认为种群和社群都是进化单位,作 用于社群之间的群体选择可以使那些对个体不利 降低适合度)但对社群或物种整体( (降低适合度)但对社群或物种整体(增加适合 有利的特性在进化中保存下来。 度)有利的特性在进化中保存下来。
动物行为学第一讲PPT教学课件
![动物行为学第一讲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4c1a49ed630b1c58eeb50e.png)
Causation: the proximate factors which caused the animal to do so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genetic predispositions and learning in an individual’s decision making
2020/12/10
10
道金斯:“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建立一个利益共 享和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么你就不能指望从人的生 物属性中得到帮助,因为我们的本性生来就是自私 的。”
“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和利他的精神灌输到人们的头 脑中。深刻了解我们的基因是如何自私的,这样我 们至少可以找到打乱其计划的机会,而这正是其他 物种难以做到的。”
2020/12/10
4
◆ sexual selection ◆ artificial selection
2020/12/10
5
◆ Optimality models
Behaviour patterns involve costs as well as benefit.
Optimality models have three components:
“假如我们的基因生来就是利他的,那我们学习利他 主义就不会如此之难了。”
2020/12/10
11
3. 动物行为研究方法 1)阅读(reference)+观察(observation)-----问题----假
说(hypothesis)----推论------实验----支持假说 (yes)----理论(theory) (no)----问题
◆动物所采取的最好的对策往往取决于种群 内其他个体的行为表现。进化过程导致种 群产生一个进化稳定对策.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genetic predispositions and learning in an individual’s decision making
2020/12/10
10
道金斯:“如果你和我一样,希望建立一个利益共 享和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么你就不能指望从人的生 物属性中得到帮助,因为我们的本性生来就是自私 的。”
“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和利他的精神灌输到人们的头 脑中。深刻了解我们的基因是如何自私的,这样我 们至少可以找到打乱其计划的机会,而这正是其他 物种难以做到的。”
2020/12/10
4
◆ sexual selection ◆ artificial selection
2020/12/10
5
◆ Optimality models
Behaviour patterns involve costs as well as benefit.
Optimality models have three components:
“假如我们的基因生来就是利他的,那我们学习利他 主义就不会如此之难了。”
2020/12/10
11
3. 动物行为研究方法 1)阅读(reference)+观察(observation)-----问题----假
说(hypothesis)----推论------实验----支持假说 (yes)----理论(theory) (no)----问题
◆动物所采取的最好的对策往往取决于种群 内其他个体的行为表现。进化过程导致种 群产生一个进化稳定对策.
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ppt课件
![动物行为学——利他行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b5928c79563c1ec5da7191.png)
.
21
利他行为的发育
利他行为的发育包括: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
系统发育:即利他行为的进化。在生物界低等 的类群中也广泛存在利他行为,有着悠久的进 化历史。就连小小的质粒中也存在着这种“高 尚的行为”。
.
22
“细菌中质粒的自我牺牲行为”实验:
质粒是一种类似于病毒的可以自我复制的DNA物
质(脱氧核糖核酸),它进人细菌的细胞体后就可以
.
32
在鸟类中杜鹃可谓是“臭名远扬”。杜鹃自己不会筑巢, 更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哺育雏鸟。它们为后代所做的事 情就是去寻找其他鸟类的巢以及养父母,即寄主。比如 沼泽地里的芦营或者是森林里的大山雀。杜鹃利用它的 卵与寄主的卵极其相似而将寄主蒙骗过去。而更令人感 到可恨的是,刚出生的小杜鹃就大开杀戒,将自己的 “义弟妹”——寄主的卵一个不剩地推出巢外,寄主似 乎“既往不咎”,仍然将小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 料直到长大。在这个事件中芦笃和大山雀树立了利他的 榜样。
专题五 动物的利他行为 Altruistic Behavior
.
1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那些靠牺牲自身 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个体生存机会和生殖成功率的 行为。
利他行为就是动物以降低自身的适合度为代价,来提 高其他个体适合度的行为。
适合度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和后代 生存能力的总称。
.
20
对相互回报的利他行为的进化来说,以下 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1)利他者必须具有识别欺骗行为的能力,并拒绝给上次 曾欺骗过它的个体提供食物;
2)互相回报的双方要有足够的重复相遇次数,以便使双 方在提供帮助和接受帮助的相互关系中能够互换位置, 最终使所有提供帮助的个体都能得到好处;
动物的行为(PPT课件(初中科学) 34张)
![动物的行为(PPT课件(初中科学) 34张)](https://img.taocdn.com/s3/m/b9cce9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f.png)
繁育行为
育雏行为
通讯行为
先天性行为
以上的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
1.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 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3.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 4.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 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
你还能举出更多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吗?
三、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都是先天性行为吗?
把老鼠放入迷宫里,它 会到处乱窜,过了很久 才碰巧找到出口。
经多次训练后,再把它 放入迷宫,老鼠很快找 到了出口。
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为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怎样形成的? 这种变化是通过多次“学习”后形成的。
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过类似老鼠走迷宫的行为吗? 请举例说明。
给食物吃
表演动作
表演动作
给食物吃
后天学习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特征有哪些? 1.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3.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活动; 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比较
是否 本能
是否 训练
神经 参与
动物先天性行为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
牛刀小试
2.很多年前,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在一次啄食中,
无意打开了一户居民门外的奶瓶盖,并偷喝了牛奶
(如图),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这样偷
喝牛奶的方法。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山雀
的这种行为属于( B )
A.觅食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
C.本能行为
D.社会行为
牛刀小试
3.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特有行为的是( D ) A.强光刺激,立即闭目 B.听到铃声,走进屋内 C.食物入口,分泌唾液 D.听悲惨故事情节,泪流满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 theory)
该理论不仅把个体看作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 而且把基因也看作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根据 此理论,如果经过突变产生了一个支配某种利他 行为的基因,那么该基因的成功将不取决于它能 不能给携带它的动物个体带来好处,而是决定于 对该基因自身是否有利。
.
6
亲缘选择理论(kin selection theory)
简单的说,动物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它们 彼此之间的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的表现也就应当 越加强烈。
换句话说,就是利他个体对自己的近亲(如父母 和兄弟姐妹)表现出最强烈的利他行为;而对自 己的远亲表现出较弱的利他行为,亲缘关系越远, 利他行为的表现就越弱。这其中就存在一个识别 亲属的问题。
Dawkins提出“绿胡子效应”,他认为有可能存 在着“识别等位基因”,这些基因在表现型上的 表达能使基因携带者识别出其他个体体内的同样 基因,而且能使基因携带者对后者(即携带同样 基因并在表现型上有相同表达的其他个体)表现 出利他倾向。这种情况将能为亲缘个体间的相互 识别提供一种遗传机制,而无需借助于学习过程。
.
11
[a] Female giving an alarm call
[b] A group of pups at the mouth of burrow
.
12
草原旱獭的报警行为研究
实验表明:当旱獭身边有亲属存在时,其报警鸣叫频次明显比
没有亲属在身边时要高。
.
13
亲属之间如何相互识别
Hamilton关于亲缘识别的理论是建立在亲缘之间 能够相互识别的基础上的。
.
14
亲属之间如何相互识别
个体靠一种简单的法则来识别亲属是亲缘识别的一 种常见机制,如“把凡是在自己家里的个体都看成是 自己的亲属”。 学习是亲缘识别的另一种机制,即通过后天的学习 认识自己的亲属,如Lorenz发现的幼雁的印记行为。 1982年,Holmes和Sherman用黄鼠所作的实验表明, 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识别也部分地由于他们曾在同一 巢穴中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
.
5
亲缘选择与亲缘系数
利他行为是怎样在进化中产生的?
–经典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基础是个体选择,适者生 存,不适者被淘汰。按照此理论,对于个体不利 的利他行为应被自然选择所淘汰,那么应如何对 利他行为的产生进行解释呢?
–多数学者认为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群体选择的结果。 群体选择学说认为种群和社群都是进化单位,作 用于社群之间的群体选择可以使那些对个体不利 (降低适合度)但对社群或物种整体(增加适合 度)有利的特性在进化中保存下来。
专题五 动物的利他行为 Altruistic Behavior
.
1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那些靠牺牲自身 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个体生存机会和生殖成功率的 行为。
利他行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动物以降低自身的适合度为代价,来提 高其他个体适合度的行为。
适合度是生物有机体个体生存能力、繁殖能力和后代 生存能力的总称。
另一种表达方式: B/C > 利他者与自己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 利他者与受益者后代的平均亲缘系数
.
9
利他行为在下列三个群体水平间产生:
如果个体的利他行为对其直系亲属有利,则 属于家庭选择(family selection)。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近亲家族有利,则属 于亲属选择(kin selection)。
.
8
利他行为通过亲缘选择得以散布和发展的 条件是什么?
Hamilton法则:如果利他者因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 或遭受的损失是C,而受益者所获得的好处是B,那么 当B/C > 1/r 或rB-C >0时,支配利他者表现出利他行 为的基因在种群基因库中的频率才会增加。r是利他者 与受益者之间的亲缘系数。
如果个体利他行为对于全群有利,则属于群 体选择(group selection)。
.
10
亲属之间的利他行为
Hoogland(1983)对草原旱獭的报警行为研究。 草原旱獭是一种社会性的啮齿动物,通常是一只成
年雄旱獭与3-4只成年雌旱獭及其子女生活在一起。年轻 的雌旱獭终生都生活在这个群体里,而年轻的雄旱獭则 在出生后的第二年离群外迁。所以,一个群体内的全部 雌旱獭和一龄雄旱獭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旱獭的自然天敌是獾,Hoogland曾用展示獾的标本的方 法来诱发旱獭的报警鸣叫。
重要结果: 损失了基因的适应能力,缩短了生命的周期 或留下更少的后代.
.
2
本章将介绍动物利他行为进化的几种理论。
有些利他行为只在表现型上是利他的,而 在基因型层次上则是自私的;还有一些利他行 为,无论在表现型层次上和基因型层次上都是 利他的,可以说是彻底的利他行为。
.
3
主要内容
利他行为的假说 亲缘选择与亲缘系数 亲属之间的利他行为 非亲缘个体之间的利他行为 自私基因理论 利他行为的例证
.
15
亲属之间如何相互识别
结果表明:只要是从 小在一起长大的黄鼠, 不管它们之间有没有 真正的遗传亲缘 关系,都很少发生战 斗;在一起长大的非 亲缘个体之间,彼此 的攻击性并不比一 起长大的亲缘个体之 间的攻击性强多少。
.
16
非亲缘个体之间的利他行为
(一)互惠合作式的利他行为:
有时两个或更多个体实行合作对每个个体都会 带来好处,因为每个个体从这种合作中所得到的利 益都会大于他们为合作付出的代价。
.
4
利他行为的四种假说
(1) 亲缘选择假说:借助于对亲属提供帮助而增加自己 对未来时代的贡献。因为亲缘关系越近,体内共占同一 基因的概率就越高。(基因的自私性)
(2) 互惠假说:双方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净收益。(合作 关系) (3) 操纵假说:如杜鹃鸟的巢寄生(彻底的利他) (4) 互相依赖假说:如吸血蝠哺血;灵长类的结盟
例如:两个杂色脊蛉在冬季共同占有和保卫一个 取食领域,比之他们各自单独有一个领域更能增加 他们的取食率,这是因为共同保卫领域所带来的好处 超过了他们共同分享食物所带来的不利。
.
17
(二)行为操纵式的利他行为:
关于行为操纵,可以这样说,有些动物的行为看 上去无疑是利他的,但这种行为是受到其他个体操 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