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选型及优化设计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基础选型及优化设计专题报告

基础选型及优化设计专题报告

送电线路工程基础选型及优化设计专题报告1.工程概述本工程由220kV白玉站110kV出线构架起,至110kV黄洞变电站出线构架止,新建三回路线路3×3.15千米,沿线地形以丘陵为主。

优化基础设计、采用适合的基础形式,不但可减少基础工程量、减少基础材料运输量、缩短基础施工工期,从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而且对环境保护以及今后的安全运行、方便维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础型式选择基础设计历来是线路工程设计中的重点。

各工程基础型式因其沿线的地质地形情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线路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也需采用不同的基础型式。

根据本工程地质特点,通过对基础型式的优化比较以及对以往工程的经验分析,我们认为在本工程中采用以下基础型式比较合适:斜柱柔性基础、斜柱刚性基础、扩展底板式基础和桩基础。

2.1斜柱柔性基础斜柱柔性基础应用范围较广,适用与本工程的粘性土、沙类土、强风化岩石类等多种地质条件。

斜柱柔性基础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基础型式,与直柱基础相比,因斜柱基础主柱中心的斜率与铁塔主材坡度相同,故与基础轴线垂直的水平力减少50%以上,而轴向基础作用力仅增大1%—2%,结果大大改善了基础立柱、底板的受力状况,较大地节约了基础材料用量。

同时,由于水平力的减少,减少了基础承压强度,使基础的侧向倾覆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提高。

近几年已在国内外工程中广泛使用。

根据我们在以往工程中的经验,使用斜柱柔性基础,与直柱柔性基础相比可降低10%—30%的基础混凝土量和钢筋量。

根据某塔的基础作用里,表1中列出了斜柱柔性基础和直柱柔性基础的材料用量:斜柱柔性基础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一个腿) 表1由上表可以看出斜柱柔性基础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对于转角塔,斜柱基础包含基础底板沿塔身对角线和与对角线成450角布置两种方式,前者是经常才用的方式,其与后者相比,可节约费用3%左右(单基比较)。

2.2斜柱刚性基础刚性基础为八十年代前普遍使用的基础型式,目前国内外出现了斜柱刚性基础。

基础选型优化及环保措施

基础选型优化及环保措施

基础选型优化及环保措施研究摘要输电线路工程中,基础部分是线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及优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地形条件并从根本上满足结构受力及变形要求,对保证线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专题结合本工程的地形、地质以及水文状况,全面介绍了输电线路工程中各种基础型式的特点,以具体对于本工程的适用性。

随后介绍了本工程基础选型原则,对基础材料选用也给出了建议。

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基础型式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以此为依据对本工程拟采用的基础型式做了初步规划。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输电线路基础部分土石方工程容易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并存在一定水土流失现象,需要采取合理的基础型式并充分优化设计,减小土石方量,防止水土流失,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程度。

因此电力建设应积极保护环境,尽量保持生态平衡,减少水土流失。

本专题结合基础设计、施工的特点,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采用高低柱基础以减少基面开挖,修砌基面排水沟已防止基础被冲刷,对塔基进行护坡或修砌挡土墙防止水土流失,以及生态植被护坡等多种方式,确保塔基施工队环境的破坏控制到最小。

此外,本专题还对施工措施、弃渣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和方法。

目录1 工程简介 (1)2 地质、水文概况 (1)3 基础选型与规划 (2)3.1 初选基础型式的适用性分析 (2)3.2 基础选型原则 (8)3.3 基础材料使用原则 (8)3.4 本工程基础型式分析 (9)3.5 本工程基础型式规划 (11)4 岩溶地质基础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岩溶地基可不作处理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岩溶地基主要处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辅助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构基础选型报告模板

结构基础选型报告模板

结构基础选型报告模板1. 引言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时,结构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

结构选型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

本报告旨在分析并评估不同的结构选型方案,并提出最优的选型方案。

2. 选型方案本次结构选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和评估:2.1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选型方案。

其优点包括:强度高、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等。

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然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等。

2.2 钢结构钢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结构选型方案。

钢结构具有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而且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

然而,钢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耐久性相对较差、腐蚀的问题需要重视等。

2.3 混凝土填充钢管结构混凝土填充钢管结构是一种结合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案。

其中,钢管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刚度,而混凝土填充钢管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混凝土填充钢管结构也具有施工简便、性能可控等优点。

3. 选型评估指标为了评估不同选型方案的优劣,我们将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评估指标:3.1 结构强度和刚度该指标衡量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3.2 抗震性能抗震性能是评估结构抵抗地震力作用的能力,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破坏的关键指标。

3.3 经济性经济性考虑了建筑材料的成本、施工周期、维护费用等因素,是一个综合评估选型方案的重要指标。

3.4 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性考虑了结构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包括耐久性、防火性能、隔音性能等。

4. 选型方案比较与评估根据上述评估指标,我们对不同选型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

具体评估结果如下:选型方案结构强度和刚度抗震性能经济性环境适应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优良一般良钢结构良良优一般混凝土填充钢管结构良优优优综合考虑上述评估结果和项目需求,我们建议选择混凝土填充钢管结构作为最优选型方案。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型式选择和优化设计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型式选择和优化设计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型式选择和优化设计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型式选择和优化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深入发展,我们能够依托于输电线路基础的受力特征,对输电线路的常用基础型式进行分析与探究,将精细化设计的概念予以合理化的提出,这样一来就能够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型式在选择与优化设计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推动对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型式的优化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型式;选择;优化设计由于我国科技水平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对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方面投入的资本也在不断的增多,通常来说高压输电线路最短也能够达到几十公里的长度,而铁塔则是输电线路结构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是在造价方面,还是在工期方面都会在成本与资金上予以很大程度的耗费。

而对于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型式在选择与优化设计方面,都会影响着整条线路工程的施工建设。

为了能够依托于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好的输电线路杆塔基础的建设,就需要在基础型式的选择上进行优化与合理方案的提出。

1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型式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1.1 杆塔基础设计通常来说杆塔基础设计,主要是指将地质与荷载等条件作为已知条件,并依托于科学的计算体系进行输电线路杆塔基础类型的选择与设计,并能够对最科学与合理的尺寸予以确定的全过程就是杆塔基础设计。

在对杆塔进行基础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工程所涉及的经济性因素与环保的因素,还需要对施工作用的难易度进行科学的考量。

1.2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的影响因素在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的影响因素中,除了需要考虑到经济、环境与施工作业的真实情况外,还需要对荷载的特征与地基承载的特征、基础承载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进行分析,还有对基础承载、地质条件以及基础不均匀形变对杆塔承载力影响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考量。

1.3 荷载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在基础设计中,影响其设计的因素不仅仅只有各种荷载的大小与速率的变化,还需要将荷载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比如:荷载的偏心度与分布情况等方面,还需要对不同的安全系数与可靠性加以考量与分析。

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选型与优化

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选型与优化

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选型与优化摘要:基础工程在当前整体输电线路工程体系里非常的核心,其选型设计上的优劣会直接对线路工程当前的工程造价控制和安全运行以及项目和环境产生影响。

按照当前我们国家已经投产并且在建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实际的情况分析,基础整体造价占到了当前项目本体投资大概20%至25%。

因此挑选适宜的设计对减少线路工程投资并且保证线路的持续安全运行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基于此,我们在本文里对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进行相关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特点引言伴随着中国变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以及当前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加快,企业以及居民的用电量也在持续提升,这样的一种情况使得我国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不但数量有所提升,但是其自身的截面随之提升,并且也能够为我们国家特高压输电线路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

按照相关资料统计,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工程当前在建设上的成本大概占到了工程整体成本的三分之一,工期大概占到了一半,基本材料当前的运输则占到了一半以上。

所以,从多个方面分析,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工程当前的建设在整体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里都具备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主要针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很多基础类型给予对比,对于不同情况挑选适宜的类型,同时对于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问题给出了优化建议。

1基础工程哭环境岩土存在的问题1.1环境因素限制线路的基础工程输电线路地基岩土体会因为当前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还有地质因素等很多不同原因的制约下,使得盐渍土和节理裂隙岩体等部分经典的特殊土地基产生。

在外部环境因素转变的影响下,这部分特殊土地基础项目其自身的属性主要是针对一种状态朝着另外的一种状态转变,这样的一种情况也使得基础的应力以及工程特性受到影响。

不同岩体的工程特性转变规律和对于塔基稳定性产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们研究了线路工程当前的基础性质和环境转变与对塔式输电线路负荷产生的影响,设置了系统去完成对沿线基础工程性质的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持续的对于当前分析方式给予完善使其能够与具体的情况保持一致,研究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特点使其能够对输电线路产生的影响是基于工程发展的核心方向。

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选型与优化

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选型与优化

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选型与优化引言特高压输电是一种在输电线路上使用超高电压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提高电力输送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中,基础选型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成本和效率的优化。

本文将就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选型与优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1 环境适应性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的选型应充分考虑所处环境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潮湿多雨地区应采用耐水性较强的基础材料,而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多发地区则需要采用更为坚固的基础结构。

1.2 成本效益基础选型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成本效益,即在保证基础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建设和维护成本,避免无谓的浪费。

应综合考虑基础的造价和使用寿命,选择成本与效益较为平衡的方案。

1.3 施工便利性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选型还应兼顾施工的便利性和工期的紧迫性,尽量选择施工周期短、施工难度低的基础方案,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二、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的优化方法2.1 传统基础优化传统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在选材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已非常成熟。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设计优化、材料优化、施工工艺优化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施工成本和周期。

设计优化主要包括结构形式的优化、桩基优化、基础尺寸优化等,通过结构分析和计算优化设计参数,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材料优化主要针对混凝土的配方和钢筋的选择,通过选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提高混凝土基础的强度和耐久性。

施工工艺优化包括土方开挖、基础浇筑、坑底排水等方面,通过引入现代化施工设备和工艺流程,提高基础施工效率和质量。

除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外,近年来一些新型基础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应用,例如钢管桩基础、预应力混凝土基础、复合材料基础等。

这些新型基础具有施工简便、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逐渐成为特高压输电线路基础优化的新方向。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选型设计及其优化思路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选型设计及其优化思路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选型设计及其优化思路摘要:输电线路施工架设过程中,铁塔是整个线路重力负载的主要支撑设施,特别是近些年整个电力网络线路持续改造升级,线路重力负载越来越大,这就对铁塔基础的负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而且输电线路铁塔基础还容易受外界气候、地质条件及施工方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若无法保证各方面条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能会引发基础偏移、下沉甚至是坍塌事故,造成整个电力网络的崩溃。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我们必须对输电线路铁塔基础进行科学选型设计,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铁塔基础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为电力能源提供稳定安全的输送环境。

关键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选型;设计优化1影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设计相关因素铁塔对整个输电线路运行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但铁塔基础易受施工环境、人为及其他特殊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可以说铁塔基础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铁塔的整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研究输电线路铁塔基础设计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提升铁塔基础设计质量,为电力输送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以往经验总结,输电线路铁塔施工工艺复杂,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导致铁塔基础设计影响因素无法一概而论,不同环境最终体现出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

大致可以归纳如下:首先,施工技术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输电线路铁塔施工要求比较高,如果所采用的技术水平不达标,比如:铁塔基础选型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基础应力结构存在一定的偏差、施工材料运输期间受损、或者基础设计不合理等,都会影响铁塔基础设计成效。

其次,施工环境影响因素。

铁塔基础位置的确定需根据整个输电线路走向进行合理布设,同时区域地质条件和外界环境也可能对基础设计造成一定的制约和阻碍[1]。

比如:铁塔基础设计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区域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否则后期可能会出现位移、沉降或形变问题,而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铁塔基础使用性能的发挥。

再次,其他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结构基础选型和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基础选型和优化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基础选型和优化设计摘要:高层建筑基础承担着将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重要作用,在设计时,应将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协同考虑。

在地震区,凡是地基基础好的,建筑结构所受到的破坏就轻,危害就小,否则就破坏严重。

在工程质量事故中,如果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补救起来相当困难,还会给工程造价和工期带来较大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除了保证基础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考虑地基的强度、稳定性及变形的要求,为使基础设计更合理,应综合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结构设计the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will bear the superstructure of load transfer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foundation, in the design, should will superstructure and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collaborative consideration. in earthquake zones, all good foundation, building structure damage by light, the harm is small, or destroyed. in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ccident, if th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ppear quality problem, remedy is very difficult, still can give a project cost and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to bring greater effects. so, in the foundation design, in addition to ensure that the foundation itself is should have enoughintensity and stiffness outside, still should consider the foundation intensity, stability and deformation requirement, to make the foundation design more reasonabl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upper structur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work together.keywords: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selection structure design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高层建筑基础的重要性,表现在基础形式的多样性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住宅楼地基基础选型与优化设计

住宅楼地基基础选型与优化设计

则 上部 结构 传至 基础顶 面 的竖 向力标 准
值 F = 7 0 0 N 2 0 k
基 础 自重和 基础 上 的 土 重 G =l 8 0 N k 3 k 0
原 地 基 基础 设 计 方 案
原 设 计方 案 采 用 2 0 X 2 0 m预 制方 桩 .桩 长 1m,持 力 层为 第 ⑤ 层粉 质 粘 土 .沉 降 5 5m 2
量 1 0 m,桩 数 2 4根 。如 图所 示 : 05c 2
基 底压 力 P = (k G )/ = 2 9 P k F+ A 2ka
2 确 定搅 拌 单桩 的 几何 尺 寸 ]
桩 径 d= 5 0 0 mm 桩 长 , 1 m 截 面 : 2
积 A。= 0 1 6 . 周 长 u 9 一= 1 7 5 m

盎) ( )
2 2
1 8
第 ② 层 粉 质粘 土取 q 2 1 k a第 ③ 层 — P 5
12 .3
淤 泥质 粉 质粘 土 取 q 3 8 P = ka
第 ④层 粉 质 粘 土取 q4 6P 第 ⑤层 —1 ka; 粉 质粘 土取 一q 5 k a 8P (桩 端地 基土 未经修 正 的承载 力特 征值 2
⑧ 粘士 2 1. 9 4 08 0 27 02 2 03 2 0 9 3 . . l .0 3. 2 5 . 9 2 2
1 . l. 10 77 O 1 6
6 O
R q2 + J3 q 1+ 5+ A 25N a ( 1 q + ,4 q5) 咖p p 5 “ 2 4 『 k
() 3千 天然 地基 土 的承 载 力折减 系数 口 庄端
取 口= 0 4
⑦ 粉质粘土 50 2 2. . 0 27 9 4 7 61. 12 33 68 . 01 60 0 7 1 . 2 2 . 1. 29 , . 5 3 .

输电线路基础选型及基础优化设计

输电线路基础选型及基础优化设计
6 。 转 角塔 0
42 6
60 5
1 2 42
3 2 29
14 02
17 79
22 各 种 基础 的技 术 特 点及 经 济 比较 _
221 一 般 地 段铁 塔 基 础 设 计 .
开挖土方量《 ) Z 2直线塔 m B
6 。 转 角塔 0
19 4
26 0
18 5
持 必 须 的整 体 稳 定 。
成型时 , 采用半掏挖基础。 这两种基础的最 大特点是能够充分利 用地 基原状土 的力学 性能, 提高基础的抗拔 、 抗倾覆承载能 力。 具 有 开 挖 土 方 量小 , 材 用量 少 , 省 模 板 , 工 简 单 , 省 投 资 钢 节 施 节 等优 点 。 按 设计 和 使 用 经 验 ,本 类基 础 仅 用 于 各 种直 线型 塔 及 0 ~ 0 转角塔。 。23 大开 挖基 础 .
全掏挖基础 图
( ) 种 大开 挖 基 础 的 技 术经 济 比较 1各 大开 挖 基 础 型 式较 多 ,按 基 础 对 地 基 的 影 响 可 分 为轴 心 基 础( 基础 中 心 在塔 脚 的垂 直 线 上 ) 偏 心基 础 I 和 基础 中 心在 塔 腿 主 材 的延 长 线 上 )按 基础 本体 受 力状 态 可 分 为刚 性 基 础 和 柔 性 基 : 础: 按基础主柱的形态又可分为直柱基础和斜柱( 斜插) 基础。各
匀基 础 尺 寸
轴心基础 地基应力不均匀

偏心基础 地基应力均匀

21 基础型式汇 总 . 各种 地 段 使 用 的基 础 型 式 汇 总见 表 1 。
表 1
基 础 型 式 适 用 的岩 土条 件 相 应 地 段 适 用 塔 型

山区送电线路基础选型及斜柱式基础优化设计

山区送电线路基础选型及斜柱式基础优化设计

6 Y L .
山区送 电线路基础 选型及斜柱式基础优化设 计
余文 永 ( 云 南恒 安电力工 程 有限 公司 , 云南 昆明 6 5 0 0 1 1 )
摘 耍 对 山区送 电线路 常用基 础类 型从经 济技 术指 标等 方面作对 比分 析 , 推 荐适合 山区送 电线路 采用的基 础型 式 , 并对适 用范 围较 广的斜 柱式基 础从 尺 寸优 化 、配 筋优 化 等方 面进行探 讨 。
寸 的规 定是 : “ 柱 的截面尺寸 不宜小 于 4 5 0 m m ”, 对 于采用塔脚 板 进行 连接 的 , 还应 满足塔脚 板 的宽度及 地脚螺栓端 部锚 固件 的宽 度 。通过 对 1 1 0 k V 一 2 2 0 k V常 规输 电线路铁 塔所 用塔 脚板 尺寸 及 地脚螺 栓型号进 行统计得 , 基础 主柱宽度不宜小 于 5 0 0 m m 。 3 . 2 基础 埋深优 化 对 于斜 柱 式 基础 而言 , 綦础 埋 置深 度越 大 , 越 能抵 抗 铁塔 传 给基 础 的 上拔 力 , 而且 山I ) ( 塔 位 的 基础埋 人 土 中越 深 , 表 层 土的破 坏 对 基石 } I { 的 稳定 影响 越 小 。 础 临 界埋 深 的确 定 除应 满 足《 架 送 电线 路 基础 没 } I ‘ 技 术 规定 》巾的要 求 外 , 还 借 豁 其他 没汁 、 施] _ 单 佗的 没 汁 、施 r 验 3 . 3 基础 底板 优化 荩础 底 板优 化 包括 底 板宽 度 及 度 的优 化 , 底 板宽 度 度 仪 曼满 足 《 架 夺送 电线 路 坫 删 ; 汁技术 定 》t I - 火J 钢筋
2 . 1 斜 柱式基础 特 点及优 势 斜 柱 式基 础 其特 点 是 基础 结 构合 理 , 基础 主柱 中心 线 与铁 塔 主 材坡 度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插 入 角 钢或 地 脚螺 栓 沿基 石 } f : 主柱 轴线 插 入基

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优化

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优化

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优化1. 引言1.1 概述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优化是风电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风机基础选型和桩基础设计进行优化,可以提高风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施工和维护成本,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本文将围绕风机基础选型和桩基础设计的优化展开讨论,探讨如何选择适合的风机基础类型和桩基础设计方案,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将介绍风机基础选型的原理与方法,包括不同类型风机基础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帮助读者了解各种风机基础的特点和选择原则。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桩基础设计的优化策略,包括桩基础的类型、布设方式、桩长计算方法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设计出更加稳定和经济的桩基础方案。

在我们将进一步讨论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的结合优化方法,探讨如何在实际工程中综合考虑风机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要求,以实现最佳的工程效果和经济效益。

我们还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不同风电场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的优化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在我们将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实践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为风电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风力发电逐渐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优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风力发电项目的成功运行不仅依赖于风机的性能,还与其基础的选型和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桩基础作为风机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担着承载风机重量和受风荷载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风力发电项目建设中,有时会出现因为基础选型不当或者设计不合理导致的问题,比如基础不稳定、安全性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风机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能。

因此,对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进行优化,不仅能够提升风机的性能和安全性,还能够降低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通过深入研究风机基础选型与桩基础设计的优化方法和案例分析,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促进风力发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广。

高压输电线路基础选型及优化

高压输电线路基础选型及优化

高压输电线路基础选型及优化摘要:随着输电线路在我国的建设和应用,精细化设计是输电线路基础设计的必然要求,在今后的基础选型及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地质情况,不同的基础作用力选择合理的基础型式,合适的基础尺寸和埋深。

本文将对大开挖类基础和原状土类基础的尺寸、埋深方面进行优化,指出铁塔基础优化设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基础型式;优化设计大开挖类基础优化下压工况下台阶宽高比的优化下压工况下,基础底板的扩大可以获得较大的承载面积,特别是地基承载力较低时,通常要放大台阶的高宽比,但随着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可能不需要太大的台阶宽高比,即可获得所需的底板面积,一般情况下,配筋板式基础的最大台阶宽高比为 2.5,当台阶宽高比小于1 时,说明底板不需要配筋;当台阶宽高比在 1-2 之间时,说明底板配筋后,没有完全发挥作用。

当基础埋深和台阶高度一定时,在铁塔下压力作用下,随着地基承载力的降低,优化计算出的基础最大台阶宽高比会不断的增大。

台阶的最大宽高比在 1.5-2.5 时,说明底板需要配筋,这时候能够较好的发挥底板钢筋的作用;而当铁塔下的压力继续增大,地基承载力较低时,计算出的基础最大台阶高宽比将会超过规范所规定的 2.5,说明此时的板式基础已不再是该种基础作用力和地质条件下的最佳基础方案。

上拔工况下台阶宽高比的优化当基础埋深和台阶高度一定时,随着上拔作用力的增大,优化计算出的基础最大台阶高宽比不断增大。

当铁塔上拔力在 500kN 以上时,通过优化计算出的基础最大台阶宽高比均在1.5 以上,说明底板需要配筋;而当铁塔上拔力继续增大时,计算出的基础最大台阶宽高比将会超过规范规定的 2.5,为满足规范规定的高宽比,则需要增大台阶高度,当基础上拔作用力大于 1300kN 时,仍然采用高度为400mm 的基础底板,斜柱板式基础已不再是最佳基础方案。

决定底板强度的主要外力为基础上拔、下压时产生的弯矩,弯矩同底板悬臂成平方关系,底板端头弯矩最小(M=0),最大弯矩产生在主柱与底板相交的断面,因此,为充分发挥底板每个断面的强度,底板应该采用变截面设计。

关于优化设计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设计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设计的调研报告优化设计是现代企业在追求效率和效益的同时,提出的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时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益。

本调研报告将重点讨论优化设计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分析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案例。

一、优化设计概念优化设计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效益和竞争力。

优化设计的目标是使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优化设计的原则包括: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全面性要求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通过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进行设计;系统性要求将优化设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进行全面的设计、改进和创新;科学性要求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实践探索;创新性要求通过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新的设计和改进。

二、优化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全局优化、参数优化、拓扑优化和功能优化等。

全局优化是指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设计。

通过对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参数优化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系统的参数,以改善系统的性能和效益。

例如,在产品设计中,通过调整元件的尺寸和材料的选择,以实现产品更好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拓扑优化是指通过对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结构的轻量化和性能的提升。

通过利用拓扑优化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以找到最优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分布。

功能优化是指通过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评估和改进,以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通过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创新设计和改造,以实现更好的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

三、优化设计应用案例优化设计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具体的案例:1. 汽车行业:汽车设计中,通过优化引擎、车身结构和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实现燃油效率的提高和排放的降低。

2. 电子产品行业:通过优化电子产品的结构和材料,提高电池续航能力、减少产品尺寸和重量,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选型设计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选型设计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选型设计及其优化对策研究摘要:如今我国的各类生产活动与城市化建设都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其对于电力的需求极大,故而近些年来我国输电线路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而输电线路往往需要高压铁塔进行支撑,否则将使输电线下垂,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或是影响输电线路整体的正常运行。

当下我国的输电线路总跨度正在不断增加,这对于高压铁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线路总长增加则意味着线路的总重量也将随之增加,如果高压铁塔的承重能力不能达到预期标准,将会严重影响到输电线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输电线路铁塔的基础选型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并对其进行优化,使之能够适应输电线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选型设计;优化思路引言国内各地输电线路铁塔建设过程中,均是通过基础把荷载传送至地基内,因此地基与基础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则会对整体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引起人员伤残问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

远距离输送是输电线路的典型特征,所通过路径的自然环境对地基条件的复杂性、不稳定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既往有大量实践表明,差异化的工程水文土质、滑坡、施工工艺不合理、设计偏差等,均可能成为铁塔基础出现形变、移位或不均匀沉降等诱因,严重时造成铁塔坍塌,引起十分恶劣的电力事故。

通常而言,如果地质、水文条件等因素存在差异,通常会结合作用原理的不同,选择使用适宜的铁塔基础类型,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优化,这是铁塔实现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

1分析影响铁塔基础设计情况的主要因素1.1铁塔基础受力的内在规律埋深相对较浅显是联合式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的主要特征,通过对本基础进行全面的浇制,能够较好地应对其基础根开偏小、基坑挖掘难度较大与板式基础频繁上拔等现实问题,在软弱土塔位表现出极高的适用性。

首先,需要科学分析铁塔基础的受力规律,为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铁塔基础上各种类型的荷载,测得基础底部边界承受的上部荷载压力的最大值,此时,基础底部承受的拉应力也会达到最大值,分析以上现象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铁塔基础通常是钢筋砼,以上这种材料和土壤之间在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电线路工程基础选型及优化设计专题报告1.工程概述本工程由220kV白玉站110kV出线构架起,至110kV黄洞变电站出线构架止,新建三回路线路3×3.15千米,沿线地形以丘陵为主。

优化基础设计、采用适合的基础形式,不但可减少基础工程量、减少基础材料运输量、缩短基础施工工期,从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而且对环境保护以及今后的安全运行、方便维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础型式选择基础设计历来是线路工程设计中的重点。

各工程基础型式因其沿线的地质地形情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线路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也需采用不同的基础型式。

根据本工程地质特点,通过对基础型式的优化比较以及对以往工程的经验分析,我们认为在本工程中采用以下基础型式比较合适:斜柱柔性基础、斜柱刚性基础、扩展底板式基础和桩基础。

2.1斜柱柔性基础斜柱柔性基础应用范围较广,适用与本工程的粘性土、沙类土、强风化岩石类等多种地质条件。

斜柱柔性基础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基础型式,与直柱基础相比,因斜柱基础主柱中心的斜率与铁塔主材坡度相同,故与基础轴线垂直的水平力减少50%以上,而轴向基础作用力仅增大1%—2%,结果大大改善了基础立柱、底板的受力状况,较大地节约了基础材料用量。

同时,由于水平力的减少,减少了基础承压强度,使基础的侧向倾覆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提高。

近几年已在国内外工程中广泛使用。

根据我们在以往工程中的经验,使用斜柱柔性基础,与直柱柔性基础相比可降低10%—30%的基础混凝土量和钢筋量。

根据某塔的基础作用里,表1中列出了斜柱柔性基础和直柱柔性基础的材料用量:斜柱柔性基础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一个腿) 表1由上表可以看出斜柱柔性基础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对于转角塔,斜柱基础包含基础底板沿塔身对角线和与对角线成450角布置两种方式,前者是经常才用的方式,其与后者相比,可节约费用3%左右(单基比较)。

2.2斜柱刚性基础刚性基础为八十年代前普遍使用的基础型式,目前国内外出现了斜柱刚性基础。

斜柱刚性基础与斜柱柔性基础一样,基础主柱中心斜率与铁塔主材坡度一致,减小基础主柱所承受的水平力及其弯矩,从而达到减小基础主柱配筋的目的。

以本工程中的ZDSn2塔为例,与直柱刚性基础相比,斜柱刚性基础可节约钢材12%左右。

由于斜刚性基础底板不配钢筋,故耗钢量较少,但混凝土用量大,相应运输量大,综合造价较高。

2.3底板扩展式斜柱基础根据本工程岩土勘察报告书,线路所经部分低洼地区底下水埋深一般在0.2—5.0m,地基承载力较低,因此必须加宽基础底板,如果使用普通的柔性底板基础,势必造成底板过厚,为此我们推荐使用底板扩展式斜柱基础。

此种基础是目前国外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型式,同柔性底板基础相比,底板高度是连续变化的,能充分发挥底板的强度,较好的解决了B1/H1<2.5的问题,可节约混凝土15%左右。

在一般地质条件下,当转角度较大、基础下压力大时,也可使用此类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主柱是斜柱,底板也不是全对称的,这就使底板钢筋编号增多,钢筋加工量大且容易出错,给基础施工增加了难度,另外对于基础作用力较小、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塔位,混凝土节约量在5%以内,所以不适于全线大范围使用。

综上所述使用斜柱基础确实能降低基础的方量,但是考虑到本线路较短,如采用直柱刚性基础与掏挖基础配合使用增加的投资并不是很多,而且斜柱基础相比较直柱来讲施工比较烦琐,故本工程考虑使用直柱刚性基础与掏挖基础。

3.基础尺寸的优化3.1基础埋深影响基础埋深是主要因素有:①地基持力层、②地下水位、③基础稳定要求。

最佳基础埋深是优化基础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

当地质条件较好时,适当加深基础埋深 可以减小基础底板的尺寸,特别是使用斜柱基础时,基础水平力大为减小,使主柱配筋与底板最大承压力都相应减小,当受力不大时主柱配筋大多是最小配筋率控制。

由于线路工程的特殊性,基础埋深大部分由上拨控制,下压不控制,在基础方量不变的 前提下,应尽量深埋,这是由粘土地基得到的结论。

对不同类型铁塔基础最佳埋深须视地质条件和受力大小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分析优化。

3.2基础底板宽及底厚底板宽度在埋深确定的情况下,由基础的上拨和下压计算确定,一般基础埋深与底板宽之比为1.5左右。

底板厚度由两个方面来控制:①基础冲切计算、②宽厚比小于2.5。

3.3基础住柱宽3.3.1构造要求主柱宽度要满足构造要求。

对于地脚螺栓连接,主柱宽度可参考表5的数值。

地脚螺栓确定的主柱宽度 表5地脚螺栓 M20 M22 M24 M27 M30 M36 M42 主柱最小宽度(mm)460 460 460 520 530 590 620 地脚螺栓M45 M48 M52 M56 M60 M64主柱最小宽度(mm)670 680 700 768 800 832*本规定见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上表中主柱最小宽度是由以下两个条件来控制。

①地脚螺栓的中心至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4d(d为地脚螺栓直径),且不应小于150mm。

②塔脚板底边缘至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3.2受力分析基础主柱采用直柱设计时,主柱所受水平力较大,基础主柱较宽。

现在我们根据铁塔塔腿的受力特点。

而采用斜柱基础,使其主柱承受的水平力大为减少,改善了主柱的受力情况,主柱宽度可以相应减少,特别是抬高基础效果尤为明显。

4.基础材料的选择110kV多回路线路工程,基础作用力较大,如果采用C15混凝土,为满足底板抗冲切验算,势必会加大底板厚度,以ZDSn2塔为例:土壤类型为粘性土(可塑),上拨角=230,土壤容重=15Kn/m3,地基承载力140kPa混凝土标号:C15,钢筋级别:Ⅰ级钢,采用M42地脚螺栓,无地下水计算得混凝土方量6.5m3,钢筋用量429.11kg如采用C20,Ⅱ级钢:计算得混凝土方量6.0m3钢用量307.811kg每基节约方量4*(6.5-6.0)=2m3,钢筋4*(429.11-307.871)=484.956kg两者想差是由C15混凝土的抗拉设计强度值为f=0.90Mpa,而C20为f=1.1Mpa。

所以用C15混凝土底板厚为500mm,用C20、400mm就够了,因此可以考虑采用C20混凝土、Ⅱ级钢筋,另外,目前C15与C20混凝土及Ⅰ级和Ⅱ级钢筋的市场价格也相差不大,而且市场上大直径Ⅱ级钢的购买比Ⅰ级钢更方便。

5.铁塔与基础连接方式的选择目前铁塔与斜柱基础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方法:地脚螺栓和插入角钢两种。

这两种从设计的角度来说都是可行的,但地脚螺栓加工简便。

由于塔脚板上螺栓孔直径为 1.3~1.5倍地脚螺栓直径,安装时有一定的调节范围,这种型式经过多年的施工,拥有丰富的经验,施工精度容易满足。

插入角钢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由于将塔腿脚钢部分插入基础,取消塔脚板、地脚螺栓,同时短柱角钢承担所有的上拨力,主柱仅承担水平力,因而减少了主柱的配筋,解决了刚才。

但此种连接方式对主柱的支模、浇注、短柱角钢的固定要求很高,稍有偏差,便有可能给组塔带来困难。

对有丰富经验的施工队伍来说,这两种方法区别不大。

目前我们在工程中这两种方法均采用过,从工程实践来看,用插入角钢连接方式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基础作用力越大,主柱坡度越大,用角钢插入式越好。

根据以上结论,本工程中大部分直线塔拟采用插入角钢连接方式,根据现场情况,配合使用地脚螺栓式的连接方式。

6.杆塔塔位的优化设计措施6.1尽量避开不良地形和地质段在选线定位时,塔位尽量避开陡坡(坡度大于300)、大高差阶地(高差大于4m)等不良地形。

同时也应该避开易塌方、滑坡等不良地质。

统一制定作业方案。

6.2 细化塔基断面的测量通常施工图设计阶段杆塔定位均在勘测专业的配合下绘制如图九 a 的塔基断面图,由于只有塔腿4个射线方向的断面高程参数,不能全面的反映塔位地形,如果塔基断面是较平缓的坡地,还可以勉强满足工程的需要,但实际情况是线路经过地形复杂,图九a的塔基断面图 就给复杂地段的基面处理和基础配置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本工程推荐如图九b方式的绘制 8射线方向的塔基断面图,增加顺线路方向及其垂直方向的4个方向能更详细真实的反映塔基地形地貘,有利于内业时配合电脑软件自动优化配置接腿和基础。

必要时应尽量绘制塔基地形图。

6.3合理确定塔基边坡各塔腿的塔基边坡La的大小,关系到基础设计基面的选取,La取得过大,就会使设计的基础埋深加大,若是开挖类基础还会导致基坑开挖变大,以及导致被迫挖土方来降基面。

La 的大小跟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基础设计埋深等密切相关。

如图十 原则上认为La应该为基础设计上拔土体的宽度放大1-2m,并考虑土体的侧向稳定而决定的。

由于实地计算LX比较麻烦,为此,在编制定位手册时事先按塔型、基础类型、坡度等参数计算好LX,供定位时查阅。

并依据La、LX计算出相对中心桩高程H1、H2,用作配置基础的根据。

6.4基坑开挖和弃土处理无论是开挖类基础还是掏挖类基础,均应尽量不降或少降基面,直接开挖基坑。

开挖类基础在开挖基坑时应在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放坡,基面高侧由于无法回填到原始高度,必须按要求放坡,并且一次放够,如果无法放坡应考虑护坡措施。

基础施工完毕后的弃土,应堆放在较短腿处,但不得影响基面的排水及基面的稳定,无法在基面范围内堆放的弃土应及时运离现场,以免破坏环境。

为防止水土流失,可适当采取人工植被等手段,减小对环境的破坏。

6.5基面处理方案的环境比较采用全方位长短腿配合高低基础设计,一方面降低了土方面、减少了植被的破坏,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依据以往工程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见下表8),可以看出几种塔腿和基础配置时,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表 表8项目 1等长腿配等高基础2等长腿配高低基础3长短腿配等高基础4长短腿配高低基础破坏环境(㎡) 375 312 270 180 比较(%) 100% 83% 72% 48%7.结论:1)基础设计以直柱刚性基础为主,辅以掏挖基础。

2)基础材料:刚性基础用C20混凝土,I级钢筋;其它基础的混凝土为C20C,基础主柱为II级钢筋,其余I级钢筋。

3)基础连接:主要采用短柱角钢连接方式,地脚螺栓方式进行配合使用。

4)优化杆塔基面设计,尽可能少降基面,如采取直接开挖基坑施工方法时,尽量保侍原天然地形,保护环境。

5)铁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配以高低基础,基础主柱最高露头达 1.7m。

长短腿配高低基础,比等长腿配等高基础节约造价约8%。

环境影响率可降至48%。

8.基础规划主要原则:设计采用的规范、规程、规定:(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2)《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3)《送电线路基础设计规定》(SDGJ62-84);(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材料标准:(1)基础用钢材一般为Q235、Q345,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1591-94)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